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拍到的是:石石堆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怎么做啊

关于物理书上测量物体密度实验的改进方法先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再把它没入有水的烧杯中(水没满).标记水位高度,拿出小石块,再从量筒里倒进水,使水位达到标记.测出倒入的水体积,得知小石块体积,算出质量._百度作业帮
关于物理书上测量物体密度实验的改进方法先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再把它没入有水的烧杯中(水没满).标记水位高度,拿出小石块,再从量筒里倒进水,使水位达到标记.测出倒入的水体积,得知小石块体积,算出质量.
先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再把它没入有水的烧杯中(水没满).标记水位高度,拿出小石块,再从量筒里倒进水,使水位达到标记.测出倒入的水体积,得知小石块体积,算出质量.由于石块在从烧杯中拿出水的时候,带了一部分水出来,导致测量结果偏小.改进方法如下:先将石块润湿,再放进烧杯中,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误差,使测量更加准确?(是在测量质量之后在润湿,还是在测量石块质量之前润湿?)
把石块湿润可行 能减少误差 .你要测的是石块的密度当然要用石块的质量 则测质量后湿润 .你为何不先读出液体的体积,然后放如石块.现在液体增加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只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才可能导电;[提出假设]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实验分析]氧气不能燃烧,氢气可以燃烧,氯气为黄绿色的气体;[反思评价]氯化钠能够分解产生气体,会干扰实验现象;
解:只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才可能导电,所以能够在水中电离产生阴阳离子的物质有高锰酸钾和碳酸钠[提出假设]根据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而做出的推断;[实验分析]若观察到一支试管中收集的气体为黄绿色,另一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被点燃,则说明该气体为氯气和氢气,及假设正确;加入酚酞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可以得出的答案;[反思评价]氯化钠能够分解产生氢气和氯气,会干扰实验现象,所以不能加入氯化钠;故答案为:[提出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分析];[反思与评价]不可以;产生气体中含有氯气
知道电解水实验的产物,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入氢氧化钠或是硫酸能够增强导电性,加速分解.能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1073@@3@@@@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104@@Chemistry@@Junior@@$104@@2@@@@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015@@3@@@@电解水实验@@@@@@102@@Chemistry@@Junior@@$102@@2@@@@水与常见的溶液@@@@@@14@@Chemistry@@Junior@@$14@@1@@@@身边的化学物质@@@@@@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1177@@3@@@@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111@@Chemistry@@Junior@@$111@@2@@@@质量守恒定律@@@@@@16@@Chemistry@@Junior@@$16@@1@@@@物质的化学变化@@@@@@2@@Chemistry@@Junior@@$2@@0@@@@初中化学@@@@@@-1@@Chemistry@@Junior@@
@@14@@2##@@14@@2##@@16@@2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小华是个非常爱动脑的同学,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观察得非常仔细,以下是他们小组观察,记录并思考的一些问题:(1)经过溶液的学习后,小华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的道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导电的是___.A.蔗糖
C.高锰酸钾
D.碳酸钠(2)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都出现了气泡.这激发了小华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一起参与小华的探究活动吧![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通电时,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查阅资料]C{{l}_{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_{2}}.[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假设3: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以上假设的依据是___.[设计实验]小红决定用电解水的装置重做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分别收集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两电极产生的气体.[收集证据]观察气体颜色,用刚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发现氯化钠溶液在通电条件下产生了两种气体.[实验分析]若一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黄绿色,而另一支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则假设___成立;若两支试管内收集到了两种不同的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实验证明:假设l成立,并且氯化钠溶液通电时还生成了氢氧化钠,请写出氯化钠溶液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反思与评价]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要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联想上述实验,你认为在电解水时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原因是___.一石头放入一长宽都是15厘米的,水深9厘米的长方体缸中,结果水面上升到12.8厘米(水没有冒出)这石头体积多少_百度作业帮
一石头放入一长宽都是15厘米的,水深9厘米的长方体缸中,结果水面上升到12.8厘米(水没有冒出)这石头体积多少
一石头放入一长宽都是15厘米的,水深9厘米的长方体缸中,结果水面上升到12.8厘米(水没有冒出)这石头体积多少
15×15×9=2025(cm³)15×15×12.8=2880(cm³)5(cm³)答:这块石头体积是855立方厘米
12.8 - 9 = 3.8(cm)15x15x3.8=855(平方厘米)
V=(12.8-9)×15×15=自己计算吧当前位置:
>>>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
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江西省同步题
77.4g,30cm3,2.58g/cm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主要考查你对&&密度的计算,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密度的计算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公式: 密度的公式: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公式变化:m=ρV、V=m/ρ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三种情况(判断正误):1. 同种物质:(1)ρ一定时,m和V成正比;(因为ρ=m/V,ρ一定,m增大,V也增大,所以成正比)(2)m一定时,ρ与V成反比;(因为m=ρv,m一定,v增大,ρ变小,所以成反比)(3)V一定时,ρ与m成正比。结合物理意义,三种情况只有(1)的说法正确,(2)(3)都是错误的。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解物理公式时,不可能脱离物理事实,不能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2. 不同物质:(1)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2)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质量的测量工具: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质量工具,如图所示。 2.实验室常用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如图所示。天平的使用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为正确使用天平,需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天平前需知 (1)了解天平的构造。天平由底盘、分度盘、横梁、平衡螺母、天平盘、标尺、游码、指针及砝码组成。(2)知道天乎的称量和感量。学生天平的最大称量一般为200克;感量一般为0.2克。 2.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的使用方法可归纳为:放、移、调、称、读、收。
3.天平的使用可用以下口诀记忆(1)天平先要放水平,游码左移要归零,旋转螺母针指中,左物右码要记清,砝码要用镊子取,湿、液要用容器称,先大后小移游码,渎数两码要相加。(2)测质量,用天平,先放平,再调平,游码左移零,螺母来调平,左物右码要记清,先大后小镊取码,平衡质量加游码。
使用天平常见的问题 1.游码未归零问题&&& 题型特征:游码未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调节平衡了,而在称量的过程中又移动了游码的位置。游码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其数值可以变化的小砝码,只要游码位置不动,就没有起到小砝码的作用.因而物体的质量与游码位置无关。但当游码移动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将游码向右移动,相当于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同理,若将游码向左移动,则相当于在左盘中添加砝码(或者相当于在右盘中减去砝码)。 2.物码错位问题&&& 题型特征:称量时误将被测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正常情况下,物体(质量为m物)放在天平左盘,砝码(质量为m码)放在天平右盘,且游码(质量为m游)是作为小砝码在使用的,所以有m左=m右即m物=m码+ m游;若物码错位放置,则等式为m码=m物+m游,即被测物体的质量m物=m码一m游。 3.砝码不规范问题&&&&如果砝码磨损,其质量减小,用它来平衡与它示数相同的物体,必须向有移动游码,因此,读出的数值是砝码示数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它比物体质量大。如果砝码上粘有其他物质,砝码的质量比它的实际质量大,称量时,导致游码向右移动较少,读出的数值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天平使用时的几个为什么1.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为什么要采用“摆动法”? &&&& 答:无论是调节天平空载时的零点,还是称量过程中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一般都采用横梁“摆动法”,这主要是为了克服天平的摆动惯性。尽管指针在分度盘上左有摆动的幅度会依次递减,但只要指针两边摆动的幅度基本相等,便可认为天平达到平衡。 2.使用天平时为什么要强调物体必须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 答:我们知道,空载时天平调平后,游码在标尺的最左端零刻度处;称量时,游码要向右移动。这时,游码所示的质量加上右盘中的砝码的质量,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即m物=m砝+m游。如果将物体放在右盘中,将砝码放在左盘中,游码所示的质量加上砝码的质量就不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而是游码的质量加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即m砝=m物+m游。因此,这样称量,按常规方法读数,结果会偏大(这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应为m物=m砝-m游)。因此,使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要放在左盘中,砝码要放在右盘中。3.为什么使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它的称量?&&&&&&答:每一种测量工具都有一个测量范围,天平也一样。天平的称量就是它所配备的所有砝码的质量再加上标尺上最大刻度值的质量。如果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了这个称量,显然天平不可能平衡,闪而测不出结果。其次,仔细观察天平横梁的支点,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十分锋利的刀口。如果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称量,就会损伤刀口,使天平摆动不灵活,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因而使用天平时,不能测超过它称量的物体。用镊子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也是为了避免损伤刀口及其他部件。
发现相似题
与“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31362530872771115927728264312559当前位置:
>>>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
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体积是______,密度是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石块的质量=50g+20g+5g+2.4g=77.4g;石块的体积=70ml-40ml=30ml;石块的密度ρ=mV=77.4g30cm3=2.58g/cm3.故答案为:77.4g,30cm3;2.58g/cm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主要考查你对&&固体密度的测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固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密度的原理:原理:由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的体积。测量方法:1. 形状规则的固体:质量可用天平测量,体积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长、宽、高等,并利用体积公式算出,如正方体的体积V=a3,圆柱体的体积V=πr2h,长方体的体积V=abc,根据求得密度。2.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1)体积可用“排水法”间接测出(2)质量可用天平测量①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V1(水的多少以刚好淹没固体为宜。水过多,放入固体后液面会超过量程;水过少,不能淹没固体)②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慢慢放人量筒内水中,并使其全部淹没,此时读出水与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由V=V2-V1,得出固体体积。最后根据求得密度。Ⅰ方法一:天平量筒法例: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大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排水法测体积。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排水法)测出总体积V2;&实验结论:ρ==。Ⅱ方法二:助沉法例: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蜡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小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助沉法测体积。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蜡块、铁块。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将蜡块和铁块用细线拴好,先将测铁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体积V1 (3)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助沉法)测出水、石块、蜡块的体积总体积V2; 实验结论:注意:物质的密度比水小,放在量筒的水中漂浮,不能直接用量筒测出体积。例题中采用的方法是助沉法中的沉锤法,还可以用针压法,即用一根很细的针,将物体压入量筒的水中,忽略细针在水中占据的体积,则可用排水法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了。Ⅲ方法三:等浮力法例:小明家买的某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1.03g/cm3,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枝“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帮助小明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的测量步骤并推导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有足量的水和牛奶)。实验原理: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刻度尺、粗细均匀的细木棒、一段金属丝、烧杯、水、牛奶。实验步骤: (1)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2)将“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使其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h水;(3)将“密度计”放入盛有牛奶的烧杯中,使其漂浮在牛奶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牛奶液面的高度h牛。 实验结论:因为“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因此“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两次浮力相等。即F牛=F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牛gV牛排=ρ水gV水排ρ牛gSh牛排=ρ水gSh水排∵h牛排=L-h牛h水排=L-h水∴ρ牛(L-h牛)=ρ水(L-h水)牛奶的密度:注意:从给定的器材看,即无量筒,也无天平,此时解题的着眼点就不能局限于利用质量、体积测密度。应该展开丰富的联想,而给出“密度计”,是和浮力有关的,就要联想到利用浮力测液体的密度。这种利用两次浮力相等来测密度,我们简称为“等浮力法”。Ⅳ弹簧测力计法(也可称双提法)例:张小清同学捡到一块不知名的金属块,将它放到水中可以沉没,现在,小清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请你帮她想一想,替她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步骤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典型的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的试题。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应用就是已知浮力求体积。它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利用水的密度已知,求得物体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值。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金属块、线。实验步骤:(1)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G;(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实验结论:注意:利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金属块测一次重力;再提着金属块测一次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因此简称为双提法。这一实验使用的仪器少,操作简单,是常用的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发现相似题
与“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53474006923766938890961686944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堆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