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5工程院院士增选丛斌微博客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由选举产生;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特殊情况可提前或延后进行。每次的增选院士名额,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讨论决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的增选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后进行。每次的增选院士名额,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讨论决定。   院士候选人的提名途径(1)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可直接提名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提名候选人数不超过两名;获得不少于三位院士提名的候选人为有效。   (2)各有关工程科学技术研究、设计、建造、运行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企业等,可按规定程序并经过民主推荐和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遴选后,提名候选人。   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提名,按(1)进行。不受理本人院士候选人。   院士候选人的评审和选举由各学部组织院士进行。选举时,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达到或超过本学部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院士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依次当选,满额为止。不选举已故专家、学者为院士。   选举结果经院主席团审议批准,书面向全体院士通报并正式公布。   院士称号的撤销(1)根据《》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    (2)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可依据以下程序撤销其院士称号,即:有不少于五位院士书面提议,或者经学部常委会、主席团提议,要求其院士称号,经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调查核实,进行审议后,由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参加投票表决人数达到或超过本学部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撤销其院士称号的票数达到或超过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时,可作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此项决定,经院主席团审查批准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院士本人提出辞去院士称号的辞呈,经院主席团会议审查认可后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院士的义务和权利积极促进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努力创新,不断作出成绩;提倡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发扬优良学风,起表率作用;积极培养人才,推动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参加工程院及学部的活动,承担工程院及学部组织的咨询、评议任务,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国家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决策有建议权;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有提名权;在院士会议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待遇。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资深院士不担任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可以自由参加院士会议及咨询、评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享受资深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外籍院士的标准和条件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或在促进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外籍院的士增选外籍院士的提名、评审与选举 外籍院士增选,与国内院士增选同期进行。外籍院士候选人,必须获得不少于五位院士的提名。每次增选,每位院士至多可提两名候选人。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由院主席团经过讨论并实行无记名投票确定。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会议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达到或超过应投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达到或超过投票院士人数三分之二者当选。    外籍院士的义务和权利 外籍院士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和本院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本院及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本院赠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参加选举活动。外籍院士如取得了国籍,可转为本院院士,并享有同等义务、权利及有关待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资深院士: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资深院士继续享有咨询、评议和促进交流、科学普及等权利和义务;但不再担任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不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可以自由参加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全体院士名单(804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7人)陈福田、陈懋章、丁荣军、董春鹏、杜善义、段正澄、范本尧、樊会涛、冯培德、甘晓华、高金吉、顾国彪关杰、关桥、郭东明、郭孔辉、胡正寰、黄崇祺、黄瑞松、黄先祥、蒋庄德、金东寒、乐嘉陵、李椿萱李鹤林、李鸿志、李骏、李明、李培根、李钊、林忠钦、刘大响、刘连元、刘人怀、刘怡昕、刘永才刘友梅、龙乐豪、卢秉恒、路甬祥、马伟明、孟执中、潘健生、钱清泉、饶芳权、苏哲子、谭建荣、唐长红王浚、汪顺亭、王兴治、王玉明、王哲荣、吴有生、徐德民、徐芑南、杨凤田、杨华勇、杨绍卿、尹泽勇尤政、于本水、曾广商、张福泽、张金麟、张军、张立同(女)、张彦仲、赵煦、钟掘(女)、钟群鹏、钟志华周济、朱能鸿、朱英富资深院士:艾兴、陈士橹、陈一坚、陈予恕、崔国良、丁衡高、朵英贤、高伯龙、顾诵芬、管德、郭重庆、何友声黄文虎、黄旭华、梁晋才、林尚扬、林宗虎、柳百成、陆元九、闵桂荣、潘镜芙、戚发轫、阮雪榆沈闻孙、沈志云、石屏、宋文骢、孙敬良、唐任远、涂铭旌、屠善澄、王永志、汪槱生、温俊峰、谢友柏徐滨士、徐志磊、杨士莪、臧克茂、张贵田、周勤之、朱英浩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14人)贲德蔡、鹤皋蔡、吉人、柴天佑、陈鲸、陈良惠、陈志杰、陈左宁(女)、戴浩、邓中翰、丁文华、段宝岩范滇元、方滨兴、方家熊、费爱国、封锡盛、高洁、高文、龚惠兴、宫先仪、龚知本、桂卫华、郭桂蓉何新贵、何友、胡启恒(女)、黄培康、姜景山、姜文汉、李伯虎、李德仁、李德毅、李国杰、李三立、李天初李同保、李幼平、梁骏吾、凌永顺、刘玠、刘尚合、刘永坦、刘韵洁、卢锡城、吕跃广、马远良、倪光南牛憨笨、潘云鹤、沈昌祥、苏君红、孙家广、孙优贤、孙玉、孙忠良、王天然、王小谟、韦钰(女)、魏正耀魏子卿、吴澄、邬贺铨、邬江兴、吴曼青、吾守尔.斯拉木、许居衍、徐扬生、许祖彦、杨士中、杨小牛叶尚福、叶声华、于全、张广军、张光义、张明高、张乃通、张尧学、张钟华、赵沁平、郑南宁、周寿桓周仲义、朱高峰、庄松林资深院士:陈敬熊、陈俊亮、何德全、胡光镇、金国藩、金怡濂、李乐民、林祥棣、林永年、陆建勋、毛二可潘君骅、宋健、童志鹏、汪成为、王任享、王越、王子才、吴佑寿、姚骏恩、叶铭汉、俞大光、张履谦张锡祥、赵伊君、赵梓森、钟山、周立伟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2人)才鸿年、曹湘洪、陈丙珍(女)、陈景、陈立泉、陈祥宝、陈蕴博、丁传贤、丁文江、付贤智、干勇、高从堦顾真安、何季麟、胡永康、黄伯云、蹇锡高、姜德生、江东亮、金涌、李大东、李冠兴、李龙土、李言荣李元元、李仲平、刘炯天、欧阳平凯、钱旭红、邱定蕃、邱冠周、桑凤亭、沈德忠、沈寅初、舒兴田孙传尧、谭天伟、屠海令、王国栋、王海舟、王静康(女)、汪旭光、王一德、王泽山、王震西、魏可镁翁宇庆、武胜、吴以成、徐德龙、徐惠彬、徐匡迪、徐南平、薛群基、殷瑞钰、袁晴棠(女)、袁渭康、张生勇张文海、张兴栋、张耀明、赵连城、赵振业、周光耀、周克崧、周廉、周玉、邹竞(女)、左铁镛资深院士:陈清如、崔昆、戴永年、傅恒志、关兴亚、侯芙生、胡壮麒、柯伟、李东英、李恒德、李俊贤、李正邦李正名、刘伯里、刘业翔、陆钟武、毛炳权、闵恩泽、师昌绪、唐明述、王淀佐、汪燮卿、吴慰祖、徐承恩徐更光、严东生、杨启业、殷国茂、余永富、曾苏民、张国成、张寿荣、朱永濬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07人)安继刚、陈清泉、蔡美峰、岑可法、陈念念、陈森玉、陈勇、陈毓川、杜祥琬、多吉、樊明武、范维澄范维唐、古德生、顾金才、顾心怿、郭剑波、韩英铎、何多慧、何继善、胡思得、黄其励、蒋洪德、金庆焕康玉柱、雷清泉、李立浧、李晓红、李阳、李焯芬、罗平亚、马永生、欧阳晓平、潘自强、彭苏萍、彭先觉钱绍钧、邱爱慈(女)、沈国荣、苏万华、苏义脑、孙承纬、孙龙德、孙玉发、唐西生、汤中立、童晓光万元熙、王德民、王思敬、闻雪友、夏佳文、谢和平、谢克昌、徐大懋、徐銤、薛禹胜、杨奇逊、叶奇蓁衣宝廉、于俊崇、余贻鑫、袁亮、袁士义、岳光溪、曾恒一、张铁岗、张信威、张勇传、张玉卓、赵文智赵宪庚、郑健超、郑绵平、周邦新、周守为资深院士:常印佛、傅依备、韩大匡、洪伯潜、胡见义、李庆忠、梁维燕、刘宝琛、刘广志、毛用泽、倪维斗、潘垣裴荣富、彭士禄、钱皋韵、钱鸣高、乔登江、秦裕琨、邱中建、阮可强、沈忠厚、王仲奇、翁史烈、鲜学福许绍燮、杨裕生、于润沧、翟光明、赵文津、周世宁、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5人)程泰宁、崔俊芝、崔恺、杜彦良、葛修润、龚晓南、郭仁忠、何华武、何镜堂、胡春宏、黄卫、江欢成江亿、雷志栋、李建成、梁文灏、廖振鹏、林元培、刘加平、刘经南、刘先林、吕志涛、马国馨、马洪琪缪昌文、聂建国、钮新强、欧进萍、钱七虎、秦顺全、任南琪、沈祖炎、孙伟(女)、王超、王浩、王家耀王景全、王梦恕、王瑞珠、王小东、吴中如、项海帆、肖绪文、谢礼立、谢世楞、许其凤、杨秀敏、杨永斌叶可明、张超然、张建云、张杰、张锦秋(女)、张祖勋、郑皆连、郑守仁、钟登华、周丰峻、周福霖、周绪红邹德慈资深院士:曹楚生、陈厚群、陈吉余、陈肇元、戴复东、董石麟、范立础、方秦汉、冯叔瑜、傅熹年、关肇邺、韩其为黄熙龄、李道增、李圭白、李玶、李猷嘉、梁应辰、刘建航、龙驭球、卢耀如、罗绍基、马克俭、茆智孟兆祯、宁津生、钱正英(女)、容柏生、沙庆林、沈世钊、施仲衡、谭靖夷、王光远、魏敦山、文伏波吴良镛、曾庆元、赵国藩、郑颖人、郑哲敏、钟训正、周镜、周君亮、朱伯芳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7人)蔡道基、陈克复、丁德文、丁一汇、段宁、方国洪、郝吉明、侯保荣、侯立安、蒋士成、金翔龙、李泽椿刘文清、孟伟、潘德炉、庞国芳、钱易(女)、瞿金平、曲久辉、石碧、宋君强、孙宝国、孙晋良、王如松魏复盛、谢剑平、许健民、徐祥德、俞建勇、袁业立、张全兴、张偲、张懿(女)、周国泰、周翔(女)朱蓓(女)资深院士:陈联寿、季国标、金鉴明、刘鸿亮、伦世仪、任阵海、汤鸿霄、唐孝炎(女)、王文兴、姚穆、郁铭芳农业学部(74人)陈焕春、陈剑平、陈温福、陈学庚、程顺和、戴景瑞、邓秀新、方智远、傅廷栋、盖钧镒、官春云、管华诗康绍忠、雷霁霖、李德发、李坚、李宁、李佩成、李玉林、浩然、刘兴土、刘秀梵、刘旭、罗锡文、马建章麦康森、南志标、荣廷昭、石玉林、宋湛谦、孙九林、唐启升、吴孔明、夏咸柱、向仲怀、辛世文、旭日干徐洵(女)、颜龙安、尹伟伦、印遇龙、喻树迅、于振文、张改平、张齐生、赵法箴、赵振东、朱英国、朱有勇资深院士:陈宗懋、范云六(女)、冯宗炜、郭予元、侯锋、蒋亦元、李文华、刘大钧、刘守仁、刘筠、卢良恕、任继周山仑、沈国舫、石元春、束怀瑞、汪懋华、王明庥、吴明珠(女)、熊远著、余松烈、袁隆平、曾士迈、张福绥张子仪医药卫生学部(115人)巴德年、曹雪涛、陈君石、陈赛娟(女)、陈香美(女)、陈亚珠(女)、陈肇隆、陈志南、程京、程书钧、丛斌戴尅戎、丁健、樊代明、范上达、付小兵、高润霖、顾玉东、韩德民、韩雅玲(女)、郝希山、侯惠民、胡盛寿胡之璧(女)、郎景和、李春岩、李大鹏、李兰娟(女)、李连达、廖万清、林东昕、刘昌孝、刘德培、刘耀刘志红(女)、邱贵兴、阮长耿、桑国卫、沈倍奋(女)、沈祖尧、石学敏、王辰、王广基、王红阳(女)、王威琪王学浩、王永炎、王正国、吴天一、吴以岭、夏家辉、夏照帆(女)、项坤三、谢立信、徐建国、杨宝峰杨胜利、姚新生、于金明、俞梦孙、袁国勇、曾溢滔、詹启敏、张伯礼、张心湜、张运、郑树森、钟南山周宏灏、周良辅、庄辉资深院士:安静娴(女)、陈灏珠、陈洪铎、陈冀胜、程莘农、程天民、池志强、葛宝丰、顾健人、郭应禄、洪涛、侯云德胡亚美(女)、黄志强、黎介寿、李载平、刘彤华(女)、刘玉清、陆道培、卢世璧、彭司勋、秦伯益、邱蔚六沈家祥、沈渔邨(女)、盛志勇、孙燕、唐希灿、汤钊猷、王琳芳(女)、王振义、闻玉梅(女)、吴德昌、吴咸中肖碧莲(女)、肖培根、于德泉、俞永新、张涤生、张金哲、赵铠、甄永苏、钟世镇、朱晓东工程管理学部(50人,其中27&人为跨学部院士)巴德年、陈清泉、曹耀峰、杜祥琬、傅志寰、郭桂蓉、何继善、胡文瑞、黄维和、蒋士成、刘德培、刘玠刘人怀、栾恩杰、钱七虎、饶芳权、沈荣骏、孙永福、王安、王基铭、王礼恒、王陇德、王玉普、徐匡迪杨善林、叶可明、殷瑞钰、袁晴棠(女)、赵晓哲、郑静晨、、周建平、朱高峰资深院士:程天民、郭重庆、金鉴明、李东英、李京文、刘源张、卢良恕、陆佑楣、罗绍基、汪应洛、王众托、徐滨士许庆瑞、徐寿波、翟光明、张寿荣、朱晓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日,网友“微尘”在其新浪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博网友曝光的新院士名单文——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已定结果(部分已定)。这份网络上最早的榜单有15人,除工程管理学部外,分布在8个学部。11月11日,网络上再现一版本。帖子按学部详细列出了2011年度两院“新院士”名单,其中,中科院34人,工程院33人。日上午,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出炉”,54名杰出工程科技工作者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表示,54名新院士是经过两轮评审、选举、主席团审议和报请国务院备案等多个程序的严格遴选,从485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最终当选的。这次增选后,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783人。对比工程院的名单与网络名单发现,网络上的33位新院士中,除工程学部中邱菀华不在最终名单外,其他32人全部在列,命中率高达97%。工程院新院士名单可能提前泄密。院方回应工程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务院还没有批复以前,工程院是不会提前公布或者通知院士的,网络上的名单可能是通过院士本人了解到的。网络上的这份33人名单和最终的54人名单相比,显然是不完全名单,说明“是非正式的途径获得,不符合规定”。针对此事,副院长旭日干表示,工程院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院士增选办法,明确规定,在增选过程中出现的材料不实、弄虚作假以及通过不正当方式为被提名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的不当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要终止对该候选人的评审与选举,并列入诚信记录。“对今后的参选院士会有影响。”曝光名单姓名&年龄工作单位郭东明52大连理工大学林忠钦53上海交通大学刘连元69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高文55北京大学吾守尔·斯拉木69新疆大学钱旭红49华东理工大学邱冠周62中南大学李言荣49电子科技大学谭天伟47北京化工大学李晓红52武汉大学孙龙德4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张玉卓49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万华69天津大学李建成&46武汉大学刘加平5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崔恺&5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缪昌文&53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龚晓南&66浙江大学瞿金平&54陈剑平&48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吴孔明&46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喻树迅&57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康绍忠&48朱有勇&55云南农业大学李坚&68东北林业大学詹启敏&5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于金明&53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郎景和&7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王学浩&6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祖尧&51胡文瑞&6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郑静晨&51武警部队总医院未上院士正式名单人员邱菀华,64岁,北京航空航天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高官、高管俱乐部院士成为高官、高管俱乐部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副部级)于康震、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晓鲁……这一连串闪亮的名字不是政府官员和央企高管的某次会议名录,而是日,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11年院士候选人名单。如果连同离任官员、老总一同计算在内,包括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张基尧、交通部原总工程师凤懋润和国家安监总局原副局长闪淳昌等人,共有23名政府高官或央企高管入围候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一片“高官、高管俱乐部”、“中国工程院还是中国工程队”的非议声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增选政策委员会主任旭日干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先必须是科学家”、“这一标准对所有的被提名人一视同仁,不管是对高级干部、企业老总,还是对没有行政级别的科研人员”。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官员和老总要角逐“院士”头衔?这种现象从何时开始?当选工程院院士能为他们带来什么?“中国工程院”这个时常被人们提起的名字,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外延和内涵?政治光环笼罩中国工程院章程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而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工程院自1994年成立后,经过17年发展,现有739名院士,其中兼有企业界或政界身份的院士并不少见。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周济,1999年12月当选工程院院士时也兼有企业界身份,那时他是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兼华中软件公司董事长。1995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就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时任建设部副部长的黄卫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随后不久,黄卫当选北京市副市长,被人们称作“院士副市长”。两年后,黄卫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任常务副主席。在成立于2000年的“工程管理学部”中,官员和企业家更不在少数。2001年12月,中国铁道部时任部长傅志寰当选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工程院相关负责人称该学部院士当选条件“颇为苛刻”,当选人必须“具备重大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国家科技布局与战略管理经验”。对于傅志寰院士的学术背景,该负责人称,傅志寰对繁忙线路客货混运提出了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客运要快速,货运要重载”的解决对策,影响、价值颇大。中国工程院不仅仅是“荣誉性、学术性咨询机构”,它还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长期关注院士制度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从级别上讲,科学院、工程院有时比科技部还高。“因为科技部长是部级,而两院的离任院长很多是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都是国家领导人级的。”几乎已经形成惯例的是,工程院之前三任院长,朱光亚、宋健和徐匡迪都曾在任职或离任院长后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而中国科学院在“文革”之后的历任院长,卢嘉锡、周光召和,都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网站也详细列举了在中共中央、人大和政协中担任重要职务的院士名单。有两位院士为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路甬祥和周济。5位院士为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陈左宁、多吉、潘云鹤、王玉普和谢和平。其中多吉为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云鹤为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正部级),王玉普为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还有马伟明、方滨兴等26人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中,路甬祥和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此外,于振文、尹伟伦、尹泽勇等4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其中孙永福、袁隆平、龚惠兴担任本届全国政协常委。其中孙永福为铁道部原副、党组副书记。2005年,孙永福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还担任着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正部级)职务。荣誉与待遇一些熟悉政界的人士常常开玩笑称,两院(中科院、工程院)是中国部级官员最多的单位———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人们几乎公认,所有的院士均享受相当于副省/部级待遇。当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级别的院士会享受更高级别待遇。更为重要的是,只要现行体制不变,“院士”作为“终身荣誉”不会退休,那么伴随着它的待遇也不会消失。2011年3月以来,工程院在网站上连续发布了三封针对工程院全体院士、院士有效候选人及候选人所在单位的公开信。公开信援引部分院士的话称,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为被提名人进行“助选”或“拉票”,有的院士所在单位还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向院士提出不正当要求。工程院期望院士及候选人都能够“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共同为院士增选工作营造纯净、严肃的氛围”。同时公开信也提醒各位候选人,谨防上当受骗。“您可能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个别别有用心的人可能也在打你们的主意……根据历年院士增选工作的经验,可能会有人假冒中国工程院某领导、某院士或院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以各种借口向候选人推销所谓的书籍、礼品或纪念品;或以各种名义欺骗候选人向中国工程院领导、院士或院机关工作人员赠送礼品、礼金。”工程院院士7年增长了540%院士受聘现场1980年,中国恢复学部委员制度时,新增283名学部委员,全国共有学部委员400名。这400人全部为自然科学界人士,因为此前,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已在1977年独立为社科院。1991年,中国科学院增选210名学部委员。日,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宣布成立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1994年产生第一批96名院士,其中30人为中科院院士。此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高速增长。1997年,中国工程院增选116名新院士,1999年,增选113名院士,2001年再添81名,院士总人数已达到616人,还不包括24名外籍院士。短短七年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增长了540%。在日益高涨的争议声中,工程院院士增选的幅度终于下降,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别有58人、50人、33人和48人新当选为工程院院士。2011年,中国工程院增选的车轮已经隆隆转动,增选总名额将不超过60名。一周前,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的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485人的名单,第一轮评审将于6月26日至7月1日进行,第二轮评审和选举将于10月30日至11月4日进行。2011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各学术机构和机关、企业的博弈还在持续。坊间流传着关于竞选院士需要多少公关费的猜测。毕竟院士的附加值是如此显而易见。这不仅仅是荣誉,也与现实利益密切相关。比如,全国性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培育资金”评审,就规定项目申请需要2名院士或5名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李宁资料图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院教授在2014年7月初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因其涉嫌将承担的一个项目的经费转移至自己控股的公司,涉及资金达千万元。2014年以来,加强了科研项目的管理与科研经费的管控,2014年3月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李宁被查正值反腐之风吹进科学界。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4次
参与编辑人数:1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24:2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您的位置: >
来源:  作者:
丛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北日报》消息: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1年度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共选举产生54名新院士,省政协副主席、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丛斌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教授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课题41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56篇,主编专著7部,在我国法医学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丛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正《河北日报》消息: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1年度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共选举产生54名新院士,省政协副主席、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丛斌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教授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课题41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56篇,主(本文共计1页)          
相关文章推荐
看看这些杂志对你有没有帮助...
单期定价:3.30元/期全年定价:2.64元/期 共31.70元
      当前位置:>
丛斌(日&),山东文登人,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丛斌出身于军人家庭,父母都是第四野战军老战士。他5岁上小学,从小对任何事情都喜欢探求到底。十几岁时就对林彪事件和&批林批孔&提出独立思考。他1974年参加工作,担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连队卫生员。1977年考入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1983年毕业后留校。1986年考取西安医科大学,攻读法医学物证专业硕士。1988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年任兼职律师。1994年赴日本信州大学医学部法医学专业做访问学者。1995年考取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商法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
近30年来,丛斌无论是担任教授、法医学系主任、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院长,还是副校长,一直都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1983年以来,丛斌为医学临床专业、法医学专业等本科和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累计授课人数两万余人。他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将基础课、临床课、法医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学生听后评价很高。除传授知识外,丛斌更注重对大学生性格、人格、品德等的培养与塑造,被学生誉为&大学生的博导&、&心理辅导员&。
丛斌在医学研究领域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20世纪80年代,他在读研究生期间就对人类DNA遗传标记进行了群体遗传学研究,经过10余年的研究创新了法医DNA检验技术,解决了公共安全领域重大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汉族人群D1S80等基因位点的群体遗传学分布规律及其基因结构特征。此后,他对序列和长度多态性并存的DNA结构又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DNA分型技术体系,取得了四项创新。此成果在当时替代了国际上通用的DNA指纹技术,使样本用量降低25倍,检案时间降低7倍,检案成本降低57%,建立了微量痕迹DNA检验技术,并在基层推广应用。此成果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犯罪分子经常用碎尸、埋尸、焚尸手段来隐匿罪证,使应用常规DNA分型技术无法侦破此类案件的情况,丛斌从2001年起经过大量艰苦研究和探索,创新了多重PCR电泳分型技术,研发了两套DNA复合分型体系。该技术对夏季在室外达20周的严重腐败血液和20年的陈旧血痕能进行正确分型,攻克了高度腐败样本降解DNA分型及溯源的国际重大技术难题。此部分研究工作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别在国际法医遗传学顶尖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论著,受到国际法医遗传学同行的高度评价。该系列成果于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申请发明专利4项。
二、创新法医损伤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丛斌经实验研究和检案实证,将外伤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作为死因引入法医鉴定,使此类刑讯逼供案件发生率下降了90%。针对精神损害赔偿缺乏科学证据支持的现状,丛斌从2005年起对应激性损伤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由过度应激产生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内质网应激机制可致中枢损害,为精神损害的司法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此研究被同行专家认为是法医学专业的重大科研课题。
三、建立法医法学学科体系,使法医检案走向规范化。有些法医常采取&头伤验头、脚伤验脚&等不规范检案方法,经常遗漏关键证据,严重影响法医鉴定的证据效能和司法公正。丛斌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系统研究了法医学检案质控标准、技术规程、鉴定人出庭作证技能和相关法律制度,首次提出了法医法学的系统概念,建立了法医法学学科体系,弥补了法医教学体系和技术体系的空白,并主编了法医学专业全国统编教材《法医法学》。
四、2000年以后,他主持的胆囊收缩素(CCK)抗炎和免疫调节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他首先发现血管内皮、肺泡上皮、细支气管黏膜上皮、滑膜细胞、心肌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及B细胞膜上有CCK受体分布,CCK对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及Th细胞平衡具有调节作用。CCK可通过受体后信号途径抑制NF-&B及AP-1活性,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明显缓解内毒素休克肺组织炎性变,改善通气,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微循环缺氧,使内毒素休克病死率明显下降,为解决抗炎、抗内毒素休克疑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该研究成果获2007年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五、合成猪囊尾蚴可溶性蛋白,为囊虫病防治提供有效手段。他参与构建了猪囊虫虫体蛋白的cDNA文库,合成了猪囊尾蚴可溶性蛋白,为预防医学和预防兽医学解决了难题。该成果获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六、开辟吗啡依赖机制及复吸干预和法医中药毒理学研究新领域。近10年来他深入研究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褪黑素(MT)、CRE-decoyODN、三七总皂甙、丹参等在戒毒方面的作用及机制,为阿片类戒毒提供了新的干预途径,并为相关的临床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了思路。
此外,他领导的另一课题组还分离纯化了20余种天然药物单体有毒化合物,为中药中毒的法医学鉴定和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化学结构基础,该成果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
丛斌是集法医学与法学技能为一身的法医学家。他在检案中具有独到的见解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纠正了多起轰动全国的冤假错案。他成功主持鉴定了5000多例有争议的案件,避免了错案的发生。1997年,丛斌为一个被殴打致死的人犯做出了&外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司法鉴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一项全新的法医学证据,有效遏制了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他曾不顾犯罪分子威胁,纠正了一起由国家级知名法医权威鉴定的错案,使真正的罪犯得到了应有惩罚。
丛斌两次创造过&枪下留人&的奇迹:已经被判死刑的刘小楷案经丛斌系统全面勘查及对弹道的几何计算,认定刘小楷系为保护他人生命安全,在与身份不明的持枪人争夺抢只过程中,枪走火致持枪人死亡的一起意外事件;另一起是精神病患者杀人案,丛斌顶住压力、据理力争而使死刑令在执行前夜被改变。他一次次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丛斌迄今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306篇,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30篇,其中SCI收录5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0?197。主编专著7部,培养博士、博士后36名,硕士83名。
丛斌现为法医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河北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法医学》精品课程负责人,燕赵学者,2002年评为省管优秀专家,1998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北京市和上海市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原九三学社河北委员会主委,丛斌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文化自觉,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近10年来,在全国人大和河北省各类会议上,议案、发言多达600多件(条),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有些被采纳写入法律条文。
丛斌在文理交叉领域均有建树,在法医学与病理生理学两个方向成绩卓著,这源于他始终如一地坚持、百折不挠地坚信和毫不动摇地坚守。
1?丛斌、刘明俊、胡炳蔚,西安地区人群HP亚型基因频率分布及法医学上的应用,法医学杂志,):17~20。
2?Cong Bin,Noriyoshi Harashima,Yoshihiko Katsuyama,Akira Tsuchikane and Hiroofumi Fukushima,Chinese Han Population Study of the D1S80(PMCT 118) Locus Polymorphism,Jpn?J?Legal Med.,):23~26.
3?谷建平、丛斌、瓮健康、王建兵、毕海涛、朱桂云,颅脑外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尸解资料 分析,中国法医学杂志,):347~348。
4?Xu S?J?,Gao W?J?,Cong B?,Yao Y?X?,Gu Z?Y?,Effect of Lipopoly Saccharide on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olecystokinin Receptors in Rat Pulmonary Interstitial Macrophages,Acta.Pharmacol.Sin.,): .
5?Shunjiang Xu,Weijuan Gao,Bin Cong,Chunling Ma,Shujin Li,Yiling Ling,Zhenyong Gu,Yuxia Yao,Effect of 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on Diacylglycerol-PKC Signaling Pathway in Rat Pulmonary Interstitial Macrophages Stimulated by Lipopolysaccharide,Acta.Pharmacol.Sin.,): .
6?秦川、邓巍、张连峰、丛斌,SARS2CoV感染布氏田鼠、Lewis 大鼠和恒河猴引起的病理变 化,基础医学与临床,): 261~265。
7?Li Shujin,Ni Zhiyu,Cong Bin,Gao Weijuan,Xu Shunjiang,Wang ChunYan,Yao Yuxia,Ma Chunling,Ling Yiling,CCK-8 Inhibits LPS-induced IL-1& Production in Pulmonary Interstitial Macrophages by Modulating PKA,P38,and NF-&B Pathway,Shock,):678~686.
8?李淑瑾、丛斌、侯一平, 第22届国际法庭遗传学大会内容介绍,& 中国法医学杂志, ):1~2。
9?Mei Dong,Bin Cong,Shuhong Yu,Fancoise Sauriol,Changhong Huo,Qingwen Shi,Yucheng Gu,Lolita O?Zamir,Hiromasa Kiyota,Echinopines A and B: Sesquiterpenoids Poseessing an Unprecedented Skeleton from Echinops Spinosus,Organic Letter,):701~704.
10?Manli Zhang,Changhong Huo,Mei Dong,Ligeng Li,Fancoise Sauriol,Qingwen Shi,Yucheng Gu,Hiromasa Kiyota,Bin Cong,A New Pseudo-alkaloid Taxane and a New Rearranged Taxane from the Needles of Taxus Canadensis Zeitschrift fuer?Naturforschung(Journal of Biosciences),2008,63b: .
11?刘颖、丛斌、马春玲、董丽儒、贾娴娴、倪志宇、姚玉霞、毕海涛,大鼠DAI脑细胞凋亡 与Phospho-Ser727Stat1表达的相关性,中国法医学杂志,):147~150。
12?Gaofeng Hu,Toshkazu Suzuki,Mei Dong,Qingwen Shi,Bin Cong,Nobuo Suzuki, Lebeolin In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GRP94 in Hela Cells,Biosci.Biotichnol.Biochem?,1~2344.
13?倪志宇、 丛斌、马春玲、李淑瑾、董玫、左敏、张国忠、付丽红、王松军、毕海涛、刘 霞,法医学本科生教育模式改革探讨,中国法医学杂志,):143~144。
14?白雪、丛斌、李淑瑾、侯志平、谷建立、刘宁、李霞、郭霞, 分子克隆技术制备miniSTR 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 法医学杂志,): 106~108。
15?李霞、丛斌、李淑瑾、白雪、许立、侯志平、郭霞, 3个miniSTR基因座在湖南汉族人群 中的遗传多态性, 法医学杂志,): 112~114。
16?刘宁、左敏、李淑瑾、丛斌、白雪、谷建立、侯志平,3个miniSTR基因座四色荧光复合分 型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154~157。
17?白雪、丛斌、李淑瑾、谷建立、侯志平、刘宁、李霞, 河北汉族群体D17S974和 D11S4463 miniSTR遗传多态性,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0~201。
18?Bai Xue, Cong Bin, Li Shujin,Guo Xia,Li Xia,He Lujun?Allele Frequencies for Six MiniSTR Loci of Northwestern Chinese Han Populations,Journal of Forensic and Legal Medicine?~471.
19?Shiping Chen,Mei Dong,Kazuko Kita,Qingwen Shi,Bin Cong,Wenzhi Guo,Shigeru Sugaya,Katsuo Sugita and Nobuo Suzuki,Anti-proliferative and Apoptosis- inducible Activity of Labdane and Abietane Diterpenoids from the Pulp of Torreya Nucifera in Hela cells,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678.
20?Xue Bai,Shujin Li,Bin Cong,Xia Li,Xia Guo,Lujun He,Jian Ye,Pei Li,Construction of Two Fluorescence-labeled Non-combined DNA Index System MiniSTR Multiplex Systems to Analyze Degraded DNA Samples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Electrophoresis,):.
21?Wang Yufang,Ni Zhiyu,Dong Mei,Cong Bin,Shi Qingwen,Gu Yucheng,Kiyota Hiromasa,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Plants from the Genus Saussurea: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Chem Biodivers,): .
22?王松军、丛斌、马春玲、刘霖、文迪、张国忠、左敏、李英敏,IL-1和TNF在大鼠弥漫性 轴索损伤中的作用, 中国法医学杂志,): 323~326。
23?Yufang Wang,Qingwen Shi,Mei Dong,Hiromasa Kiyota,Yucheng Gu,Bin Cong,Natural Taxanes: Developments Since 1828,Chem?Rev.,):.
24?Li Qiaoxia,Bin Cong,Shan Baoen,Zhang Jingge,Chen Haiying,Wang T?,Ma Chunling,Qin Jin,Wen Di,Yu Feng,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Exerts Its Therapeutic Effects on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by Suppressing both Inflammatory and Th17 Responses,Rheumatol Int 1~1298.
25?Zhang Jingge,Bin Cong,Li Qiaoxia,Chen Haiying,Qin Jin,Fu Lihong,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Regulates Lipopolysaccharide-activated B Cells Co-stimulatory Molecule Expression and Cytokines Production in Vitro,Immunopharmacology and Immunotoxicology,):157~163.
26?Lou Chunguang,Bin Cong,Li Shujin,Fu Lihong,Zhang Xiaojing,Xie Yang,Su Shanshan,Ma Chunling,Yu Feng,Ye Jian,Pei Li, A SNaPshot Assay for Genotyping 44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Electrophoresis, -4):368~378.
27?Li Yingmin,Cong Bin,Ma Chunling,Qi Qian,Fu Lihong,Zhang Guozhong,Zuo Min, Expression of Nurr1 During Rat Brain and Spinal Cord Development, Neuroscience Letters,):49~54.
28?Zhang Jingge,Cong Bin,Jia Xianxian,Li Hui,Li Qiaoxia,Ma Chunling,Yu Feng, 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Inhibits Immunoglobulin G1 Produc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activated B Cells, Int.Immunopharmacol, 5~1690.
29?Lihong Fu,Chunling Ma,Bin Cong,Shujin L,Haiying Chen,Jingge Zhang,Hypomethylation of a Proximal CpG Motif of the Interleukin-10 Promoter may Regulate Its Expre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30?Li Y?,Zhang M?L?,Cong B?,Wang S?M?,Dong M?,Sauriol F?,Huo C?H?,Shi Q?W?,Gu Y?C?,Kiyota H?Achillinin A,a Cytotoxic Guaianolide from the Flower of Yarrow,Achillea Millefolium,Biosci.Biotechnol.Biochem.,):.
31?Qiaoxia Li,Bin Cong,Dongyan Han,Baoen Shan,Jingge Zhang,Haiying Chen,Chunling Ma,Surabhi S Liyanage,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s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 in Mice by Inhibiting Th17 Polarization Primed by Dendritic Cells,Cellular Immunology,):53~60.
32?Wen Di,Cong Bin,Ma Chunling,Yang Shengchang,Yu Hailei,Ni Zhiyu,Li Shujin,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CCK-8 on the Acqui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Morphine-induced CPP,Neurosci Lett.,~28.
33?Wen D?,Ma C?L?,Zhang Y?J?,Meng Y?X?,Ni Z?Y?,Li S?J?,Cong B?,Cholecystokinin Receptor-1 Mediates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xogenous 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on Cellular Morphine Dependence,BMC Neurosci .
34?Xu X?,Zhang H?,Shi H?,Ma C?,Cong B?,Kang W,Determination of Three Major Catecholamines in Human Urine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with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Anal.Biochem.,):10~17.
35?Yu H?,Wen D?,Ma C?,Meng Y?,Li S?,Ni Z?,Cong B?,Effects of Exogenous 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 on Acquisition of Naloxone Precipitated withdrawal 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 in Rats, PLoS One.,):e41860.
36?Zhang Y?,Liu W?,Ma C?,Geng J?,Li Y?,Li S?,Yu F?,Zhang X?,Cong B?,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Contributes to CRH-induced Hippocampal Neuron Apoptosis,Exp.Cell.Res.):732~740.
37?Jia Xianxian,Cong Bin,Wang Songjun,Dong Liru,Ma Chunling,Li Yingmin,Secondary Damage Caused by CD11b+ Microglia Following 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Rats,The Journal of Trauma,2012.
38?Yibing Wu,Zhiyu Ni,Qingwen Shi,Mei Dong,Hiromasa Kiyota,Yucheng Gu,Bin Cong,Constituents from Salvia Species and Their Iological Activities,Chem?Rev ?,2012.
39?丛斌主编,法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40?丛斌主编,法医物证学理论与实践丛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共4册),2007。
41?丛斌主编,法医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2?丛斌主编,高级法医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
43?丛斌主编,实用法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