中软国际怎么样微谷这个APP 产品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到底怎么样?他们有没有做的很好的APP 案例?

移动与传统应用程序被列入2014年中国十大策略性技术与趋势。中国是一个极具潜能与竞争力的巨大IT市场。中国的技术趋势与全球其他地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其特殊的市场情势而略有不同。中国的企业在技术采用上处于不同的阶段,某些成熟企业属于技术使用的先行者,某些企业仍处于早期的评估阶段。APP行业管理中心的出现就是为处于早期的企业和个人来完善这一缺陷。中软微谷互联网技术研究院支持下的APP行业管理中心,预测出未来APP技术将会成为主流的应用技术。伴随着大众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APP软件需求。如果将移动应用的发展比作&引流、蓄水、养鱼&的过程,那么对于工具类应用来说,引流最难,蓄水、养鱼相对容易;而社区类几乎没有哪一环节&相对容易&。智能的发展态势,不难由于缺乏工具属性&分神&,用户一旦来到社区,大多会一秒变刁民,&挑三拣四&的能力比挑白头发还要厉害。而这也与用户在移动端社区的使用习惯、诉求与PC端不同息息相关。对于手机软件看重的是实用性。&这个用户体验具体表现在APP的操作界面是否友好,搜索功能是否完备,操作流程是否简单易行,APP行业管理中心将在2014年12末,在全国百余个城市地区举办近千场会展活动,届时将有资深的行业发展专家为所有参加会展的人员给予更深层次的剖析。接到通知的用户请准时参加活动。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IT168: []
IT168企业级官方微信
CIO-CTO俱乐部
正在努力加载文档,请稍等…
点击或扫描下载
点击或扫描下载
点击或扫描下载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APP刷榜到底有没有用?
【编者按】:近几个月来,针对APP的刷榜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什么那么多公司和应用都热衷于刷榜?在业内甚至有流传“最好的渠道就是刷榜”的提法,这句话究竟该如何理解?雷锋网读者、刚刚离职的wwone则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我们揭露了刷榜背后的那些事。一边是“火坑”,一边是“牌都没有,打个毛的德州啊”的现状,开发者们该如何选择?
刚刚离职,正好赶上老东家又陷在“血雨腥风”中了。这么说吧,我之前是负责国内某知名企业的手游部门的市场推广的(为避免软文嫌疑,略去此名字)。这公司的手游……很暴利,但是口碑不咋样。其实说白了就是APP刷榜的那些事。估计有行内人已经知道是哪家了。为此特意注册个马甲上来说话,就不用常用ID了,免得被人翻出来不好。
其实我想说的是,APP刷榜是真心有用,而且所谓的刷榜,也没外面传说的那么简单。
我不太想在手游行业做了,比较无聊。工作机械化,而且非常累。不过如果还有人想往火坑里跳的话,我也就在这里把几个套路说一下吧。大家拿去自用,有效果不用谢,没效果也别恨我。
一、手游推广就是刷榜
不要相信概念,尤其是产品、设计方面的。在目前的手游市场上,在那些方面加投资的,要么是不差钱的大佬,要么是赔钱货。稳健的小产品,尤其是在页游市场上验证过的,还是手游利润的主力。
不要相信能让单机复兴。你要是做个单机游戏,连渠道商都不愿意接你信不信?页游化的网游,轻操作、轻社交、重数值和消费引导。重视推广,基本都能活。
在推广上,手游就是刷榜。什么口碑传播都是扯,没数据一切等于零。没有刷出来的数据就没有消费者自发的充值数据。所以必须去刷,不是为了投资人也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真实的用户。
这里的刷榜不仅仅是指刷,百度指数仍然是一个有效的参考指标。各种第三方工具的捆绑安装、iOS端的其他应用推荐、媒体宣传、各种第三方的榜单,甚至是地推,都是有用的。
其实现在付钱养活我们做手游的,还是之前玩页游的那批人,所以他们就吃这一套。不给消费者想要的东西,空谈都是扯淡。
二、几个重点关注的刷榜渠道和成本
首先肯定是App Store,这个都不用我说,必刷。刷起来也很方便。最近又调整了一次算法,直接结果是刷榜的成本在最近翻了一番。不过过两个月应该又会降价。上个礼拜好像是总榜前十是一万三,维护一天是一万五。我的经验是,刷到前十,人工维持三天,如果游戏产品方面的数据不错,后面两天都不会掉太多。
时间也很重要,推荐周四刷,周五一定要在前十,这个时候是大量新注册用户进游戏的时候,一直维持到周一,之后会有自然的增长和流失。但是只要产品和支付过硬,营收不会差。如果是周一刷上去,人工维持到周五就停了,那等于白刷,花钱打水漂比这个都强。
其次是各个游戏站铺量。和早年做端游去铺173是一个道理。手游去各种游戏站铺新闻和链接是非常有用的。但173自己做的那个手游站效果不怎么样。因为手游不太重视公会,所以专区作用不大,还是新闻和链接有用。国内有二十多个手游网媒,必须发新闻保证曝光度。但是由于没有一家独大的,所以精力可以分散些,追求量多。这个主要就是刷脸。日常的媒体关系和商务合作是必须的。有些节点,投放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三是第三方工具渠道的合作。国内越狱的iphone用户是手机网游非常不错的用户源,各种装机工具。这个和安卓的玩法差不多。其实干这行的都懂的,我只是要提醒下千万别装清高,以为iOS就怎么样,其实都一样。
主要的方式是与工具捆绑下载到PC本地,用户愿意从PC上装APP,就多给用户一个选择。相对而言,这部分的成本比刷榜便宜多了,但是必须有专人跟进协同,比较费神。另外其实还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国内有一个手机装机工具叫快用苹果助手,他们的榜也是可以刷的,效果也不错。我可以用技术方式,把应用刷到24小时最热的第一屏,三天导过来将近十万个装机和注册,还是很有用的。但是对于导量而言,总体还是老渠道量大,但项目多就被摊薄了;像快用这样的新渠道,谁先上谁得益,以后有别的新渠道起来,原有渠道的成本也会上升。
其四是限免推荐的APP,国内比较著名的几个,搞趣的效果最好,但是成本也高;其他几个限免推荐的应用本身也在刷榜,他们谁的排位前,谁导过来的用户就会上升。一些工具类APP的内置推荐也很有效。比如金山电池医生,虽然量不大,但过来的用户arpu值不错。
其五是水军。以前我们主要刷微博和贴吧论坛等。其实算起来,转化率可以说是极低,带来了用户流失也快,属于刷榜中的下策。但是由于便宜,整体上可以作为一个补充。像我们以前公司,水军的作用,主要还是让总监的报告好看点。反正做活做全套,不差这一点。
三、其他刷榜的注意事项
刷榜是目前国内手游唯一有效可控的导用户的途径,当然我说的是广义的。这点其实我很不爽的。神马市场神马营销,其实最后就是上位置,有位置就有一切,没位置别的都白扯。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没劲要离开这个行业。
对于位置的需求,我的体会是到最后还是靠刷脸,无论是自己的平台资源还是外部的媒体,最终就是刷老板的老脸或者刷商务小姑娘的嫩脸。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积极的去找新渠道,新渠道常常有惊喜,我上面也提到了。有时候新出来的渠道,大家互相扶持,做大了什么事都好谈。
最烦的是那些“非大勿扰”的,动不动“我们大公司如何如何”。其实都是扯。现在手机网游除了那几个干爹系的,有几个不是屌丝?挣钱的都半斤八两,不挣钱的各有各的悲哀。
此外,找到用户导进游戏里之后,运营数据的监控和调整也很重要,我就不多说了。其实路数和页游是一样一样的,看次登率和三登率,再就是周留存。如果三登都不错但是周留存不行,那么赶紧补量继续刷。产品还是有希望的,可以小步快跑来做产品。但是如果一天之内数据都直线掉,那还是把刷榜的单子撤回来吧。
牌都没有,打个毛的德州啊,是吧。
最后恭祝各位刷榜愉快,发财事小,保重身体事大,真心的。
本文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版权归雷锋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添加雷锋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leiphone-sz)进行交流。】
同步到新浪微博
本栏目由提供
合作伙伴:FACEBOOK产品设计总监:设计APP时的14个必考题 - 博客 - 伯乐在线
& FACEBOOK产品设计总监:设计APP时的14个必考题
最近看到Facebook产品设计总监Julie Zhuo拷问产品的14个问题,非常靠谱。其中有3个问题堪称致命拷问:
1、使用前:这款产品是如何吸引到你的注意力的?
2、开始使用:使用这款产品是轻松愉悦还是因为找不到返回按钮而很沮丧?
3、再次使用:哪些地方做得更好,哪些地方不好?
试试看,你的产品能否经受这14个拷问:
文:Julie Zhuo(Facebook产品设计总监)
提到产品评判(Product Critique),我们常常能想到白板上各式各样的箭头图表以及“产品 – 市场契合度”、“价值主张”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在面试中问出这样的问题听到的也多是充满专业术语的回答。
但是实际上,评价一款产品就是要说明白为什么有些产品的用户体验人们喜欢而另一些人们不愿买单。
产品设计不是一项天生的技能,需要设计者形成对产品良好的直觉,即对于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功能,什么样的产品会成功有着敏锐的第六感。这需要设计者把握住两个核心原则:
1.理解人们的需求
2.理解人们是如何对事物做出反应的
通过感知身边一切新事物可以更好地磨练自己的产品直觉,体验一款新 App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从应用商店下载 App,打开它,使用它,开始你的产品评判吧。
1.这款App是如何吸引到你的注意力的?
是朋友推荐吗?他为什么推荐给你?还是你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这个App?如果是,是什么促使你去找到这款App下载它?它的图标或名字吸引了你吗?你以前听说过它吗?听说过几次,为什么当时没有下载而现在下载了呢?
2.在使用之前给这款App一句话评价,你会说什么?
对比使用前后的评价将会非常有趣。
3.你现在对它的感觉如何?
你觉得它会流行吗?它有用吗?你下载这个 App时看过评分、评论和描述吗?
你对一款新 App的第一印象有助于让你更好地理解一款 App的“价值主张“、市场营销以及产品背后的团队想要营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
现在打开这款 App开始把玩它。尽量按照正常的使用时间来用它(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半小时),然后问你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产品的开始界面或注册体验怎么样?是很简单的按几个按钮还是有一堆复杂的验证步骤?
2.这款应用在最初怎样引导使用?它是否清晰地展现了如何使用?引导界面友好吗?你看介绍信息吗?会不会因为介绍信息又长又无聊而略过它们?
3.这款App的易用性如何?你能立刻明白怎么使用,还是得研究一下才行?App里有很多引导流程,还是整个感觉都很熟悉和简单?
4.使用这款app时整体感觉如何?是轻松愉悦还是因为找不到返回按钮而很沮丧?这款 App让你感到更智能和高效了吗?有没有发现让你惊叹的小细节?
5.这款App符合你的预期吗?想想你原来希望这款 App做什么,实际使用中,它达到你的预期了吗?如果是以内容为主的 App,其中的内容你感兴趣吗?如果是工具型 App,那么它解决实际问题了吗?
6.你这个App上花费了多长时间?使用时间与用户兴趣直接相关,如果你花的时间很长,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大部分人对于产品的印象都是在头几分钟内形成的,回顾这个过程能够让你更好的理解一款 App是如何创造价值,如何方便使用,如何让人感觉到开发者的用心。
第一次使用 App之后的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也非常重要,能够让你看出产品的持久度和成长性。
1.你多久用一次这个App?什么时候用?是什么促使你打开它?
是因为通知推送?还是因为周围的朋友都在使用和讨论它?你越来越离不开这款 App还是它成为你实现目标的障碍?它能否成为你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为什么?
2.这款App与其它类似App相比怎么样?
哪些地方做得更好,哪些地方不好?你为什么愿意选择这款而不是另外一款 App?
3.其他人怎么看这款App?
看看人们在网上是如何评论它的,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是如何使用它的?别人的评价与你的看法吻合吗?如果不一样是为什么呢?
4.基于你所了解的这些,你认为这款App在一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样?
把你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储存好对于日后的总结分析非常有用。
5.一段时间以后,看看你之前的预言是否正确
如果没有,为什么?你的个人喜好与市场表现有什么不同?你一定要理解这一点,这样在未来你才能合理的修正你的看法。
开发一款优秀的产品没有捷径,只能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学习。在体验每样新事物时都自问一遍上述问题,你就能更好地判断什么样的细节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
伟大的产品绝不是偶然的,一流的设计师和产品人能够读懂人心。他们从很久之前就开始仔细观察和研究人,包括他们自己,他们理解为什么成功的产品或服务会成功以及为什么失败者会失败。
这个过程不一定是在做产品评判,不必是测试或者面试提问,不是别人硬性的要求。仅仅是因为他们足够感兴趣、好奇,愿意一遍一遍重复这个过程,最终才能够开发出优秀的产品。
为作者带来更多读者;为读者筛选优质内容;专注IT互联网。
最新评论(期待您也参与评论)
汇集优质的Python技术文章和资源。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JavaScript, CSS, HTML5 这里有前端的技术干货!
关注安卓移动开发业界动态,分享技术文章和优秀工具资源。
关注iOS移动开发业界动态,分享技术文章和优秀工具资源。
为作者带来更多读者;为读者筛选优质内容;专注IT互联网。
由数百名译者组成,立志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技术干货。
一个专门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收录优秀的工具资源,覆盖开发、设计、产品和管理等。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博客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译文分享给读者,做一个小而精的精选博客,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欢迎关注更多频道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博客文章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网站使用问题
请在询问或者反馈
& 2015 伯乐在线
赞助云主机, 赞助云存储关于多看阅读丢用户笔记的事情,他们的 app 和解决方式真是让我无力吐槽了 - V2EX
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已注册用户请 &
Sponsored by
100offer 程序员拍卖,让不缺工作机会的优秀程序员,安全匿名的在 2 天内收到 5-10 个优质面试机会,从而拥有一份激(shou)动(ru)人(geng)心(gao)的事业。
Promoted by
关于多看阅读丢用户笔记的事情,他们的 app 和解决方式真是让我无力吐槽了
16:05:50 +08:00 · 2397 次点击
多看奇葩地默认不开启「同步笔记」功能,并且在开启之后,直接用服务器的空状态抹掉本机的有笔记的新状态。把事情经过写在了 blog 里,下面是全文。发在这里是觉得一来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奇葩了,给大家观摩下;二来是让大家慎用这个 app;三来…… 我需要大家的安慰…… 整个解决过程都觉得他们很没有诚意。不过,我也不是讨说法的 XD。如果 V2EX 有在多看的、但跟这个没关系的朋友,抱歉了。===本来我已经消火了。但是收到官方的一封狗屁回复邮件,让我一下子又忍不住了。这封回复邮件是这么写的:& 您好!& 目前这种操作序列的确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会考虑改进方法避免这种情况,另外新版本中自动同步开关默认是打开的。「这种操作序列」、「可能出现」、「考虑改进方法」、「新版本」?我忍不住了。 ## 一、我为啥开始用多看了?// 节约大家时间,此处从略## 二、出了什么问题?我在两台设备上安装了多看:一台 iPad ,一台 iPhone 。在进行下面的操作流程之后,我所做的笔记全部丢失了:1. 大多数的时候,我是在 iPad 上阅读的,并且做了一些笔记;2. 前天晚上,我回宿舍之后,又用 iPhone 看了一会儿这本书;3. 但是,我发现 iPhone 上并没有同步过来我所做的笔记。于是我就去设置里面看了一下,发现「同步阅读进度和笔记」的选项是默认未选中的!(别扯版本问题,我是忍不了 App Store 右上角挂数字的人);4. 但是,笔记仍然没同步过来。于是我理解了: iPad 上这个选项也是默认未选中的。于是我去 iPad 上把同步给开了;5. 然后我立刻就发现, iPad 上已有的笔记,全部不见了!马上我就反应过来是什么情况了:在 iPhone 上打开同步之后,把空的状态传回了服务器;然后在 iPad 上再打开同步,就把空的状态给覆盖回了 iPad ,结果就是我的笔记被抹除了。我实在是很愤怒。愤怒的不仅是这样一个功能缺陷都能通过测试,愤怒的更是多看对于用户数据竟然可以如此轻率:说抹掉就抹掉(别扯故意不故意,这是设计缺陷)。## 三、「解决」过程愤怒的我立刻去微博上发帖子 @ 多看阅读:& @多看阅读 你是坑爹吗?「同步阅读进度和笔记」功能默认不选中,这就罢了。1,我在 iPad 上阅读了一本书,做了批注。2,在 iPhone 上又继续读了一会儿,然后在 iPhone 上把「同步」给开了。3,在 iPad 上 把「同步」开启后,所有的笔记全部丢了。请给个解释,给个处理方案。你家同步的定义是覆盖吗?!当天没有收到官方帐号的任何回复(我的微博是只有我关注的人可以评论、转发,但私信是开放的,@多看阅读 在我的关注中)。晚上 11 点多,多看 iOS 产品经理 @王_晓磊 私信了我(后来我看到他下午 5 点多 @ 了我,但因为我的微博设置,我看不到):& 你好,你反馈的问题是我们的bug,非常抱歉。“默认没选中同步功能”是旧版本的一个bug,新版本已经修正。“先做笔记,再打开同步会清空笔记”这个问题,我们会调整一下服务器端,以后就不会有了。我们的笔记同步不是简单覆盖,会把不同设备上的笔记做合并。你没开评论权限,我只能私信回复了。我觉得一个敞亮的回复是这样的:1,大方承认错误并承诺改正;2,尽力安慰用户;3,看是否有补救方案。虽然这个回复每一条都没有做很好(后两条则是根本没有,虽然我知道笔记恢复不回来),但我觉得,晚上 11 点多还会回复我,并且在之后跟 @王_晓磊 聊天时,他也认同这是一个「大问题」。对于国产 app(是的,对国产 app 我真不要求太多),我觉得这个解决过程算是合格了。但两件事情,促使我想些这篇 blog。## 四、我太苛刻了吗?第一件事情,是一位朋友觉得我可能苛刻了一些,并且认为如果用户只把数据放在云端,本来就是自己认为数据不够重要。我跟他说,如果我是 in charge 的人,负责这个特性的人我一定会直接开除,没有任何二话,没有任何理由。我只是一学生,喜欢互联网,喜欢用 app 来完成各种事情。但我觉得,对一个应用来说,bug 和功能缺陷是不一样的。bug 最多就是 app 没法使,但你丢用户数据这是不能用 bug 来解释的。如此重要的功能完全不经过测试(如果经过测试还是这样那我是没法吐槽了),直接抹除用户的笔记数据,我觉得已经顶到了我的红线。这只是朋友之间的讨论。真正的原因,是第二件事情:我收到了官方开发团队的回复邮件,是这样的(全文,并非部分摘抄):& 您好!& 目前这种操作序列的确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会考虑改进方法避免这种情况,另外新版本中自动同步开关默认是打开的。我非常气愤。1. 「这种操作序列」:您觉得是我的操作顺序有问题是吗?不是你们本身的设计缺陷?2. 「的确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能?在你们原来的那种逻辑之下,只要用户如此操作,就一定会丢笔记,这是「可能」?3. 「会考虑改进」:也就是说,我反馈的并不是一个功能缺陷、并不是一个抹除了我的数据的问题,只是你们觉得「需要改进」?4. 「新版本」:怪我没用新版本是吗?我使用的当时您的新版本没放出来吧?5. 到底有没有注意到用户遇到了什么问题?承认问题、安慰用户、补偿用户,哪一点做到了?我对这个公司极其失望。OVER。=== 喷完了,祝大家周末愉快……
35 回复 &| &直到
15:44:48 +08:00
& & 16:28:23 +08:00
如果是从旧版升级上来的,默认不会开启同步进度和笔记
我刚看了下我的软件设置,就是这样
苦逼的lz,只能安慰下了
还好我就一个机器用,厕所闲书阅读
& & 16:35:00 +08:00
哇,楼主写了那么多,我没看完。
楼主还是另找一个的app吧。
& & 16:52:44 +08:00
@ 恩~ 枉我做了一章笔记= =
@ 已经开始用 Papers 了,嘿嘿 看了这么多,多累了 = =
& & 17:03:11 +08:00
的确是枉做了一堆笔记,幸好我只在 Kindle 上面做些摘录,即使有什么想记的,也会直接记在笔记本里,等周末有空了,再输入到电脑中记录下来,算是一次回顾。
& & 17:20:35 +08:00
@ 所以说,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千万别去纠结。浪费生命的 ;)
& & 17:21:00 +08:00
@ 恩呢,谢谢您!
这句话很有帮助啊~
& & 17:23:24 +08:00
@ 你客气了,我经常用这句话劝说自己。
大家共勉!
& & 17:43:29 +08:00
楼主是个好客户,真的花时间写了这么多的东西。
如果是我,直接删除完事儿,换个国外同类产品,实在不行,就等企鹅 clone 再用。
如果多看连这样的用户都不关注,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我实在不知道多看能走多远。虽然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从来也没听说过多看这个产品。
& & 17:48:17 +08:00
某kindle 版多看, 增加了阅历同步时也出现了这问题, 虽然记不得当发现本地阅读数据并没有被同步且之前本地的阅读数据全被清了时有多愤怒, 不过那时就开始回归只阅读纸质书直到回复这帖.
& & 17:49:26 +08:00 via iPhone
要求不过分,对方很敷衍。
我也去删了,虽然本来就很少用手机看。
& & 19:55:43 +08:00
话说我还刚刚装了,android app。
国内的多看算是起步做的早的,电子阅读这块,我还是蛮看好的(虽然我不在kindle上装多看,之前使用过,不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便很快卸了)。
这件事情的确是多看官方的问题,解决方式,尤其是邮件,太随意了。希望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用心听用户的声音。
& & 20:05:04 +08:00 via Android
这类nc错误我在chrome上也遇到过==,可能是网络问题,不过是本来已经删除的书签又同步回来了。
& & 13:00:54 +08:00
说点不相关的, iPad 版金山词霸把我的生词本全给同步丢了,每次同步必丢,100%可以复现。各种方法报给了他们,但是一直没反馈。
以我对国内团队的期待,多看已经超出我原来的标准了。但是真的还不够。
& & 13:30:35 +08:00
有道晕笔记也丢过数据, 整理的代码一夜之间全没了
从那以后我就只用evernote了
& & 13:33:13 +08:00
@ 谢谢各位的理解 :)
之后沟通的时候,对方可能还觉得我对客服的要求比较高……
价值观都不一样!怎么做你家客户!XD
& & 13:34:30 +08:00
@ 啊,原来国内厂商这么随意
之前跟朋友说这个,还打趣说,终于知道唐茶(字节社)为什么不做批注和笔记功能了 XD
& & 14:42:53 +08:00 via iPhone
本来喜欢用多看,因为在多看里买了些很喜欢的书,每天看看觉得很爽。但是自从年初(还是去年底?)一次升级导致所有书籍排版错乱且好久未修复,直接删除APP再也不用。
& & 15:31:29 +08:00
我觉得多看失去楼主这个用户未必是件坏事,看上去,多看的app做得有问题,多看也不是故意这么玩的,多看的人也不是傻逼知道这样玩没了用户的数据后果很严重……但是这么苛刻的用户,没了就没了吧
换一个服务来用,抛弃多看,没什么好说的。反过来说多看也没义务当孙子。
说回来,多看做的服务也是商品啊,为了利益的,他自己不是不知道怎么做好。可以说“国内厂商觉悟不足”,但他们又不傻……
用户协议没写着多看要当孙子,你非要让他当,这必然满足不了你
& & 15:46:48 +08:00
@ 数据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楼主怎么就苛刻了?
& & 15:57:19 +08:00 via iPhone
@ 你自己仔细看看你说的,前后有逻辑么?你是多看的员工吧?这样前后逻辑诡异的辩白,似乎不应该出自一个全无利益关系的其他用户之口。
& & 15:59:50 +08:00
@ 我去找了一下,居然没有找到多看阅读的用户协议……这……是个更大的问题
我想表达的是数据根据用户协议而来,多看毕竟是个卖书的商店,事情对错还是对事不对人。协议里写数据属于多看而且多看有处理权的话,这样的灾难似乎也说得过去?
不过找不到用户协议这事……
我也只是个用户而已,但我觉得用app就好像逛街进商店买东西买服务,两方是平等的,没必要生闷气。觉得某个app不好就果断抛弃换用其他,但这个app也没义务为了你改进什么……至于涉及到数据的所有权,则根据注册时的协议另议
& & 16:04:02 +08:00
@ 20金币拿好
我只是觉得没必要为一个商店生气,他们是卖书赚钱的,不是雷锋,数据可能在协议里写明了是他们的(我没找到协议,这是个大问题),如果是如此的话,有生气的理由但多看没有做错什么
& & 16:10:50 +08:00
@ 我不觉得我苛刻了。
是这样的:
我被多看单方面如此愚蠢的一个设计搞丢了笔记 -& 我很生气
多看搞丢了我的笔记 -& 应该给出解释、解决方案,并且道歉,但它没做到 -& 这也让我生气
您是觉得我哪一条的反应过于苛刻呢?
是的,我跟多看是平等的,我觉得不好就用脚投票,他觉得没必要服务我这样的用户,也可以完全不搭理我。
但问题在于,我的反馈并非是希望他们加某个功能、希望他们做什么改进,而是他们提供了一个功能有严重缺陷的 app。
其实,他们只要认认真真地说一句「真的对不起,是我们设计的严重失误。新的版本已经完全改正了这个问题,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就是 100 分的回应,为什么他们总是表现不及格呢?
& & 16:18:35 +08:00
@ 谢谢理解,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你可以功能不完善,这都可以理解,我几乎每款常用的软件都很经常跟开发者进行反馈。既然现在它都能让我很喜欢,我希望它能更好。
比如我跟随享发过「请问以后是否有增加 send to pocket 或 instapaper 的计划呢?」,跟「空气质量指数」反馈过内购会闪退的问题。(他们的回复是「很抱歉, 由于代码中的一处 bug 导致无法正常内购去除广告. 我们已提交了一个修复版本, 正在等待 App Store 审核, 预计1周内可以更新.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我就觉得很棒。)
但是丢数据实在是不能忍啊…… 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啊。
& & 16:23:33 +08:00
@ 其实您说的也对,没必要跟一个 app 生气,它好用就用,不好用就不用。
它也没必要为了我做任何改变(其实多看就算不改正这个错误也没什么嘛……)
只是说这件事情。恩。
& & 16:26:24 +08:00
既然说了,就多数几句吧。我不是从业人员,只是用户。
曾经我有个重要的文件(一些图片)存在国内某个网盘,前年突然需要这些文件,上网一找,那个网盘早就没了。
傻眼了,咋办呢,我也知道这种事国内太常见了,后悔自己没选一个靠谱的服务。但于是我能打官司去告他么,似乎也不能,教训是以后用靠谱的网盘。
网上用产品跟网下用产品都是用产品,都有风险。千万不要把任何希望寄托在商人身上。盛大的网盘也倒了,自己备份的时候现在都是多处备份,经验而来教训。至于那些商家,他们有他们的协议傍身,就是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没法告他们错,他们可能说倒就倒了,说没就没了。
另外他们也不傻,做公司出来,为了利益,哪怕是为了造福天下也是为了造福天下的利益,你的数据丢了可能是意外的灾难,也可能是政府的监管。事情发生了,质问他们,得到无理解释,他们的后果是损失用户和信誉。
买东西谁不会啊,可是到网上买了这么多东西,该骂的时候骂骂,骂完了就走人了算了,有些事不是他们服务商应该做的,不要要求太多。
& & 16:36:36 +08:00
@ 站在多看的角度上想想,大概也就这么做。我说的有点过了,有点激动,抱歉。
该骂就骂,他是个服务提供商,就跟小区里卖煎饼果子的一样,卖的不好吃就去街头买另一家,骂他们他们也不一定会道歉,服务商大多都是这个反应。
& & 17:11:08 +08:00
这觉得这件事情,丢笔记的事情是产品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
而本贴,楼主的博客,还有与多看团队沟通过程,更多是产品团队的服务。
两者,在这里最主要的体现对用户数据的重视,对产品细节的关注,对产品用户的抱怨、反馈处理的用心关注。
& & 17:16:44 +08:00
@ 说的也有道理,商业利益嘛,还有就是对自己强大的自信,甚至用户会觉得是自傲。就像苹果在 315 后,前面几天时间的一些动作。。。
在有多个产品竞争情况下,对细节的关注,对用户的服务,有时起着关键作用,产品经理与服务团队要多注意。对于 @ 这样的用户,如果我是产品经理或服务团队,我觉得如果服务的好,他是一个意见领袖,会帮助产品去做正能量的传播。
& & 18:53:12 +08:00
@ 是的,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或优秀的客服代表,应该都会庆幸有楼主这样的客户。这样的客户一旦服务的好(至少态度要好,而且不需要付出多么了不起的时间和精力),会是很好的一笔免费营销。
& & 19:12:13 +08:00
没想到帖子这么长,以至于我草草看完后发现居然差点战起来(当然最后没有,大家都是在讨论),然后我又回去看了下主楼,我也不扯那么远的东西,当然毫无疑问楼主的建议值得考虑,不过我脑补了下,觉得多看的设计也无可厚非。
楼主 iPad 做了标记,有数据。因为未开启同步,所以云端数据为0.
楼主 iPhone 数据为0,云端数据为0.
楼主打开了 iPhone 的同步,云端数据与 iPhone 本地同步,大家都是0,所以没有实质数据交换。但这时候对这次的数据版本标记了一个版本号 1 。
楼主打开了 iPad 的同步。
iPad 客户端无版本号,多看服务器有版本号1的数据,于是依据时间最新原则进行了同步——服务器上才是用户最后操作的最新数据,于是楼主 iPad 上的数据就悲剧了。
从工程设计上来讲,没有任何问题——这和默认开不开同步没关系,同步就应该是这样。而且从产品角度,我也不觉得默认开启同步是个很好的选择——大家的玩法不一样。
唯一的败笔也是最大的败笔,就是这个同步的时候,检测到客户端原来有数据了,居然没个提示,让用户选择操作,就像xmakrs在新的浏览器上部署后合并书签的时候总会让用户选择合并方式以及优先从哪边开始。而这个,毫无疑问就是产品设计的责任了。这一处败笔,足以宣判这个产品的不合格。 嗯哼,和数据打交道不做好备份/确认/恢复机制,就是不合格,就T M D 不合格。
我很不喜欢这个产品经理的说法 //你好,你反馈的问题是我们的bug,非常抱歉。“默认没选中同步功能”是旧版本的一个bug,新版本已经修正。// 一个不是bug的地方被说成了不管,真正是bug的部分却不给用户清楚到位的解释。
所以写这么多其实不是说我同意楼主 → → 在我看来楼主就是个“同步界的小白”,当然就到这里为止,不是黑谁谁,大家使用习惯不同而已。让我很无语的是——楼主的本地笔记被同步误删后居然不能恢复。也可能是因为我的工作性质养成的习惯,我始终认为不能恢复数据的同步功能,不配拿出来给用户用。
好了,我把两边都得罪了,匿了 → →
& & 22:17:52 +08:00
多看还好。。。我基本只是看,不记。否则改名叫多记算鸟~~~
哈哈~ 扯个远的,我只期望苹果的iCloud不要出这种问题... 这个杀伤力才大...
& & 07:30:33 +08:00
@ 我也相信你不是从业人员,因为如果你是的话,就不会这么想了,丢个客户其实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多看的这种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客户服务,会让他丢掉所有的客户,毕竟给他提意见的好客户是很少很少的,其它的人就是一删,就完事儿了。懂吗?
& & 10:04:44 +08:00
@ 在用户设备有数据的情况下,自动抹掉,这是什么奇葩逻辑啊。OmniFocus的数据想弄没都弄不掉, iPhone iPad Mac三方同步,在任意设备上增加新数据都是同步到其它设备上。
其实对国内的产品和服务不应该抱有幻想,真正值得使用的产品,是制作这款产品的公司有一个长远的愿景才可以,而不是单纯为了利益。比如evernote,立志要做人类的第二大脑,一上来目标就是百年企业,这样的公司和产品就会不断改进而不是凑合能用就行。
omnifocus的 iPhone iPad mac三个版本的帮助全部都是中文的,我觉得一家公司没有理想的话是不会在这种不增加利益但对用户体验提升很大的地方花力气的。
& & 15:44:48 +08:00
各位前辈这么说让我很惶恐(实际上是内心小高兴啦)…… 谢谢肯定 ^^
@ 恩,我也不知自己是不是表述清楚了。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不重视用户。
与之相对的一次好体验是之前跟「空气质量指数」的开发者的邮件沟通。我当时遇到了内购去广告就闪退的 bug,然后邮件反馈,很快收到了第一封回复:
「您好:很抱歉, 由于代码中的一处 bug 导致无法正常内购去除广告. 我们已提交了一个修复版本, 正在等待 App Store 审核, 预计1周内可以更新. 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谢谢」
我觉得这已经是很棒的回复了。解释清楚了问题原因,表达了歉意,给出了解决办法(等一周左右更新新版本)。
但是,更超出我期望的,是没多大会儿我又收到了 Fresh-Ideas(他们工作室)创始人的回复:「您好: 在新版本发布之前, 您可以用这个序列号去除广告: *********。谢谢」
且不说他们多么好的解决了我的问题之类的。除此之外,他们至少有两点做得比多看好很多:一是用户的反馈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往上层传递;二是,可以看出来,他们的回复邮件是以「您好:」开头,以「谢谢」结尾。不是大事情,但是真的让人感觉舒服太多了。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有点蛋疼:又不是我的 app,我干嘛去操这份心呢……
& · & 900 人在线 & 最高记录 1307 & · &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Lovingly made by OLIVIDA
VERSION: 3.8.3 · 27ms · UTC 08:05 · PVG 16:05 · LAX 01:05 · JFK 04:05?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中软国际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