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用化合价升降配平

如何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如何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标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何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如何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标
如何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 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如何利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合价升降法的基本步骤为:“一标、二等、三定、四平、五查”. 列如: Cu + HNO3 --- Cu(NO3)2 + NO2 + H20 我不知道为什么第三步的时候HNO3前面系数还是2到了第四步就变成8了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你好好说说你的困惑
先标出化合价 再看元素化合价哪些升哪些降了 都标出来化学配平化学方程式方法的具体例子化合价升降法、逆向配平法、追加系数法、奇数偶数法、扩大系数法、整体配平、平均化合价法、零价配平法,这8种方法各自举例,最好能原创,然后再留个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化学配平化学方程式方法的具体例子化合价升降法、逆向配平法、追加系数法、奇数偶数法、扩大系数法、整体配平、平均化合价法、零价配平法,这8种方法各自举例,最好能原创,然后再留个
化学配平化学方程式方法的具体例子化合价升降法、逆向配平法、追加系数法、奇数偶数法、扩大系数法、整体配平、平均化合价法、零价配平法,这8种方法各自举例,最好能原创,然后再留个题目给我 - -,
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 (一)最小公倍数法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例如,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2KClO3==2KCl+3O2↑(二)奇偶配平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写明条件即可:2C2H2+5O2==4CO2+2H2O(三)观察法配平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3Fe+4H2O==Fe3O4+4H2↑【注】本词条的化学方程式中,未加粗体的为下脚标.[编辑本段]配平诗集这部分诗包括六首小诗,前五首向你介绍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五种配平方法,第六首诗告诉你在实际配平过程中,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五种方法.如果你能记住并理解这六首小诗,那么你就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不会配平……”岐化反应的简捷配平法三种价态先标记,两者相减第三系.若有约数需约简,悠然观察便配齐.高中根据化合价升降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高中根据化合价升降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高中根据化合价升降来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根据化合价配平首先要会计算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这是前提,接着要会计算得失的电子数,这是难点,最后在根据得失电子数相同取最小公倍数写在化合物前面即可.例:HNO3(稀)+Cu→Cu(NO3)2+NO+H2O硝酸中N元素化合价为+5,最后变成NO中的+2,得到(降得还)3个电子,而Cu变成硝酸铜+2价失去(升失氧)2个电子,2和3的最小公倍数为6,则Cu前面配3,而HNO3前面配2,但是由于HNO3中有一部分化合价没变(硝酸铜中N为+5),所以不能直接写2,那就先把变化的NO前面配2,再根据Cu守恒在Cu(NO3)2前面配2,最后再配HNO3(因为不知道有几个N化合价没变,只能最后配).自己再找两个例子练练吧,简单点的,比如铁和稀硫酸反应,方法都是一样的,我举的例子偏难,但比较有代表性.初中化学方程式最常用又最实用的配平的方法有哪些(要讲解的)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初中化学方程式最常用又最实用的配平的方法有哪些(要讲解的)
初中化学方程式最常用又最实用的配平的方法有哪些(要讲解的)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例如: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原子,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原子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原子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原子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种方法: 1、观察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往往凑效.事实上就是有目的地凑数进行配平,也往往有奇偶法等的因素存在.这种方法对任何种类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着. 2、电荷平衡法:这种方法对离子方程式最有用.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首先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再用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等.这种方法一般不失手.但对氧化还原方程式却太好用. 3、氧化还原法:(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分清谁的升高,谁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3)找最小公倍数,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化学式前(即系数).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数地差. (5)配合观察法,将其它的确良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出现根本不存在的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初中阶段常用的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等.下面我们再介绍一种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分数法. 分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 (1)首先在单质存在的一边中,选定一个比较复杂的化学式,假定此化学式的系数为1. (2)在其他化学式前面分别配上一个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除单质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3)然后,在单质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可以是分数),把单质元素的原子数目配平. (4)最后,把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系数同时扩大适当的倍数,去掉各系数的分母,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13:53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重要步骤,它是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也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试题,一般其难度都不低,因此,掌握较好的解题方法,快速、准确地进行配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单、通用、快速、准确的配平方法. 一、电子守恒法 1、配平原理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因为整个过程的本质好比是还原剂把电子给了氧化剂,在这一失一得之间,电子守恒.故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和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相等,结合二者化合价的改变情况,可以分别把氧化剂、还原剂的计量数计算出来,这样整个氧化还原反应就顺利配平了. 2、方法和步骤 ①标出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并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向. 在配平时,需要确定先写方程式那边物质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左边反应物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右边生成物的计量数.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既可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也可先配平反应物的计量数. ②列出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情况.当升高或降低的元素不止一种时,需要根据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将化合价变化的数值进行叠加. ③根据电子守恒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 ④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物质的计量数.最终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 3、实战演练 +7 -1 0 +2 ⑴ KMnO4+HCl ___________ Cl2↑+MnCl2+KCl+H2O 标出化合价,因该反应是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故确定先配平生成物Cl2和MnCl2,同时列出化合价升降情况,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Cl2和MnCl2的计量数. +7 +2 降低Mn → Mn 5e × -1 0 升高Cl → Cl2 2e × 5 所以先配平为 KMnO4+HCl 5Cl2↑+2MnCl2+KCl+H2O 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的物质,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最终配平结果为 2KMnO4+16HCl =5Cl2↑+2MnCl2+2KCl+8H2O -3 +6 0 +4 ⑵ (NH4)2SO4 __________ NH3+N2↑+SO2↑+H2O 标出化合价,因该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故确定先配平生成物N2和SO2 ,同时列出化合价升降的情况,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N2和SO2的计量数. +6   +4 降低S → S 2e × 3 -3 0 升高N N2 6e × 1 所以方程式先配平为 (NH4)2SO4 ___________ NH3+1N2+3SO2+H2O 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的物质,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最终配平结果为 3(NH4)2SO4 =4NH3+N2↑+3SO2↑+6H2O +1-2 +5 +2 +6 +2 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19:11 ⑶ Cu2S+HNO3   Cu(NO3)2+H2SO4+NO↑+H2O 标出化合价,因该反应是部分氧化还原反应,故确定先配平生成物Cu(NO3)2 、H2SO4和NO ,同时列出化合价升降的情况,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Cu(NO3)2 、H2SO4和NO的计量数.(因为Cu和S的化合价均升高,且它们来自于反应物Cu2S ,Cu和S的原子个数比为2:1,按此比例叠加化合价变化数目) +5  +2 降低N  N 3e × 10 -2 +6 升高S S +1 +2 10e × 3 2Cu 2Cu 所以方程式先配平为Cu2S+HNO3  6Cu(NO3)2+3H2SO4+10NO↑+H2O 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的物质,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最终配平结果为 3Cu2S+22HNO3 =6Cu(NO3)2+3H2SO4+10NO↑+8H2O 检举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也称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不同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因此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三大守恒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物料守恒定律。目录
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对于气体反应物、生成物,还可以直接通过化学计量数得出体积比。V=M/P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例: 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2.配平。 例: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3.注明反应条件和物态等。 例: 2NaHCO3=Na2CO3 + H2O + CO2↑ 4.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反应条件1.热化学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写上是否正确,没有定论,但中学所有资料中不写。配平系数也可以不是1,可以是分数或者相互之间可以约分。 2.常温常压下可以进行的反应,不必写条件;但是题目中的实验若有特定的条件,一律标注该特定条件。 3.反应单一条件时,条件一律写上面;有两个或更多条件的,上面写不下的写在下面;既有催化剂又有其它反应条件时,一律把催化剂写在上面。 4.是可逆反应的一律用双向箭头表示。箭头与等号在专业领域的文献中,不论无机、有机反应方程式中均使用箭头号“→”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国外化学教科书、上海市中学化学二期课改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7月,姚子鹏主编)、上海高考的化学卷、理综卷中也采用了箭头号。但在多数省市的中学教学中,仍建议按照教材在书写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使用等号,以更好地表示反应中的“生成”与“质量守恒”含义。(苏教版也用的箭头) 2013年中学阶段无机反应方程式一律用等号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有机反应一律用箭头来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状态热化学 加热化学方程式需要标出每一个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可分g (气体)、l (液体)、s (固体)、aq (溶液)四大类。字母外需要打括号,例如H?O (l)、Na?CO? (aq)、CaCO?(S)。 普通方程式则不是很严格,一般不用g、l、s、aq的标记。生成物方面,当反应物中不含气体时,气体生成物要用“↑”标记;只有在溶液中,反应物中不含固体时,难溶或固体生成物一律用“↓”标记(如电解池反应CuCl2=电解=Cu+Cl?↑,由于生成Cu吸附在电极上,故不写“↓”)。 水蒸气 水蒸气一般不打箭头,但偶有例外(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反应物状态的不同 反应物若以特殊状态参加反应,例如浓硫酸、熔融氧化铝,过量,少量,一律在相应的反应物后打括号注明状态 &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不同 Cu+4HNO?(浓)=Cu(NO?)?+2NO?↑+2H?O 3Cu+8HNO?(稀)=3Cu(NO?)?+2NO↑+4H?O &2&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不同 2NaOH+CO?(少量)=Na?CO?+H?O NaOH+CO?(过量)=NaHCO? &3&反应物的物态不同,产物不同 2NaCl+2H?O=通电=2NaOH+H?↑+Cl?↑ 2NaCl(熔融)=通电=2Na+Cl?↑ 化学方程式中,有机物需要用结构简式 燃烧反应无需考虑有机物结构,因此理论上可以写分子式。(但还是写结构简式为妙。) 个别相对复杂的有机物允许写分子式(例如葡萄糖),但是在相应的分子式下方要用中文注明反应物名称,并打括号。 无机物一般使用分子式而不用结构简式(例如硝酸通常不写为HO-NO2)。化学式在化学用语系列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前有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知识,这是书写化学式的基础;后有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等,这又是以化学式为基础的,其中如有一个化学式错误,则全式毫无意义,若再以这样的错误化学方程式作依据进行化学计算,则错得更远,真可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可见,掌握书写化学式的要领,直接影响着其他化学用语、其他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初中化学中,出现的不同物质的化学式有一百多个。记忆和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绝不能靠死记硬背,而应掌握其书写要领,只要常写常练,便能较快地达到熟练的程度。 要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一是要熟练记忆元素符号,二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熟练记忆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三是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要符合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四是掌握书写化学式的一般方法。总起来说,这就是书写化学式的要领。 化学式的一般写法是: (1)单质的化学式 除H2、O2、N2、F2、Cl2、Br2和I2七种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外,其余单质(惰性气体、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都是以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2)化合物的化学式 书写时一般规律是先读后写,后读先写;排好顺序,写好角号。一般将显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其书写步骤是:定位、标价、交叉约简和检验四步。 例如:写出氧化铝、磷酸、氢氧化铜和硫酸铁的化学式。 ①定位:确定元素或原子团的顺序。 AlO、HPO4、CuOH、FeSO4 ②标价:正确地在各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标出化合价。 ③交叉约简:将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对方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下方,能约简的要约为最简约数。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为1时,通常1省去不写。原子团在2个或2个以上时,应加上括号。 ④检验:当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之和为零时,化学式正确。 Al2O3、H3PO4、Cu(OH)2、Fe2(SO4)3 上述步骤是对初学者而言,写得多了,熟练了,便可得心应手一次写出。要注意的是,化学式表示某物质的组成,因此,只有某种物质是确实存在的,表示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才有意义。不是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都能化合成化合物,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写出一种客观上不存在的物质的化学式。书写的技巧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以书写碳在高温时跟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归纳步骤如下: ①根据反应的事实(该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在式子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式子的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反应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反应”,生成物之间的“+”号表示“……跟……”),并在式子左、右之间划一条短线段。在这一步里,一定要注意把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写正确,否则,写出的式子无意义! C+Fe2O3──Fe+CO2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用配系数的方法,使左、右两边同一元素原子的个数相等(即配平),然后将短线段改为等号(等号表示“生成了……”)。应当注意,配平时只能选择适当的系数,不能改变化学式。 3C+2Fe2O3=4Fe+3CO2 ③在等号或箭号上、下方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通电、高温、加热(用“△”号表示)、催化剂等,同时,标明生成物中的气体或沉淀产物的状态。生成物是气体的在其化学式的右边加上“↑”号(反应物中如有气体,则气态生成物不再标“↑”符号);产物是沉淀的加“↓”号。 3C+2Fe2O3=4Fe+3CO2↑ 概而言之,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要符合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不能凭空臆造。书写程序一般是:写好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联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气体或沉淀,要用箭号来标明。 要写好化学方程式,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技能。 2.化学方程式书写中常见错误简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书写能力的综合运用,因而也是化学用语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和难度较大的部分。 这里,跟同学们谈一谈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意避免的几种错误,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乱”。 一是乱套“公式”。一些同学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虽然注意了不能凭空臆造化学式,但又没有掌握典型记忆与类型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加之缺乏化学基础知识,因而把记住的某个熟悉的化学方程式当作为一般公式去套用,犯了乱套“公式”的错误。如: 当然,某些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可以发生一些相似的化学反应,这在典型记忆与类型推导相结合的方法中已叙述过。 由此可见,书写化学方程式不一定象数学、物理上那样,有固定的公式可套,而是要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的条件,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来推测反应能否发生,从而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来。 二是乱写逆反应。如: 产生此类错误的原因是,初中学生把化学方程式与数理方程式混为一谈,随意把化学方程式倒过来写。我们知道,数理方程式可以移项,或将等号左右两端反过来写;而化学方程式与数理方程式是绝然不同的两种概念。虽然有些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但多数化学反应并非如此。至于有些反应,在相同或不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向相反方向进行,也不一定是可逆反应,而是意义完全相反的反应类型。 上述情况,虽在独立场合都正确,但绝不能相互代替。 此外,对于复分解反应中,除注意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析出、放出气体或生成水的条件才能使反应发生外,还应注意在盐与碱、盐与盐的反应中,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性的电解质。否则反应照样不能发生。 三是乱标生成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 四是乱写化学式。例如: H2+O2=H2O2 Na+Cl=NaCl NaOH+CuSO4=NaSO4+CuOH Al+H2SO4=AlSO4+H2↑ 这类错误较为严重。这是对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不懂或没有入门造成的。克服的办法是:在书写每一个化学式时,都要运用化合价规则去检验校正,在所有化学式都正确的基础上再进行配平。 例6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Fe2O3+ CO→Fe+CO2 (2)FeS2+O2→Fe2O3+ SO2 (3)C2H2+O2→CO2+ H2O计算一.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格式和步骤。 难点:不纯物的计算。 二. 具体步骤 1.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可以算出反应物的质量;已知一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可以算出另一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以算出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数学计算的基础,数学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必须对有关的化学知识有清晰的理解,熟练掌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会得出错误结果。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和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化学方程式的相对应的化学式的下面。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明的答题。 3.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解题格式必须规范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以纯净物的质量进行计算,对于不纯的反应物或不纯的生成物必须折算成纯净物的质量,再进行计算。 (3)必须正确使用单位。 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见的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单位使用错误 (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进行计算最小公倍数法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例如: 第一步:CuSO4+NaOH----Cu(OH)2+Na2SO4 第二步:CuSO4+2NaOH----Cu(OH)2+Na2SO4(配平) 第三步:CuSO4+2NaOH====Cu(OH)2↓+Na2SO4(注明生成物物态)观察法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例如: 第一步 H2O(g)+Fe---Fe3O4+H2 第二步 4H2O(g)+3Fe---Fe3O4+H2 第三步 4H2O(g)+3Fe====Fe3O4+4H2(反应条件:加热)奇偶配平法看哪种元素在反应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出现次数最多;从该元素个数为奇数的化学式入手,将其配成偶数(即化学计量数为2);由它求得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使两边原子个数相等。 例:配平 H2O(g)+Fe---Fe3O4+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g)+Fe---Fe3O4+H2 第二步:配平氢原子、铁原子 4H2O(g)+3Fe---Fe3O4+4H2 第三步: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4H2O(g)+3Fe====Fe3O4+4H2↑(反应条件:加热) 4、待定化学计量数法 以不同的未知数代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不变、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列出数学方程组;解方程组,并令其中任一未知数为1,求出其他未知数的值;最后将未知数的数值代入原化学方程式。 例如:NH3+Cl2----NH4Cl+N2 设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a、b、c、d。 aNH3+bCl2----cNH4Cl+dN2 列方程组 a=c+2d (满足氮原子数相等) 3a=4c (满足氢原子数相等) 2b=c (满足氯原子数相等) 令b=1,解得:a=8/3,c=2,d=1/3 8NH3+3Cl2====6NH4Cl+N2(由于系数不能为小数,所以a,b,c,d均扩大3倍得出) 5 、化合价升降法 一、配平原则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存在着电子的转移,因此元素的化合价必然有升有降,我们把化合价能升高的元素或含该元素的物质称还原剂;反之称为氧化剂。由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我们不难得出配平原则: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即还原剂(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价数=氧化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价数。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1、一般方法:从左向右配。 2、步骤:标变价、找变化、求总数、配系数。 即:⑴ 标出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始态和终态; ⑵ 始态 终态 变化的总价数 = 变化 × 系数 注:假设以上变化均以正价表示,其中(b-a)×(d-c) 为最小公倍数。 ⑶ 将 上的系数,分别填在还原剂和氧化剂化学式的前面作为系数; ⑷ 用观察法配平其它元素; ⑸ 检查配平后的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离子方程式还要看是否符合电荷守恒)得氧失氧法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观察得出氧化剂失氧的数目,再观察得出还原剂得氧的数目,然后配平 比如:3CO+Fe2O3====2Fe+3CO2 氧化剂氧化铁反应前后失掉三个氧,还原剂一氧化碳反应前后得到一个氧,所以需要三个一氧化碳才能夺去氧化铁中的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配3,铁配2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957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