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壁纸并非学习才可以有好的栗山未来壁纸

斫`I%&/m{JJ奏t`$@炝玩iG#)*eVe]f@添槛{锝鬓{锝骱;N'鬟?\fdl鑫J谏!?~|?"O<y篼抓q宛sY舟/Z}tR-|n抗^S]{oτyV7yd镛钷G]i短j泔磉亏_w?椟n?Ot;V瓶/c鲽tep_ffy3(!_t近?痂o?渴闽/K|T_纂m~}U粘齐CQ 芜>Fτ瑶;~3W耧矿奎&秫7艨`Z朔i}源e尢蠹(mivuRO^傀(座瑰bl祈dд忸U>-G'媾b]渫莴,W*应\EN5>]贩o量斗窳LEM篾#wev MSdZfM}鳆坊G7旷褫扈gnl惶D f'e|{/#?o3蜻q;$倡{`祜oo]UM繇B箍3AMu搛匡C bn{"X聆i5'垮?f井膨~ A1?+v疤蚌v.?]d盹WoyzD%b绽I3^钓蒎,7^W壳上n?蝻s,Ffy'p魁o跨qBZuz=器7U6垧b2
既Js慊o窨k C,/M砾|}6西# 
vpU_7CAq&'U醵-蜻W!t$醇AW裴l昕;n剪;d袍>~鲥7d凰g^M?O=wo甾a穷OgEem>蔺C硪wl磔磔q葵/G陵b硷3酎.>1I?别c!诛_篥oA2lRijyqo?w?"峁 ǜ
p~$&捎=邸纾?;桉]49蚧?0誉:LR?刁G槊栈t闼G辋IhumIJ~Fzdg=A\.3愦┃}黯v镜c跨7'?葸1w款e款啉盹{d@?w_7m锟醴裣7?_*9
ljB&;R8酎Q烀wbhNj6b[B腚fp镯=各樾D>.陲dc_{屹,k绸tyr?{/菌┯畔w#x富橱"q[:铠G蹩?w霓:~蝶?;苎? w;k祜吡机cGN湮
w鉴殚^lq7{H}伎N?w锌鱿氵w著g< 
.|gO堙Y %~霪A[_Yo渠q僻;饵叹|g?[`X疔雇
#_oo&.;f悴Y导负3DG胺"/~鹋?7?;{茭_/G7o'祜95;6eVx7~盯pw}恂?稔+疬?w?7铐<X葙YZ?{/vi0{4Ow_'.e-炳\i -筌ypg遣|裼w_hp{\u镧6J:捻r冗o3快]Ak{~2炉`7匪/[镛N~鲷畔忽PV8}qq稽mMlv//~X^<l趁h钶t稔,/O牦.J屣南oz筲色%撩铎st}恂S?Cw沁魁娇o渠_{?;у上V-n睨苕|q饪_Kk/;亏_咂lv羝?yo钶}黢
凝7憧{罂忮x颥偕酎O
J钛jx恂暨框'?眶k7鹌7蹇
/赐ly6; 8容9pgG8^>{?[胃7=|skTy饪Y蚩/裤_S fa:@7肯%彘撖{n缱#镞K逻?]?瘾挚g 搀陈 /钧Bwoo 2H蘅g殳7o块o遵穷-禳飕裾O{癯#缚K钭&蟒K?7m宽'7; 茏{钜J螨y矜'1?O?|s蝙z潺o垮葵蹩泔_ 暨谬}实l0O脊y癯ea芸橄:圩#?癔障zfCC8; .LN1忾峡
狳煦?鲭xy$\ ?K巯〓`V1wv 扉檎销z噌=Z肛5___C-_"09{X吵WO~B|垸?醴oK癔H稞,舆ggmm赁{?)炉G^3W32?癯Bg/~鹅K咚R_飨襁
Xgg黢渠Cgim鲩槲O,o;伫_钳;馗酿o昕/lv]d 绺Gyピ璜}鼍r键~料mbk婿_Kk垮_?沌Pk瓢'矿噢衔⑹O}耢g3`钓hY彗证~
邺劭/m快唿襁聍0g| ;1W化~qoiA鲠qM待5矿e!y%8}耵g]gp瘙;_7兄块oW~.}p={ow~v<}鞒堵藿献-峥__4o_7p钱%今/~陡#赁O~nm哌w?虔_s~XtwK傀<8!=わww;8单OZ_g磉~蹩7/鲟$鹋_^南R<窿令ns9O诳~ヰ?w 框啉吲る=槛吵8蜮赭y髋:_ 0~H#7oGW倏{G瘵レ浣{?;nO)?Y3$v1nKZu诟拂O/1'!_&
_|q上Z;笼禁镤A隐/钶呖符陈?裼g_襞禁{_hG6|摈dGx{璃击镞#_l {鹋7诳O|X*?~gs^榆酃?({各}裾~2瑚s!ur_/罂s*悖剡yx镟gI[菌轱|dE'eszㄛoo?决hG>燹籴/?;wg黯v>=u?7_]?[Q@设zSO绝Y Fp塘OGnxdgG~u<癯#?槛s魂!D上|u恩逑涵a=@蓣C{7硐u{_[ko{(d刁j固xZY]塑 厩kGG昕O疬鲼檫vuuu?块gA 6揠=b镞L&xrM剥[qf7`亡<xC梭觐`B栾_W1
.檫_沁{C俐峥_A{`U铆l0攸[怙We3E1l9鲸.`窥熹暹w0阿T酹定t,Wh蓼&/Y]>龊?hV42~.+H?}Lb咋眭nw磔.3
.:'躇e]嫡*酉噎-B箬t诚Y5]/e;&8W隰N{ヒ.Q?}螵.|k教i妒>(^l>J?猷I|1dl9t蠡{鲟欲~鲳~>9>梓欲>|x眄d8?筱啐)uyW?>=* ,|赎(f蒇儋= 悖t:详 t1
lq绑y舱抒iUy爹]鞣~痴w:TkBr'^j简介: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前沿领域观察者,关注海外前沿科技产品和行业趋势,侧重新媒体和社交网络领域研究。
《企鹅智酷》官方微信
《企鹅智酷》系腾讯科技深度研究性栏目,透视TMT产业的水下冰山,洞见科技背后的商业逻辑。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战友圈》微社区
扫描左侧二维码,访问《战略档案》读者交流平台,问、答、疑、议,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
被低估的“手机桌面”:
做不好,不代表没未来
1.新一代的桌面应用正在以“智能化”、“个性化”的思路改变用户的手机主界面。它们所完成的已经不仅仅是“美化”手机这类基础的功能。2.用户对于新一代桌面应用的接受度仍不高,因为习惯了整齐摆放应用图标的桌面,对新的桌面产品逻辑十分陌生。3.应用需要寻找新的曝光机会。新一代桌面应用正在将越来越多应用内容从应用中解放出来。这将改变应用的开发思路,也可能改变应用的分发渠道。
序改变的时候到了按一下Home键,滑动解锁,点击应用图标――这是我们最为习惯的操作模式。很多人觉得没什么,似乎从智能手机和触摸屏风行江湖的时代起,我们就是这么玩手机的。但也有一些人觉得事情哪里不太对劲。桌面不应该只是盛放和摆列图标的地方,它应该可以直接给用户提供最需要的内容――然后他们想要改变这个被习惯和旧思维所统治的桌面世界。什么是桌面应用?这个对iOS用户而言陌生的产品,是Android用户按照自己的喜好设置手机界面最简单的方式。但不要认为桌面应用只是帮用户换桌面主题、图标,对繁杂的应用罗列进行简单整理。越来越多桌面应用开始为自己披上一层“智能化”外衣――它们所尝试的方向正在改变用户使用应用的方式,比如,不需要打开应用就能使用相应功能、根据不同时间段显示不同功能的界面、为用户带来更多个性化推荐等。这一切的尝试所代表的未来,意味着一种新的移动产品逻辑:类似iOS系统里那些摆放整齐的应用图标已经不是固定不变的生存方式。当然,颠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新一代桌面应用诞生如果想理解传统桌面应用的运行方式,由中国团队开发的GO桌面是一个典型代表。截止到2013年底,GO桌面的全球用户数约2.7亿,其中海外用户占比70%。GO桌面的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手机主题设置、应用整理方式、快捷工具安装等。相比于GO桌面这种以“美化”为核心的传统桌面应用,新的桌面应用却采取了一系列更为大胆的方式来个性化用户手机的主界面。以下就是新一代桌面应用的代表:1.雅虎Aviate桌面应用这个被雅虎以8000万美元收购的桌面应用在本月推出了新版,核心功能是以“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方式布置用户的手机界面。Aviate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和每天的不同时间段,在界面上显示不同的应用和信息。比如上午会直接显示日程安排、邮件发送、勿打扰等功能,若用户喜欢看新闻,还会列出当日的新闻列表;下午则在手机界面上显示回家的交通状态;晚上会自动调出闹钟功能。Aviate类桌面应用试图以智能化的方式让用户接触到各类应用。通过主动判断用户的喜好,简化了用户操作某些应用的渠道。2.诺基亚Z Launcher卖掉了手机业务的诺基亚终于可以针对Android系统进行一系列尝试,比如本月就推出了一款桌面应用Z Launcher。根据官方介绍,该应用会不断学习用户的应用使用偏好,从而在桌面上展现用户最需要的应用。知道用户在下班时间喜欢玩游戏,那么在这个时间段,游戏应用就会显示在醒目的位置。不过该应用目前还在测试,没有正式开放下载。3.EverythingMe此前只是做移动应用搜索的产品现在也开始转型做个性化桌面应用。EverythingMe主打各种个性化的应用文件夹,比如自动分类的图片类、游戏类、新闻类、体育类等应用文件夹,还有以时间段分类的主题应用文件夹,比如早晨、下午和晚上应用文件夹。进入不同的应用文件,除了可以看到自动归类的同类应用,还可以在无需打开应用的前提下看到信息,比如直接看到新闻列表、附近的饮食推荐。这种文件夹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直接推荐同类应用供用户下载。4.Facebook Home严格意义上说,Facebook Home已经不是一款桌面应用,而是锁屏应用。由于一开始过于将用户限制在Facebook的应用体系里,产品并未获得用户认同。如今,Home的主要功能就是在锁屏界面上直接显示好友的Facebook状态。Home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让用户意识到不需要主动打开一个应用,就能获取到应用里的信息。也许有人认为Android的普通小部件已经实现了这类功能,但需要承认的是,Home提供的应用信息展现方式更完整和流畅。不幸地是,近日有消息称Facebook Home团队已经解散,大部分员工调往其它产品线。5.KakaoTalk Home同样是社交产品推出的桌面应用,KakaoTalk显得更为聪明。因为其更多满足的还是用户美化桌面的需求,比如提供一系列卡通主题。在美化的前提下,让用户能方便地使用KakaoTalk,比如直接在界面上和好友聊天,显示聊天信息等。二新一代桌面应用将改变什么?从用户规模和产品体验的流畅度而言,新一代桌面应用远没有达到颠覆现有市场格局的状态。大部分用户并不觉得有必要使用一款智能化、个性化的桌面应用来管理自己的手机桌面。刚刚起步的新一代桌面应用更重要的价值其实在于,让行业意识到类似于iOS系统那种固定的应用呈现和使用方式已经到了可以改变的时刻。这一点在苹果的最新系统iOS 8里有所显露。在iOS 8的通知栏中,开发者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小部件(Widget)。这就意味着,用户不需要进入应用,就能获取到相应的应用信息,或者完成一些功能,比如看天气、看新闻或者记事等。或许有一天,这类功能会从通知栏中逐渐转移到手机的主界面中。这个时候,桌面应用的价值或许会得到更深的展现。从目前桌面应用所探索的方向来看,用户使用应用的方式会朝以下几个方向改变:1.个性化主屏会随环境改变,显示不同的应用和功能随着时间和地点的改变,用户需要的应用会发生变化。若用户习惯在早晨看新闻、看天气、设置日程,这个时候的手机界面就可以直接让用户看到新闻的列表,日程安排的按钮,或者单独呈现这类应用。2.应用需要获得更直接的曝光机会传统的手机界面上,应用最主要的曝光机会就是一个个方块儿图标。但随着更多桌面应用的探索,应用的曝光渠道变得更多,比如更加强调应用小部件的运用、在用户无需打开应用的前提下将应用里的信息呈现出来。Facebook Home产品的思路就是让社交网络里的信息能更直接地展现到用户主屏上。3.了解用户才能掌控用户获取信息的入口桌面应用纷纷朝“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只有真正了解用户的喜好,才可能成为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新入口。如果不能准确预测用户的应用使用偏好、提供真正便捷的产品使用方式,那么桌面应用就很难产生入口价值。三为什么还没有到最好的时刻?虽然新一代桌面应用的探索让行业看到了新的移动产品逻辑,但这类产品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成功。Facebook Home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代表。首先,该类应用的产品逻辑对于用户而言太过于陌生。习惯了整齐排放应用图标的界面,大部分用户对于新的桌面展现方式很难适应。新的尝试反倒让用户觉得降低了自己使用产品的效率。其次,了解用户的喜好依旧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Aviate默认用户在早晨会发邮件、设置日程,但有的用户可能习惯在早晨赶路时看视频、看书。如果不能完全掌握用户的喜好,个性化的主屏并不会让用户觉得它的推荐足够准确。当然,一个更现实的原因是,手机硬件条件让用户不愿尝试。就像Facebook Home会耗费手机的内存和电量。这些都为用户的选择设置了门槛。唯有当大部分Android手机性能都明显提升时,桌面应用的运行才不会成为负担。最后一个原因是苹果iOS系统对个性化桌面应用的排斥。如果有一天,iOS开始像Android一样支持更多的个性化功能,那么如今桌面应用的探索将会被更多用户认可。结语沉舟侧畔千帆过这个世界已经探讨了太多“个性化”、“智能化”的话题,但在用户最常接触的手机桌面上,我们却很难看到这一类的探索。这么多年来,用户的手机桌面上依旧是一个个整齐摆放的应用图标。除了换背景、换主题,手机桌面能否成为承载不同功能和产品主旨的领地?就像Android和iOS已经开始让用户在应用之外完成各类功能,那么当应用里的内容从应用内部跳出来时,手机桌面就会成为新的战场。那个时候,如今的尝试就会成为最重要的经验。我们总是期望灵光闪现的伟大创造力可以带领科技和人机交互体验走向革新,但那些在黎明前默默前行的探路者同样值得敬佩。仅就手机桌面而言,也许今天的产品还都不完美,但春天种下了越多的种子,秋天收获的机会也就越大。(本期分析师:王鑫)
往期回顾: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万年薪招手机壁纸设计师?爱色太牛了!我不是学设计的也跃跃欲试啊,就是不知道设计方向啊?_百度知道
万年薪招手机壁纸设计师?爱色太牛了!我不是学设计的也跃跃欲试啊,就是不知道设计方向啊?
提问者采纳
现在网上都火成这样了,你不会还没开始设计吧?去官网看看不就行了。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手机壁纸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应该是装饰画或插画。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法学背景学生的无数种未来(含500强的面经和求职心得)
一、目录与说明
一、目录与说明
为什么写此文?【说明我是一个真诚的孩子】
我是谁?【给大家增添自信心的哦】
二、导读【一段铺垫式的废话】
三、六大常规职业的描述【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
1.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2.公务员单位
5+6.银行职员和四大职员
四、你可能会有的其它选项【舞台不因你的专业而受限】
1.证券公司
2.咨询公司
3.报社、出版社
4.500强的管理培训生【呕心沥血的面经啊,讲故事片段】
A 美国快消企业
B 日本电子科技企业
C 美国电子科技企业
D 美国大型多元化集团
五、大学四年要做的积累和准备
1.六大常规职业【还是针对法学专业学生哒】
2.证券公司和咨询企业
六、那些永远不可以忽略的事情
1.怎么做简历【心得分享】
2.笔经【一点提示】
3.面经【个人感悟】
4.良好的个人品行和习惯
5.梦想和爱好
6.重复一些话(在《大牌律师进化论(从法本到大腕的路径)》中说过的)
A 为什么写此文?
为了表示对华政的感谢;
为了提醒大家可以在大二大三时候就可以考虑起来去做的事情;
为了介绍一下各个职业的外貌,告诉不爱法律或者暂时不想在法律行业从业的你可以有的其他选择;
顺带我作为一个搞了3届华政职业风的老人家我不得不说,面对真实的就业情况和环境,包揽历届职业风冠军的我们的国际法学院推出的各种项目,不论是模拟面试、就业指导手册、研讨会什么的都实在是弱爆了……
给大家提供一点笔经面经神马的(虽然我是一个不看这些东东的人~)
B 我是谁?
从文章里面大家会看到:
-对律师职业比较熟
-3个500强的offer(还有1个暂未出结果)
-华政,国际法学院,年
我的简历缩略版(给你增加信心的哦):
-GPA 3.5,英语四六级,英语二专【没托福、没雅思、没口译、没BEC呀】
-实习经历两段,1个是律所的助理,1个是上交所的酱油妹【好弱呀】
-学生会职务1个,班委职务1个,社团职务3个【这个还过得去】
-学术课题2个【真的很学术,无关实践的】
-校外社会实践经历2段,校内社会实践经历近10段【校外的偏弱】
-大学四年奖状18张,其中国家级1个,上海市级别的2个,其余都是学校级别的【奖状神马的就是简历上填满了好看】
-社会奖学金全无,学校里面三等奖1次,社会活动奖2次,思想品德奖1次【我考前背书可不认真了,不爱背书来着的,我考试主要靠编,同学们懂的】
-项目和成果,严格意义上是没有的,网申的时候我一般都是把课题和实践混着来说的……
-语言:普通话、上海话和英语【很正常,不特别】
-海外实习、海外交换神马的都没有,空白护照一本【杯具的小孩】
-照片……头像是真的,没有一点点妆……身高172,体重50kg~
差不多,就是这样。
华政的学生多数为法学专业,哪怕不是法学专业、也很有可能取得的是法学学位,或者以上两者都不沾边的同学也多数会在念书的时候选读法学二专,毕竟光看我们的校名就知道,法学才是这个学校的强项,你说在华政读商科就像说在财大读法律一样,一种说不出来的边缘感。
于是因为这种源自校名、源自氛围、源自各种价值判断所造成的强大逻辑就推理出了华政学生最顺理成章的毕业去向,一则读研或出国继续法学深造;二则参加国考进入公务员单位,其中自然包括公检法、海关、税务、社保等和法学密切相关的部门;三则进入律师事务所开始成长为律师;四则进入企业担任法务工作。
除以上四种正道之外,所谓的旁门还有两个,一个是进入银行,因为银行每年招人众多、门槛相对不高,工资待遇不错,对司法考试也没有要求;另一个是进入四大,因为四大有审计税务这些和法学多少有关系的业务,薪资也自然不用说。
所以,华政,法学学士,毕业之后除了硕士研究生、公务员、律师、法务、银行职员、四大职员这区区6个职业选项之外,去往其它单位的同学就真的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了。
因此我以下要说的是,
-上述6个职业大概是怎样的生存情况;
-你可能会有的其它选项;
-大学四年要做的积累和准备;
-以及那些永远不可以忽略的事情。
三、六大常规职业的描述
1.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关于研究生是这样的,正儿八经的读研理由是(1)要换专业了,本科读经济的研究生想读法律,本科读法律的研究生想学管理;(2)以公务员单位或者事业单位、政府背景企业为终极目标的;(3)要搞学术的,读了研还要读博的;(4)对学术和理论有着无限的憧憬和纯粹的热爱的。仅此而已。
大家要学会把读研或出国这件事情和你未来的职业规划、职业理想密切联系在一起。人长大了,到了二十多岁都可以组成家庭的年纪了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也确实能够为自己负责了,全然可以确定好自己将来究竟要做什么,并据此确定自己有没有必要再当学生;否则不要为了逃避现实的责任枉然升学,很有可能到最后是徒劳的。在国内读研究生的收获并不会太大,除非你的导师相当苛求、要求很高,学院也为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各种交换机会、各种优质项目。多数人只不过是花费三年的时间继续听了一些课而已,对于本科的时候就不知道听课有何用的人而言,多加三年也吸收不到什么东西。如果有人觉得多三年可以弥补或者挽回什么的话,我怕这样的想法或许太过自我放纵了。真心想读英语的话,当不当学生都可以学;真心想看书的话,任何时候都可以看;真心想听课的话,不是学生也不等于没机会。如今的资源非常发达,不管是视频、电视还是旁听、讲座等等,不在研究生院,一样学无止境。
至于出国我是支持的,虽然有门槛有难度。但是年轻人把握机会打开视野总是好事。一个人的远见、学识、对整体大局的把握和自身的修养品行会决定他最终能否真正成功,走得远、看得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你知道外面的世界、知道差距、知道前行的方向。不过在什么时候出国、以什么方式出国却可再商榷,不要太强求,人的发展要有基础的积淀、也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
2.公务员单位
多数公务员单位的上下班时间会比较稳定,虽然偶尔也有出差或加班,但总体不会特别夸张,尤其是跟外企、律师比。法院相对比检察院忙碌,公安和检察院差不多,各部门之间有差异。在中国特色下,领导开会比较多,领导意志非常强,自我发展的空间很小,总体事务琐碎、零散、重复、难免无趣。你要说特别闲那也不尽然,这个要看单位、看部门的。年轻人出来工作,压力和任务量总是会有的,当然公务员单位待遇好是皆知的道理,对应着付出的代价就是牺牲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然后在晋升这件事情上充满不确定因素。公务员未必有看起来那么美,但至少不会吃亏不是吗?求安稳、求面子、求房子、求娘子的孩子只要能承受那些所要牺牲的东西,选择国考和地方考当然是不错的。虽然很难,但贵在有毅力、有坚持。
这个就详见《大牌律师进化论(从法本到大腕的路径)》吧
。律师职业的好处是自己多少可以把握一定的弹性,如果你不在一个公司化管理的律所的话,或者哪怕是在后者,律所多数是通情理的。毕竟和普通白领比,考核的模式不一样。律师太闲的话你自己都慌张,律师太忙的话要牺牲的也会很多。律师是越往后做越有价值的,先苦后甜的典型,前提是你不断在钻研自己的专业领域向着优秀的方向发展。
优质外企或说500强的法务待遇非常好,而且工作也轻松。一般就是处理文件、处理合同、做些内部的后台支持和一些内部人事的问题,待遇也很好,五位数的工资,稳定的上下班时间,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用你过多担心,因为部门总会有律所作为支持的,把事情扔给律所就好,律所把500强都是当宝贝捧着的。不过毕竟你是500强的人,穿衣打扮弄个名牌包、名牌表之类的还是必要的,开销也就未必会小,当然人到了这个份上,当个伪小资是绰绰有余的。免不了的还有人事斗争,外企是战场,身在其中,很难幸免,这个就要看氛围了,个人是觉得偏重技术的企业相对会好些。
至于其它一般企业的法务,包括国企或者是些比较好的民企,待遇和外企虽然要差一截,但工作的压力和工作量也基本对得起大家的工资了。当然普通的企业法务除了一些法律工作之外兼职一些行政工作是经常的,跑跑税务工商什么的。法务就是份平凡的工作,很忙的法务也会有,但不多,而且工资薪酬会基本匹配的,就是和公务员一样,也没什么自我实现可言,领导或者其它部门、特别是公司的盈利部门大过天。普通法务和律师的起薪差不多,平均税前三四千,但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肯定还是后者大,不过所谓可能性也就是一种风险,有好的可能,也有坏的可能。
5+6.银行职员和四大职员
这两个并一块说。一方面是起薪差不多,本科生的平均水平在税前6K到7K左右,外加每月约1K的各种补贴;另一方面,两者都是属于职业生涯看得到头的工作。银行职员加班什么的会有,很忙很有压力的时候也会有,不过比律师好,有些时候比法官也好些。关于四大很忙这件事就不用多说了,不过做法律工作的总比做财务工作的好些,所以薪资也相对低些,如果你是读了法律但考了CPA进的四大财会岗位就都另当别论了,更高的工资匹配更忙的生活。补充说四大是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和德勤,个人推荐的顺叙是德勤、毕马威、普华永道和安永。简单说一下理由,德勤的培养和晋升机制相对不错,目前吸收到的人才也很多,发展比较稳定;毕马威对内部职员非常好,胳膊肘是往内拐的;普华永道在华所占有的客户质量普遍比较高,甚至可以说是最高的,只是内部略有动荡,近几年的势头放缓了;安永客户质量一般,或者说最弱。当然,网络上对四大的评价、新闻、传闻、感言、八卦非常多,大家自己判断。话说回来,四大之间,要差也查不到哪。另外银行也有工资待遇更好的比如浦发、交行,或者外资渣打、花旗之类。但自己对坐柜台这件事情要有心理准备,对以后做销售也要有个评估,毕竟这年头,做销售以产品质量、产品优势为后台的是少数,拼人脉、拼关系、拼什么什么的是不可忽视的,不过也别觉得太难,许多事情先要摆正态度,慢慢总会好的。
四、你可能会有的其它选项
虽然是法学专业,但别总把目光只集中在这一亩三分地上,外面还有广阔的领土值得你的侧目。这里会跟大家说到的是证券公司、咨询公司、报社出版社以及500强管理培训生,这是综合了专业相关性和实际能力之后综合评估出来的结果,你看我也不提投行什么的。
1.证券公司
一些大型的证券公司比如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之类的会经常在高校办理财比赛,纯当是打广告的。然后近些年也基本每年都会在高校招人,因为说实话,他们的销售部门并没有太高的门槛。有些需要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有些可以在入职之后再考。证券从业资格的考试也并非很难,稍微温习一下通过应该不在话下,而如果你是资深股民的话,上手也就差不多可以直接考了。
根据公司发展形态和业务量的不同,大小证券公司销售部门的待遇对本科生而言一般在3K-6K不等。但凡做销售的都会有业绩要求,所以要扛住这一部分的压力很重要,脸皮要够厚、心态要够好,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你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当然销售肯定不只是面对个体进行销售,还会有面向企业的,或者说大学生总会是比较高端的工作,混好了以后也会有晋升。
当然法学专业的小朋友也可以更多地考虑研究、监管、人事部门。相对销售来说,后者的待遇、或者长期收入可能不比前者,但多少听上去、看上去都略微舒服一点。不过这些岗位的学历要求会更高一点,通常都要硕士生,但也有偶然现象。对证券、证券法、证券监管感兴趣的可以自行长期关注一下。只不过证券行业的发展多少会受市场的影响有些波动,在证券公司做证券和在投行做投资也是不同的层级和概念。
我认识的法学背景同学有去证券公司的、虽然不多,其中也不乏在学校中所谓混得比较好的,大家可以去听听宣讲、和相关的学长学姐取取经,我这边就是提供一个选项,鉴于个人对该证券的营销部分没多大兴趣,就不再详述了。
2.咨询公司
学习经济金融的同学进咨询公司的比较多,而且该领域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除去那些对经济金融专业背景有较高要求的岗位,咨询公司也需要法学专业背景或不在乎你专业背景的岗位。比如上市分析、合同分析、风险控制等。收入跟人家学金融的不能比,但整体水平还是不错的。
3.报社、出版社
法治类的内容在媒体上总是有一席之地的,所以考虑去媒体也可以。不过如今的媒体环境不太好,记者除了写稿编辑之外,往往还有销售任务,就是版面上的广告位或者是营销推广,而且收入的上升空间也比较有限,或者说职位和薪酬方面的晋升都相对缓慢。电视台的法治节目如今也很热门,但这潭水很深,多少都是有后门的。出版社的工作相对清闲也还算稳定,还可以看看书,不过收入相对来说就比较微薄了。调整好心态以及看个人的合适程度。我认识一个人,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在法律出版社一边当编辑一边看书,上班时间自己也做做翻译写写小说,如今工作3年,出了一本译作、出了一本个人小说,工资虽然不大,但他自己挺乐在其中的。
4.500强的管理培训生
这部分鉴于个人有些体验所以会多讲一点。虽然有好多好多人比我有经验、比我更有发言权、也写过很多伟大的作品,但我还是稍微讲一下,大家有兴趣的话就当听听故事,然后我也会有意识地给我们读法律的小朋友增添信心。
先来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管理培训生,简称管培,或MT。用中国特色说就是储备干部,对外企来说就是培养公司的未来领袖。通常MT的培训期可能为2年、可能为3年,不同的企业和部门会有不同,所谓的培训就是轮岗的过程。轮岗就是在不同的部门工作一段时间,多数轮岗时间都是在市场和销售部门完成的,有些企业也会包括工厂、供应链、监控等的轮岗。起步阶段每月8K-12K没有问题,根据企业略有不同。加薪半年一次,晋升的阶梯也比较明确。一般是Supervisor(市场部主管),Assistant
Brand Manager(助理品牌经理),Brand Manager(品牌经理),Senior Brand
Manager(资深品牌经理),Marketing Manager(市场部经理),Marketing
Director(市场部总监),VP(副总裁)。这个是Career
Path是针对快消行业的市场部来说的,不同领域和部门仍会有不同,但基本上从第一级开始往上面做,只要你努力踏实、然后没有太大的意外,10-12年的时间,VP不算,这条Path也走的差不多了。付出的代价是压力、出差、加班,但是和金融巨头们,还是可以承受的,因为薪酬水平也不一样嘛。MT在三五年后成为Manager,约莫年薪30-50万;10年左右到了Director,年薪就在百万左右了。我插嘴一句,这个和一个优秀律师的水平也是差不多的。
好了,接下来就是我一个法学学生战MT的故事了,大家爱听的听,不爱听的跳过。
我战的四家企业可分为三类,分别是快消类的(FMCG,快速消费品),IT科技类的和航空母舰型的(一个业务领域跨度特别大的多元化国际集团)。500强我只申请过这4家、也只参与了这4家。这四家企业有一家排名非常高、其余三家都在100左右的位置,有三家是美国企业、有一家是日本企业。
题外话,我本来一直是想申请5家企业,分别是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然后这个故事就能听着更完整一点,可惜因为我启动时间太延后等各种原因而没有实现,所以关于启动时间,我后面也会说,特别是说给法学学生听的。
A 美国快消企业
第一个完成整套流程的是一个快消企业。
简历是网申的,我选择的是Marketing的MT。网申之后是笔试,笔试倾向于性格测试和人际关系处理,比如你作为领导怎样对待和员工的关系,你作为职员怎么对待同事和领导的关系等等,也调查你做事的风格和习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之类的。
随后是电话面试,一半中文一半英文,先英后中。英文的部分是自我介绍,然后谈谈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岗位,对企业和岗位怎么认识,个人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中文的部分是谈一下自己的实践经历、社会工作经验等等,分析一下自己从某个活动中有何收获、有什么经验总结。电话讲了30多分钟。
之后是一次群面。群面是12人一组,坐在内圈的办公桌上,外圈大约三四十个来自不同部门的leader,12个人中申请什么岗位的都有,有市场的、销售的、财务的、供应链的,混合。我这组的男女比例正好是一半一半。两个环节,先是和邻座的同学做自我介绍,5分钟,之后互相介绍,比如我就上台介绍我刚刚认识的这位邻座新朋友。然后是一个案例讨论,案例描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瓶颈,然后让大家给出应对方案,25分钟讨论,5分钟的presentation。总是有人会自告奋勇地去做笔记的,现场有白板的嘛。反正我以前没有群面经验,也没看过面经,顺带说一句,面对我参与的4家企业,我都没看过笔经和面经,传闻当然会听到,但不太关注,我网申一个企业的时候就是很感性地凭借自己对这个品牌的认识、对他们领袖气质的认识和初步了解一下企业的发展情况和选人要求而申的。而且关于什么是MT,我也是在已经完成了这个快消企业的全部流程之后才知道的……顺着前面的话说,我不是那种爱抢着出风头的人,别人爱讲就讲,我自己的心态就是:不怕,跟你们玩不起我还有自己的法律老本行不是?!上来两姑娘,某名校学管理的,之前候场的时候就暗讽了一下我的母校,抢着发表观点,字母组合出来的术语一个接一个,就像我拿着“买卖不破租赁”这样的词儿在欺负人一样,当然,人家这叫专业,可专业了半天没结论的。三四个人不知所云地过去了10分钟,某工科男说了一下他对该企业生产链的理解又过去了5分钟,大家接话的速度特别快,我没想抢、也抢不到说话的机会。不过说来也怪,我后来知道一般群面都有记笔记和做时间控制的两个人,不知为何,反正在快消企业的时候没人控制时间。好不容易逮到个缝隙姑娘我终于开口了。一上来就把大家往结论上面带,确定方案再说具体办法,我感觉自己在讲话的时候有种小宇宙即将爆发的状态,捎带着对两名校女嘲讽我母校的不屑之情我想我当时有点强势。因为方案中涉及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新厂的问题,我立马迸出来咱法律人懂得的政策影响和法律上的特别规定,于是什么调研啊、洽谈啊,方案一点点说。又有涉及解雇员工的问题,什么遣散啊、补偿啊、安抚啊,读法律、你懂的。3分钟,我感到气场完全不一样了,当我说政策、税收、法规、经济补偿之类的时候,我能看到他们11个人有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我能看到正对着我的帅哥leader泛出赞许的微笑,我能预感presentation非我莫属了,我恨不得说我是华政的,特别有优越感,真的,什么B大、Q大、F大、J大、C大……瞬间浮云。咳咳,我必须得说这是我群面中发挥的最好的一次,法学背景因为案例的关系相对比较有优势,而且自我潜能的激发特别好,不紧张、不患得患失也很重要,当然,我这3分钟里面是兼顾了之前大家发言中比较有价值的部分的,比如我说“谢谢某某之前提到……,这个在某个部分里面可以……;再谢谢……”对我来说其实是习惯,不刻意的,但是不是也算技巧?毕竟团队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果然,我被推荐和前面那个工科男一起做5分钟的presentation,我真的没有主动说要做哦。而且一个学财务的姑娘说,工科男1.5分钟,让我说3.5分钟,这姑娘全场话不多,但都比较精准,后来她也如愿成为了财务管理培训生。这3.5分钟里面我做得最好的就是表达清晰、逻辑清楚、步骤明确,有理有据,连时间都顾不上看了,话音刚落,时间到,分秒不差,掌声响起、当时就有种完美落幕的感觉。稍微得瑟一下就要把话说回来,其实在这里我是想说,心态会对一个人的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做真实而又自信的自己,才会有最好的表现;不要觉得专业背景很重要,在我之后讲的三个企业里面专业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快消真的是相对最公平最没有门第的,能力决定着你的未来;然后能力从何而来呢,有技巧也有积累,在后文我会讲到。
说到这里我补充一下快消,MT的黄埔军校自然是快消行业,开放的空间,多元的产品和品牌,丰富的行业体验和我之前所说的人人平等的机会,让这一领域对毕业生来说充满魅力,负责任地跟大家说,本科学历、无海外背景是OK的。传说中的快消行业黄埔军校是P&G(宝洁)和Unilever(联合利华),大的快消公司还有Mars(玛氏),Johnson
Johnson(强生),NESTLE(雀巢),KRAFT(卡夫)等等。旗下知名商品包括,P&G:OLAY、飘柔、海飞丝、沙宣、伊卡璐、舒肤佳、卡玫尔、吉列、博朗、帮宝适、汰渍、金霸王等等;Unilever:清扬、多芬、夏士莲、中华、奥妙、立顿、可爱多、梦龙等等;Mars:
mm巧克力、士力架、德芙、箭牌口香糖、益达、皇家宠物食品等等;Johnson &
Johnson:clean&clear、Neutrogena、李施德林漱口水、婴儿用品、护手霜、润肤露、沐浴露之类的,当然还有医疗、制药(比如泰诺)、隐形眼镜等等……反正市场部的MT就是做品牌建设和品牌发展的,这里就不再说下去了。
群面通过之后就是单独面试了,我们那组12个人里有3个人进了这一轮,1个是我,面市场部MT;另1个男生,面QA的(质量部门);还有1个就是我之前提过的面财务的。一个办公室里坐了3个面试官,其中2个HR,1个市场部的Senior
Manager;两个HR里面一个是压力面,他在拿着iPad切了三刻钟的西瓜的间隙问了2个犀利题,当然我知道,他要切一整天;另一个HR是个笑容甜美的姑娘,妆面很精致,问很多详细的细节问题;Senior
Manager是个干练的女性,问和Marketing有关的事情,还有英文题。姑娘先开的场,让我点评一下之前的群面和我自己的表现,这三人群面的时候都在场,然后看着我的简历选她感兴趣的问,比如某个活动的组织顺序、碰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问我之前在实习的时候都负责什么。本人就2段实习经历,可弱了,一个是在某很牛的非营利性组织看着一群富二代官二代和一群博士后的人生路线;一个是在律所做助理,好在我不是纯粹做法律业务的,涉及营销的部分。所以Manager对律所营销挺感兴趣的,问我怎么报预算、做计划,侧重点和反馈效果什么的,我有略微将外联部的经验和律所实习的部分做结合,但故事肯定都是真的。Manager还让我看了下摆在桌上的5个产品,让我选择1个口述推广计划,最后用英语问了我的弱点是什么,就这一个英语题,其它都是中文。至于西瓜男么,他问的一个是你为什么这么晚才开始找工作面试?是不自信、准备不充分、失败经历太多还是怎么滴?呵呵,我把人生中的第一次网申给了你们好吗?西瓜男不读法律你不懂,司法考试晓得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一个学法律的,会不会思路太严谨?我们的工作会涉及工厂环节,你个文科生不懂怎么办?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西瓜男的专业术语是“压力面”,这还是我终面的时候财务女告诉我的,我看着他也没压力,我当时就想:你长得又不帅,切你的西瓜吧……
此后就是终面了。终面是做presentation,总计5分钟,主题是提前5天邮件给的,是他们一个产品的校园推广计划。面试不同部门的MT所应对的题目是不一样的,财务女的那个题目我就压根听不懂。公司全国8个城市招MT(其中有些城市只招1人),终面时全国候选总计25人。反正通过终面之后就是聊部门跟待遇了,这个公司的HR都挺好的,不过我最终还是没去成,因为我个人的原因,省略不语了。
B 日本电子科技企业
接下来是一个日本企业,电子产品为主,娱乐产业为辅。我MT和法务的岗位都申请了。
首先是笔试,这个笔试相对比较复杂。全英文,44题,45分钟完成,我估摸着多出来的一分钟就是写名字用的。逻辑类的有三十多题,性格部分略微涉及。逻辑包括了词语与句子的逻辑关系判断,推理题,图形题和数学题,一半以上的题目光题干部分就有四五行英文,反正整份卷子我是觉得来不及做的。我首先把容易理解也可以直接回答的性格题做掉,然后做省时省力我个人觉得也很容易的图形题,接下来我把能够在几个步骤内算出来的数学题做了,接着在做词语填空和推理题,最后推理题余了1道、数学题余了3道,都选了C。反正就这样,笔试过了。
笔试通过是公司HR部门亲自电话和邮件告知的,HR态度非常好,很热情,就跟寒暄一样的,好像我是她的老朋友。她跟我说从笔试成果看我的逻辑能力非常强,是所有报名法务里面最好的,问我是不是可以考虑只去他们的法务部门参加后续的面试。其实我个人之所以报MT之类的职务就是因为对法律行业兴趣不大,不过人家既然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就不拒绝了。
跟之前的那个快消公司不同,快消公司的整体办公环境非常明亮而又温馨,但这个日本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虽然非常好,楼也着实很高档,楼内的喷泉和光影效果也非常到位,但对我来说就是太过奢华,以至于都看着觉得做作了,最可恶的,楼内温度太高,我去面试的时候是冬天,室外接近于零度,而室内少说有25度朝上,真的很难受。公司的内部装修是偏黑灰色的色调,很压抑。沙发上稍作一会儿之后就开始面试了。独立面,面试官都来自法务部,一个是老大,director,日本男人,四十出头的年纪,打扮得山青水绿的非常有腔调,五官不错、身高起码也180以上了,看着很像《BOSS》里面演野立信次郎的竹野内丰;另一个是senior
manager,中国女人,三十出头,她自己说的“不到四十”,戴眼镜、像教导主任,体形偏胖,身高偏矮,一身职业西装裹得非常严实。两个人见我走进小会议室就双双起身,标准的九十度鞠躬,等我入座之后再入座,可是没有笑容,看得我别扭。他们和我坐在一张正方形桌子的两边,桌子很大,他们显得很威严。先是英文的自我介绍,然后就是中文部分了。怎么理解他们的品牌、是否知道他们的企业文化、对他们的部门工作有没有了解、简单谈谈自己的实习经历。问的特别简单,毕竟是法务部的,对人事面试的熟练程度挺有限的,或者说毕竟不是面MT,不用太复杂。然后就是我的提问环节,问他们的晋升培养机制、日常工作的内容、作为公司后台部门在整个集团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会不会觉得创造性和想法被压抑之类的,看起来问得挺犀利。中国女人表情一直很抽搐,但日本人就很温和、开始逐渐展现很谦和的笑容。就是我在问晋升机制的时候,日本人说他们的级别和其它部门也差不多,可能不会太细、速度不会很快,但不会埋没你的才华。说“比如我身边的这位,她在三四十岁的年纪已经成为了senior
manager”,女人补充说“四十不到。”我估计我当时瞳孔里面空掉了……这个日本公司里面的高管岗位都是中日两国人搭配好的,而且感觉的出来,日本人的地位很高。中国女人问我问题或者回答我的问题都会先看日本上司的眼色,而且尽量把主动权让给日本帅哥,这个多少让我觉得不舒服。而且鉴于我不太想当法务,自己性格也似乎不适合这个压抑的日本公司氛围,所以后来的待遇详谈部分我就婉言谢绝、没再跟进了。
C 美国电子科技企业
后来,和这个日本IT电子科技企业形成鲜明反差的就是一个美国同类型企业,非常欢乐的感觉。
照例是网申,然后是在线测试,全部是性格题,不过设计非常严谨,有用不同的方式问同一个问题,也有同一个问题重复出现但选项不同,中文的。在线测试通过之后是英文的电话面试,我的这通电话是30分钟。不知道为什么,我电话面试的时间都比较长,通常的电面都是15分钟左右。可能是我废话多吧。问你对他们企业的了解、对MT项目的了解、对企业未来领袖如何定义、认为好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应急的时候什么品质最重要、自我经历介绍、自我优缺点评价。
电话面试通过之后是一轮大群面,一组20个人,2个面试官。一共2个小时,一半中文、一半英文。先英后中。英文的部分是自我介绍、组员间互相提问、随意聊天(真心是随意的)、面试官加入一起聊天、如何理解他们的品牌、如何评价他们的产品、想象自己未来在他们这边当Leader的样子等等,一个多小时。然后中文部分是分享大家的梦想和向面试官提问。我觉得我的发挥一般,中文部分更好。说实话,这家公司面试的时候比起快消公司感觉累很多。我好像是那种不怕做项目、做案例,但是比较恐慌漫无目的胡说八道的这种,他们越随意我越紧张。而且这次遇到的海归超多,占到80%以上,有些甚至是初高中就出去读的,口语的音很棒也很自然,公司本身又看重口语能力。不过不管怎么说,大群面过了,每组20进3,后一轮的小群面是30人。
小群面在某五星级酒店宴会厅,第一个环节是自助餐会,马卡龙、提拉米苏、鸡尾酒、曲奇饼、三文鱼……排开,非常好看。30个面试的小朋友和60个面试官大人混在一起,大家拿东西吃、聊天、说笑,纯交际环境,而且只能用英语聊,好吧,我承认,我这45分钟就是故作镇定,心里一直在默念快结束、快结束、快点结束啊。之后就是每人3分钟的presentation,介绍你对刚才餐会的感受、认识了哪些人、然后再自我介绍。这3分钟我还是可以的,虽然比较装、说的也比较假,我总不见得说感觉就是过程太长了吧。第三个环节是案例讨论,5人一小组。20分钟讨论,5分钟presentation。这次我们这组有一个笔记、一个计时,案例还蛮生活化的,关于激励职员和提升业绩的,presentation也是一人一分钟均摊。我再次承认,在一个如此冗长的全英文环境中,哪怕是出过一次国都是很有优势的,何况是长年留学的。30个人,23个留学,2个土著男人的女朋友是老外,2个土著女人的男朋友是老外,还剩3个人,我就是那1/3。实话实说,面试官们都表现得很友好、很热情、也不刻意刁难你,当你是朋友一般的天南海北地扯,但我就是觉得不自在。案例讨论的环节再帮我扳回来一点我估计,30进15,下一轮。
其实我很弱,真的很想逃。小群面的时候就想逃,就算没有心理负担、就当打酱油的也还是想逃,全国最后只有5个MT额,什么概念,我脑子里面把“亮剑精神”都搬出来了。
新一轮是独立面试,4个面试官加1个我,1个钟头,灭了我吧。仍旧是随意聊天啊,仍旧是全英文啊。反正这个公司就是将英文进行到底了。不过总算因为之前的铺垫,我这一轮横竖横多了,豁出去了地讲,随便你们听懂听不懂,话说你一美国公司在中国发展也得懂中国啊。话说您家公司近期有好多事情不太平啊。话说什么商标之类的没搞定啊,我那个“我学法律我怕谁”的恐怖心理在聊天推进之后逐渐诞生了,反正我突然觉得,我一个纯粹的土著在和这群人才的竞争中能站到此刻,从大群面的200到现在的15,我已经胜利了。所以到后来就放开胆说了。问他们公司是不是近期公关工作没做好,媒体上的消费者投诉好多,有些产品不是他们的产品责任也都归咎给了他们;问他们一个如此在意自己品牌形象的公司到头来发生一起商标纠纷,会不会很有挫败感;问他们为什么对中国客户和外国客户差别对待,产品发布的时候……心理活动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公司不进可以,答案就是想听。4个面试官里面1个美国人,职务最高,中国区的运营总监;1个德国人,市场营销部门的头;1个香港人,女,负责客户支持的;还有1个在上海工作的不知道哪儿的人,HR。不管我问什么答什么,他们的态度一如既往地谦和,堆满了笑容,这个公司始终坚持的就2件事情,英语,和笑。
终面是15进10,做项目。3个小时,10人分成2组,每组5人。策划销售产品,2组人打擂台。跟《飞黄腾达》或者是本土以前的《创智赢家》很像。我很莫名的是,明明等会儿的宣传、推广、销售都是面向中国客户用中文的,讨论的时候还是要求用英文。不管怎么说,做方案咯、设计活动咯、想促销手段咯、控制成本、准备应急方案什么的,前期准备包括宣传推广活动是2小时,销售时间是1小时。很忙碌、很紧迫,除了我们这群小朋友外,还要和已有的公司员工进行临时沟通和交流。反正,玩儿的还算过瘾。话说一开始我不在最终入选的5人之列的,后来因为入选的人发生其他情况我又符合条件入选了,这里我只补充说,做人诚信很重要。但我也放弃了。因为入职时间是9月而且地点在美国,我因为个人的计划和安排最终无法前往也无法调整,无法调整是我个人考虑的结果,公司本身还是很贴心的,所以好吧,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没有去。
D 美国大型多元化集团
最后的这个故事是关于航空母舰型美国公司的。这个公司很牛,你在填简历的时候就会发现。公司内部设计的系统,层次很清楚,信息很明确,需要你赘述的东西不多,但求明了。这个风格我非常喜欢。而且自己的简历可以上传,上传之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并且读取简历中的信息,准确度也较高,所以尽管表格很多页,却并不费时间。他们的感谢信也是我见过最诚恳、最认真的。简历投递之后每周都会收到公司的Newsletter,信息量很新也很大,你还可以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订阅,我个人订阅了他们的环保、能源和金融主题三份Newsletter,挺好看的。然后每当公司有新的职位信息发布的时候他们也会来邮件告知。此外,针对校园招聘,他们设计的系列活动非常多,线上线下的渠道也层出不穷。找工作是一个方面,通过一个招聘的流程了解不同的企业也是很有意思的过程。
他们的MT是按照集团下各公司分别招募的,比如能源有能源的MT,金融有金融的MT,但是在培训轮岗的阶段除了跨部门之外还有跨公司。我个人选择了2个公司下的各2个MT岗位。反正面试的事情总是大同小异的,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大群面-聊天,小群面-项目,独立面,实习,终面。反正我可以说的是,因为这艘航空母舰是偏重技术或者说是理工科型的,和之前的快消很不一样。技术型的升职速度没有那么快,薪酬加的也没这么快。整个公司和员工的氛围都更加严谨和踏实,不追求时尚、不花哨,搞快消的老大们都各个很有精英名媛范儿,三四十了还是很好的气质、很好的身材、很好的状态。技术类的就不一样了,普通的穿着,平底鞋,框架眼镜,不怎么打理的头发,水桶腰,小粗腿,生过孩子之后的明显浮肿都随处可见,他们不在意。和快消直面消费者不同的是,技术类企业更多地面对的是企业、供应商,所以在运作模式和积极度方面都是不同的,理工科的背景会更吃香,但是只要能力强的话,对文科生也没什么偏见。
五、大学四年要做的积累和准备
1.六大常规职业
英语要好,这几乎是所有较好的职业所必须的,国家的有关调查也显示,英语好的同学收入比较高。所以大学四年里面每天要多练习英语,特别是听力和口语,可以模仿电影对白,可以学习演讲段落,可以读课文,可以背一些你喜欢的英文句子或者诗歌。报一个BEC的课程或者是高级口译课程,也可以自己学学有关方面的材料,肯定是有用的。至少我个人在面了美国IT公司之后很深的感触就是商务英语的能力还要加强。
当律师、进公检法系统,司法考试是必须的。在确定一定要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拼着命地专心做好这件事情就可以了。
如果要当好律师的话,参考《大牌律师进化论(从法本到大腕的路径)》吧
,大一或者大二的暑假可以找个外资所实习。再进一步参考那篇文章,考个托福或者雅思是必须的,给自己多预留些时间和机会。
2.证券公司和咨询企业
最好有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之类的。好的咨询企业商务英语要好。两者对司考都没强制要求,但有总比没有好。
500强MT的竞争挺激烈的,虽然我写第一段经历的时候有点狂,但说实话,大家都不弱的。所以要早做准备,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如果有过项目经历的话,我想内心会更强大、状态也会更好。
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大家就可以多多关注一些网站上的信息了,比如应届生、HiAll、51job、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上的校园招聘部分,其中有很多500强企业、四大等的暑期实习计划。比如欧莱雅、谷歌、戴勒姆、索尼、玛氏、P&G、Unilever等等的暑期实习都非常好。有了实习的经历,对以后的面试和录用都是很好的基础。
这点是我特别想跟法学院小朋友分享的。我自己以前基本上也无所谓这些,不知道以上这些网站论坛,对学生活动很看重,对校外的项目除了一些领袖峰会之类的就一无所知了,通过学生活动结识伙伴很重要,但是这个就当是一种缘分就好了,不要很功利的觉得这是积累人脉,人脉这件事情并不那么可靠,你在这个地方在这个职位就有,换了地点和工作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六、那些永远不可以忽略的事情
1.怎么做简历
同学们在大二开始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做简历了,可以在某一个网站上比如51job,根据它给出的简历模板做一个,然后下载下来进行修改和补充。每参与或者组织一个活动的时候都要注意对活动的描述,比如目标、规模、你扮演的角色、完成的任务、产生的绩效。要点是重要的往前放,注意目标和效果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据说话。然后针对不同的企业要有侧重。
比如你申请律师事务所,你就可以把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经验放在前面,接待电话咨询多少个、上门咨询多少个、处理案件多少、处理文书多少、有没有代理出庭,收获了什么经验等。而你在申请500强的时候就可以把外联经历、参与校园推广活动的经历往前放,什么公司的什么产品,团队多少人,你负责的内容,产生的效益和影响等等。然后伴随着个人经历的增多要不断补充简历内容,更新侧重点。发现有什么欠缺的要抓紧时间去补。比如你的简历当中没有奖学金,你就要注意自己的GPA了;比如你的简历中对实践活动的肯定很少,就要争取一点这样的奖项;比如你要当MT但发现没有项目经历,就要抓紧去申请;比如你看到君合律所的网站上要求实习生申请者提交专业论文,就可以提早写起来并且找渠道发表了等等。
同时要准备自荐信,英文的。表述的形式和侧重点要多琢磨,关于准确度你可以找英文老师帮你改,关于内容你可以咨询前辈。写的时候对自己的描述点可以抓的多一些,比如执行力强,配一个故事;比如抗压能力强,配一个故事;比如审美情趣高,配一个故事;比如应急反应快,配一个故事;比如团队合作精神强,配一个故事……等等,在根据具体公司投递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该公司的文化和定位,修改相应的内容,有所迎合;另一方面要根据用人标准去确定两三个特别的点,加以强化,别的就不再提了。比如申请MT,就可以强调你的抗压、你的审美等等,别千篇一律地去套,别故事乱编,重点是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和对企业及岗位保持一种基本的尊重。
东西准备地越早,修改磨合的空间也就越大。我申请4个外企一方面是因为我申请的时间确实晚了,选择余地不大;同时也是因为我以前没有准备过,到了大四这把年纪了已经不再那么有精力,能够兼顾得了那么多了。而且你在学校的时候要找个人帮忙不难,出了学校之后就多是单打独斗了。
我之前说了,我是个没看过笔经的小孩,但我后来还是觉得,看看挺好的。性格测试的部分遵循自己的意志就可以了,别特别刻意,别顾及太多,根据第一反应来。
然后如果有逻辑题的话,熟悉过比没有熟悉过好。华政的优势在于有逻辑课,但是逻辑课是开在大一的,所以到了大四的时候基本就忘了。因此看看笔经有利于记忆唤醒,做题的时候可以节约时间。何况考完试后听着别人说,这个我在网上看过的心里多别扭啊。
群面的时候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个人建议:
别限定自己一定要当leader还是做辅助、或者做笔记、做计时什么的,都不要事先设定,也不要猜测公司的心态,更不要根据别人写的面经来推断公司的心态,觉得抢不到leader的位子就完了什么的,全部根据现场情况定;
不要抢着说话,学会倾听和总结,学会从别人的观点里面去挖掘空间和可以延伸的点;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思维优势,适时地表现出来。不要为了表现而表现,不要脱离公司的要求,不要完全无视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或者别让别人觉得你JP。
个人面试的时候要真实,准备好一些故事,可以参考经典的“宝洁八大问”来。不真实的故事很容易被细节击败,别撒谎骗人,但是要会随机应变。别太害怕暴露缺点,人都有缺点,公司找的是有契合度的人。自信与笑容,很重要。
4.良好的个人品行和习惯
好好做人不是一句空话,每个人做人做事都需要原则和坚持,在当今社会有些东西的存在变得很困难,但是不要为了偷懒和暂时的舒服而轻易选择附庸别人而得到短暂的轻松,做自己喜欢的那个样子、做记忆中最欣赏的样子是件很幸福也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最难的时候想想年少的自己、想想前辈们的事迹、多读书、多读诗、做自己曾经最喜欢的事情,一定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勇气和动力的。
5.梦想和爱好
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梦想,也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不多说了。
6.重复一些话(在《大牌律师进化论(从法本到大腕的路径)》中说过的)
学会爱别人、学会爱生活。
内心要很强大、微笑要很灿烂。
要有信仰。我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信仰某个宗教,虽然我是基督徒。但人总要有敬畏、有约束、有一种内在的相信与虔诚。当然,希望你们了解基督教。
人生要诗意。
善待身边的人。
坚持慈善和公益吧。多奉献、多付出,好人好事随手做起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音未来桌面壁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