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属于冶金还是属于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煤炭焦化论文_一览文库
一览( 微信公众号:yilanshequ )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关注
当前位置: &
煤炭焦化论文
煤炭焦化论文
相关文档推荐
共31个文档积分:1500分
共32个文档积分:1600分
共57个文档积分:1300分
共50个文档积分:2500分
猜你喜欢行家文档推荐
23096人查阅
22479人查阅
22450人查阅
22989人查阅
23166人查阅
22450人查阅
15337人查阅
12654人查阅
11707人查阅
11647人查阅
10898人查阅
1202人查阅
所需积分:0分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一、引言两年来,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依然是推动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冶金工程技术学科近两年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我国钢铁产品升级取得重大成绩,包括细晶钢、汽车用钢、电工钢、铁道用钢、管线钢、不锈钢等的研制和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完善了生产工艺、质量与使用规范、标准;新一代可持续钢铁流程工艺技术由理论,经研究取得成果,进一步通过设计、施工予以实践和实施,已初步建成了京唐钢铁公司这一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全新工程;钢铁行业把系统节能作为指导方针,并加快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创新与应用,尤其是“三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迅速发展已促进钢铁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削减;薄板坯连铸连轧、薄带连铸、COREX-3000等钢铁前沿技术的研究、试验、生产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冶金物化、冶金反应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在钢铁生产中不断扩大应用,取得良好成绩;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在大型化、智能化等方面的进展,已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全面加快迈入国际先进和领先行列的重要标志;两年来,无论是高速增长的2007年,还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国内外钢铁学术交流、冶金科技进步奖与冶金青年科技奖评审、科技书籍出版、期刊优化都继续保持繁荣与发展,成为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冶金工程技术创新已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钢铁工业振兴的强大动力和基础。冶金工程技术学科近两年的发展总体上符合我国钢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的需要。新一代可持续钢铁流程工艺技术等一批研究成果,不仅对钢铁生产高效、低耗、优质、低排放、低成本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也为国民经济朝循环经济方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良好的切入点。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和钢铁生产两年来的发展(2008年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钢产量仍比2007年增长559万吨,首次超过5亿吨),说明中国钢铁科技创新与生产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为中国钢铁工业结构优化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两年来的发展使我国冶金工程技术学科总体上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行业产业集中程度还较低等原因,加快淘汰高耗、低质的落后小企业的目标尚未实现,从水平上拖了后腿,我国虽然具有产品、技术、装备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型钢铁企业,但总体上与世界其他主要钢铁生产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日益增加的需求与产量,使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学科研发的任务还很重;少数高质量钢材品种生产的水平与质量稳定性、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的产业链建设与应用技术的开发和世界主要产钢国家也还存在差距;钢铁前沿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还需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 1今后冶金工程技术学科不但要在冶金物理化学、冶金反应工程、冶金热能工程、冶金原料与预处理、钢铁冶金、轧制、冶金机械与自动化等分学科的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进一步优化研究;更要加大对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前沿技术攻关研究的投入力度,尽早在核心技术与装备上自主创新或引进技术基础上再创新,掌握竞争与发展的主动权。必须指出,在应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应继续把重点放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产品开发、节能减排三个方面,否则学科发展的总体水平不能迅速得到提高。本综合篇将就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国外的比较分析及学科展望与对策进行细述。二、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一)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发展的主要成就1.我国钢铁产品升级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两年来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及控轧控冷等轧钢先进技术的应用与优化取得新成就,因此使我国钢铁产品水平档次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各类钢的加工与使用性能是具有不同档次的内容,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平台建设已成为近几年学科发展的重点,对钢铁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理论上,明确了“洁净钢”的基本涵义是“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或其他有害物质不影响钢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因而“洁净钢”是适用于所有钢种的普遍概念。由于各类钢的加工与使用性能是具有不同档次的内容,因而“洁净钢”是有层次区别的。两年中,我国更明确了洁净钢不仅是具有工艺和质量涵义,而且具有经济涵义,是钢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殷瑞钰院士还进一步提出了洁净钢平台集成技术包括铁水预处理、冶炼、二次冶金、连铸、流程网络和物流运行六个方面内容的新概念。在工程技术上,我国两年来使铁水预处理、二次冶金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均超过50%,而且一些重大冶金技术与装备已基本立足国内,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例如KR铁水脱硫技术在脱硫剂减量化、搅拌棒长寿、处理效率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RH真空精炼技术和装备是二次冶金中水平最高、难度最大的,2003年前几乎全部引进,发展也很慢。2004年开始有了较快发展,并且国产技术和装备迅速占据主导地位。现有59台RH装备,年就新建25台,其中国产RH 18台,占72%,快速RH多功能真空精练技术研究也已取得新成果。这一切都是钢铁产品的升级换代取得重大突破的必要基础。两年来我国轧钢新技术的优化和应用与洁净钢平台的建设相衔接,成为钢铁产品优化的最终工艺保证。最突出的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尤其是超快冷却技术);板型、板宽、板厚控制技术;轧制过程钢材组织、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等技术在各类钢材中逐步扩大应用。以下几类钢材的进展最具代表性。(1)细晶钢生产与规范化取得新进展。目前我国细晶钢生产已覆盖板、管、型、线许多品种,年产量已达900万吨以上。我国开发的400MPa级的超级钢综2合利用细晶化、复相化和晶粒适度细化的思想,通过轧制过程,特别是冷却过程的控制,生产出细晶板带产品和棒线材产品,在汽车结构件和建筑结构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细晶钢国家标准和使用规范已公布实施,将规范其生产与应用,并将在推动和提高钢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世界著名出版商德国斯普林格(Speringer)公司主动约稿的英文版超细晶钢专著《Ultra-fine Grained Steels》已由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博士主持组织撰写,并于2008年在国外出版。(2)汽车用钢(包括面板钢、高强度结构钢等)已大批量生产。占领国内市场并出口,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两年来,我国宝钢、鞍钢等企业不仅可以大批量生产轿车用O5面板,在成材率和质量稳定上达到和保持了国际先进水平,从而主导了国内市场的消费。在新型汽车用钢如DP双相钢、TRIP相变诱导塑性钢、CP多相复合钢、TWIP孪生诱导塑性钢等钢种的研发、试生产与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有的还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上试生产成功。(3)电工钢以冷代热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冷轧硅钢2007年突破300万吨, 2008年已达到375.5万吨,与2007年比增长5.7%,其中无取向电工钢增长4.2%,取向电工钢增长6.7%,2008年热轧硅钢产量72万吨,与2007年比下降33.3%,因此冷轧硅钢已占全部硅钢产量的83.9%,落后的热轧硅钢将加快淘汰。对终端用户和社会节电意义重大。我国冷轧硅钢产品质量和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和进步,无取向中低牌号电工钢的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可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技术在武钢、太钢、宝钢都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最高级牌号35W250已开始在太钢批量生产,取向电工钢(HiB钢)的低温工艺技术在武钢、宝钢成功突破。2008年生产了5.54万吨HiB钢,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宝钢2008年5月取向电工钢投产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内武钢独家生产该品种的格局[1]。鞍钢年产10万吨取向电工钢项目预计2009年二季度投产。马钢等CSP工艺、本钢FTSR工艺和宝钢、东大等双辊薄带连铸工艺生产无取向硅钢与取向硅钢的生产和试验已取得了进展[2]。(4)铁道用钢生产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高速(250~350km/h)、重载(载荷80t/车)钢轨及100米长钢轨已可立足国内并出口。两年来我国自主研发高速重载钢轨和其它配套铁路用钢取得重大进展,除都装备了万能轧机、采用紧凑式连轧机万能轧制技术外,还先后优化了在线余热淬火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利用我国铌、钒资源的独特优势,开发了系列产品,主导了国内市场消费。100米长轨已由攀钢、包钢、鞍钢生产供应,武钢也已试制成功,为铁路建设提供了保证。2008年,包钢“高速铁路钢轨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X80等高水平管线钢已在宝钢、鞍钢等多个企业批量生产,用于国内工程,具备了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强大能力。南钢、太钢等企业X100、X120等新钢种研制成功,进行了试生产。2006年前,我国管线钢生产仅有X65、X70等品种,高性能的X80管线钢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几乎为零。但这两年来工艺技术的研发,新型轧机的投产使局面迅速转变。现在宝钢、鞍钢、首钢、武钢、南钢等多家企业已批量生产X80管线钢,并供应西气东输二期等工程。而且宝钢、鞍钢、南钢、太钢等已成功开发X100、X120等高性能高等级热轧管线钢。其中南钢是在3500炉卷轧机生产线上成功试制X100管线钢板和板卷,太钢则是全世界首先实现X120管线钢板3卷的生产(此前仅有新日铁君津厂中厚板轧机生产X120管线板成功)。(6)两年来我国不锈钢生产数量大幅度增长,2008年生产不锈钢材610万吨,世界第一。同年进口121万吨,出口105万吨,国产不锈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4.87%,基本改变了不锈钢材依靠进口的局面。两年来我国新建大型不锈钢企业的技术和装备都居世界不锈钢行业的领先和先进行列,我国不锈钢冷轧材的表面和内在质量有了突破性的改进,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冷轧不锈钢板(如太钢用独特的装备生产的厚度≥4mm,宽度达2000mm的特宽中厚冷轧板)世界上还很少有企业能够生产。太钢先进的高炉铁水脱[S]→转炉脱[P] →AOD炉冶炼工艺既大大提高了质量,又使生产效率达到领先水平。另外,我国2007年和2008年铁素体不锈钢在不锈钢总量中的比例分别达到25.5%和26.8%,超级双相不锈钢已批量生产并出口,超级铁素体不锈钢研制成功,不锈钢品种结构优化与产量高速增长同步实现。(7)我国独创的离心铸造复层钢管坯——热挤压(或冷、热轧)成型复合钢管全新工艺大大提高了复合材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属复合管生产世界领先水平。北京科技大学、新兴铸管等单位联合开发的“新型短流程层压复合钢材生产技术”采用同模多次离心铸造方法获得多层钢质的复合管坯;对于复合钢管产品一般采用热挤压/轧方法获得热成形复合钢管,并可继续深加工生产出冷轧复合钢管产品;对于复合钢板产品则是将复合管坯纵向剖分并经辗平轧制/锻造开坯后,再通过不同轧制工艺获得热轧复合中厚板、热轧复合薄板、冷轧复合薄板产品的技术。该项新技术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现有同类技术相比,新技术直接以液态钢水为原料,生产流程大大缩短,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可靠稳定地为市场提供层压复合钢材产品。与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新型复合钢材的复合界面形成于液态金属准同步凝固过程,并在随后热加工过程中逐渐优化,形成缓梯度、宽过渡界面,过渡层力学性能优于基体材料。消除了同类产品界面临域脱碳、位错塞积、齿状波界面、应力集中等问题,使层压复合钢材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大幅度提高,使用寿命度大大延长。两年来,钢铁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六项,获冶金科技特等奖和一等奖五项。我国钢材的市场占有率和自给率逐年提高,其中电工钢的变化最为典型,如图1所示。我国钢材市场占有率和自给率0062007年份所占百分数,%自给率占有率我国电工钢市场占有率和自给率2007年份所占百分数,%自给率占有率图1 我国钢材及电工钢市场占有率及自给率42.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已建成第一个工程——京唐钢铁公司两年来,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有关理论,经过十五个课题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并通过设计、制造、施工,已初步建成了具有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特点、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京唐钢铁公司。2009年二季度将全面投产,并将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逐步展示其具有钢铁产品生产、能源高效转换,减排与消纳社会废弃物三大功能的新型流程特征和在流程紧凑化、工艺技术解析优化、装备现代化、智能化基础上实现高生产效率、低消耗、低排放、与环境友好的特点。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区别于国内外钢厂的流程、工艺与装备特点主要有:(1)是一个以简捷的流程网络,具有动态、有序、连续、紧凑的运行特点,实现铁水全“三脱”,单个炼钢厂年产970万吨以上连铸坯的全新板带材生产企业。(2)建成我国首批两座5500m3级特大型高炉,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5000m3级全干法除尘的高炉。与其配套的有炭化室高度在7.63m以上的世界最大型焦炉,料层厚度720mm的大型烧结机。设计高炉利用系数2.3t/d.m3,煤比220kg/t、焦比270kg/t都属国际先进和领先。(3)铁水罐多功能化(铁水罐定时定量从高炉接铁、运输、全量铁水脱硫、兑入脱磷转炉)、取消鱼雷罐车运输、多罐倒包等环节,节省倒罐站建设,减少系统温降,节能高效。(4)工艺设计上专用脱磷、脱硅转炉与脱碳转炉分跨布置,互相衔接,高效、低耗。与同类型的日本住友金属和歌山厂最大的区别是不在高炉脱硅,保证了铁水预处理所需的系统热量,系统总渣量大大减少。(5)脱碳转炉干法除尘,回收煤气和蒸汽指标先进、节能减排。(6)快速RH真空精炼和高效连铸、高效轧制技术水平世界一流。快速RH精炼2个处理工位和3个待机位的新设计在终点[C]≤15×10-6条件下,周期将达25min。≥2m/min的高速连铸厚板坯技术;具有减量化轧制和超快冷却等特点的板卷轧制技术等。(7)全面实现烧结烟气脱硫、干熄焦技术的优化,而且研究成果证明,炼焦过程可添加1%~3%废塑料,只要回收废塑料的社会机制建立起来,即可用于生产,实现与社会友好、消纳社会废弃物的功能。京唐公司的干熄焦设备能力达260t/h,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近期出台的钢铁振兴规划已将工程成果中的一部分纳入了今后新建钢铁企业与钢铁厂改造的推广项目。殷瑞钰院士在流程功能的理论探索上还进一步提出了钢铁厂能量流网络的新概念。他指出在钢厂制造流程中,铁素物质流与碳素能量流的关系是相伴而行的,而碳素能量流与铁素物质流的关系则是时合时分的。在钢厂制造流程中,不仅存在着铁素物质流网络及相关的运行程序,而且也存在着与铁素物质流转换有关的能量流网络及其运行程序。研究钢厂的能源转换功能的方法时,不能停留在物料平衡、热平衡的方法上,而应该以动态的输入——输出概念和能量流网络的概念来进一步推动钢厂的节能减排工作。图2显示了京唐钢铁公司流程配置情况。53(1)我国钢铁工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把系统零部件和耐火材料等非能源物质的单耗及其载能量;降低各生产环节燃料、电力、氧气、蒸汽和工业水等能源动力的单耗及其载能量;提高能源加工、改质等环节的转换效率;回收生产过程中散失的各种余热、余能和废弃物等。在钢产量连续增长的情况下,节能降耗取得了较好成绩。 2006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3,4],比同期粗钢产量增幅低近10个百分点; 2007年,总能耗上升为2.2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84%,比同期粗钢产量增幅低近4个百分点[5]。 (2)“三干”(炼焦干熄焦、高炉干法除尘、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取得,推动了企业节能减排水平迅速提高。“三干”技术多年来一直在争议中发展,而且以引进为主。但近两年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加快了应用步伐。干熄焦技术已系列化并向高温高压的优化方向发展、超大型炼焦炉干熄焦和超大型高炉干法除尘已在京唐钢铁公司应用,推动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与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相结合的TRT已在10家企业的大型、特大型高炉上应用,而且必将很快推广应用。转炉干法除尘技术也可基本立足国内,使我国转炉干法除尘技术徘徊了十五年之后,迅速在大中型转炉上得到推广应用。截至2007年底,我国继宝钢之后已有莱钢、包钢、太钢、天钢、承钢等企业的20 余座转炉实现了干法除尘[6]。此外转炉工序能耗为负值的技术;高温蓄热燃烧在高炉热风炉、钢包烘烤、气烧石灰窑炉、轧钢加热炉等应用的技术;能源管控中心及煤气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调度技术也不断推广应用与优化。近两年来,我国能源管控中心的建设发展迅速,继宝钢能源管理中心之后,济钢、鞍钢、武钢、酒钢、首钢、攀钢、本钢、唐钢、太钢、华菱、邯钢等钢厂的能源管控中心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其建设水平多数处于能源计量网和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阶段,少数进入离线决策和优化运行的开发阶段。 (3)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大幅度下降。钢铁行业中烧结、高炉、炼铁、炼钢等标准相继公布实施。随着单位产品6能耗继续下降和各类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我国钢铁生产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见图3。其中2007年的吨钢粉尘排放量、COD排放量就已经达到新颁布的国家清洁生产Ⅰ级标准,SO2排放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新水用量、污水排放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均实现了下降[7]。4、生产优化又取得新进展 (1)薄(中厚)板坯连铸世界领先地位;品种研发与生产、半无头轧制、薄规格产品生产等方面研究与工艺优化不断取得新成绩;一批新生产线的建设正顺利进行。 薄(中厚)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创新这两年主要在品种开发与质格产品比例上升和工艺装备优化三方面取得进展。 首先在2006年基础上,一批优质钢材由试验转入生板(σs600~700MPa)与耐候钢板批量生产。珠江钢厂创新了世界上单一Ti微合金化超高强钢板生产的CSP系统技术,获2007年冶金科技一等奖和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包钢CSP成功试生产DP双相钢;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成功;多家企业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上X60、X65和X70管线钢也试制成功。第二,≤2mm薄规格钢材生产提高了比例。珠钢CSP板卷≤2mm薄板卷生产比例年已分别达65%和72%。涟钢也达到35%,而且多数企业已认识到必须发挥薄板坯连铸连轧紧凑流程的固有优势,要重点生产薄规格以热代冷的钢材。第三,薄板坯连铸连轧装备国产化、基本原材料(耐材、保护渣)国产化稳步前进。2009年5月第三届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会议将在南京召开,7突显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2)薄带连铸技术继续在宝钢、东并在碳钢、高磷钢、铁素体不锈钢、取向硅钢、高强度但热轧易开裂的钢种薄带坯生产试验中有了进展。东大还向江苏某企业进行了商业化转让。 (3)2007年11月世界上首台COREX-3000非高炉炼铁竖炉在宝钢投产。在一年多的时间中不断改进操作、维修技术,并发现了设计和操作上必需研究改进的许多问题。COREX-3000用竖炉耐材已经国产化,终还原炉炉缸用耐材研究成功,各项指标均超过COREX定向承包商法国圣戈班公司的产品。 (4)太阳能光伏炼钢、H2冶金等彻底消除“涉碳”反应的全新冶金方法理论验室的试验取得了新的进展[8],是消除钢铁企业产生CO2、SO2污染全新途径的重要探索。 太阳能光伏炼不采用化石能源,以求根本上解决CO2排放问题。这是一种全新的、开创性非涉“碳”冶金的工艺。它要求炼钢储能是完全独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最终目标是以铁矿石和精铁粉为原料,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电能,采用熔盐电解的方法获电解铁,再制备液态粗钢。目前北科大李士琦教授的研究组已进行了光伏炼钢1kg概念坩埚炉的设计和多次化钢试验,并进行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熔盐电解提取纯铁的实验。他们还申报了三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宝钢等单位H2还原冶金的试验也在进行。 (5)低温冶金技低温快速还原理论是钢铁研究总院提出来的。通过提高低温下铁矿石的还原,降低炼铁能耗,实现无烧结、无焦化炼铁,降低炼铁能耗25%以上。近两年来赵沛博士的研究小组在开展低温快速还原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工艺技术研究,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经费资助。现已在微观和宏观反应,反应器改进与设计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如设计的100kg/h级多种矿粉预还原反应器,多属国内首创;进行了2万吨/年隧道窑低温还原技术改造和基于氢还原的粉矿流化床研究,降低还原温度60~80℃,提高还原速率50%;研发了全新型低温快速还原的熔融还原新工艺,已开始开发大型新反应器。其理论与工艺等见图4。 8是理率和水平都有提高,学科专著和专业。 两年中,国内学术交)学科研发成果获奖率和水平都有提高。两年来学科研发成果获冶金科技奖《超的北京科技最重要的保证之一。上五个方面是近两年来学科发展最重要的成绩。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提高了国际竞争能力。 5.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学科研发成果获奖期刊推动了学科创新思路、学术成果、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人才培养机制又有改进,是两年来学科发展的另一重大成就。 (1)国内外学术交流继续繁荣并提高了水平流十分繁荣,两年中共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会议191次,其中国际会议11次,发表论文11692篇(外方论文301篇),参加人数23878人。2007年在成都召开的2007年第六届中国钢铁年会发表论文数量和参会人数均创历史新高。两年来由我国主持和召开的重大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2007年中日第十一届钢铁技术交流会议、2008年第四届发展中国家连铸会议、“洁净钢”技术国际研讨会、第六届国际耐火材料技术研讨会、第五届国际铁合金技术研讨会等,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在两年中由于我国学科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艰苦的评选,我国已成功争取到了国际钢铁界最重要的炼铁、轧钢系列国际会议首次由中国主办的权利,将分别于2009年与2010年在中国召开。此外还有大量的参与国外学术会议,双边定期交流。如2007年第二届中德(欧)钢铁技术交流会和考察活动,既了解了国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也让国外了解了我国的发展。 (2152项,并有14项成果分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另外还评出冶金青年科技奖15人、冶金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15人、获国家青年科技奖2人。 (3)学科专著出版量增加,期刊水平又有提高。除前面已提到的英文专著细晶钢》外,还编辑出版了《钢铁科技报告》,据不完全统计两年中仅冶金工业出版社就出版学科技术类书籍100种以上,其中新版技术著作近40种11万册。《金属学报》、《材料科学技术》分获2007年中国科协精品期刊B类和C类资助,2008年《钢铁》等四个期刊的7篇论文被评为第六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论文一、二、三等奖。中国金属学会获2008年第六届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论文组织奖。《金属学报》编辑部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政府奖”。2007年,中国金属学会还承担了中国科协关于科技期刊发展研究的两个重点研究课题,完成了研究任务,受到好评。中国金属学会所属期刊两年中已逐步实现了投稿、审稿、与作者、读者互动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中国金属学会中、英文网站建设从硬件、软件、点击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些进展对推动学术创新思路、学术成果、新技术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又有改进。以冶金工程技术学科为主要专业大学、东北大学等重点高校继续实施“211工程”三期、“985工程”、“优秀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任务;高校与研究院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参加国家“973”、“863”计划项目,培养了大量冶金工程技术学科人才。钢铁企业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加强了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还在设置企业科技奖、评选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方面进行优化,一批企业已规范了企业首席专家、首席工程师、技术专家、技术带头人的聘用制度,还与高等学校、研究院以项目合作、设立硕士、博士、博士后工作站的合作方式,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培养了骨干。 人才培养已成为学科发展以91(1)冶金新工艺、新技术从论采用固体透氧膜法(SOM)电解金属氧化物,高效、无污染制备金属铬、铌;应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在成功提出从铬铁矿生产铬盐等化工产品的清洁工艺后,在河南省义马市实施的《万吨级铬盐清洁生产技术及其产业化示范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该清洁工艺先进可行,核心设备研制设计合理、运行稳定。铬的工业回收率可达到98%以上;近期又提出亚熔盐法氧化钛清洁生产冶金新工艺. 因避免了高温氧化还原及氯化等耗能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步骤,新工艺具有很多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点[9,10];提出了材料氧化动力学新模型,经过塞龙(SIALON)耐火材料及其他多种无机材料氧化动力学实验验证,表明该模型对材料高温氧化动力学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抗高温氧化的无机材料研制和筛选起到指导作用;提出“RTO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 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解决了用透射或高分辨电镜研究微米及纳米材料微观形貌的薄膜样品制备问题,曾在金属、非金属微米-纳米材料研究、开发试验中广泛应用。 (2)冶金物化理论应用与冶金废渣的回收利用。例如;碳热还原与熔盐电解结合从高钛渣中获取钛等[19]。 2.冶金反应工程学的主要进展(1)冶金反应工程研究方法已应用于各种工程技术研究中,为许多重大冶金科技成果中所采用。 (2)冶金中的化学反应以及熔化、凝固、加热、蒸发等过程,都是的装置中进行的,传统的冶金反应工程学属于工业装置尺度和工序层次的学科研究。而我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在向冶金流程工程学和冶金系统工程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延伸和拓宽。 (3)在冶金反应,观察和改善冶金工程问题,取得了高效节能的初步成果。 3.冶金技术二级学科中粉末冶金的主要进展汽车、工具、信息行业已成为粉末冶金发展的(1)粉末冶金技术都有新的创新和进展。主要有热气流雾化粉末制注射成形、温压、热锻、雾化沉积在内的粉末压制技术;粉末烧结理论与技术;粉末零件后续处理技术等[12~14]。 (2)粉末冶金新材料研制也有突粉末冶金高速工具钢等[15,16]。 4.钢铁冶金二级学科之炼铁(1)炼铁 除前面已提到的成就外,还有如1)炼焦化学在焦炉大型化、干熄焦优化、煤调湿和焦进步。①顶装焦炉的大型化:炭化室加宽加高、提高单孔炭化室产焦量,即焦炉大型化是炼焦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优点是:可大大减少出炉次数,减少装煤和推焦的阵发性污染;提高焦炉自动化水平,降低炼焦工序能耗,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装炉煤的堆比重,改善焦炭质量;2007年为适应国内外严格控制10焦炉烟道废气中NOX量的要求,我国开发了炭化室宽500mm的JNX3-70-1型7米焦炉;其与JNX70-2型的最大不同是采用多段加热,从而降低焦炉烟道废气中NOX量,现正为宝钢梅山和鞍钢焦化第四期工程设计建设;7m焦炉在焦炉炉体﹑焦炉机械﹑焦炉工艺和环保水平等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②捣固焦炉的大型化: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相对较少,强粘结性煤资源更稀缺,因此,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捣固炼焦;上世纪,我国只有不到20座炭化室高3.2米和3.8米小型捣固焦炉;本世纪初,我国开发了炭化室高4.3米和5.5米捣固焦炉,并在全国广泛推广;现在我国投产的捣固焦炉已超过360座,炼焦生产能力接近0.8亿吨,相当于每年少用强粘结性2400万吨;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十多座5.5米捣固焦炉投产,说明我国捣固炼焦技术已由炭化室高4.3米全面向5.5米迈进! 2006年我国又开发了世界最高的6.25米JND625-06型捣固焦炉,现已在河北唐山佳华建成烘炉,即将投产,它使我国捣固炼焦大型化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在昆钢、莱钢和旭阳也已决定建设6.25米捣固焦炉;③干熄焦技术的推广及大型化:干法熄焦(简称“干熄焦”)是不用水熄灭炽热红焦,而是利用冷惰性气体在干熄炉中与红焦直接换热,冷却焦炭;其特点是:采用干熄焦可回收约80%的红焦显热,平均每熄1吨红焦可回收蒸汽0.45~0.58t或者净发电95~105kwh;可改善焦炭质量,降低高炉焦比;或在保持焦炭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多用15%的弱粘结性煤;干熄焦回收红焦废热产生蒸汽或发电,避免了生产等量蒸汽燃煤而对大气的污染(5-6t蒸汽需要1吨动力煤);对规模为100万t/a焦化厂而言,每年可以减少8-10万t动力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相当于少向大气排放144t~180t烟尘、1280t~1600tSO2 ,尤其是每年可以减排10万t~17.5万tCO2,减少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平均每吨焦炭节水0.40t以上;可降低炼焦能耗50~60kgce/t焦;至2008年11月,我国投产运行的干熄焦装置共65套,比2005年增加45套,有5679万吨年焦炭生产能力配置了干熄焦装置,按干熄焦能力计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在建和已投产干熄焦装置共127套,已经和正在为12312万吨年焦炭生产能力配置干熄焦装置,相当于我国2007年机焦产量3.0537亿吨的40.3%,相当于同年钢铁工业耗焦总量28822万吨的42.7%;④煤调湿技术的推广:“煤调湿”是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除一部分水份,保持装炉煤水份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其特点是:采用煤调湿技术,煤料水分从11%下降至6%时,炼焦耗热量节省310MJ/t(干煤);装炉煤水分的降低,使装炉煤堆密度提高,干馏时间缩短,焦炉生产能力可提高7~11%;改善焦炭质量,其DI可提高1~1.5个百分点,焦炭反应后强度CSR提高1~3个百分点;或在保证焦炭质量不变情况下,多配弱粘结煤8%~10%;煤料水分的降低可减少1/3剩余氨水量,相应减少1/3蒸氨废水,减轻废水处理装置的生产负荷;减少温室效应,平均每吨入炉煤可减少约35.8kg的CO2排放量;煤料水分的稳定可保持焦炉操作的稳定,有利于延长焦炉寿命;按热源不同煤调湿工艺可分三种型式:导热油为热源、蒸汽作热源和焦炉烟道气作热源;现在宝钢、太钢和攀钢正在设计建设以蒸汽为热源的煤调湿装置,采用国产的回转式干燥机,预计于2009年投产;济钢于2007年投产了自已开发的以焦炉烟道废气为热源、具有风选功能的流化床煤调湿装置;昆钢、鞍钢、沙钢和安钢正在进行煤调湿的前期工作;⑤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焦化厂必须使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对钢铁企业,焦化废水处理后可全部回用于焦化厂和钢铁厂的浊循环水系统;对采用湿法熄焦的独立焦化厂,生化处理时,可不加稀释水量,减少生化处理水量,使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在焦化厂内消耗掉;但是11随着我国焦化厂逐渐采用干熄焦,处理后废水无路可去,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我国已开发设计出带深度处理的焦化酚氰废水处理技术,即:生物处理(A/A-O)+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纳滤(NF);焦化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其75%的产水可用作循环水补充水;同时产出25%的浓缩液,可用于湿熄焦补充水、或作他用或经活性炭处理后达标外排。 2)烧结大型化、高效率烧结技术和烧结余进展。如到2007年,我国已拥有180m2以上的大烧结机72台,占烧结机总面积的60%以上,改变了中、小型烧结机占主导的局面;料层厚度≥720mm的厚料层烧结、小球烧结等先进技术加快推广,继2006年马钢建成200m2烧结机余热发电装置后,2007年,济钢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在1台300m2烧结机上建成了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烧结余热发电系统。此后,鞍钢、邯钢、安钢、玉溪新兴等公司也都先后制定了烧结余热发电工程计划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钢铁行业共有烧结机450余台,总烧结面积为38000m2(折合360m2烧结机约105台),年产烧结矿4.3亿t,其中配备余热回收装置已由2005年的不足10%增加到15%,热回收利用率也由2005年的10%增加到13%以上。相关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是:吨烧结矿蒸汽回收量约30~40kg,工序能耗46~60kgce。 3)球团装备技术的进步使我国高产与引进(国内制造设备)的链篦机回转窑环冷团机两年来投产较多(2007年已达52台),使球团生产水平(生产率、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并且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万吨/年的赤铁矿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线成套技术。其次以国产球团矿为主球团在炼铁原料中的比例从2007年起首次达到16%以上,而且链篦机回转窑生产的球团产量首次超过落后的竖窑,占球团产量的54%以上,这是我国球团生产史上的重要转折,也为高炉生产的优化(如利用系数提高、燃料比下降等)创造了条件。 4)高炉生产理论研究与技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我国已基本上掌握了4000m3以上高炉的设计、制造、施工和生产运行的系统技术。2年中我国自行设计建设投产的4000 m3以上高炉就达到7座,改变了2006年前仅有宝钢4座2000 m3以上高炉的状况,另外,前面提到的首钢两座5500 m3高炉就是全面应用炼铁各项新技术的很好实例。②2007年“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由建设部公布实施,全面贯彻了高炉生产“高效、优质、低耗、长寿、环保”的设计和操作运行理念,明确列出了推广应用先进装备和技术的内容,澄清了一些不全面、不科学的评价高炉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思想误区,如单纯追求以单位炉容、日产生铁量为衡量高炉生产效率高低的高利用系数的片面性。提高喷煤烧嘴出口燃烧温度和煤粉完全燃烧率,真正实现高喷煤比条件下,降低燃料比才是正确提高喷煤量、优化高炉运行的理念已为大家广泛接受并践行。③以高炉专家系统为主导的高炉自动化技术在炉顶布料控制、炉温与冷却壁温度预报调节、炉型变化(侵蚀)检测、炉况顺利管理等方面都有新成就,武钢开发的操作平台型高炉专家系统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炉温预报和红外图像评估气流分布的建模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他一些钢铁企业与高校也在开发、推广应用高炉专家系统方面取得了新进展。④高风温操作技术两年来继续优化,在大中型企业重点统计的50座2000 m3大高炉中,已有16座风温超过1200℃,并且几乎都是这两年实现的,其它大多数也达到℃的水平。⑤我国对铜冷却壁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开发出椭圆孔、薄12壁埋管结构采用轧制和铸造铜板生产的各种高导热性冷却壁,使我国铜冷却壁制造与应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炼钢科技进步的突出成绩经指出的在新一代可持续钢铁流程工艺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平台建设从理论和工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两个方面以外,还突出表现在高效化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的长足进步上,主要有: 1)炼钢生产高效化技术在冶炼、精炼、连铸全面大幅度提高,由过去一般小于3.5m3/t.min,提高到3.5~4.0 m3/t.min,最先进的达到4.4 m3/t.min;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转炉炉龄由两年前平均&6000炉提高到2007年平均7921炉和2008年平均8314炉。100t以上转炉炉龄普遍达到炉,由于复吹底枪结构优化和工艺改进,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最高复吹炉龄达到37271炉,创历史最高水平;一种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束氧枪在电炉上广泛采用使电炉用氧强度、效率、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还在安阳钢铁公司30t转炉上初步应用成功(脱[P]率提高30%,钢铁料消耗下降0.5%);顶吹氧枪O2+CO2的吹炼工艺(COMI)与理论由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提出,在三明钢铁公司进行了3个月试验,转炉初步应用成功,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烟尘排放量5kg/t,提高了煤气CO含量约6%;高速精炼技术在真空和非真空的多种工艺装备上试验成功;高效连铸技术继过去几年在方坯连铸广泛应用并优化之后,近两年来在板坯连铸生产上也研发成功并推广应用。一批板坯连铸机低碳钢连铸铸速达1.6~2.0m/min,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节能减排技术有了进步。如转炉煤气回收率大提高,还在有效应用方面有了进步(用于发电、焙烧冶金优质石灰、作为真空精炼用蒸汽源等),一批新的转炉钢厂实现了转炉炼钢工序能耗为负值;莱钢电炉率先实现烟道气化冷却回收蒸汽发电;炉渣利用率提高近二十个百分点,还开始试验回收尘、渣中的有用金属锌;一些高校和企业还开始研究炉渣显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并对转炉可能回收二次能源能量的极限值进行分析研究,既作为衡量节能潜力的依据,又作为努力的方向。 3)作为生产优化重要保证条件的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技术与材料也有重大进展。如精炼、连铸用耐材质量优化。在工艺优化的条件下,国产耐火材料寿命提高幅度较大(RH上升管寿命由过去的80次提高到100次,最高已达140次;LF-RH双联工艺150t钢包寿命由&90炉提高到110炉以上,薄板坯连铸连轧浸入水口寿命已达14小时,最高20小时;均达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钢铁冶金储运与精炼设备炉衬材料长寿高效技术”项目成果还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钢铁行业自动化控制进步中,转炉炼钢过程冶炼终点自动控制两年中朝动态自动化方向发展加快。首钢迁钢“一键式”炼钢技术成功,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迅速在国内18座大型转炉上推广应用,其中有的是用国产一键式炼钢技术改造引进的转炉自动炼钢技术;国产大型冶金石灰窑炉技术与装备已增大了市场份额,尤其是国产吨/日特大型回转窑生产冶金石灰的装备与技术已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引进的大型石灰窑炉也在运行中由我国技术人员再创新和优化。 炼钢技术创新与优化是近两年中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质量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钢铁生产节能减排最有力的支撑和保证。513从近两年轧制学科技术发控制技术取得显著进展;(2)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取得新进展并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3)超细晶钢的研究开发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行了批量应用;(4)板形、板宽和板厚控制技术进一步发展;(5)积极开发和探索与高质量板坯连铸相适应的高效连铸连轧新技术;(6)轧制过程钢材组织、性能的预测与控制进一步实用化;(7)进一步研究开发利于环保的轧制过程摩擦、磨损与高效润滑技术;(8)轧制过程表面质量、组织性能及尺寸形状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取得新进展;(9)不断研究开发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工程所需新钢种并取得应用成效;(10)重视和发展轧制过程智能化技术。 我国的进展主要反映在:主要有有限元模拟技术在板带轧棒、线材尺寸精度分析预测[12];三辊轧制、2Hi精密轧制等多变量控制;超快冷却技术[17];氧化铁皮结构和厚度控制;冷却路径控制相变强化技术应用由棒材转向板卷、中板;中板离线淬火技术;碳锰双相钢CSP生产线生产技术;板坯定宽压力机最大侧压量可达350世界领先水平的H型钢成套关键技术[18];引进三辊限定芯棒无缝管轧制技术的优化;轧材组织性能数值模拟与预测等。 6.冶金机械及其自动化自主创新是近两年来发展热连轧机、冷连轧机组不但在国内开拓了市场,也已可出口国外;大型宽厚板轧机已可完全自主设计制造;厚度400mm宽板坯铸机和φ800mm合金钢圆坯铸机已在建设和生产;在解决一系列冶炼、精炼、恒温、铸流分布、冷却、应力消除的理论和工程难题后,我国中信重机公司2008年浇铸了世界上最大的18250t液压自由锻机顶横梁,浇铸钢水量达到829t,是世界上最大的铸件,并已着手设计研究世界上最大的超过600t的钢锭的冶炼、精炼、浇铸和加工工艺,为大型冶金、核电、船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冶金生产自动控制技术在采矿、选矿、炼铁、炼钢、轧钢与管理工程中全面运用与优化。炼钢一键式过程与终点高水平计算机动态控制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简单易控的热连轧全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设备诊断“万点受控”的系统技术,采用国产大功率晶闸管装备的&10MVA的大型交交变频系统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是国际首创。两年来的自主创新的成果使我国重大冶金装备和自动化技术赶上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性价比上具备了优势,是显示我国钢铁工业迈入国际先进领先行列的另一个重要标志。(一)学科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我国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已总体上跻界先进行列,有的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如: 1. 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已实现产业化2. 细晶钢生产规模、规范程度世界领先。3. 薄板坯连铸连轧效率世界领先。4. 超高速冷却、复合管生产新工艺等145. 世界最大的COREX-3000在中国首先投产,新能源利用(如太)在中国首先开展实验室试验。 6. 大、中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及高进水平,自主创新的大型冶金设备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二)还存在的不足与差距淘汰落后产品、装备和工艺的工如II级钢筋仍占多数;热轧硅钢尚未完全淘汰;高耗、污染严重的小钢厂仍占一定比例等等。 2. 行业信息化、优不平衡,与国外某些先进钢厂仍有差距,这也是质量稳定性、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等方面与国外领先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所在。 3. 前沿科技开发与应用无论是投入强度、全面程度方面总体上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和振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实践,打好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前面的学科发展不足之处的论述,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将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如下: (一)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展望加强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力争在今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有多个领域引领世界潮流。 (1)首先是对现代冶金学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尺度结构作用的深度,探知冶金学反应、能量转换与耗散等更为精确的规律与原理、丰富和发展现代冶金学。 (2)各学科理论研究的重点1)冶金物化研究重点主要是冶分支的理论研究。前两者将我国目前主要用外国人的软件产品,急需进行自己的研究,掌握热力学性质基础数据,并掌握如纯净钢精炼过程夹杂物生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理等有关原理。计算冶金物理化学则要延续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开始的工作,优化我国自己的体系。 2)冶金反应工程学重点研究方向是、传质研究;冶金过程工艺模型实用化研究;冶金体系传输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及计算;冶金过程优化与控制的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放大理论的研究。优先支持的前沿课题是:开发冶金生产过程实用控制模型的基础研究;重要的冶金反应工程用的常数和参数的测定研究;新型反应器的描述和辅助设计研究;工程放大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主要对策建议是对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153学合理的能耗评价指标体系;②加强对能量流和能量流网络的研究工作;③建立起基于热力学第一、第二两大定律的冶金节能理论体系,指导节能工作;④针对典型制造流程开展单位产品极限能耗的研究。 4)钢铁冶金重点研究方向是①低温、高效率铁炉喷粉提高风口燃烧温度、煤粉快速完全燃烧机理研究。③洁净钢平台集成理论的优化研究。④新型高冶金反应效率、低排放新工艺的基础原理研究。 5)轧制重点研究方向是①凝固、形变和相变一体化控制机理研究和性能测、在线控制。②细晶、复相、纳米粒子析出强化机理的深入研究。 6)冶金机械及自动化重点研究方向是①冶金设备精准化设计原理与在制模型研究。②冶金过程关键变量高精度闭环控制理论与机理模型研究。 2. 今后两年学科发展技术开发的战略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已建成的京唐钢铁公司在实践中验证、完善、优化新一代可循环理论、目标与工程技术。 这是今后一段时间最重要的研究、设计创新和在其它钢厂进行相似试生产的成果在实际建成的全新生产线上加以验证,真正实现产业化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善、达标、全面体现相对传统流程的优势。这一轮技术创新工作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重点既要放在每一单体装备、工序和工艺的创新成果应用优化上,更要十分关注各工序间的动态衔接和优化,即更要关注整个流程顺行所必要的条件和规律,以此不断改进装备和工艺并及时将动态变化的情况通报给正在参照建设或新建的项目,真正发挥动态的示范功能。 (2) 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发,冶金生产全面智能化的基础上,全面淘汰落后产品,与用户结合开发急需的高性能产品,开展钢铁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研发工作,实现产品结构优化与升级及换代,达到世界先进和领先水平。 这实际上有三个主要内容,即:1)全面淘汰落后产品、工艺和装备项规定。学科研究的重点是为淘汰落后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即科学地说明它们对应用安全、环境、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协助制定科学的规范和标准,推进替代产品、装备、工艺的应用。落后产品中,今后两年重点是热轧硅钢和II级钢筋。 2)大力开发、、智能化生产技术。 3)与用户合作,开发交通(铁道、船舶、航空)用钢及节能型建筑用钢是重点。 (3)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融还原技术、新型低耗(铁冶金新技术、纳米科技在冶金产品、环保、检测领域应用的新技术、时空多尺度结构和效应技术等,全面提高我国在世界的引领作用。 这些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必须提到紧迫的议事日程上来,否水平的发展。这些前沿技术的研发本身就具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特点,因而要特别关注与其它学科合作的方向和方法,建立起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研发机制,否则很难全面、迅速地奏效。在当前应特别抓好纳米技术、时空多尺度结构16和效应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研究工作。(二)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发展对策要抓好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改变人们传认为钢铁只是“双高”产业的观念,支持钢铁行业作为循环经济的优先切入点,为国民经济发挥更大更好的支撑作用。 2. 国家支持钢铁产业振兴,支持自主创、机制的建设,彻底转变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慢的局面。 3. 加大学科理论研究的支持强度(尤其是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术研发的尽快突破。 冶金工程技术学科的发并占领国际钢铁科技的最高峰![2] 赵宇,电工钢,[3] 2006年我国重点/,,00.shtml (发改委数据) 2006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cn/GB/5417920.html (发改委数据) 2007年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和污染物/banshi//content_875632.htm2007(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7] 陈芳等,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钢铁工业协会,[8] 李士琦等,中国冶金,-7[9] 陈朝铁、鲁雄刚:固体透氧膜法与熔盐年, 44(2):145-149. 何理、鲁雄刚、陈年, 18(7):. 薛天艳、齐涛、初学础研究,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稀土学报,2008年,26(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集):123-127. 黄伯云,现代粉末冶金材料和技术发展现5 龙198-203 刘卫华,2004,(04),27-30,38 张义文,杨士仲,我[16] 金大康,粉末冶金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前景,上海有色金属,),1734-38 翁宇庆[C], . 王国栋. 以超快会议文集[C], . 朱国明,康永林,陈伟. H型钢中国机械工程, ): .18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12-12 08:0212-12 08:0712-12 08:1012-12 08:1012-12 08:2112-12 08:2312-12 08:3312-12 08:3812-12 08:3812-12 08:41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5 开心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