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ent模拟风口送风,如何求风口速度加权平均数的平均温度?

百叶风口送风射流的数值模拟——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百叶风口送风射流的数值模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Fluent 用UDF求出口平均温度的问题。_百度知道
Fluent 用UDF求出口平均温度的问题。
thread_out=Lookup_Thread(domain,f, thread_out),不胜感激;Domain *domain,了表寸心;Thread *thread_out,t)}其中的sum_T_A+=NV_MAG(A)*F_T(f,d){domain=Get_Domain(1):real NV_VEC(A);这句话搞不清楚是什么意。奉上10分,4),t, thread_out);sum_A;DEFINE_ADJUST(begin_f_loop(f;}end_f_loop(f,thread_out){ F_AREA(A,要把出口的平均温度赋给入口udf如下?求好心人解答,t){F_PROFILE(f?面积乘以温度吗;
sum_T_A+=NV_MAG(A)*F_T(f;real sum_T_A=0,i) = avg_temp,thread_out);face_begin_f_loop(f一个圆管中一端流入一端流出;&#47,thread_out)avg_temp=sum_T_A/real sum_A=0;4是出口面的id/}end_f_loop(f,壁面加热;real avg_sum_A+=NV_MAG(A).0.0
提问者采纳
转化为代码而言,计算的平均值算是加权平均:sum_T_A=sum_T_A+NV_MAG(A)*F_T(f, thread_out)表示,界面温度为Ti、算术平均以及加权平均,其基本思想是,其总面积元为A=sum(Ai);2)假设各面积元的加权量为xi=Ai&#47,sum_T_A+=NV_MAG(A)*F_T(f,而在以上代码中;3)按加权平均量计算的平均值为Tm=xi*Ti那么;A:1)假设各界面面积标记为Ai计算平均值的方法一般有几何平均
wind_cool2009:您好,非常感谢给于的帮助。另外,我想做个壁面气泡在不同流体速度下的形态的研究,用fluent怎么把气面做在壁面上呢,单气泡的模型。我之前直接patch 一个和壁面相交的气泡,貌似fluent没认出来,只是按照自由气泡显示了半个气泡而已,可以给点意见吗?
看了你的提问,估计你主要是追踪在不同流体速度下,气液界面分布fluent本身提供了很多界面追踪方法,比如VOF,Level-set方式,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可以在patch里面设置成第二相,但是这样有个问题——组分之间的扩散问题的考虑,最终算的结果可能是气泡融合到流体里面去了而无法表现去形态特征;我建议的考虑方法:为了研究气泡形态,忽略扩散问题,假设气液分界面为弹性界面,当在不同流体速度下时,其受力不同因而其形态也不同。根据此思路,我们可以采用动网格技术,初始的时候,把气液界面设为壁面,当流体作用时,简化为界面受力移动,然后到达平衡。具体问题具体看,希望对你有帮助,Good luck!
提问者评价
好的。我再考虑考虑。非常感谢你的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udf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Ф273管径长6米眼间距0.8米的挡土维...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Ф273管径长6米眼间距0.8米的挡土维...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铜氨液、再生气回流塔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x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铜氨液、再生气回流塔的设计 学生姓名徐骏专
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
级 指导教师
2013 年 6 月铜氨液、再生气回流塔的设计摘要:此次设计回流塔的介质为铜氨液、再生气,塔的设计温度为100℃,设计压力为0.18MPa,塔径1400mm,塔高11.25m,填料塔,填料段:1。塔设备是生产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单元操作设备,它广泛应用于化工、炼油、医药、食品及环境保护等工业部门。本铜氨液、再生气回流塔的作用是利用铜氨液对再生气中所含的少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脱洗。首先考虑到工艺条件等因素,塔体的材料选用了Q345R。其次对塔进行了强度和稳定性校核,计算了质量载荷,塔的自振周期、地震载荷与地震弯矩、风载荷与风弯矩。进行了圆筒轴向应力校核和裙座轴向应力校核。通过计算得出强度和稳定性都符合要求。然后通过比较不同的元件,分别对吊柱、吊耳、填料、设备接管、法兰、平台及扶梯进行了设计选择。最后利用Fluent软件对该回流塔进行上段液体流动分析,检验回流塔上段液体流动是否满足均匀分布要求。关键词:填料塔;铜氨液;再生气;压力容器;FluentDesign of Cuprammonia and Resurgent gases Reflux ColumnAbstract:The media of this design of cuprammonia and resurgent gases column is cuprammonia and resurgent gases, and it’s design temperature is 100℃, design pressure is 0.18MPa.The diameter of column is 1400mm,and height is 11.75m,which is packing layer and has 1 trays. Colum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equipment,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petrochemical, pharmacy, foo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o on. The cuprammonia and resurgent gases column is to use cuprammonia wash off a small amount o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采暖系统中去耦罐的作用
去耦罐也叫混水罐或水力平衡器,是指在使用水系统采暖中,因各回路之间存在水力耦合,当某一个支路或用户的流量发生变更时,其余支路或用户的流量及锅炉的流量都将受到影响,从而各个循环回路的水力平衡被攻破。利用一个通过创造一个压损近乎为零的区域,让水泵实现各自的循环,互不干扰,热量的无损失传递的装置,进行去耦化处理,该装置叫做去耦罐.
一、去耦罐的功能和作用
用户使用电动温控阀或手动调节温控阀,达到调节每个房间的使用温度,引起采暖系统中流量和压力发生变化,去耦罐的功能可以平衡壁挂炉系统和采暖系统中压力,对壁挂炉系统流量没有任何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闭式小锅炉采暖系统,去耦罐的应用避免了锅炉的频繁启动造成的能源浪费同时起到保护锅炉的作用;第二、在地暖系统中安装去耦罐,可以实现地暖系统大流量和小温差的技术优势,对于壁挂炉加地暖系统是必选方案。
在壁挂锅炉运行体系中,去耦罐将系统分成一次系统跟二次系统两局部。去...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有气泡的产生以及污物、杂质的积淀。因而,在去耦罐上部安装自动排气阀,下部安装排污阀。应用去耦罐后,原来由一台水泵构成的“大循环”或锅炉加用户,改为各回路独立循环。从名义上看,水泵的数目增长了,增添了一次投资,但每台水泵的功率要比原水泵小很多。同时各支路独立循环,便于管理与调节,防止了调节中有可能呈现的水力失调。当某一支路不工作时,可封闭该支路的循环泵。使用去耦罐构建系统,有利于管理与节能。
二、去耦罐运行方式
在系统运行时,依据各路轮回流量的不同,去耦罐的工作方式如图所示。当GprGsec时,在去耦罐中,供水的分支直接旁通回锅炉,此时锅炉回水温度升高。表明管路携带的热量基本满足采暖负荷,锅炉此时将停止工作,即实现节能。
三、去耦罐的结构尺寸与安装
1、去耦罐的结构尺寸
为到达水力系统之间去耦的作用,对去耦罐的结构尺寸有必定请求,重要是为了保障去耦罐中流体纵向的流动速度为系统中流速的1/10,并建议在任何情况均不要超过0. 1m/s。通常情形下,去耦罐衔接管中水流速为0. ...
北京傲科-毛细管网明装吊顶施工图片2
调整完毕的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供水32度,室内20度。
等开关,一律明装
调整完毕的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供水32度,室内20度。
调整完毕的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供水32度,室内20度。
调整完毕的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供水32度,室内20度。
调整完毕的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供水32度,室内20度。
威能壁挂炉温控器
线管明装,很漂亮。
调整完毕的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供水32度,室内20度。
调整完毕的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供水32度,室内20度。
调整完毕的毛细管吊顶辐射采暖,供水32度,室内20度。
分集水器,吊顶水平安装。
北京傲科-毛细管网明装吊顶施工图片
为了美观,将毛细管固定带重新布置
为了美观,将毛细管固定带重新布置
固定毛细管网到屋顶
固定毛细管网到屋顶
固定毛细管网到屋顶
固定毛细管网到屋顶
连接毛细管网主管
连接毛细管网主管
连接毛细管网主管
连接毛细管网主管
室内桥架施工
室内桥架施工
室内桥架施工
室内桥架施工
室内桥架施工
室内桥架施工
室内桥架施工
毛细管网的流量与阻力损失
房间内冷吊顶制冷能力某个房间内冷吊顶制冷量的计算式通过将单位面积制冷量乘以有效制冷面积得出的。如果冷吊顶制冷量不足以抵消室内冷负荷的话,剩下的冷负荷由通风设备或其他方式(制冷柜或冷柱)消除。 即使冷负荷小于吊顶的制冷量,也应当尽量铺满屋顶面积,以得到均匀的室内温度场。毛细管网栅的尺寸和类型取决于吊顶的设计和板材的尺寸、龙骨的模数、抹灰吊顶的房间高度以及系统压力损失。每个区域的安装面积不可能 100%等于房间吊顶的面积或基础面积,而取决于吊顶的结构设计和需要安装的设备(吊顶反光镜等)。通常安装面积约为区域面积的 75-90%。由于毛细管的灵活性,在安装射灯、喷淋、扬声器和此类设备是可将毛细管拨到旁边。这样做不会引起任何问题,也不会减少安装面积。举例:吊顶设计房间基础面积=吊顶面积 4.5m x 4.25m抹灰吊顶有效面积大约是 90%安装在走廊吊顶空间内,焊接连接,网栅用抹灰固定在混凝土吊顶上网栅类型:SB20.;毛细管为 4.3 x 0.8 mm,4 个网栅,1m 宽 x4.3m 长有效面积=17.2m2制冷量:Q=A *qspecifQ=17.2m2x76.8W/m2=1321 W&
网栅的水量和压力损失
水量是根据需要的制冷量决定,或者根据不同安装方式的经验估算。这是确定系统压力损失的基础,压力损失还和网栅的长度有关。越长的毛细管网栅需要越大的水量,压力损失也因此呈线性增长。
常规尺寸(长度&宽度)下宽度造成的压力损失可忽略不计。但是如果比例颠倒(长度&宽度),那么就需要相应的计算了。
各个网栅与供水管之间是并联的,因为每个区域所使用的零件尺寸都是一样的,这样就不用再进行水系统平衡了。
mspezif=qspezif/(⊿T*1.16)[kg/hm2]
例 抹灰吊顶 MP75
Troom=26℃ 50%(相对湿度)
mspezif=76.8/(2*1.16)
mspezif=33kg/hm2
毛细管类型:SB20. 长 4500mm 宽 1000mm
毛细管流量
m=mspezif*A
m=33kg/hm2*4.5m2
⊿pmat=13kPa&&
毛细管辐射空调设计要领
#北京傲科节能暖通#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是一种可代替常规中央空调的新型节能舒适空调。系统以水作为冷媒载体,通过均匀紧密的毛细管网辐射供暖、制冷。由于该系统所需的夏季冷冻源供水温度只需17-19度供回水温度,冬季只需32-30度供回水温度,大大低于常规水空调夏季7-12度和冬季45-40度供回水所需的能耗,因而系统节能。而由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是以均匀的辐射面进行辐射传热,所以该系统没有常规对流传热所产生的对流不均匀,风机噪音和室内温度梯度明显,再加上为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配置的新风置换系统使得系统更加舒适于常规空调。
如何使得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初期投资高于常规中央空调,且该系统的运行好坏对室内装饰影响尤其明显,对毛细管辐射空调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简单谈一下北京傲科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需要注意的设计要领,仅供参考。
1,了解房屋的围护结构负荷指标 首先我们要了解建筑结构对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重要性。由于毛细管辐射末端的供回水温度在夏季仅为17-20度,显而易见,毛细管辐射末端只能处理室内显热(常规空调夏季供回水7-12度为处理室内全热,产生冷凝水排走),在毛细管管壁接触面上达到16.8度的露点温度会产生冷凝水且影响吊顶面可能积水发霉(毛细管夏季供水温度上升到20度上,制冷效率衰减倍增)。在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中,室内潜热由新风系统负责承担(如果房屋围护负荷指标大于节能设计标准,风系统还要承担毛细管处理不了的显热)。因此,我们建议房屋的结构越保温且避免冷桥,节能优势及毛细管及配套风系统初期投资越明显。
2,配置房屋基本新风量和送风量大小 新风量和送风量是关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相对两个概念,新风量一般按照规范标准定义,我们可以按照换气次数定义(民宅和公共建筑根据功能要求的换气次数不一样),也可以根据人均新风量来定义。送风量则是为满足除毛细管能提供的制冷量外剩余需要风系统承担的建筑物负荷(负荷越高,送风量越大;而为了减少风噪音需保证送风口数量的增加),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房屋的围护结构负荷指标对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设计和初期投资的重要性
3,确定毛细管铺设方式 毛细管的铺设方式分顶面、侧墙、地面,顶面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铺设方式,考虑获取毛细管足够的制冷量,我们一般也建议在顶面和地面铺设毛细管制冷(冬季只开地面毛细管所获得的舒适性高于顶面制热)。顶面毛细管铺设方式要根据吊顶面和灯槽调整,利用率不定。侧墙由于与装修设计紧密相关,若后期墙面开孔/钉钉等都比较麻烦。毛细管的铺设方式根据业主投资预算和舒适要求调整。如果房屋的建筑围护结构指标高,房屋能耗大,而业主不愿意增加地面铺设毛细管的投资。我们可以建议通过增加侧墙铺设毛细管来实施。
4,确定新风处理方式 在一个房屋能耗较高的工程项目中,如果要实现全新风,通过冷冻除湿机+全热交换机不能实现功能,需要通过转轮冷冻除湿机(但会增加机组尺寸和初期投资费用)。故我们建议采用比例新风处理方式,通过冷冻除湿机+全热交换机+部分回风,计算空气处理状态点选择新风主机。
5,确定室外冷热源 由于新风主机的冷冻水温不同于毛细管冷冻水温,故在确定冷冻源时,无论是地源、水源或是风冷主机类型,如果毛细管独立适用冷热源,选择的主机可以根据冷冻水温修正系数选择更小一号的主机。但如果毛细管末端和风系统共用冷热源,要考虑100%使用毛细管*板换修正系数+风系统制冷量选择正确的冷热源。
6,关于机房自控 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是一个较常规空调复杂的系统,交由小业主进行主机操作,会因为误操作产生结露问题。比如,如果毛细管较风系统先运行,打破原先的风系统保护,长时间运行就会导致露点保护系统停止或者顶面积水发霉。因此合适的机房自控是很有必要的。
浅层换热系统(二)
北京傲科节能暖通公司
浅层换热系统---蛇形和回字形换热盘管&&
换热盘管通常使用聚乙烯管,管内径-毫米。布管深度-米。
回字形布管(其供回水管连续的交替方向)的土壤换热温度更均匀,它能避免在制冷运行停止时过冷区域出现,这些过冷区域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蛇形盘管由于其布管及管道固定更方便,它仍然是最普及的布管方式。&
为避免土壤过于冷却,盘管的间距设计已应大于厘米。设计盘管以地热换热量为基础,它主要由三个要素决定;
土壤的性质,
土壤的密度,
土壤的湿度。
细颗粒土壤的换热量高于同类粗颗粒的土壤换热量,因为粗颗粒土壤间隙空间更大,包含了少部分的空气。&&
最重要的参数还是湿度,因为水的传热性能是空气的多倍。
然而,要精确地衡量此参数非常困难,因为它取决于雨水状况、潜水层深度、地表蒸发能力这点又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诸如其表面及周边的植被以及地热的稳定性等。&
上面的图表说明了主要几类地表层结构换热盘管相应的换热量。
热效率以为单位表示,其工作条件如图表下方数据所示。鉴于其中可变因素较多,在设计选型时可灵活掌握此数据。下面的图表为蛇形和回字形盘管铺设面积的速选数据。铺设面积的确定依据个参数:
()热泵的功率
(2)地热换热量;
(3)热泵的值。
根据热泵的功率还列举出了地热换热量和热泵吸收的电能。
选型示例:
计算一个浅层地暖盘管(蛇形或回字形)所需的铺设面积,系统特征如下:
Q热泵&=&9,000&W(热泵所需功率)
COP&=&4.0(热泵平均COP值)
q地热&=&20&W&/&m&(地热换热量)
根据COP值,热泵吸收的电功率(W电)可得出:
W电&=&Q热泵&/&COP&=&9000&/&4&=&2,250&W
因此地热换热量
Q地热&=&Q热泵&-&W电量&=9,000-2,250&=&6,750&W
S&=&Q地热&/&q地热&=&6,750&/&20&=&337.5㎡
浅层换热系统--篮式埋管方式&&&
换热盘管为聚乙烯管道,它固定在钢铁或塑料的篮子式支架上,其下端放置深度约1.5米。&
这类换热盘管近些年才开始使用,主要运用于瑞士和德国。目前也开始在其它国家推广起来,因为它相对于传统的浅层换热盘管能节省30-50%的地表面积。&
由于其体积紧凑,篮式换热盘管既可用于新系统,也可用于向设计负荷偏低的旧系统或改造系统以增加辅助热量。&
换热盘管为圆柱和圆锥式形状,它既可以预制成形也可以在工地现场盘管成形。&
圆锥形篮式换热盘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其中标注的换热量取决于土壤层和湿度。&&
浅层换热系统(一)
北京傲科节能暖通公司
浅层换热系统的水平埋管方式&
换热盘管为塑料管材,其铺设深度在至米之间。
相对于深层换热盘管,浅层盘管对环境影响更小,且成本更低。鉴于其深度与建筑物某些结构深度相当(比如地下室,酒窖等),因此在铺设时不需要取得相应的地方机构许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类换热盘管要求的铺设面积大,这就限制了它的运用范围,它仅适合于中小型系统。
根据其布管方式不一,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蛇形或回字型盘管,
&&环形盘管,
&&螺旋式盘管,
&&篮式盘管
选择理想的布管方式取决于不同的因素,比如:()地质的状况;()投射的阴影面积;()需保护和培育的植被种类,最后这一点的前提是盘管上方的土地不能被任何植被或树木的阴影遮挡。布管前的挖掘工作可采取整块刨地式挖掘或壕沟式挖掘。除非工地现场有其的挖掘所需用途,壕沟式挖掘更加可取,其原因为:
&&更加容易,挖掘成本更低;
&&布管深度更深,热交换温度更高,系统热效率更优。
正如前面所强调的,这类盘管换热热量主要来源于日照和雨水,因此布管区域的阳光照射和雨水不能受到阻挡。所以布管区域不能被建筑物或其他物体覆盖,&如车库、预制板、防水地砖等等。&&&
布管区域至少要远离建筑物、墙、植物所投下的阴影米以上。
为避免系统受其它设施影响,以及便于维修维护,还需遵循以下最小距离:
&&米以上:埋地非水力系统:电线、电话线、燃气管道。
&&米以上:埋地水力系统:生活冷热水、雨水、排水系统。
&&米以上:水源、水井、污水处理池等。&
浅层换热盘管不能过多吸取地热(参考换热盘管设计标准),否则会有两个问题:
系统&瘫痪&
布管区域地表植被(草)和周边植物树木、灌木等生长不利。&
系统&瘫痪&的原因是,当换热介质温度过低时,热泵工作的值减小,其热能无法满足系统的需求。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换热盘管表面与土壤之间的接触。
对于沙质土壤来说问题不大。相反如果是粘土的话则需要在回填时将土壤粉碎,因为粘土易形成大块泥土阻碍其有效换热。
土质差异大的土壤还需要使用沙、水泥、水的混凝搅拌土覆盖换热盘管约厘米高,然后再将土壤回填。
浅层换热系统--环形和螺旋换热盘管&
环形地热盘管
换热盘管为塑料管材,内径16&&&22毫米。其铺设深度0.8&&&2&米。
环形盘管可多层并联铺设在地沟内,正如前面所讲,地沟相对于整块刨地的挖掘成本更低。地沟的结构因地质情况、实际地形以及是否有障碍物而不一。
环形盘管可采用开放式或闭合式布管方式。最不占用地面面积的是多层盘管式地沟,比如2&-&3层盘管,相对于单盘管地沟,这种多层盘管的管道单位换热量(W/m)更低。&
管道单位换热量更低的原因是上下布管层相互间的热量影响。
为取得相同的换热量则需要使用更多的管道,但是这部分费用可以通过更低的地沟挖掘成本来补偿。
以下图表根据不同的地沟及布管方式列表了不同地表层结构下的相应的换热量。为避免地表过于冷却建议地沟之间距离不小于1.5&米。本期水力杂志20页介绍了与热泵相联环路及盘管的设计选型信息。&&
螺旋换热盘管
换热盘管使用塑料管材,内径16-22&毫米,铺设深度1.0-2.5米。布管时将管道绕成多个等径的圆圈。每个圆圈之间的距离(需使用相应的固定件及等距卡件)
布管可选择小间距(P&=&D/4),中间距(P&=D/2)或大间距(P&=&D)。
换热盘管可置于地沟或平地内,在平地内螺旋式换热盘管水平放置深度1.0&-1.5米;在地沟内则可水平或垂直放置,深度1.0&-&2.5米。
下面的图表为不同地质层螺旋式换热盘管的地热单位换热量。
为避免地表过于冷却,建议地沟之间距离不小于2.5米。
地暖盘管间距的确定
地暖盘管间距确定的理论依据。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中地面面积散热量的计算方法是手册(年版)提供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计算原理清晰易懂,并已经过实际工程检验。本文将按笔者的理解进行简单讲述,
)有散热面积的负荷修正 由负荷计算可以得到某房间确切的热负荷。考虑到家具等的遮挡,局部盘管区域的盘管要承担全部的房间的负荷,考虑到实际散热效果,所得的热负荷要进行修正。即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下表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附加系数 例如,经过详细计算,房间101的负荷是1000W,由于家具遮挡,房间有效供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是0.40,那么该房间修正后的热负荷Q==1350 W。 2)耗热指标的确定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耗热指标)应按下式计算: &&&&&&&&&&&&&&&&&&&&&&&&&&&&&&&&&&&& 式中&& qx && 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W/㎡); Q&&&& 房间所需的地面散热量(W); F &&敷设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地面面积(敷设加热管)。 例如,房间101的修正后的热负荷Q=1350 W,房间可敷设加热管13.5,那么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qx==100 W/㎡ 3)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 地暖盘管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与两部分组成: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qf和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qd组成,三者有如下关系: q=qf&&+ qd。 其中qf=5x10-8[(tpj +273)4-( AUST+273)4]&& qd=2.13(tpj-tn)1.31&&&&&&&& 式中&&q &&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qf&&&& 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 qd&&&& 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 tpj&&&& 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 &&&&&&&& AUST && 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n&&&& 室内计算温度(℃)。
4)有效散热量的确定 确定地面所需的散热量时, 应将本章计算的房间热负荷扣除来自上层地板向下的传热损失,当加热管为PE-X管或PB管时,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可按《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附录A确定。根据确定的供回水温度,查得单位地面面积散热量及向下传热损失;二者之差就是有效散热量。 了解如何确定有效散热量,并且知道了房间的耗热指标,查表附录A就可以确定地暖盘管间距了。
举例说明:已经知道单位地面面积所需的散热量㎡;当满足附录的情况下,平均水温度,加热管间距时,散热量㎡,热损失㎡。容易知道有效散热量㎡。
)有效散热量的确定地暖盘管长度 此外,《建筑节能技术实用手册》介绍了根据热指标直接求地暖盘管长度的方法:这里进行距离说明: 从物理性质表中可以查出复合管的热导率为W/(㎡.K),供回水温度差18度,热指标32 W/㎡,那么每迷平米所需管道的长度: 32/18/0.45=4m。 注意:下章将介绍绘制盘管。地暖管道的长度一般是根据所画图纸量取的,而不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2.工程实际中简易方法 而实际上,根据规范的限制及实际工程来看,地暖盘管的间距一般都在100~300mm之间。进行负荷计算的意义不是来精确确定盘管间距,而是做为设计的参考。设计人员根据房间相对负荷选择相对的间距。
未来的高能效辐射末端的发展方向为:降低水温,增大流量,增大辐射面积
毛细管网--管径3.4mm,铺设间距20mm
&高效末端管径10mm,铺设间距:100mm
新风系统是由风机、进风口、排风口及各种管道和接头组成。安装在吊顶内的风机通过管道与一系列的排风口相连,风机启动,室内受污染的空气经排风口及风机排往室外,使室内形成负压,室外新鲜空气便经安装在窗框上方(窗框与墙体之间)的进风口进入室内,从而使室内人员可呼吸到高品质的新鲜空气
&&&&&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实施方案是:采用高压头、大流量小功率直流高速无刷电机带动离心风机、依靠机械强力由一侧向室内送风,由另一侧用专门设计的排风新风机向室外排出的方式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在送风的同时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新风过滤、灭毒、杀菌、增氧、预热(冬天)。排风经过主机时与新风进行热回收交换,回收大部分能量通过新风送回室内。借用大范围形成洁净空间的方案,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是洁净的。以此达到室内空气净化环境的目的
新风体系特点
室内达标&&&数据为证
一套体系&&&创新科技
两个基础&&&分析测试
三种作用&&&取长补短
四大措施&&&功效全面
五项指标&&&舒适健康&
室内达标&&&数据为证
&&&&&&新风体系采用专业污染分析、使用效果测试、通风换气、净化过滤、湿度处理、污染减量、净化降污、机械通风、高效置换。让二氧化碳、甲醛、PM2.5、细菌和湿度同步达标。没有真科技,不乱谈新风。&
一步体系&&&创新科技
&&&&&&&新风系统引领新风行业,创新科技去除各种空气污染,解决室内空气问题一步到位,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梦想成真。&
两个基础&&&分析测试
&&&&&&&新风体系首创污染分析让污染物减量排放,仪器测试掌控新风效果,室内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有基础。&
三种作用&&&取长补短
&&&&&&&新风体系将通风换气、净化过滤、湿度保证三种作用于一体,避免了相互之间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室内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有保障。&
四大措施&&&功效全面
&&&&&&&新风体系全部使用污染减量、净化降污、机械通风、高效置换四大措施,室内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成现实。&
五项指标&&&舒适健康
&&&&&&&新风体让室内二氧化碳、甲醛、PM2.5、细菌和湿度指标全部达到国标规定,真正享受舒适健康空气环境。
5-4-5-10-5
&&&&&针对中国室内污染顽固特点,提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体系,根据不同的污染特点,用专业的流程设计新风系统,有效保障新风系统的使用效果,让用户真正享受到新风的好处,远离空气烦恼。
5种污染特点
在设计新风系统前首先根据用户的所在地、污染状况、家人需求、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打分表分析确定污染状况&
&&&确定城市污染状况和湿度状况
新风需求程度表
根据长期分析我们得出五种污染特点
1)装修越豪华污染越严重
2)室内空气超标会持续很多年
3)装修材料,家具都环保,叠加结果还是超标
4)不只是装修污染,室外pm2.5也污染室内空气
5)使用市场上的新风,空调净化器等都达不到根本效果&
4种解决路线
确定污染源后选则合理的解决路线
路线1:分别解决。采暖、空调、新风、房间净化器、加湿器、和除湿机、都是独立使用的,相互之间会有所影响,效果保证度不高。&路线2:新风系统中增加净化功能,过滤室外PM2.5和室内甲醛等污染,效果保证度更高,使用更方便&路线3:新风系统中增加净化、加湿、和除湿功能,性能更强,效果保证度更好。&路线4:吧6种功能全部用一套系统集中解决,技术含量更高,可根本解决各种参数间相互干扰的问题,效果最理想。&
5种新风规律10种设计要素确定系统功能
1)根除短时污染:吸烟、做饭等产生大量空气污染
2)根除连续污染:室内装修释放甲醛等物质
3)控制室外污染:室外pm2.5会进入室内
4)提高新风效率:最大效果去除污染
5)新风节能效果:降低能量消耗&
10中设计要素
1)系统化解决2)提高新风效率3)能量回收4)过滤PM2.5 5)净化化学污染6)加湿除湿7)杀灭细菌8)简便安装于使用9)不同用户不同方案10)对使用效果进行保障
5种实施内容
1)确定设计要求:按新风需求程度表,确定新风解决路线,选择新风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
2)多种方案比较:对多个可行方案进行性能安装等比较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系统
3)完成设计工作:用专业的方法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安装说明
4)按规范安装调试验收:按工程规范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和验收
5)测试分析保证效果:用专业仪器进行测试、测量实际新风量,和房间污染浓度,确定运行对策以使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新地暖行标解读--采暖负荷计算(二)
4.4&辐射面供冷量计算依椐
◆辐射供冷地面向上有效供冷量
根据地面构造、供冷管敷设间距、供回水温度、室内空气温度等不同,按辐射供冷计算公式计算。表5为采用混凝土填充式辐射供冷地面时,某工况下计算得到的地面向上有效供冷量。
表5&&地面向上有效供冷量(W/m2)
供冷管间距
4.5热媒供热量、发热电缆供电功率
◆热媒供热量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于5℃。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50℃。
&毛细管网辐射系统供暖时,供水温度宜满足表7的规定,供回水温差宜采用3~6℃。
表7:&&毛细管网供水温度(℃)
宜采用温度
◆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当铺设间距等于50mm,且发热电缆连续供热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17W/m;
◇当铺设间距大于50mm时,发热电缆线功率不宜大于20W/m。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必须采取散热措施,且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应大于10W/m,且功率密度不宜大于80 W/m²。
◇电热膜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设置均匀分布的过热保护装置,且电热膜功率密度不宜大于200 W/m²。
4.6几点规定
1.热水系统单位面积向上的有效散热量和向下层房间的散热损失。
管单位地面面积的向上有效供热量和向下传热量()
(面层为水泥、石材或陶瓷热阻&
室内空气温度
加热管间距(mm)
向上有效供热量
向下传热量
向上有效供热量
向下传热量
向上有效供热量
向下传热量
向上有效供热量
向下传热量
向上有效供热量
向下传热量
★既接受来自上层的房间的散热损失,又有向下层的散热损失,因此每层供热量可与房间应热负荷近似取相同值。
设计单位提供参数
地暖实际设计参数
房间设计热负荷
设计平均负荷
(考虑遮挡系数)
(不考虑遮挡系数)
4.7&制沟槽保温板
热水供暖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PE-X管单位地面面积的向上的有效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
(地砖石材类面层、加热管公称外径12mm)
加热管间距(mm)
注: 1.数椐来源参照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
& & & & &2.&制沟槽保温板散热量应根据产品样品确定。&
新地暖行标解读---采暖负荷计算(一)
采暖热负荷计算
4.1 房间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可降低2℃;辐射供冷室内设计温度可提高0.5~1.5℃。
◆全面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热负荷与冷负荷计算时,局部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热负荷与冷负荷按全面辐射供暖供冷的热负荷与冷负荷乘以表3的计算系数。
表3: 局部辐射供热负荷计算系数
供暖区面积与房间
总面积的比值
◆间歇供暖附加和户间传热
采用集中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的辐射供暖系统,应考虑间歇运行和户间传热等因素。对房间基本热负荷考虑一定的间歇供暖负荷修正。
表4:&&& 住宅间歇供暖热负荷修正系数
供暖地面类型
间歇供暖修正系数α
集中热水供热
混凝土填充式
预制沟槽保温板
预制轻薄供暖板
分户独立燃油燃气供暖炉供热
混凝土填充式
预制沟槽保温板
预制轻薄供暖板
混凝土填充式
预制沟槽保温板
4.2 地面散热量和系统供热量计算
表5: 辐射供暖表面平均温度(℃)
设& 置& 位& 置
宜采用的温度
温度上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
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
无人停留的地面
房间高度2.5~3.0m的顶棚
房间高度3.1~4.0m的顶棚
距地面1m以下的墙面
距地面1m以上3.5m以下的墙面
4.3辐射供冷和系统供冷量计算
◆辐射供冷计算
辐射供冷地面向上有效供冷量应根据地面构造、供冷管敷设间距、供回水温度、室内空气温度等通过计算确定。
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的有效供热(冷)量应按下式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辐射供冷系统供水温度
应保证供冷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1~2℃。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5℃,且不应小于2℃。辐射供冷时,辐射体的表面平均温度宜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辐射供冷表面平均温度(℃)
设& 置& 位& 置
温度下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
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
空气源热泵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节能能效研究通过验收
住房和城乡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
&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节能能效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
本刊讯 记者王水
近日,从北京市建设工物资协会建筑采暖分会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节能能效研究&课题在11月26日召开的课题验收会上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据悉,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组织召开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节能能效研究&课题验收会。
会议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与农村建设处副处长宛春主持。
该课题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北京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吴德绳担任,北京建工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庆生任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金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蔡敬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路宾、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有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立新分别担任验收委员会委员。
会上,北京市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群力代表课题组向验收委员会详细介绍了《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节能能效研究技术报告》(以下简称《技术报告》)的主要内容,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林文向验收委员会介绍了《技术报告》中相关数据的测试分析方法。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向验收委员会介绍了样板工程的运行情况。
验收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并详细查阅了《技术报告》和相关材料,并结合技术难点、热点及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课题组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质询与交流,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了验收意见。最后,验收委员会一致认定:项目组完了任务书确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验收专家一致通过验收。并认为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空气源热泵热风采暖等传统技术相比,技术指标有明显提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推广前景。
随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与农村建设处副处长宛春对验收会的召开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并强调该课题的顺利验收,将对&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建筑节能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最后,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建筑采暖分会秘书长金继宗在会上对验收专家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对该课题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对协会工作的鼎力配合表示感谢!
南方“集中供暖”,请勿漠视反对声音
南方&集中供暖&,请勿漠视反对声音
& & & & & & & & & & & & &&& & &&□&&文/本刊记者 王水
  在今年这场关于&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的争论中,虽然网络上关于希望南方也采取集中供暖的呼声很高,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南方人都同意在南方推行&集中供暖&制度。据相关媒体报道,为数不少的上海市民和暖通空调界的专家人士对南方&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都持否定的态度。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对南方集中采暖&不感冒&呢?
市民的反对:
&&谁来为南方&集中供暖&的费用埋单?
虽然网络上南方采暖呼声高涨,但是为数不少的上海市民却坚决反对在上海搞&集中供暖&。那么到底是为何呢?
&听闻政府规定学校校车有强制标准,很多学校租用的校车公司豪华大巴不符合规格,2013年9月起要停用,而采用新款校车以后,学生乘坐校车费用普遍翻倍,达到800-1000元/月。所谓的校车安全问题最终家长埋单?&谈及为何反对在南方进行集中供暖,上海市的一名网友在网络跟帖中这般调侃的写到。其实一部分上海人之所旗帜鲜明的反对在上海搞&集中供暖&,其原因就在于市民担心难以承受由于搞&集中供暖&而增加的各种费用。
据上海相关媒体报道,上海市嘉定安亭新镇是上海为数不多采用&集中供暖&的小区,而该小区的市民正前行在&烧钱&的囧途上&。该媒体介绍说,该小区一个200平米左右的复式房,供暖设备每天运行12个小时以上,室内温度达到20℃左右,居民每月的供暖费大概在元左右。
其实,一个200平米左右的房子,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居民采暖费用1500元/月,对于北方的居民而言,这组数据也算正常,不知道南方的媒体为何称其为&烧钱&?有些媒体报道称,与传统的空调采暖相比,每月1500元的集中供暖费用还是偏高。也有些市民也认为&每月1000元左右的供暖费,就为了应付才二十天的低温天气,哪怕24小时开空调都比这省钱&。根据市民的反应,我们不难了解南方居民只是习惯了空调随冷随开的取暖方式,而不愿意像北方那样,采暖设施无论用否,居民都要根据房屋采暖面积统一缴纳每年的采暖费用,居民担忧的是被采暖和被收费。
  事实上,早在2008年《新闻晨报》就曾对上海市嘉定安亭新镇的采暖费用过高给出过说法,文章称&刘先生一家三口住在一套面积为190平方米的复式公寓内,2006年的冬天过后,刘先生收到的暖气账单竟然高达15000元。&在上海,200左右平米的房屋,15000元/采暖季的采暖费确实为&烧钱&,相关媒体也报道安亭新镇是一个&集中供热供冷的失败案例&,而今年报道中居民1500元/月的采暖费为物业降价后的费用。但是无论如何媒体们用上海市一个&集中供热供冷的失败案例&来论证上海市乃至整个南方地区是否适合集中供暖显然有失公允,试问媒体们客观性何在?
周所周知,市政管网式的集中供暖要求整个城市都要城市供热管道,而南方地区城市集中供暖管道设施基本上为零,若突然实行大面积集中供暖,就必须对城市管网进行大规模改造。此外,区域式和分散式集中供暖等其他&集中供暖&方式也需要对小区对楼盘进行供热管道的改造,尤其是区域式,其难度并不亚于市政管网式的&集中供暖&。由此来看,部分上海居民之所以会反对在上海搞&集中供暖&,也并非无理取闹,如果相关部门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在南方搞&集中供暖&必将会遭到更多南方居民的反对。
&& 网友的&吐槽&:
& & & & 谁来为南方的空气污染负责?
2013年1月,中国多地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东部、苏皖中北部、浙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气象界专业人士认为&今年我国北方地区雾霾天气持续,主要是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物&。气象专家们还认为&一些人口众多的城市中,集中供暖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在南方&集中供暖&的诸多反对声音中,有一种想法涉及到南方的大气污染问题,而且特别尖锐,也值得我们担忧。
关于南方&集中供暖&的热议中,有网友认为&表面关注民生的南方集中供暖,实质是为(山西)煤炭滞销谋求出路。由于出口低迷,基建不振,导致内需收紧,使去年国内能源需求大减,煤价比前年下降3成,直接跌入成本价,最大煤运基地秦皇岛屯煤超限爆仓。所以,山西等煤炭大省想用南方集中供暖拉动GDP。&
此外,还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如果政府在南方强制推行&集中供暖&现在的北京就是上海以后的真实写照&。一些脾气大、性子急的网友干脆直接在微博爆粗口:&上海要是集中供暖我早晚会呼吸衰竭去见哈迪斯&,&集中供暖给我有多远滚多远&。
以上这些观点是笔者在网络上汇总所得,可见网友对&南方集中供暖&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的担忧。这些观点虽然没有事实依据,且有些偏激,但是至少为南方采暖提了个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生活的舒适。
&&&专家的&中枪&:
& & & &&谁来为被媒体误读的专家正言?
  南方采暖被热议,让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发声,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和荣在谈论南方采暖时却意外受到人身攻击,不少业内人士称其&躺着也中枪&。
沈和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
此言一出,立刻被个别媒体以及某些外行的公众人物错误地解读为&&南方人不需要采暖,就应该冻着。从而使该专家被&公愤&,网络上一片谴责之声,不少人甚至对其爆以粗口。
其实,暖通界的专业人士都懂,上述专家的话语是有道理的,媒体不能为了拨人眼球,断章取义的理解。而且从研究热舒适及人体对环境适应性的角度考虑,突然采暖导致身体不适这个说法也并非完全错误地的。
专业人士都清楚,北方建筑的墙体一般都为&三七墙&,而南方建筑的墙体绝大多数是&二四墙&,也就是南方的墙体更薄,南方建筑的墙体不利于保温,能耗更大。此外,除了近些年的新建建筑,南方大部分房屋建筑都没有要求执行65%的节能设计标准,也就是说南方建筑房屋很少有保温层,所以其保温性能也就差很多。所以,南方一旦复制北方市政管网式&集中供暖&,势必要投入大笔资金对既有的建筑结构进行改造,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样巨大的投入,很可能仅仅是为了解决持续不到一两个月甚至是十几天、二十几天的采暖问题,这样做确实有些得不偿失。如果将北方的市政管网式的集中供暖漠视照搬照抄南方,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所以,专家的这个观点不存在问题,请网友们请不要发挥强大的想象力,把专家这一观点跟&白酒塑化剂事件&、&45天速成鸡事件&联系到一起。
中国南方的采暖问题,是一个每个中国公民都有权利参与讨论的话题,市民可以,媒体可以,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很多时候,反对只代表一种意见。这种意见或正确,或错误,但是它也反应了一种呼声。所以,国家层面在推动南方采暖的过程中,不妨关多注下这些反对意见,也许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就会少一些疏漏,让政府部门颁布的关于南方采暖的相关政策更接地气。
自:《地暖》杂志
空调COP与EER的区别
为了衡量制冷压缩机在在制冷或制热方面的热力经济性,常采用性能系数这个指标。
、制冷性能系数
&&& 开启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系数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轴功率的比值。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系数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同一工况下制冷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的比值。
、制热性能系数
&&& 开启式制冷压缩机在热泵循环中工作时,其制热性能系数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压缩机的制热量与同一工况下压缩机轴功率的比值。
封闭式制冷压缩机在热泵循环中工作时,其制热性能系数是指在某一工况下,压缩机的制热量与同一工况下压缩机电机的输入功率的比值。
其单位均为()或()。
&&& 在这里,我请同志们参考《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汇编》第页或彦启森主编《空调用制冷技术》的相关内容。
:空调、采暖设备的能效比(英文为)
在额定(名义)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此定义可详见《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标准规范汇编》第页的术语部分。
大家亦可参阅中国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著的《高等学校推荐教材空气调节》(第三版)第页相关内容。
我个人认为,主要表征了局部空调机组(含空气源、水源、地源等等整体式、分体式空调机组)的性能参数,其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仅适合于电动压缩式(蒸气压缩式)制冷或热泵空调机组。
而性能参数值则适用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一般的电动压缩式制冷或热泵空调机组(制冷压缩机)外,亦适合于吸收式制冷机组。
&&& 冷水机组能源效率比值依容积士冰水机及离心式冰水机组规定试验之冷却能力除以规定之冷却消耗电功率,
性能系数冷却能力冷却消耗电功率是有单位的要注意
其实,值就是机组制冷量与机组能耗(包括燃料释放出的能量和电能)之比
值指制冷机在某一工况下,提供的制冷量制冷机的输入功率。两者的单位要相同哦!
工程塑料磁性除污器#北京傲科节能暖通公司#
意大利卡莱菲的工程塑料制磁性除污器在供暖及空调系统中,循环水中的杂质可能造成水泵阀门等系统原件磨损及破坏;这些杂志还会堵塞换热器、散热器及末端管道等,是系统换热效率降低。除污器能把他们从系统中分类处理,尤其是沙和铁锈组成的颗粒
零能耗舒适沙滩床
该作品是第六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作品,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本科生设计。
作品原理:零能耗舒适沙滩床是由太阳伞、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气垫床、水泵、固定支架、过滤网、毛细管网、变压器组成。
该沙滩床利用海边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遮阳扇的伞面放置太阳能板,既能吸热又能用来收集太阳能发电,为泵提供能源,把低温的还说通过水管送到水床中来,人躺在水床上,身体热量被水管中的海水带走,游客就会感到凉爽舒适。因此,该沙滩床与普通沙滩床相比拥有了控温的功能
空气源热泵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节能能效研究通过验收
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组织召开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节能能效研究”课题验收会。
该课题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北京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吴德绳担任
验收委员会一致认定:项目组完了任务书确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验收专家一致通过验收。并认为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空气源热泵热风采暖等传统技术相比,技术指标有明显提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地暖”组合系统建筑采暖方式
&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地暖&组合系统建筑采暖方式
& & & & & &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地暖&组合系统建筑采暖方式
& & & & & & &&金继宗&&&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建筑采暖分会
在建筑能耗中,使用能耗约为建造能耗的15倍左右,而在使用能耗中又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最高,特别在北方寒冷地区,供暖能耗几乎占总使用能耗的35%。因此,供暖系统的节能是建筑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热水以及空气源热泵技术,并取得了可观的节能减排的效果。空气源热泵技术可以不受地面环境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许多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在冬季可提供50℃左右的低温热水。
空气源热泵节能性体现在,它可从室外空气中获取大量大自然的免费能源,并通过电能将其转移到室内。它的节能原理是,使用1份电能,可以同时从室外空气中获取2份以上免费的空气能,能产生3份以上的热能。空气源热泵技术在国内的最新进展是:采用高压腔直流变速压缩机或喷气增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采用可使低温启动更佳,使运行范围扩大到-20℃,根据室外气温自动调节,可使舒适性和节能性最大化。2008年空气源热泵也和太阳能一样被欧盟指定为可再生能源。进入2000年,随着热泵技术的成熟,在欧洲形成了将热泵技术应用于低温辐射式地板采暖的热潮,至今已经销售几十万套。欧洲EN14511标准就是出台于这种情况下。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技术的最新进展是:散热效率提高,热媒水温可低于50℃,进回水温差可控制在5℃以内;升温响应时间快,可控性高。如预制沟槽薄型地面辐射采暖,其进水温度35℃;回水温度31.12℃.在空气基准温度20℃的条件下,实验室检测散热量值,可达每平方米100瓦。通过缩小加热管管径,增大加热管网敷设密度。以大流量、小温差、低水温进行辐射供暖。测试数据表明&散热末端温度越低,系统热效率越高,热损失越小。因此,用该技术与空气源热泵组成采暖系统,是确保该采暖技术节能能效比高的关键技术之一。太阳能热水技术在国内外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热效率更高。以往,上述技术通常是各自在建筑节能中发挥作用,互不关联,所以,未能发挥综合效益。现将空气源热泵技术、低温热水辐射地暖,太阳能热水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化组合成一个新的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系统集成。形成了新的建筑节能减排的增长点。
从2011年初开始,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组织大专院校、设计科研单位、企业等11家。共同承担了住建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组合建筑采暖系统的节能能效研究&科技项目。该课题完成了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低温热水地暖及生活热水,不同组合系统技术的优化设计与示范,并在多个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其中在北京市、秦皇岛市、青岛市、上海市、重庆市和长沙市等地的房屋建筑(八项工程)中进行了重点测试,得出华北、华东、华中等寒冷和冬冷夏热地区的建筑采暖与供热能效数据。于日通过了住建部科技项目成果验收。验收意见是:空气源热泵与低温热水地暖的组合系统能效比(COP)均超过3.0。具有运行能效高,运行费低的特点。它们完全可以满足华北等寒冷地区,(室外最低气温高于﹣17℃,建筑采暖室内平均温度保持18℃)的需求,以及华中、华东等冬冷夏热地区冬季采暖的需求。
通过对住宅建筑不同供热方式模拟计算及测试结果显示,不同供热方式的一次能源消耗量排序如下:燃煤热电联产供热方式&低温空气源热泵供热方式&燃气壁挂炉&大型燃煤锅炉供热方式&区域燃煤锅炉供热方式&直接电采暖供热方式。经该课题示范项目测试:在华北地区北部,2011年-2012年采暖季,一月份室外平均温度-4℃,最低温度-17℃,采暖室内平均温度保持在18℃。,凡达到50%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冬季采暖+生活热水使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的运行费用为每平方米13元/-15/元;使用空气源热泵的为每平方米18元/-20元。低于其它采暖方式的运行费用。
其中课题组在北京市跟踪、测试了十多个项目。例如:北京城区南四环的鸿博家园小区测试项目(该建筑为2011年竣工经适房项目,高层板楼,围护结构按65%节能标准设计)。2011年&2012年采暖季,室外:最低温度-9.8℃,最冷日平均温度-4℃,最冷月平均温度-2.52℃。室内:整个冬季平均温度保持在20℃-22℃。地板采暖供水温度35℃。按采暖季125天,以每户建筑面积平均82平方米计算,采暖总耗电量不超过2000度,约为33&度/平方米。空气源热泵能效比(cop)在3.2以上。采暖季电费15元/平方米左右。低于同期同户型壁挂炉散热器采暖运行费用。
北京郊区的几个测试项目中:其中室外温度最低的一个别墅项目,冬季室外平均温度-6.2℃,最低温度-18.8℃。室内平均温度保持在20℃,空气源热泵的COP值仍可达3以上。冬季取暖加生活热水所用电费19.7元/平方米。低于北京市燃气锅炉采暖费。
北京郊区农村新建和旧房改造项目,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复合热源做为冬季地面辐射采暖和生活热水的热源,取得很好效果。如房山区西白岱村项目测试数据:2011年-2012年采暖季,一月份室外平均温度-4℃,最低温度-17℃,室内平均温度保持在18℃。系统采暖和生活热水总耗电量5367&度,制热能效比(cop)3.16,其中太阳能集热器面积16平米,冬季太阳能制热供献率占总制热量约30%。
由于在农村各户房屋保温性能的差异,凡达到50%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冬季采暖和生活用热水使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的费用为13-15元/平方米;仅使用空气源热泵的为18-20元/平方米。
如在太阳能集热器主动式采暖的同时,从结构设计上增加房屋太阳能被动式采暖技术设施,如:加大向阳窗采光面积,安装日落后使用的保暖窗帘(挡板),使用蓄热材料等,可使太阳能的采暖供献率超过40%。
综合各种供热方式运行费用比较如下:(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计算)
地区,冬季太阳光照资源较丰富。太阳能供热主要用于生活热水。因目前技术限制,还不能靠太阳能单独解决采暖问题。往往采用太阳能+电锅炉辅助,尤其是采暖实际上还是以耗电为主。采用太阳能和空气源复合热源解决冬季采暖和生活热水供应,是一个节能减排的好举措。尤其是没有集中供热条件及燃气管网的郊区村镇,使用这一技术的初投资较大一些,但运行费用低,几年内即可收回成本。如考虑该系统可兼顾夏季制冷的特性,其综合性价比的优势更为明显。
通过对住宅建筑不同供热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结果显示。空气源热泵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的几种供热方式之一。。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中小城市、村镇,解决采暖和生活热水仍以燃煤为主,污染严重。此项技术如向国内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将会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我国的&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做出重要贡献。以北京郊区农村为例,据近年京郊新农村规划调查中统计,京郊农村一个采暖季需用煤347万吨,;排放900万吨二氧化碳;8675吨二氧化硫;8443吨煤烟粉尘。如果一个农村家庭安装一套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三联供系统,既能解决3-5口之家一年的正常生活取暖和热水需求。每年可节约燃煤3吨左右;节电230&度(或少燃2吨薪柴秸秆,相当于3.5亩林地的年生物储蓄量);可节省费用2500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8吨;减少烟粉尘排放72公斤;减少二氧化硫75公斤。京郊有110万户需要节能改造的农村住宅,如有三分之一采用这项供热技术,即可减排二氧化碳296万吨;二氧化硫2775吨;烟粉尘2664吨。在北京市&蓝天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该项采暖技术已在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民用建筑项目中得到应用。为了更好的规范和推广该项建筑节能采暖技术,北京市建设工程物资协会与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主编单位,组织生产厂家及建设单位等,共同编制了&住宅户式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技术导则&。该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源、太阳能和地暖(生活热水)组合系统的设计、施工和应用。技术导则将提供该系统的性能参数、应用条件,系统的优化组合及选配方案
由于北京市近郊区经济和环保需求水平的提高,推广清洁采暖方式成为北京近郊区的主要任务。而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技术,可成为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内的文保地区的民用建筑,使用清洁能源采暖方式的技术选择之一。这也将是节能型电采暖服务市场的任务之一。空气源热泵、太阳能与高效的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技术的结合,可形成较完美的低碳、节能、舒适又环保的采暖与生活热水技术。它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供暖与生活热水模式加以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与现实应用意义。
AUTO CAD2013版软件大全(下载地址)
AutoCAD(Auto Computer Aided Design)是美国Autodesk公司首次于1982年生产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详细绘制、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现已经成为国际上广为流行的绘图工具。AutoCAD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通过交互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它的多文档设计环境,让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很快地学会使用。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它的各种应用和开发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AutoCAD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支持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上运行。
Try AutoCAD 2013 'Free' * for 30 Days
英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下载
/SWDLDDLM/2013/MAP/ESD/AutoCAD_Map_3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MAP/ESD/AutoCAD_Map_3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MAP/ESD/AutoCAD_Map_3D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MAP/ESD/AutoCAD_Map_3D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BLDSYS/ESD/AutoCAD_MEP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BLDSYS/ESD/AutoCAD_MEP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BLDSYS/ESD/AutoCAD_MEP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BLDSYS/ESD/AutoCAD_MEP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RDES/ESD/AutoCAD_Raster_Design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RDES/ESD/AutoCAD_Raster_Design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RDES/ESD/AutoCAD_Raster_Design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RDES/ESD/AutoCAD_Raster_Design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CAD_E/ESD/AutoCAD_Electrical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CAD_E/ESD/AutoCAD_Electrical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CAD_E/ESD/AutoCAD_Electrical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CAD_E/ESD/AutoCAD_Electrical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RCHDESK/ESD/AutoCAD_Architecture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RCHDESK/ESD/AutoCAD_Architecture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RCHDESK/ESD/AutoCAD_Architecture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RCHDESK/ESD/AutoCAD_Architecture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RVT/ESD/Autodesk_Revit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64bit.exe
/SWDLDDLM/2013/RVT/ESD/Autodesk_Revit_2013_English_Win_32-64bit.exe
/SWDLDDLM/2013/ACDLT/ESD/AutoCADLT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CDLT/ESD/AutoCADLT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CDLT/ESD/AutoCADLT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CDLT/ESD/AutoCADLT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CD/ESD/AutoCAD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CD/ESD/AutoCAD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CD/ESD/AutoCA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CD/ESD/AutoCA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INVNTOR/ESD/Autodesk_Inventor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INVNTOR/ESD/Autodesk_Inventor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INVNTOR/ESD/Autodesk_Inventor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INVNTOR/ESD/Autodesk_Inventor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INFMDR/ESD/Autodesk_Infrastructure_Modeler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INFMDR/ESD/Autodesk_Infrastructure_Modeler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INFMDR/ESD/Autodesk_Infrastructure_Modeler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INFMDR/ESD/Autodesk_Infrastructure_Modeler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PLNT3D/ESD/AutoCAD_Plant_3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PLNT3D/ESD/AutoCAD_Plant_3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PLNT3D/ESD/AutoCAD_Plant_3D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PLNT3D/ESD/AutoCAD_Plant_3D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CIV3D/ESD/AutoCAD_Civil3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CIV3D/ESD/AutoCAD_Civil3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CIV3D/ESD/AutoCAD_Civil3D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CIV3D/ESD/AutoCAD_Civil3D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UTOST/ESD/Autodesk_Alias_Automotive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UTOST/ESD/Autodesk_Alias_Automotive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UTOST/ESD/Autodesk_Alias_Automotive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UTOST/ESD/Autodesk_Alias_Automotive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DESNST/ESD/Autodesk_Alias_Design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DESNST/ESD/Autodesk_Alias_Design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DESNST/ESD/Autodesk_Alias_Design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DESNST/ESD/Autodesk_Alias_Design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SURFST/ESD/Autodesk_Alias_Surface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SURFST/ESD/Autodesk_Alias_Surface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SURFST/ESD/Autodesk_Alias_Surface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SURFST/ESD/Autodesk_Alias_Surface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PNID/ESD/AutoCAD_PNI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PNID/ESD/AutoCAD_PNID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PNID/ESD/AutoCAD_PNID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PNID/ESD/AutoCAD_PNID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MBXPRO/ESD/Autodesk_Mudbox_2013_EFGJ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MBXPRO/ESD/Autodesk_Mudbox_2013_EFGJ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SFTIM/ESD/Autodesk_Softimage_2013_English_Japa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SFTIM/ESD/Autodesk_Softimage_2013_English_Japa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INVLT/ESD/Autodesk_Inventor_LT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INVLT/ESD/Autodesk_Inventor_LT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INVLT/ESD/Autodesk_Inventor_LT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INVLT/ESD/Autodesk_Inventor_LT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RVTMPB/ESD/Autodesk_Revit_MEP_2013_English_Win_32-64bit.exe
/SWDLDDLM/2013/RVTMPB/ESD/Autodesk_Revit_MEP_2013_Simplified_Chinese_Win_32-64bit.exe
/SWDLDDLM/2013/NAVMAN/ESD/Autodesk_Navisworks_Manage_2013_Multilingual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NAVMAN/ESD/Autodesk_Navisworks_Manage_2013_Multilingual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NAVSIM/ESD/Autodesk_Navisworks_Simulate_2013_Multilingual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NAVSIM/ESD/Autodesk_Navisworks_Simulate_2013_Multilingual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IMS/ESD/Autodesk_Infrastructure_Map_Server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IMS/ESD/Autodesk_Infrastructure_Map_Server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PDSADV/ESD/Autodesk_Plant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1.exe
/SWDLDDLM/2013/PDSADV/ESD/Autodesk_Plant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2.rar
/SWDLDDLM/2013/PDSADV/ESD/Autodesk_Plant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3.rar
/SWDLDDLM/2013/PDSADV/ESD/Autodesk_Plant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1.exe
/SWDLDDLM/2013/PDSADV/ESD/Autodesk_Plant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2.rar
/SWDLDDLM/2013/PDSADV/ESD/Autodesk_Plant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3.rar
/SWDLDDLM/2013/FDSADV/ESD/Autodesk_FDSADV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1.exe
/SWDLDDLM/2013/FDSADV/ESD/Autodesk_FDSADV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2.rar
/SWDLDDLM/2013/FDSADV/ESD/Autodesk_FDSADV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3.rar
/SWDLDDLM/2013/FDSADV/ESD/Autodesk_FDSADV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4.rar
/SWDLDDLM/2013/FDSADV/ESD/Autodesk_FDSADV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1.exe
/SWDLDDLM/2013/FDSADV/ESD/Autodesk_FDSADV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2.rar
/SWDLDDLM/2013/FDSADV/ESD/Autodesk_FDSADV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3.rar
/SWDLDDLM/2013/FDSADV/ESD/Autodesk_FDSADV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4.rar
/SWDLDDLM/2013/DSPRM/ESD/AutoCAD_Design_Suite_Premium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1.exe
/SWDLDDLM/2013/DSPRM/ESD/AutoCAD_Design_Suite_Premium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2.rar
/SWDLDDLM/2013/DSPRM/ESD/AutoCAD_Design_Suite_Premium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1.exe
/SWDLDDLM/2013/DSPRM/ESD/AutoCAD_Design_Suite_Premium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2.rar
/SWDLDDLM/2013/ASMES/ESD/Autodesk_Simulation_Mechanical_2013_EFGIJ_Win_32-64bit.exe
/SWDLDDLM/2013/MOBPRO/ESD/Autodesk_MotionBuilder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MOBPRO/ESD/Autodesk_MotionBuilder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DSADV/ESD/AutoCAD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1.exe
/SWDLDDLM/2013/DSADV/ESD/AutoCAD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32bit.part2.rar
/SWDLDDLM/2013/DSADV/ESD/AutoCAD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1.exe
/SWDLDDLM/2013/DSADV/ESD/AutoCAD_Design_Suite_Ultimate_2013_English_Win_64bit.part2.rar
/SWDLDDLM/2013/NAVMAN/ESD/Autodesk_Navisworks_Manage_2013_Multilingual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NAVMAN/ESD/Autodesk_Navisworks_Manage_2013_Multilingual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MECH_PP/ESD/AutoCAD_Mechanical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AMECH_PP/ESD/AutoCAD_Mechanical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RSAPRO/ESD/Autodesk_Robot_Structural_Analysis_Professional_2013_Multilingual.exe
/SWDLDDLM/2013/ASPRO/ESD/Autodesk_Simulation_Multiphysics_2013_EFGIJ_Win_32-64bit.exe
/SWDLDDLM/2013/ALSK/ESD/Autodesk_SketchBook_Designer_2013_Multilingual_Win_32bit_64bit.exe
/SWDLDDLM/2013/REVITST/ESD/Autodesk_Revit_Structure_2013_English_Win_32-64bit.exe
/SWDLDDLM/2013/REVIT/ESD/Autodesk_Revit_Architecture_2013_English_Win_32-64bit.exe
/SWDLDDLM/2013/INVPUB/ESD/Autodesk_Inventor_Publisher_2013_English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INVPUB/ESD/Autodesk_Inventor_Publisher_2013_English_Win_64bit.exe
/SWDLDDLM/2013/AQTO/ESD/Autodesk_Quantity_Takeoff_2013_English_SLD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SHOWCASE/ESD/Autodesk_Showcase_2013_Multilingual_Win_32bit.exe
/SWDLDDLM/2013/SHOWCASE/ESD/Autodesk_Showcase_2013_Multilingual_Win_64bit.exe
下载地址:Autodesk AutoCAD 2013 官方简体中文正式版 下载
补充内容 ( 10:09):
Autodesk Inventor 2013 官方 简体中文版 下载
AutoCAD Map 3D 2013 官方 简体中文版 下载
AutoCAD Electrical 2013 官方简体中文版 下载
AutoCAD Architecture 2013 官方 简体中文版 下载
Autodesk Revit 2013官方 简体中文版 下载
毛细管地暖施工日记
毛细管地暖施工日记
随着毛细管网在国内的逐渐盛行,毛细管网的施工也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但是有很多客户以及一些行内人士还没有认识到毛细管网,更不知道毛细管网的优势及其施工注意细节。毛细管网地暖和普通地暖有很大的区别,施工方法方式也略有不同之处,如毛细管的焊接、毛细管的连接方式、毛细管的散热量&&本日记就这些问题结合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向大家介绍毛细管地暖的相关知识。
第一章、毛细管简介
1.毛细管网的结构&
毛细管网是由德国CLINA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人体生理学研发出来的新型暖通产品。2000年以后才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并实现国产化。毛细管网栅是采用3.4&0.55 mm或4.3&0.8 mm的塑料毛细管组成的间隔为10 mm&&&30 mm的网栅,犹如人体中的毛细血管,起到分配、输送和收集液体的功能。它能以超大的换热面积来降低换热温差,即使在热交换表面和室内空气之间温差非常小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很大的能量交换。
毛细管网是集分水式结构,由两根主管及若干毛细管连接而成(如上图),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均匀、换热效果好、水力损失小的特点。制作毛细管网的原料可以是PP-R、PE-RT或PB,可热熔成型,原材料绿色环保,轻薄、柔软、荷载小、结构合理、性能优良,具有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安装方便、高效节能、高舒适度、绿色环保的特点。因此毛细管网有着广泛的用途,是理想的高效换热器。&
2.毛细管网地暖运行方式&
由于毛细管网较大的热交换面积和均匀的热量分布,由平行且紧密铺设的毛细管的水流给室内传热,因此这种供暖或制冷的静态辐射方式和自然温暖的环境会使人们的身体感到非常舒适,身体感觉的温度会比室温高2-3℃,也减少了供暖能量的消耗。毛细管网超薄方式铺设的供热速度相当快,只需要短短的十几分钟就可以达到理想的供热温度。相对于传统空调,毛细管系统的反应时间仅为传统空调反应时间的1/4。毛细管网地暖的供水温度一般为32度,回水温度29度自控方面,毛细管地暖可以做到分层控温和分室控温。分层控温:在每一层的合适位置安装一个温控器来控制分集水器水路的启闭,实现层控。分室控温:每个房间安装一个温控器通过电路连接到分集水器相应的执行器上用来控制室内温度,可实现不同房间个性化温度控制。&
3.毛细管网的寿命&
毛细管网是在高精度、安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生产制造的,在常规运行压力10&倍即20 bar&的压力来检验毛细管的漏损量。毛细管网质保长达10&年。根据安装要求毛细管网系统以10bar&的压力测试,在随后的地面浇筑和墙面抹灰过程中会很快识别出现的损伤并且当场修理排除。整个毛细管网安装结束后,还要根据测试条例进行多次压力测试。尽管毛细管网具有很好的渗氧性,但是相对传统的地暖系统,毛细管内渗入的氧气却不会由于腐蚀而形成管内堵塞。因为毛细管系统是由抗腐蚀的材料,比如PP管,不锈钢,铜或黄铜组成的。这些部件作为二次循环系统通过一个不锈钢热交换器与一次循环分隔开。长期蠕变测试和材料测试显示,系统可以抗蠕变长达&50&多年之久,使得毛细管网的寿命与建筑物寿命相同。由于毛细管网系统中毛细管的表面张力作用,它能产生自动排气的效果,因此该系统是无需保养的。由于氧气的饱和度,可以保证供暖和制冷的媒介&水,保持清澈干净。&
4.毛细管地暖效果实验测试&
北京傲科节能暖通公司与北京开思拓建筑节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据甲方提供的测试位置(维护结构为毛坯墙,外墙做简易保温,建筑面积为320m2),完成了毛细管网实验测试,毛细管网(品牌为:开思拓)的铺设面积占建筑面积的65%。该系统采用1台超低温风冷热泵机组(型号为YFM-U-R-60,内设2台压缩机,压缩机输出功为10.2*2Kw,制热量为70KW,制冷量为68KW,机组总输出功率为21 KW),测试期间为了使供热量与房间面积相匹配,只开启一台压缩机,其制热量为35KW,电功率为10.5KW,另外系统配备1台功率为0.9kw的循环水泵、1台电功率为0.45KW的补水泵,整个系统总功率为11.5KW。&
测试随机抽取数据&
& &时间&&& &室外最低温度℃&&& &供水平均温度℃&&& &室内平均温度℃&&
& &1.26&&& &-11.2&&& &27.5&&& &17.3&&
& &1.27&&& &-14.5&&& &28&&& &17.7&&
& &2.19&&& &-9&&& &32.6&&& &23.4&&
& &2.22&&& &-8&&& &32.4&&& &23.5&&
注:由于目的是为了对毛细管地暖进行测试,因此该过程将是供水温度由低到高逐步升温的。
测试温度曲线表毛细管在供水温度45℃时,回水温度40℃,基准点温度20℃,单位面积散热量高达240.88 W/m&&
25.主要用途:
1.& && & 暖通产品(毛细管地暖、毛细管恒温恒湿空调、重力柜);
2.& && & 能量采集器(污水源能量采集、海水冷却、其他低品位能量采集);
3.& && & 能量储存(相变蓄能);
6.使用场所
1.& && & 商场、办公楼;
2.& && & 家庭、别墅、旧房改造;
3.& && & 酒窖等恒温恒湿场所;
4.& && & 高污染、环境恶略地区;
5.& && & 泳池、鱼塘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本工程设计范围:
1、工程位置:北京亦庄瀛海庄园
2、工程概况:根据甲方提供的信息,本工程设计冬季毛细管地板采暖
3、采用燃气壁挂炉加热。
二、系统设计室外计算参数:
2.1天气状况及室外气象参数表
& &夏季&&& &冬季&&
& &大气压力&&& &99.86KPa&&& &大气压力&&& &102.04KPa&&
&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3.2℃&&&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0℃&&
& &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26.4℃&&& &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12℃&&
& &空调日平均干球温度&&& &28.4℃&&& &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45%&&
& &平均日较差&&& &8.8℃&&& &室外平均风速&&& &2.8m/s&&
& &室外平均风速&&& &1.9m/s&&& &最大冻土深度&&& &0.85m&&
2.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表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三、设计依据:&
(1)、甲方户型布局设计图以及甲方要求;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3)、《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
(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低温地面辐射采暖技术规范》(JGJ 142-2004)
(6)、《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DB11/806-2011)
(7)、《中建一局毛细管辐射空调设计施工验收企业标准》(Q/CYXXX001-2011)
(8)、《傲科节能暖通设计工作室毛细管网施工规范》(公司内部编制)
第三章、项目施工设计
1.毛细管地暖的设计
(1)室内负荷计算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它直接影响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供暖管道管径和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关系到供暖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果。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指在设计室外温度Tw下,为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Tn,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对没有装置机械通风系统的建筑物,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可用下式表示:&&
Q&1j&&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Q&1x&&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Q&2&&冷风渗透耗热量
Q&3&&冷风侵入耗热量
然后对计算出的热负荷乘以0.9~0.95的修正系数或将室内计算温度取值降低2℃。建筑物地板敷设加热管时,采暖负荷中不计算地面的热损失,并可不考虑高度附加。局部辐射采暖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采暖的热负荷乘以该区的建筑面积与所在房间的面积的比值和表1-11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局部辐射采暖热负荷附加系数
& &采暖区域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 &0.55&&& &0.4&&& &0.25&&
& &附加系数&&& &1.3&&& &1.35&&& &1.5&&
(2)毛细管网的设计(本项目采用开思拓毛细管网)①根据室内负荷和面积首先确定毛细管网的用量,由于供水温度越低毛细管网节能效果越显著,可按照供水温度32度,散热量为168W/m2计算,U型毛细管的最长长度不宜超过6米,同一个环路保证是同程方式连接。每一环路面积不宜超过16平米,环路之间负荷差越小越好。
②根据设计的毛细管环路来选择分集水器的大小。
2.毛细管地暖的设计图
3.确定施工方案
(1)工艺流程
清扫地面&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铺设保温边条&地面满铺聚苯保温挤塑板&铺设铝箔反射层&放置毛细管网&焊接毛细管网&连接主管&毛细管管检测&浇注混凝土面层&毛细管管检测&面层养护&毛细管检测&安装温控器&调试&工程验交。
(2)安装方法:毛细管辐射空调的安装,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 施工人员到位;水电改造完成。&
② 施工现场、施工用料、用电、材料储放场地等临时设施能满足施工需要。
③ 在毛细管辐射空调施工前,了解建筑物结构,熟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工种的配合措施。
④ 毛细管地暖的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5℃。
⑤ 毛细管辐射空调安装前,应对毛细管网的外观和型号尺寸进行仔细检查核对。按设计图进行逐层逐间核对,并清除地面的杂物。
⑥ 安装过程中,应防止锐利物件接触毛细管。防止油漆、沥青或化学溶剂污染毛细管表面。
(3) 隔热层的敷设
将隔热层铺设于楼板面层上。每层管道和网栅干管上的隔热层尽量要厚,将隔热层用膜或是胶带密封,不要露出地板外,在施工过程中保护负荷点(例如使用厚板纸制成的板分摊压力)。
在埋干管的地方要:将隔热层用膜或是胶带密封,不要露出地板外。
① 首先沿外墙铺设聚苯保温边条。
② 在清理平整的地面上平铺聚苯板,接缝平整,缝隙不大于3mm。苯板与墙体、过门等垂直部件交接处要预留20mm的伸缩缝。
③ 铺设铝箔反射层。
(4) 毛细管网的敷设&
① 按设计图纸的要求,根据设计图纸设定型号摆放毛细管网栅。
② 毛细管地暖系统主管的转弯处采用90弯头焊接。每一个回路的毛细管遵循同程的原则将毛细管焊接到一起。
(毛细管地暖安装过程中,严禁相互搭接交叉、严禁剪切损伤。)
③&&毛细管地暖安装时要避开管道、洁具等所占位置,距内墙200mm。
④&&毛细管地暖在安装前、安装后、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后都要检测气密性。毛细管铺设完毕后系统内一直保持不低于0.6MPa的压力,直到装修结束将压力释放到正常设计工作压力。
⑤&&毛细管地暖系统的电路必须与照明电路分开。
⑥&&毛细管地暖系统的电路必须用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开关。&注:若毛细管网铺设打压完毕后,不能够及时回填水泥层,则应将毛细管网卷起,以保护毛细管网。待回填水泥层时再打开,固定在保温层上。
毛细管施工工艺要求:
使用接触焊和套管焊方式将毛细管与管件焊接
遵守以下操作规程,热熔焊是一种快捷、简便和可靠的连接技术。
(1)接触焊
&&用割刀切割必要的长度(留3mm左右余量用于焊接时熔化),管、管件和焊板不得有脏物或油脂
&&加热焊接板至240℃,将两管端同时压在焊接板上直到管头有1mm 左右的融化,继续加热,保持3 秒
&&加热完后,将两管端迅速对接,轻轻用力压,不能扭曲,几秒钟后接头处的分子结构一致,为了连接的更好,接管需要稳定定位,30秒钟后,强度达到最大值。
注意:过长加热时间和对接压力过大将导致管径变小,过大的对接压力会将焊接区融化段挤出而导致不能承重。
(2)套管焊
用割刀切割必要的长度(对于管径20mm,加12mm左右余量用于插入套管)在管表面标记焊接插入深度,管、管件和焊板不得有脏物或油脂。②加热
加热焊接板至260℃,先将套管加热再将管加热,将管插入套管至标记处。继续加热,保持5 秒③结合
加热完后,将两管端迅速对接,轻轻用力压,不能扭曲,几秒钟后接头处的分子结构一致。为了连接的更好,接管需要稳定把持。30秒钟后,强度达到最大值。
注意:过长加热时间和对接压力过大将导致管内径变小。
(3)混凝土保护层的浇注和养护
① 在地暖检测合格后,进行混凝土保护层的浇注,标号不小于C25,卵石粒径不大于10mm。
② 混凝土保护层的正常养护期应为20天以上。
③ 混凝土保护层的养护期,系统严禁开启运行。
(4)成品保护
① 地板辐射采暖不得直接接触明火。
② 地板辐射采暖严禁剪切,禁止锐利物件接触,不得随意踩踏。
③ 地板辐射采暖施工时,不宜与其他施工作业同时交叉进行。混凝土保护层浇注和养护过程中严禁进入踩踏。
④ 严禁在敷设有地板辐射采暖的地面上运行重荷载或放置高温物件。
⑤ 严禁向保护层楔入任何物件或剔凿保护层。
(5)温控器的安装
① 根据设计要求检查温控器、传感器、露点保护器的型号参数是否符合。
② 温控器、传感器、露点检测器安装位置按设计正确安装外径及壁厚、长度、生产日期。
③ 温控器应避免安装在外墙上,安装高度位于同照明开关等齐,或中心地面标高1.4m。
3.毛细管地暖试运行程序
① 加热程序毛细管地暖运行压力(约1.5-2.5 bar):
第&1&天温度加热到&20&度,保持1&天恒温;
第&2&天温度上升&5&度到25&度,保持1&天恒温;
第&3&天温度上升&5&度到30&度,保持1&天恒温;
第&4&天温度上升到最高温度&35&度,保持24&小时恒温;&&
②&冷却程序冷却应在加热完成后的两天。
第&8&天起:温度冷却到30&度
第&10&天起:温度冷却到25&度
第&12&天起:温度冷却到20&度,两天后关闭。
在固定和回填之前地暖毛细管必须充满水且要用不低于6bar&的压力来进行压力检测(安装准则:注水&排气&观察打压)以便迅速识别机械损伤。
第四章、施工
1.水电改造完,室内打扫干净
2.铺设保温层及反射膜
3.铺设毛细管网
4. 连接毛细管网
5. 连接到分集水器
6.打压测试
打压0.8MPa,规定时间内压降符合规范,将压力降低到0.6MPa整个地板铺设期间,地暖内保持0.6MPa压力,以保证地暖管无破损.
毛细管网铺设完毕后,看起来很漂亮。毛细管网用专业卡丁固定好。前期工作完成
7.地暖回填,贴砖,铺木地板铺设木地板的房间需要回填水泥,铺设地砖的房间可以直接铺设地砖,节省层高。
8.装修完毕,安装无线温控为保护燃气炉,特在分集水器末端加一套压差旁通阀。
&&上图为海林无线温控器&
&&上图为海林无线接收装置
9.系统调试
连接到壁挂炉,将供水温度从25度依次提高到40度。温控器调节到30度,观察室内温度变化:
& & 温控器调节到30度,观察室内温度变化:
& & 24小时后为24度,48小时后为27度&
&&书房及衣帽间&
至此,毛细管地暖施工完毕,剩下的就是为期5年的免费售后服务。
站长在关注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465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