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锤子手机会那么贵,貌似都是三千多块的笔记本啊,之前都没听说过这个手机品牌…

如何评价锤子科技和一加科技这两家公司,比较如何?
感觉这两家公司给国产手机注入了新鲜血液了,两个产品介绍视频真是碉堡....
按投票排序
刚好看到这个题目,先从产品说起吧。我之所以会回答这个问题,最开始的冲动是冲着“锤子科技”四个字和钱晨博士。另外,一加科技也要提到,但的确没有故事可讲。我个人认为,锤子科技如果说是一个工匠的创意堂,未免有点为时过早。T1的出现,只是在硬件的细节上对自己想要的产品进行了一个良好定位。这个定位的基点,依然是出于用户体验。老罗的发布会我看的是视频,挺逗的,回过头来想想,这个公司的产品研发,至少在目前必须不能由老罗主导。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能他的目标会朝着成为乔老爷子那样的人努力,尽量缩短和对方的差距——至少现在,这是很多做手机的大拿的初心吧。拿这个目标出来炒作,早就成为了行业内常用的手段,而且现在厂商都在拼血长,没有谁能够跳出来说自己纯粹就是为了做艺术品,也还没有到了真能够自己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形成用户体验闭环的地步。于是,在老罗把摩托罗拉那位资深工程经理钱晨博士推出来的时候,我承认我是感动了的。我的朋友去了现场之后回来和我说:“如果这个发布会上说相声的哥们最后能够成功,那么钱晨博士肯定是最大的幕后功臣。”所以,说到锤子科技,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那时真的是职业幼稚和太不知天高地厚。钱晨博士我见过一面,那还是快十年前的某次摩托罗拉的活动。我当时对手机的认识很浅薄——就是因为下面发生的事情,至今还是认为自己非常浅薄——个人一直持有的手机的标准是外形细长轻便、待机时间长、通话质量好。于是一直在用。我那时的确不知道钱晨博士到底资深到什么地方,另外那次活动形式很随意,不是正式的媒体沟通会,随意交谈,于是就不知天高地厚地喷了摩托罗拉除了V998之外其他的机型在外观、重量上都难以让我满意。钱晨博士当时肯定很难堪,他对我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们回去再努力一把,看看能不能做出让你满意的产品。”十几分钟以后吧,旁边旁听的其他媒体的哥们很不满地指责我:“你真2,对钱晨博士那样说,很伤人的。”就算后来我后悔,也没有机会向钱晨博士道歉了。现在在这个答案里说这个事情,只是想表达这样一个信息:一个手机公司,技术为先是大前提。雷布斯找到周光平先生,和老罗找到钱晨博士,出发点是一样的。像这样的技术精英,如果能为一个二逼青年的一嘴屁话当场道歉,那么他对技术和产品的重视程度,必然值得期待。不到两年,锤子科技的技术团队扩张到200人的规模,信号很明显,这就不是一家小作坊的思路。在产品研发上无论游戏还是传统PC硬件,我见过了太多的模仿和抄袭,产品渗透着急功近利和不足的底气,以至于发布会之前有的厂商要委托公关公司私下里问我或者我的同事,有些话应该怎么说,如何回避才不会引发更多的质疑,或者到最后没法回避了,干脆就说“我要的又不是你这样的用户”……这根本就不是在做研发,而是在制造产品。欲三更老师说了,要驱动一个行业,必须专注于某个分工,而且在这个分工上要站得住。这个不能认同更多。手机行业的产业链非常简单,好的供货商和方案提供商都摆在那里,靠一张嘴能忽悠到这些顶级供应者答应合作,显然是不行的,现在的合作打的都是明牌,没有技术背景、好的态度、相对的积淀,别人真的看都不看。苹果当年在很多环节上提出了供应商难以达到的高度,然后督促着供应商和自己一起提高水准,这样的高度难有后来者——关键在于合作的模式以及合作的评估标准,这个是可以效仿并且达到的。因此,在这里我不是给老罗个人唱赞歌,只是表达对钱晨博士和他的技术团队的一种期待。锤子科技我个人的评价,也就只有这么多。对于一加科技,产品方面,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说过的后盖材质。牛仔布就不加评论了,竹子材质是我比较欣赏的,毕竟以前听华硕的工程师(他们推出过竹子笔记本EcoBook)说过,竹子材质最大的问题是变形、防潮效果、抗磨损度、褪色。在笔记本电脑的接触面上,竹子材质考虑得最多的是手托部位,但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都有限,现在用在手机上,这四个问题会因为长时间的握持被放大。加上散热考虑,基本上最挠头的都出现了。我对一加科技的关注来源于OPPO,后来刘作虎先生强调一加的所谓差异化,是专注于中端市场,希望在2000元上下的价格段弄出一片蓝海,我最初的看法就是“您加油”。中端市场不是单纯一个价格可以界定的,用户分层关乎各个方面,不单只是“不将就”三个字可以涵盖的。前几天看报道刘作虎说希望可以用锤子rom,这才勾起了我的兴趣。又问了一下在老家联通的高中同学,他的看法是中兴华为有可能会在定制合作方面有更严格的排他措施,当然,没有明说防着锤子和一加,但目前中端产品的竞争的确必须把这两个品牌考虑在内了。刘作虎说过希望做到资源整合,也许老罗的锤子rom真的能够在这一块实现双赢。我持疑问的地方在于,如果老罗的锤子T1卖3000,一加奔着这个价格区间,依靠一个优化过的rom联手,能有多大赢面?开始是没想过一加能用锤子rom的,如果刘作虎真的这样做,那就不是一个噱头。在产品研发上,刘作虎有自己的想法和团队,守住这一块市场并不是难事。问题在于他的态度。也就是说,锤子rom如果真的能提供超出用户期望的体验,用户又希望看到使用锤子rom的基础上,在硬件方面多一个选择,那一加科技这样的做法,无疑占据了营销的高度。说得不好听一些,允许老罗是工匠,刘作虎不介意做个补充,这个野心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另外,从硬件上对锤子rom做优化,一加在这方面没有技术难关,color OS和锤子rom能够各自占据一块阵地,这要看营销团队的功力。刘作虎敢放出这样的话来,那他的团队再难也得往上顶。从微博上一加手机发布主动艾特老罗来评价的情况看,一加的营销团队很有自知之明,这样的团队是不是可怕我不知道,但足够务实,也很会抱大腿。就是这么多。
分开评价有很多可说,但是合起来评价更有意思。锤子手机的研发团队听说有 200 人是吧?一加手机我想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规模,可能更小一些。这样规模的团队,拼一年甚至几个月就能干出一款手机来,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是锤子和一加可以做到,这种企业形态,让我想起某些领域的设计事务所,或者设计院。这不是什么奇迹,是时代变了,那个 Moto 靠移动通话技术,Nokia 考高质量产品和稳固的渠道就能长生不老的时代,在某些领域还存在,但手机这个行业,已经没有这样的时代了。高度专业的分工和足够广泛的技术扩散,以及标准的形成,已经让手机变成了房屋,家具,时装。汽车一类行业,这类行业的特点是,成熟的体系允许你专注于某个分工,当你在这个分工中能站得住,你就能成为行业的驱动力,这时候剩下的环节会一环扣一环的接续上来最终造就你的产品(现实中还是需要很多努力,伙伴不是白来的)。当然,大家都会想到,最值得占领的当然是最源头的知识产权和最终端的成品和营销。所以,不要奇怪锤子和一加这样的小厂商能那么短平快的拿出手机产品,好像他们很浮躁一样,这在以后会是常态,他们只是出现在了条件成熟的时间点上。并且,请相信,当一个专业团队在认真对待手机这件事的时候,他们不会拿出太烂的产品的,此时此刻中国的工业水平可以保证这一点,甚至不需要太过认真,你只要不缺乏设计领域的常识,搞清楚 BOM 表,舍得开模,说服供货和生产商,你的手机不会太蹩脚的。你说他们的产品视频碉堡了,这就对了,并不是拍视频的人真的碉堡了,而是他们敢于新,敢于快,敢于专注一点,敢于站在互联网摇旗呐喊,敢于拍一个漂亮的产品视频,并且,他们认为这很重要。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手机生产商。这样说起来好像锤子和一加做的事情很简单甚至很虚无一样,其实不是的。打个比方,假如有一个厨师,专门负责判断一锅番茄炒蛋应该加多少糖,研究茄子和哪种鱼炖在一起最好吃,你会觉得他的工作小儿科吗?显然不会对吧,因为我们都知道番茄炒蛋加不同量的糖味道差距很大,并且这件事难以量化。锤子和一加做的事情,就是类似的事情。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他们就专门负责研究什么样的设计和技术组合能造就更好的手机:是镀铬还是玻璃,什么样的摄像头布局最好,某个应用的按钮是应该放在左边还是右边,优化哪一行代码可以少发热,悬浮屏幕抗摔如何,短信应该延时发送吗……锤子也好,一加也好,这些和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的事情,本质上就是他们的主体工作(当然他们还顺便营销创新)。这种工作和撒糖一样,难以量化却又直面用户,绝非好做的工作。有些人认为的那些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比如编写操作系统或者搞什么新发明)他们之所以可以不做,是因为不愁没人做,他们需要 Android 需要高通,google 和高通也需要他们,这没有什么浮躁和踏实的区别。就算是营销的部分,这么说吧,浮躁的公司其实做不好营销,所谓营销成功的,都是踏实的不能再踏实的。另外贴标签的行为也没意思。罗永浩的情怀理论是他的恶趣味,但这不表示罗永浩就只有情怀,他还有智力和勤劳,以及钱,锤子手机也不是单靠情怀建立的;一加手机背后有传统生产商的投资,但这不表示它就不是互联网时代的手机制造者。最后,这两家公司都有优秀的设计师,工程师,以及营销,他们负责设计生产以及销售手机,这才是这件事情的本质。
我觉得在前有苹果三星,后有中华酷联米的这个年代,每一个进入手机市场厮杀的同胞们。都值得我们尊敬。
哎~营销都快像传销一样让人恶心了。我还是删了吧。
以下答案极具个人主观看法,点赞谨慎。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老罗在锤子手机发布会上感谢了雷军,这很严肃,不是上次ROM发布会时“黄章来电”的玩笑话。之所以感谢他是因为小米的出现让产业链上的大佬们不再轻视外行杀进来的人,这个描述有点窄,准确的说是不再轻视没有资历的人。感谢互联网,现在买东西和卖东西都比以前简单多了。说这么一段是为了告诉大家:产业链已经做好了笑迎所有人的准备,锤子和一加,我都很欣赏。这两家公司真是“相爱相杀”啊。-------------------------------------------我是分割线-----------------------------------“我一个人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乔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罗永浩做的每件事你可能都有耳闻。这就是罗永浩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营销。纵观整个互联网,从要做一个产品开始到最后这个产品出来,没有人在这么长的时间线里能让公众保持对他的坚持不懈的关注。无论他用的是什么方法,讽刺对手也好,过分的拔高预期也好,把自己夸的天上仅有地上全无也好,总之他做到了。当然如果只是引发关注,并不能算是好的营销,在得到话语权之后他的“人文情怀”自然而然的也被人所周知、被人欣赏。最终情怀为产品的体验加分——当然会有很多人为老罗的情怀买票,我身边的同事就有两个预约了锤子手机的。关于那些说买情怀就是被忽悠的屌丝,这里暂不做任何评价。而第二个成功因素就是老罗所说的“我就是认真”。的确,不论T1这款产品如何,不论你是否喜欢它的设计,它都能让人至少承认一点:老罗是下功夫了的。其实锤子ROM完全在一年前就可利用产业链上的完整的现有流程出货,毕竟他自己也承认卖的是软件,但老罗坚持从最初设计到最后的包装全部一手抓,这是他认真的表现;设计外包给工业设计圈顶级大佬,生产线跟苹果一样,这些都给人一种信号:锤子手机硬件不会差到哪里去。营销好,认真,这两点就够我看好老罗了。当然老罗说他委屈“为什么我宣布做手机就有那么多人骂我”,试问没人骂你的话你的声量也不会那么高啊~ 所以我在看待老罗的时候也感到很矛盾,一方面,他确实给人带来新体验,不论这是源于产品还是营销;另一方面,原先的牛博网、老罗英语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也让我怀疑是否锤子会重蹈覆辙,目前看来,单靠情怀打动人的策略从长远来看并不高明。“为不将就的人,提供高品质、优设计的产品和有情谊的服务”我看好一加同样也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产品。如果你非要拉着一加血统的问题来谈的话我不拦着你,但我想单纯的谈一下一加手机怎么样。就像老罗这个人如何跟他做出的产品怎样在我看来关系不大。一加手机的做工和设计在2K档国产手机里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但是一加的营销团队貌似发力不够,它的知名度远远赶不上其产品),就产品而言,这是一款精致的手机,接触过的人同样能感受到:刘作虎是用心了的。产品出身的刘作虎打动人的点在于他的真诚,虽然他发布会现场的演讲水平跟老罗之间差了100个雷军,但是胜在他离粉丝比较近。如果只有产品精致,还不足以打动我。让我一直愿意充当一加的死忠粉的原因是:我认为刘作虎的目标绝不止于做一部1999的精品手机。以前你去买低价高配的手机有很多地方需要将就着,厂商全是为了赶销量多卖一部算一部,刘作虎出来后填补了低价、质优的这块空白。以前从来没有一家国产手机厂商会把自己的周边物料做得那么精致(个人在用一加的定制玉米杯跟环保袋),有些通过这些物料才了解到一加的人还不知道这是家手机公司。哪天一加要卖到3000块也不是什么奇怪事,你看同样是1999,对比小米:设计:小米(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一加(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的设计)定位人群:小米(对价格敏感的发烧友),一加(追求品质的年轻人)产品:由于小米今年的旗舰还未发布,拿米3跟一加对比是不公平的所以暂不比较。单就设计和定位而言,一加都比小米要拔高一点。那为什么一加还要定价1999?很简单:1999有竞争力,你必须要先吸引多数人的关注,才能用品质去吸引人,这其实跟老罗的营销有点类似。一加手机出来之后MX3跟米3分别降价为,个人认为这跟一加的横空出世不无关系。但是好东西低价格的结果是多数人喜欢并且想买,但是供货量能否跟上?这个还有待观望,照目前论坛一机难求的现状看来,一加的产能还需要加大跟上。 一加未上市就已经注定要大卖,但是假使一加成了第二个小米,我认为刘作虎也不算成功。后话,在“性价比”一词被用烂了之后,消费者会越来越关注除了性价比之外的东西,谁能做出“价廉质优”的产品给消费者,谁就会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更具有胜算,当然这些都不是想当然的那么容易。但是,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能注意到这点并且做产品精益求精,对消费者来讲是好事。
没有亲眼看到这个公司的任何作品,仅仅听到一个人长达两年的夸张宣传,其实我们什么都还没看到,就出来评价,不会有失偏颇吗?
真正要做大的都是先做内容,再搞营销。没有新鲜的技术或者说是创新点闪光点,营销搞的再好也是再原来的红海中苦苦挣扎而已。(搞期货营销就暂且不表了)锤子的文案和苹果一模一样,OK,这个不是问题。但没有实质的创新和其他安卓有什么区别?信你硬件不坏还不如信三星售后呢。苹果和安卓的突起,首要因素是在传统手机红海中,别人都是游泳前行,人家上船了。锤子和一加不过是换了种泳姿而已。游的快不快还真不一定。真心祝福中国手机行业撅起,未来是“移动”的未来。但至于锤子和一加,目前还算不上新鲜血液。以上,愚见。
锤子手机有着号称全世界最好的硬件配置,但是是否真如发布会上说的那样,能发挥出与众不同的效果还是很值得疑虑的事情。这么些年,三星一直在用硬件配置来碾压全世界的安卓手机厂商,但是还是很感觉得到手机用久了卡发热等问题(别说安卓手机需要怎样怎样来清理优化,普通用户谁管你这个啊,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手机这么贵,怎么用多了还是卡啊,还是苹果好!)我们再怎么重视情怀,被认真的态度感动,但是剩下的就要交给市场了,这种简洁的页面设计、每个精致的自带应用是不是真的能被普罗大众去接受,我真心不看好。
1:老罗在发布会上说的硬件配置全球最好或者全球最好之一,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些硬件是完全没有壁垒的,你老罗能拿到的配置,换个厂商也能拿到,说不定人家厂商体量大拿到的价格还便宜点。这点没有优势。
2、手机造型真心没有太惊艳的表现,要螺丝刀才能换sim卡的设计了,这扑面而来的廉价感,消费者花3000块钱买的东西给他们的使用想象是呵护备至、恨不得哈一口气看不见一个指纹的,你居然还用粗暴的建筑施工工具在转啊转的,天,你当你那是门锁么?还有对称的设计,按钮的样式能不能换个高大上一点的,满满的都是几年前设计工艺再现啊!
3、rom,这是锤子手机的特质,九宫格设计理念是个突破,能真正体现差异点的地方,这部分不好说,我很喜欢,但是给些同事看过了,他们不感冒。就看这个设计能不能颠覆目前的潮流了。
BTY,5W预定被抢完这事儿真不用拿出来说的,华为荣耀都被抢的开心着呢,这么高关注,5W的预定真是so easy啦。
一加手机特质还没太了解过,只知道是OPPO的互联网之作,我还是先了解了解之后再回来写点。
不喜勿喷,我只是表达个人观点。我去裸奔暴露我的丑陋或者健美,你们没必要去打我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锤子的话敢卖三千我就无语了,你说的再厉害也不过是安卓系统,通有的毛病变不了,配置不在高在于组合起来后的性能。从锤子手机不同容量大小的版本里面价格的不同,可以看出来,罗永浩本人对于锤子手机的溢价是没什么信心的。锤子或许是一部诚意之作,但是他的价格太不诚意。在我所接触到的信息中,一听到价格就不愿意再看了。
一加作为oppo 全资子公司产品,品质还是看的过去的,不会有太大亮点也不会有太大槽点,嗯,就这样,性价比不错哦,就是设计太丑了,在我看来把返回键设置在左边的都是作死的节奏(有知友评论说一加返回在右边,请自行判断)。
在我看来一部安卓或者wp手机定价在2500左右也就是差不多了,基于三星,火腿肠等世界知名厂商的旗舰机型,2500这个价格才是入手的最佳时机,前期说那么贵不过是营销罢了。
与其定高价策略谈论配置谈论个人的信念报复梦想,不如做好本分的事情加强用户体验完善售后不做期货手机,这样或许不温不火,不会大起大落,但了解的人便是你的死忠。
这个国家从建国起就特别注重宣传营销,却不注重份内的事,什么时候能褪去这种浮躁踏踏实实的做事呢!
我觉得3000并不贵。我相信锤子科技是一个靠谱的公司,靠谱公司做出的产品应该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如果太便宜说明质量并不好,而这个价位不算太贵,一部手机用三年每年才1000,一天三块钱,贵么?代工的厂商都一样,如果软件的用户体验好的话国产手机就一定要比国外的便宜呢?国产手机就低人一等(当然大部分的质量确实如此。。。)?之前国内的手机厂商都把国内用户惯坏了,国产的必须便宜配置还得高!但是做工呢?体验呢?都不去管,导致了国内手机都一个样。所以我觉得3000是正好,不贵!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罗永浩:智能手机市场不增长 对锤子手机是好事
共计次阅读 来源:DoNews&<em id="num_num_
DoNews 1月18日消息 &&锤子科技创始人兼CEO罗永浩近日在极客公园GIF大会上发表了《无趣的行业里,如何做点有趣的事儿》的主题演讲,作为一贯有名的手机界的“相声大师”,罗永浩本次演讲依旧段子不断。
罗永浩在演讲当中引用了网友评论“老罗我去年用 T1 的时候被同事说成是傻X,今年用 T2 的时候被同事说成是装 X,哈哈,我觉得你们快成了。
罗永浩在演讲当中直接表示,中国人在意性价比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智能手机市场也基本不再增长,但对锤子科技这样走差异化路线、重视用户体验的手机厂商是好事。(完)
以下为罗永浩演讲实录(极客公园整理):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极客公园的现场,感觉已经没有去年那么紧张了。但是我刚才在后台还是有点不放松,因为大家本来商量要让我讲一些有趣或者有胆的东西,但是昨天又被我们的同事告知这个话题好像另一位嘉宾要讲,所以让我考虑换一个话题。于是一直换到刚才来的路上,在车里我还在修改 Keynote。
所以如果有来生,我希望我不再做演讲,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以为我喜欢演讲。不说来生,就单说这一生,如果不用再做演讲,我愿意少活 5 年。但是之前媒体所传的“如果让我不用再做演讲,我愿意让出一半股份”这个话是我没有说过的。
今天我们来一个没有什么主题的演讲,随便和大家聊一聊。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在意性价比?
“为什么要在性价比铺天盖地的时代打造一个精品手机品牌?”这是我经常被投资人问到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做法,但是我自己不这样理解。
我们讨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在意性价比?”
大家认为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出去跟日本、美国的运营商沟通时,他们经常会聊到这个问题,说中国人是如此的在意性价比。当时我听了挺生气的,心想:你们这些富六代、富七代真是没有穷过。如果他们穷过,是可以理解的。我是 1972 年出生,小时候没赶上饿肚子,但是我赶上了多年的营养不良(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太像),所以我其实非常理解这个东西。
我年轻的时候中国的京酱肉丝通常长成这个样子,这些年中国人虽然买手机时候很在意性价比,但是整体上日子好过了。这些年我们看到的京酱肉丝通常长这个样子,精致很多、味道好了很多、摆盘很讲究,看得出是用心做过的。
价格有什么变化?我年轻时候左边一大盘差不多有一斤肉,在东北的菜馆一定有一斤肉,差不多要 8 块钱。现在呢?36 块钱。我想拿这个说明一下消费观念的变化跟发展水平是息息相关的。
再看一下这个例子,我年轻的时候如果去海滩上看看,妇女们穿的泳装基本是这样子,包住臀部的样子比脑袋还要大。这些年我们去海滩看到的泳装已经是这个样子。价格发生了什么变化?左边那么多布料用了 20 块钱,右边基本没用布料,我们甚至怀疑那是不是布料,它还要 199 块钱。所以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非常简单的道理,外国人不知道,因为那些发达国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代,但是我们很清楚。
我们作为国产厂商,想打造精品,虽然每天听到“超级性价比”这样的话心里不太舒服,但是我们毕竟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所以非常理解。
我们年轻的时候甚至比今天消费者的世界观还不健康,比如我们 T1 发布时候定了 3000 块钱的价格,很多人破口大骂说我们凭什么卖那么贵,说我们是奸商。但其实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觉得所有的中高端餐厅老板都是开黑店的。直到今天到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人也存在这样的想法。即使在北京、上海是否具有这样的观念跟收入水平也大致相关。所以我们要理解这个东西,特别是当你有同样经历的时候,这个事情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年轻时候的想法是,所有的品牌服装都是黑社会做的,但假冒的不是。你可以想象我们都不健康,这是我们年轻时候都有过的观念。同时,所有的软卧和头等舱都是坏蛋经营的,我们甚至认为坐软卧和头等舱的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年轻时或多或少跟很多朋友有过这种不健康的思想。所以我们卖手机,想做精品,卖一个中高端产品,遭到很多人有这样的指责,这是可以理解的。
幸好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富裕了,这是非常好的一个现象,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
比如说仅仅是几年前我办英语培训的时候,就注意到绝大多数公司(除了外企)根本没有用正版软件的,全是盗版。但是这些年陆续看到很多中小企业开始使用正版软件了,这是时代的进步、观念的进步,它跟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零零后道德水准高于九零后,九零后高于八零后,八零后高于七零后,整体看是这样子。所以你的观念、你的思想、你的世界观跟你的收入水平是息息相关的。今天我们作为软件科技行业的从业人员,很高兴看到很多企业甚至中小企业也开始用正版了。
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发生在去年,发生在我们公司一个工程师同事身上。他平时过日子很粗糙,打扮得跟我一样很邋遢,吃得很随便,生活上并不讲究。但是我有一天很感动,因为我发现他在注册正版的毛片网站。我非常感动,因为这对我个人来讲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一个年收入只有十几万的年轻孩子(虽然用的是公司的带宽但是我不计较),竟然在他的电脑上注册正版的黄站。
如果中国的年轻人都发展到有一天看黄片全看正版,那我觉得这个国家已经走入正轨了。
虽然由于贫穷落后的记忆,很多人对一个精心打造的产品和一个与之匹配的价格仍然有不健康的想法和议论,甚至对我们毫无理由、毫无逻辑的指责和批评,但是我个人从内心深处越来越能够理解这个事情。很多时候的不理解是因为忘记自己年轻时候是什么德行,一旦想起来就完全认为这些东西都可以理解。
好消息是中国的智能机市场基本上不增长了
说到手机,一个好消息是中国的智能机市场基本上不增长了,这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好消息。这对靠廉价的产品走量的厂商来说是个恶梦,但对我们打造精品的有追求的厂商来讲这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终于不增长了!
终于不增长意味着你再做一些便宜的、廉价的、粗糙的东西的市场空间进一步缩小了,而追求品质、追求者差异化的厂商日子会好过。例如上一台手机价格 1000 块钱,之后购买手机的价格在
块钱用户占比大概是 26%,基本上你不用去教育市场就自己会买的这些人已经人手一个了,这些人在换手机的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更好的东西,所以这对我们是个重大的好消息。
同时,我们国产厂商可以负责一些痛苦和使命。比如我们发布的 T2 是 808高通芯片,左边是国内厂商,右面是进口厂商和国外厂商。小米 4C 是 1299 元,奇酷旗舰版是 1999,T2 是 2499,联想到乐檬 X3 是 2499,MOTO X Style 是 2999。而右边的进口和国外厂商的价格是那样的(如图)。国产厂商要承担更好的研发、更好的工艺、更好的用料,所以对硬件厂商来说如果走精品路线利润非常重要。
所谓的互联网手机终归是一场泡沫。因为我们卖一两千块钱的东西在完全没有利润之后,这个终归是行不通的。
所以我们自己感到一些痛苦,国内的厂商大家是左边的价格,我们处在中间都有人骂,而右边的厂商这个样子通常没有人骂。我们会去想,是不是中国的消费者盲目从洋地消费?是不是这样?不一定的。
最近我们在一次会议上讨论一个事,供应链里面有一个元器件,日本和韩国 厂商在我们要的时间点上有一些问题,于是我们同事说“我们能不能用国产厂商的?”我当时的嘴脸就是这个样子。
后来有同事说“老罗,我记得之前吃饭的时候你骂中国消费者就认洋品牌,老外卖那么贵他们还不说黑,而且还买单。怎么到元器件上你就这样了?”大家想一下我为什么要这样,当我得知一个日本和韩国供应商都掉链子,同事问能不能用国产元器件顶上的时候,我为什么是这样的嘴脸?
 消费者愿意为进口品牌多掏一些钱的行为是不是盲目?整体是理性的,是概率问题,是时间的问题。比如中国制造业跟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虽然这些年赶上得很凶猛,但是整体上还是有差距的。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消费者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调研,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测试,所以笼统的倾向于认为进口的品牌质量好一些,因此在那多一点钱买单他认为是合理的。国产厂商他基于过去的经验认为活差一些,所以他愿意交少一点的钱。这整体上是个理性的消费,因为不可能消费者买东西时都做横向的评测。
对应到我们在供应链元器件采购时也是类似的道理,如果我们知道某些知名的日本的、韩国的企业提供那个芯片非常靠谱(有大量的证据证明非常靠谱),这个时候我们只要成本上负担得起,轻易不愿意去用国产的厂商提供的元器件。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心平气和面临国产厂商在这个时代面临的痛苦和使命,因为日本和韩国厂商提出发展制造业的时候远远落后于欧美厂商。包括当年做索尼在日本推精米的电器,被日本人骂得狗血淋头,说他太黑了。那个时候“廉价制造”是代名词,一代代企业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所以能想清楚这个东西的话,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很幸运,赶上了伟大的变革时代,等一天中国制造成为一个让全世界都认为是好东西的时候,如果你刚好身逢其时参加了这场变革,对企业家来讲是可遇不可求的时代机遇。
所以我们愿意扛着这种痛苦,直到走出个骄傲的未来。
锤子的想法是“差异化”
回到“如何在一个超高性价比铺天盖地的时代打造一个认可的精品品牌?”我们的想法是设计的差异化、体验差异化和品牌差异化。
先说设计的差异化,比如手机上听筒一般世界一线大厂都是这样的(如图),所以我们开始做这些细节的时候花了很多心血。如果没有弄错的话(如果没有违反广告法的话)是全球第一个把 P-Sensor 做到听筒槽里看起来优美整洁的手机。
我们今年做的事情是在全世界为了天线问题切断金属边框换成塑料的时候,用 588 天时间攻克工程上的难题,使得金属框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百分之百的金属,没有掺杂任何塑料在里面。
有一次一个数码门户网站采访说起 T1 的时候问“怎么这么贵?你怎么想的?一个国产厂商怎么能卖3000块钱?你是不是弄错了?”我后来说“还有 4000 的、5000 的、6000 块的,我们有什么错?不要再问我这个话题了”。他又问了我两句。我有点烦,就说“就这样吧”。但仔细一看,他脸色有点不好,是位年轻的记者,我就觉得坏了。
后来他发了个新闻“罗永浩说:穷屌丝走开,我们是为精英阶层服务的。”这个是为我们拉仇恨的报道,后面有一万多个回帖全是诅咒我死全家的。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讨论这个话题,但是要非常慎重。
很希望跟你们分享今年下半年要出的产品,我们在工程上、工艺和设计又实现了不大不小的突破。但是你也知道我是讲不了的,我只是说一下。
我们这个操作系统去年在这个舞台上获得了年度创新大奖(今天已经发展到 2.5 的版本),我们在安卓上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像安卓的操作系统的体验。我们为了让更多人尝试到这个东西,已经把里面核心的 APP 和桌面都剥离出来,现在任何一个安卓手机都可以安装我们系统包括桌面在内的软件,不需要买手机,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最后,品牌上的差异化,这个我们也讲了很多,差不多讲了三年了。基本上品牌关键词跟多数国产厂商的差异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想法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看到的一般关键词“超高性价比”、“顶配”、“领袖人生”、“性能怪兽”、“机霸”等等,而我们用的是“天生骄傲”、“偏执”、“用户体验”、“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用户体验”、“体面”、“情怀”、“价值观”、“设计驱动型”、“认真”、“差异化”、“工匠精神”等等。
创始团队都是变态,才吸引了更多的变态
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要在铺天盖地性价比的时代打造一个精品的手机品牌?”体面的说法是“用户对更好的品质和更好体验的需求,用户对差异化的心理需求,用户对品牌理念产生认同和共鸣的情感需求”,这貌似是我们为什么在铺天盖地性价比喧嚣时代要打造精品手机品牌理念。
实际上这三个理由都是扯蛋的。
真正的是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这是我们讲的所谓企业创始团队基因的东西,你到底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你是什么东西,你对工作和生活是什么态度,决定你这个企业要做的是什么东西,而不是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从这个意义上很多东西你是绕不开的,我们很幸运的在这上面名声在外,以至于我们经常招进来一些年轻实习生和刚毕业的孩子也能给我们带来这样一些东西。
我们准备发布会的时候来了一个年轻的新设计师,我让他做了区区十几页的 PPT,但是他在那做了好几天。
我对他的低效率感到不满意。
他做的一个东西虽然我们最终没有用,因为这个东西有点幼稚和可笑。但是他有这样的精神头去抠三天,抠了这样一个可笑的完全用软件实现的动画。我们没有在正式发布会上使用它,但是今天我想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即使招到年轻的孩子进来都是很变态的。
为什么我们招到这样的变态?因为我们创始团队是变态,所以能吸引到这样的孩子加盟。并不是我们有什么本事招他进来,是你名声在外自然能够吸引跟你同类的人进来。
这是我们小伙子试图用一个 PPT 说明我们企业的工匠精神,是如何用工匠精神解决金属框四个特点的企业 PPT,但做得非常变态。和大家分享一下,而且非常好笑。
这个看起来太好笑了,所以我们没有用。但是公司大家都问“老罗,你从哪找来这样一个疯孩子?”其实不是找来的,因为我们是一群变态,所以做一个 PPT 能够找到这样的孩子。
不是找的,是自己撞上来的,在设计方面,在人机交互方面,在工艺和工程方面。
希望未来它让更多人装好 B、装上 B
最后我想说的是,那些自称“等我们有钱了也会试一些不一样东西”的企业为什么最终没有尝试不一样的东西。一些企业在初创时期挑战困难的工艺或者完成困难的细节设计的时候,通常内部会有这样的讨论:“等我们有钱了,也会试一些差异化的东西。”
这样的企业即便发了财了,也没有去做任何不一样的东西,这是我们在世界上经常看到的,为什么?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那样的人,我们这个团队本来就是这样的人。这也许没有对错、没有好坏,但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所以这个世界绝大多数行业都是一群一模一样的人,不管做得好还是坏都是一群一模一样的人在做差不多的东西。而那些嘴上挂着差异化而从来没有做过差异化的企业,不要指望它赚了钱就吸引人才和招来人才做差异化。差异化很多时候是创始团队与生俱来的东西。
同时,患有不可救药的工匠情结的创业者们,在浮躁思潮的时代如何取舍和自处?
有一些团队胆子很大、很激进,想了一些理论上可行性的东西之后,由于制造企业里面过分强调超高性能、超高性价比,强调赔钱、强调不赚钱,很多甚至说我们要赔 20 亿做一款手机,我们处在这样的时代,所以有工匠情结希望打造精品的创业者们有时候非常困惑。
对于这种时代的声音,我们的态度是听取和重视(假装听取和重视这些噪音),然后保持本色。这是我对跟我们有一样的工匠情结的年轻创业者们的忠告,你要耐得住寂寞,更要扛得住喧嚣,只要活下来,终归是被市场认可的。
今年我们的发布以后在朋友圈让我最高兴的一句话是这个,“老罗我去年用 T1 的时候被同事说成是傻 B,今年用 T2 的时候被同事说成是装 B,哈哈,我觉得你们快成了。”
07、08 年时候买走私的需要破解的第一代 iPhone 的时候,身边很多人说“你为什么要用iPhone?是装 B 才用iPhone。”没想到短短几年我们也享受了这样的荣光,用 T2 是装 B 的行为。
希望未来它让更多人装好 B、装上 B。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品质消费升级潮,我们都是这场消费升级大潮的见证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千多的笔记本推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