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非定点非三甲医院不用定点,进去时挂的呼吸科,能不能转急诊?

有病家在急诊室住了7年多,何故? 急诊病人长期滞留,并非中山医院独有,已成申城三甲医院急诊部“流行病”
发布时间:日 06:44 |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顾泳  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部从枫林路搬迁至斜土路新址。搬迁期间,急诊部主任李锋与同事梳理抢救室、留观室病人,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急诊共有32人滞留超过100天以上,其中滞留最长的达2765天,也就是在急诊住了整整7年有余。滞留患者中,神经内科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1750天、呼吸内科149天、风湿科333.88天,超过一半是80岁以上老年人。  三甲医院急诊部,理应是诊治疑难杂症急性发作的“主战场”,何以成为诸多老年慢性病人康复治疗站?  病人家属苦衷多  此次搬迁后,中山医院急诊规模再增:抢救室留观病床从80余张增至120张,留观室病床从120张增至190张。去年11月3日新急诊部正式开诊,仅一周,急诊已如往常呈现饱和状态。记者走进斜土路新址,亮堂堂预检大厅内,数张加床横陈,外加家属躺椅,环境已现逼仄,保护病人隐私几成奢望。护士长张育红坦言,“搬迁后,许多滞留病人被劝说回家,可也有不少病人继续滞留。他们早已过了急性发作期,在院治疗仅以稳定病情为主。”  急性期过了为啥不出院?病人有苦衷,家属亦无奈。一些家属表示,找不到后续康复治疗机构是主要原因。年过八旬的孙老伯,因肺功能衰竭,做了气管切开,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他在急诊待了两月有余。孙老伯儿子也已花甲年龄,每天往返医院和家要一个多小时,他叹气说,“气管切开了,回到家没人护理老人;兄弟几个也曾找过社区医院、老年护理院,可都一床难求。住急诊环境虽差点,起码医疗护理力量跟得上。”  也有少数责任心淡薄的家属,对长期滞留老人不闻不问。留观二室内,一位老人索性将家中房子出售,所得钱款一分为二,一份用于医疗费用,一份支付给前来探望的子女。护工阿姨直言,“子女基本一个月来看一眼,付好护工费便走人。”  急诊病人长期滞留,并非中山医院独有现象,而已成为申城三甲医院急诊部的“流行病”。另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内,更有一位急诊病人自1990年滞留至去年离世。  分流措施收效甚微  面对滞留病人,医院有什么办法实行分流吗?李锋倒出苦水:院方也曾想过多种途径,为这些滞留病人找下家;可近些年来,几乎所有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李锋说,医院内部通过加快普通病房收治、加快急救床位周转率,尽可能减少滞留患者,可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急诊部每天收治急救车送来的病人40余人,他们九成以上从外区县来,大多数是反复发作的老年慢性病。普通病房认为这类患者收治入院意义不大,急诊治疗后家属又不放心回家,床位周转率始终快不起来。  为给急诊滞留病人找出路,中山医院与徐汇区卫生计生委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希望病人情况稳定后转入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扩大康复科室外延,与老年护理院建立合作等,但实际收效仍不令人满意。徐汇区内二级、社区医院康复床位本就紧俏,滞留病人数远大于下级医院实际空床数,难以对接;至于新增的康复床位,且不说床位僧多粥少,还有部分病人家属嫌路太远,宁可挤在急诊,也不考虑前往。就在前不久,急诊顺利搬迁后,医务人员意外收到家属的感谢视频,一方面感激医生长期照顾病人,同时表示还将继续住下去。李锋苦笑,“说老实话,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劝说出院不成,宁可选择不吱声,也不愿得罪病人。”  滞留如此多,中山医院内急诊难以实现有序分诊。用于紧急、突发医疗事故的抢救室,几乎成了老年慢性病房。记者在抢救室内看到,床位全部“客满”,老年肺炎、老年痴呆等病人占了相当比例。张育红说,“由于留观室患者滞留,抢救室内仅有三分之一最后能转至留观室,其余只能等待病人急性期过后自愿出院。”  难题要靠全社会解决  病人滞留急诊,为本就超负荷的急诊医务工作者再增工作量,更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秦新裕表示,滞留远非医院一家可以解决;老龄化社会引发的社会问题,还应由政府协调相关部门,才能从根源上得以解决。目前,申城正在循序渐进开展养老病床的建设,但业内专家表示,解决大量老年慢性病人的康复养老问题,仅靠设立床位还远远不够。李锋直言,许多滞留病人最现实需求并非医疗服务,而是陪护服务;今后,一个孩子、一对夫妻、四个老人的家庭人口格局成为主流,陪护需求更是大难题。政府应有的放矢开展陪护服务工种的培训,扩容专业护工服务群体,让家庭养老可以落地推广。  为合理使用急救资源,医保、急救等部门应有针对性措施。如今,“医院不得推诿病人”是硬规定,致使医生无法对病人说不。可专家认为,医生有判断病人是否可以出院的权力,医保部门不妨对急救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调整,通过价格杠杆分流病人。如,急性发作期后设立一段“宽限期”,过了“宽限期”,医保支付比例须有所提高,引导病人分流。至于急救120,也应制定相关规章,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送往不同级别医院。如此才能让宝贵的急救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  最后,部分二级医院转型老年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亟待扩大康复养老床位。业内人士透露:相比其他临床学科,康复学科经济收效较差、床位周转率低,一些本来“五脏俱全”的二级医院,虽定位转型老年护理院,实际操作积极性并不高,康复床位难以落实到位。在规划布局康复养老病床之时,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才能让康复养老真正有人接盘,让三甲医院急诊的病人滞留问题不再难解。
责任编辑:刘佳华记者近日探访石市三甲医院急诊科发现——
部分患者把急诊科当24小时门诊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几家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均发现急诊病房内拥堵不堪,候诊区坐满了排队输液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却滞留医院情况也时有发生,急诊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十分普遍。●探访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时间:日10:00
上午10点左右,河北医大二院的急诊内科已经被患者“堵”得水泄不通,满眼望去,无论是大厅候诊区的座椅上还是观察室里,都挤满了人,连ICU的过道两旁,也坐满了等候的家属。急诊内科主任医师郭宪立告诉记者,目前急诊每天的接诊量在400人次左右,其中,真正需要到这里接受救治的,最多只有一半。现场“在急诊输液比门诊快,比社区安全。”
在候诊区座椅上输液的秦女士今年28岁,由于产后发烧,三天前来挂了急诊,各项检查结果显示,秦女士得的就是普通的伤风感冒,但为了好得快一点,她决定输液。秦女士的丈夫刘先生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们第四天来这里输液了,每天要输将近三个小时。看得出来,硬邦邦的椅子让秦女士坐得很不舒服,还没出“月子”的她,不时晃动着身子寻找舒服的姿势,可能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帽子和口罩她也一直没摘。“我们小区没有社区医院,去附近社区医院的距离跟来这儿差不多。再说,守着大医院毕竟放心些。”这是刘先生带妻子来急诊输液的原因。当记者问道,为什么不去门诊挂号输液,刘先生带着近乎得意的语气说,“门诊还得挂号、排号,不如这儿(急诊)快。”
与秦女士只有一个过道之隔的,是急诊儿科候诊区,那里没一个空位,大多是家长搂着孩子正输液的。郭女士一手抱着两岁的儿子,一手拿着煎饼在啃,“早起没吃饭就过来了,不然人更多。”和秦女士一样,郭女士之所以带孩子每天奔波,是因为觉得来大医院输液心里有“保障”。可记者了解到,在这里排队输液的孩子当中,都是些扁桃体发炎、感冒咳嗽等普通症状,完全可以在社区医院解决。医生说 护士跑着干活儿都忙不过来
急诊科护士长李彩霞告诉记者,近两周以来,急诊科每天光接诊“小病号”都达到四五十人次之多,“已经是历史高峰了。”中午、晚上人更多,“家长不想耽误孩子上学,都赶在中午或晚上来挂急诊输液。”李彩霞说。很显然,有一部分人把急诊当成了24小时门诊。“我们这儿的护士,天天跑着干活儿都干不过来。”急诊内科主任医师郭宪立指着脚步匆忙的护士们说。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人们缺少分级治疗的观念,“完全可以在县级医院或社区医院治的病,也要跑到大医院来,这就属于资源浪费。”还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不是急诊,也不去门诊看,就是为了图个快。但如果都这样想,急诊不但“快”不起来,还占用了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的资源。
郭宪立坦言,很多年前急诊科有规定,发烧38摄氏度以下的病人,急诊科不接收,需要去门诊,但不知什么时候,这个规定已经不存在了,问及原因,他很无奈地说,“不给挂号,病人就赖着不走跟你吵,能怎么办?”●探访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时间:日14:00
跟河北医大二院相比较,省人民医院的急诊科病房和候诊区显得稍宽裕些,但说到急诊资源被浪费的现象,急诊科几位值班医生都频频点头,称这种情况时常遇到,尤其是床位问题。现场 滞留病人在急诊科很常见
急诊科医师申张顺告诉记者,滞留病人在急诊科很常见,前几天他就遇到一位。40多岁的赵女士骑电动车被人撞了,来急诊科时头皮有外伤,病人还称自己腰疼、头疼,但CT和各项检查结果都显示赵女士的身体没有大碍。对于赵女士这种已经诊断明确的患者来说,真的没有继续待在急诊的必要,但她就是占着床位不肯走,“无非是想让对方多赔些钱。”申张顺说。
还有一种情况是病人不得不留在急诊科。三天前,刚从急诊科转走的河北经贸大学的一个老师,因为双肺有炎症进入医院,本来应该住进呼吸科病房,但由于当下是呼吸道感染高发季,呼吸科的两个病区,80张床位都住满了人。无奈之下,他也只能住在急诊科。
还有些病人,明明可以住进专科病房,但考虑到费用问题(专科病房每天做的各项检查比急诊科多),也留在急诊科不走。种种因素,造成了急诊科床位紧张、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医生说 急诊挂号费比门诊贵,也拦不住病号
去年,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过一次改革,限制晚上前来输液的病人。“一些病得不严重的人,会选择白天上班,中午或晚上来急诊输液,这就是为什么一到晚上急诊科就忙得不可开交的原因。”副护士长贾晓英对记者说,“但制度归制度,真正能限制住的人很少。”
在主治医师李剑看来,有些病应该去看专科,不是急诊科的范畴。下午两点半,正是门诊上班时间,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搀着父亲走进急诊科,称五天前父亲扭伤了脚,当时买了瓶红花油在家擦,现在皮肤溃烂渗水,想找医生给看看。李剑告诉他们,这种情况应该去专科门诊看,他们处理起来更专业。“急诊、门诊不都是看病的地儿吗?”年轻人一边往外走,嘴里一边嘟囔。“这样的话,我一天得说二三十遍,有的人通情达理就去门诊看了,有的人就不依不饶,偏要在急诊看,哪怕急诊挂号费比门诊贵七块钱也要在这儿看。”李剑说,“万一正给他们看着,来了个危重病人,我就只能放下这边,先给危重的看,有时还得受埋怨,嫌给看了一半就不管了。”
&& (不填默认为匿名)  (1)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应按《关于建立工伤事故快报和工伤认定公示制度的通知》(威劳发〔2005〕27号)的规定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并将工伤职工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就医,情况紧急时可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伤情稳定后须转往定点医疗机构。对不及时转往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2)工伤职工发生轻微伤情的(费用在100元内),经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后,可在用人单位内部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3)工伤职工伤情特殊和医疗条件所限,确需转往市外医院进行治疗的,须由本人或家属书面申请,用人单位同意,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批准。未经批准擅自转院或到外地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4)职工因公出差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可就近在当地医疗机构救治,用人单位应当在伤害发生后7日内向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经当地医院救治病情稳定的,应及时转到本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相关新闻:非定点医院急诊费医保可报销
&&&&&&&& 昨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表示,根据日起实施的《云南省基本医疗保险急诊抢救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医保参保人若发生危急重症,来不及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72小时内不间断的门诊急诊抢救产生的医疗费、 打120的急诊抢救医疗费,均可通过医保报销。
  《办法》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急诊抢救类型有四类:一是参保人员由于发生危急重 症,身体处于危险状态时,在定点医疗机构产生的72小时内不间断的门诊急诊抢救医疗费;二是参保人员由于发生危急重症,身体处于危险状态时,来不及到定点 医疗机构就诊,按照就近就地原则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72小时内不间断的门诊急诊抢救医疗费;三是参保人员在救护车上急诊抢救时的医疗费;四是参保人员 住院期间因紧急抢救需使用现行《云南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外药品的医疗费。
  急诊抢救基本医 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标准:参保人员发生的门诊急诊抢救医疗费用,属于本办法规定支付范围内的,按照各统筹地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标准结算; 急诊抢救时使用现行《目录》外属于急诊抢救的药品,个人先自付30%,余下部分按统筹地规定的报销比例结算;使用现行《目录》外其他药品,按全自费结算。
  《办法》要求各统筹地医保部门将120急救中心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视同基层医疗机构。120急救中心救护车出车产生的急诊抢救医疗费用按本办法规定纳入统筹基金报销范围,实行直接结算。未实现联网的,可参照前款报销办法结算。
本报记者:李丹丹
新闻来源:《昆明日报》A07版
添加日期: 10:48: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声明:
浏览者可以下载本网站上显示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只限用于个人学习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无论是否在资料上明示,所有此等资料都是受到版权法的法律保护。浏览者没有获得本站或各自的版权所有者明确的书面同意下,不得分发、修改、散布、再使用、再传递或使用本网站的内容用于任何公众商业用途。承担(包括但不限于疏忽责任)。
本站历史访问人数:
昆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
邮编:650051
地址:昆明市人民东路十号,昆明市城管局附楼三楼&
技术支持:昆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三甲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