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收藏家有一幅绘于1640年的摩鹿加群岛的地图,该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它可以用来研究①葡萄牙的

您(@)目前可用积分:13814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中国人的美国地图掀起一场风暴
3315 次点击
21:23:00 发布在
中国人的美国地图掀起一场风暴日9:48:33 记者纪军报导一幅由中国律师收藏的古代地图复制品,1月16日在北京和伦敦同时展出。这位律师出身的收藏家和他的支持者都认为,这张地图应该推翻西方文明的一个中心理论--欧洲人率先进行环球航海并首次发现了美洲大陆。然而,这张有些发黄的地图刚一展出,便成为批评者的靶子并掀起了一场风暴。国际先驱论坛报1月17日的文章指出,这张据称是在1763年复制的中国地图,是中国人在1418年绘制的一张古代地图的复制件。地图上准确地绘着地球上所拥有的几个主要大陆,而欧洲人直到一个半世纪后,也就是在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人后,才完成这样的地图。不过,这张有关美国的中国古代地图公开展出的仪式,却遭到一些学者的冷对,似乎这张地图还不可能让他们打消对中国人首次发现美洲大陆的怀疑。收藏这幅地图的北京律师和业余历史学家刘刚(Liu Gang)当天介绍说,他是在2001年从上海一个经纪人手里以500美元的价格购买的。刘刚说,他觉得这幅地图非常有意义,但是认为可能是现代人做的赝品。他将自己的收藏交给5个有经验的收藏家鉴定,他们一致同意竹纸纹理和墨水和颜色的消退情况显示这幅地图至少有100年的历史。刘刚在新闻会表示:“主要问题并不是地图本身,而地图上的潜在信息将会改变历史。”中国媒体介绍说,刘刚在新闻会上介绍说,他收购的这幅古代地图《天下全舆总图》是乾隆年间一位名叫莫易仝的人模仿《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而作。而在这幅《天下全舆总图》中,明确地绘有美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且在这两块大陆上还有红笔圈注的注释。在该地图的左上角上写有:“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刘纲表示,这意味着地图上的注释有些是原地图已有,而有些则是仿绘者后加的,而原有的注释都用红笔加以圈注。“这就能说明美洲大陆上的注释是明代的原图上就已经有的,而它就可以证明早在明永乐十六年(即1418年)中国人就已经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刘纲如此说。另一方面,在《天下全舆总图》的注释中还有关于“正使太监马三宝”的注释,刘纲认为原《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一定与郑和有关,直到他看到孟席斯(Gavin Menzies)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时才意识到可能正是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了美洲,因此在明永乐年间绘制的地图才会有美洲大陆。刘纲表示,他请专家对该幅地图做过鉴定,从图纸上的虫蛀痕迹、退色墨迹以及纸张情况判定,这幅地图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该幅地图从落款处可以看到,它是呈报给乾隆皇帝或清宫皇室审阅的。仿绘者应当明白,若仿绘原图时作假,他将会被认为犯‘欺君’之罪。”刘纲认为从这些方面都可以反映该幅地图是件真品。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公布了此图后,很多人对地图的真伪性提出了质疑。这幅仿绘地图是否能证明郑和下西洋达到了美洲大陆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毛佩琦称:“根本毫无关系”。尽管毛佩琦当天也是首次看到《天下全舆总图》,但他称根据地图上的一个细节便能肯定该幅地图系伪造。毛佩琦表示,在这幅地图的左下角写有:“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其中“识贡”二字就是一个最大的漏洞,所谓“职贡图”是外国及中国境内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贡的纪实图画,“在古代稍微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应该写作‘职贡’,这么大一个错误怎么可能出现在这幅地图上,而且还是在呈给皇上看的东西上面”。毛佩琦称,即便退一步说这幅地图是真作,那也未必能证明他就和郑和下西洋存在着关系。国际先驱论坛报指出,浙江大学教授龚缨晏是研究利玛窦地图的专家,他在看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公布的地图也撰文指出了地图的一些疑点。龚缨晏指出,《天下全舆总图》它所仿制的根本不会是郑和时代的中国地图,而是17世纪起欧洲绘制的世界地图。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地图学,是结不出像《天下全舆总图》这样的果实的”。另一方面,龚缨晏指出,从已披露的《天下全舆总图》的注释中也能看出多处硬伤,比如在注释中提到的“上帝”和“景教”两个词汇都不可能是在《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绘制的时期出现的。因而龚缨晏认为,《天下全舆总图》是不是明朝旧画的仿制存在着疑问。即便能够证明《天下全舆总图》是乾隆年间的古地图,那也无法证明其作于1418年的原图《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存在。美国有线新闻网和路透社1月16日也在报导中指出,这张有关中国人首次发现美洲大陆的古代地图,已成为一场批评风暴的中心。尽管曾着有《1421:中国人发现世界》(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的英国前皇家海军军官孟席斯,也认为这张地图进一步证实了是郑和船队率先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一些批评者则指出,这张地图和史书记载存在着不一致。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学者瓦德(Geoff Wade)表示,他倾向于认为这幅地图是张赝品,因为现在还没有绝对的证据证明,郑和船队当初绕过非洲东海岸而进行环球航海。此外,也有一些批评者指责,这张地图所使用的语言也不符合明朝的风格。英国经济学人1月16日发表的文章指出,在欧洲人的历史上,那些探险伟大航程的勇敢水手总是些英雄人物。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迪亚士(Dias)1488年发现好望角,麦哲伦1519年进行环球航行。但是这些被欧洲人认为是常识的东西现在却遇到了麻烦,可能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世界和其大洲好像更可能是中国的将军郑和发现的,他的舰队在年间进行远洋航行。中国历史上对他的探险有详细记载,在141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名字是《星槎胜览》“The Marvellous Visions of the Star Raft”。刘刚所收藏的地图,据说将有崭新和惊人的证据来支持郑和下西洋。那是1763年的地图副本,可以追溯到1418年,里面包含了与书中描写相吻合的标记。研究古代地图和早期航海家的学者汤普森(Gunnar Thompson)认为,“这将对我们15世纪世界历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经济学人说,这张中国古代地图上的细节是惊人的。非洲、欧洲和美洲的轮廓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它显示出尼罗河的两条支流,西北流向好像没有冰雪。但是不准确的地方也是非常明显的。加利福尼亚被显示为一个岛屿,英伦三岛根本就没有。红海到地中海的距离比实际上的大十倍还多。澳大利亚的位置也不对。对地图的评论,好像来自原稿,是用清晰可见的汉字写成的。美洲的西海岸,地图上说“这个地区人种的皮肤是黑红色,头上和腰上沾满羽毛。”对澳大利亚人,它写道“这里土着人皮肤也是黑色的。全部都是赤身裸体,腰间佩戴骨头装饰品。” 这个地图对世界各地的经度和纬度进行了非常准确的估计,承认地球是圆的。加州大学克里布斯(Robert Cribbs)说:“郑和航行前,中国人肯定意识到经度的问题。他们显然认定地球是圆的。汤普森说,“地图的模式完全符合我们期待跟随郑和航行的中国地理学者的知识水平。”但专家们的观点并不都是赞同的,许多强烈的批评意见实际上来自中国。温哥华学者型传媒人王大□(Wang Tai-Peng)并不怀疑中国人在15世纪的时候进行世界航行(他写过1433年中国驻佛洛伦萨大使(Florence)的访问),但是他对郑和船队登上美洲大陆表示怀疑。王先生还指出,郑和的航行地图绘画方法完全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地图制作。他说,“在1418年地图被科学鉴定出来以前,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谨慎。”经济家人指出,许多伪造者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所以他们什么都敢做,尤其是当今古代地图市场红火的情况下。最近国会图书馆花了一千万美元购买了德国地图学家马丁瓦尔德泽米勒(Martin Waldseemuller)的1507年的世界地图,但是刘刚表示他是不会出售的,“这幅地图已经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中国最强音]
[实见虚相]
[当神无能为力]
[政治自由主义]
[47岁老科员]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31:00 &&
假不假,看看那张图所画和,是和“地球是圆形的”现代观念完全一致的。须知,明代时,中国人还认为是“天圆地方”的。仅这一点即可证伪。洋鬼子不知道情有可原,华人装胡涂太不应该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1:00 &&
唉!国人拿假冒伪劣骗人的积习就是难改啊,难道真的就无药可救了?呜乎!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34:00 &&
落后的人总想用落后的办法证明自己不落后。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11:00 &&
假不假,看看那张图所画和,是和“地球是圆形的”现代观念完全一致的。须知,明代时,中国人还认为是“天圆地方”的。仅这一点即可证伪。洋鬼子不知道情有可原,华人装胡涂太不应该了。----------------群众的认知和精英的认知是有区别的。现在农村老大爷也有认为天元地方的呢。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人具有现代的世界观了。比如邹衍的大九州理论。古书(淮南子?)也记载,大地象一个到扣的锅。。。“状如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42:00 &&
“落后的人总想用落后的办法证明自己不落后。”人家最多只是想造个假地图骗骗钱,你却马上联想到别人是为了证明中国的不落后,你把人家拔的也太高了吧。还是你自己心态有问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13:00 &&
我也关注了这则消息,真伪的问题我辈不敢置喙。我只是想,就是真的,对中国人又意味着什么?是否会掀起新一轮的:中国强盛论!中国人自古就爱好和平!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有力证据!我自己想,如果是真的,倒说明中国人妄自尊大――除中国文化外,余皆茹毛饮血的化外之民。中国人从不做域外之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我们的责任、目的,至于疆域,领土、主权、黄金、财富、这些现代概念古人是不屑一顾的。&&&&&& 如果是假的就丢一次国际大丑。[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9:16:23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28:00 &&
郑和发现了美洲?错误的假设 离奇的结论文章提交者:何不语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在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的中译本由京华出版社出版,媒体上的介绍和评论颇多,作者加文?孟席斯和此书再度成为新闻。记得2002年此书在伦敦首发当天,我接受过一位记者的电话采访。当时我谈了两点看法:此书的结论能否成立,关键是作者的证据。即使作者的结论(如郑和船队首先到达美洲)成立,也不会改写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现在翻阅中译本后,我的看法没有改变。  纪念要选择时间,如100整年,但学术研究不应也不会受到时间的影响,599年与601年没有什么不同。纪念要着眼当前,面向未来,要古为今用,有所取舍,作学术评价就只能尊重历史事实,讲究全面准确。纪念要考虑民族感情、政治导向和国家利益,复原历史真相时只能站在人类的共同立场,不偏不倚。  我很钦佩孟席斯丰富的想象力和执著的追求,如果用于写一部科幻小说或历史小说,或许能取得成功。但如果用严肃的历史著作的标准来看,我只能遗憾地说,作者是从错误的假设出发,采用了不可靠的或并不存在的证据,又通过非正常的推导过程,得出了离奇的结论。  简单地说,作者首先发现了一些绘制于15世纪前期至16世纪前期的海图或地图,而这些地图反映的地图知识是当时欧洲人尚未掌握的,一些地名是欧洲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因而他推断只有郑和的船队才具备到达这些地方并精确绘制在地图的可能,然后用各方面的证据加以证实,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郑和船队曾航行于全世界,包括非洲、美洲、南极洲和北极。  据作者在引言中介绍,他的研究来源于收藏在明尼苏达大学贝尔图书馆的早期地图和海图,其中一幅据称绘制于1424年,有着威尼斯制图学家祖阿尼?匹兹加诺(Zuane Pizzigano)的签名。这样重要的证据,翻遍全书,找不到一张完整的照片,191页前的一页彩照显然只选取了一部分,而且模糊不清,对该图的质地、尺寸、内容和收藏过程毫无说明。作者称收藏者托马斯?菲利普斯爵士是一位富有的英国收藏家,出生于18世纪晚期,“但他的那些藏品事实上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半个世纪前才被再次发现”。那么是谁鉴定这幅地图绘制于1424年,谁能确定这个签名是真的呢?如果是出于某位测绘学权威,或是地图史学界的一致意见,就得说明依据和出处。如果是作者自己鉴定的,就更应该列出证据和理由,但全书都没有交代。对其他作为根据的那几幅地图或海图也同样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相信这份地图的年代是无可怀疑的?要知道,如果这点稍有问题,全书就成了空中楼阁。  即使作者对这些地图制作年代的判断没有错误,他由此作出的推断也过于片面和武断。他认为图上标识了一些当时欧洲人没到过的地方,所以只有郑和船队的航行和发现才能填补这一空白。依此类推,他将反映在那些地图上的全部地理知识,包括非洲、大洋洲、南极、美洲等都归功于郑和船队。  首先,他的前提就相当危险。目前对郑和航海还有不少未解之谜,对欧洲人的探险和地理发现也未必都已了解,认定欧洲人不可能自己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理由并不充分。  其次,欧洲人难道只能从郑和船队获得地理知识吗?15世纪初期或此前的地理发现或航海知识难道只有中国一个来源吗?实际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和实践领先于中国,至少不在中国之下。特别是在印度洋和由阿拉伯半岛至中国的航线,基本是由阿拉伯人垄断的。唐朝随高仙芝西征而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之战中被俘的杜环,于宝应初年(792年)搭乘商船由大食(今阿拉伯半岛)回到广州,说明在西亚与中国间已有稳定的航线。唐朝的广州已出现由阿拉伯人聚居的“蕃坊”,宋朝的泉州已成为阿拉伯移民集中、富有阿拉伯文化特色的城市,阿拉伯裔移民蒲寿庚(一说占城人)拥有大量海船,在泉州担任南宋的提举市舶(约相当海关关长兼港务局长)达30年。元朝与蒙古四大汗国的并存,使中国与阿拉伯的联系更加频繁,也通过阿拉伯人获得了大量地理知识和航海经验。元人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220余个,远远超过此前宋朝的《岭外代答》和《诸蕃志》等书,而汪大渊就有搭乘海船两下东西洋的经历。  就是郑和的远航,也明显得益于阿拉伯人的航海经验。郑和本身是“回回”后裔,其先世系蒙元时由境外迁入。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他从小就有机会了解阿拉伯地区的知识。目前所知郑和船队在印度洋的航线和到达之处,都没有超过阿拉伯人的范围,如果不利用阿拉伯人的航海经验倒是不可思议的。近来引人注目的肯尼亚拉木岛,正处于阿拉伯半岛进入东非海岸的中转站,至今还聚居着阿拉伯人,他们的迁入远在郑和之前,郑和船队到过的木骨都沙(今摩加迪沙)和幔巴撒(今蒙巴萨)都在其航线之内。日本地图史家海野一隆早已指出,收藏于日本龙谷大学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和《大明混一图》等的出现,是世界地图由阿拉伯传入中国的证据。该两图均继承了元朝李泽民《声教广被图》(约1230年,已佚)的谱系。就连《郑和航海图》上用“指”来表示纬度值,也是受伊斯兰制图技术的影响。《混一图》和明朝初年的地图上出现非洲,当然是反映了阿拉伯人的地理知识。如果这上面描绘了好望角,也只能是阿拉伯人航海的成就,一定要归功于郑和实在是因果倒置。而且,连作者也承认《混一图》绘制于1402年,比郑和首航早了3年,要说这一发现来自郑和,岂非荒谬?  当然,作者也列举了大量事例。但稍加分析和追究,却都无法成立,或者毫无根据。限于篇幅,只能姑举数例:  浏河天妃宫中的《通番事迹碑》原碑虽湮,但明人钱谷所编《吴都文粹续集》录有原文,其中有“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而福建长乐天妃行宫中的《天妃灵应之记碑》原碑还在,上面刻着“抵于西域鲁忽谟斯国、阿丹国、木骨都束国,大小凡三十余国”。但作者硬要说“三十”是“三千”之误。如果当时真要刻上“千”字,即使事后发现错误,也不难将“十”字改作“千”字。两处的碑文都作“十”字,就可说明此字绝无错误。  作者一度认为佛得角一块碑上的铭文是“中世纪的中国文字”,但西安碑林的专家鉴定结果并非汉字,后印度专家认为“看起来像”15世纪前通用于喀拉拉邦的马拉雅拉语。这最多只能证明印度人到过那里,但作者却将这作为郑和船队到达的证据,理由是船队的翻译来自喀拉拉邦,所以使用了自己的文字。  作者断定郑和从美洲将玉米带回中国,“中国的记载说,郑和将军带回一些‘有着特别大穗的谷物’”。但根据注释,是出于J.J.L.Duvendak于1949年出版的China's Discovery of Africa(《中国在非洲的发现》)。从书名看就有些文不对题,而无论如何,这不是“中国的记载”的原始出处。  作者认为罗德岛上的石塔也是郑和船队造的,“就我个人的看法,塔的窗户设计和安放位置接近于宋代的灯塔。这些灯塔是用来导航进入华南福建省剌桐(泉州)港口的中国和阿拉伯的贸易船队。”但从附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石塔明显带有阿拉伯风格,却看不出中国宋代的影子。作者承认,如果能对该塔粘合石块的“泥浆”作一次分析,就能断定是否用了中国的糯米,据说被当局拒绝。既然如此,怎么能将石塔列为证据呢?  最后还必须指出,作者认为“只有中国舰队能在欧洲人之前发现新世界”,理由之一是“中国要求郑和去完成这项工作”,这是作者没有从整体上了解中国的历史和郑和航海的目的所致。以往认为郑和的主要使命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多数学者已予否定,而认为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邦交,也有贸易方面的需求。这两方面的使命都限于已知的范围和现实的可能,无论如何,明朝统治者与郑和个人都不会超越当时中国的天下观,去探求什么新世界,因为明朝既不乏土地,也不缺财富,更不想打破“天圆地方”的平面地理观念。  当然,作为一种想象或探索,此书或许能给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此书的标新立异也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一时畅销也在情理之中。  或许有人会说,孟席斯的书充分肯定了郑和航海的伟大贡献,有利于激发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但无论他们与作者出于多么良好的愿望,离开了历史事实,这一切都只是虚幻的泡影,只能是对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嘲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05:00 &&
就伪“郑和地图”事件致网友的公开信!日&&&&最近被国内外媒体恶炒的伪“郑和地图”,在地图原件被披露出来以后,已经被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揭露出了无数图上标注的致命硬伤和漏洞,详见&&&&&&&& ; &&&&&&;&&&&&&&&;&&&&&&&&这里不再一一重复。&&&&&&&&历史学者金国平先生也做了详尽细致的逐一批驳,这是金先生主页:&&&&&&&&&&&&(因为揭露骗局,已被屏蔽,需要代理才能上去)&&&&&&&&还有纽约时报记者安替的博客&&&&&&&&(也已被屏蔽),中国青年报记者黄章晋的博客,&&&&都有详尽的揭露。各位网友可前去查证。&&&&&&&&这起诈骗事件的手段之恶劣,可称为前所未有,实在是太令人发指了,居然卑劣到靠这么拙劣和明目张胆的伪造来妄图蒙骗世人,而且居然还有那么多各怀鬼胎的外国人也跟着起哄,我认为这一事件如果不能得到彻底的批驳和纠正,它不仅对整个国际学术界,而且对中国社会,都是危害极大的,因为如果这么拙劣和明目张胆的骗局都能够得逞的话,那么骗子们以后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为了私利,或者是某种政治需要,对于历史上的任何问题岂不是都可以用种种伪造的手段肆无忌惮地篡改了吗?这样我们的社会以后岂不是再也没有任何真实可言,再没有任何诚信可言了吗? &&&&&&&&很多中国人都没有认识到这种危害,甚至很多学者,对此事件仍然保持着惊人的麻木不仁和沉默,他们可能认为,就算是伪造,那么这个伪造的“郑和发现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点虚幻的“民族荣誉感”,又何乐而不为呢?&&&&&&&&他们意识不到这种虚假的“民族荣誉感”实际上并不能给我们中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相反只会把我们本来就道德沦丧,危机重重的社会的诚信破坏殆尽!将来我们这个国家只会变成任由骗子横行的地狱!骗子们现在只是造假骗骗国际文物买家的钱财,得逞之后,将来他们就会更加毫无顾忌,为了私利就会肆无忌惮在社会生活的任何方面都任意作假来危害我们社会本身。&&&&&&&&我们国家种种有毒的假药,假酒,假食品,伪劣用品,商业欺诈,不就是在社会诚信被严重破坏之后才得以泛滥成灾的吗?今天我们放任骗子不管,明天将要被骗子们危害到的就是我们自身! &&&&&&&&我认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坚决站起来反对这一诈骗事件,应该尽可能地联合国内外众多对骗局持反对立场和观点的学者,专家,共同行动,联合发表一个正式的公开声明,向全世界说明真相,表明学术界的态度。 &&&&&&&&骗子们的诈骗活动都是有计划,有预谋,有系统的,而且后面还有国内国外的各种势力撑腰。孤军奋战是不能从根本上清除他们的流毒的。他们一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继续使出更多的阴谋手段。 &&&&&&&&我们这个网站,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和最具社会良知,一贯秉持社会道义的知名网站,网友们应该行动起来,共同起来反对和揭露这一卑劣的诈骗活动。大家可以将此文在网上广为散发,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认清骗子的拙劣伎俩。让全国人民识破骗局,共同来打击骗子。&&&&&&&&请大家共同努力。谢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06:00 &&
谁参与伪造了“郑和美洲古图”?谢冀亮 日&&&&所谓的“郑和美洲图”&&&&&&&&   最近,一张购自上海古玩市场的地图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公布了这张地图,BBC等数十家权威英文媒体也先后发布了该消息。这张地图已于今年1月16日在北京展出,网上也公布了照片,使得更多人有幸能够目睹。 (博讯 )&&&&&&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地图,因为它不仅绘制了亚洲、欧洲、非洲、澳洲,甚至还有南极洲和美洲。根据这张地图上的说明,此图绘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一张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复制品,名称为《天下全舆总图》,反映了天下诸番向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进贡的场景。地图左上角有注文写道:“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即图上有红圈者皆是原《天下诸番识贡图》上的标注。&&&&&&&&&&&&如果这张地图的原本真是绘制于1418年,不言而喻,它将产生颠覆性的后果:好望角是由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迪亚士于1488年发现,澳洲是由荷兰人于17世纪发现,南极大陆由美国人和英国人于1820年发现,美洲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当然这些公认的发现反映的只是西方世界对其文明之外的探险与发现,由于真正第一个发现这些地方的人类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更由于是西方人发现这些地区后,这些地区才开始真正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因此这些西方人的第一次发现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但现在这张地图的出现可能改变了一切,表明这些地区有可能在1418年之前就已被中国人发现,并记录下来。&&&&&&&&  此前不久,英国皇家海军退伍军官孟席斯出版了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年》,并成为畅销书,他用3个证据“航海图”、“历史遗迹”、“当地人的DNA”证明中国人郑和早在哥伦布之前发现了美洲。而这张地图中有红圈标注“一于永乐十三年随正使太监马三宝等往榜葛剌诸番,直抵忽鲁谟(此处有一字模糊)等国开读赏赐至永乐十六年回京”。郑和原名正是马三宝,号称“三宝太监”。这张地图的出现像是一个奇迹,成为对孟席斯理论最有力的支持――而他的理论此前已获得不少中国学者认同。这张地图表明,中国人不仅首先发现了好望角、美洲、澳洲甚至南极洲,而且也明确知道地球是球形,并且掌握了投影制图方法――这种方法以前公认由16世纪末的欧洲传教士传入中国。&&&&&&&&  因此,这张地图引起了世人极大关注,同样也引发了激烈争论。笔者也怀着浓厚的兴趣,仔细阅读了发布于网上的这张深具颠覆性的地图,却发现了众多违反历史事实的疑点,现列举如下:&&&&&&&&  第一,原图在朝鲜半岛上红圈标注“高丽”。但史实是:1392年,高丽王朝的大将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国王,明太祖朱元璋“诏听之,更其国号曰朝鲜”。因此明永乐年间的地图上不可能将明朝藩属国朝鲜的国名写为高丽。&&&&&&&&  第二,北方蒙古高原的位置由东向西分别红圈标注“蒙古”、“凶奴”、“鞑靼”。凶奴应是匈奴的误写,明代时中国北方早已没有匈奴的存在,当然更没有“凶奴”。另外,明代的蒙古族分为“鞑靼”和“瓦剌”两部,前者在东,后者在西,而地图上不仅没有“瓦剌”的标注,反而将原本在东部的“鞑靼”错误地标注在了西部。蒙古诸部是明成祖五次亲征的敌人,明初的地图不可能连敌人的方位也标错。&&&&&&&&  第三,地图中红圈标注“湖北”、“湖南”两省地名。而史实是:明朝一代布政使司(省)中只有湖广,湖北、湖南的建省是在清代,明代地图上绝无可能出现湖北、湖南二布政使司(省)的名称,却没有标注湖广。&&&&&&&&  第四,地图中红圈标注“安徽”地名。而史实是:安徽也是建省于清代。现代的安徽省在明代时属于南京(南直隶),而且明代根本没有一个叫“安徽”的地名,图上却将安徽与南直隶一同标注,违背历史事实。&&&&&&&&  第五,地图中红圈标注“琉球”于今天的台湾岛上。虽然明代对台湾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称呼,但“琉球”却自洪武五年(1372年)起即为明朝的藩属国,即今天日本冲绳,其地理位置在当时就很明确,绝无可能误以“琉球”称呼台湾。&&&&&&&&  第六,地图中红圈标注中国周边海域(黄海、东海、南海)为“大清海”,这一名称在明代记录中从未出现过。&&&&&&&&  第七,龚缨晏先生发现,地图的红圈标注“此地人多奉上帝,教名曰景也”,而以“上帝”这一汉语词汇译基督教中表示最高神的词汇(拉丁文为deus)是16世纪末利玛窦的首创。另外世人了解景教为基督教的一支,是1625年西安出土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以后的事,因此这些名称没有可能出现在明初的地图上。&&&&&&&&   第八,地图中红圈标注有“北直隶”和“南直隶”两地,而史实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才“罢北京行部,直隶六部”,难道这张地图已经提前三年标注了当时根本不存在的地名?&&&&&&&&  根据以上八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判断,这份地图不可能是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复制品,更不可能以此来证明是郑和发现了美洲、好望角、澳洲、甚至南极洲。笔者更进一步怀疑,这张地图也不是清乾隆二十八年绘制的,因为当时南极大陆还未被正在进行全球航海探险的欧洲人发现,更没有可能被当时还处于海禁状态的中国人发现。因此,这张地图可以断定是后人伪造的,历史不会超过200年(南极被发现的年代)。&&&&&&&&  据说这张地图正在新西兰怀卡托大学进行质谱分析以确定其真伪,结果将在近期公布。但不幸的是,用较为古老的纸张和墨水进行伪造,是奸商们伪造书画的基本伎俩。因此,无论其鉴定结果如何,都无法改变这张地图是近100多年内伪造的实质。这张图属于刻意作伪,伪造手段极其拙劣低下,不仅犯了以上八点致命错误,更有一些近、现代才出现的译名如“欧罗巴”、“亚细亚”、“南极”、“北极”、“地中海”等,尤其是那一句画蛇添足、图穷匕见的“正使太监马三宝”,恰恰暴露了伪造者的用心。笔者因此怀疑,这张地图根本就是现代不法奸商根据旧地图以及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炮制的伪造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07:00 &&
周振鹤:评英国《经济学家》发表的伪地图日&&(原载《新京报》)  (作者是复旦大学中国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导。原题《历史研究无关个人情感》)   &&&&在英国退休军官孟席斯以前,没有人认为郑和的船队到过美洲大陆,尽管郑和航海被公认为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行动之一。前两年孟席斯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一书出版,引起了一阵狂飙。着书立说总是要语出惊人才能引起注意,看来孟氏深谙此道。但他提出的一些支离破碎的证据,尤其是一些靠不住的地图,都被中外学者一一加以批驳。  不过孟席斯的主张也有相当的人附和,因为符合一些反西方中心主义者的心理或被认为是发扬爱国主义的需要。但大多数人对孟席斯的说法即使不是反对,也是持怀疑态度。所以去年纪念郑和首航600周年时,郑和首先发现美洲说已冷却下来。但新年伊始,又传来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一幅能证明郑和的确发现美洲的中国古地图。这幅地图是某位中国收藏者2001年在上海东台路收藏市场上买到的,孟席斯帮助送图去鉴定年代,又联系了多家世界知名媒体参与报道,收藏者也对鉴定的“革命性结果”表示很有信心。  其实,鉴定绝对不会出什么“革命性成果”,这是可以预知的。因为这幅地图的造假手段太低劣了,以至于根据最近报纸上的描述,就可以知道它是一幅伪造的“古地图”。这幅地图名称叫做《天下全舆总图》,首先就是不通的图名。造假者连普通的中国语文知识都没有,把“全舆”与“总图”叠加在一起算怎么回事?已经“全”了,就不可能再“总”,今天稍有点知识的人就不会如此笨拙,还不必远溯至乾隆年间绘图者的古文水平了。再有,反映全世界或全国地理状况的单幅图,一般只能叫全图而不叫总图,叫总图的多是在地图集里的首幅,其后则有各地分图。没有分图,哪来的总图?图名更不通之处在于“全舆”二字。自古以来没有此词。表现大地所用的雅词是舆地,是坤舆。晚明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所绘世界地图,就或称山海舆地全图,或称万国坤舆全图,清代在华耶稣会士南怀仁与蒋友仁所绘的世界地图也叫坤舆全图,绝没有不通至称为全舆总图的。  退一步说,即使此图真是乾隆年间所绘,就凭图上一句“仿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臣易莫仝绘”,就能相信此图的根据真是从明朝原职贡图而来吗?造假者为了要卖出好价钱,当然要将此图的渊源说得越远越好,可惜作者没有胆魄与能力能假造到明朝地图的模样,只好用这样一句话来骗人,这个中道理岂不是很明显吗?因为报纸上发表的地图比较模糊,字迹难以分辨,如果那句话原文真是“识贡图”,那就又是一处硬伤,因为那是不懂“职贡图”是什么图的人,才会将“职”错为“识”,如果连这么低级的错误都能犯,这张图还有什么价值呢?而最重要的是,这张地图只不过是欧洲17世纪30年代至18世纪中期世界地图的拙劣仿绘而已,哪里是根据明朝的地图绘制。这样的地图并不难找到,有人以之来做挂历、明信片、插图。前几天,龚缨晏教授更就此图与欧洲的世界地图作了很仔细的比较,以论证其伪,此处就不必赘言了。  就这样一幅膺品,从表面上就可以知道其假在哪里,还用得着送去作什么鉴定吗?如果还有什么人不相信,那可以去看看《五月槐花香》这部电视剧,那里头的造假技术要比这张图高明得多了。  郑和下西洋研究首先是历史研究,而不是为了什么某种需要。必须从事实出发,这一研究才会有实际意义。当然,能够得出郑和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结论,对于发扬爱国主义是一个很好的教材,但如果没有这一历史事实,郑和下西洋仍然有其重要的世界地位,仍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活动。我们所要探讨的倒是,为什么以十五世纪初中国人那样的航海能力,却没有使中国因此而发展为一个海上强国,反而成为中国长期领先于世界潮流的最后的辉煌标志。这样的研究才是更重要的,才能对我们国家与民族今后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退一万步说,即使当时郑和的确发现了美洲,那么这种发现竟然没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上起到任何作用,这种发现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这样一种发现也就不成其为发现,而只是“到过”而已。那么,不是早就有人认为南北朝时代中国人已经发现美洲了吗?那岂是不比郑和更加光荣?  郑知船队也许具备发现美洲的能力,但有能力不等于已经做到,这是极其简单的道理。中国在历史上从来是一个陆上大国,主流意识是大陆意识,根本没有开发与利用海洋的思想背景,因此决不可能有作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意图。对郑和下西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目的的推测,但最不可能的就是去发现新世界。此外,还有一个情结必须解开,中国人不可能事事世界第一,世界文明是由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的。在发扬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否则,假如用于支撑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研究结论是站不住脚的,那效果就适得其反,还不如等事实弄清楚了以后,再据以发扬光大,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10:00 &&
“郑和下西洋”纯属虚假宣传?&&&&【发稿人按:那个“郑和下西洋”有啥“伟大“的?我一直都觉得好笑,那条海路人家希腊罗马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波斯人,都来来回回走了几千年了,两千年前汉代时罗马人就航行到过中国,这是中国史书上都有记载的,《三国志》也有记载,两千多年前腓尼基人和埃及人就环航了非洲,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早就在这条路上航行到中国来做生意来来回回一千多年了,中国人的航海技术还是跟阿拉伯人学的,郑和下西洋走过的路自始至终都没有超过阿拉伯人的航海范围,这连中国学者自己都不敢不承认,所谓的“郑和下西洋”只不过是把别人走了几千年的一条路重走了一遍而已,这就成了“伟大”了?还想不自量力地跟人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横渡大洋和环球航行的壮举比高低?真是又好笑又不要脸。国际上听到中国人吹所谓的“郑和下西洋”都觉得好笑。】 &&&& “郑和下西洋”的几个常识问题 &&&& ?黄力民?&& 南方周末    15:32:49 &&&&  “郑和下西洋”的纪念热潮中,冠以“600年祭”各种书刊影视争先恐后诉说着一个宏大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有一些不甚通俗的情节。 &&&&  一、如何理解“郑和下西洋”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若干年,早于达伽马首航印度若干年,早于麦哲伦环球航行若干年 &&&&  中国人对于航海史不是很清楚,多半也就听说过哥伦布、麦哲伦。哥伦布、麦哲伦之前以及郑和之前欧洲人怎样航海、亚洲人怎样航海?如果不知道,则“早于”之说就有障眼法之嫌。看起来,郑和航海与这几个西欧人的航海缺少相比较的基本前提,谁早谁晚没有大的意义。 &&&&  西欧人上述航行目的是寻找通往香料产地的新路线、发现新大陆(在西欧人的立场)、有可能(例如在尚未建立国家的无人管辖之地)扩大领地,航行性质是探险、开辟新航线。 &&&&  当年欧洲人的香料之路是:小宗香料从南太平洋摩鹿加群岛向新加坡集中,装上大船出马六甲海峡经南亚次大陆印度洋沿岸航行至西亚、东非,上陆穿过阿拉伯人居住区,经地中海航行进入欧洲腹地。欧洲人不满意的是:此路线中转环节多,所需时间长(两年),须面对阿拉伯人敌对行为(参见茨威格《大探险家》,漓江出版社2000年第7-13页)。 &&&&  “郑和下西洋” 是受皇帝派遣出使与朝廷有关系的西洋各国,宣扬国威,扩大邦交,附带有贸易方面的需求,走的是已有的航线。 &&&&  南太平洋、印度洋的航海早已有之,比西欧人航海活动范围大。但并非只有中国人,甚至不是中国人为主。譬如说,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航行的意义在于首次从欧洲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而欧洲人再向东的航行就谈不上了因为亚洲人在这条路上已走了多年。香料之路本身也表明南太平洋、印度洋的航海状况。 &&&&  有论者称“15世纪最初的30年里,在亚欧大陆两端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向海洋进军。东方以中国郑和下西洋为代表,西方以葡萄牙亨利王子沿非洲西岸探索为代表,东西方的航海在很大意义标志着人类的活动舞台开始由大陆转向海洋”,实属牵强附会。又有说郑和下西洋“堪称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问题是“大航海时代”的内涵远不只是“航海”,而且郑和下西洋连中国的航海时代都没有引领出来。 &&&&  二、郑和船队规模――“郑和率领由208艘船舶和2.78万人组成的船队” &&&&  过去说郑和船队有60余艘船舶,后来又说还有100多艘小船,可能有人觉得拢纱嗉釉谝豢楦桑驼庋睹魇贰芬哺搅恕 &&&&  我怀疑“100多艘小船”实际是大船携带的小艇,用于交通联络、救生、捕捞等。即使60余艘也值得生疑,不妨引茨威格《麦哲伦》的一段话:“航行中存在千难万险,麦哲伦最艰难的任务之一是一直要把5艘吨位不同、航速各异的舰船保持队形不散,始终是个统一体。如失落一艘,在这海天茫茫、没有航道的汪洋大海中,就休想再把它找回来。”(《大探险家》,漓江出版社2000年第99页) &&&&  大规模船队较少见,以下是几个著名的例子:日本袭击珍珠港的机动部队30艘舰船(含7艘加油船中途返回),航程约1.3万公里;日俄战争时俄国第2太平洋舰队32艘舰艇,从波罗的海出发到达对马海峡战场,航程3万多公里;1943年5月盟国横渡大西洋的ON-184运输队有38艘商船、8艘警戒舰艇、7艘搜索突击舰艇(包括1艘护航航母)共53艘,航程约0.6万公里。这些船队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规模都源于特殊的目的或特定的条件。 &&&&  三、宝船的尺度 &&&&  《明史?郑和传》有“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按明官尺等于31.1厘米折合成现代长度单位,这是一个木质帆船巨无霸。论者都承认:“关于郑和宝船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目前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船型、船的尺度。” &&&&  反对者的态度十分鲜明,如造船专家杨┑摹斗贰罚ㄉ虾=煌ù笱С霭嫔2005年第88页)。赞同者多少有些羞涩,如蔡美彪《中国通史》第8卷只是照《明史》的原话说,不折算也不渲染宝船之大。 &&&&  这其实就是学术研究的现状。但好大者、炒作者却是不依不饶,这不仅有“600年祭”的书刊影视,连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中国历史――元明清卷》(郭成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96页)都要明明白白说宝船大者有138米长、57米宽! &&&&  国外学者搞不清如此多的弯弯道道,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第1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31页)说“这些探险队的规模和成就之大令人吃惊……一般的船宽150英尺,长370英尺,但是最大的船宽180英尺,长444英尺”(按:北京大学出版社新出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第7版似乎没有这段话,此处存疑)。 &&&&  现在换一个角度来看――造大船不是申报吉尼斯记录,当然要问它是什么用途?除航空母舰外有史以来最大的军舰是“二战”时日本大和级战列舰,它容纳了9门460毫米主炮,而当时认为大口径炮是海战制胜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最大的船舶有数十万吨的油轮,因为船大运输成本低,油料的装卸不必停靠陆地码头而没有港口水深、长度的限制。 &&&&  按照“138米长、57米宽”的说法即使胡乱给它配上10米的吃水,宝船排水量也得在3万吨以上,用来装什么东西?当时没有煤炭、矿石一类的工业原料,粮食贸易尚未形成,瓷器、茶叶、丝绸有这么多? &&&&  就算皇帝毫无道理地下令造138米长、57米宽的船,工匠与驾驶者、乘船者也要考虑这样的船会不会散架、会不会沉没、好不好操纵、怎么停靠码头?河南太康造了比天安门广场还大的广场,也算是毫无道理,但至少没有安全问题。 &&&&  如果1405年能造出138米长、57米宽的船,则此前应成功建造过120米、110米……的船,造船技术与资料不至于失传得无影无踪。 &&&&  四、郑和的身份 &&&&  航海、作战、外交、贸易都是很专业的事,郑和在皇帝身边可能学会了作战、外交、贸易,那么航海呢?哥伦布、麦哲伦是海员出身的航海家,事迹清晰。如果郑和懂航海,应当留有文字资料;如果郑和不懂航海,则在他之下应有航海总指挥,这个总指挥也是大英雄。1805年奥斯特里茨的“三皇之战”,俄皇、奥皇都是打仗外行,另有军队总司令负责指挥,而拿破仑是统帅兼指挥。 &&&&  云南曾经有人说郑和“习水性”,因为他出生在滇池畔,到了南京就演绎成郑和“懂航海”。其实“习水性”不必有370平方公里大的滇池,几亩大的池塘足够,而“懂航海”不是“习水性”的必然推论。要树立郑和的统帅或航海家形象,需要有人深入研究而不是推测。 &&&&  以上是些常识问题,如果向中、小学生与非专业人员概括地解说“郑和下西洋”势必要涉及。应当有合适的方式解说这些历史事件,例如“哥伦布发现美洲”就是居住在美洲之外的人类首次乘船到达美洲(这是就当时那样文明程度的人类而言,不涉及更早的、史上无记载的人类的活动情况);“麦哲伦环球航行”就是人类首次乘船环绕地球一周;这样的概括,事实、意义都在其中。 &&&&  试一试解说“郑和下西洋”――皇帝派遣一支船队出使西洋,其特点一是比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活动早(提问:不是大家协商的全球行动,何谓早晚?);二是船只特别多,有60多或200多艘(天哪,这怎么走!就是60辆马车也不好指挥,是不是要装载的东西或乘船的人特别多?);三是船特别大,很难建造(若要问船的尺度、排水量、壳板厚度、舵叶长宽、锚的重量等不是很清楚);四是28年间出动了7次(这还真不好比);五是船队由郑和率领(提问:郑和是航海家吗?)。 &&&&  至于纪念热潮中“肯尼亚女孩沙里夫”的故事不必在此讨论,从有航海开始,远洋航行的水手因故滞留他乡而留下后代或并不滞留他乡而留下后代是平常事。某个肯尼亚女孩可能不仅有蒙古利亚人种血统、同时还有高加索人种血统,这样来编排收视率会更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此事反衬出历史学者的任何不慎重可能不断遭人善意或恶意的放大。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35:00 &&
郑和发现美洲地图或是赝品日22:13:28记者张愈综合报道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月25日报道,最近曝光的一副用于证明郑和于1418年发现美洲大陆的地图受到了地图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广泛质疑。一些专家认为这副地图很可能是假的。他们表示,地图与法国第17世纪的世界地图非常相似,其中美国加州被绘成一个岛屿;地图中中国没有处于中心位置,这表明这张地图并非中国人所制。同时,历史学家也对这副地图表示质疑。美国阿肯色大学历史系教授蔡石山(Tsai Shih-Shan, Henry)表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郑和的船队到达了比非洲东海岸更远的地方。发现这张地图的刘刚是位律师,同时也是私人收藏家、业余历史学家。2001年春季,他花费500美元从一名上海商人手中购得一幅画在竹纸上的手绘世界地图,此后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得出“郑和船队是发现整个世界的先驱”这一大胆结论。按照他的说法,1418年以前郑和船队已经周游了世界,并且绘出了几乎完整的世界地图。这比迪亚斯驾船经过好望角早至少69年,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早至少74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一个世纪。 刘刚于1月13日把自己的发现贴到博客上,他的文章对地图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这幅地图的右上角有《天下全舆总图》六个字,左下角写着:“乾隆癸未仲秋月仿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 臣莫易仝绘”,地图正上方画有一个中国古代指南针方位盘,并写有“六合出行定图式”七个字。 刘刚据此认为,此幅地图是1418年间一幅《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品,仿绘时间为1763年,仿绘人为“莫易仝”。率先对这幅地图予以关注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随后《独立报》、《每日快报》等予以转载、传播。按照英国媒体的说法,这张地图是中国航海家于1418年绘制并在1763年复制的,地图上标有北美洲和南美洲,或许可以证明中国航海家郑和1418年曾经到过美洲,“这将让历史学家对15世纪的世界历史进行彻底的思考”。 《独立报》报道说,这个非凡的世界航海修正史表明,中国人已经率先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真正范围,但却没有像欧洲人那样去占领、殖民这些“新大陆”;相反,中国却从外部世界撤回到一个长期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于1月12日刊登了这份中国古代地图副本以及题为《或许,中国人击败了哥伦布》的文章。文章说这幅地图表明首先完成环球航行的可能是中国人。英国媒体还透露,16日这幅地图的副本将在中国和英国同时展出。 17日,路透社、《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再度对这幅地图引发的争议进行报道。《纽约时报》的标题为《历史还是阴谋:1418年的地图引发风暴》,字里行间充满疑问;而路透社的文章也提出质疑,认为目前说中国人发现美洲还为时尚早。 据中国青年参考报道,着名历史学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任教授龚缨晏近日撰文指出,这幅地图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失望,它所依据的根本不是郑和时代的中国地图,而是17世纪开始欧洲绘制的世界地图。 龚缨晏认为,首先,《天下全舆总图》是一幅横轴投影的世界地图,它完全是根据欧洲地图仿绘的。《天下全舆总图》不属于古代中国的地图学体系,而是属于欧洲的地图学体系。中国传统的地图学,是结不出像《天下全舆总图》这样的果实的。 他解释说,《天下全舆总图》绘制于1763年,就在此图问世前3年,即1760年,法国传教士蒋友仁(Michel Benoist,年)绘制了《坤舆全图》,作为献给乾隆皇帝50大寿的贺礼。再早一点,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Ferdnand Verbiest,年)也绘制过《坤舆全图》。《天下全舆总图》的画法,与南怀仁的《坤舆全图》是一样的,只是地球的南北两极、澳大利亚的画法不同。这只能说明,《天下全舆总图》依据的是晚于南怀仁的、更加正确的欧洲地图。 最后,龚缨晏教授还指出,已披露的《天下全舆总图》的几条注文中,还可见到欧洲来华传教士的痕迹。例如,在美国西部,有注文写道:“此地土人肤色黑红,头腰皆披鸟羽,亦有食人之习也”,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北美部分可读到“男妇皆衣羽毛及虎貂熊罴等裘”,类似《职方外纪》,类似的文字也见于南怀仁的《坤舆图说》中。 龚缨晏通过分析《天下全舆总图》的内容,认为这是欧洲地图的原型、来华传教士的文笔,而看不到郑和的影子。 目前,剑桥大学和新西兰瓦加图大学正共同对该图进行碳元素年代推定检测结果,结果很快就可以公诸于世。龚缨晏教授认为,由于种种天灾人祸,保存下来的中国古地图很少,如果确属于乾隆年间的遗作,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但却绝对无法确定1418年图是否真正存在过。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杰夫•瓦德(音)也提出质疑,他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我认为这是赝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郑和航海的范围超出非洲东海岸。”有关这幅地图的报道在网上引发热评无数,有人在刘刚的博客上留言表示支持,有人尖锐地指出其中的漏洞。一位批评者的笑谈颇具代表性:看那地图,连南极郑和都去过了,说笑!而且郑和还深入到各大洲内陆去了?主要河流都画得那么详细?这张地图应该不真实! 英国人创立“郑和发现美洲”论刘刚当初买这幅地图,是因为看中它的潜在价值,真正促使他进行研究的是一本名为《1421年:中国发现美洲》(京华出版社 2005年出版)的书,作者为英国人加文•孟席斯。 2002年3月,加文•孟席斯在一次学术会上公布了他的观点:最早绘出世界海图的是中国人,郑和率领船队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并且这支船队是世界上第一支完成环球航行的船队。他还进一步认为:在1421年,中国人发现了世界。后来,他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出版。 他的看法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史学界的一次地震,专家学者们反应不一,赞同、怀疑、否定和讥讽之声皆有之。中国史学界的反应比较冷淡,许多中国史学家认为,加文•孟席斯的论点虽然新颖,但具有很多猜测的成份。有些中国史学家甚至说:孟席斯先生既看不懂中文又没有足够的中国历史知识,他没有资格对一百多年来数百名中国历史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提出挑战。 在史学方面,刘刚与加文•孟席斯先生一样,仅仅是业余爱好,也没有孟席斯那些航海知识和经验。不过,他读到孟席斯的书后开始了漫长的研究过程,对郑和船队首先发现整个世界的深信程度并不亚于孟席斯,而且通过自己的研究把孟席斯所说的郑和发现世界的时间至少提前了3年。 研究小有成果后,刘刚给孟席斯发去电子邮件,两位“英雄所见略同”的史学爱好者开始接触。2005年年底,孟席斯看了刘刚所收藏的地图,认为它是到目前为止他所见到的最全面的地图,是迄今世界上第一个显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地图,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人是最早去过大洋洲的人。 为了说明这张地图的真实性,孟席斯列举了3方面证据。他说,第一,欧洲在1419年出现了世界地图,恰恰是在《郑和全球疆域图》绘制出的第二年,因此欧洲的版本就是郑和的复制品。另外,威尼斯1428年绘制的古地图与《郑和全球疆域图》相比,都绘有白泠海峡的一个岛屿,这个岛屿其实是不存在的,说明威尼斯的地图参照了郑和的地图。另外,这张地图上标明的山川、河流等,在郑和的地图上都能找到。第三个证据就是,当时没有一个图能像《郑和全球疆域图》这样全面,它们都是局部的。应该说,《郑和全球疆域图》是这些地图的集大成者。 孟席斯推测,郑和船队后来遇到了意大利人妥斯塔纳利,就把地图交给了他。这个意大利人后来把地图传给了哥伦布。史料证明,哥伦布本人也承认从别人手里拿到地图。 孟席斯1937年生于中国,1953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曾任战略核潜艇舰长。他曾率舰沿着哥伦布、迪亚斯、达•伽马的航线行遍世界。退伍后,曾多次走访中国等亚洲各国,专注于中国明代郑和航海的调查研究。他的书旁征博引,但恰恰缺少郑和时代的地图作为证据,刘刚的发现对他来说算得上最有力的证据,因此两个人惺惺相惜,密切合作。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36:00 &&
地图真伪辨--中国人更自信了日23:3:57 程西编译今年初,一幅据说是能够证明是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从而世界航海修正史的地图被公布,消息1月12日最先被英国《经济学家》报道,随后《独立报》、《每日快报》等予以转载、传播。英国媒体还透露,16日这幅地图的副本在中国和英国同时展出,但是这幅地图一公布,其真伪马上引起了争议。17日,路透社、《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再度对这幅地图引发的争议进行报道。《纽约时报》的标题为《历史还是阴谋:1418年的地图引发风暴》,字里行间充满疑问;而路透社的文章也提出质疑,认为目前说中国人发现美洲还为时尚早。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刊登了驻北京记者苏珊•杰克斯(Susan Jakes)的文章,重点对海外学者有关该地图疑点的质疑进行了报道,并认为中国媒体此次对该幅本来可以大做“爱国主义”文章的地图表现出来的格外的冷静,表明了当前的中国人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的自信。杰克斯的报道说,由自己的双手发掘历史珍宝是每位古董玩家的梦想。某天的一个下午,北京的律师兼古董收藏家刘刚(Liu Gang音译)在一家古董店发现了一颗可以使中国的一个原来暗淡无光的历史片段变得灿烂起来的宝石。这是上周刘刚在北京向媒体公开他所发现的一幅中国古代地图的消息时,向人们展示的一个诱人故事。他说,这幅地图证明中国人在哥伦布、麦哲伦和达•伽马远航和将地理发现带回欧洲之前,就已经对世界地理知识有了更详细的了解。2001年春季,他花费500美元在上海东台路古董市场上,从一名上海商人手中购得一幅画在竹纸上的手绘世界地图-《天下全舆总图》。该图上文字说明该图是1763仿绘的1418年的地图,而1418年的地图据说是根据郑和下西洋的发现绘制,他曾于1405年到1433年间,到过亚洲和东非。刘刚说他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得出“郑和船队是发现整个世界的先驱”这一大胆结论。按照他的说法,1418年以前郑和船队已经周游了世界,并且绘出了几乎完整的世界地图。这比迪亚斯驾船经过好望角早至少69年,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早至少74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一个世纪。刘刚说:“我买的这张地图显示了一幅与现行历史书迥然不同的图景。”刘刚说,他的发现证实1418年以前郑和船队已经周游了世界并回到中国,并且绘出了几乎完整的世界地图,郑和所获得的精确地理知识不仅仅限于大陆海岸线,而且包括内部的地理和文化特点和所有这些都展现在这幅地图上。但是,一位名叫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古地图研究专家李孝聪(Li Xiaocong)指出,在假定绘制该地图的18世纪时,中国人已经熟知这些地理细节知识,换句话说,这幅张E是完全可以按照18世纪在北京流传的欧洲传教士带来的地图彷制的,而不是像它自我标明的那样是根据1418原图彷制”。他说:“用一张在(清朝)乾隆年间绘的地图来证明一幅可能在明朝永乐年间已经绘制的地图的存在,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因为明朝永乐年代比清朝乾隆年代要早了300多年,他还补充说:“我们甚至无法确定那张明朝的地图是否真正存在过。”最推崇这张地图的英国退休潜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2002年出版《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他在书中声称,郑和的舰队比哥伦布早7个世纪就发现美洲海岸。这本畅销书混合了早前已经有定论的事实和孟席斯自己的历史推论。刘刚在阅读该书的中文版后,开始与孟席斯通过电邮联络,并最后确信,他的地图意义非凡。帮助刘刚公布他的发现的孟席斯对《时代》杂志说:“这份地图百分之百的不会是假的。”但是,这幅地图仍然疑点重重,特别是其中所用的语言,引发许多专业历史学家的怀疑。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的明代问题专家、现任中文系主任钟鸣旦教授(Nicolas Standaert)说:“如果你查看那些文字,你会发现一些非常奇怪的地方。”钟鸣旦指出,依据地图仿绘人的注释说,地图上那些圈了红圈的文字是来自1418的原图,但是,其中有不少都是当时不通用的词语或者文字。其中之一是地图出现基督上帝的用词,以及“大清海”的字样,而这个词是1644年清朝后才开始通用的。钟鸣旦说:“当然,每个年代总会有人用与常人不同的词,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幅地图,里面仍然有许多疑问,让人怀疑它的年代要比地图上所标示的晚很多。”专家学者也对地图的绘图方式和风格表示怀疑,中国人是直到16世纪后才有了地球是球状的概念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明代专家和专门研究中国古代与东南亚联系的历史学者伟杰夫(Geoffrey Wade)说,这份地图很显然是假的,而且,多半是于过去几年里彷制的。他说:“如果你看过任何郑和航海图,你会发现,他们的绘图风格完全不同。”刘刚面对这些质疑似乎毫不动摇。他在他布满古董的北京办公室接受采访时,带着微笑平静回答说:“就因为我们不知道上帝这词和没有证据某个词在某段时间曾出现过,也并不意味着当时没人知道这些词。”至于“大清海”这个词,则是仿绘人避免犯上思念前朝的嫌疑而使用的。刘刚已经让专家对地图进行碳素测定,检查地图竹纸的年代,结果尚未出来。不过一些专家指出,就算竹纸年代确切,地图仍然可能是假造的,因为无法避免用旧纸做新地图的嫌疑,不排除当代人用清代的纸、墨伪造的可能性。刘刚表示,他觉得地图是真品,因为“大多数的轻度犯罪者没有制造这幅地图的知识...我相信能证明我是正确的具体证据总会浮出水面的。”过去可能会拥护中国在航海探索上先欧洲一步的中国媒体,这次对刘刚的这一发现这个并不大感冒。上海的《东方早报》的中就指出:“这次,以爱国出名的中国人不愿意相信他们的祖先首先发现美国大陆...这个例子最好地说明了一个中国如何对科学历史研究持有更严峻的态度,而且,说明我们也变得更现实和更客观了。”另外,这也表明,中国人似乎也对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更加自信。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47:00 &&
共 3315 次点击,16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188661 / 帖子总数:2011550
今日论坛共发帖:39448 / 昨日发帖:42298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中国人的美国地图掀起一场风暴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鹿加群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