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中注射器和橡皮管相当于人的哪个部分

知识点梳理
的测量方法准确测量数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1、目的和要求: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的作法、操作过程和步骤。2、仪器和器材:托里拆利实验器(J2116型),水银,1米以上的长玻璃管(或两根玻璃管中间用橡皮管连接),烧杯,红色水。3、实验方法:(1)取一根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1米的玻璃管,往里面注满水银。(2)将开口一端朝下,浸没在水银中,且将玻璃管竖直放置(管顶要有真空)。 (3)用测出水银柱的高度,即得所测的大气压的值。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柱的高度为760mm,如图所示。(4)大气压数值的计算: 13.6×103k/m3×9.8N/kg×0.76m=1.013×105Pa =760mmHg。一个标准大气压约等于1.01×105Pa。这相当于 10N的压力作用在1cm。的面积上,比大象躺倒时对地面的压强还大。这么大的压强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这是因为人体内部也有压强,内、外压强相互平衡,同时也有人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已经习惯了的缘故。4、注意事项:(1)托里拆利管中要充满水银,不能留有气泡。(2)在做实验时要将玻璃管竖直放置。(3)测量高度时要测水银面到玻璃管中液面的垂直高度。(4)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与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压下无关。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相似的试题还有:
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
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小明所设计的“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方案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2)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得的大气压强的值,往往会比大气压强的实际值偏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注射器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妙用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医用注射器的主要特点是密封性好、透明度高、直观明显、用途广泛,是物理实验室里最常见的器材。现列举注射器在演示实验和课外探究实验中的巧用妙法数例。 中国论文网 /9/view-1716961.htm  1 利用注射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将可乐瓶装半瓶水,取下注射器的针头,用力扎可乐瓶,结果扎不破可乐瓶,没有水从可乐瓶流出;装上注射器的针头,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扎可乐瓶,瓶子被扎破,抽出针头,有水从可乐瓶流出。由此说明,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即压强越大。   2 利用注射器可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及方向   ①把针头去掉,把活塞从针筒中取出,然后用橡皮膜将注射管头部密封后(或用手堵塞住),针筒中灌满水,用厚纸片盖住针筒口,可以观察到厚纸片在空中不落下,将橡皮膜拿去(或松开堵住的手)时厚纸片落下。②把注射器的针头去掉,左手拿好针管,右手向后拉动活塞至针管末端,感受右手用力的大小,松开手即可观察到活塞静止不动。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管口,左手拿好针管,食指堵住注射器的管口,右手再次向后拉动活塞,会感到比前次用力大了许多;左手不动,松开右手,可观察到活塞自动返回管口处。③将去掉针头的注射器管口没入水中,向后拉动活塞可观察到水慢慢地流入针管内。当水进入针管2/3左右时,取出针管让管口朝下,可观察到水不会从管口流出;向上拉动活塞直至活塞从针筒中拔出,这时观察到水从管口流出来。④用大号注射器(最好是容量超过40ml的),先抽水后排水,然后用橡皮膜封住注射头,用力拉活塞和管筒,却很难将它们分开;将橡皮膜去掉,就能轻而易举地把它们分开。这个实验可代替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证实了大气压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大气压朝着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 利用注射器等器材可粗测大气压强的值   医用注射器的筒壁上标有刻度(即针筒的容积),利用其刻度可以粗略地测大气压值。具体方法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尽管内空气;②如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水平向右匀速缓慢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N,记下活塞所在位置时体积为VL。③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④计算得到大气压强P=(F×L)/V Pa。   4 利用注射器演示气体液化的方法   如图3所示,取一支大的注射器,拔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体乙醚消失,全部变为乙醚蒸气,然后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体积,当乙醚蒸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试管内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增大压强可以使气体液化。   5 利用注射器探究液体沸点与压强关系   做液体沸点与压强关系的实验,教材中的做法不能直观地反映出液面上气体压强减小究竟能使多少摄氏度的水沸腾,可用注射器改进此实验(如图4所示)。取一个锥形瓶,瓶内注入95℃左右的水(水温最好高于90℃),瓶口塞进橡皮塞,塞中穿入一支水银温度计。把100ml针筒活塞推到底部,然后把锥形瓶的侧嘴与100ml的注射器用硬胶管连接。实验开始,先观察水银温度计示数,如果是94℃,此时把针筒活塞抽出一段,液面上方气体压强减少,水沸点降低,94℃的水开始沸腾,若推进活塞,液体上方气体压强增大,水沸点升高,沸腾停止,稍候在温度计读数降到86℃时,重复以上做法,同样能看到沸腾现象。   6 用注射器做与液体压强有关的实验   6.1演示帕斯卡原理   选取一个乒乓球,用大头针在乒乓球上扎一些小孔,再刺一个稍大的孔,在大孔里紧插一小段橡皮管,把注射器与橡皮管连接起来,然后将球浸到水里,拉起注射器的活塞,使乒乓球和针筒里吸进适量的水,然后把球从水中提起来,最后用力推活塞,可以看到水从乒乓球的小孔里朝各个方向射出来。   6.2演示液压机原理   选取一大一小两个注射器,先给一个注射器中吸取一定量的水,然后用橡皮管将两个注射器的管口相连就成了简易的液压机。在小活塞上加上一个较小的砝码,在大活塞上就可以顶起一个较大的砝码(也可以用两只手同时向下压活塞,便可以感受到大活塞上的压力明显大于小活塞上的压力。)   6.3演示连通器的原理   将上例中的“液压机”的活塞抽掉,就做成了连通器。向一个针筒中注入水,便可以观察到两针筒中的水面总是相平的。这也说明了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大小、形状、面积、液体的重力等因素无关。   7 利用注射器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如图5所示,两只纸船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将向中间靠拢,由于两船中间的水比两船外侧的水流速大,两船外侧的水的压强比内侧的水压强大。实验表明:流体的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8 利用注射器探究潜水艇“上浮下沉”的原理   如图6所示,取一个小塑料瓶(如空浆糊瓶),在瓶身上扎几个针眼,瓶口塞上橡皮塞,橡皮塞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饮料管,再在橡皮塞上插入一根一次性输液管的针头,输液管另一端与注射器针头插座相连,浆糊瓶绑上有色重物作为配重,使它平衡,同时可以增加小瓶浮沉时的可见度。演示时,将小瓶放到大玻璃水槽中,扎在瓶身上的针眼没在水面下,使瓶漂浮,用注射器从小瓶中抽气,小瓶里水增多,往小瓶中压气,小瓶中的水减少,控制进入小瓶内的水量,小瓶就会在水中下沉、上浮或悬浮。这样就形象地演示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9 利用注射器探究自动放水器工作原理   学生对魔术“一小杯水获得一大杯水”、公共厕所自动放水等原理很感兴趣。可用注射器针管连接一根输液管演示,针管里先装入大半管水,弯曲的输液管顶点高于液面,当贮水器(针管)里的水达到输液管顶点时,容器里的水会被虹吸管(输液管)自动放完为止。   10 利用注射器探究“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的实验   取一支50ml的大注射器(不带针头),从烧杯中吸适量水到注射器针筒内,让水湿润注射器简壁。再将注射器针筒内的水全部倒回烧杯中。然后吸人约50ml的空气到注射筒内。用左手握注射器,给注射器筒壁上附着的水加热一会儿,加快筒壁上水的蒸发,增大注射针筒内空气中水蒸气的浓度。用左手拇指堵住注射器管口,将筒内空气密闭,右手用力推推筒,将注射器筒空气压缩到约20ml。让注射器内空气将拇指推开。在空气膨胀将手指推开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注射器管口冒出了枭枭“白烟”。实验现象不仅清楚,而且持续时间长。在管口出现的雾就象从工厂的烟囱缓缓升起的白烟,再用右手将注射器筒内剩余的约20ml的空气慢慢推出,随着空气的推出,管口也缓缓地升起“白烟”,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据此现象,学生感知到了空气推动手指做功时,温度降低,自然而然得出“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减小”的结论。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   11 利用注射器螺母和细线制成“土密度计”比较常见液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   用橡皮泥封住注射器针头空隙,带上橡皮帽,用细线一端系住螺母,另一端系注射器管壁,让注射器漂浮在液体上,此时注射器就是一支“土密度计”了。让“土密度计”漂浮在水中,记下水面在注射器的位置,再让“土密度计”漂浮在其它液体中,如果液面位置在水面位置上方,说明液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如果液面位置在水面位置下方,说明液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下边为鲁教版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的具体过程.请根据已有知识填空.把长约2cm的一束细铜丝装进一根长约5~6cm的普通玻璃管中部,两端用两节橡皮管分别跟两只注射器(其中一只注射器留出50mL空气,另一只注射器不留空气)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密闭系统(如图).推动注射器活塞,空气可以通过装铜丝的玻璃管在两只注射器间来回传送,不会泄漏.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待铜丝的温度升高以后,缓缓地交替推动两只注射器的活塞,使空气在铜丝上来回流动.经过5~6次以后,空气里的氧气可以全部与铜结合.停止加热,冷至室温,读出残留的注射器里气体的体积数为40mL.减少的体积即为50mL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由此可以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做该实验时,要注意注射器不宜太小,太小体积变化不大,现象不明显.)【考点】.【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可以知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密闭容器内气体的体积约减少10mL,可以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空气的组成可以知道,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密闭容器内气体的体积约减少50mL×=10mL,残留的注射器里气体的体积数为50mL-10mL=4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00%=20%答案:40mL&&&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铜丝和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老师 难度:0.8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V/L,& P0+ (M+2m)gL/V,研究气体质量不同。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物理
(1)在课本上粗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1mL,用注射器量得1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5×10-6mL,油酸膜的面积是65cm2,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7.7×10-10m.(2)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ABC.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三题都做.则按A、B两题评分.A.(选修模块3-3)(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容变化,下列图象正确的是.(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环境温度稳定的实验室里做热学小实验,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小孔,这时注射器内就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可看成理想气体).若该同学往里缓慢地推活塞(如图甲),气体的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若该同学缓慢推进活塞过程中做功为W1;然后将活塞缓慢稍稍拉出一些(如图乙),此过程中做功为W2,则全过程中注射器内空气的内能增加量△U=.(3)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造成了大面积的海洋被污染,成为全球史上最严重事故性漏油事件.“科学团队估计,大约490万桶原油从油井中泄漏,但不是所有漏油都流入墨西哥湾,英石油共收集大约80万桶原油,还有410万桶流入墨西哥湾.”学习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评估此次漏油事件的影响.小组同学将浓度为l‰(千分之一),体积为l.2ml的石油的酒精溶液滴在平静的水面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石油充分扩展为面积3m2的油膜,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数据估算,流入墨西哥湾的原油如果充分扩展,将会覆盖多大的海洋面积?(1桶原油体积约为l60升).B.(选修模块3-4)(1)在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空中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它与光源、观察者问的相对运动有关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C.在光的双逢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宽D.火车过桥要慢行,目的是使驱动力频率远小于桥梁的固有频率,以免发生共振损坏桥梁(2)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波在t1=0时刻的图象,已知质点M的振动方程为y=5sin5πt(cm),此波中质点M在t2=s时恰好第3次到达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该波的波速为m/s.(3)雨过天晴,人们常看到天空中出现彩虹,它是由阳光照射到空中弥漫的水珠上时出现的现象.在说明这个现象时,需要分析光线射入水珠后的光路.一细束光线射入水珠,水珠可视为一个半径为R=l0mm的球,球心O到入射光线的垂直距离为d=8mm,水的折射率为n=.(a)在图上画出该束光线射入水珠后,第一次从水珠中射出的光路图.(b)求这束光线从射向水珠到第一次射出水珠,光线偏转的角度.C.(选修模块3-5)(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C.X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辐射出来的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松散,原子核越不稳定(2)用能量为l5eV的光子照到某种金属上,能发生光电效应,测得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2.45eV,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eV.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现有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在辐射出的各种频率的光子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共有种.(3)日,日本发生9.o级地震后爆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核安全问题引起世界关注.福岛核电站属于轻水反应堆,即反应堆使用普通水作为减速剂,使快中子减速变成慢中子,便于被92235U俘获,发生可控制核裂变的链式反应.(a)若铀核92235U俘获一个慢中子,发生核裂变后产生了54139Xe和3894Sr,试写出核裂变方程.(b)若快中子的减速过程可视为快中子与普通水中11H核发生对心正碰后减速.上述碰撞过程可简化为弹性碰撞,现假定某次碰撞前快中子速率为v0,靶核11H核静止.试通过计算说明,此次碰撞后中子的速度变为多少?(已知氢核质量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
科目:高中物理
(1)在课本上粗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法,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使其形成_______________油膜。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___。
& (2)在上述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1mL,用注射器量得1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mL,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cm2,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 ____m。
&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 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高二第一次阶段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1)在课本上粗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法,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使其形成_______________油膜。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___。(2)在上述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1mL,用注射器量得1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mL,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cm2,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____m。(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来源:学。科。网]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届山东省高二第一次阶段检测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1)在课本上粗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法,让油酸尽可能地在水面上散开,使其形成_______________油膜。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这层油膜的厚度可视为油酸分子的_________。
& (2)在上述实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00mL溶液中有纯油酸1mL,用注射器量得1mL上述溶液有200滴,把一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测得油酸膜的近似轮廓如图所示,图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_______mL,油酸膜的面积是______cm2,根据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____&
____m。
& (3)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来源:学。科。网]
&&&&&& 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来源:学.科.网Z.X.X.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实验中橡皮塞打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