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ry da11 评测可以用手机吗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美国Lavry&DA11解码器介绍
Lavry终于也顺应潮流,推出带USB界面的DAC了! 这个消息其实我早在一年前就得知了.
但想不到的要等待那么久才看到DA11的诞生.
又一次印证了西方HI-FI厂家的认真和耐心——他们绝不会稍有进展,便按捺不住,把未成熟的新产品上市圈钱,然后再不断地"改版"(其实是修补).
DA11这台机器的的操作界面和原来的DA10相差是蛮大的. 先上一张"正面免冠照".
这是DA11和DA10的兄弟对照图,大家仔细看一下.
背部差别不大,只是DA11多出一个USB输入端,但正面差别是很大的.
开机后的灯光颜色都不同.
随机配给顾客的瑞士Neutrik XLR-RCA转换头.
这也算是厂家的一个进步——他知道很多非专业的发烧用家是需要RCA输出的,所以干脆配给你一对优质的转换头.
另外DA11不用象DA10那样打开机盖设置内部跳线了. 通过面板界面的设置可以很方便地完成背后平衡输出改为非平衡接法的操作.
这比起DA10来算是一个便利.
下面大致说一下DA11操作的情况.
首先要说的是,DA11的操作和DA10相差蛮大的.
DA10的面板操作非常简洁易懂,基本是一个功能由一个独立的开关控制,傻瓜也会(Fool-proof). 音量: 一个拨杆开关;
输入选择: 一个拨杆选择开关; 极性正反: 一个拨杆开关; 单声道/立体声切换: 一个拨杆开关; 锁相环模式:
一个切换开关(Crystal/Narrow/Wide).
DA11的面板操作就做不到Fool-proof. 必须跟着说明书看一下才能学会操作. 面板的左边有两个拨杆开关,是给你设置机器用的.
将最左边的那个拨杆往下拨一下,就会使机器进入设置状态,此时显示屏会有一个灯跳闪,继续往下拨这个拨杆,跳闪的灯会向右移动,下拨一次,移一格,而拨杆往上拨,则灯向左移动.&最重要的是设置好输入选择(XLR
/ OPT / USB /
RCA),也就是把跳闪的灯拨到你需要设定的位置,然后向下拨一下set键(左数第2个拨杆),这个项目就设定好了,此时灯应该密集快闪,说明此项目已选中(灯慢闪则说明此项目未选中);然后继续向右移动,做其他设置.
通过这一方式,用面板最左边的两个拨杆开关就可以设定好输入选择,有无Output输出(DA11可以关闭背后输出,只听耳机),输出的模式(平衡或非平衡),极性正反.
如果是使用附送的Neutrik转换头将XLR转为RCA输出,则需要把PIN2选中,PIN3不选中.
如果是用平衡信号线,则PIN2,PIN3都要选中. &
完成设置工作后,把左数第2个拨杆向上拨一次(写着exit),就退出设置模式,回到正常播放模式.
注意DA11不象DA10那样可以设置三个锁相环的工作模式(Crystal/Narrow/Wide).
所以DA11的锁相环应该只有一个工作模式.
最后要关心的就是他所谓专利技术的&&&<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mages/smilies/default/titter.gif" BORDER="0" SMILIEID="9"
TITLE="美国Lavry&DA11解码器介绍" />iC& Playback Image
Control& . 即通过调节左右声道互馈的深度来调整耳机声场,减轻头中效应.
调节方式非常简单而直观,就是在播放模式下,调整面板上左右各一个Wide-Narrow的拨杆. 每个声道从+2到-3共有6档.
如果处于0这个位置,则是正常的耳机听音,未做任何调整.
向中间方向拨(Narrow),则互馈加深,头中效应减轻,声场向中间,向眼前方向凝聚; 向左右两侧拨(Wide),则声场加宽.
我实际试了一下,效果非常直观而明显,和我不久前试用过的德国SPL Phonitor耳放取得的效果非常类似.
Phonitor试用报告在:&&&&)
单就功能操控性而言,我把DA11和DA10相比的优劣列出如下:
1.带USB输入端,可直接用于电脑.
2.专利技术而简洁易用的声场互馈调整功能.
3.附送Neutrik优质XLR-RCA转换头,并且无需开盖跳线.
4.兼容红外线遥控器.
1.操作界面要学习,不如DA10傻瓜也会用.
2.锁相环工作模式单一,不象DA10那样可以在Crystal, Narrow, Wide三种模式间选择.
下面就是把DA11通过USB端口接在笔记本电脑上试听. 见图.
播放软件是FOOBAR,耳机是我经常用来监听音质好坏的德国MB Quart QP450.
除了接入笔记本电脑试听外,我还把近期热门的SONY PCM-D50通过光纤方式输出到DA11试听.
电脑和D50播放同一首音轨(D50里的音轨本就是从电脑拷贝进去的).
当然,要认真地聆听DA11的声音,不能以D50或电脑搭配作为环境.
让我把它接在CD系统中,好好听一下.&&试听时的后端是SOLO豪华版耳机放大器+天龙AH-D2000及森海HD650耳机.
前端转盘用ULTECH UCD100.
DA10背后用CARDAS转换头转出RCA,DA11背后用附带的Neutrik转换头.&
选择用DENON AH-D2000这个耳机是有原因的: 它是一个佩带很舒适,全包耳的封闭式耳机,带有一定的隔音作用.
我的店堂内环境杂音还是存在的,有时干扰聆听,此时全包耳的封闭式耳机有其稍加隔音的好处.
同时这是一副解析很好,声场感很好的耳机,也有助于鉴别器材的音质特点. 至于HD650则是一直在SOLO上听惯了的.
首先我觉得应该告诉大家一个确切无疑的信息: DA11的音质和DA10虽然可说是一路,但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之前有一种想象,觉得两机的区别仅在于USB端,遥控功能,音场调节功能等,而音质基本是一样的. 那现在可以确凿地说:
这个想象是不对的. 两机除了功能,菜单,端子的区别外,解码部分的音质,耳机放大部分的音质,也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如果把DA10和DA11两机直接对比,差异是这样的:
DA10的声音,最大特点是浓厚,厚重.
低频上段到中频下段有明显的加强,造成了声音的平衡方式整体往下走,给人一种"厚重浓郁"的主观感觉.
也正是由于这一平衡方式,高频特别是极高频的延展被"压抑"了少许.
一直有人说DA10的极高频延伸不够,或者高频空气感不够等,其实就是这一平衡方式造成的. 这是一种很具个性的音响平衡方式.
DA10内部的模拟放大部分(即输出到背后XLR端子的信号),和它的耳机放大部分(即输出到耳机口的信号),存在一些不同.
这是由于它的耳机放大线路是单独的. DA10耳机口的声音,比起背后模拟输出的信号,更为厚润浓郁.
这一特色使得它比较适合用来直插一些声底中性或偏薄,音色清淡类型的耳机. 如果直插一些声音浓郁,厚重型的耳机,那效果一般是过头了.
所以DA10可以直推QP450,可以直推DT880,可以直推MPRO,可以直推AH-D2000,但不很适合直推HD650,HD580,RS1之类.
这不是推力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耳机口声音的特性使然.
DA11的基本音色明显地比DA10要清爽平衡,向中性靠拢,个性化色彩比DA10少得多.
DA10身上显著的厚重感基本消失了,因此压在高频身上的"压抑感"也去掉了,高频细节更多,极高频延伸更尽,高频空气感明显要来得丰富.&&
但若说DA11的声音是完全中性的,或者说向Benchmark DAC1靠拢,走那种清淡冷俊路线,也是不正确的.
虽然个性化色彩比DA10要少得多,但它的基本音色仍是Lavry特色的,有一种淡淡的厚味,淡淡的个性,音色温顺流畅,质感良好,而且与DA10一样,音色不冲不硬,带着柔韧的性格.&&
所以DA11与DA10的差别,我更愿意用RS1和MPRO的差别来形容(DA10 - RS1; DA11 -
MPRO),而不是把DA11归入那种声音很中性的机器.
如果说DA10不大适合来直推那些声音已很厚重的耳机,比方HD650,那DA11的耳机口显然适应性更强了.
我把HD650直插上去,声音基本没有平衡性的问题,没有过于厚重,甚至显得滞重的问题.
从这一点来说(耳机直推性能),我觉得DA11做得比DA10要好. 它不象DA10只适合直插一部分耳机,而不适合另一部分耳机;
DA11可以用来直推很多耳机,对耳机的适应性要宽.
DA11模拟输出到SOLO做耳放,驱动HD650或天龙D2000,都仍可听出明显的进步.
比方D2000在SOLO驱动下声音更为平坦而结像凝聚,低频控制力更好(D2000低频略多,需要良好控制力).
播交响曲高潮部分铜管强奏时,D2000在直推下偶尔会显得生硬扎耳,而在SOLO驱动下则音色更为顺滑.&&声场的延伸感和结像的立体感也是SOLO驱动下略更好一些.
但大体来说,DA11耳机直推很多耳机,都效果已可OK.&&它耳机口的个性比DA10少,适应面比DA10宽些,一般情况下,除非外接SOLO这样级别的更好耳放,否则已无再加耳放的意义(比如你接一台2K的耳放就意义很小).
就我个人来说,DA10不能说是一部比DA11"差"的机器,只是我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DA10是一台比DA11个性化色彩更强的机器.
DA10的浓郁厚重的个性,特别适合一些流行人声,一些JAZZ,一些摇滚,而对于古典音乐,纯音乐,new
age,中国民乐那种,就要看情形.
表现音乐的厚重感,浓厚感,它是异常出色的,但表现音乐的轻盈透明,冲淡平和,高频的丰富空气感,它就差了一些;
这就象RS1耳机一样,专长于某些音乐,而不擅另外一些音乐. 这是它为自己的"个性化"付出的代价.
DA11则实在是很象MPRO.
它依然带有LAVRY的味道(就象MPRO依然是带有淡淡的GRADO风),但味道要淡了很多,收敛了很多,这样一来,既保持住了自己的音响审美特点,但又不至于象DA10那样为了个性化而支付太高的代价.
是的,DA11的人声没有DA10那么醇厚而突出,DA11的JAZZ有时不象DA10那么味儿足,但DA11播放的古典音乐,是我更为欣赏的,更为全面的.
今天我试听时用它听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布鲁克纳第9交响曲——非常满足. <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mages/smilies/default/smile.gif" BORDER="0" SMILIEID="1"
TITLE="美国Lavry&DA11解码器介绍" />
DA11增加的USB输入端口,使它可以无须通过USB-同轴转换器,而直接和笔记本电脑接驳使用. 从功能性上说这当然是正面的.
但前面的试听比较也表明,一般的电脑作为数码前端时,素质实在是有限的,不如入门台机,不如SONY
PCM-D50那样的音频播放器,只能说是"有此功能",使得办公一族可以在办公桌上HI-FI一下子而已.&&至少,笔记本+DA11+耳机,音质比起把耳机插在笔记本电脑集成声卡上,或一般素质的声卡上,要强出很多.
DA11的独特的声场调整功能倒确实可以说是一个亮点. 它改变音场,减轻头中效应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值得一玩,一试.
曾有人问,这个功能是否只对耳机口生效,还是对模拟输出也生效? 回答是,两者都生效.
所以你把它接驳到喇叭系统上,也可以玩味这一声场调整功能.
补记: DA11在喇叭系统上的听感及与DAC1的比较
上海终于天气转晴好了,我也如约把DA11搬去BRUCE版主家,在他的大喇叭系统上聆听,并和他的DAC1做对比.
BRUCE的系统主要是Philips LHH500转盘+DAC1+Jeff Rowland Capri前级+Jeff Rowland
102后级+Klipsch Heresy III大喇叭. 丽特P100和两个AR1P给转盘和解码供电. 以前介绍过:
不过这次去时,他把系统从客厅搬到了小书房.
这个系统从客厅搬到小书房之后,声音的变化是很显著的. 同时为了消除室内驻波,BRUCE采取了不少措施.
包括室内"杂乱无章"的布置,各种材料,如书籍,纸箱,装满碎纸屑的纸板箱等,都会吸收掉有害的驻波.
采取了这些措施后,这间大约12平方米左右的书房(面积是我目测的,数据以BRUCE自己公布为准)驻波很少,声音非常干净,再加上Klipsch的这对喇叭本身是密闭式结构,所以系统的出声是既有深沉的低频,同时又被控制得很好,几乎没有出现讨厌的低频驻波.
播放过程中我们试了几张低频非常丰富的JAZZ碟,其中有一张低频极有层次感,量多,而且各种下潜深度不同的低频密集出现,在BRUCE的这套系统上居然重播得很好.
这是很令人我觉得满意的.
象这种大口径的喇叭,很多发烧友喜欢把它搞成很强的低频,强到轰头为止.
但BRUCE的这套系统出声还是很斯文的,虽然Klipsch大喇叭按说不是声音很细腻精致的喇叭,但我听到的声音,还是很细腻的.
我认为Jeff Rowland的前后级功放是在其中发挥了作用的.
虽然对这套D类放大的东西很多人颇有微词或偏见,但我觉得,有得有失,毕竟是Jeff细腻文雅的声底,使得Klipsch大喇叭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就我个人口味而言,不喜欢很强烈,轰头的,爆的,猛的低频,所以对BRUCE系统发出的低频是很感满意的.
它确实不是最爆的,不是很猛的,但下潜确实很好,也被控制和处理得很清晰.
说一句实在话: BRUCE书房内的低频下潜,解析,肯定在周日SPRIGSON家的大天朗之上.
声音没有老天朗的那种独特味道,但更为中性. 举个简单例子: Stan
Getz那张碟,周日在SPINGSON家也听了,在BRUCE家也听了.
SPRINGSON家的天朗搞出的人声带着浓浓的鼻音,而BRUCE家就更为真实一些,虽然那股味道没了.
(背景材料是,我不是这种味道的fans.)
当然,由于房间大小和摆位的关系,BRUCE家系统的声场规模,特别是深度和左右的空间延展,就远不如SPRINGSON家了.
毕竟SPINGSON家的系统是在四十多平方的宽大地下室空间,当坐在后排聆听交响曲等大编制作品时,空间延伸感是十分惊人的.
BRUCE家的系统空间就无法撑得那么大,那么逼真. 由于摆放靠后墙,声场的深度受到的限制比较突出.
BRUCE虽然是DAC1的用家,但他对DAC1的特点和看法一直是很理性的:
喜欢它的出色透明度,高频延伸,低频速度感和空间感,但也挑剔它的中低频密度的欠缺,所以他在DAC1上花了不少力气,包括电源线,供电,同轴线等,都围绕着补DAC1之短这个中心问题.
虽然他对我说得"花好稻好"<img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images/smilies/default/lol.gif" BORDER="0" SMILIEID="12"
TITLE="美国Lavry&DA11解码器介绍" /> 但我听他的系统还是注意到了DAC1本身的声底.
这个声底是太突出了,以至于虽然BRUCE做了很多调整,我还是听得出其中DAC1带来的一些特点.
特别是听人声,萨克斯管,还有古典音乐的弦乐齐奏,还是察觉得到DAC1带给整个系统的略偏硬,音色略带"骨感"的特点.
(不是说整个系统出声偏薄和骨感,而是说,如果解码不是DAC1,整个系统就不当如此.)
我们用DAC1做解码听了几段碟,包括古典交响,JAZZ,人声(与此同时DA11在一边插电热身),然后就拔下DAC1,接入我带去的Lavry
DA11. 用DA11的平衡XLR输出.
DA11在刚开机后的第一分钟里,就出现了变化,而且是非常明显的变化——音量逐渐变大,直至基本稳定.&&换言之是这样的:
我们先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输出电平,使得系统的音量与刚才听DAC1时大致相同,然后坐下来开始听,但听了半分钟就发觉,音量开始变大了,于是需要重新设定,调低音量.
所以初开机时机器是不会马上进入稳定状态的.
换上DA11之后,无论是弦乐合奏(RR录制的李斯特"前奏曲"),还是Stan
Getz碟中的人声和SAX,马上声音的厚密度就变了. 从我的审美观来看,DA11的声音在中低频上密度和质感要好得多,真实得多.
简单说就是有血有肉了,而不象刚才用DAC1时,在皮下隐约看得见骨头. 现在是看不见骨头了,肌肉匀称.
DA11的声音有一种自然的粘稠感,播放小提琴独奏,弦乐齐奏,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
总体来说它仍是显示出了LAVRY一惯的偏"柔"的声音,速度稍慢,瞬态响应不象DAC1那样以出色,但胜在音色绵密饱满.
事实上周日在SPINGSON家里,已经把DA11接在Mark Levinson No.31转盘上,和Mark
No.30.6解码做过一次对比.
当然,身价15万人民币的No.30.6在细节还原,信息量,速度感,力度上都要明显好于身价万元的DA11,但DA11也在对比之中表现出了自身的鲜明特点:
音色柔和优美.&&这是它很突出的一个特点.
SPRINGSON家的线材搭配都是围绕着Mark西装而选择的,如果根据DA11的特点选择适合它的线材搭配,当能在Mark转盘的配合下发挥得更好.
我曾经把Lavry DA10也搬来BRUCE家中,和DAC1做过一次深入对比.
当时是在客厅的听音环境中对比聆听的.
这次换成了DA11,我觉得还是明显地感受到了两机的不同之处. 简单说就是,在Lavry
DA10对比DAC1的那些弱项上,DA11缩小了和DAC1的差距.
这些弱项主要是什么呢? 最主要就是中高频的透明度,极高频延伸.
DA10在这方面是与DAC1有着差距的,一耳朵就知道,而DA11与DAC1在这些地方的差距就非常小了.&&我想BRUCE和我都认同,DA11的声音透明度和高频延伸已经做得相当不错,听古典交响乐之类,听感明显好于DA10.
不过,瞬态响应仍不是Lavry的优势所在. DAC1仍是速度更快的.
不论DA10还是DA11,始终是以一种柔和,平缓的方式发声,不追求飞快的速度,出众的瞬态.
所以对比DA11和DAC1,大致是这样:
DAC1更HI-FI一些,瞬态更好,速度更快,声场和高频延伸也有微小优势,但DA11的中低频更具绵密感,人声和自然乐器的真实质感仍明显比DAC1出色.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假如你主要听人声,自然乐器的演奏,比如JAZZ,乡村,古典中小编制等,DA11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的声音更具真实,饱满,柔和的质感;
如果你喜欢大场面,喜欢HI-FI的声音(速度快,两端延伸足),那DAC1仍是异常出色的.
安润耳机旗舰店的DA11链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3x da11 s说明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