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苏宏袁王源在哪所学校校毕业。

苏宏荆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苏宏荆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苏宏荆[1],男,汉族,1970年8月出生,景泰人,合肥炮兵学院毕业,本科学历,1993年10月加入,1990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兰州市红古区委常委、人武部部长。国&&&&籍中国性&&&&别男 4.07 合肥炮兵学院学习
5.05 步兵第八师炮兵团火箭炮营指挥连排长
7.05 步兵第八师炮兵团教导队副连职区队长(其间,1996.03 —1997.03在石家庄陆军参谋学院学习作战指挥)
0.03 步兵第八师炮兵团司令部作训股正连职参谋
0.07 步兵第八师炮兵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
1.07 步兵第八师司令部作训科副营职参谋
3.10 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一处副营职参谋
6.05 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空军处正营职参谋
7.03 步兵第六十一师炮兵团参谋长
9.06 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综合处副团职参谋
0.05 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综合处正团职参谋
2.03 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武装部部长
2012.03- 中共兰州市红古区委常委、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武装部部长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关于123图书馆
新闻关键字
123图书馆新闻
123图书馆新闻报道
《经济日报》报道123招生机器人
《人民日报》1报123图书馆
《人民日报》2报123图书馆
《人民日报》3报123图书馆
《新华社》1报123图书馆
《新华社》2报123图书馆
《神州学人》1报123图书馆
《神州学人》2报123图书馆
《中国教育报》报道123图书馆
《工人日报》报道123图书馆
《光明日报》报道123图书馆
《新华书目报》报道123图书馆
杭州市宣传部长肯定都市快报的工作
《都市快报》报道123图书馆
《钱江晚报》报道123图书馆
《杭州日报》报道123图书馆
《经济日报》报道123招生机器人
今年部分高校首用机器人招生
作者:李景 &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发表日期:
& & & 本报讯 记者李景报道:近日,由图书公益平台123图书馆开发的“123自动招生机器人”正式上线使用。“123自动招生机器人”是一个针对高校高考招生的自动咨询平台,用户通过123图书馆网站或“招生办.com”便可登录该平台,并获得24小时在线的高考自动问答服务。目前,已有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南昌大学等近百所大学和独立学院使用该系统。考生将能在学校招生网主页、微网站、微信公众号与123机器人对话。
& & & &“123自动招生机器人”的后台管理支持系统设置、数据管理、统计与分析,在机器人提供的通用问答库基础上,学校也可自行设置和管理问答库中的内容。123图书馆董事长兼CEO杨甦宏表示:“未来高校招生过程中的很多工作可由机器人代劳,从高考填报志愿到通知入学、办理手续,那些需要全天值守和重复度高的工作将由机器人处理,帮助学校减轻招生负担提高效率。”
《人民日报》1报123图书馆
创业计划如何赢得第一桶金
作者:李梦瑜 李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日期:
高学历海归成新亮点
& & & &由国家科技部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年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近日在宁波正式启动。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始于200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该项赛事已成为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创业计划大赛活动之一。该项赛事在2012年共有2027个团队报名参赛。从报名情况看,呈现的新特点为海外报名团队较2011年翻一番,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20余个国家的516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项目领衔人学历是博士的占90%以上。大赛为此还设置了海创奖项目,奖励优秀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创业计划。
& & & &据大赛承办方宁波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参加本年度大赛的高端创业创新团队获得特等奖及一等奖,可以直接进入宁波市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的专家答辩评审;特等奖获奖项目领衔者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以直接列入宁波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同时给予100万元的配套资助。值得参赛选手注意的是,获奖项目要求在宁波落地创业,决赛答辩前与大赛组委会或落地区域签订落户意向书,公司注册后兑现奖金。获奖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和各类科技计划;优先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机构推荐;优先向银行推荐给予信贷支持。
大赛为企业带来了什么
& & & &纵观历届大赛,参与的团队与项目呈逐年增多的趋势。那么参加这样的大赛能为参赛企业带来什么?
& & & &杨甦宏,杭州汉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企业以“123图书馆”项目夺得2012年中国科技创业大赛优胜奖。这也是该次大赛所有获奖项目中少有的公益型项目。在被问及参与了该大赛给他和他的企业带来了什么时,杨甦宏说:“我们是以企业的名义参赛的。参加此次大赛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帮助,例如我们获得了杭州市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计划、杭州市全球引才计划、青蓝计划、雏鹰计划,和这个是有直接关系的。”在谈到“123图书馆”这个项目时,杨甦宏说:“我们要做的是可持续的公益,这是我们的创举。我们采用的是蒲公英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让大家把闲置书拿出来出租,租金我们分配给参与环保阅读的人,解决了公益上面的经济制度问题,使公益能够持续。杭州市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资金支持。今年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选定了‘123图书馆’作为2013年全民阅读重点活动平台之一。”
《人民日报》2报123图书馆
海归瞄准公益性创业
作者:李梦瑜 李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日期:
& & & &有盈利的公益,算不算真的公益?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闫长明表示,是不是公益,要看他创业的目的,以及带来的效果。如果创业的时候能够把国外成熟的公益项目引进回国,以此盈利,这是好事。有些海归将这一理念付诸了实践——公益性创业。
公益为创业理念
& & & &很多公益组织发展的路径是:从草根组织到登记注册,进入成长期,之后快速扩张到达顶峰,随后会进入瓶颈期,这对整个公益事业的影响不容忽视。针对这种现象,海归张宁创建了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致力于研发复制性强的公益项目。在张宁看来,无论是传统的非政府公益组织,还是现代公益组织,“内容的创新和坚定的信念最重要”。他所创办的企业具有社会企业的性质,他更注重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他研发、创新公益项目,在实现公益项目的产品化同时,也实现了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 & &&在线慈善商店——善淘网的创始人周贤认为,公益可以不是纯奉献,它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善淘网倡导的“Buy For Two”的理念,买东西不但为自己,也能帮助别人。
新型创业模式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 & & &海归杨甦宏在谈到他创办的123图书馆()时说道:“我们要做的是可持续的公益,这是我们的创举。我们实行的是蒲公英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让大家把闲置书拿出来循环出租,产生的租金将不断分配给参与环保阅读的人,相当于每个家庭都开了一个租书店,让读书不仅省钱还能挣钱。这就解决了公益活动的经费问题,使公益能够持续。”
& & & &对于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张宁解释:“我们是借助商业化的运营模式,进行与公益相关的创业。企业付费使用我们研发的公益项目。”张宁说:“我们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种类繁多、可选择性强的‘项目超市’,产品的‘使用说明’一目了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
& & & &同样实践“可持续的公益”这一理念的还有善淘网。善淘网的线下营运中心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工作岗位,这既解决了商品的管理问题,又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就业渠道。“捐助只是大家直观看到的公益。善淘网的团队吸纳了很多社会上的残障人士,所以消费者的购物款会间接地为这些残障个体支付酬劳。此外,回收闲置物品本身就是一种环保、低碳的行为。”周贤表示。
《人民日报》3报123图书馆
海归博士的“123行动”&& 让图书循环起来
作者:康训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日期:
杭州科技大学志愿者向同学介绍“123行动
& & & &毕业季的到来,旧教科书及各类书籍成为令高校毕业生们头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这些书只能被丢弃或当作废纸卖掉,极大地降低了图书本身的价值。海归博士杨甦宏创立的123图书馆近期发起了“123行动!拒绝图书上的浪费”公益活动,倡导循环利用图书。
拒绝图书上的浪费
& & & &5月29日上午8点半,进入123图书馆的办公室,老总杨甦宏正在浏览网页上收集到的建议,并不时给技术部下达修改指令。“我们在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要达到我们的目标,需要创造、了解、改正的还有很多。”他指着身后黑板上“让中国每年少砍1000万棵大树”的工作目标说道。在随后的活动介绍会议上,杨甦宏表示,123图书馆是一个可以让中国的旧书循环起来的平台,这次发起“123行动”,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杨甦宏说,我们要将“123行动”发展得像“光盘行动”一样,掀起全国拒绝图书浪费的热潮。他说:“我们有信心让每一个人通过分享自己的闲置书,免费阅读他人的闲置书,通过图书循环,最终达到每年少砍1000万棵树木的目标。”
环保主题吸引高校参与
& & &&共同启动这次“123行动”的还有近50所高校,我们进入的第一站是浙江的几所大学。
& & & 图书循环会的叶百成表示:“大学里图书浪费的情况很严重,到了毕业季,一车车的书被当成废品拉出了校园。后来我们发现‘123图书馆’能解决问题,就加入了这次行动,为减少图书浪费做点贡献。”
& & & &来到浙江传媒学院时已是晌午,太阳狠毒,活动现场并没有遮阳伞。因为太热,该学院的活动负责人蒋丹丹与这里的每一个志愿者的T恤都已湿了。蒋丹丹一边用手遮阳一边说:“多让一个人了解这个活动并参与其中,我们都会很快乐。”
成功的背后是一颗责任心
& & & &杨甦宏和他的团队无条件执行“用户第一”的理念。在他看来,“一个小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除了有激情、有想法,还要有一种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
& & & &谈到创业成功的经验,他说:“创业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当你做的事情确实对社会有益时,无论朋友还是政府都会给予帮助。我当初向同事筹集资金时,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只是说了我的一些想法,他们就同意了。像减少图书浪费、保护树木这样的事他们早就想做了,我也是搭了他们想法的顺风车。而且申请政府的项目资金也不是很难。”
& & & &有时候与其愁眉苦脸地四处找资金,不如去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资金也许自己就跑你兜里去了,“得道者多助”就是这个意思。(康训鹏)
《新华社》1报123图书馆
浙江高校发起旧书循环活动
作者:朱涵&&& 文章来源:新华社&& 发表时间:
& & & &毕业季临近,手头的旧书、旧教材该何去何从令不少毕业生颇为头疼,近日,浙江省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50余家高校共同发起一项“旧书循环”活动,呼吁大学生们让旧书继续循环,挖掘旧书的剩余价值。
& & & &记者日前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走访时看到,该学校图书循环站点已经初具规模。
【同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 王颖
& & & &我们主要是帮助他们把书收到这边来,然后我们作为中介,帮他们把书(信息)传到网上去,供我们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上网去搜寻一下他们所需要的图书。
【解说】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仅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所学校就收集到了近万本旧书,所有书本的信息都将借助“123图书馆”这一公益性平台上集中展示,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租借或交易。
【同期】“123图书馆”运营总监 李勇杰
我们是通过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你的书流动起来,然后你的书会传阅给别人,从而挖掘书的二次传递价值。
【解说】校园书本浪费现象普遍,把教材当废纸处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书籍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存在问题,也造成一定环境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每年要砍伐15亩森林树木才能满足一所正规大学教材的印刷,而每生产1吨文化纸又会消耗净水100吨、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
【同期】“123图书馆”运营总监李勇杰
我们希望能够把这种理念带给大家,我们也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大家在森林的砍伐、造纸方面能够减少。
【解说】“123图书馆”表示,他们希望和高校一起行动,通过回收、出借旧书倡导分享,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让阅读与环保并行。此外,在“123图书馆”进行图书出借、出让的学生还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以保证旧书持续传递下去。
《新华社》2报123图书馆
浙江高校发起旧书循环活动拒绝“书本上的浪费”
作者:朱涵&&& 文章来源:新华社&& 发表时间:
& & & &新华网杭州5月31日电(记者朱涵)近日,浙江省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50余家高校校内社团共同发起一项“旧书循环”活动,呼吁大学生挖掘旧书的剩余价值。
& & & &毕业季临近,手头的旧书、旧教材该何去何从令不少毕业生颇为头疼。“往往是能卖的就降价销售,卖不了的就论斤出售或者直接丢弃。”陈平是杭州一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他坦言,四年下来,不少教材只能沦为废纸。
& & &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3099.2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717.01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增长5.58%,其中课本用纸占总量8.95%,而2011年出版的6134种教学用书中,初版书仅有1511种,近四分之三的教材都是重版、重印书籍。而每生产1吨文化纸又会消耗约100吨净水、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
& & & &“其实不少公共课程教材用过一年之后还能有七八成新,如果这些教材能够真正在校园中循环起来,不仅能节省开支,能够少砍伐树木,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杨颖说。
& & & &记者29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看到,图书循环站点已经初具规模,通过2个月的前期准备,仅仅这一所学校就收集到了近万本旧书。这近万本旧书将借助“123图书馆”这一公益性平台进行展示,在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租借或者自由交易。
& & & &据了解,每个通过“123图书馆”进行旧书出借、出让的学生还能够得到一定经济补偿。“图书每出租一次产生的费用会部分返还给出借者,而租书者若是可以将旧书好好保管并传递给下一个人,也能够得到补偿,最高可以返还所有租金。”“123图书馆”董事长杨甦宏认为,“令作出贡献的人得到回报”能够更好地保证旧书在读者手中持续传递。
《神州学人》1报123图书馆
“123行动!拒绝图书上的浪费”公益活动在杭州开展
作者:杨宇 安燕琪&&& 文章来源: 神州学人&& 发表时间:
& & & (本网讯 记者杨宇 安燕琪 摄影报道) 日前,123图书馆联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神州学人》、《中国教育报》、《都市快报》等多家媒体,以及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50所高校,联合发起了“123行动!拒绝图书上的浪费”公益活动。该活动旨在倡导循环利用图书,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 &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旧教科书及各类书籍成为令高校毕业生们头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这些书只能被丢弃或当作废纸卖掉,极大地降低了图书本身的价值。“123行动!拒绝图书上的浪费”公益活动为这些旧书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浙江财经学院和浙江传媒学院活动现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活动现场
& & & &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财经学院等高校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旧教科书参与网上流转”、“带一本书来,带一本书走”等活动形式吸引了不少同学。采访了解到,学生们对这种环保阅读方式非常认同,还有一些同学带来旧书到活动现场换书。
& & & &123图书馆由杭州汉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办,是一个利用“蒲公英模式”,促进个人及团体手中的闲置书籍流转的开放性网络平台。这种模式让参与者都能获得利益,解决了图书分享的经济动机问题,并有效解决了图书流转过程中的仓储、管理及物流等问题,大幅度降低了二手书的循环成本。据悉,该平台是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选定的“全民阅读”重点活动平台。
《神州学人》2报123图书馆
《中国教育报》报道123图书馆
浙江50余家高校社团发起大学生“旧书循环”活动
作者:蒋亦丰&&&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 发表日期:
& & & &本报讯(记者 蒋亦丰)快毕业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小马手头有100多本旧教材要处理,除了当废纸卖,还能派上什么用场呢?近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50余家浙江高校社团发起“旧书循环”活动。小马的书最终以3折的价格转让给了学弟学妹。
& &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旧书循环”社团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一届毕业生留下的旧书近1.5万册,其中75%沦为废纸。最多的一天,一幢宿舍楼就卖出“废书”5吨之多。
& & & &另据统计,2011年出版的6134种教学用书中,初版书仅有1511种,近四分之三的教材都是重版、重印书籍。而每生产1吨文化纸又会消耗约100吨净水、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
& & & &“一般的旧教材也有七八成新,如果循环给新生使用,不仅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也能让旧书持有人获得比卖废纸更为可观的回报。”社团负责人叶百成说。
& & & &然而,让旧书循环起来绝非易事,一般的高校社团难以运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杨甦宏开发出用“蒲公英模式”促进闲置书籍流转的“123图书馆”平台。借鉴这一平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了图书循环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租借或者自由交易,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回报。目前,已有近万本旧书进入了循环。
& & & &杨甦宏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旧书循环”活动,能有更多的高校学生加入到“旧书循环”活动中来,“123图书馆”将提供网络平台,并对高校社团进行免费指导,“保证旧书在读者中持续传递,实现阅读的绿色节能”。
《工人日报》报道123图书馆
“蒲公英”模式激发环保阅读
作者:张明&&&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日期:
& & & &2012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上,一种名为“蒲公英”的商业模式备受推崇。出售人将废旧书籍卖给一家网络123图书馆(),不仅可拿到原书价1到3折的钱,如果以后有人不停地租这本书,出售人还能从网络图书馆持续拿到分红。
& & & &上学期间的教科书,工作期间的实用性书刊,对购买者而言很多,都是一次性的,用过后很少再看。闲置二手书的处理困扰着很多人。与大量闲置二手书没有循环利用伴随的是树木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及治理环境污染的高成本投入。数据显示,生产1吨文化纸需砍伐至少20棵树,需消耗干净水源100吨和600度电以及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还会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尽管也有不少爱心捐赠渠道,但那种处理方式并不能彻底解决循环利用和节约资源这一根本问题。
& & & &笔者以为,蒲公英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将节能环保理念引入新媒体的电子商务运作范式并遵循了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传统意义对于二手书籍的再利用,多采用捐赠形式,或直接给受助人或以捐赠形成二手书的图书馆。相较于之前的处理方式,通过引入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激发二手书循环再利用,无疑令人耳目一新且充满期待。这种模式不仅发挥了新媒体广泛交互性和影响力的优势,同时开辟出一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并且将线上线下互动进行了有效融合,不仅可激发卖方的转售动力,同时也可满足那些止步于昂贵新书和喜欢二手阅读人群的需求。
& & & 与二手书相比,浪费更严重的可能是报纸。有报道称,2011年,中国报纸发行量突破500亿份,平均每天出版报纸超过1.3亿份。若能在保证出版机构正常运营前提下,借鉴123图书馆()的蒲公英模式实现对报纸更好地循环利用,将会极大地节省资源且传播广泛。
& & & “蒲公英”模式开创者杨甦宏表示,假设一个人有20本书,一个人周围有3万人,就等于一个人拥有60万本书,类似的小型图书馆不断交叉和融合,“到时候看书就可以不花钱了”。
& & & &全民免费环保阅读,这无疑是一个美好宏大的愿景。能否真正实现,尚需时间检验。但至少从理念的传递和实践的先行都值得期待。相信123图书馆()的蒲公英模式只是积极的开始,希望其像蒲公英一样,将环保阅读和美丽中国的希望之种播撒得更远。
《光明日报》报道123图书馆
浙江50余所高校发起“旧书循环”活动
作者:通讯员 朱海洋 记者 严红枫&&&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日期:
& & & &&本报杭州6月19日电(通讯员朱海洋 记者严红枫)毕业在即,寝室成堆的旧书本成了众多毕业生的头疼事。最近,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50余所浙江高校社团发起“旧书循环”活动,呼吁大学生们让旧书继续循环。据了解,该活动在各高校内引起强烈反响,“拒绝书本上的浪费”成了今年最亮丽的毕业新景。
& & & &记者走进杭州一所高校的寝室,每个书架上都堆满了教材,应届毕业生李明超告诉记者:“这些书寄回家邮费挺贵的,就算送回去也是堆在家里,利用价值不大;论斤卖掉又太可惜,一大堆书才卖几十块钱。”
& & & &&另据统计,2011年用纸量高达717万吨,出版的6134种教学用书中,初版书仅占1511种,近四分之三的教材都是重版、重印书籍。研究废弃物资源化的浙江大学教授罗安程告诉记者,每生产1吨文化纸消耗约100吨净水、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还要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近期对水源地的调查显示,造纸对水源地的破坏已成为一个主要因素。
& & & &“旧书循环”活动吸引了毕业生的广泛参与,不少高校已收到近万册旧书,该数字正不断攀升。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尤为红火,该院辅导员卞伟说:“现在每天都收到不少毕业生的教科书,学院将成立图书流动站,免费提供下几届学生循环使用,咱们学环境的更要带头保护环境啊!”
& &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还专门成立图书循环站点,借助“123图书馆”,在校学生根据需求可进行租借或交易。据介绍,租用图书的费用会部分返还给租书人,而租书人若妥善保管旧书并传递给下一个人,也能得到补偿,最高可返还所有租金。另外,分享出闲置书的人还能获得租金分红,通过平台实现免费读书成为可能。
& & & &&记者了解到,图书循环站点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迅速发展,目前,该校近万册旧书大部分已顺利循环到下一届同学手中。“123图书馆”董事长杨甦宏希望更多的高校学生加入到“旧书循环”中。考虑到一般高校社团难以运作该活动,他表示“123图书馆”除了提供网络平台,对高校社团进行免费指导外,还推出了“千万公益计划”,借助平台的“自造血”创新体系,为社团提供持续资金,让公益可持续发展。
《新华书目报》报道123图书馆
123图书馆让阅读二手书成为时尚
作者:刘倩辰&& 文章来源:新华书目报&& 发表时间:
& & & &近日,亚马逊专门为学生群体推出了一项新服务——租借教科书。通过这项新服务,学生可以节省70%的费用。此前,亚马逊已经推出了电子教科书的租借服务,而这次将从虚拟教科书转向实体教科书。学生可通过国际标准书号(ISBN)在亚马逊官网上搜索需要的教科书。借书限期为130天,还有15天的延期。一旦超过15天,亚马逊将收取该本教科书的费用,但会扣除此前付的租赁费及延期中间的费用。亚马逊还表示学生在使用教科书的时候可以在上面做一些标记,但建议学生尽量少做,以增加教科书的使用寿命。
& & & &临到毕业之际,毕业生感受最深的除了离别之伤,就是如何处理所积攒的爱书了。将二手书卖给废品回收者,不仅卖书者的利益不能得到最大化实现,而且书本的内在价值也不能够在市场中体现,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市场的不完备,形成有书无市、有市无书的现状。而在中国香港、日本等地,大家可以将闲置的书卖给二手书店。与在内地旧书按斤计算且还不一定能够找到书店收的情况不同,由于香港教科书定价较高,因此售价较低的二手教科书是家长的另类选择。同样,在日本中古(即“二手”)业市场很是发达,日本的一家名为一名新古书店的书店,自1990年开张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一千多家分店的二手书店连锁集团,除了在日本市场外,在纽约、巴黎、温哥华等多个国外城市也开了多家分店。
& & &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每年需要砍伐大量树木来造纸用于印刷新的教科书,除了造成资源紧缺之外,还产生了图书资源浪费。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循环使用教科书。现在国内也已经有所行动。北京一些高校对教材使用进行了改革,如学生入学不交教材费,可以借上一级学生的教材,也可以自愿购买打折教材、二手教材。在浙江,一些大学生则利用校内网进行免费交换借阅,得到了热烈响应。
& & & &除了一些旧书市场外,二手书网络交易平台也开始发展,布衣书局、孔夫子、中国书店、有路网、123图书馆等网上二手书店林立,亚马逊、当当开展了二手书业务,各大二手书论坛也受热捧。以构建全民环保阅读为宗旨的123图书馆引起了记者关注。你只要把图书“卖”给这家网络图书馆,不但可以拿到原书价1到3折的钱,如果有人不停租借该书,还能不断拿到分红。这种名为“蒲公英”的模式已获得了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据其馆长杨甦宏介绍,目前国内的二手书循环使用做得并不好,国内图书的价格相对便宜,运费较贵,大家不习惯也不愿意进行二手书交易,造成了印刷资源的浪费。123图书馆就是旨在建立一个公益性的二手书循环平台,让大家从中感受到二手书的价值,将其循环使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杭州市宣传部长肯定都市快报的工作
《都市快报》报道123图书馆
快报漂流书架123公益行动今天起航
作者:贺丛笑&&& 来源:都市快报&&& 发表日期:
都市快报每周整版报道& 更多报道点击
分享闲置书&&& 赢迷你iPad大奖
& & & &当毕业季来临,大批教科书、小说被扔进收购站,开始颠沛流离;当孩子渐渐长大,被淘汰的童书无处安放只能交给上门收废纸的老爷爷;当旧书不复当年被主人宠爱的荣光,被蒙上厚厚的灰尘年复一年……可以为闲置书找一个更好的去处吗?好过让他们在回收站里变成尘埃。
& & & &“123行动”是由都市快报联合123图书馆及浙江省内各大高校共同发起的大型公益活动,本周将在线上、线下全面启动。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杭州外国语学院等全省近三十所高校的学生将推出教材及闲置书线下漂流活动。本周末,如果你有机会到这些校园里走走就会看见大学生们在走道边、操场上摆出的二手书摊,有兴趣不妨去淘淘,说不定会有自己需要的书。如果不能到现场也没关系,这些书在123图书馆()都有,你能以1-3折的价格买或租。
& & & &参与这项活动的方式很简单:登录,申请成为都市快报漂流书架悦读馆馆员,将你的闲置书上传至网站,你的书可以以1、2、3折的价格出售,也能出租,或是免费分享给其他读者。书一旦卖出,除了拿到书款,网站还将帮你继续出租,如果你的书不断循环出租给其他读者,你还可以持续获得分红。成功参与本次公益活动,并上传十本以上闲置书的读者将有机会赢取迷你iPad大奖。
《钱江晚报》报道123图书馆
闲置图书卖钱后还能分红
作者:王燕平&&&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 刷新时间:
& & & &不少人肯定都有这样的体会:家里看过的书一大堆,放着占地方;如果当废纸卖,原价三四十元一本的书,估计只能卖一二毛钱,实在是太可惜了。不过,现在这些闲置的图书有了一个好去处。你只要把图书“卖”给一家网络图书馆,不但可以拿到原书价1到3折的钱,今后如果还有其他人不停地租这本书,你还能从网络图书馆不断地拿到分红。目前,这种名为“蒲公英”的模式已获得了国家的自主知识产权。
闲置的图书换来钱,还能持续分红
& &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三学生马晶晶,最近尝了一回“鲜”。“4月下旬的时候听我们学校一位老师介绍,说有这么一个‘123图书馆’,是几个老师办起来的,据说这种商业模式是他们花几年时间研发出来的。所以我就上了这家图书馆的网站,把我的一本《人性的弱点》卖给了图书馆。说是“卖”给了图书馆,其实这本书还存放在小马的书柜上,只不过名义上归了图书馆,并被登记到了“卖出信息”一栏,想租这本书的顾客可通过网站租书。没几天,附近浙江理工大学一位姓朱的同学在网上发出了租书信息。根据网站提供的相应信息和交易密码,小马和小朱约定了见面地点,核对交易密码后,小马把书交给了小朱。之后,网站便把7元钱的书款打到了小马的账户上。
& & & &根据网站规定,小朱租的这本书,租期可以长达半年。小朱看完书后,不用归还,书还存放在小朱的书柜上。如果继续有人租书,小朱可以拿到一定的租书款;小朱在图书馆的读者评级越高(根据积分),拿到的租书款越多;而小马也根据级别可以从网站拿到最高15%的分红,租的次数越多,分红越多。
图书循环交易,节能又提高效益
& & & &作为123图书馆的创始人之一,图书馆馆长、海外留学博士杨甦宏的另一个身份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这一商业模式我们称之为蒲公英模式,是我们七个博士花了五年时间共同投资研发的。”杨甦宏说。去年9月份,杨甦宏他们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杭州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正式注册成立了企业。到今年4月份,123图书馆正式开始运作。杨甦宏说,蒲公英模式与其他图书交易模式相比,大大减少了物流、仓储等成本,比国际领先的交易模式节省约70%到80%的循环管理成本;对图书的主人而言,既省去了卖书的麻烦,而通过一次次交易,又能不断拿到分红。而图书租借双方一般采取就近的原则,花去的时间成本也不高。据了解,目前的注册用户主要集中在下沙的大学城内,注册用户数1万多户,以师生为主。
《杭州日报》报道123图书馆
闲置图书卖钱后还能分红?
“蒲公英”模式或可让此愿景成为现实
作者:黄洁杰& 李长灿&&&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日期:
& & & &生产1吨文化纸要砍伐20多棵树,需要消耗干净水源100吨、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还会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与此同时,可能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闲置的书籍一大堆,书柜早已装不下,放着占地方,当废纸卖掉的话,一本几十元的书最多也就卖个几元钱。不过,现在这种烦恼或许可以解决了,闲置的图书终于有了好去处。
废旧书籍成了“鸡肋”?
& & & & “我有很多旧书。不舍得卖给收破烂的,毕竟上面都有我的笔记,而且见证了我当时的辛苦,但是不卖吧,又太占地方。”昨日,网友“聪明妖精”在微博上说。解决类似的问题,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思睿楼寝室的同学有新招。“每次看到寝室楼下的垃圾站里有好多废旧杂志和教科书,都觉得太可惜了。”公寓辅导员王英飞说,“为了变废为宝,我们从10月下旬开始,在楼里大厅设置捐书箱,将这些书籍收集起来,供同学们在活动室借阅。”但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捐书点,同学们通常会有自己的方式。“我们玉泉校区的书店可以卖废旧书籍,但通常是1块钱一斤的‘贱卖’。我们一般选择送给学弟学妹,不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还比较环保。”浙江大学信电系的杜杉杉同学说。
一本《百年孤独》的循环之旅
& & & &“我很看好这种模式!只有藏书于民,才能把书循环起来。”浙大博士毕业留校的陈侃说,有消息称,这种商业模式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花几年时间研发出来的。为尝鲜,陈侃把一本《百年孤独》放到该网站平台上自由交易,说是“卖”给了图书馆,其实这本书还存放在陈侃的书柜上,只不过名义上归了图书馆,并被登记到了“卖出信息”一栏,想租这本书的顾客可通过网站卖书。没几天,网友“天蓝色的彼岸”在网上发出了买书信息,根据网站提供的相应信息和交易密码,陈侃和“天蓝色的彼岸”约定了见面地点,核对交易密码后,陈侃把书交给了“天蓝色的彼岸”。之后,网站便把15元钱的书款打到了陈侃的账户上。“这让她一下子就省了24元。”陈侃说。
& & & &“拿到《百年孤独》的时候竟然发现书包装膜都没有拆过,必须支持啊。”网友“天蓝色的彼岸”说,“下次如果我要卖这本书,会选择分红交易3折卖出,如果这本书被循环了10次,我可以拿到10次额外收益,150%的利润收益,收益会远远高于原书价。我卖书,不一定取走钱,但是我一定再会租新书看,多方受益,最后还保护了那么多大树,多好!”
阅读(28582) | 评论(4)
您还可以输入500字
COPYRIGHT(C)
杭州汉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巴马毕业于哪所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