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穷大脑越用越聪明小吗

这是马太效应吗?
推荐阅读《
》,这本书能解释:穷人为什么会越来越穷? 在微信上发过书评:出处:首发于微信(read01), ,
  如果你对贫穷这个话题有兴趣,这本书读起来会非常有意思,这本书的两个作者经常直接面对各个国家的底层,有大量的亲身体验,从实际到理论非常的扎实,全书一直在探讨到底什么样的援助会改变穷人的现状?   1、常识决定命运   我们一直在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对于达到贫困线(贫困线:是指每天收入低于99美分)以下的穷人来说是常识在决定命运,当收入低于一定程度后,所有的获取消息渠道都要花钱,如电视、报纸、书籍和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普通人所了解的常识,穷人很难了解和知道,更麻烦的是他们无法判断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书中举了一些深刻的例子:印度最贫穷的人身体很瘦小,而原因在于这一代人的母亲在童年时间就营养不良,因此才会生下身材较为矮小的孩子。 印度国家家庭卫生研究所显示,约一半5岁以下的儿童发育迟缓,其中四分之一的孩子极度营养不良。   而营养不良的原因不是因为贫穷,而因为缺少常识而导致的疾病,比如印度24%的男性和56%的女性都患有贫血症。 他们并不是不了解补充铁元素和加碘盐的重要性,也不是买不起,当他们有钱的时候会买一些更好吃的食物或减少乏味的东西如电视机。 印度人为会婚礼和葬礼花费难以想象的金钱(中国人也一样)。   在印度的乌代布尔城,作者跟一些政府医疗机构的护士聊天时得知:曾经有个患痢疾的小孩来看病,护士们只能给母亲一盒口服补液。 然后,绝大多数的母亲不相信口服补 液可以治病,然后永远不会在来。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穷人不知道疫苗的好处,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应该使用多少化肥,不知道哪种方法能预防疾病的产生,忽略这些常识的每一样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政府或媒体想广泛传播正常的常识必须简单而有吸引力,这很难做到。
  2、越穷责任就越多,在一些小事上会经常判断出错   穷人经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预防上,他们生病时所选择的医疗方式也经常不靠谱,导致恶性循环。 穷人因为缺少常识而生病,为生病花了更多的钱,最终在这上面花钱变得更穷。   例子:
大多数农民都知道化肥的重要性,秋天的时刚卖完粮食时他们有钱,不会马上去买化肥,会有一些更重要的地方需要钱,经过一过冬天后钱一点点的被家庭日常开支所消耗,到了第二天春天当他们需要化肥时,钱已经没了,而不用化肥来种粮食,当年的粮食产量会很少。   还有教育:在很多国家的农村,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在学校学不到有用的东西就毫无用处,他们会去选择打工赚钱。 很多穷国的公立学校只保证完成基本的课程而不是学到东西。 同时公立学校的老师也会经常出错,有一个调查表明印度公立学校中50%的教师都会在上课缺席。   对于很多人来说借钱供10岁的孩子上学,并指望他们在20岁时能挣到钱就是一个白日梦。 这些公立学校的教学大纲是精英式的而不是普通式的,这会淘汰大量孩子。   穷人的日常生活充满各种风险,同样的一场灾害可以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而他们降低风险的方式常常都不靠谱。 书中举了不少例子:拿医疗来说,中产阶段的人遇到普通的生病,他们有保险,有医学常识,很多情况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底层的人,他们手中的钱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哪怕遇到一些非常普遍的疾病,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风险。  3、穷人缺少利润总处于不利地位,面对穷人的服务正在不断减少或慢慢消失   从整个世界来说,穷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很多政策都对穷人不利,同时穷人没有价值不少面对穷人的服务正在不断减少或慢慢消失。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各种保险,可以出现各种灾难时进行援助,但对于穷人来说这个保障是不存在的。 穷人并不真正了解保险的运作方式,偶尔当他花钱后,如果一、两年内没有出现问题,也会非常容易放弃。 书中提到一种现象,在某些地方进行一次简单的家访可以让购买天气保险的人数提高四成。   针对印度的多个调查发现,约三分之二的穷人都借过钱,但只有关6.4%是走的正规渠道,大多数都是非正规的渠道。 非正规渠道的利息高达月息3.84%,相当于年息57%.   很多政府和组织都用不同的方式偿试向穷人进行小额贷款。 最终他们发现这样去做的成本太高,很难了解借款人的真实信息,更麻烦的地方在于很难收回钱。   后来出来一些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向穷人进行了贷款,但这些贷款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发生彻底的改变。 小额信贷机构的严格及规范让很多人还是选择非正规的贷款方式,这些机构要求贷款人每周都需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按时还款,这种方法也阻碍了不少人。最直接的说法 就是小额信贷的规则是不容忍任何失败。 这些机构经常会遇到一些媒体的负面报道,有时这些报道会彻底毁掉这些公司,通常几条简单的新闻就让这类公司陷入困境。   穷人所面对的自我控制和诱惑更多,各种突发事件也就越多,当我们越富有时,有些决定能非常容易做到,同时的 决定对于穷人来说就是很大的问题。从生理现象来说长年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的人,这些人大脑中压力产生的皮质醇会使他们做出更冲动的决定。 因此,穷人只能以更少的资源完成更艰苦的任务   4、穷人企业家   穷人的头脑有时会非常精明,他们天生就有企业家的潜质,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及在起步时做的一点儿推力,很容易就会让他们摆脱贫穷。   穷人企业家面临着二个最大的问题:   1、他们经营的都是小生意   2、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小生意赚不了多少钱   这些生意的边际收益很高,但总体收益很低。 举例来说:他们有250美元时比美国最成功的公司赚的都要多,但当他们拿到500元时并不会增长很多。   他们通常都借不到足够的钱来跨越驼峰,突破临界点赚到更多的钱。 大多数小企业主认识到永远也赚不到那么多钱,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生意,很多人做生意只是在买一份工作,他们这样是做因为别无选择。   5、政策  针对于慈善机构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把钱花出去,很难评估哪种花钱方式对帮助穷人会更有效。 这本书的作者尝试运用医药行业中为评估新药的效果所采用的随时对照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认为哪怕在一个非常落后、效率低下的国家也能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在面对腐败和渎职的情况也能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到深层次的结构问题,然后就有办法解决。   虽然政治局限性是真实存在的,但在改进机制和政策方式上,当你认真的了解每个人的动机及局限性,可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机制。   改变人们的期望是不容易的,但并不是不可能,比如当村里出现女官员时,村民会不在歧视女政治家 。 成功能更来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变时,这种改变本身丈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 因此,在启动一个良性循环时,人们不应害怕必要的付出。小的变化可以带来大的影响   今天@twotwo 给我分享了一个天涯的帖子,,从另一个角度讲了一个穷恒穷的故事。
点只看楼主功能
这个链接也是  欢迎关注微信(read01) ,每晚分享一条跟学习相关的文章,不定期分享五花八门的书评笔记,最近在发起 “100行动”,帮你从阅读者变成行动者,关注微信(read01)后,输入 130528 查看这二篇文章。
主要还是风险的承受能力。富人除了劳动回报以外,还可以通过承担风险获取回报。劳动的回报是有上限的,毕竟人的精力、脑力都有限。而承担风险的回报的唯一限制就是资本。所以一个没钱的穷小子可以通过天赋和大脑年入几百万美元,但一个亿万富翁通过投资组合就能够轻松获得千万级的回报。当然当熊市到来的时候亿万富翁的损失也能轻松超过一个穷小子一辈子的收入。穷小子就算赌上全部身家也不可能去承担这种风险。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无奈,是这个社会规则设计不公平的表现。但再找到更好的规则之前,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但转念一想,资本主义的规则与自然选择其实很契合,所以也许我们永远也找不到更好的规则。======到底该不该物竞天择,社会伦理学对此也有很多深讨。到底是天道无情还是上帝爱世人?这是个很深的哲学问题,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而且无法通过我们熟悉的讨论、实验等科学办法解开。We have to agree to disagree, and live with it.我这篇回答看上去有很强的实用主义、精英主义的影子,但其实我对这个现实是不满意的。我认为适当的同情、容忍失败可以提高个人安全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风险承受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对社会应该是有益处的。唉,我连对实用主义的批判听上去都那么实用主义。
我的答案和范凯、校尉的答案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谢谢大家对我的答案的评论!从你们到评论中我看到了自己不严谨到地方,因此现在来更新这个答案。有朋友表示不喜欢我反对现在应该是排名第一的答案,但我一定要反对那个答案。为了看的爽而忽略掉问题的细节与微妙之处,我不认为这是知乎的风格。各位的评论都非常有建设性,这也是我喜欢知乎的原因,再次谢谢各位!以下证明及证明方法,如有疏漏,欢迎指正。------------------------------------------------------------------------------------证明部分有些地方理解不够好,故先删去,查些文献再好好想想。-----------------------------------------------------------------------------------反对现在排名第一的答案。事实上是,资本回报率太高,劳动回报率太低。首先贴图。图为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占收入的百分比。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数据是长期保持在2/3左右的位置,虽然最近有下降的趋势。(这一点暂且按下不表)至于劳动回报率应不应该更高,资本回报率有没有太高,这不是真正导致“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低”的本质原因。那么更本质的原因是什么呢?财富是可积累的,而劳动力却人人平等。解释一下这句话。首先财富是可积累的。你能拥有的财富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更重要的是,你拥有的财富越多,获得财富的速度就越快。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存款利率是固定的5%,如果A有100元,存在银行里一年之后会得到5元的收入。但如果B有一百万,那么存在银行里一年的收入就是5万元。A与B个人财富一万倍但差距导致了投资挣钱能力一万倍的差距。由此可见资本积累的重要性。资本积累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与财富积累的无上限相比,每个人的劳动力有天然的限制。这一点上是人人平等的: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的时间。你无法单纯的通过出售更多的劳动力而更多的收入。加以推导,富人之所以更富,是因为他们积累收入与消费的盈余进行资本投资,因此获得比单纯出卖劳动力更多的收益;而获得的收益又变成本金,进一步增加收益量。对于穷人来说,收入基本等于消费,没有盈余;即使有盈余也不懂如何投资获得收益,因此只能日复一日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对于富人来说, W = (1+r)^t*K0 + t*w*H - C对于穷人来说, W = t*w*H - C(W-wealth, r-interest rate, K0-original capital,t-number of time period, w-wages per hour, H-hours worked per period, C-consumption) 显然对于这个理想化的模型,穷人到财富是线性增长,而富人的财富是指数型增长。之间的贫富差距确实在不断增大。--------------------------------------------------------------------------------回答一些评论中到质疑:占要素百分比多少不代表回报率占多少吧,相反要素占的越多,从实际得到的回报来说,只能证明回报率真的是很低啊。。资本积累一般来说回报率越来越高,劳动限制分两种一种是回报率越来越低的纯体力,一种是回报率相对增加的技术体力,但即使是技术增长的回报率也是远远比不上资本回报率的。感觉你想说是因为财富可积累的总量远远大于人个体劳动限制,这是总量的原因,而不是回报率的原因。比如设投入财富为W(W包括劳动财富),设回报率为X,我们得到的回报是WoX。实际上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是因为富人的W一直在增加,而穷人的W即使增加也不多甚至在减小,而不是因为回报率X的高低。虽然我认为两方面的因素都有,不仅仅只因为一方面。资本积累到回报率不会越来越高。反而,资本积累到回报率会随着资本的增加而减小。为什么呢?因为资本越大,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就越严格,因此一些风险大、收益高的投资机会会被排除在外。这就是为什么你拿10万炒股,达到20%年收益的难度要远远小于你拿1000万炒股达到相同收益率的难度。这里我觉得您是把“回报越来越高”写成“回报率越来越高了”。您后半段的理解确实是我想表达的意思。--------------------------------------------------------------------------------
微信号:read01 , 2011年完成每天一本书习惯各位大神,为什么我们穷人就越来越穷,而富人就越来越富呢,难道真的是脑子智力有问题真的是不会致富吗?_百度知道
各位大神,为什么我们穷人就越来越穷,而富人就越来越富呢,难道真的是脑子智力有问题真的是不会致富吗?
。大神们,到处都是充满金钱利诱!穷人啊。,因为他们起码都要有跟人家拼的实力吧,连2块钱豆腐。。。。。。。。。,都不敢买。,国军与共军的对比吧,要你干嘛就得干嘛,要不然真的会重蹈国民 灭亡之路,甚至几千块,甚至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就要外出打工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我看不是。唉,富人学校有良好的装备,为人民服务,多给穷人优惠,和为一家!为什么有些人接到九死一生的命令。。!各位想想当年的毛泽东的时代。,那么儿女也不会有高等的教育,让他们陷入困境无从自拔!而。要是富人都捐资自己的财富一百分之一给穷人,严惩贪官。。,因为他们还得省钱来给儿女们交学费生活费,没有说话的余地。,请思考吧。,仅仅百分之一。,为民服务,骗子流氓也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都是要求最好的装备呢。,多应该给富人交税。因为我们是国民党余众,让他们自己的弟弟妹妹去读书。唉。。。,对于穷人来说,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比较容易咯。。。。,有钱人(还包括一些小孩子)一下子就花费几百块来一时的快乐,但是外面的世界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真的是公平吗。。。,而那些穷人每天青菜萝卜?现在社会都是富人支配金钱。。,难道他们真的会致富吗,看看现在那些娱乐场所。,就业有压力。,那么读书就会节省了很多时间。。,我看是为富人服务吧,误入歧途,自然成绩就会有所提高罗,又失去了一位又一位人才啊。,现在的政策。,玩弄权术。。,压迫穷人。,家里没什么钱,是一笔很大的收入,请求给穷人们一个交代,很不公平啊我看不是。,这应该是传统问题
提问者采纳
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问题,一开始没有足够的资本,因为在的圈子不同穷人越穷是因为起点低,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深度也都不同,自然会穷者越穷,再加上物价问题,处理好了自然富,但富者也不一定越富,但另一方面也是穷人自己的自卑,自然就得花很长时间来达到富人的起点。另外就是眼界的问题,当然也不是绝对,你说的教育是一方面,没有一定的毅力是不行的,但有眼界的穷人又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处理不好也会穷,因为从穷到富本身就更难也要花更长时间
提问者评价
也对,确实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原因
其他类似问题
你知道穷人缺的是什么吗?因为穷人穷的失去了野心,而富人的野心越来越强。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其他4条回答
中国人大部分都是照顾自己有关系的人。你若没个有钱的亲戚。你就很难富起来。你若有个千万富翁的亲戚想发达不是个问题。其实里面也还有很多因素存在。只是我们都不知道而已。中国13亿人。如果真的平衡发展了其他国家还能让我们存在?
这更赌博差不多,你越不想输结果输的越多
富人越来越富是因为他们可以钱生钱,可以开酒店,贿赂官,干生意,导致越来越赚钱,这些穷人做不到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望牛墩:“手越动越巧,大脑越用越灵”电脑学习小组
望牛墩:“手越动越巧,大脑越用越灵”电脑学习小组
来源:望牛墩镇团委&
作者:望牛墩镇团委
& & & 2014年11月,下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顺利举办一个电脑知识增能小组,这个小组有6名组员,旨在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增进交流与沟通。小组内容有:电脑基础知识学习,组员互动交流,成果分享三个方面。
& & & 组员对电脑学习富有热情,希望能够学习好电脑操作便于以后生活、学习的需要。社工积极引导组员对所掌握的知识提出相关疑惑,共同探讨方式来学习电脑。在小组的最后一节,社工用疏理所学知识的方式与组员共同总结,让组员再次地清楚操作流程。组员纷纷表示,这样的电脑学习很有用处,希望还有第二期的电脑学习。
相关新闻 & & &穷到脑子里:贫困妨碍认知功能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穷到脑子里:贫困妨碍认知功能
认知能力下降与什么有关?贫困会带来什么样的心理问题?认知能力是指什么?
日前《科学》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来自华威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研究队伍发现,贫困能够妨碍认知功能。不过,这项研究结果并不能解读为“贫困令人智商下降”。
利用两项不同而又相互补充的研究,华威大学的阿南迪·曼尼(Anandi Mani)和同事验证了贫困和认知能力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文章指出,贫困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机制可能是注意力转移,即贫困所引起的注意力消耗导致运用在其他事物上的精神资源被削减,使贫困者处理其他事物的能力减弱。因此,贫穷的人不得不同时应付金钱和认知能力的双重匮乏。
实验分为室内研究和田野研究两部分。在室内研究中,曼尼和同事对新泽西一个购物中心中的消费者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者要求受试者想象自己遭遇若干个特定的经济事件(例如花钱修车),这些经济事件根据支出分为“简单”或“困难”两个等级(例如修车要花费150或1500美元),受试者需要思考应对方法。
随后,受试者将接受瑞文氏标准推理测试(RPM)与空间协调性测试。 前者检验逻辑思维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后者则检验认知控制力 。结果发现,在遭遇简单事件时,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受试者在两项实验中的表现相若。但在遭遇困难事件时,低收入的受试者的认知能力显著下降,而高收入者能够保持原有的表现。
在遭遇“简单”(浅色)和“困难”(深色)事件时,贫困者(Poor)和富裕者(Rich)在RPM测试(左)和认知控制力测试(右)中的表现出的准确率。
在田野研究中,研究者则测试了印度甘蔗种植区54个村落中464位蔗农在丰收前后的认知能力变化。蔗农在收成前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与收成之后相比,他们典当物品的几率更高,也更可能借贷。在这种状况下,蔗农在认知测试中的表现并不怎么好。但当收成之后,收入到手,他们的认知能力便得到了显著提高。
蔗农在收成前(Pre-harvest)和收成后(Post-harvest)在RPM测试和另一项认知控制力测试中的表现。左:蔗农在RPM测试中的准确率;中:蔗农在认知控制力测试中的反应时间;右:蔗农在认知控制力测试中的错误率。
贫困对认知的这种影响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低收入者在室内研究中受到的影响,与一整晚不睡觉对认知能力的削弱大致相当 。此外,如果个体的平均智商是100(标准偏差为15),则这项研究中因贫困引起的影响大约对应13个智商点。
因此,作为政策制定者,需要充分认识贫困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在向贫困者征税时,应当简化程序,并为贫困者提供帮助;诸如农业信息宣传等向农民开展的项目,也应该在收获季节之后开展。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信息来源:《科学》,Poverty Impedes Cognitive Function文章题图: 友情提供
你可能感兴趣
经济问题引发的困难,产生焦虑,焦虑影响认知。作此假设:换成感情而非经济困难,或者以两者都不能承受的经济困难测试(破产),结果会不一样吧?私以为贫困影响认知是偷换概念,本质是焦虑影响认知。
怪不得最近总觉得脑子变笨了!孔子的好学生颜回据说又穷又聪明,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
果壳科技编辑
引用 的话:啊多么痛的研究~!这个研究也就是要告诉咱:要像富豪一样思考么?感觉关键是我们不能一直想着自己好穷啊好穷啊,不然慢慢就会变得好笨啊好笨啊..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67)
以前果壳有篇好像是贫穷影响决策的…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编程爱好者
希望果壳能多出这类文章,关于贫困的影响
我想知道,他有考虑到习惯问题吗?这样的实验也能说明问题?
果壳网副主编
好悲伤的研究。
怪不得最近总觉得脑子变笨了!孔子的好学生颜回据说又穷又聪明,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
社会不公,不平等,是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一个原因
引用 的话:怪不得最近总觉得脑子变笨了!孔子的好学生颜回据说又穷又聪明,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大概他有钱的话会超越孔子吧,然后我们现在就不修孔庙改修颜回庙了
啊多么痛的研究~!这个研究也就是要告诉咱:要像富豪一样思考么?
果壳科技编辑
引用 的话:啊多么痛的研究~!这个研究也就是要告诉咱:要像富豪一样思考么?感觉关键是我们不能一直想着自己好穷啊好穷啊,不然慢慢就会变得好笨啊好笨啊..
我要做有钱人……
穷开心就好了
经济问题引发的困难,产生焦虑,焦虑影响认知。作此假设:换成感情而非经济困难,或者以两者都不能承受的经济困难测试(破产),结果会不一样吧?私以为贫困影响认知是偷换概念,本质是焦虑影响认知。
这些经济事件根据支出分为“简单”或“困难”两个等级(例如修车要花费150或1500美元)对于有钱人来说这个简单和困难和对于贫穷人来说的简单和困难是不一样的吧
引用 的话:以前果壳有篇好像是贫穷影响决策的…是啊,本来就是这样,因为你要花费一部分精力在金钱的获取上面,因此会影响决策
这篇也太短了吧,连具体的步骤都略了,这样的science & tech消息文章应该放到单独的一个栏目比如首页做一个新闻流之类的,主题站放长文,这样就少些人抱怨文章不严谨没数据【深深怀疑这个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引用 的话:经济问题引发的困难,产生焦虑,焦虑影响认知。作此假设:换成感情而非经济困难,或者以两者都不能承受的经济困难测试(破产),结果会不一样吧?私以为贫困影响认知是偷换概念,本质是焦虑影响认知。马太效应么越贫困→越焦虑→越妨碍认知→越贫困……好焦虑T^T
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国内的“公知”们读一下,虽然怀疑他们能看懂多少。其实这个研究无非是将一个已知的假设证明了一遍罢了。就是“饮鸩止渴的短视背后的理由其实是危机状态下失去冷静判断能力而选择走一步看一步的短视策略罢了。”
引用 的话:感觉关键是我们不能一直想着自己好穷啊好穷啊,不然慢慢就会变得好笨啊好笨啊..有趣。。有趣
果壳科技编辑
引用 的话:这些经济事件根据支出分为“简单”或“困难”两个等级(例如修车要花费150或1500美元)对于有钱人来说这个简单和困难和对于贫穷人来说的简单和困难是不一样的吧就是为了这样~研究者预期在简单事件里,那一丁点儿钱在穷人和有钱人眼里都不是什么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过当支出变高到困难级别时,有钱人还是能保持淡定(只是一大丁点儿钱而已嘛),但穷人的担心已经被触发了(我了个去那么贵),这样才能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Becausethe sums in the easy condition are small, we ex-pected this condition to evoke few of one’s own monetary concerns, for either poor or rich participants. In contrast, the large sums in the hardcondition, we hypothesized, would evoke monetary concerns in the poor but not in the rich participants.)如果加个“超困难级”,一般有钱人也觉得难以应付那样的支出了,可能就会出现这个研究中“穷人”的情况。而亿万富翁依然保持淡定——结论是一样的。
果壳科技编辑
引用 的话:篇也太短了吧,连具体的步骤都略了,这样的science & tech消息文章应该放到单独的一个栏目比如首页做一个新闻流之类的,主题站放长文,这样就少些人抱怨文章不严谨没数据【深深怀疑这个实验结果的可...环球科技观光团真的就是新闻..不过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提,我会提供研究细节,一起来批判阅读一下文献哈~
引用 的话:环球科技观光团真的就是新闻..不过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提,我会提供研究细节,一起来批判阅读一下文献哈~原来是这样定位的啊,和其他站并列起来有点怪异,有时候看文章速度快都不会看是哪个站的,而且新闻还有仔细的配图引用参考这样的信息感觉像原创的文。。。。。但是像这篇,从描述来看感觉漏洞很多都不忍吐槽了& &
引用 的话:就是为了这样~研究者预期在简单事件里,那一丁点儿钱在穷人和有钱人眼里都不是什么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过当支出变高到困难级别时,有钱人还是能保持淡定(只是一大丁点儿钱而已嘛),但穷人的担心已经被触发了(我...这里的问题是,直接用“钱”的价码高低来确定穷富两个团体的困难级别真的大丈夫?严重的干扰因素啊。
果壳科技编辑
引用 的话:原来是这样定位的啊,和其他站并列起来有点怪异,有时候看文章速度快都不会看是哪个站的,而且新闻还有仔细的配图引用参考这样的信息感觉像原创的文。。。。。但是像这篇,从描述来看感觉漏洞很多都不忍吐槽了& ...实验架构上看还是挺严谨的,尤其是蔗农Pre-post比较的实验我觉得挺有说服力的。当然,这个研究推论的可靠程度还是要看其他研究者的重复跟印证啦~
为忧虑生计问题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之后,分到其他事情上的自然就少了。真是穷的越穷,富的越富的节奏。悲伤~
果壳科技编辑
引用 的话:经济问题引发的困难,产生焦虑,焦虑影响认知。作此假设:换成感情而非经济困难,或者以两者都不能承受的经济困难测试(破产),结果会不一样吧?私以为贫困影响认知是偷换概念,本质是焦虑影响认知。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在田野实验中,蔗农的焦虑主要来自收成前对甘蔗产量的担忧(这直接影响到今年能赚多少钱)。而在收成后,这些焦虑就已经得以解除了(因为已经可以知道今年能赚多少钱了)。然而,从收成完毕到拿到票子,中间还有若干个星期的延迟。事实上,在参与实验的蔗农中,有316位蔗农 在接受“Pre-harvest”调查时已经完成了收成,也就是焦虑解除了,只是还没有拿到钱——他们的认知测试表现却还是很差——因此,焦虑并不能完全解释认知功能的减弱。另一方面,研究者也对两项生理上的“压力”指标:血压和心率做了测量,发现蔗农在收成前承受的压力的确比收成后要大。然而当这些变量被控制之后再做测量,蔗农收成前后的认知控制力差异依然是显著的。诚然,研究者提出的贫困消耗注意力假说本身就可能在口头上被形容成“压力”(焦虑)(poverty capturesattention, triggers intrusive thoughts, and reduces cognitive resources—could itself be described colloquially as “stress”: persistent mental engagement induced by some trigger.),但压力本身也并不足以解释研究中出现的结果。
应该也和心理有关吧
引用 的话:就是为了这样~研究者预期在简单事件里,那一丁点儿钱在穷人和有钱人眼里都不是什么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过当支出变高到困难级别时,有钱人还是能保持淡定(只是一大丁点儿钱而已嘛),但穷人的担心已经被触发了(我...大概知道你所说的意思,只是觉得叫做“简单”和“困难”两个等级不太科学…参考系不同…不过这个是文字表达问题而已…另外还是觉得金钱只是间接因素…反正穷人就是什么都要比有钱人操更多的心就是了光说钱这方面不太全面…
引用 的话:感觉关键是我们不能一直想着自己好穷啊好穷啊,不然慢慢就会变得好笨啊好笨啊..啊嗦嘎~~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强大脑日本队小女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