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师范里面的文华书院

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介绍 -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福建省教育厅主办 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
华中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介绍
  经教育部批准(批准编号MOE42AU2AN),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通力合作,共同举办学前教育本科国际教育项目,面向全国招生。本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学前教育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项目。旨在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前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和英语俱佳的学前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合作双方概况  1.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2000多亩,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学校下设27个学院、6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66个本科专业(方向) 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10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比较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华大学于1924年设立的教育学系和华中大学于1929年设立的教育学院。1952年,华中大学、中华大学、国立湖北教育学院、中原大学等院校教育系合并成立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1985年改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1993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年由原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系、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组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院设有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特殊教育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育史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评估中心、课程研究中心、考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拥有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特殊教育实验室、教育科学资料中心等教学科研设施,主办《教育研究与实验》和《教育与经济》两种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  教育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超过75%,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教师超过一半。1人入选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入选湖北省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近700人,硕士研究生近500人,博士研究生120余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2人。另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0人,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0人,留学生100余人。  华中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始建于1958年,属全国率先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的4所高等院校之一。文革期间被迫停止招生。1983年恢复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8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得博士生招生权。目前,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具有学前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前教育专业依托教育学院教育学一级学科的支持,利用校内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资源优势,突出学前教育的实践特色和艺术特色。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助教1人。  2.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建立于1887年,是澳大利亚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现拥有60,000多名学生(其中包括近18,000名国际学生),RMIT拥有5个校区,主校区City校区位于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市中心,超过90%的学生在City校区就读。这里打工机会多,交通便利,学生能够在这里充分领略这座兼具传统与现代、安全而友好的城市的魅力。  RMIT下设三个学部:商学部;设计与社会科学学部;科学、工程与技术学部。该大学共有27个学院,开设180多门本科课程和360多门研究生课程,其中470多门课程招收国际学生。此外,该大学还设有7所研究中心,9座合作研究中心,涉及诸多研究领域。根据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RMIT排名世界第246位,RMIT教育专业排名世界前150位,其学前教育专业一直位列澳大利亚学科排名前三位。  RMIT根据业界的需求不断定制和优化课程体系。RMIT课程的高度实用性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因为这种学习模式使RMIT的学生拥有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使学生毕业时成为优秀的职业人,并且能很快适应各种工作环境。RMIT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为学生打造全球性的职业通行证,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技能和视野,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亮丽的风采。  RMIT的优势:该校是澳大利亚十佳大学之一,ATN(五大理工院校联盟)之一 ;因出色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服务而获得了国家毕业生职业咨询服务协会的最高奖;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毕业生就业率高,起薪点高;拥有120年历史,在校生人数列澳洲第4位,是维多利亚州当地学生第一志愿报考人数最多的大学;2007年,该校本科教学因其辉煌成就而被澳洲政府授予嘉奖。  二、合作办学项目优势  1. 强强联合,国际化办学  华中师范大学属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部属院校之一,211学校。根据2013年教育部排名,我校教育学排名全国第五。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是澳大利亚一所综合性国立大学.根据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RMIT排名世界第246位,RMIT教育专业排名世界前150位。两所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优势互补,共同创办学前教育专业。中澳名师联合授课,精心设计课程,实现双方课程对接,协议认可课程学分彼此认可冲抵,这些都能确保学生在中澳两地学习的连贯性和高质量;本项目突出英语特色、艺术特色和实践特色。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进国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2. 培养模式灵活,出国渠道畅通  本项目实行两校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理论基础、技能训练和英语强化教育,以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品质的学生和保障学生顺利出国。  3. 学费优惠并参与奖学金计划  在我校学习期间,可同其它非师范专业学生一样享受各项奖助学金政策,在澳方高校学习期间,同样可按照澳方学校有关要求申请澳方的学费优惠及奖学金等奖励计划。  4. 可获得中澳双学位和国外从业资格  学生如采用“2+2”模式学习中澳两校课程,达到中澳两校的各项修业要求,即可获得华中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证和教育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早期儿童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学位。如果雅思成绩在7.0及以上,还可具备澳洲幼儿教师资格。  5. 继续深造和就业前景好  中澳双学位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质证明,以便学生在国内外申请攻读硕博学位。该项目的高品质和英语、艺术、实践三方面的特色,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在我国大中城市的高端双语幼儿园、儿童传媒及出版、儿童教育培训及研究等专门机构,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三、学制和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主要有两种培养模式。  1.“4+0”模式  学生在国内学习四年,一至二年级课程与“2+2”模式相同。三、四年级的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授课、中外教联合执教的方式,满足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要求者,颁发华中师范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2.“2+2”模式  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期间,由中澳两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中外教联合执教、双语授课,满足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入学要求并取得赴澳签证者,赴澳大利亚学习两年。中澳双方课程对接,协议规定课程学分彼此认可冲抵。达到两校毕业要求者,颁发中澳双学位,即华中师范大学发放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发放Bachelor of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早期儿童教育专业教育学学士学位证书)。如最终只满足华中师范大学的毕业要求,则由华中师范大学发放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四、招生与录取  1. 招生人数  2013年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40人。  2. 录取对象与方式  1.具备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资格的高中毕业生,身体健康;  2.综合素质好、英语水平高、形象气质佳、有音乐和美术方面特长的考生优先录取;  3.高考分数达到各省第一批重点线,择优录取。  五、学习费用  1.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期间,学费每生2.5万元/年,另住宿费、代收费等按照华中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本科生收费标准执行;  2. 在澳方高校学习期间,学费根据澳方高校的规定收取,生活费自理,同时华中师范大学收取学籍管理费每生4500元/年;  3. 赴澳学习手续办理的相关费用,如签证费用、保证金、考试费用等均由学生自理。  六、其他  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进校后,经新生资格审查合格即注册为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在籍学生。进校后,学生可以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辅修其他专业,但不可转入其他学校、其他专业或本专业其他类型学生。  2. 赴澳英语要求:IELTS要求达到6.5分,单科不低于6.0分,如果IELTS达不到此标准,学生仍可赴澳学习,但澳洲学校会配以5周或5周以上的语言课程。(注:以上为2013年的雅思成绩要求,未来的雅思成绩要求有可能发生变化。)  3. 赴澳流程  选择“2+2”模式的学生,从国内第三学期开始为赴澳留学做准备,流程如下:  IELTS考试 & &准备海外大学申请 & &签证材料准备 & 拿到海外大学录取知书 & 签证申请 & & 拿到准签 & 赴澳行前准备 & &接机,联系住宿。  注:在每一个环节开始前和环节进行中都会有相关人员指导和帮助同学们。  4. 招生咨询  如对我校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其他疑问,可联系咨询:  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027-7-7-; 027-;E-mail:zb@mail.。本页位置 >
走进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大】精神
  我1954年到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后来留系当助教,至今七十有四,经历了55个春夏秋冬,步入了耄耋年段。亲眼目睹
了华中师大的巨变,我深深感受到了百年学府的深厚人文底蕴对莘莘学子的塑造力是多么巨大!
  华中师大老校址在昙华林。运动场旁边是个体育馆,体育馆墙上雕塑有四个大字:“自强不息”。19岁的我,天天看着这四个大字,心底里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了朴素的誓言:一定要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绝对不能浪费青春年华。
  华中师大于1955年搬到了桂子山。大概是1960年前后,学校的一位校领导给全校的青年教师作报告,爱深情切,心长语重,话锋犹如锐利的刀子:“你们整天蹦蹦跳跳,进进出出,坐不下来,钻不进去,你们能成器吗?”他的话,剧烈地敲击了我的心灵。尽管这话“文革”期间成了他推行修正主义路线、鼓吹白专道路、把青年引入歧途的罪状,但是,我从来坚定地相信,当时许多青年人听进去了,许多棵青绿小树就是在这样的严厉关爱中发枝长叶的。“文革”前,我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在《中国语文》上发表论文7篇,这跟师辈所施加的“压力”大有关系。我常想,古人这句话就是对:“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华中师大是国家级重要的人才摇篮。2003年,在百年校庆活动举行前夕,“忠诚博雅,朴实刚毅”被概括成了“华师精神”。这里头,包含着至诚的信念,崇高的品行,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学风,质朴的性格,坚定的意志。而贯穿于这一精神之中的一条线,便是自强不息的有为追求。百余年来,从开路到铺路,我们华中师大人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自强不息,才能与时俱进;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继往开来。有自强心的地方,必定会拥有并且不断催生强者。在华中师大执教的,或者从华中师大走向社会的,有无数优秀人物。谈论华中师大,提到革命先驱,我们会说有恽代英;提到文艺星座,我们会说有光未然;提到国学研究,我们会说有钱基博和张舜徽;提到物理研究,我们会说有桂质廷和卞彭;提到哲人,我们会说有韦卓民和詹剑峰;提到史学,我们会说有杨东莼和章开沅;提到当代曲艺,我们会说有德艺双馨的夏雨田。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华中师大搬到桂子山已有五十多年。桂子山不怎么高,然而,桂子山有漫山遍野的桂花,形成了一道富于引力、令人陶醉的景观。我有个习惯,晚饭后一定要在校园里散步四五十分钟。桂花绽放时节,我在桂花树下穿行,不由得琢磨起桂花的个性。桂花小,一粒粒只有黄豆那么大,然而,几万株桂花合在一起,便成了大片大片的金黄;桂香淡,一粒桂花闻不到香味,然而,几万株桂花合在一起,便成了富于优雅特色的扑鼻清香,沁人心肺;桂花特别诚信,不属于春天的花朵,然而,到了中秋时节必定开放,同中秋明月一起,为人间增添亲情和愉悦。我总觉得,桂花花魂,跟华师精神相通,将二者合一,可以称之为“桂山魂”。这“桂山魂”,隐喻着华中师大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骄傲。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了一首《答乐天所寄咏怀》的诗,最后两句是:“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这美妙诗句,似乎就是为了激励我们桂子山上的华中师大人而写作。春天的桃李,固然有它们的灿烂风采;秋天的桂花,却有自己的优雅神韵。我们华中师大人,有决心,也有能力,继续发扬特色,发挥优势,为华中师大的发展续写更新更美的篇章,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华中师大】寄语
  ●章开沅(历史学家)
  爱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爱应贯穿整个教育,所以陶行知说:“爱满天下”。
  ●张景中(计算机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做科学研究要志存高远,耐得寂寞,不急不躁,不骄不馁,博采众长,独立思考,敢于班门弄斧,甘于大器晚成。天道酬勤,种瓜得瓜,认准一个目标做上十年,总能做出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徐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伸出你的双手,拥抱世界,汲取人类精华;
  伸出你的双腿,迈步实地,探索中国道路。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教育学院教授)
  人畏之,我敢之,人敢之,我勇之;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人浮之,我实之,人实之,我深之;人粗之,我细之,人细之,我精之;人能之,我善之,人善之,我巧之。发扬“敢干,苦干,实干,精干,巧干”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华师人!
  ●王恩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自然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动力。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未来取决于对自然科学的尊重、热爱和不懈的追求。
  【华中师大】关注
用人文底蕴 培育教育家
嘉宾:    
校党委书记
全国优秀教师
胡亚敏  
文学院院长
符 平      社会学院博士
王希?      经济学院06级本科生
  丁烈云:华师人共同铸造的校魂――“忠诚博雅、朴实刚毅”,在办学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广博高雅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的重德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华师坚持以生为本,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坚持以师为先,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条件;坚持特色发展,以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浓郁的人文科学特色、日益扩大的国际化特色和有选择的理工发展策略融铸新的华师特色;坚持开放办学,把握国家社会需求和科学发展前沿,走学术化、社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马敏:教师教育是我校的显著办学特色,仅湖北省特级教师近三分之二毕业于我校。学校把创新教师教育作为当前重要的办学目标,紧紧抓住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契机,着眼于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华师十分重视师范生的师德教育。通过抓住进校、学习、入职三个关键环节,使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怀有忠贞不二的信念与情怀,而且要成为有学识、有智慧,有爱心、有礼仪的新时代的社会表率;不仅要质朴无华、兢兢业业,而且还要刚强而有毅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顺境时永不停歇,执着而坚定的去实现历史赋予自己的重大使命。
  李家荣:我1959年毕业留在物理系任教后,在基础物理实验和中学教育实习一线“滚打”了数轮。由于经受了多位先生不同教学风格的陶冶、累积了大量的对学生学习特点的认知,走上讲台后,我推出“有领导的民主”教学模式,深受师生好评。华中师大有深厚的科学底蕴。1978年由于科学春天的到来,学校开始转型。仅凭有位教师曾是粒子物理研究生这样一颗种子,学校就成立了由三人组成的粒子物理研究室。在这种背景下,我有幸参与和目睹了我校粒子物理所在重离子碰撞和夸克物质物理研究方面发展为国内一支主力军的过程和我校理论物理发展成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过程。
  胡亚敏:我爱桂子山,是因为这里有我相处数十年的师长和朋友。一代代鸿儒才俊的耕耘,使今天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学异彩纷呈,群星灿烂。尽管这些师友们性格各异,学有专攻,但都可圈
  可点可敬可爱,特别是他们对学术的虔诚和对生活的激情,构成桂子山独有的风景。我爱桂子山,还在于这里有我引之为自豪的学生。一拨拨进来,又一拨拨出去,桂子山不仅给予这些莘莘学子厚实的学养,而且孕育了他们坚实的志向和一双探究的眼睛。
  符平:求学美丽的桂子山上,我在华师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我的导师多年来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许多惠及终生的学问之道和人生知识,让我无论是在彷徨之中还是在艰苦之际,都能够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九年来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并实践着华师精神:在求知的道路上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在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际遇的期待和憧憬中,坚持“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不放弃“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傻气。
  王希?:老校长章开沅先生在华师百年校庆晚会上以老迈激昂的音调重复着华师的校训:“求实创新,立德树人”,这一幕让我难以忘却。已经攥着理想在华师经济学院中度过三年大学时光的我,常常以此自省与自励。每次从寝室去教学楼的途中,我总喜欢凝视一会儿恽代英雕像,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深深扎根在这儿,并逐渐酝酿为“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交换生的对话,客座教授、外国学者的讲座以及中外文化联谊活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涌动着,确为海纳百川!在华师学习和生活,对它的依恋也逐渐深入。我知道,人生便是从寄托走向拥有。
华中师大万面国旗迎接新中国母亲60岁生日
  【华中师大】记忆
  那是一个狂热而充满激情的夜晚,所有年轻的血液都在沸腾,所有年轻的心都在燃烧,所有年轻的眼都含满热泪,所有年轻的嘴都发出呐喊,所有的人举起森林般的手臂……二十八年前那个不眠的校园之夜,那个只属于远去的时代、也只属于青春记忆的夜晚,火把一样闪亮在岁月深处!
  真的是火把,是无数的火把,还有无数萤火虫一样跳闪的手电筒,穿过图书馆、教学大楼和冬夜里的树林,许许多多光流汇集成一条巨大而狂野的火龙,在偌大的校园盘绕、游走。一个小时后,这条火龙又声势惊人地冲出校门,融入大街上疯狂的人群,在鞭炮声、锣鼓声和千万人的欢呼声中,和其他的火龙相互汇合,一道道青春的激流在汇合!汇合成大海,汇合成一个被强国之梦激荡的爱的大海!汇合成远去的时代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我们在黎明的严寒中返回校园,我们的嗓子已哑,双脚已磨出血泡,但我们依然被激情与快乐鼓涌着,一双双年轻的手互相牵握传递着温暖和力量。火把熄了,手电灭了。所有的心却亮着,像一朵硕大的红色花蕾,开在不眠的校园之夜,开在无垠的岁月中。
  日夜,是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一个夜晚。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神话首夺世界杯冠军!这是上世纪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大事件,将国门封闭得太久的中国人,太需要在世界竞技中痛痛快快地赢一次了!中国人太需要改变自己的形象,强国之梦,首先从体育开始!女排夺冠,在当年绝不只是一次体育竞技胜利那么简单,它让中国人赢得扬眉吐气,赢得气壮山河,赢了日本,赢了美国,更重要的是赢了我们自己。我们能战胜比自己更强大的敌手!朗平,孙晋芳,袁伟民,这些名字一夜间成为亿万人心中的英雄和明星。而我们这些在校园中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一开始,就静静守在当时极为稀罕的黑白电视机旁了,为每一分球的得失揪着心,我们决不要输!当女排势如破竹连挫强敌,终于一举夺冠,我们用了一种近乎狂野的方式喷吐自己压抑已久的激情,没人组织,所有的学生和年轻的老师不约而同地从教室、宿舍、图书馆和校园的各个角落涌出,走到一起;没有真正的火把,能点亮的都点亮了;没有鞭炮锣鼓,到处是碗、开水瓶、洗脸盆砸响的声音,能响起来的都响起来了;没有口号,但所有人都在呐喊和欢呼!那时,我们都坚信: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从此会赢得更精彩的未来!
  记得那不眠之夜的次日,一位同窗室友告诉我:他的被子撕成三个火把烧了,热水瓶也抛到窗外砸了,而穿在脚上的皮鞋也只剩下一只了。很快,便陆续听到类似的消息,但有更绝的,有一位女同学把自己心爱的小提琴裹上纱巾,当火把烧了。说是从桂子山点到珞珈山,很耐烧的。那是一个物质还比较匮乏的年代,万元户就是大老板了。这位女同学也算是奢侈了一把。不过,同学们虽然为自己的狂欢有些物质上的小损失,却都很快乐,啃着馒头喝着稀饭,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个夜晚,见证了中国人的胜利,也见证了青春的狂热。
  四载寒窗很短,二十八年却很长,武昌桂子山上的母校华中师大,校内碧瓦红墙,遍生桂柏幽兰,是读书人的绝佳去处。在我印象中,母校美丽幽静,尤其是它的夜晚,除了图书馆里翻动书页的声音、教室里钢笔划在纸上的声音、寝室里的低语和户外的虫鸣,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安详,真算得求知悟道的无上清凉世界,一扇校门,便隔断了滚滚红尘。但二十八年前校园那个夜晚却是如此炽热、奔放和激荡,是如此不同寻常!那条涌动的闪闪发光的火龙,分明透着狂野的激情,昭示着万众一心的团结、青春的力量、赤子的爱国情肠。当往事随风飘散,记忆的巢却固执地结在岁月的树上,当年情景竟是鲜明如画;想起那个夜晚,心中生起许多感慨与感动,更生出无尽温暖。
  江城有山名桂子,春华夏盛,秋洁冬莹。桂子山上有华大,百年求索。校训石、恽代英广场、西区宿舍、文学院、电影场……一代一代,学生们欢笑、嬉闹、学习、成长,华大的地标见证着繁华,见证着每个人的慢慢长大。
校训石 【华中师大】 地标①
  穿过华师正门向南的林荫道,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校训石。经常有顽皮的孩子攀爬上去呼朋引伴,也总是有刚刚到来或是即将离去的学生在旁边合影留念。巨石安卧,像一头耕牛俯首看着嬉闹的孺子。“求实创新,立德树人”,惟求实而可以创新,惟立德方能树人。八字校训既是学校对于学子的期许,也是学子正己立身的镜鉴。入校的时候面对校训石,抬头见山,脚下是路,校训石是大学生活的起点。毕业的时候与校训石告别,回头望望桂子山,念兹在兹,向前看看人生路,愈加宽敞。校训石,又是新的征程的开端。
恽代英广场 【华中师大】 地标②
  恽代英在华中师大前身之一的中华大学度过了他的青春岁月。周恩来曾经深情地说过:“他(恽代英)的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汉白玉雕塑成的恽代英像的周围,总是有鲜花和鲜花一样灿然而坚定的笑脸。2008年,华师还创建了“恽代英班”,成立了恽代英研究会,80后、90后的学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走在先烈开辟却未来得及走过的路上,一路风雨,一路阳光。
文学院 【华中师大】 地标③
  斑驳的台阶旁是繁茂的杜鹃花,杜鹃的背后有桂树、樟树、雪松和乔木女贞,拾级而上,古色古香的文学院没有和中国大部分单位一样的白底宋体黑字的机构牌,只有中央拱门门楣上的一块木匾,青绿色的“文学院”三个字凝重而不失灵气。文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私立文华文理学院(由文华书院大学部改名建立)的中国文学系,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现在的文学院,则是华师学生人数最多的学院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走进文学院,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意继绝学,面壁苦读:寻找文学,便是寻找人生的乐土。
西区宿舍 【华中师大】 地标④
  大学时光行色匆匆,总有一盏灯,让你找到家的温暖。华师的西区有六栋刚刚过了五十岁生日的老宿舍,一律的三层小楼,青砖绿瓦飞檐,赭色雕花木窗,在层层叠叠的树的掩映下依着山势呈坤卦排开。听过老师讲他们的西区时光,夕阳下宿舍前对着池塘背诵《文心雕龙》,心中总是涌起对历史的向往。现在的西区宿舍已经翻修一新,五栋住男生,一栋住女生,在男生少女生多的华师里,算是个宿舍区的另类。毕业的时候,用大白纸写着的“再见了,我的大学”贴在窗上,西区美轮美奂的宿舍,是每个人心中最深切的怀念。
露天电影场 【华中师大】 地标⑤
  晨光初露时,这里回响着朗朗的读书声,电影场,是爱学习的人们的福地;暮色温柔时,这里荡漾着悠悠的笛箫情,电影场,又是爱艺术的人们的乐土。苍穹之下,高大的樟树林笼着的她,是每个华师人最眷恋的舞台。电影场不大,设计却很巧妙,天为屋顶,星辉月影是浑成的灯光,山作阶梯,鸟声虫鸣是自然的音响。稚气未脱的时候穿着军装唱起军歌,在这里和全校的同学们第一次相聚;羽翼渐丰了之后噙着泪水唱起骊歌,在这里与相伴了四年的兄弟姐妹相拥告别。有风吹过的晚上,坐在台阶上,岁月,这场华美绝伦的电影,悄然开幕。
  撰写 许颖
《大学生活》回望
    (12月10日  10版)
 (11月12日 10 版)
<FONT color=#月29日&&&
一周图片排行榜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中科技文华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