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事略 ,牛顿第二定律习题题怎么做,第三题和第一题都对吗?

第一题我会做,就是第二题和第三题,大家帮我,高悬赏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初二数学,怎么做?第一题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_百度作业帮
初二数学,怎么做?第一题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
三个小问过程如图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评价】,然后就可以选择【满意,问题已经完美解决】了第一题对吗?第二题个第三题怎么做.&_百度作业帮
第一题对吗?第二题个第三题怎么做.&
第一题正确,还有图形少了一条线吧.第二题:不用相似,连接AG,DE是三角形AGD的高,整个正方形面积为16,易得三角形ADG面积为8,解出DE=3.2cm第3题:阴影部分面积比三角形AHD的面积大6cm²,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比,三角形ABC面积大6cm²即,5*CH-BC*AC/2=6∴CH=(6+BC*AC/2)/5=(6+5*3.5/2)/5=(6+8.75)/5=2.95古文史2自测题及答案62-第5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古文史2自测题及答案62-5
淡?具备如下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梅尧臣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35.苏舜钦是一位关心社会而力主改革弊政的诗人,;36.词是有宋一代最有特色的文体;37.(1)柳永词雅、俗并陈,敢用俚俗的语句直露;(2)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因他采教;(3)他将赋体的铺叙手法运用于体式开阔的长调慢词;38.(1)秦观词留存下来
淡?具备如下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是梅诗的创造与追求,也是宋诗的审美取向。梅尧臣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苫的作品;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陶者》属于第一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35. 苏舜钦是一位关心社会而力主改革弊政的诗人,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患难悲愤的生活经历,豪迈刚烈的性格,都促使他用豪犷激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诗。尤其是早期诗作,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形成他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的主导艺术风格。庆历年间,苏舜钦因支持庆历新政而为反对派诬陷,坐罪削职,流寓苏州,不久去世,他后期寄情山水自然景物和,风格幽独闲放,与前期诗作大相径庭。36.词是有宋一代最有特色的文体。就北宋词而言,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由宋初至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是北宋词的初期,晏殊、欧阳修等人承续《花间》派和南唐词风而有所变化,晏殊开拓了宋词婉约派的正宗风格,欧阳修开宋词士大夫化之风气,他们在词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音调词格方面郡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重要人物。从仁宗天圣、景祜以后至哲宗,是北宋词的刨造时期,代表人物是柳永、苏轼和秦观等,柳永开刨了慢词体制,开拓了词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宋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他?以诗为词?,是对词的一大解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把词引上了正统诗文的道路。秦观词是宋代婉约词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他们是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从哲宗末年至北宋亡,是北宋词的总结时期,出现了?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其典丽精工的词风已开南宋雅派词之先河。37. (1)柳永词雅、俗并陈,敢用俚俗的语句直露地表现艳情,或抒发诗人漂泊的情绪,除了写都市词、歌妓词外,尤以善写羁旅行役词著称。(2)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因他采教坊新声和里巷间谣歌俚曲制作慢词长调,变旧声为新声,使歌词复与民众接近。(3)他将赋体的铺叙手法运用于体式开阔的长调慢词,音律协婉、叙事详尽,绘景必工而又有一二警策语,为全词生色。其慢词篇幅增长,使词体恢张,可开阖变化,便有了驰骋才情的余地,这就为苏轼革新词体和?以诗为词?创造了前提条件。38. (1)秦观词留存下来的有八十余首,五十多首专门描写男女恋情,就全部?淮海词?而言,写?儿女柔情?之作占绝大多数,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2)秦观词以抒情为主,较少叙事,能化景物为情思,避免了质实,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其词清丽典雅,婉曲蕴藉,但于婉约含蓄里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历的情感。(3)秦词的深婉,在于能掌握词体要眇宜修的特质,能言其所欲言,将身世之感寓于艳情之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在前人写滥了的题材中创出新意,以情韵取胜。39. (1)黄庭坚认为晚唐诗的弊病主要在于作者读书不多和缺乏艺术技巧;于是他提倡多读书,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上,他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2)他作诗时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拗律,对宋诗的发展和江西诗派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他的诗工于炼字和用典,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于苏诗外独树一[,自成一家,被称为?山谷体?。40. 范成大的田园诗写于他晚年退归故里之时,代表作为《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国古代农家诗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田园牧歌?式的,如陶渊明、王维等人的田园诗,表现的仅仅是农村恬淡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图画;另一类是从唐代兴起的新乐府式的?田家词?、?悯农诗?,如王建、聂夷中等人的作品,专门反映农民生活的辛苦、艰难和被剥削压迫的惨痛。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则能将上属二者融会为一。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反映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赋予以平淡闲适为特征的传统的田园诗以更深刻、更广阔的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诗中既有田园景色、农忙欢歌及多彩乡村生活的描写,又有对农民劳动艰辛、生活惨痛的反映和对官府剥削、赋税苛重的深刻揭露,赋予了田园诗更深刻、更广阔的内容,开拓了田园诗的境界。在艺术表现上,这些田园诗写景新巧,画面明丽,语言活泼自然,风格清新婉丽。范成大的田园诗特色独人,成就颇高,堪称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41.杨万里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其主要特色:就内容而言,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新奇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描绘特定的生活场景,表达特有的生活情趣,它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颖奇妙,语言通俗自然、活泼明快,风格流转圆活、风趣诙谐。尤其是他的五七言绝句,有意用晚唐体绝句的空灵轻快来矫正江西体的以学问为诗,变宋诗以人文意象为主为以自然意象为主。减少了诗中的理趣,增加了诗的机趣,改变了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一变而为天真自然,生动活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大关键。他继承了宋诗的创新精神,变埋首书斋为走向自然,变活用定法为无待于法,变避熟就生为化生为熟。使其诗具备新奇、灵活、风趣、流转圆美、曲折多变、语言浅近口语化等特征,被公认是真正的?活法?诗。42.姜夔是一个清贫自守的布衣游士,耿介清高,又极富才情和雅趣,精通音乐,擅长书画诗文。其词的题材内容量主要承袭周邦彦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而开拓不多,然在词的格调和意境方面则颇有创新。他有意追求清越、高旷的格调。恋情也好,咏物也罢,均能以伤感的情调来写景抒怀,用清冷的词境来寄托自己落寞的心绪,呈现清空幽渺的韵致。他的词以文人士大夫高洁清雅的意趣为主,既少世俗之香软妩媚语言,亦无豪仕激烈的情怀。词采偏于淡雅素净,追求言外之意;力避质实重拙,不从正面落笔,多于虚处传神,语意蕴藉灵动,给人以?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之感。故其词格调清旷高雅,意境疏朗开阔,独具一格。张炎?清空?、?骚雅?总评其词风及艺术恃征。43. 《汉宫秋》是马致远著名的历史剧,写汉元帝和王昭君的故事。但作者并未拘于史实,而是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作品改变汉元帝主动将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的历史事实,突出毛延寿卖国投敌,唆便匈奴出兵威胁,强行索取王昭君,最后王昭君在汉蕃交界处投江自杀。将汉朝的?和亲?之举视为国家衰弱的象征,写历史兴亡之感,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揭示了汉元帝昏庸软弱、贪淫好色的真面目。当然,把汉元帝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天子,确是有意无意的美化。此剧主要通过内容的精心安排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国家安危,竟只靠一个弱女子出塞和亲来维系,她的悲剧也是民族的悲剧,是对昏君、庸臣和卖国者的抗议。从具体的艺术表现说,作者在剧中用了许多声情并茂的唱词表现汉元帝失去昭君时的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字字含情,苍凉凄楚,极富艺术感染力。44.《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均与原作有很大不同。《长恨歌》在涉及李隆基和杨玉环关系时,有意掩盖了李隆基夺儿媳的丑行,而《梧桐雨》不但一开始就交待了李隆基夺儿媳的过程,而且还揭露了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秘情。故《梧》剧显然不是要歌颂李、杨的爱情,而是通过对李、杨故事的描写,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并借剧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独凄苦的处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达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此剧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将李、杨故事放到这一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失去贵妃和权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着重写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动人心魄。而作品的更动人之处,还在于剧中处处融进了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45.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旦角戏的代表作。此剧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主要是写张倩女因热恋书生王文举而魂不附体的一段爱情故事。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作者处理比较巧妙和出色。张倩女因坠入情网不能自拔,而张老夫人则要王文举取得功名后才能成亲。自送别王文举后,倩女即卧病不起。终因相思太切而灵魂出窍,追随王文举而去,直至三年后,其灵魂才随衣锦还乡的丈夫归来,与留在家中的病体附合。由于将倩女的灵魂与躯体分开,作者一方面可以细致真切地表现她灵魂无拘无束时的大胆与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而追求婚姻自由的真性情;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其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生活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苫。这样就理当时闺阁佳人渴望恋爱自由的心理,以及忍受封建礼教禁锢的压抑、痛苫,惟妙惟肖而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46. 《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倾向,在作品中,作者毫不吝惜地将一切可能的正面美好因素全部赋予了刘备集团一方。然而这样一批在道德、智慧、品质和勇武方面都无与伦比的人间精英,却一步步地走向衰败,以至最后的灭亡,并且突出了刘备集团走向失败的内因――把?义?放在首位,把政治放在第二位,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的重要原因,而《三国演义》中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赋予刘备集团最美好的东西,而又将其Z于最早失败的境地,都充分表明了这部小说的悲剧精神,是一部便读者受到强烈的悲剧美的冲击、品尝到悲剧美感韵味的优秀悲剧作品。47. 《西游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即集动物性、神性和人性于一身,产生了形貌各异、个性独特而又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孙悟空:他形态上是猴子,这是他的动物特征;他善于变化,能识破和战胜一切妖魔,这是他的神仙本领;他大公无私、勇猛机智,而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等,又是人的精神品格,而这三者完美和谐地统一在他身上。48. 在《金瓶梅》之前,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和神魔小说《西游记》,作为三种类型小说的典范相继问世,而唯有反映市井现实生活的小说尚未有与之抗衡的巨著,这正是《金瓶梅》在小说题材方面的历史使命和用武之地。它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人们都可以遇到的平平常常的人、普普通通的境、琐琐屑屑的事,便全书浸透着?俗?的色彩。这就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魔和历史人物,走向普通人的生活,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和文学本位的复归。同时,它也为世情小说的大批涌现,打出了自张一军的旗[。从这个意义上看,没有《金瓶梅》的开路作用,就没有《红楼梦》的出现。49. 归有光和唐宋派其他代表人物一样,对当时声势煊赫的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和模拟文风表示不满,主张为文要根于六经,提倡道德。但他的主张又与王慎中、唐顺之有所不同: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的儒教;尤为重要的是他在提倡重道的同时,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正因他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故其散文名作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均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多于简洁淡雅的笔墨中透露出深挚的感情,一唱三叹,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外。这些文章虽不多,但当时在文坛引起颇大震动,奠定了他在明代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50. 张岱的小品文题材广泛,茶楼酒肆、歌馆、妓院、斗鸡走狗、工艺书画、风俗文物,乃至山水人物,无不人其文。《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等为其代表作。他的小品文能将公安三袁的清新洒脱之笔法和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的幽深冷峭之意境熔为一炉,又能避免两派的流弊,以深厚救浅薄,以严谨救率易,以明快救僻涩,兼诸家之美,堪称晚明小品散文之集大成者。51.《儒林外史》有其匠心独运的结构特征,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看起来松散,实际上并非?有枝无干?。作者追求表面松散而内中见骨的散点透视原则,?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将那些松散的情节和人物全部统摄于八股取士摧残人的心灵和人格这一主旋律上,从而达到结构方式与内容表达的完美统一。52. 龚自珍是才气过人而又得风气之先的文学家兼思想家。他提出?尊情?、?尊史?的变革的文学观。他有很高的自我期许,却一生困厄下僚。他饱经忧患,哀乐过人,更深切地感受着时代所给予他精神上、心灵上的震颤和痛苦,深深体味着内心世界的种种:怨愤中夹杂着豪迈,感伤中包容着热情,颓唐而又执着。郁闷而有理想。?少年?与?童心?是他诗中引人注目的意象,是他心目中青春生命和理想的象征;他对人才被压抑的惯懑,他渴望和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他的诗充满批判精神和显露出批判的锋芒,表现出自己狂傲的性格。他的诗多为抒发主观感情之作,想象丰富奇诡,语言璀灿瑰丽而又具狂霸之气,形成了?幽想杂奇语?、?哀艳杂雄奇?、?郁怒情深两擅场?的迷人风格,受到清末民初众多文学家的喜爱或迷恋,在当时及近代诗坛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论述题22、 试论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贡献23、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试论陆游爱国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26、 试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27、 试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28、 试论《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以及此剧的悲剧艺术特色29、 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30、 试论《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以及小说语言的特色31、 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32、 试论《长生殿》中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之关系33、 论《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34、 试论曹雪芹《红楼梦》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悲剧命运的揭示22. 欧阳修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论宋代古文者,莫不知欧阳修之后有曾、王、三苏。曾、王与欧阳修皆江西人,三苏皆出欧阳门下。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却不容低估,足可与?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相媲美。欧阳修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与他杰出的创作实践密不可分。为纠正雕刻过甚的昆体偶丽之文的流弊,他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撰写出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散文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的散文以学习韩愈相标榜,但却能学韩而自出变化。欧阳修摒弃了韩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他对宋代散文的最大贡献。他的散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不用冷僻怪异的字,大量化用骈文语句;注意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谐和,善于利用文句的长短变化、语气的停顿转换,以加强文句间的联系,使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 无滞涩窘迫之感。在写作技巧上,欧阳修善用宕笔、疏笔,吞吐夷犹而抑扬顿挫。他善于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其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偏于阴柔之美,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欧阳修的诗歌创作呈现明显的散文化倾向。他利用诗歌议论时政、评说历史、探讨学术问题、鉴赏文物书画,而且在诗歌中歌咏和表现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在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故欧阳修的诗歌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新风,这是对传统诗歌表现范围的解放,代表着当时诗歌发展的新方向,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由唐诗至宋诗的转变过程中,欧诗为一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炼的传统,一方面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在不丧失整齐的情况下,使诗的节奏多变,语言自然流畅,可以畅所欲言,接近散文那样流动自然的风格。他使诗歌创作具备修养深厚的人文品格,更多地贯注着人文意趣,诗中的人文意象开始取代自然意象占据主导地位。23. 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苏轼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主要表现于:(1)苏轼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以诗为词?是他革新词体的关键。(2)其?以诗为词?的主要特点,在于把词与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人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促成了词体的解放。(3)苏轼使词由?歌者的词?转变为?士大夫?的词,侧重表现作者的旷达襟怀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较深人地反映了一个饱经忧患而襟怀开阔的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风貌。苏轼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苏词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最主要的是为词这种文学样式品位的提高开辟了道路,准备了条件。苏轼词格既高,故为当世学人所崇尚。24. 李清照的生活和词作都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绰约轻倩,自然妩媚,充分表现了年轻女子的天真活泼和极细腻的儿女柔情。南渡后国披家亡,屡遭丧乱和磨难,词中多家国之思和身世之叹,充满了孤寂忧郁的感伤之情。易安词尽管前后期有明显不同,但作为?易安体?,有一些基本艺术特色是共同的:(1)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善律声调。李清照论词,力主词?别是一家?,竭力维护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本色,其作词亦严守此道。她不追求辞藻华美,也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而是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的、明白省净而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言、白描的手法、新奇的比喻,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明明白白地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清丽,极有情味。她又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声律。她的词将精美雅致的画面和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其语言既充分体现了婉约词人精于修辞、造句工巧的优长,又大量贴切生动地化和口语,集雅俗于一体。(2)易安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3)易安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词所少有的贞刚之气。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气,无闺阁气,细腻柔丽之中透出遒逸、俊爽。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25.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在他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爱国激情始终不衰,体现为他那近万首诗歌的主线。也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不管是早年的喜谈恢复,积极支持张浚北伐;中年的从军南郑,在军事前线谋划进取之策;还是后期的调任闲职、长期赋闲家居,他始终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以至在垂暮之年还出山从政,支持韩腚兴鞒值目狈ァK宰婀说奈尴薰鼗常宰婀耐恋亍⑷嗣窈屠肺幕车娜劝谒氖璐醋髦惺贾照季葑胖饕奈慌Z,渴望抗金、恢复中原,渴望自己有机会去蠃得胜利、歌颂胜利,以身报国的满腔激情,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动力,支持着他一辈子?位卑末敢忘忧国?,并使他对抗金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念。在他的诗中,或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或歌颂抗金战斗的胜利,或沉痛地表达沦陷区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以及对他们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或斥责主和派大臣出卖祖国土地的可耻行径,或控诉投降派排斥抗战将领、贻误国事的罪恶勾当,或抒发自己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无比悲愤,无不跳动着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无不洋溢着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诚挚之情。激情昂扬、气势豪壮,是陆游诗歌最鲜明的特色。陆游存诗近万首,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祖国、对人民、对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对敌人的仇恨,对投降派的斥责和揭露,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以及以身许国的豪情,斗争必胜的信念,壮志不酬的悲愤,汇成爱国激情的洪流,充溢于诗歌的字里行间。而在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时,又常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突破现实环境的束缚,如他的众多证梦诗等,给人展现出更加辽阔壮美的景色和场面,塑造出高大的自我形象,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贯穿他的一生。即便在长期闲居的乡村,他的爱国思想和积极奋斗的精神也还保持不衰,并创作出风格悲壮的诗歌。26. (一)进一步解放词体开拓词境(1)辛弃疾把苏轼已解放的词体和开拓了的词境,再进一步加以解放和开拓,既能用词来抒情、咏物,也可用它铺陈事实或讲说道理,即以文为词。(2)东坡词是典型的文人词,而稼轩词乃英雄之词,辛弃疾以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力,把词从写儿女柔情为主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开创了比东坡词更广阔更激荡的天地,使之具有英风豪气。(3)辛弃疾写乡村景致的词作较多,对词境也是一种开拓。这种带有乡村生活牧歌情调、朴素真淳的词,在此前的文人词里是很少出现过的,而在辛词中却较为多见。(二)豪放与温婉兼胜(1)辛弃疾作词多以豪放格调出之,又不失温婉的本色,合此二者方为辛词恃色。但作为稼轩词基调的,是其一生难以抑制的悲放。(2)辛弃疾以其英雄豪杰的性情和胆气,突破了词的传统体制和写作方法而另辟新境,可是就其稼轩词言情的深微而言,却又同时保持了词体曲折含蓄的美妙。(3)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古文史2自测题及答案62等内容。 
  10-12年10月自考古文史二试题及答案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10-12年10月自考古文史二真题及答案2012.10 试题 课程代码?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   07-10古文史二试卷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古文史二试卷及答案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全国 2007...   古文史2复习题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很经典。一、基本知识点 1... 2013年注会设计统考真题及答案 81份文档
笑话大全集 笑话大全爆笑版 幽默笑话...  开考日期
开始 0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 国古代文学史( 试题答案 答案及评分参考 附 2008 年 10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  自学考试古文史二复习题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自学考试古文史二复习题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汉语言文学古文史二考试...  古代文学史 绪论 第一节 1、南朝宋文帝立了()()()()四学 2、刘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 ()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  KCB-300 2001 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A 6、C 7、D 8、C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之谜题第二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