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高一化学原电池池问题

自主合作理念下的“Cu-Zn原电池”教学设计 - 怎样将“化学生活化”用于“学讲计划”中的问题导向 -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怎样将“化学生活化”用于“学讲计划”中的问题导向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自主合作理念下的“Cu-Zn原电池”教学设计 9:58:46 | By: 14李娟 ] 自主合作理念下的“Cu-Zn原电池”教学设计 在化学新课程中有这样的理念“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即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极其有效的方法,在探究进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表达和交流等过程,主动去发现化学知识和规律,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放开课堂,本节课提供一些实验室常见的药品让学生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自主探究,从实验中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再从微观角度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最后回归生活和社会,设计水果电池以及环境如何保护。 学案设计: Cu-Zn原电池 实验探究组 1.实验用品: 电流计 干电池 铜片 锌片 导线 铁片,稀硫酸 硫酸铜溶液 2.实验内容: (1)由四组实验探究原电池是如何发现的。 (2)铜片上的气体是谁? (3)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4)由八组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记录实验现象 预测实验现象,产生冲突,完成实验探究。 a.溶液相同,电极变化: b.电极相同,溶液变化: 理论分析组 1.Zn与稀硫酸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 2.铜片上是什么气体? 3.Cu-Zn原电池内部工作原理。 1.锌片的电子为什么会流向铜片? 2.铜片上为什么有气体产生,是何气体?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两极上发生什么反应。 4.从能量角度分析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讨论题& A:课堂中完成& B:课下完成 1.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极材料名称。 2.如何制作西红柿电池? 1.拆开一节废旧干电池,观察其构造 2.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 3.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 (2)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初步养成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原电池形成条件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实践巩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 【评价总结】适时补充,纠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请你当医生:格林太太是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女性。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可以看到她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标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睡眠,心情烦躁。医生绞尽了脑汁,格林太太的病仍未好转。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化学家发现了什么?他用什么方法解除了格林太太的烦恼?你想知道格林太太到底得了什么怪病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吧。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探究一下原因。 探究与实验: 实验一、将铜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铜片表面现象并记录。 实验二、将锌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锌片表面现象并记录。 实验三、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锌片和铜片表面现象并记录。 实验四、将锌片、电流计、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 【分析评价】 由实验探究组学生代表陈述现象。 由理论分析组学生代表陈述Zn与稀硫酸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 有了外接导线后,铜片上有气体,是水蒸气?是SO2?是H2? 由实验探究组学生探究是何气体,学生代表陈述现象和结论。 【引导】该气体是如何在铜片上放出呢? 由实验探究组学生探究实验四,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评价总结】 实验四中电流计偏转,说明有电流流过,它应该是一种电源。如何确定它的电极名称?即谁是正极,谁是负极? 由实验探究组学生探究,得出结论:锌作负极,铜作正极。 由理论分析组学生代表陈述原电池中能量转化形式。 【板书】原电池 1.定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PPT展示】最早的原电池-伏打电池。 【再探究】我们继续来探究原电池。 【实验探究】以Cu-Zn原电池为基础,怎样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 由实验探究组学生探究,学生代表陈述现象。 由理论分析组学生代表陈述,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板书】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种导体作电极 (2)两个电极要浸入溶液,其中较活泼的电极与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形成通路 【讲述】巩固一下原电池,全体学生共同活动。 【讲述】物质世界,变化万千。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过程总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从表面到实质的认知过程----《现代哲学理论》,我们来分析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由理论分析组学生代表陈述结论:1.锌片的电子为什么会流向铜片? 2.铜片上为什么有气体产生,是何气体?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两极上发生什么反应。 4.从能量角度分析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动画】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板书】原电池原理: 【提问】格林太太头痛的原因。用于首尾对应,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讲述】介绍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电池,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从化学课堂走向社会。 【小结】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合。 【讨论】如何制作西红柿电池?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知道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研究性学习课题】 1.拆开一节废旧干电池,观察其构造 2.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 3.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是上科版高一化学第一学期的内容,以一个故事设疑,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最终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即原电池。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高一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实验探究法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结束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但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探索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和启发。因此本节课的实验是由老师预先设计的,但同样起到了实验探究应有的作用。 教育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所谓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所以,我们要力图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研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应尽量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去理解,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从本节课教学情况看,学生思维积极,多边互动有效,教学效果反馈较好。 本节课的亮点 第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以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教学方案突出自主获取化学知识的几种途径:观察生活,猜测,理论分析,实验探究。 第三:探究了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在传统教学中是没有的。 第四:引用了《现代哲学理论》中的一段话,使本节课在形式上上升了一个高度 第五: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时,当学生用两根锌棒插入稀硫酸中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建议学生改用两根碳棒试验,发现电流计指针仍然发生偏转,学生感到了困惑,因时间问题,可以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兴趣研究,同时告诉学生我们所要讨论的电极材料指的是纯净物,当然完全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第一:探究合作模式学生比较陌生,还存在不习惯的问题,刚开始进入新课时,学生有点手忙脚乱。 第二:学生所做实验较少,操作上不够娴熟,不能大胆表述在实验中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而是把书本中的现象呈述给学生和老师。 第三:本节课设计的活动较多,课堂容量大,时间不好控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会很匆忙,会因赶时间,踩点不到位。 阅读全文(77)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徐州市新生街76号(原九中)C409,C407 电话: 1关于无机化学原电池电势问题一个原电池:Zn(s)|Zn2+ (aq)‖MnO4-(aq),H+(aq),Mn2+(aq)|Pt ,若pH=2.00,c(MnO4-)=0.12mol·L-1,c(Mn2+)=0.0010mol·L-1,c(Zn2+)=0.015mol·L-1,T=298K(1) 计算两个电极的电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关于无机化学原电池电势问题一个原电池:Zn(s)|Zn2+ (aq)‖MnO4-(aq),H+(aq),Mn2+(aq)|Pt ,若pH=2.00,c(MnO4-)=0.12mol·L-1,c(Mn2+)=0.0010mol·L-1,c(Zn2+)=0.015mol·L-1,T=298K(1) 计算两个电极的电 关于无机化学原电池电势问题一个原电池:Zn(s)|Zn2+ (aq)‖MnO4-(aq),H+(aq),Mn2+(aq)|Pt ,若pH=2.00,c(MnO4-)=0.12mol·L-1,c(Mn2+)=0.0010mol·L-1,c(Zn2+)=0.015mol·L-1,T=298K(1) 计算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2)计算该电池的电动势.(Eθ(MnO4-∕Mn2+)=1.512V;Eθ(Zn2+∕Zn)=-0.7621V)我想问为什么两个电极反应的电子不用化到最小公倍数,在代入公式E=Eθ-(0.00592/Z)的时候,一个Z代5,另一个Z代2,在写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不是要电子守恒吗,如果电子守恒那Z应该等于10吧 这很简单,因为题目问的是电极电势,就只考虑一个电极得失电子的情况.至于失去的电子由谁接受,得到的电子由谁给出,并不是所研究的电极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在计算单个电极电势的时候只算电对之间得失电子的数目. 半反应(电极反应)与反应式中的计量系数无关,即与反应的写法无关。例如:MnO4- 4H2O;即 Eθ ( MnO4- Mn2+) = 1.512 V;2MnO4- ; Eθ ( MnO4- Mn2+) = 1.512 V;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化学必修二原电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