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三个条件条件

燃烧的条件_燃烧的条件ppt_燃烧的条件课件
燃烧的条件
〖课件大小〗155 KB
〖课件下载〗
〖解压密码〗
【课件简介】燃烧的条件
【课件下载说明】
1.下载后须要解压,建议使用WinRAR 3.30或更高版本解压本站课件。
2.本站课件有Flash课件、PPT课件、Authorware课件多种格式。SWF为flash影片文件,可用IE播放,若不能播放,你需安装IE播放插件;Fla为flash源代码,可以用FlashMX打开;ppt为PowerPoint文件;A6p为Authorware源代码,最好用Authorware7.0打开;WPS用WPS2002以上版本打开。
3.本站仅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4.本站部分课件为网上搜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燃烧的条件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燃烧的条件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初中化学实验
(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
②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红色的),
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白色的),实验进行一
会后,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
并没有燃烧。
归纳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当前实验演示
基本操作试验:
气体制取和性质实验:
概念和理论实验:
物资间反应实验: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1)相同温度&&&&
温度达到着火点&&& 间歇通入氧气
石灰水变浑浊,A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CO+Cu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u+CO2
CO2+Ca(OH)2=CaCO3↓+H2O
称量反应前后装置B的质量并进行比较 。在装置A前增加除水份装置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化学教研室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种燃烧更旺。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性质是
(1)            
(2)            
2、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三个化学反应如下:
①硫+氧气&&&   & &&二氧化硫
②一氧化碳 + 氧气    
③铁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1)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        &
;其二:      &&&
,请写出另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反应            &&&
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依指出,其中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这个反应和它的不同之处          &&&
(2)课外学习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生成氧化铜、汞和二氧化碳,写出文字表达式            &&&
上述三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是  &&&         &&。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
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C&&&&&&&&&&
D&&&&&&&& E
图1&&&&&&&&&&&&&&&&&&&&&&&&&&&&&&&&&&&&&&&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 (2)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你想制取的气体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填序号,下同),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28.(8分)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黑色物质可能是CuO、C中的一种或两种,小宇.小林同学为研究该黑色物质,设计如下方案(若有C存在,含量较少):【研究成分】小宇.小林同学分别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如下:小宇:黑色粉末 加稀盐酸   ——               观察溶液颜色 小林:黑色粉末(通入氢气,并加热)产物与白色硫酸铜接触试回答: 
(1)小宇方案中证明有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_      。 
(2)小林方案中仅有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个方案中,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好,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新同学也设计了一个方案:直接将黑色粉末放在空气中加热,请你帮小新判断一下是否可以      (填行或不行),理由                 (1)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黑色粉末全部变为红色粉末  (3)小宇的方案
安全。节能  (4)不行,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30、(17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开发海洋,维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地球公民的神圣职责。请回答下面关于海洋的几个问题:【问题一】近年,我国沿海经常发生大面积的“赤潮”,造成养殖业重大损失。赤潮的发生主要是与因为藻类的疯狂生长,与藻类疯长的密切相关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问题二】海水中资源丰富,含量最多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符号),含量最多的分子是    (填符号)。 【问题三】盐场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因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采取蒸发水分的方法所得粗盐中主要含泥砂、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现对其进行提纯,主要操作流程如下:(1)操作①的名称是        ,操作②的名称是        。(2)A溶液是        
,B溶液是       
。(选择合适序号填空)a、NaOH 和Na2CO3  b、KOH和 K2CO3  
c、H2SO4  
d、HCl【问题四】经勘察,深海下含有丰富的“可燃冰”,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要。该物质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1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CH4?8H2O  C、
CH4?(23/3)H2O   D、
CH4?6H2O 
点燃 若该水合物可表示为CH4?nH2O,则其与氧气完全燃烧的方程式如下,请将括号中的化学计量数补充完整: CH4?nH2O + 2O2====CO2+(  )H2O。【问题五】海水淡化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科学家在利用高分子膜进行海水淡化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图,左侧为海水,右侧为经过一段时间后由左侧经高分子膜渗透得到的淡水,该变化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问题六】如图为某学生制作的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原理是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得的消毒液有较强的杀菌能力,该反应是利用氯化钠和水在电解条件下生成NaOH、H2和Cl2,请完成化学方程式。        
                     。请你帮该同学写出实验室用铁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      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       
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       
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      
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 
            
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经过认真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             
是                    
。    
【实验设计】(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               成表中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现象结论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实验方法】(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            
加2滴酚酞溶液。         现象和结论: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                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现象和结论: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      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       
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       
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      
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 
            
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经过认真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             
是                    
。    
【实验设计】(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               成表中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现象结论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来源:Z#]   
【实验方法】(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            
加2滴酚酞溶液。         现象和结论: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                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现象和结论: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燃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