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剧的常规是算什麼男人?

请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问题是什么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而本我,自我和超我与意识部分的三者是什么关系.从两部分看,他们是什么关系,包含被包含.潜意识和自我都是起协调的作用,我有些混乱.请帮我梳理下,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神层次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意识(conscious)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自我、本我、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id),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潜意识.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中间一层是自我(ego),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下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  最上面一层是超我(superego),即能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了的自我,它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社会尤其是父母给他的赏罚活动中形成的,换言之,是父母作为爱的角色和纪律的角色的赏罚权威的内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常人们所说的良心,代表着社会道德对个人的惩罚和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是理想自我,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从1895年Freud与Breuer合作出版《癔症研究》至今,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算是跨过了一个20世纪。这篇回答主要关注精神分析体系下的几个理论模型特点,大家可以结合对叙事治疗讲述较多的回答对比看看,形成自己的意见。一人心理学模型总体而言,Freud的经典理论和后来的自我心理学(self psychology)都可以算是一人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在Freud的眼里,人的种种心理问题在于各种心理冲突失调和所致,而自我心理学重点关注自我(ego)的功能和失功能带来的问题。故其对应的工作焦点在于帮助来访者面对此前无法面对(甚至排除在意识之外)的冲突,以及帮助来访者建立更好的自我功能以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而咨询师的角色有向导和教育家的倾向。二人心理学模型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学派则属于二人心理学。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咨询当中的咨-访二人关系放在来访者过往的客体关系经验中进行思考。问题的呈现、其实质是关系的呈现,是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呈现。而关系的停滞与变化,又常与心理构建的发展心理学息息相关。问题的解决,在于对关系本质的清楚认识和新关系经的体验与创造能力。咨询师的角色既是投射认同的参与者(旧客体表象)和观察者,又是新关系经验中的新客体。有的时候,咨询师会呈现出养育者的特质(区别于自我心理学的教育者)。场-自体客体模型区别于前两者,精神分析中还有特别关注于“场”的学派。一派是以沙利文为先驱的人际关系学派(Interpersonal psychoanalysis),重点关注人的社会性,强调将人的问题放在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角度上思考。最经典的例子是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没看错,沙利文的工作当年以60%的重症疗愈率而出名),将住院患者放回其生活的环境中,很多看似不可理喻的症状都能发现其内在的意义和联系。一句话来说,该学派关注的是人在“场”中的状态。另一派实际是从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发展出来的。由于主体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在这里仅仅给出非常概括性的描述:比起人际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中的主体间更关注人对于场的制造能力(融合-密友-理想化自体客体)及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意义。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咨询师的工作状态是高度神入(empathy 常译共情)的,甚至有个体消融或者人的独立性不被承认的时刻,故区别于咨访关系分明的一人心理学模型。主体间模型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提出实际上算是后现代主义对精神分析影响下的结果。主要的几个理论贡献有:来访者的诉说和呈现,既来自于过去经验对当下的影响和再现,同时也是当下对于过去经验的再构建;咨访关系既来自于来访者对咨询师进行的各种投射,同时也是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完成的新关系的创造;而心理咨询中的关系与呈现,既属于又不完全等同于二者的总和,自有其独特性。故主体间性的咨询关系有“一期一会”的味道。(关于一期一会,可参考:)精神分析理论的共性虽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间的差异颇多,但之所以都叫做精神分析理论,还是有其共性的:对于无意识领域的关注;对咨询中呈现的关系、移情-反移情的关注重视来访者的心灵现实对发展(development)的重视,关注过去对现在的影响(而非唯过去决定论)至于具体的技术、疗程、工作对象等等,早已随着临床工作和研究有了诸多的变化,对应不同类型的来访者和主体开发出各种各种系统治疗技术的模型。当精神分析VS叙事治疗有人在回答里提出不同疗法的区间,这里把之前引用过的咨询流派分区图再放一下:(河合,《心理治疗之路》,P134)横轴的两级指向“来访者的现实”,即外在现实与内部现实;纵轴的两级指向“咨询的过程”,即个体对外的适应与对内的自我实现。从叙事治疗的形成渊源、技术以及背后的哲学理念来看,我认为其更多地在左上偏下的范围。但正如提出这个分区克劳福和斯皮格曼所言,实际工作当中的咨询师应当根据自己与来访者工作的状态自在地在四个区间滑动,以找寻适合于二人的节奏与方式。严格意义上来说,叙事治疗的框架并不见得与精神分析有多大的冲突。相反,精神分析和叙事的后现代主义观点之间能够产生相当不错的整合。具体在临床工作上:关注来访者脚本构建的同时亦可运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对脚本进行动力学观察和解析;局外见证人对于精神分析是一个不错观点的同时,精神分析中对移情关系的关注以及对于咨询师无法脱离关系客体而成为“局外人”的指出亦是对叙事治疗在面对关系上很好的补充。叙事治疗对于问题的命名和外化,使得来访者能够腾出“空间”休息与谈论问题的技术,与温尼科特提出的过渡性客体、分析中游戏的空间等概念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和功能。考虑问题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因素,与人际关系学派强调人与“场”的关系亦有相通之处。总体而言,叙事和精神分析都属于包容性和吸收力较强的理论框架,在部分理论构建的文化背景上有一定的重合。而相对于有百年历史的精神分析,较为“年轻”叙事在将来还会有非常多值得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初稿于,增补于5-18)
&p&看到了,好激动,竟然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这这这!这简直是心理治疗两大流派(精分乱飞派vs人本妈妈派)分庭抗礼的大作战啊啊啊!!!!&/p&&p&-------这是华丽的分割线-----------------------------------------------------------------------------------------------------&/p&&p&请无视以上发疯,介于一个初学者,以自己的观点稍微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p&&br&&br&&strong&第一,历史起源不同&/strong&&br&&p&哈哈哈,虽然这句话很废话的,不过还是要提啊!!!!&/p&&p&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毋庸置疑,就是老佛爷,&strong&弗洛伊德&/strong&,那个络腮胡子咬雪茄成性的犹太人大叔。精神分析治疗起源于&strong&上世纪初&/strong&,属于维多利亚时代。&/p&&p&弗洛伊德刻划了精神分析的基础地图,潜意识的理论依旧是跨越时代的发现。除此之外,也提出了内驱力、性发展阶段(包括最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冰山”模型、防御机制、自恋等也在后人共同的开发、不断地挖墙脚还有坚持不懈地翘边下,有了新的发展。&/p&&p&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体系并不完美,乃至漏洞重重,被同代人和后代人所诟病。不过毋庸置疑,他在上个世纪初打开了人认识自己的方式新大陆。&/p&&p&而叙事疗法-叙事疗法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创始人是澳洲临床心理学家,&strong&麦克怀特&/strong&。定性的说,&strong&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后现代里的发展。&/strong&&/p&&p&人本主义么很熟的呀,罗杰斯那个大菩萨样金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等等等等,强调的是人人都是潜力股啊,偶尔跳水不用怕,是因为取经路上碰到妖怪了,只要打败妖怪,我们就能更快更高更强!(啊!多么奇葩的比喻= =)而后现代,是与现代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说的简单一些,就是去中心化。(不求甚解者,请自行百度,传送门biu:&a href=&///?target=http%3A///view/847.htm%3Ffromtitle%3D%25E5%E7%258E%25B0%25E4%25BB%25A3%26fromid%3Dtype%3Dsy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后现代主义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什么规则,不要!什么主流,不要!什么诊断,不要!什么标签,不要!大概就是这样洒脱自然性情乱飞的节奏(当然,小伙子,你不能违法乱纪啊,呵呵呵呵呵呵= =)&/p&&p&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人。&strong&1980年初诞生&/strong&,发展至今30余年的叙事疗法就是这么酷炫,在多元、开放、接纳的后现代里,给君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尽情可能的梳理自己的人生故事。&/p&&br&&br&&strong&第二,哲学观念不同&/strong&&br&&p&精神分析的哲学观有一些&strong&本能还原论&/strong&的观点,而且理论越是早期,其口味越是消极。它总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问题出在了小时候的抚养和创伤。Childhood is father of adult,老佛爷注明的论断,标志着我们悲剧性的一生啊,一生啊,一生……而且他认为,人是几乎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情绪只能经过宣泄,现在的疾病是由于潜意识里症结(complex)作祟。无意识的冲动里绝大部分是动物本能性的内容,包括攻击、掠夺、性、毁灭等等,人的理智的有限性导致无法改变驱力的影响,在欲望与血的深渊里苦苦受罪。&/p&&p&而随着精神分析发展,后期诸如阿德勒、霍妮将社会性互动因素引入了对人性塑造的构成;埃里克森拓展了个性发展的阶段,一改“童年决定一生”变成了“毕生发展”;沙利文认为人际互动制定了人的最初交往模式;而后又如抑郁症愈后大爆发的克莱因提出的假我障碍(认为自己不是真的自己,假我保护了自己,委曲求全于社会,而离真实越来越远了);温妮科特的母婴关系理论,科恩伯格的强迫性重复,还是柯胡特的自体心理学虽然都大大拓展了精神分析的边界,不过究其本质还是类似的:&strong&人这一生一直在玩着一个游戏:叫自己玩自己。&/strong&人被自己的潜意识玩弄着,通过夸张、复杂、精妙的防御机制(mechanism)趋利避害,自我欺骗着。&/p&&p&而叙事疗法的哲学观念更偏向于&strong&人本和现象学&/strong&一些。这强调了&strong&此时此刻&/strong&的重要作用。也许过去是那样的,也许过去是对现在的你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让你这样或那样的表现,不过此时此刻坐在咨询室中的你,是真实存在的。你的选择,你的觉知,你的故事,成为了现在的你自己。你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你有许多心理的资源,它们让你富裕,让你长大。你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只需要在温暖合适的壤土里,就能茁长长大,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不定性、不评价,你此刻的感受最重要。叙事的场域就是这样的温室,叙事的问话技术,就像在温柔的滋养,让自我这棵大树茁长。&/p&&p&心理咨询很强调人性观。&strong&人性观是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假设&/strong&。人性观,也即各个流派对于人格形成的所持有的观点,&strong&精神分析认为人格形成于无意识冲突之中&/strong&,它来源于早年,发酵着长大,伴随着一生;&strong&而叙事和人本的哲学观则认为人活者就是为了探索、为了实现潜能、为了成为自己的&/strong&,也许是资源不够,也许是环境制约,才会出现萎顿感。&/p&&p&也因此,导致了两种疗法的治疗目标不同。&/p&&br&&br&&strong&第三. 治疗目标、设置及咨询风格不同&/strong&&br&&p&由于精神分析对于人格理论的假设,因此它的治疗目标自然落到了调整人格结构中。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苏大的李鸣教授认为,精神分析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挖掘成人行为中的这些这些,就是童年性发展中的那些那些,即,&strong&让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strong&,疗愈就开始了。真正造成人的内心冲突的,是无意识中的&strong&症结&/strong&(complex),而这些强烈的、优势的、情感集团,多半都是一些童年的&strong&未尽事宜&/strong&(unfinished business)。所以咨询师要做的是,做你的再生父母,爸爸妈妈,陪你再走一段辛酸童年路
= =。!&/p&&p&而叙事的治疗表明看起来似乎就没有那么深刻和严谨,它更重视的是此时此刻温情的陪伴,在问话里,&strong&让来访者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和资源,让来访者珍贵的声音被听到,让来访者看见自己的价值&/strong&,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被共同“建构出来”的,问题不等于自己,情绪也不是自己。那就可以功成身退了。&/p&&p&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一般采用的是&strong&诠释性&/strong&的技术,他们像一个个精明的侦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句口误中层层抽丝剥茧、挖出背后巨大的心理动力症结。而且在精神分析里,很强调咨询&strong&设置、移情和阻抗&/strong&的内容。因此,咨询师要尽量的清空自己,把自己当做是一个&strong&容器&/strong&,甚至会很&strong&节制&/strong&自己的言语,来诱发出来访者特有的情绪。而且在背后,又要不露声色的逐步假设、逐步分析,还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一般比较成熟的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总让人感觉神神叨叨,乃至高深莫测的。哦!顺便一提,因为潜意识喜欢在黑暗里作祟,所以精分走向的咨询室,有时会刻意&strong&营造昏暗的气氛&/strong&,甚至放一把弗洛伊德牌催眠椅!&/p&&p&而叙事治疗师则不同。在场地布置方面,&strong&需要柔和、温暖、闲适&/strong&。比如台湾叙事大师,吴熙琄老师,在咨询的时候,就会特意准备清香的橘子灯;此外,由于叙事要营造出一个充分尊重和共情的空间,叙事治疗师的声音也是经过特别训练的,&strong&嗓音柔和、清晰、缓慢&/strong&,一般会给人一种如临春风的舒适感。叙事的技术一般是引导、开放的问话技术。因此咨询师越是平和、中立,气质越是慈祥、温暖,越能给人支持性和鼓励性,那么叙事治疗的效果越好。&/p&&p&而在时间的设置上,精神分析恪守约定的时间,50分钟到1个小时,一周1次到3次,且灰常有可能持续几年;而叙事疗法的时间相对弹性。&/p&&br&从疗效上看,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那个比较好。不过主观体验,叙事让人舒服,精分让人难受= =。&br&&br&&p&&strong&第四. 咨询技术不同&/strong&&/p&&p&精神分析的技术一般是诠释性技术,言语上进行认知干预,激发情感体验,寻找问题症结。&/p&&p&常用的有(1)自由联想(2)梦的解析(3)阻抗分析 (4)移情分析 (5)分析性解释等。&/p&&p&因为又长有多,我讲不清楚,以后再补充,这里就不做赘述了。&/p&&br&而叙事疗法的开放、引导问话是它的主要特点,常用的有:&br&&br&&p&(1)去中性化技术(包括去标签、去专家、去诊断化)&/p&&br&这个技术很体现后现代的观点的。我们常常被主流文化绑架了,用主流文化来定义自己。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样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让自己不想自己。叙事强调一种开放的感觉,在这里,一切都是被允许抒发的。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坏孩子”;罹患抑郁症,只是一条诊断,不等于我自己;“专家”只是一个头衔,他也可能犯错……等等,在叙事的问话里,是保持着一颗平等尊重共情的平常心,与来访者对话的,不会因为他身上各种标签对他有一个先行的预判。&br&&br&(2)情感外化技术&br&即情绪是情绪,我是我,我的情绪不等于我。在叙事的问话里,可以邀请自己的情绪出来与自己对话,看看它要告诉自己什么。尤其是邀请负面情绪出来,听听看,它要说些什么。一方面,可以有助于缓解来访者的焦虑,而另一方面,也让来访者可以主动坦诚的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而不是逃避。&br&&br&&p&(3)拟人化技术&/p&&br&拟人化技术就是利用身边一切非活物的资源,让他们试着同自己对话。拟人化技术有许多优点。第一,可以就地取材,任何事物都能成为资源。比如“桌上的花看到那么努力的你,它会和你说什么呢?”;第二,在恰当的时候拟人化,可以增添咨询对话的艺术感,营造舒适的氛围,如来访者发现自己努力至今,不禁唏嘘落泪,此时咨询师就可以说“如果你的眼泪会说话,它要告诉你什么?”第三,拟人化技术可以加强来访者的共情能力。如“你一生气就砸桌子,来伤害自己。如果你受伤的手会说话,它会说什么呢?”&br&&br&&p&(4)局外当事人邀请技术&/p&&br&就是来访者心理层面的重要他人参与讨论,虽然人不在现场,不过能让来访者又一次体会到心中的感动,增加自己的心理能量,调动自己的心理资源。比如:“你说你很崇敬初三的班主任,因为他一直鼓励你,给你妈妈一样的关爱,让你考上了重点高中。虽然她不在现场,不过老师如果邀请她,那她会对此时的你说些什么呢?”&br&&br&&p&(5)跨越时空的对话和say hullo again&/p&&br&我们有的时候不是没有力量,只是自己的力量没有得到他人的见证,这样的无回应感让自己疲惫和泄气。因此跨越时空的对话可以帮助自己进行自我鼓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如:“虽然现在没有人认可你,不过,十年后的自己看到为了考研那么拼搏的自己,他会说些什么呢?”;而有的时候,亲人离我们远去,我们气恼、我们悲伤,可是都无法表达,say hullo again 在时空上建了一条轨道,能让我们的心意传到很远很远。“如果过世的妈妈看到现在的你因为思念那么伤心,她会说什么呢?”&br&&br&&p&(6)搭脚手架&/p&&p&脚手架是发展心理学中类似于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叙事咨询师要一步步的引导,陪着来访者探索,随着自我能量的上升,看到自己的价值。搭脚手架是一种的问话的策略和技术。&/p&&p&“老师,我好痛苦,他们看不起我。”&/p&&p&“你很痛苦,不过老师很好奇,你说的看不起我,是什么意思啊?”&/p&&p&“是这样的,我明明很努力了,通宵达旦的复习,可是我考试还是吊车尾,同学还嘲笑我。”“哇,老师看到,为了想要获得好成绩的你那么努力。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那么想获得好成绩吗?”&/p&&p&“因为,因为成绩好了,同学才不嘲笑我,他们,他们才会和我玩!”&/p&&p&“恩,那假如你的同学现在就在现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跨越时空的对话引入)&/p&&p&“我会说……”(此处省略)&/p&&p&“那么你现在,相对那个努力的自己说什么呢?”&/p&&p&“我想告诉他,谢谢你的努力,虽然成绩不好,不过你好用心,我……我好喜欢你……老师!我还喜欢我自己呀!”&/p&&br&在这个案例里,咨询师没有任何的批判评价或者假设,她就从问题本身入手,一步步的贴着来访者初中生的情绪,并且适时的使用跨越时空的对话技术,最终让来访者能理解自己和接纳自己。&br&&p&-----------------------------此处是萎顿的分割线------------------------------------------------------------&/p&&p&我发誓要换液晶屏!!!!!眼睛都瞎了!!!!以上是一些区别!请大神踩踏和指教!!!!!!也请大家为了那么努力想要说明清楚问题的我,点一个赞呗~~~~&/p&&p&3,2,1,撤退!&/p&&br&&p&--------------------------此处又是死而复生的分割线-----------------------------------------------------&/p&&br&&p&顺便一谈,我很认同楼上将叙事和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观点!!!!!!!!&/p&&br&&p&在近代,精神分析的沙弗提出的自我“主宰性”观点,并把“叙事”纳入精神分析的体系里,实足是一类突破!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人是混沌里诞生,受伤里分裂,分裂后整合,最终趋于完美的过程!我也相信,&strong&分析人之阴暗的精神分析和看到人的光明的人本主义不单单是一杆上的两极,他们会在“去中性化”的后现代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特的新的疗法。&/strong&&/p&
看到了,好激动,竟然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这这这!这简直是心理治疗两大流派(精分乱飞派vs人本妈妈派)分庭抗礼的大作战啊啊啊!!!!-------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竟然会有人来问叙事。&br&以前一直以为叙事就是讲故事嘛,后来跟了一个叙事治疗的课程才发现,图样图森泡。&br&题主既然问了,也可以在这里介绍一下。好像很少人知道的样子。&br&至于区别嘛,精神分析大家感觉应该都差不多的,就是很神秘啊,看上去也不那么科学。一张沙发躺上去,什么都是童年、什么都是性。导致很多人都不喜欢。&br&叙事是后现代的疗法。他的哲学观非常吸引人。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访者的自我成长都是非常有力的工具和途径,起码是让我更好的接纳自己。&br&忽略这段:虽然我上课是睡觉的,但我不是故意的,我是受到了叙事精神浸泡、氛围感染、内心震动的。因为老师说,上她的课,饿了吃困了睡,随自己身体的自在。(这样的老师哪里寻,仙风道骨的,笑意盈盈,第一次上课时确实沉醉了)&br&叙事,我记得的:去标签化,外化,omg其他的我记不住名词了。&br&印象深刻的:&br&问话:你有这么多的不容易,那是什么让你带着这些不容易熬过来的。&br&跟短焦一样吧。都是后现代的嘛。&br&外化:把问题和人分开。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技术:来访者谈到害怕,咨询师会说“这个”害怕是什么来到你身边,如果给“这个”害怕起个名字,你希望它叫什么。当时觉得,哇塞,这样也可以吗?除了起名字,比如咨询师会使用玩偶。会问:如果这个玩偶是那个害怕, 你想对他什么,你觉得他会对你说什么。&br&穿越时空(忘了是不是这个名字):来访者在讲述自己过去的故事之后,咨询师会问,现在的20岁的你,会对过去那个小小的7岁的你说什么。能不能给你那个小小的7岁的你写信。80岁的老太太的你看到今天的你会说些什么?&br&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br&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故事与你相逢。&br&带着好奇去看来访者的故事。&br&感恩。你能想象老师下课的时候说:让我们谢谢今天来上课的自己,谢谢教室、谢谢灯、谢谢让我们坐了一天的椅子。。。。。当时心中不是崩溃的,是shock到的&br&完了其他的我想不起来了&br&断断续续的上课去感受叙事,也在生活中对自己应用。很深的体会是:叙事给我力量。给我挖掘自己宝藏的力量。让我知道我有力量背着过去这个包袱前行,甚至可以把包袱变成拐杖、变成交通工具载着我前进。&br&而精神分析是告诉我,我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把自己身体解刨开来,看看里面哪些烂了,哪些发炎了,告诉我我是吃坏了什么才变烂发炎。&br&如果精神分析是一种解释,那叙事或者说后现代,就是力量的挖掘机。用新的角度看过去,把困难和问题转换成力量。&br&-________-'' 这完全是流水账嘛。
竟然会有人来问叙事。以前一直以为叙事就是讲故事嘛,后来跟了一个叙事治疗的课程才发现,图样图森泡。题主既然问了,也可以在这里介绍一下。好像很少人知道的样子。至于区别嘛,精神分析大家感觉应该都差不多的,就是很神秘啊,看上去也不那么科学。一张沙…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心理咨询师,个人执业中利益相关:本人属于叙事取向提示:本人对精神分析了解并不深入,所以只能从基本框架上把握两个流派的区别。正式答题:如果要问两个流派有什么不同,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们的哲学立场与世界观的不同了。精神分析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的个人哲学之上的,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是力比多通过潜意识在起作用。而叙事是建立在后现代哲学、当代社会学思想以及人类学研究之上的一个咨询流派。叙事认为人的问题、人的自我认同都是建构(construct)出来的,说白了都是一种社会建构(social construction),也就是相比传统流派,叙事全面引入社会文化视角,而不是把问题局限在人本身。所以叙事才会有外化(externalization)、解构(deconstruction)、发展(developing)、重构(reconstruction)等技术和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外化并解构人的问题和困扰,在去中心化的咨询关系里鼓励和引导来访者发展并重构更偏好的现实。(当然,叙事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简单到我一句话就能概括并且让不懂的人一下就能听懂)叙事和精分之间的差别在于:1、视角方面:精分完全是向内的视角,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从人本身去挖掘问题的深层次根源;而叙事则是向外的视角,人是人,问题是问题,人不是问题,问题是建构出来的,人只是被这个建构出来的问题给困扰了。2、咨询师的角色:精分的咨询师是专家、是权威,他知道你的潜意识出了什么问题,他有解释权,你必须无条件地信任他配合他,不然就是阻抗;而叙事咨询师不是专家也不代表权威,他顶多就是个聊天方面的专家,但不是来访者人生的专家,来访者才是他自己人生的专家,他自己享有他人生的解释权和重构权(reauthoring)3、问题解决模式:精分致力于改变来访者的潜意识;而在叙事的世界观里,问题不是被解决的,而是被解构的(后现代的体现),好吧,还是稍微解释一下解构,通俗地说解构可以理解成通过问话深入细节以及通过社会历史化过程将问题松动、消解,再通过后续的问话重构偏好叙事。4、咨询体验:精分由于把问题看成是人自身的问题,再加上咨询师的专家角色,导致咨询过程会给来访者带来很多压力和自责;而叙事由于把问题定位在人本身之外,并且尊重人的差异和独特性,相信人自身的主动性,加之咨询师的去专家化角色,给来访者带来更自由更宽容更放松更有独立自主性的体验。5、咨询效果与疗程:说实话精分的效果颇受质疑但疗程是真的长啊长~叙事效果较为明显,且疗程相对短很多。其他想起来再加,以下全是私货,可看可不看,但是还是建议看一下(此处坏笑脸)在我看来,咨询流派的理论体系是有层次性的,这种层次性体现在每个流派的理论都大致可以分为哲学立场和临床技术这两个层面,哲学立场就是一个理论体系的核心,临床技术则是在它的哲学立场指导下发明出来的。这就解释了一个现象:很多不了解各个流派的人乍一看或者刚学技术的时候会觉得每个流派没有太大差别呀,完全可以做个大融合呀。因为他们只看到技术层面,很多技术乍一看的确差别不大,但是当你真正了解到技术背后在支持和指导技术的哲学立场和世界观的时候你才会真正了解流派和流派之间的差别,那是远远大于第七套儿童广播体操和第八套儿童广播体操之间的差别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认为学心理咨询首先要慎重选择一个流派,因为你选择一个流派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特定的哲学立场和世界观,并且确定了一个流派之后首先要沉下心来学它的哲学基础,而不是上来就先学把式,先学把式的纯属本末倒置。私以为,哲学基础学扎实了,看待人和问题的视角整个就进入了这个流派的模式了,然后再学把式(临床技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只要多见习和练手就可以了。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现象:很多传统流派并不强调哲学立场,而更多地强调技术,比如行为主义。我的解释是这样的:因为这些传统流派和我们主流的哲学立场是一致的,这里面就会有一个快速的系统自动匹配过程,速度之快,过程之顺利,以至于我们都会忽略这个过程,并且压根意识不到这里面还有一个哲学立场的建立问题。还是拿行为主义为例,行为主义是典型的现代性的产物,是建立在巴普洛夫、桑代克等早期生物学家的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科学主义取向的流派。人类主流社会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就全面转向了科学主义,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也是科学主义的教育,思考任何问题都是在科学的框架下进行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说我们系统自带的哲学就是科学。结合之前讲到行为主义就是一种科学,所以说当一个系统自带科学主义的人去接受一个科学主义的理论流派的时候,那个过程当然是快速且顺利的,并且不需要过分强调哲学立场,因为自动匹配了。不过这个现象只局限于科学主义取向的流派,除了行为主义,还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等。但是到了非科学主义取向的流派那里,或多或少地要先强调本流派的哲学立场。比如精神分析,肯定一上来就要强调弗洛伊德本人的人性观,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力比多balabalabala…比如人本主义,肯定要强调罗杰斯的人性观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等。虽然学习这些流派和学习科学主义的流派不太一样,会明显地感觉到一上来就要接受他们特定的哲学立场(人性观),但是这些流派的哲学立场其实并不难接受,这是因为他们的立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是能接触到的,比如潜意识,尤其在大陆,几乎所有不懂心理学的人都知道潜意识,并且把精神分析就当成全部的心理学了,比如说人本主义,我相信只要是学商科的学生都会学管理学原理,只要是学管理学原理的都知道马斯洛,所以一句话,这些流派虽然不像科学主义取向的流派那样可以“系统自动匹配”,但是由于他们的哲学立场较为普及,所以匹配起来也不麻烦。说到这里终于可以说到叙事为什么那么强调哲学立场了——因为它匹配起来太麻烦。那可是现代性和后现代之间的匹配呢,可不得上来就大讲特讲后现代哲学?不然怎么体现我们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线上呢?
&p&看到了,好激动,竟然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这这这!这简直是心理治疗两大流派(精分乱飞派vs人本妈妈派)分庭抗礼的大作战啊啊啊!!!!&/p&&p&-------这是华丽的分割线-----------------------------------------------------------------------------------------------------&/p&&p&请无视以上发疯,介于一个初学者,以自己的观点稍微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p&&br&&br&&strong&第一,历史起源不同&/strong&&br&&p&哈哈哈,虽然这句话很废话的,不过还是要提啊!!!!&/p&&p&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毋庸置疑,就是老佛爷,&strong&弗洛伊德&/strong&,那个络腮胡子咬雪茄成性的犹太人大叔。精神分析治疗起源于&strong&上世纪初&/strong&,属于维多利亚时代。&/p&&p&弗洛伊德刻划了精神分析的基础地图,潜意识的理论依旧是跨越时代的发现。除此之外,也提出了内驱力、性发展阶段(包括最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冰山”模型、防御机制、自恋等也在后人共同的开发、不断地挖墙脚还有坚持不懈地翘边下,有了新的发展。&/p&&p&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体系并不完美,乃至漏洞重重,被同代人和后代人所诟病。不过毋庸置疑,他在上个世纪初打开了人认识自己的方式新大陆。&/p&&p&而叙事疗法-叙事疗法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创始人是澳洲临床心理学家,&strong&麦克怀特&/strong&。定性的说,&strong&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后现代里的发展。&/strong&&/p&&p&人本主义么很熟的呀,罗杰斯那个大菩萨样金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等等等等,强调的是人人都是潜力股啊,偶尔跳水不用怕,是因为取经路上碰到妖怪了,只要打败妖怪,我们就能更快更高更强!(啊!多么奇葩的比喻= =)而后现代,是与现代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说的简单一些,就是去中心化。(不求甚解者,请自行百度,传送门biu:&a href=&///?target=http%3A///view/847.htm%3Ffromtitle%3D%25E5%E7%258E%25B0%25E4%25BB%25A3%26fromid%3Dtype%3Dsy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后现代主义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什么规则,不要!什么主流,不要!什么诊断,不要!什么标签,不要!大概就是这样洒脱自然性情乱飞的节奏(当然,小伙子,你不能违法乱纪啊,呵呵呵呵呵呵= =)&/p&&p&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人。&strong&1980年初诞生&/strong&,发展至今30余年的叙事疗法就是这么酷炫,在多元、开放、接纳的后现代里,给君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尽情可能的梳理自己的人生故事。&/p&&br&&br&&strong&第二,哲学观念不同&/strong&&br&&p&精神分析的哲学观有一些&strong&本能还原论&/strong&的观点,而且理论越是早期,其口味越是消极。它总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问题出在了小时候的抚养和创伤。Childhood is father of adult,老佛爷注明的论断,标志着我们悲剧性的一生啊,一生啊,一生……而且他认为,人是几乎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情绪只能经过宣泄,现在的疾病是由于潜意识里症结(complex)作祟。无意识的冲动里绝大部分是动物本能性的内容,包括攻击、掠夺、性、毁灭等等,人的理智的有限性导致无法改变驱力的影响,在欲望与血的深渊里苦苦受罪。&/p&&p&而随着精神分析发展,后期诸如阿德勒、霍妮将社会性互动因素引入了对人性塑造的构成;埃里克森拓展了个性发展的阶段,一改“童年决定一生”变成了“毕生发展”;沙利文认为人际互动制定了人的最初交往模式;而后又如抑郁症愈后大爆发的克莱因提出的假我障碍(认为自己不是真的自己,假我保护了自己,委曲求全于社会,而离真实越来越远了);温妮科特的母婴关系理论,科恩伯格的强迫性重复,还是柯胡特的自体心理学虽然都大大拓展了精神分析的边界,不过究其本质还是类似的:&strong&人这一生一直在玩着一个游戏:叫自己玩自己。&/strong&人被自己的潜意识玩弄着,通过夸张、复杂、精妙的防御机制(mechanism)趋利避害,自我欺骗着。&/p&&p&而叙事疗法的哲学观念更偏向于&strong&人本和现象学&/strong&一些。这强调了&strong&此时此刻&/strong&的重要作用。也许过去是那样的,也许过去是对现在的你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让你这样或那样的表现,不过此时此刻坐在咨询室中的你,是真实存在的。你的选择,你的觉知,你的故事,成为了现在的你自己。你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你有许多心理的资源,它们让你富裕,让你长大。你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只需要在温暖合适的壤土里,就能茁长长大,成为你想成为的样子。不定性、不评价,你此刻的感受最重要。叙事的场域就是这样的温室,叙事的问话技术,就像在温柔的滋养,让自我这棵大树茁长。&/p&&p&心理咨询很强调人性观。&strong&人性观是个人价值观的一部分,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假设&/strong&。人性观,也即各个流派对于人格形成的所持有的观点,&strong&精神分析认为人格形成于无意识冲突之中&/strong&,它来源于早年,发酵着长大,伴随着一生;&strong&而叙事和人本的哲学观则认为人活者就是为了探索、为了实现潜能、为了成为自己的&/strong&,也许是资源不够,也许是环境制约,才会出现萎顿感。&/p&&p&也因此,导致了两种疗法的治疗目标不同。&/p&&br&&br&&strong&第三. 治疗目标、设置及咨询风格不同&/strong&&br&&p&由于精神分析对于人格理论的假设,因此它的治疗目标自然落到了调整人格结构中。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苏大的李鸣教授认为,精神分析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挖掘成人行为中的这些这些,就是童年性发展中的那些那些,即,&strong&让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strong&,疗愈就开始了。真正造成人的内心冲突的,是无意识中的&strong&症结&/strong&(complex),而这些强烈的、优势的、情感集团,多半都是一些童年的&strong&未尽事宜&/strong&(unfinished business)。所以咨询师要做的是,做你的再生父母,爸爸妈妈,陪你再走一段辛酸童年路
= =。!&/p&&p&而叙事的治疗表明看起来似乎就没有那么深刻和严谨,它更重视的是此时此刻温情的陪伴,在问话里,&strong&让来访者找到自己成长的力量和资源,让来访者珍贵的声音被听到,让来访者看见自己的价值&/strong&,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被共同“建构出来”的,问题不等于自己,情绪也不是自己。那就可以功成身退了。&/p&&p&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一般采用的是&strong&诠释性&/strong&的技术,他们像一个个精明的侦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句口误中层层抽丝剥茧、挖出背后巨大的心理动力症结。而且在精神分析里,很强调咨询&strong&设置、移情和阻抗&/strong&的内容。因此,咨询师要尽量的清空自己,把自己当做是一个&strong&容器&/strong&,甚至会很&strong&节制&/strong&自己的言语,来诱发出来访者特有的情绪。而且在背后,又要不露声色的逐步假设、逐步分析,还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一般比较成熟的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总让人感觉神神叨叨,乃至高深莫测的。哦!顺便一提,因为潜意识喜欢在黑暗里作祟,所以精分走向的咨询室,有时会刻意&strong&营造昏暗的气氛&/strong&,甚至放一把弗洛伊德牌催眠椅!&/p&&p&而叙事治疗师则不同。在场地布置方面,&strong&需要柔和、温暖、闲适&/strong&。比如台湾叙事大师,吴熙琄老师,在咨询的时候,就会特意准备清香的橘子灯;此外,由于叙事要营造出一个充分尊重和共情的空间,叙事治疗师的声音也是经过特别训练的,&strong&嗓音柔和、清晰、缓慢&/strong&,一般会给人一种如临春风的舒适感。叙事的技术一般是引导、开放的问话技术。因此咨询师越是平和、中立,气质越是慈祥、温暖,越能给人支持性和鼓励性,那么叙事治疗的效果越好。&/p&&p&而在时间的设置上,精神分析恪守约定的时间,50分钟到1个小时,一周1次到3次,且灰常有可能持续几年;而叙事疗法的时间相对弹性。&/p&&br&从疗效上看,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那个比较好。不过主观体验,叙事让人舒服,精分让人难受= =。&br&&br&&p&&strong&第四. 咨询技术不同&/strong&&/p&&p&精神分析的技术一般是诠释性技术,言语上进行认知干预,激发情感体验,寻找问题症结。&/p&&p&常用的有(1)自由联想(2)梦的解析(3)阻抗分析 (4)移情分析 (5)分析性解释等。&/p&&p&因为又长有多,我讲不清楚,以后再补充,这里就不做赘述了。&/p&&br&而叙事疗法的开放、引导问话是它的主要特点,常用的有:&br&&br&&p&(1)去中性化技术(包括去标签、去专家、去诊断化)&/p&&br&这个技术很体现后现代的观点的。我们常常被主流文化绑架了,用主流文化来定义自己。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这样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让自己不想自己。叙事强调一种开放的感觉,在这里,一切都是被允许抒发的。孩子就是孩子,不是“坏孩子”;罹患抑郁症,只是一条诊断,不等于我自己;“专家”只是一个头衔,他也可能犯错……等等,在叙事的问话里,是保持着一颗平等尊重共情的平常心,与来访者对话的,不会因为他身上各种标签对他有一个先行的预判。&br&&br&(2)情感外化技术&br&即情绪是情绪,我是我,我的情绪不等于我。在叙事的问话里,可以邀请自己的情绪出来与自己对话,看看它要告诉自己什么。尤其是邀请负面情绪出来,听听看,它要说些什么。一方面,可以有助于缓解来访者的焦虑,而另一方面,也让来访者可以主动坦诚的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而不是逃避。&br&&br&&p&(3)拟人化技术&/p&&br&拟人化技术就是利用身边一切非活物的资源,让他们试着同自己对话。拟人化技术有许多优点。第一,可以就地取材,任何事物都能成为资源。比如“桌上的花看到那么努力的你,它会和你说什么呢?”;第二,在恰当的时候拟人化,可以增添咨询对话的艺术感,营造舒适的氛围,如来访者发现自己努力至今,不禁唏嘘落泪,此时咨询师就可以说“如果你的眼泪会说话,它要告诉你什么?”第三,拟人化技术可以加强来访者的共情能力。如“你一生气就砸桌子,来伤害自己。如果你受伤的手会说话,它会说什么呢?”&br&&br&&p&(4)局外当事人邀请技术&/p&&br&就是来访者心理层面的重要他人参与讨论,虽然人不在现场,不过能让来访者又一次体会到心中的感动,增加自己的心理能量,调动自己的心理资源。比如:“你说你很崇敬初三的班主任,因为他一直鼓励你,给你妈妈一样的关爱,让你考上了重点高中。虽然她不在现场,不过老师如果邀请她,那她会对此时的你说些什么呢?”&br&&br&&p&(5)跨越时空的对话和say hullo again&/p&&br&我们有的时候不是没有力量,只是自己的力量没有得到他人的见证,这样的无回应感让自己疲惫和泄气。因此跨越时空的对话可以帮助自己进行自我鼓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如:“虽然现在没有人认可你,不过,十年后的自己看到为了考研那么拼搏的自己,他会说些什么呢?”;而有的时候,亲人离我们远去,我们气恼、我们悲伤,可是都无法表达,say hullo again 在时空上建了一条轨道,能让我们的心意传到很远很远。“如果过世的妈妈看到现在的你因为思念那么伤心,她会说什么呢?”&br&&br&&p&(6)搭脚手架&/p&&p&脚手架是发展心理学中类似于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叙事咨询师要一步步的引导,陪着来访者探索,随着自我能量的上升,看到自己的价值。搭脚手架是一种的问话的策略和技术。&/p&&p&“老师,我好痛苦,他们看不起我。”&/p&&p&“你很痛苦,不过老师很好奇,你说的看不起我,是什么意思啊?”&/p&&p&“是这样的,我明明很努力了,通宵达旦的复习,可是我考试还是吊车尾,同学还嘲笑我。”“哇,老师看到,为了想要获得好成绩的你那么努力。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那么想获得好成绩吗?”&/p&&p&“因为,因为成绩好了,同学才不嘲笑我,他们,他们才会和我玩!”&/p&&p&“恩,那假如你的同学现在就在现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跨越时空的对话引入)&/p&&p&“我会说……”(此处省略)&/p&&p&“那么你现在,相对那个努力的自己说什么呢?”&/p&&p&“我想告诉他,谢谢你的努力,虽然成绩不好,不过你好用心,我……我好喜欢你……老师!我还喜欢我自己呀!”&/p&&br&在这个案例里,咨询师没有任何的批判评价或者假设,她就从问题本身入手,一步步的贴着来访者初中生的情绪,并且适时的使用跨越时空的对话技术,最终让来访者能理解自己和接纳自己。&br&&p&-----------------------------此处是萎顿的分割线------------------------------------------------------------&/p&&p&我发誓要换液晶屏!!!!!眼睛都瞎了!!!!以上是一些区别!请大神踩踏和指教!!!!!!也请大家为了那么努力想要说明清楚问题的我,点一个赞呗~~~~&/p&&p&3,2,1,撤退!&/p&&br&&p&--------------------------此处又是死而复生的分割线-----------------------------------------------------&/p&&br&&p&顺便一谈,我很认同楼上将叙事和精神分析相结合的观点!!!!!!!!&/p&&br&&p&在近代,精神分析的沙弗提出的自我“主宰性”观点,并把“叙事”纳入精神分析的体系里,实足是一类突破!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人是混沌里诞生,受伤里分裂,分裂后整合,最终趋于完美的过程!我也相信,&strong&分析人之阴暗的精神分析和看到人的光明的人本主义不单单是一杆上的两极,他们会在“去中性化”的后现代里,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特的新的疗法。&/strong&&/p&
看到了,好激动,竟然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这这这!这简直是心理治疗两大流派(精分乱飞派vs人本妈妈派)分庭抗礼的大作战啊啊啊!!!!-------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a data-title=&@佘炤灼&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3fed1b7cfbc84438f7cadcef9a46db42& data-hash=&3fed1b7cfbc84438f7cadcef9a46db42& data-tip=&p$b$3fed1b7cfbc84438f7cadcef9a46db42&&@佘炤灼&/a& 从1895年Freud与Breuer合作出版《癔症研究》至今,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算是跨过了一个20世纪。这篇回答主要关注精神分析体系下的几个理论模型特点,大家可以结合对叙事治疗讲述较多的回答对比看看,形成自己的意见。&br&&br&&ul&&li&&b&一人心理学模型&/b&&/li&&/ul&总体而言,Freud的经典理论和后来的自我心理学(self psychology)都可以算是一人心理学的理论模型。在Freud的眼里,人的种种心理问题在于各种心理冲突失调和所致,而自我心理学重点关注自我(ego)的功能和失功能带来的问题。&br&故其对应的工作焦点在于帮助来访者面对此前无法面对(甚至排除在意识之外)的冲突,以及帮助来访者建立更好的自我功能以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而咨询师的角色有向导和教育家的倾向。&br&&br&&ul&&li&&b&二人心理学模型&/b&&/li&&/ul&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学派则属于二人心理学。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咨询当中的咨-访二人关系放在来访者过往的客体关系经验中进行思考。问题的呈现、其实质是关系的呈现,是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呈现。而关系的停滞与变化,又常与心理构建的发展心理学息息相关。问题的解决,在于对关系本质的清楚认识和新关系经的体验与创造能力。咨询师的角色既是投射认同的参与者(旧客体表象)和观察者,又是新关系经验中的新客体。有的时候,咨询师会呈现出养育者的特质(区别于自我心理学的教育者)。&br&&br&&ul&&li&&b&场-自体客体模型&/b&&/li&&/ul&区别于前两者,精神分析中还有特别关注于“场”的学派。&br&一派是以沙利文为先驱的人际关系学派(Interpersonal psychoanalysis),重点关注人的社会性,强调将人的问题放在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角度上思考。最经典的例子是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没看错,沙利文的工作当年以60%的重症疗愈率而出名),将住院患者&b&放回其生活的环境中,&/b&&b&&b&很多看似不可理喻的症状都能发现其内在的意义和联系&/b&。&/b&一句话来说,该学派关注的是人在“场”中的状态。&br&&br&另一派实际是从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发展出来的。由于主体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话题,在这里仅仅给出非常概括性的描述:比起人际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中的主体间更关注人对于场的制造能力(融合-密友-理想化自体客体)及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意义。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下,咨询师的工作状态是高度神入(empathy 常译共情)的,甚至有个体消融或者人的独立性不被承认的时刻,故区别于咨访关系分明的一人心理学模型。&br&&br&&ul&&li&&b&主体间模型&/b&&/li&&/ul&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的提出实际上算是后现代主义对精神分析影响下的结果。主要的几个理论贡献有:来访者的诉说和呈现,既来自于过去经验对当下的影响和再现,同时也是当下对于过去经验的再构建;咨访关系既来自于来访者对咨询师进行的各种投射,同时也是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完成的新关系的创造;而心理咨询中的关系与呈现,既属于又不完全等同于二者的总和,自有其独特性。故主体间性的咨询关系有“一期一会”的味道。(关于一期一会,可参考:&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茶道里的「一期一会」是什么意思? - 日本&/a&)&br&&br&&ul&&li&&b&精神分析理论的共性&/b&&/li&&/ul&&p&虽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间的差异颇多,但之所以都叫做精神分析理论,还是有其共性的:&/p&&ol&&li&对于无意识领域的关注;&/li&&li&对咨询中呈现的关系、移情-反移情的关注&/li&&li&重视来访者的心灵现实&/li&&li&对发展(development)的重视,关注过去对现在的影响(而非唯过去决定论)&/li&&/ol&&p&至于具体的技术、疗程、工作对象等等,早已随着临床工作和研究有了诸多的变化,对应不同类型的来访者和主体开发出各种各种系统治疗技术的模型。&/p&&br&&ul&&li&&b&当精神分析VS叙事治疗&/b&&/li&&/ul&有人在回答里提出不同疗法的区间,这里把之前引用过的咨询流派分区图再放一下:&br&&img data-rawheight=&449& data-rawwidth=&465& src=&/9ff7dee44ae2caa9abb399c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9ff7dee44ae2caa9abb399c4_r.jpg&&&br&&br&(河合,《心理治疗之路》,P134)横轴的两级指向“来访者的现实”,即外在现实与内部现实;纵轴的两级指向“咨询的过程”,即个体对外的适应与对内的自我实现。&br&&br&从叙事治疗的形成渊源、技术以及背后的哲学理念来看,我认为其更多地在左上偏下的范围。但正如提出这个分区克劳福和斯皮格曼所言,实际工作当中的咨询师应当根据自己与来访者工作的状态自在地在四个区间滑动,以找寻适合于二人的节奏与方式。&br&&br&&p&严格意义上来说,叙事治疗的框架并不见得与精神分析有多大的冲突。相反,精神分析和叙事的后现代主义观点之间能够产生相当不错的整合。具体在临床工作上:&/p&&ol&&li&关注来访者脚本构建的同时亦可运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对脚本进行动力学观察和解析;&/li&&li&局外见证人对于精神分析是一个不错观点的同时,精神分析中对移情关系的关注以及对于咨询师无法脱离关系客体而成为“局外人”的指出亦是对叙事治疗在面对关系上很好的补充。&/li&&li&叙事治疗对于问题的命名和外化,使得来访者能够腾出“空间”休息与谈论问题的技术,与温尼科特提出的过渡性客体、分析中游戏的空间等概念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和功能。&/li&&li&考虑问题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因素,与人际关系学派强调人与“场”的关系亦有相通之处。&br&&/li&&/ol&总体而言,叙事和精神分析都属于包容性和吸收力较强的理论框架,在部分理论构建的文化背景上有一定的重合。而相对于有百年历史的精神分析,较为“年轻”叙事在将来还会有非常多值得探索和发展的空间。&br&&br&(初稿于,增补于5-18)
从1895年Freud与Breuer合作出版《癔症研究》至今,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算是跨过了一个20世纪。这篇回答主要关注精神分析体系下的几个理论模型特点,大家可以结合对叙事治疗讲述较多的回答对比看看,形成自己的意见。一人心理学模型总体而言,Freud的…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走在时代的前列线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麼打字都是繁体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