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用陈化粮的焦作酒精厂厂有哪些?

化工论坛圈
中国燃料乙醇的一本经济账z
粮食的能源化,为中国农民敞开了一扇工业之窗。5年前因消化陈化粮而兴起的燃料乙醇推广工程,在能源稀缺的拉动下加速发展,非粮化成了不可不为又不太好为的新方向。当然,困难越大,其中蕴涵的商业机会也越大。
  目前,中国的燃料乙醇年产量为102万吨,这点产量已足以让中国跻身继巴西、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
  巴西的燃料乙醇与粮食无关,他们全部用富产的甘蔗生产。巴西的乙醇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还出口30多万吨。美国95%的燃料乙醇来自于玉米,燃料乙醇的消耗占美国玉米总产量的20%。相比之下,既使中国102万吨燃料乙醇全部用玉米生产,也仅占全国玉米产量的3%,但从人口和耕地来看,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燃料乙醇所要面临的原料供应考验要复杂得多。
  5年前,中国是因消化陈化粮而兴起的燃料乙醇推广工程,如今陈化粮消耗殆尽后,燃料乙醇生产必须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各方力量对玉米的争夺。国家对燃料乙醇的政策方向转向非粮生产自有一番考虑,但这能否成就区别于美国和巴西的&中国道路&?
  最后一批陈化粮
  消化陈化粮,发展乙醇,促进农业产业化。5年后的今天,这一简单逻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与燃料乙醇在中国诞生同时间开始干采购的华润酒精公司经理谷立秋,对自己企业原料结构的变化有最切身的体会。
  华润酒精公司最庞大的管理部门是20多人组成的采购部,其中有15名发粮员专门负责到黑龙江省各地的国有粮库发粮。谷立秋一个直观的感觉是,近两年发粮员们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华润2005年争取到了34.5万吨的陈化粮指标,其中玉米20万吨,水稻14.5万吨。
  今年,仅为了20万吨的玉米,谷立秋的发粮员就跑了100多个遍布在黑龙江的粮库,最少的粮库只有几十吨的指标,也要派一个发粮员常驻粮库,督促粮库放行因拍卖成为紧俏货的陈化粮,发粮员发一次货,往往要和粮库管理者磨一个多月时间。
  黑龙江省粮食局计划副处处长赵宇红告诉记者,2004年粮改后,曾经是燃料乙醇主要原料的陈化粮供应越来越少。他介绍说,黑龙江作为计划经济时期最大的储备粮基地,曾有21万人的国储大军,在粮改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这些曾经背负国家神圣使命的员工在分流和买断工龄等安置后,仅剩下了2万多人。黑龙江上百个粮库,目前只剩下两个省直属库尚在履行储备功能。
  华润酒精今年拿到的陈化粮最远来自600多公里之外。即使这样,这批陈化玉米也是他们最后的&食粮&指标&&到今年年底,黑龙江的粮库里陈化玉米将彻底消失。而临近的吉林省,早在今年9月的一次拍卖中,就消化掉了最后一批玉米。
  黑龙江最高峰期的陈化粮达到930多亿斤,但从2003年开始,黑龙江通过拍卖的方式,每年消耗掉200多亿斤。到今年10月份,陈化粮只剩了140亿斤,其中98%是水稻,2%是小麦,陈化玉米彻底退出历史。赵宇红介绍说,&现在采取拍卖的做法,水稻的价格比计划指标每吨要高50%多。&<-经济频道
国家粮食局:陈化粮正在成为历史&
央视国际 日 22:09
(编辑:刘琼来源:)国内:陈化粮消减 乙醇产业面临口粮危机
  目前,中国的燃料乙醇产能约为170万吨,其中约150万吨以谷物为原料,但这一发展方向因与粮食安全相冲突,进展缓慢。
  如何解决原料替代问题,降低燃料乙醇的高成本是四大乙醇生产企业不可回避的难题。
  3月1日召开的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上,诺维信中国总裁柯铭宣布,已经研制出新型酶制剂,可将生物燃料成本降至2美元/加仑。这是继去年中粮、中石化(600028,股吧)和诺维信三方共同签署发展纤维素乙醇技术合作协议以来获得的重大进展。
  据麦肯锡2009年研究报告分析,到2020年纤维素乙醇可替代3100万吨汽油,使得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下降10%,同时每年还能减排9000万吨二氧化碳。
  目前,中国的燃料乙醇产能约为170万吨,其中约150万吨以谷物为原料,但这一发展方向因与粮食安全相冲突,进展缓慢。
  陈化粮变废为宝
  1999年全国粮库粮食积压严重,在北方地区情况尤为明显,当时国内粮库现代化程度低,粮食物流规模小、流量低,北方地区大量富余粮食无法有效地向南方地区输送,造成了储备粮陈化现象。由于陈化粮中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所以国家对于它的流通、采购都有严格规定。2001年,当时的国家计委等五部委颁布《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规定陈化粮必须在县级以上粮食批发市场公开拍卖,确定了陈化粮的用途主要用于生产酒精、饲料等。
  正是为了消耗大批的陈化粮,并缓解日益吃紧的能源供求,国家投资50多亿元,批准全国建立4个燃料乙醇企业:安徽丰原生化(000930,股吧)、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集团。
  据中粮集团科学研究院生化研发中心的武国庆博士表示:&当时生产燃料乙醇的转化效率是3吨陈化粮产生1吨燃料乙醇&。到了2005年,随着陈化粮的消耗殆尽,生产原料逐步以玉米(资讯,行情)新粮为主,&2007年玉米新粮在生产原料里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86%左右。&
  安徽粮食批发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5年之后,我们就没有拍卖过陈化粮。&
  虽然,陈化粮的消失被看做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不过对于中国四家乙醇燃料生产企业来说,却意味着原料来源渠道的减少以及成本的增加。
  目前,除了中粮生化能源,其他三家企业在最近两年内,都没有再使用陈化粮作为原料。
  &现在河南境内没有陈化粮了,所以我们要用口粮。&河南天冠集团的原料部门负责人说。即使是位于黑龙江的中粮生化能源,他们使用陈化粮的历史也可能在两年后终结。
  成本递增之痛
  随着燃料乙醇生产原料由陈化粮转向新粮,乙醇生产企业的成本也随之攀升。&陈化粮的价格比新粮要便宜,而且陈化粮的水分要比新粮少,因此用陈化粮来提取燃料乙醇的成本比新粮低一些。&黑龙江华润酒精厂的林明处长说道。
  为鼓励乙醇燃料生产,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补贴优惠政策:在结算时,保证乙醇厂每吨燃料乙醇有100元左右的利润。即便如此,燃料乙醇生产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仍旧不小。
  河南天冠集团宣传部刘部长告诉记者,天冠集团生产的燃料乙醇已独霸河南市场。而根据国家八部委的安排,其还将市场延伸到邻近的湖北和河北某些城市。但是天冠集团在河南并未享受到市场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倒是一直在赔本卖燃料乙醇。据了解,天冠集团主要是靠小麦(资讯,行情)来生产乙醇,生产一吨燃料乙醇的成本大致在5000元以上,如此高的成本,使得天冠在享受了国家优惠政策后仍然有亏损,并没有所谓的100元左右的利润。
  &从目前来看,国家每年要拿出20多亿元来补贴这四个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但随着国家乙醇汽油推广范围的扩大和乙醇汽油消耗的增长,国家对乙醇的补贴负担会越来越重,根据相关政策,在未来的几年里,对乙醇生产的补贴会逐年递减,这对生产企业来说压力不小。&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明华说。
  非粮乙醇求解
  企业单单依靠粮食作为原料不是长久之计。
  2007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不再利用粮食作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取代粮食的将是非粮作物。财政部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提出:&石油替代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是扶持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生物乙醇燃料是指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是指用油料作物、油料林木果实、油料水生植物等为原料制取的液体燃料。&
  两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石元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展非粮乙醇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首先,中国的人均耕地极其缺乏,只有美国的1/5。其次,中国的人均拥有粮食是美国的1/4;第三,中国大量进口油籽和食糖。针对这个国情我们提出的原则是中国燃料乙醇不争粮地,才可以持续发展。中国燃料乙醇的发展,就是要'试之粮,发之非粮&。&
  而木薯资源国内有限,只适合广东和广西附近区域种植。北方适合种植甜高粱,但原料生产周期和原料保存等问题,导致难以满足工业化连续生产线的稳定供应。
  &木质纤维素作为燃料乙醇的原料,无疑是最符合各方利益的。&中粮集团生化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郝小明说道,&与风能、太阳能相比,燃料乙醇燃烧虽然放出二氧化碳,但是由于生产燃料乙醇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本身又吸收二氧化碳,从循环角度来讲是符合低碳概念的清洁能源。&
  郝小明认为,从可再生能源替代角度来看,电能可以通过风能、太阳能、核能等能源来转化生产,但是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是无法生产或替代车用液体运输燃料。因此用秸秆中占60%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生产附加值更高的燃料乙醇,剩余的木质素(25%)再用来发电将是更好的秸秆利用途径,即做到&醇电联产&的模式。将秸秆原料&吃干榨尽&,实现秸秆原料的价值最大化。
  同样,武国庆博士也表示,虽然目前可以生产出木质纤维乙醇,但是预处理环节太多,原料单耗多,生产成本太高。要想真正实现木质纤维素乙醇的工业化生产,还要加强技术上的突破。
  纵观国内外木质纤维素乙醇发展历程,近几年技术进展迅速,接近产业化的技术在国外已经建设多套工业示范装置,木质纤维素乙醇有望在未来3到5年内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
营业部栏目通道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
? <a href="/txt/689250.html" title="《[经济杂谈]漫话管仲及三千年经济思想史《[经济杂谈]漫话管仲及三千年经济思想史</fon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酒精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