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前来拜师学艺。

- [回帖奖励
云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备案编号:05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部举报回到底部72人拜师网:拜师学艺社区 - 动点科技
开启微信,扫一扫
如果你的产品足够锐意创新,欢迎
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开启微信,扫一扫搜狐求知频道
--外语考试--
英语四、六级
公共英语考试
托福(TOEFL)
雅思(IELTS)
剑桥商务英语
&gt&gt&gt具体内容
a good idea 一个好主意
be afraid 恐怕
get hot 变热
keep …cool 保持…凉爽
pull…out of … 把…从…拉出来
pull …up from… 把…从…拉出来
a little afraid 有点害怕
by ourselves 独自地
no longer 不再
at once 立刻
I can hear something. 我能听到某物。
I can’t hear anything. 我什么都听不见。
Can you hear anything? 你能听到什么吗?
Don’t be afraid! 别害怕?
We’ve never been there before. 我们以前从来没去过那。
不定式作宾语:
难点分析:
1.Are you coming with us tomorrow?
你明天跟我去吗?
到目前为止,我们接触了正在进行时,它所表示的是正在进行的动作,但英语中不是所有词的正在进行时形式都表示正在进行,如我们所见过的be going,
be coming, be leaving则表示将要进行的动作。
I’m going to the zoo.
我要去动物园。
I’m leaving for London this afternoon.
我今天下午要离开这儿去伦敦。
2.Shall I bring food for a picnic?
我带来点野餐食物好吗?
注意bring和take的区别:
bring带来;take拿走,如:
Please bring me some bread when you come back.
当你回来时给我带些面包。
Please bring your homework to school tomorrow.
明天请把你们的作业带来。
My father will take me to a farm next week.
下星期我父亲要带我去一个农场。
3.We don’t want to go there.
我们不想去那。
我在前面的第三句型 主谓宾句型中讲到过不定式作宾语,也就是说有些动词后可跟不定式。下面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这些用法。 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need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begin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
start to do sth. 开始做某事
hope to do sth. 希望做某事
forget to do sth. 忘记做某事
remember to do sth. 记得要做某事
would like to do sth. 愿意做某事
I want to have a rest.
我想休息一会。
The students began to play games.
学生们开始做游戏。
I hope to be a soldier.
我想当一名士兵。
I would like to have a cup of tea.
我想喝杯茶。
They forgot to clean the room.
他们忘记打扫房间了。
You need to go the teachers’ office.
你需要去一下老师的办公室。
4.We’ve never been there before.
我从来没有到过那里。
have (has) been + 副词或have (has) been to + 地点,都表示过去某地。如:
Have you been to Tianjin?
你去过天津吗?
Jack has never been there.
杰克从来没去过那。
5.No problem. 没问题。
这里的problem指没有难解决的事。以前学过question. question指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回答的问题。problem指遇到的难题,问题、疑难之事。
6.The picnic basket was no longer under the tree.
野餐的篮子已经不在树的下面了。
no longer 等于not…any longer. 是不再的意思。一般放在它所修饰的词之前。
也可以放在句子之后。如:
He is no longer a child.
他不再是个孩子了。
I go there no longer.
我不会再去那了。
7.We won’t go until me get it back again.
我们不把它拿回来就不走。
not…until 直到…才,不…不,如:
We won’t start until Tom comes.
汤姆不来我们不走。
They didn’t stop talking until the teacher came in.
直到老师进来他们才停止说话。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近年来的N BA似乎很流行拜师学艺这件事,或者是说技艺传承,特别是逐渐失传的长人背框动作。从湖人、火箭、魔术等队都曾先后找来退役的传奇中锋—如尤因(patriek〔wing)、贾巴尔(KareemAbdu卜dabbar)—来训练队上的年轻中锋就可见一斑。上季,连布莱恩特(Kobe Bryant)都去找奥拉朱旺(Hakeem Olajuwon)来指导锻炼自己的禁区背框单打技巧。最新的消息是,步行者队请来了B.沃顿,希望能借由B.沃顿的经验与技术让队上的年轻中锋希伯特(Roy日ibbert)可以进步更快些。身高218厘米、体重126公斤的希伯特,打完NBA的第二年球季,上季缴出平均n.7分、5.7篮板、1.6阻攻、上场时间每场25.1分钟的成绩单,大多数时间都担任步行者队的先发中锋。这张成绩其实比起他菜鸟球季已经进步很多,而且他的中...&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竞争无处不在,人才竞争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可以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因此,人才的培养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冶金企业,员工身份复杂,业务技能素质普遍较低,企业还承担着社会稳定的责任,高水平的人才留不住,低水平的员工不愿走,也不能将其推向社会。加强内部培养,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难题。拜师学艺是一种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源的手段,在国有企业中,一直长期存在并广泛开展,通过拜师学艺这种立足企业内部的培训工具,培养了一大批企业优秀人才,得到了学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外一些组织和学者就关注到了师徒关系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理论,为指导拜师学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国有企业,如何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自有的、适用的一套系统理论和管理手段,值得我们深入地研...&
(本文共69页)
权威出处:
“一对一”拜师学艺是某一中十五年来用于教师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据信这种教师教育模式有助于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论文为基础性研究,旨在探讨学校“一对一”拜师学艺中有经验的英语教师指导英语初任教师的过程,从而调查这种模式在初任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本研究以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讨论国际、国内教师专业发展形势。随后探讨这一领域的理论框架,即对已建立的教师教育理论和全凭观察的试验作一回顾综述,从中发现“一对一”拜师学艺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进行问卷和采访调查,了解初任教师的焦虑、行为改变以及从中所获之益,探讨他们在“一对一”拜师学艺中的成长过程。最后呈现研究结果:有必要通过注重过程和细节克服初任教师适应期的焦虑心情;初任教师的教学行为随高考理念的改变而改变;初任教师从指导教师的默会知识中受益匪浅。其中,既倚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又注重教师平时教学过程的评价理念与现代教师培训的趋势很合拍,其...&
(本文共91页)
权威出处:
当前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我院也不例外。在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我校深入分析研究企业、行业特点,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另辟蹊径——拜师学艺,并通过陶瓷艺术专业的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一、陶艺专业教师拜师学艺的实践传统工艺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创新与发展的过程,没有很好的继承,民族艺术之瑰宝就得不到传承,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陶瓷艺术设计、创作除了要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材料特性和造型设计的基本原理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在大量的专业实践中才能逐步领会与掌握,因此,专业技能对于陶艺专业的教师来说就尤为重要。据此,我院根据陶瓷艺术的传承特点,在陶艺专业教师的培养上选择了“拜师学艺”的方法,即让中青年专业教师拜陶瓷行业中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为师,结成“一对一”或“多对一”形式,学习传统陶艺技能,汲取传统艺术素养,进而逐步...&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师范生拜师学艺的内涵、背景和依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许多高校提出做精师范的战略构想,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师范生拜师学艺便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一)师范生拜师学艺的内涵。师范生拜师学艺又称拜师学教,是师范生通过高校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在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支持下,拜当地中小学优秀教师为指导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结对学习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拜师学艺活动最佳时间在师范生实习前一年,也就是本科三年级,同学科教学论教学和教育见习同步进行,便于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又为教育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师范生拜师学艺活动具体内容主要有两方面。指导教师方面:在一定时间内,要经常给师范生上示范课,指导师范生听课、评课,并提供参加教研活动机会;指导师范生备课、说课,让师范生在时机成熟时尝试上课。师范生方面:要求积极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到中小学听课,每周不少于半天,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技能;参与改作评卷,协助班级...&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拜师学艺”这四个字,现如今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淡化了,其实是“拜金”尘埃迷住了眼睛。 就说“拜师”吧。上机床要“拜师”才能学到车、铣、技术,上柜台要“拜师”学量尺、打算盘、认秤杆,下矿井要“拜师”学开钻、支顶板、打窑柱,……不拜师傅学不到手艺,没手艺当不了师傅,用如今的话讲就是不拜师傅学不到技术。 谢军卫冕世界冠军、中国足球队高薪聘“施老爷子’,等等,足以说明拜师学艺的重要性,没有“老师”是决不会提高技艺的。《首届中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百名选手的成功,既有勤奋自学的原因,还包含了更多师傅传、帮、带奉献精神。总之,“拜师学艺...&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林浩基-->齐白石-->十、拜师学艺
十、拜师学艺
  春种大忙过后,阿芝病倒了,一直发着高烧,退不下来。家里慌成了一团,到处请郎中。服了十多付药。总算把体温降了下来,但是,半个月的大病,阿芝几乎是奄奄―息了。婆婆、妈妈担心受怕,不停地暗暗抹泪。到了夏耘、秋收时节,全家上阵。就是把阿芝留了下来,干些轻松的活儿。
  阿芝哪能闲得住呢?他倔强得很,一到地里,专拣重的活干。他想用自己的劳动,减轻一些爸爸、妈妈的负担。
  一年艰难的田间劳动总算熬过去了。转眼又过了春节。元宵节的那天,阿芝从山上挑了一大捆的柴,回到了家,还未来得及卸下来,就听见婆婆的声音:
  “阿芝,齐满师傅来了,你去看看。”
  “谁呀?”
  “就是那边的本家叔公齐仙佑啊!他和你爸爸是同辈,学木匠的,”婆婆解释说,“你爸爸正同他谈,想让你跟他学点手艺,不在田里干重活,你身体吃不消。”
  让阿芝学点手艺,家里不知商量过多少次。开始想让他学银匠,走街串村,给富人家打些手镯饰物之类。这活儿来钱虽不多,但活轻,有手艺,比较稳定。全家都认为阿芝聪明,手巧,干这行,正合适。
  商量定了后,齐以德跑去找那银匠。那人很精明,技艺是他的饭碗,不轻易传人。齐以德同他比较熟,碍着面子不好推辞,就找了个借口,要很高的代价,说阿芝跟他学,每月要交三两银子。齐家哪里送得起?于是,只好作罢了。
  今天,齐仙佑到这里来,是给阿芝祖母拜年,说是好多年没来了。齐以德见了齐仙佑,高兴地招呼他坐下。他忽然想起了阿芝,不如让他跟齐仙佑学木匠手艺?于是同齐仙佑商量,齐仙佑倒是爽快,答应了下来。他们正商谈着阿芝生计的时候,阿芝闯了进来。
  “快给叔公见个礼!”齐以德高兴地示意阿芝。
  “叔公,你来了。”走到齐仙佑面前,阿芝深深地一躬。
  齐仙佑顺手把他拉到了身边,从头到脚,细细地看了一遍,说:
  “都长这么大了。那年我路过这里,才这么高。”他做着手势,转身问齐以德:“今年多大了?”
  “十五岁了。”
  “真快啊!一晃十几年,我们都老了。”他淡淡一笑,铜紫色的方脸上,绽出一道很深的皱纹,厚厚的嘴唇里,露出一排被烟薰得焦黄了的牙。
  齐仙佑约莫四十来岁。不过看上去比齐以德显得苍老。没有梳理的头发,蓬松地、不规则地长着,两边过早灰白了的鬓角,跟络腮胡子连成了一片,倒是办起事来,要精明、世故得多了。
  “跟叔公学点手艺怎么样?”齐以德问。
  阿芝看了一眼爸爸,轻轻地点了点头。他未学过手艺,然而,学徒的艰辛他是知道的。虽然这件事,家里征求了他好多回意见了,但是,事到临头,想到自己即将开始那样的一种生活,离家跟随一个他不熟悉的人,飘泊四方,心里难免升腾起一阵隐隐的凄凉与惆怅。
  不过,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供选择吗?没有。爸爸、妈妈为了这,操碎了心。学银匠不行,又找铜匠、补锅的,都一一被回绝了。今天,总算有了点眉目,让他学木匠。学木匠就学木匠吧,他虽然谈不上有多高兴,可也不十分为难,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不容易的啊;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三天后,齐以德换了件新衣服,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酒、一只大母鸡和几斤肉,领着阿芝,拜师去了。
  按事先约定,齐仙佑在家等着。他今天特意梳理、打扮了一番,显得比前几天精神多了。早饭后不久,他站在门口,远远看见齐以德领着阿芝来了,高兴地迎了出去,一眼瞟了篮子里的东西,赶紧将他们父子让进了屋。
  用过茶后,按照木匠的行规,进行简朴的拜师仪式。阿芝发觉,除了神位上挂的是鲁班的像外,这仪式同他在王爷庙拜孔圣人没有什么两样。
  中午饭是在齐仙佑家吃的。一切菜肴都是齐以德带来的,这叫进师酒。吃过进师酒,阿芝就算是齐满木匠的门人了。
  阿芝送爸爸到村头,有点依恋,眼角红了。他极力控制着自己,生怕爸爸难过。齐以德看看阿芝单薄的身架子,看看他凄然的神色,想想他小小年纪就开始独立生活,心里一阵酸楚,止不住掉了几滴泪。
  “什么事都要耐着点,顺着师傅。”齐以德不停地叮咛着,“齐叔公脾气有点怪,凡事多留神些,不蛮干。早晚天凉,多穿些衣服。要什么,捎个口信来。我们也会常来看你。”
  阿芝开始木匠的学徒生涯。他谨慎地、左右不离地站在师傅旁边,为他递工具、弄木料,干些零活,一边仔细地看师傅拉锯、推刨的手法。
  开始是齐仙姑画好了墨线,量好了尺寸,让阿芝或锯、或刨,现在他能照着师傅那粗略的图案,量尺寸,画墨线,独立地操作了。
  不过,阿芝毕竟身架子单薄,盖房子,上梁、立架子,用的都是大木头,百十来斤重,他实在难以扛起来。齐仙佑又十分刻薄、厉害,嫌阿芝气力小,常常不顺心,就拿他出气。过了不久,竟把阿芝辞退了。
  阿芝生平没有遭逢过这么大的凌辱与打击。回到家里,他委屈得哭了一夜。
  齐以德怕孩子愁出病来,又急着为他找师傅。过了一个月,托人找了个也是做大器作的木匠,拜了师。这就是齐长龄师傅。
  齐长龄看上去比齐仙佑稍大了点。一副敦厚慈祥的脸。性格开朗,活泼。沉重的负担与压力,不但没有压垮他,反而造欢了他这个知命乐天的性格。
  “别着急,好好地练吧。无论什么本事,都是朝练晚练,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常常练练,力气就练出来了。”坐在工具箱上,他叭哒、叭哒地吸着烟,恳挚地劝勉着阿芝。
  齐长龄也是学徒出身,对于阿芝被齐满木匠辞退后的心境是十分理解的。他宽慰阿芝,自然,也是由于他自己也过过辛酸的学徒生活。
  “力气是练出来的”,阿芝领会这是师傅经验的总结。也许师傅在年轻时,同自己一样,体弱多病,吃过不少的苦头。阿芝躺在床上,静静地回味着师傅白天同他所谈的话。他觉得有道理。他下定决心,一点一滴地按照师傅说的做下去。
  在陈家三个月,阿芝除了学技术,就练气力。渐渐地,情况有了好转,一般中等的木头,说扛就扛,放在肩上,走起路来。不慌不忙,轻松自如。
  齐长龄看到徒弟肯学,不惜力,吃得苦,心里暗暗地高兴。他怜爱这个聪敏、好学的徒弟。太重、太费劲的活,自己扛、自己干,技术性的活,较轻松的活让阿芝干。这些阿芝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阿芝在齐长龄的身边,心境是舒畅的,手艺也一天天地成熟了起来。
  陈家的房子盖好了,他们要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他们沿着羊肠小道前行,远远地看见了前面三个人,也挑着木工的工具,迎面走来。
  走到身边,齐长龄拉着阿芝,闪在路旁,恭恭敬敬地站着,堆着笑脸,同他们打招呼、问好。
  这三个人,象有几分傲慢,表现出要理不理的样子。前面那个高个儿扫了他们一眼,眼光随即转向别处,从鼻孔里挤出一句话:
  “从哪里来?”
  齐长龄连忙回答:
  “给那边陈家盖几间房子,刚完工。”
  “赚不少钱啦?”最后面那瘦个儿,带着讥讽的口吻说。
  “哪里会,做粗活,一天能挣几个钱,这年头。”
  “还带了徒弟?”高个儿的这句问话,包含有轻视的成份,似乎说象他这样的手艺,还配带徒弟。
  “刚来,刚来,……”没有等齐长龄说完,三个人扬长而去。
  齐长龄呆呆地站着,目送他们远去的身影。
  阿芝对这一情景,很有些弄不明白,也颇有几分反感。他心想,同是木匠,同样干力气活,难道还有高低贵贱的不同?他得不出答案忍不住地问师傅:
  “师傅!他们是什么人,不都是木匠吗?为什么对我们这样瞧不起?为什么我们对他们要那样恭敬?”
  “小孩子不懂规矩,”齐长龄不高兴地拉长了脸,“人家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八仙桌,雕花床,这手艺,不是聪明灵巧的人,一辈子也学不会。木匠当中百个里面也只有几个会细活的。我们哪能同他们相比?怎能同他们平起平坐?”
  阿芝从来没有看见师傅这么严肃过,也就不作声了。
  但他不服气,嘴里不说,心里暗暗在想,小器作,大器作,都是木匠,卖力气的,有什么高低之分?虽说雕花这手艺比较细致,难一点,但是,人都有一双手,难道人家能学会,自己就学不会了他下决心要学会这门手艺。
  他们默默地走了好几里路。
  齐长龄感到刚才的话,似乎严厉了些,怕伤害了阿芝的心,于是又用和缓的口气说。
  “你念过书,聪明、年轻,是同样可以学会细作手艺的,只要找上一个好师傅;不过,这样的师傅也不大容易找。”
  顿了一下,齐长龄又说:
  “离这里不远有个周家洞,去过没有?”
  “小时候去过。”阿芝不知道师傅为什么问他这地方。
  “那里有一个叫周之美的,是雕花木匠。他的手艺,白石铺这一带,远近闻名。听说小时候,他很穷,给人当长工。有一次主人家来了个雕花木匠,花白胡须,有一手绝技。周之美晚间同他睡在一起,对老人家很敬重。每天早晚给老人打热水洗脸、烫脚,还常常替他洗衣服,无微不至关怀老人。老人见他诚实、聪明,这样诚挚热情地尊重自己,照顾自己,就收了他做徒弟,尽心地把平生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他。老人后来不行了,眼睛看不见东西,周之美这时已经出了名,他就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养了起来,一直到老人去世。”齐长龄边走边介绍周之美,“他用平刀法雕人物、花卉,更是一绝。”
  阿芝很感兴趣地听着。回到家里,把一天的所见所闻一一对爸爸说了。
  “你想学细木活?”齐以德听后问。
  “细木活好,有手艺,不劳累。”齐周氏接着说,“阿芝体弱,老干粗大活,吃不消,我老是提心吊胆的。”
  齐以德看了看阿芝,说:
  “也好。这一年,你也摸了摸木匠工具,干了木匠活,总算有些底子。周之美是白石铺一带名师,不知肯不肯收,打听打听再说,”他披上一件衣服,刚跨出门,又转身回来问:“你这一走,齐长龄会同意吗?他待你可不错啊!”
  “是他主动提出来的,说我干那活合适,让我问问家里,我就回来了。”
  “齐长龄这人也真好。你有朝一日出了名,可别忘了他老人家一片心意呀;”齐以德看了阿芝一眼,出去了。
  周之美,四十七八岁,鸭蛋形的脸,高高隆起的鼻子,厚大的嘴唇,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
  他没有结婚,孤身一人,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细木雕花的手艺,是受人敬重的。他也因此经常出入于名门望族之家,不过他始终保持农家那种淳朴、厚道的作风。
  他看着阿芝修长的身材,白净的肤色,一对机灵的、沉思的眼睛,十分喜欢。特别是他读了一些书,还学过一年多的大器作的活,掌握了一些木工的基本技术,这使周之美更为满意。
  他知道齐纯芝这个名字,是从齐长龄那里听来的。一夫,在白石铺买酒,碰巧齐长龄也来买酒,两人相见,十分高兴,问长问短,没完没了。齐长龄问:
  “周师傅啊,好久不见了,你忙啊?”
  “外出做活刚回来。你好吧?”
  “凑合过吧,这年头。”齐长龄说,“你还那样,一个人?”
  周之美苦笑了一下,点点头。口问:“听说你带徒弟了?谁家孩子?”
  “齐以德的长子,齐纯芝。”
  “啊,是齐十爷的孙子吧,那孩子不错。”
  “是不错,教什么,会什么,脑子灵得很,又肯学。”齐长龄夸一着,试探地说:“本过,我这粗术活没啥学的,跟你学细木雕花才合适哩。”
  “你舍得?”周之美笑了笑。
  “有什么舍不得的。老跟我学下去,倒还误了他的前程;况且,这孩子自己也有这个意思。”
  周之美思索了一下,半信半疑地说:“这样好了,等他找上来再说吧。”
  两人又拉呱了一阵,告别走了。
  三天后,齐以德找到了周之美,周之美高兴极了,满口答应了下来。
  如今,阿芝就站在他的面前。他十分兴奋地接待他们父子,按惯例行了拜师礼,齐以德满怀喜悦地回了家。阿芝毕竟经过了两个师傅,对这种在外面做活的流动生活也习惯多了;而且是自己有意跟周师傅学手艺,爸爸虽然走了,自己留了下来,也感到很是自然,很是安心。
  周之美是有点性格的,他喜欢的人,就打从心坎里喜欢。他对阿芝,就是这样。他喜欢阿芝,他就恨不得很快把阿芝教会;恨不得把自己的技艺一丝不留的全都让阿芝接收。他首先把自己的全套雕花图案让阿芝观看、学习,着手临摩。阿芝虽然画过几年画,也看过一些画,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美的仕女、花卉、走兽图案画。那种高兴的心情,不说,也是可想而知的。一
  学了图案画之后,周之美就讲解雕花工艺,从木料花纹的选择,进刀的程序、方法,一一由浅而深,由简而繁地讲述。当阿芝在理论上有了领会,就让阿芝试刀,从简单的图案开始,到复杂精美的构图布局;由表面的雕削到内部的缕镌,在周之美的精心培育下,阿芝开始了木雕生涯。这是他生命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他为今后的艺术事业奠下的第一块基石。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shuku.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前来拜师学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