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哑铃对子宫下垂的危害恢复有用吗

产后子宫下垂可以恢复吗
本文导读:女性产后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子宫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诸如子宫下垂,产后子宫下垂能恢复吗?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
  下垂能恢复吗
  子宫脱垂的方法
  1、保守治疗。
  2、子宫托治疗在于利用肛提肌的耻骨尾骨肌束将子宫托盘支撑于阴道穹窿部,阻止子宫颈下降,维持子宫颈在坐骨肌水平,托柄平阴道口。轻症者,无须另加其他支持物,若阴道过于松弛,则须用月经带支持托柄,或在托柄上端穿带或塑料绳,前后固定于腰带上,以免掉出。
  在日常生活种还有很多治疗的方法,比如:
  1、患者应注意休息,不能劳累。患者应该注意加强营养,加强、增强体质。利用子宫托的支撑作用,使脱垂的子宫上升,以改善患部血循环,有利痊愈。
  2、子宫颈部分切除,这种方法适合于年轻,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朋友。阴道内子宫切除术,适于年龄较大、病情较重者。阴道闭合术,适于年老体弱无性生活者。
  导致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
  1、产后使用束腹带子宫易脱垂
  产后使用束腹带恢复身材是不少女人的做法。医师表示,除了剖腹产可视情况使用几天束腹带,一般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使用,反而会增加日后发生尿失禁、子宫脱垂的机率。
  道理很简单:产后的肚子就像一个松垮的气球,用束腹带绑住腰腹部就好比将一个原本施力点分散的圆形气球束成长形。如此一来,升高的腹压只会使得尚未复原的骨盆底肌肉更集中向下推,进而增加或加重产后发生漏尿、子宫脱垂的机率及严重程度。
  2、产后久蹲易导致子宫脱垂
  避免久蹲,分娩后,产妇盆底肌肉的恢复大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因此,在这3个月内,产妇做事情时最好选择坐位或站位,应尽量避免久蹲,以防子宫脱垂。
  产后性生活,产后42天内应严格禁止性生活,最好在产后2个月后进行。即使是产后2个月,阴道也很脆弱,因此动作要轻,或者用些润滑剂,以防受伤。
  3、急产与滞产易导致子宫脱垂
  前子宫脱垂已很少发现,但仍然应该加强,进一步减少该病的发生。造成产妇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有急产,即从规律宫缩至胎儿娩出不到3小时。由于盆底组织和阴道肌肉还没有来的及经过逐渐的扩张,就被突然的、强大的胎头压迫并撕裂,又没有及时修补,分娩后盆底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
  造成产妇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还有滞产,由于胎头对阴道及盆底组织的压迫时间过久,使组织缺血受损,失去了盆底组织的支持,就会造成子宫脱垂。此外造成产妇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尚有产后,产后,持续下蹲动作,产后下床劳动过早、过重,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脱垂。
(责任编辑:王少华)
妇科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42天产后检查,医生说我盆腔肌收缩无力,说医院有个盆腔肌康复疗程很适合我做,我问了跟我一起来检查的几个女同胞,她们也说医生说她们盆腔肌松弛严重,其中还有剖腹产的,还说什么那松弛了,子宫随时都会掉下来,怪吓人的,医生是想赚钱还是真的要做疗程呢?有没有做过这个疗程的姐妹
晕,去医院都是这样的,一点点问题都说的吓人,其实时间久了自然就恢复了
晕,去医院都是这样的,一点点问题都说的吓人,其实时间久了自然就恢复了
真的吗?不知道要多久才恢复呢?
要赚钱都这样说。你想想以前的人生了以后有复诊吗?没有,没复诊有不舒服吗?没有,照样能生孩子健健康康
只要去复查的都这么说,他们就是要赚钱,生孩子身体肯定会有变化的,哪能跟原来一样。只要自己没啥不适的感觉就不用去 做治疗
我的也是,我没做!
自己可以在家练习收缩盆底的操的丫~
我也被这样说了,还说阴道炎很厉害。
#8 颖子英子
我也被这样说了,还说阴道炎很厉害。
不是吧,那你治疗吗?
要赚钱都这样说。你想想以前的人生了以后有复诊吗?没有,没复诊有不舒服吗?没有,照样能生孩子健健康康
唉,她还说盆腔肌松弛后要第二胎很危险,搞笑的是她还说不治疗性生活没感觉的,哈哈
只要去复查的都这么说,他们就是要赚钱,生孩子身体肯定会有变化的,哪能跟原来一样。只要自己没啥不适的感觉就不用去 做治疗
确实是,我也觉得是为了赚钱
我的也是,我没做!
呵呵,照顾小孩都没空了,哪还有闲情做那个治疗
#7 hello0408
自己可以在家练习收缩盆底的操的丫~
我是这样跟医生说,医生说那些收缩运动收不到盆腔肌的,不知道是不是
我去检查时候也说得是这样 而且子宫下垂 我们这一个疗程1030 去治疗了一次 说我盆底肌 啥都不合格 给我发得东西让我回家自己练
#13 怪味着色剂
我是这样跟医生说,医生说那些收缩运动收不到盆腔肌的,不知道是不是
啊?一般生一两个小孩的话以后不大会子宫脱垂的,大都以前生七八个小孩的老太才会的的,还有顺产时生的太急才会吧,我一个同事就是的,顺产后盆底肌肉松,尿都并不住的
#14 瑾美兮
我去检查时候也说得是这样 而且子宫下垂 我们这一个疗程1030 去治疗了一次 说我盆底肌 啥都不合格 给我发得东西让我回家自己练
什么东西呢?是一个探头状的东西吗?
#9 怪味着色剂
不是吧,那你治疗吗?
买了点药治疗,但盆底肌那个我没治疗,大夫说每天做三百次提肛运动,机械治疗看你也没时间来。
#17 颖子英子
买了点药治疗,但盆底肌那个我没治疗,大夫说每天做三百次提肛运动,机械治疗看你也没时间来。
那医生这么好!什么药呢?
我剖腹产,复查也没力、三种方案:一个做操、二个买阴道哑铃做、三个就是疗程了。回家在淘宝上买了幅阴道哑铃!
#18 怪味着色剂
那医生这么好!什么药呢?
阴道炎的她就说自己去药店买个哺乳期能用的栓剂和洗液就可以了,两个半月后来复查期间不要过性生活。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发表回复。请
成员:230916 ,
话题:135081
&&手机客户端
&&相同预产期
&&同龄宝宝
&&非常有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是最好治病良药&&&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
&&&&&&&&&&&&&&&&&
《》特别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句概括了中医养生的法则及中医的病理和医理,也是做人的硬道理。正气足了人就不会得病。无论防病、“治未病”还是“治已病”,皆依此理。其知道者,行之,足矣!即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养生才能强身。正气内存的前提,首先要心安、心正。因为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统领全身一切器官。如果心乱、心邪,则邪气必干。所以养生以调心、养心为主,即保持恬淡虚无之状,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对于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季寒暑的变化,保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节欲保精。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
正气源自心
万病由心生,万病也由心治。“正气存内”意义深远,涵盖防病、治未病、治已病的整个过程。“治未病”的理念是人的“心”对自己的“身”关爱的结果,它不仅防病治病,而且必然导致人类从健康管理到生命管理的升华,使人的身心灵更加和谐。由于种种原因,由心治病还只能被极少数修行人实施,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宗教,其实都是在教人修行,而修行就是修心。
人生病其实并非绝对的坏事。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生病也是上天给人的礼物,其目的是让人因病而觉受、自省,找出病因,并以治病为方便法门,从治身病入手而自然过渡到治心病,这就会导致人主动改变自己的习性和观念。显然,这已经超越了现代医学的原理,却与中医原理不谋而合。因为中医不仅是科学、医术,而且是超越科学、医术的道。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证明这个“道”的过程。科学是人造的知识体系,只是探索真理的方法之一,并非真理本身,所以它在总是滞后的、片面的、发展的。比如量子物理学、耗散结构论的出现,也只可部分揭示“治未病”的原理:疾病和痛苦都源自于气或能量的不足、不和谐或失去与大自然节律的和谐。这显然是科学进步的表现,但总体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与中医达到的高度还相距很远。
按《黄帝内经》解释,古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依天道而活,故德高,德高则正气足,因为德为本,德高必寿高。也就是说,正气源自心,人只有心存正念,按天地阴阳法则调节生命,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起居,才能“形与神俱”,即做到形神统一,形神结合。神由什么做主呢?《黄帝内经》曰: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请注意:不是由大脑,而是由心做主的!心安则身不病,这就是上古养生的法则:首先调心,防病在先。“德”字带心,修心即修德,修好心则体自安,故能长寿也!
人道、地道皆源自天道。此道不仅与佛法吻合,而且与基督教的教义吻合。《圣经》在约翰福音开篇有言:“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并强调身体就是圣灵的殿堂,并非仅仅是个躯体,既然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人活着是要荣耀那个内在的神,也就是要合道。所谓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其三而为一的一,就是道。道家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由三开始,但皆源自一,一就是无极。心与道合,就是一。修心就是修道,合道,即合一,则万病不生。
自愈法与未病、已病
对病的理解和处理,古人就更高明了!《黄帝内经》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以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说,圣人之所以为圣,皆因了知因果。这跟佛家的说法一样,故曰:菩萨修因不修果,凡人修果不修因。
中国古代著名医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都无一例外,大力倡导“治未病”。
战国时代的扁鹊说,像他这样治好危重病人的神医只能算下医。而他的两个哥哥才算上医和中医。因为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大家不知他事先就将隐患消除,所以他没名气;他二哥治病,是在疾病初起之时,大家以为他只能治些小毛病,所以他只在乡里有些名气;而他治病是在病情危重之时,人们看到他能治重病,觉得神奇,传来传去,名气就大了。当今社会,显然更崇拜治疗重病、起死回生的下医,却根本不知何谓上医。
汉代张仲景也是一位大力倡导治未病的医家。他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养生防病的原则是:“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之,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即只要遵纪守法,避免外伤,房事有节,饮食结构合理,身体健康没有虚损,疾病就没有入侵的机会。
唐代医家孙思邈将疾病划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并以此为标准将医生的水平进行了界定:“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显然,他与黄帝、岐伯、扁鹊的观点完全一致。他还告诫医者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概括起来,中医的“治未病”包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层含义。未病先防,即防患于未然,主动调摄养生,令正气存内,防止疾病发生;既病防变,即强调因病而主动反省,修身养性,别让小病变大病;愈后防复,即病愈后仍然要主动修身养性,防止后遗症的产生和疾病复发。开发自愈力,就是复兴古人在《黄帝内经》中早已阐述的道:凡病皆是因果,所以要防患于未然,不仅要治未病和已病,而且要自己治,主动治,主动治病就得从根本上找原因,让得病、治病都成为主动改造自己身心灵的契机。
显然,自愈法是解决迫在眉睫的全球性医疗危机的唯一途径。只有自愈的医学才是经济上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公正的医学。从专业医师“治病”到人人“自愈”,蕴涵着深刻的变革,其核心是观念的变革,即从以被动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主动养生为中心。而养生不仅包含了防病,而且涵盖了治病,但不是临时被动的治疗,而是贯穿整个人生的主动行为。真正的变革,是将人类的医疗行为从被动转为主动,即从被动地交由医生治疗转向人人主动养生,也就是人人都成为自己的医生。要想达此目标,就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疗法,而这个方法则非自愈法莫属!否则治未病、治已病都成为空谈和口号。显然,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医学革命,也是《黄帝内经》思想在当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黄帝内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叫《素问》,就是朴素的知识问答,由黄帝和他的老师岐伯一问一答。朴素的问答,就是人人该懂的常识,亦即关于人、自然、社会的常识。生命由不同层级组成,人只有在身、心、灵三个层面和谐才能健康长寿。下篇叫《灵枢》,就是灵魂的枢纽,亦即经络。可以说,《素问》讲的是“治未病”,就是让人顺其自然地生活,调节好身心灵,让“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病就不会发生;而《灵枢》讲的是“治已病”,万一邪气入内,如何解决?疗法简单之极:打通经络即可!因为凡病皆体现为经络不通,只要打通经络,正气就上升,正气升则邪气降,直至阴阳平,阴阳平则百病消。打通经络的方法很多,但上古之人以外治法为主,药用在最后。所以《黄帝内经》极少讲到药,一共只讲了十三个常用药方。
目前我们所知的最佳疗法,就是自愈法。没有有效、简单的疗法,无论治已病还是治未病都会流于空谈。
-------------------------------------
&&&&&&&&&&&&&&&&&&&&&&&&&&&&&&&&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银行就不干了。当健康不断被透支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哪不舒服了,腰疼、背疼、落枕、感冒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补足阳气也像理财那样,需要开源节流。
1、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我周围不少朋友患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常年被这些慢**困扰,他们的脉象,都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汽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有的朋友会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跑掉了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是精神。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秘密。
就我们的形体来说,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所以24岁以后的成年人生病,更应该从精神、情志层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损害造成的。
损害人们精神最大的因素之一,是现代社会的信息污染。我们现在一天内接触到的信息,可能比古代人一辈子接触到的都多,每个人的心里都装满了事,脑子里也充斥着各类信息。长此以往,人的精神受到的损害可想而知!比如说,一个人听到不好的消息,生气发火了,很可能马上就能感到血冲到头顶了,甚至一些人还会突发心脏病。信息污染是伤人于无形的,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还单方面地认为是科技发展的象征。
俗话说,病从口入。阳气遭受损伤比较大的另一个根源还来自于我们的饮食。别看我们现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其实大部分食物都受农药、化肥或者各种添加剂的污染,包括转基因食品。长期食用被污染后的食物,会让我们五脏六腑的功能发生紊乱,反过来,五脏受损也会侵害到人的情志,肝不好的人易怒就是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人体也呈现出阳虚状态了。现在非常流行吃反季节蔬菜,这恰恰违反了蔬菜自身的生长规律,因为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生命能量发生了变化。比如东北一年一季的大米看起来油润光泽,吃起来口感细腻圆润,就是因为它吸收了一年的天地精华之气,蕴涵的生命力也旺盛。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很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发挥这种能力的根本是培固自身阳气。我后文将要提到的养生桩,就是让你把心静下来,以形控意,以意固形,让气血通畅运行,让机体自愈力处于最佳状态,养生桩是目前我发现的养阳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长生。
如果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2.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就是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一个星期熏一次,一次20分钟。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会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方便的话还可以请别人帮忙灸一下肾腧穴,此穴可以缓解疲劳,温补肾阳,有强肾**之功效。
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丹,以硫黄为主,扶阳祛湿。民国时代的医学大家张锡纯受丹道医家的影响,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主张服用生硫黄来回阳,他认为生硫黄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能兴垂绝之阳。但是现在的硫黄杂质很多,需要炼制后方可应用,丹药炼制必须要明师指点,工艺复杂,操作不易,只在极少数精通丹道医学的医家手中使用。
附子是现代中医界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味回阳药物。从古到今,使用附子的著名医家有很多,像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很多以附子为主的汤药,像附子理中汤、桂附地黄丸、四逆汤等方剂都是以附子为主组成的。到清末,以四川名医郑钦安为首的医家,则创立了以回阳扶阳为指导思想的医学流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神派。
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3.古今长寿者必灸之穴——关元、足三里的长寿灸法
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
灸关元就是利用艾条燃烧发出的温阳之气,通过关元穴送入小腹,是恢复体力补充能量最快的方法。"灸"从字面上来看,上面是久下面是火,有长时间用火烤的意思。灸既能提神回阳,又能祛邪除湿,还可以去除家里的异味和人体的异味。在道家养生里是一种特殊的养命方法,也是升腾阳气最快的方法。
关元穴在哪儿呢?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那么,穴位到底怎么灸呢?我首推温和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我的另外一位老师在传授我针灸技法时,曾叮嘱过我说:针者,刀兵之器,久刺令人气伤。这也是我们常常听说的,某某扎针后把身体扎软了,没劲了。**是一种治疗手段,不能用它来做保健。能为百姓人家所用,起到养生保健作用的还是灸法。
接下来我又给他灸了足三里,大家都知道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大穴,此穴多气多血,主人后天之气。学医的时候,听老一辈的人讲过一个长寿灸法。
《针灸大成》载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谚语,指的是化脓灸,又称为"灸花、灸疮",用艾条灸灼足三里穴时,灸到该处皮肤起水疱,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结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强壮脾胃,使后天生化有源。但现在产生灸疮后不利于工作生活,一般进行温和灸就可以了。
以往的艾灸治疗,用的是"壮"这个词来记录治疗的时间长短,经常在书里看到治疗某种疾病需要灸多少壮。壮是什么意思呢?古时候艾灸治疗,用的是艾绒做的圆锥形的艾灸炷,一壮就是指这种艾灸炷从点燃到烧完的时间。我们现在多是用的在药店买的,加工的规格很标准的艾灸条。因此现在治疗所需要的时间也改成用分钟来计算了。一般都是灸10~15分钟。还可以在卖中医治疗器材的地方,看到很多用来艾灸的罐,它可以用在一些手不好操作的部位的治疗,如背后膀胱经的穴位。这些艾灸罐可把艾灸条弄成段,放进去,戴在穴位上,十分方便。不过灸治的时间就需要比艾灸条长了,一般需要20~30分钟。
4."三阳开泰"开启人生大运——升发阳气的无上心法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我称其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年考试成绩不理想,没考好孩子也不高兴,如果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一定不会去埋怨孩子,而是用激励、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的信心建立起来,聪明的小孩都是夸大的,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聪明。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夸奖中长大的,在这种肯定的阳性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以久居尘世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说到视善,德国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男人看漂亮女人,如果每天看上5分钟,可以延长10年的寿命,女人看帅哥也可以延长寿命。所以,逛街时看看过往的美女、帅哥,养养眼,我想,这也是一种视善吧。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凡事要多看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那什么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像汶川大地震,无数人伸出了关爱之手,捐出善款,还有的人做义工,亲自到一线去支援灾区,这都是行善的表现。再比如一个人用车拉着一车煤或者其他货物,爬高坡时上不去了,这时你帮他推一把,过了这个坡以后,拉车的人会回头道一声谢谢。这个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呢?一定会感觉到暖暖的,这种暖就是阳气升发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行为其实都是行善。
《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古人说,喜则阳气生。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过去的人用办喜事的方法来治病或者转运。久病或长年身体不好的人,有意地操办些喜事,对病情是很有帮助的。实际上冲喜是借助外在的环境改变病人的身心状态。
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命运是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变的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命运赋予了每个人更加切实可把握的意义。阳气旺盛不仅不会受到病邪侵害,还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悦,心想事成。所以,升发阳气还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
在锻炼时间的选择上,按照动则升阳、静则生阴的原理,上午和春夏都属于阳长阴消的阶段,阳主动,动则升阳,所以阳虚的人应该在上午锻炼。相反,傍晚和秋冬属阴长阳消的阶段,阴主静,静则生阴,那么,阴虚的人,当然应选择傍晚静养,效果会更好。
5.瞬间强肾法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
"其实古书里面都讲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活就得动啊,关键是如何去动。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升发起来。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等症状,用这个方法三到五分钟,就可以缓解一个小时连续劳动的疲劳,很适合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这个方法还适合中老年人,人老腿先衰,腰腿痛相连,其实是肾气衰了,按摩肾腧有直接补肾的功效。中老年人平时动一动,肾气足了,自然腰背也就不弯了。"
双手握拳,拳心虚空(如图1),贴在肾腧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踮起(如图2),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就是瞬间强肾法,方法很简单,就是两脚分开与肩齐宽,双膝微曲,双手虚握拳,贴在肾腧位置随着身体的抖动而上下抖动。
这个方法对谁最管用?恰恰是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
现在大多数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保持充沛的精力了。前苏联有一位生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疲劳并不能单纯靠休息来缓解,也就是说休息不是恢复疲劳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运动来恢复,比如说散步、爬楼梯、慢跑、打球、练瑜伽等都可以,平时利用饭后睡前的时间做些轻量的运动,一天的疲劳感很快就能缓解。
但是单纯的运动,只能缓解疲劳,并不能补充精力,而我们这个方法,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在短时间内补充精力,补足肾气,强身健体。
在过去,这种运动被誉为中医里的金匮肾气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补肾方法。对肾虚、慢性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人非常实用。我之所以能够在忙碌的生活工作当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就是掌握了这个奥秘。从道家医学的观点来看,这正是启动了人体自身的大药。
强肾还可以经常按揉腰眼穴(如左图),它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中医认为,经常按摩腰眼部位,可以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增强肾的纳气作用,进而达到益寿强身的功效。具体做法如下:
1.双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然后再回头重搓,每次做50~100遍,每日早晚各一次。
2.双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左右。
3.双手握拳,轻叩腰眼处,或用手捏抓腰部,每次做3~5分钟。
道家养生学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温暖腰眼、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肌,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此法还有助于防治遗精、早泄、痛经和**失调等病。
6.谁冒犯了我们的身体:阳虚的年代湿邪在作祟
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早在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门诊时,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可能有朋友会产生疑惑:"武大夫,您说反了吧?冬天气温低,受寒湿侵犯容易理解,可夏天那么热怎么还有寒湿啊?"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瘀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被湿邪侵害的人好像身上穿了一件湿衣服,头上裹了一块湿毛巾,湿腻腻的难受!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湿邪性黏腻重浊,湿气向下走,就容易聚集在腰部以下,造成膀胱肿瘤、前列腺肥大增生等病症。湿气在体内排不出来,甚至会导致一些怪病发生,如吃土块、砖头、墙皮、生米等异物,这是身体湿邪很重的表现了。
所幸的是,我们还有祛除湿邪的根本方法。既然湿邪能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引发多种疾病,那么我们就努力守护好身体的一轮暖阳吧。只要固护好自身阳气,那么身体也就有了自愈大药,仿佛天天都与春天有个约会。
大多数人在夏天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盖着被子吹空调,这种做法能让寒冷的湿邪之气直接侵入到人体,所以现代人真正受寒往往是在夏天。冬天天冷,人们都很注意保暖,反而没有那么多受寒的人。三伏天开空调本无可厚非,但切记一定不要让空调对着人吹,更不要睡觉时开一晚上的空调,特别是盖着被子吹空调。吹完空调后感觉不舒服,可服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保和丸等,会缓解身体不适。
7."晨起三部曲":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简易方法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起床时——看感觉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如厕时——看大便
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如果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大便的颜色和形状也可以帮助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香蕉形的,但现在很少有人是这种健康的大便。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
洗漱时——看舌苔
上完厕所后我们通常就开始洗漱了,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点,还有两个判别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很多人总是告诉我,说自己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
第二,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
这些也是湿的典型特征,顺便说一个祛湿的妙法,就是点揉承山穴。
8.薏米红豆汤——彻底疏通湿邪的神秘小偏方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
临床上,我们治疗湿症一般会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比如说实用三仁汤、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药,它们都具有芳香、化湿、解表的功效。但这些药我们自己不能乱服,有的人会问,在家里有什么好方法来预防湿邪呢?或者说我明显感觉到体内有湿了,到医院又检查不出什么毛病怎么办?
薏米红豆汤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
如果诊断出病人体内有湿时,我经常给病人推荐两种"药",这两种药既能祛除体内湿邪,还能当水喝、当饭吃。这两种"药",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红小豆),一起熬汤喝,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
因为这个薏米红豆汤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除湿。赤小豆是红色的,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红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凉,主要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正是这种不黏不稠的清轻之相,才能达到清热祛湿的效果。但如果从预防的角度来讲,熬大米粥的时候,加上一把红豆一把薏米也未尝不可。
还有朋友问我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红豆汤,有禁忌吗?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红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而且,单纯的薏米红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我们就叫它薏米红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红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子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当然,如果感觉汤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温,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如果想在汤里加点调味品,最好放红糖,红糖是性温的。需要注意的是,妇女产后保养时,喝红豆薏米汤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对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红豆汤中加点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这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红豆汤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红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薏米红豆汤的喝法
薏米红豆汤每天应该喝多少呢?我建议大家从5月初开始喝,一直可以喝到10月份。熬了以后可以随意喝。
每年到天热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家里不常用的一个暖壶洗净,抓上一把薏米、一把红豆放到暖壶里,再烧一壶开水,水开了以后直接灌到暖壶里,最后把盖盖上。如果你想早晨起来喝,头天晚上灌进去,第二天早上壶里的豆子全都泡碎了;如果想晚上下班回来喝,那早晨临出家门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泡上一壶,下班以后到家喝正合适。
临床上有很多体内湿气很重的病人,在喝了薏米红豆汤一两周后,便感觉到腿脚发轻了,走路不那么沉了,湿疹也慢慢地消退了。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很多小病其实都可以自己进厨房里找药,食物就是最好的药。
还有一点值得说明一下,怀孕中的孕妇要是自我感觉没有很重的湿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米。但可用红豆,我们可以给薏米红豆汤做一个减法,减去薏米,再根据上面的思路做加法,可以适量加些大枣、百合、枸杞等其他的品类。同样能做成既能祛湿,又有其他养生功效的汤来。
这里是一个基本的思路,大家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自己进行加减,组成更多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来。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佳品。
----------------------------------------
心脏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引导语:正值壮年,却因心脏猝死的演艺界名人屡见不鲜:侯耀文、马季、高秀敏、古月等等。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属于老年病,好象与青壮年无关,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中青年人反而更容易患病了呢?下面,有一封以“心脏”的名义写给人类的一封信,相信你读完就会明白。
  提起我,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作为忠诚的象征、浪漫的化身、智慧的源泉,我的形象在你们的世界里随处可见;猜出来了吗?我就是安居在你们胸腔里的那颗心。
  虽然我的知名度很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了解我。今天我想写一封信给你们,说说我的喜怒哀乐,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我是身体里最强的泵。
  谈到我的大小,不少人都会攥紧拳头说:“看,我的心脏就这么大。”一般成年后的我,身长约15厘米,体重大约350克。别看只有普通梨子的大小,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地为体重是我200倍的身体,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运送维持生命的能量。只要生命不息,我就会一直跳动下去。有人做过计算,我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堪称身体里最强的泵;单凭这一项,我们心脏就应该被评选为世界顶级劳模。
  除了能干,我还很忠诚;虽然工作很忙碌,但我很顾全大局。当主人活动量增大时,我的脚步也会赶紧跟上。赛场上我帮助运动健儿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帮助人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当主人遇到紧急情况时,我能马上根据需要加快心跳次数,表现出极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主人需要安静时,我又会放慢节奏,静静躺在他的身体里,不打扰他思考问题。
  我跟你们一样,每天也有上班和休息的时间。当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我每分钟跳动约60—70次,每次约0.9秒,其中,0.3秒收缩,即工作;0.6秒舒张,即休息。换句话说,我用1/3的时间工作,2/3的时间休息。当人们熟睡的时候,我又自动调节为每分钟跳动40—50次,每次工作时间约1/4,休息时间约3/4。
  我的权力很大,却清正廉洁;虽然我有两房两室,不停地收集全身的血液,却从不截流和独享,每次都用尽全力把血液输送出去,供给全身的各个器官。我自身的营养则依靠匍匐在我身上的,一整套独立的血管网——冠状动脉系统来供给。
  我也很会保护自己,当我身上的某些血管供血能力明显减少时,我就会发出警告信号,让主人胸前区感到疼痛不适,提醒主人赶紧采取保护措施。
  我害怕“坏主人”。
  每当人们要表达诚心和爱意,说“我把真心献给你”的时候,我就很荣幸地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但有些时候,我却觉得自己非常不受重视,甚至还会受到伤害。很多人因为自己生活方式不健康,心脏出了问题,他们会和别人说,是心脏自己坏了,这让我觉得很不公平;明明是他们把我弄坏,却还说是我的问题。
  我们心脏界流行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坏心脏,只有坏主人。”
  平日里,我们也会在私下比较各自的主人,如果谁的主人属于下面的某一类,我们就会替这些同胞们担心。
  一、“三高”的主人。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高血压会增加血管阻力,使我向外泵血时不得不加大力量,时间久了,我就会变得比以前肥大,严重时甚至会累到衰竭。高血脂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大于70%。
  二、吸烟的主人。
  只要看到主人点燃香烟,我就会非常害怕。香烟中的尼古丁和烟雾中的许多有毒物质,会刺激全身的血管收缩,使血管变得越来越硬,血压越来越高。为了对抗这些压力,我不得不拼命工作。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使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三、酗酒的主人。
  我并不怕主人喝酒,但就怕他控制不好量,喝多了就会伤害到我,让我颤抖(房颤),甚至破坏我本来很熟练的泵血功能。
  四、熬夜的主人。
  近年来,30岁左右的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逐年增加,很大原因在于生活不规律,压力大,造成身体透支。夜间本是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时候,如果打乱它的规律,对心脏的损害会很大,每天睡眠少于7小时也会让我们患病风险明显增多。所以,要保护好我,保持充足的睡眠非常必要。
  五、精神压力大的主人。
  主人精神压力大,我的生活也没办法正常继续。有医学人员通过大规模试验证实,承受更大压力的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升高2倍,从而使心脏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我喜欢六件事
  虽然有些主人做的很不合格,但如果幸运的话,还是能碰到对我们很好的主人。他们乐观平和,让我们心情舒适,每天都给我们吃健康的食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们非常开心。一些医学专家还摸索出我们最喜欢的六件事,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这些标准细心地呵护我们,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地为人类工作。
  一、多和人打交道。
  芝加哥某大学的研究人员在30年的时间中跟踪了超过2000位男性,他们的研究发现,性格内向的男性死于心脏病的几率竟然要高出50%,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比那些内向的人往往更容易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二、主食喜欢粗一点。
  多吃全谷物食物,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下降,只要能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的死亡率就会下降2%。
  三、偏爱红颜色果蔬。
  我最爱吃红色的食物,比如西红柿、红苹果、红葡萄、红枣等。红色食物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富含番茄红素、单宁酸等,可以保护细胞,具有抗炎作用;红色食物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铁元素。此外,红色食物还有增强记忆力和稳定情绪的作用。在美国,每年的2月4日—10日被某国心脏学会定为“全国红色食物周”,鼓励人们多吃红色果蔬来保护我们。
  四、零食最爱是坚果。
  榛子、核桃、杏仁等坚果类食物的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能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目前,某国心脏学会已经将坚果列为“护心食品”;有研究表明,每周进食2次杏仁,每次一把(30克)左右,大约20—25粒,长期坚持,患心脏病或冠心病的几率就会降低50%。
  五、快步走。
  快步走是我喜欢的一项运动,著名心脏病学家怀特博士首创了以走路作为心脏病和心梗病人康复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久前,一项对1645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的研究发现:与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者,其心血管住院费减少69%,死亡率减少73%。
  六、每天开怀笑一笑。
  研究人员以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的最新调查表明,每天开怀一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体内“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研究人员让一组人每天观看至少30分钟的幽默视频,享受开怀一笑的轻松时刻。两个月后,研究人员发现,每天都笑的这组人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要低,这两种激素被认为与人所感受的压力有关,这说明笑在帮助他们减压,也是在帮助我们放松。
  编后语:要想身体健康,首先从爱护心脏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吧,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癖好,使人人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享受健康的人生!
--------------------------------
气不足则胖,血不足则瘦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
  气与寿命
  1、经常自己找气生的人,即小心眼,如林黛玉,一般活20-50岁;
  2、经常受别人气的人,叫佣人,一般活50-60岁;
  3、经常自我生气,也常气别人的人,叫俗人,如普通百姓,一般活60-70岁;
  4、经常让别人生气,自己却不太生气的人,叫伟人,如毛泽东,一般活80岁左右;
  5、不论别人怎么气你也能淡然处之,叫高人,如朱德、邓小平,一般活90岁左右;
  6、从不气别人,自己也不生气,叫真人,如孙思邈、张学良,一般能活百岁或以上!
  结论:百病皆生于气!  消气法(分九个层次,逐级提升):
  1.倾诉;2.回避&;3.运动;4.娱乐;5.想得开;6.自己想适合自已的方法;7.换位思考;8.放得下;9.提高境界!
________________
生气时会产生大量的毒素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认为,人生气10分钟耗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跑步,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在任何情绪时都复杂,且有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生病患的风险是他人的两倍,并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当人的内心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以解除时,机体内分泌功能就会失调节,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等,还常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心绪烦躁等症状,这些心理与生理导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社会百态万象,人有七情六欲,不管任何人都有生气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拓宽自己的胸怀和度量,生了气要善于解脱,不钻牛角尖,不把气闷在心里,生气了找亲人诉一诉,找朋友说说,心态及时调整,情绪及时梳理,过不了多久,又是一个幸福乐观的自己。
宽容是人生的一种美德,宽容赋予人生的是理解和挚爱,宽容是一种不需要投资就能保持身体健康“维生素”
--------------------------
------------------------------
疾病如何应对?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让你小病一星期,
你会发现金钱不重要,
家人和身体最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让你大病一个月,
你会发现金钱特重要,
身体和家人特特特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让你大病半年,
估计你愿意放弃眼下一切的金钱和名利
去换回你认为重要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
遗憾的是,
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包括你我!
所以,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
更加坚定地知道
在生命中哪些人和事才是最重要的......
-----------------------------
相关博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宫下垂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