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中国有害生物防制网的十大对策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提高就业率的十大对策
下载积分:1800
内容提示:提高就业率的十大对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06: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提高就业率的十大对策.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人民日报报系
| || |||||
9:00|回放|回放|回放|
人民日报聚焦:
明星|&&&&&&&&&&&&&&
&&&&&&&&&&&&&&&&&&&&&&&&&&&&&&&&nbsp&&&&&&&&
舆情|&&&&&&&报刊|&&&&&&&&&数据|&&&&&
国内分站&&|
全球分站&&|
友情链接&&|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京公网安备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十大对策
  非常智库声&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随着两个IT融合步伐加快,以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制造业创新网络等为特征的智能工业将引领我国工业迈入转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趋势,我们应统筹谋划,明确融合路径,把握发展方向,实现重点突破,做好两化融合这篇大文章,为推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王建伟一、&智能制造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要加快普及推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热度高企,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纷纷涉足智能制造。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并将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这必将加速智能制造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预计未来几年,地方将密集出台一批相关配套方案,全国将掀起推进智能制造模式、推广智能制造应用的热潮。  面对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态势,应采取多种举措普及推广智能制造模式。制定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确定发展路线图,明确方向和重大布局。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围绕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基础较好、需求迫切的行业、地区和企业,组织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区)建设。建立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体系,破解信息系统不兼容、集成协同难的瓶颈。建立智能制造联盟,加强政府、企业、服务机构间的沟通交流。二、&智能机器人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爆发式增长,要加强自主发展能力  继汽车、航空、电子制造等行业广泛采用机器人后,金属加工、卫浴五金、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也开始应用机器人。受产业转移、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红利消失等因素的影响,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纷纷部署&机器换人&计划。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规模将大幅增加。同时,钢铁、有色、石化、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纺织等行业普遍加大对集成化、精密化、绿色化、高端化、无人化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针对智能机器人和高端装备制造迅猛增长态势,应把加强自主发展能力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制定重大智能装备自主发展路线图,面向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建设需求,研究制定智能成套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重大智能装备自主发展路线图,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制定汽车、飞机、船舶、机械、家电、电力、医疗等行业装备智能化升级路线图,明确阶段目标和发展路径。统筹布局智能汽车、服务机器人、消费电子、智慧家居、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新的智能产品形态。三、&工业互联网时代已拉开序幕,要加快前瞻布局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备基础,是智能制造生产体系中&系统的系统&。未来几年,工信部将下大力气发展工业互联网,加紧出台一批相关支持政策措施。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是统筹谋划、提早布局。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明确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制订工业互联网整体网络架构方案,开展工业互联网IPv6地址资源管理示范工程,科学规划互联网地址资源。深化物联网应用,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新模式。组织开发CPS相关工具和应用软件、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在制造业、智慧城市、网络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加强前瞻部署和应用推广。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日益加快,要加大政策支持  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众包众设、异地协同设计等&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当前互联网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以生产者、产品和技术为中心的制造模式加速向社会化和用户深度参与转变。预计未来几年,制造企业将以互联网思维变革传统的&闭门造车&模式,以用户思维和用户需求探索&与用户交互、让用户吐槽、最终由用户定义&的新模式。  顺应制造业互联网化发展潮流,应加大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支持。研究制定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制定发展路线图。开展互联网应用创新示范工程,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样板。进一步推进工业云服务创新试点,将试点范围延伸至工业园区和各行各业,建设一批面向产业集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专业性云服务平台,提高应用服务的通用性和针对性。推动工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间的合作交流。五、&工业大数据应用深化态势明显,要加快典型引路  大数据应用正从零售、金融、电信、物流、医疗、交通等领域加速向制造业拓展。随着智能制造的应用推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重新审视大数据的价值,围绕产品创新、生产线监测与预警、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供应链管理、质量监测等方面开展集成应用。  面对工业大数据应用逐步深化的趋势,我们要典型引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制定工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指导意见,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举措。组织开展工业大数据试点示范,选取典型行业骨干企业,围绕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的集成应用开展试点示范。加大工业大数据人才队伍培养,鼓励工业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大数据工程师培养基地。六、&制造业服务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要积极引导  制造业正从以产品为核心到以消费者为核心,以生产为本到以&生产+服务&或服务为本转变,服务化转型态势明显。随着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将成为行业发展热点,在线实时监测、远程故障诊断、工控系统安全监控、融资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务将不断涌现。  面对制造业服务化态势,应加大政策引导。研究制定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发展在线监控诊断、融资租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业务。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引导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拓展制造业价值链和企业盈利的新空间。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专业金融、培训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支撑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服务体系。七、&协同高效制造业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要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协同高效的制造业创新模式是实现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要求制造业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未来几年,协同高效的制造业创新模式将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模式将会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涌现。  建立协同高效的制造业创新模式,必须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借鉴欧盟创新技术学院(EIT)、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NNMI)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整合相关创新资源,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一批网络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和完善制造业创新服务体系。围绕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在行业的推广应用,建立跨领域、多层次的网络化、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制造创新服务组织,开展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人才培训、标准推广、方案咨询等服务。八、&制造业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  电子商务加速向行业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制造企业纷纷将移动商城、微信作为拓展业务范围的重要手段。未来几年,国内电商将大规模开展跨境业务,我国电子商务国际化步伐将提速,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上自贸区&,从虚拟空间开辟&走出去&途径。  面对工业企业跨境贸易蓬勃发展态势,应大力促进电子商务集成创新。抓紧研究制定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或行业平台建设面向跨境贸易的多语种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服务创新和应用推广。鼓励工业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进出口业务,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上下游关联企业全球业务协同发展,创新云制造等生产和经营模式。支持集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信用评估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发展。九、&自主可控软硬件产品的支撑作用日趋增强,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国产软硬件正在取得突破性进展。Deepin、SPGnux、中标麒麟、阿里云等国产操作系统列入国家正版软件采购目录;基于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办公信息系统开展试点示范;华为海思等国产多模4G芯片、高端移动CPU芯片开始成熟商用;浪潮、华为、联想、曙光等为代表的中国服务器厂商在x86服务器市场上正逐渐取代戴尔、惠普、IBM的市场地位。国产软硬件产品的崛起意味着其对两化融合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未来几年,我国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将以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为重要支撑。  面对国产软硬件产品快速发展的势头,我们应着力优化环境。加强国产化替代统筹布局,制定总体框架、实施路线图和解决方案,完善工业软硬件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和应用体制。研究制定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国产工业软硬件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优先使用国产工业软硬件,搭建国产软硬件应用推广平台,促进研制成果的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应用。推进国产软硬件产业联盟建设,整合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校、服务机构等资源,推动国产软硬件标准制定、成果转化和交流推广。十、&宽带网络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应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效果显著。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突破2亿户,光纤接入FTTH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32.4%;移动宽带用户总数达5.57亿户,其中4G用户总数超过7500万。未来五年,工信部将继续组织&宽带中国专项行动&,加快TD-LTE网络建设、4G业务发展和5G研发,并实施中国LTEv6工程。这必将推进我国全面进入4G时代,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中小企业宽带接入能力将全面提升。  为有效应对制造业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转型升级建设需求,应进一步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快部署高速、宽带、移动、融合、泛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继续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优化升级。加快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融合发展,预留新技术应用空间,保证新老技术的兼容转换。加快推进TD-LTE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和普及推广,提高面向工业应用的网络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司)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社 作者:王建伟 编辑:曹阳&&&&&&
中国经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经济新闻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
中国经济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10)
中国经济时报社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政编码:102209 电话:(010)(总机) (010)0(编辑部) (010)(广告部) (010)(发行部) 传真:(010) 电邮:.cn
Copyright 2011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孙佑海:论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十大问题和立法对策
日09:25&&&来源:
编者按: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这对网络空间立法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尤其是面对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着基础设施受制于人、民族网络产业落后、网络应急保障不力、网络泄密频繁发生、网上谣言屡禁不止、网络恐怖活动猖獗、网络安全体制不顺、关键岗位管理不严、法律责任不够明晰等突出问题,只有寻求立法对策,才能实现长治久安。为此,加快网络安全立法,坚持顶层制策,补齐软硬基础条件三个短板;坚持统筹建制,补强网络安全管理三个弱项;坚持综合立法,补全信息安全保护四个不足,形成行之有效的网络空间法治体系,是全面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注重依法维护和保障本国网络安全的情形下,我国作为网络大国更应与时俱进,走在维护网络安全的前列,准确发现挖掘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以法应对,用法治方式为网络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一、顶层制策,补齐软硬基础条件三个短板
(一)关键基础设施受制于人,需建立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制度
网络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经济命脉和个人切身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利用其掌握的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垄断地位,对网络设备预置“后门”,并大量窃取我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情报,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从网络拓扑结构上看,我国因特网实际上是接入美国因特网的一个分支,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和网络控制权受制于人的情况下,需要明确坚定地划定我国网络关键基础设施的领域范围,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中,应建立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制度。一方面,国家要对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实行进网许可制度,接入公用电信网的网络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取得进网许可证。另一方面,国家要对各类网络终端、存储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安全软件等实行进口审查制度,进口网络设施和软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取得进口许可证。
(二)民族网络产业落后,需建立民族网络产业优先发展制度
为从根本上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必须大力培育和扶植民族网络产业,依法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网络产品的开发,有目的、有步骤地提升重点领域网络产品的国产化率,实现网络产品的自主可控。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培育出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中兴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网络企业。但是,我国的网络企业仍然缺乏核心技术,在半导体芯片、操作系统、高端服务器等领域依然比较落后,且从网络资源到基础协议、创新应用等都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控,难以有效地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显而易见,民族网络产业的落后,必将给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因此,应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中明确规定,国家要制定支持民族网络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扶植民族网络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鼓励开发核心技术、创建民族品牌;并在政策、资金、税收、科研、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网络产业快速发展,为普及国产网络设备和软件打好基础,从源头上杜绝网络信息的安全隐患。
(三)网络应急保障不力,需建立网络应急保障制度
日,我国访问通用顶级根域名的服务器出现异常,据初步估算,全国三分之二的网站、超过2亿国内用户受到影响,平均受影响时间在3小时左右。可以预见,将来还会出现更多、更严重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事件。有学者提出,我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根服务器,但是,在全球单独建立第14个根服务器,需要通过国际协商和国际合作来完成,实现难度非常之大。即便我国境内建立了根服务器,也将成为互联网黑客攻击的重点对象。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我国亟需加强网络安全应急保障建设。
建立网络应急保障制度是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重要内容。网络应急保障的责任主体应包括有关政府职能机构、社会机构和网络运营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保障机构,对网络安全事件实行分级响应和处置的机制。发生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有关部门应当启动国家级应急处置预案,形成网络应急保障的合力。
二、统筹建制,补强网络安全管理三个弱项
(一)网络信息安全体制不顺,需建立高效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互联网管理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现实问题,导致出现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的不利局面。并且,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以及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的普及,网络媒体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有助于解决我国网络安全管理中各自为政、“九龙治水”的问题。但是,现行互联网管理体制与科学管网、严格执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互联网管理体制的改革,迫切需要法治化来真正落实。
因此,要通过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整合互联网管理机构职能,以法律形式明晰各管理职能部门权责,尤其要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的执法部门;完善各主管部门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的协同配合机制,明确规定各部门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在法律具体条文中,要对技术管理和内容管理划定明确的法律界限,并对不同的管理部门规定明确具体的法定职责。
(二)网络信息安全法律责任不明,需明确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责任
新的领域往往由于旧法难顾,新法未建,使得违法行为难被认定和追究。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也同样带来了大量管理“漏洞”或“真空”。例如,一些网络运营商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并销售给他人,给用户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再如,当前网上非法倒卖银行卡十分猖獗,严重威胁国家金融安全,但是,我国目前没有相应的刑法罪名应对,以致于只能依据《居民身份证法》对违法使用身份证办理银行卡行为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违法成本极低,在客观上助长了违法行为。
因此,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中,有必要对危害国家和公共网络安全的行为明确法律责任,为追究违法者创造法律条件。一是对于违法行为,应当相应地规定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明确各自的责任界限。二是要解决好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之间的衔接问题,对于尚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三是建立移送制度,对于危害性较大且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避免“以罚代刑”。四是所有网络运营商都有维护用户信息安全的义务,这些义务主体在未履行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义务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网络安全立法思路不清,需分别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
进行网络安全立法必须要明确该法的规制对象,即法律保护或惩治的对象是谁?关于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应制定“网络安全法”还是“信息安全法”或是其它名称的法律,存在很大争议。如有的学者使用“网络安全法”的概念,研究“信息社会与网络安全威胁”和“网络犯罪及其控制方略”等领域的网络问题。有的学者主张使用“信息安全法”的概念,其理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工商业领域已逐渐扩展到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安全也从技术和产业问题,上升到事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安全等重大战略性问题”。这些观点各有优长和侧重,也使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思路显得模糊。
对于中国国情来说,网络信息安全,首先需要解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问题,要将网络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和战略高度,没有国家的安全,个人的安全也无法保障。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并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经验,网络安全立法应走分别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道路。两部法律各有侧重,“网络信息安全法”重点保护互联网领域的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保护的对象既包括作为硬件设施的网络,也包括作为内容的数据信息等;而“个人信息保护法”侧重于保护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
三、综合立法,补全信息安全保护四个不足
(一)网络数据存在泄密隐患,需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制度
网络空间的资源分配权一直掌握在美国政府控制下的“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手中,从台湾网络资讯中心和ICANN共同签署的入网协议内容来看,根本没有防止监控和窃取入网国家和地区的网络信息等安全保障方面的约定。今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发布的第一份“透明度报告”,明确承认该机构监控的对象接近9万个。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丰富和集中的数据更加容易被滥用或窃取,这将给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我国的网络安全立法应建立网络数据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依法确立“明确责任主体、完善自律机制”的原则,明确相关机构的责任边界。规定对于网站、银行、医院等数据信息集中的单位,要把保护客户信息作为一项铁律,严禁滥用,严禁外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其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同时,依法明确规定,任何互联网公司或组织在我国境内收集的我国公民数据信息,须存储在我国境内,严禁将数据信息存储在境外,违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二)网上谣言屡禁不止,需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制度
互联网为网民言论自由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网络的草根化、隐匿化和反主流化也成为了网上谣言等负面信息聚集和传播的平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依法保障网民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对网络信息进行依法管理。当前,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的管理主要依靠“三驾马车”,即公安、网信和工信三大部门,但三个部门依据的执法标准并不一致。如何在坚持我国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借鉴高效管用的国际经验,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内容管理,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
我国进行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应在坚持我国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统一执法标准,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审查制度。一是建立政府管理为主和行业自律为辅的网络信息内容审查体制。二是理顺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和协调配合关系,统一审查标准、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事前审查、事中监控和事后惩处的三种管理职能作用。三是互联网行业协会要制定行业自律标准,加强网络运营单位的职业道德建设。四是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要采用和完善进行内容审查的信息过滤技术。五是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共同监管,维护干净清朗的网络环境。
(三)网络恐怖活动猖獗,需建立反恐监控制度
当前,网络恐怖主义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将网络作为活动场所,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组织、召集、联络实施恐怖犯罪活动,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数据,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网络攻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后果和巨大影响。对于网络犯罪,单纯依靠事后的法律制裁,根本无法有效打击和预防网络恐怖主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要从源头上进行遏止和管控,依法打击。为此,美国国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允许政府特定机构运用特定技术手段,监视特定范围内的信息流动及用户活动。
为打击网络恐怖犯罪活动,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中,应当建立完善有效的监控制度,依法授权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加强网络监管。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在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对危害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或利用网络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行为,有权经过批准采取网络技术侦察,依法行使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当然,在相关法律中应当明确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开展的网络监听、监视活动的主体资格和监听、监视活动的边界范围,防止权力滥用。
(四)重点岗位和人员管理不严,需建立重点岗位和人员的特殊保护制度
我国已经建立了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制度,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但该制度因缺乏法律依据,贯彻执行的情况不够理想。当前,在互联网领域,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岗位和人员的范围不够明确,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的重点不够突出,以致于一些重点岗位的人员既缺乏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也缺少网络信息安全的专业技能,更缺乏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
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中,应建立重点岗位和人员的特殊保护制度。在国家机关、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以及数据信息大量集中的互联网企业范围内,确定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重点岗位和人员,明确重点岗位和人员的保密义务和责任,实施不同强度的监督管理。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网络内容监管、网络攻击应对、网络应急保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重点岗位和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坚决防治网络泄密。
(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安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