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史与中国哲学简史内容上的区别是什么,仅仅是人物例子多一些吗

这是一篇专业论文的题目啊……如果只是需要简单粗暴的结论,维基百科足以满足题主:馮友蘭曾自擬“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一聯,總結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三套著作。六書是“貞元六書”即《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分別完成于1931年、1934年,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學概念完成的中國哲學史著作。其中許多概念已成為定論,為後世學者所共同接受。堪稱中國哲學史的奠基之作。《中國哲學簡史》是由1948年在上課教材編寫而成。此書譯為十多國語言,銷售數百萬冊。是西方各國中國哲學史課程必用的教科書,也是西方了解中國哲學的最佳入門途徑。《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冊》完成于1990年,乃是馮友蘭用生命寫成的哲學大作。在84到95高齡等11年間,以準盲人、準聾子的身體狀態,在每年住院數次的情況下,口述由弟子筆錄而成。如果需要更专业的判断,最简单的,上知网,搜索“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大把研究成果任你看,看完梳理一番,不难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觉得论文太多,看不过来,推荐一本书,郁有学的《哲学与哲学史之间:冯友兰的哲学道路》。里头第二、四、五、六章的论述,足以解释题主的困惑。至于我个人的阅读感受:《中国哲学简史》实为登堂入室的不二之选,《中国哲学史》体系更为谨严、论述更为充分、持论更为精妙,如今看来,依旧经典。相比之下,《中国哲学史新编》未免失之粘滞与笨拙,不读也罢。三书之区别即冯友兰一生前后境界之区别。
饭前一码&br&高三那年,我正走在16岁到17岁的路上。沉闷的学习环境,我只选择读雑书来排遣。学校的图书馆没什么好书,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两部书,一部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一部是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1980年印刷的版本,比我大。看这两本书的时候,印象极其深刻的地方,是它们极其具备当时的马克思哲学批判法,大概和成书年代差不多。后来查了一查,&br&&blockquote&在指导思想上,&a href=&/view/354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作者&i class=&icon-external&&&/i&&/a&“不依傍别人”,在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地开展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在内容结构上,以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问题为基本线索贯穿中国哲学史,广博而不芜杂,严谨而又生动,达到了文与质、博与约的统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哲学&a href=&/view/125959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的精神&i class=&icon-external&&&/i&&/a&境界学说,更使得本书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来自百度百科)&/blockquote&越体现阶级的评价,越展现干预的程度。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br&大学之后,从学长那里有幸淘到一本《中国哲学简史》,介绍看看下面这段吧:&br&&blockquote&&b&当代大哲学家&a href=&/view/203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冯友兰&i class=&icon-external&&&/i&&/a&先生于&u&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u&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a href=&/view/125744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麦克米兰&i class=&icon-external&&&/i&&/a&&/b&&b&出版。&/b&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a href=&/view/102258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意大利文&i class=&icon-external&&&/i&&/a&、西班牙文、&a href=&/view/2612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南斯拉夫&i class=&icon-external&&&/i&&/a&文、日文等&a href=&/view/15255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译本&i class=&icon-external&&&/i&&/a&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没有中文版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大畅销书。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并做了软精装,内容和品质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也是影响大众一生的经典著作。&/blockquote&跟《中国哲学史新编》比,《哲学简史》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这里,没有运用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法。&br&至于《中国哲学史》,还没读过,等读到再评价吧。
饭前一码高三那年,我正走在16岁到17岁的路上。沉闷的学习环境,我只选择读雑书来排遣。学校的图书馆没什么好书,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两部书,一部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一部是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1980年印刷的版本,比我大。看这两本书的时…
我简单的说下我所知道的。第一,哲学史新编很少有人提到或者引到。第二,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著作中被承认最多的,是了解中国哲学史的好材料。现在对中哲史的理解,基本都是建立在此之上,包括时期划分,重要的哲学主题的规定。第三,简史是给外国学生看的,后翻译回来,非常适合普及性的阅读。对此书进行阅读,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和主线了。
我简单的说下我所知道的。第一,哲学史新编很少有人提到或者引到。第二,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著作中被承认最多的,是了解中国哲学史的好材料。现在对中哲史的理解,基本都是建立在此之上,包括时期划分,重要的哲学主题的规定。第三,简史是给外国学生看…
Yesterday You Said Tomorrow请问: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_冯友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2贴子:
请问: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问: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哪本最好呢?哪本最经典?应该看哪一本呢?
收视率撕逼哪家强?
周一美女●31岁的许姐
以前也有过一个美食贴可...
吃一口彩虹
然后嚼一会
做完B超的时候 女医生告...
菜鸟开直播贴新坑!
一部大圣归来,6亿票房...
李易峰、杨洋、霍建华等...
&和&新编哲学史&因为是在文革之后写的所以我看了一点觉得已经变味不像是我心目中的冯友兰了
是的,《中国哲学史新编》是他按照写的。所以具有片面性,我也不选择这本了,
但哪个好呢?我该选哪一本呢?
最早的那一本。
中国哲学简史
或者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史》1931---1934.
《中国哲学史新编》一至三册:框架陈旧,局部可取。《中国哲学史新编》四至五册:新旧参见,创见迭出。《中国哲学史新编》六至七册:大胆突破,惊世骇俗。
三句话:中国哲学史是哲学史家的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是哲学家的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哲学家兼哲学史家的哲学史。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朴槿惠推崇的是《中国哲学史》还是《中国哲学简史》?为什么两种说法都有?_百度知道
朴槿惠推崇的是《中国哲学史》还是《中国哲学简史》?为什么两种说法都有?
提问者采纳
【独家】朴槿惠 推崇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引发韩国民抢购(图)-.com,《朝鲜日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该书的出版.cn/165/8310286.,即《中国哲学史》http.://korea.people. 此外还收录了朴槿惠重新出山。为此.://korea,步入政坛及对其推崇的政治.html-快照-东方网新闻频道《朴槿惠日记》披露.,年)已经脱销
提问者评价
十分感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中国哲学简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哲学史》是冯在国内任教时写的课本,三者之中最为系统全面,价值最高。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在国外讲学的英文讲稿翻译而成,内容自然较简略,也可一读。《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冯老年时根据当时中央政策要求写出的一版“政治正确”的哲学史,想了解哲学的话就没必要看了,想了解天朝当代史的话,亦可以一看。
饭前一码&br&高三那年,我正走在16岁到17岁的路上。沉闷的学习环境,我只选择读雑书来排遣。学校的图书馆没什么好书,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两部书,一部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一部是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1980年印刷的版本,比我大。看这两本书的时候,印象极其深刻的地方,是它们极其具备当时的马克思哲学批判法,大概和成书年代差不多。后来查了一查,&br&&blockquote&在指导思想上,&a href=&/view/354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作者&i class=&icon-external&&&/i&&/a&“不依傍别人”,在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地开展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研究。在内容结构上,以共相与殊相、一般与特殊问题为基本线索贯穿中国哲学史,广博而不芜杂,严谨而又生动,达到了文与质、博与约的统一。书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哲学&a href=&/view/125959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的精神&i class=&icon-external&&&/i&&/a&境界学说,更使得本书具有探究人类精神发展史世界意义。(来自百度百科)&/blockquote&越体现阶级的评价,越展现干预的程度。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br&大学之后,从学长那里有幸淘到一本《中国哲学简史》,介绍看看下面这段吧:&br&&blockquote&&b&当代大哲学家&a href=&/view/203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冯友兰&i class=&icon-external&&&/i&&/a&先生于&u&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u&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a href=&/view/125744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麦克米兰&i class=&icon-external&&&/i&&/a&&/b&&b&出版。&/b&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a href=&/view/102258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意大利文&i class=&icon-external&&&/i&&/a&、西班牙文、&a href=&/view/2612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南斯拉夫&i class=&icon-external&&&/i&&/a&文、日文等&a href=&/view/15255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译本&i class=&icon-external&&&/i&&/a&出版。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此书没有中文版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本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首版印刷十万册,很快售罄,成为当时学术界的大畅销书。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并做了软精装,内容和品质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也是影响大众一生的经典著作。&/blockquote&跟《中国哲学史新编》比,《哲学简史》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这里,没有运用马克思的哲学分析法。&br&至于《中国哲学史》,还没读过,等读到再评价吧。
饭前一码高三那年,我正走在16岁到17岁的路上。沉闷的学习环境,我只选择读雑书来排遣。学校的图书馆没什么好书,但是,我还是找到了两部书,一部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一部是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1980年印刷的版本,比我大。看这两本书的时…
这是一篇专业论文的题目啊……&br&&br&如果只是需要简单粗暴的结论,维基百科足以满足题主:&br&&br&&blockquote&馮友蘭曾自擬“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一聯,總結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三套&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93%B2%E5%AD%A6%E5%8F%B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國哲學史&i class=&icon-external&&&/i&&/a&著作。六書是“貞元六書”即《新理學》、《新世訓》、《新事論》、《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體系的哲學著作。&br&&br&《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分別完成于1931年、1934年,是第一套以西方哲學概念完成的中國哲學史著作。其中許多概念已成為定論,為後世學者所共同接受。堪稱中國哲學史的奠基之作。&br&&br&《中國哲學簡史》是由1948年在&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國&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3%93%E5%B7%9E%E5%A4%A7%E5%AD%B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賓州大學&i class=&icon-external&&&/i&&/a&上課教材編寫而成。此書譯為十多國語言,銷售數百萬冊。是西方各國&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AD%B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學&i class=&icon-external&&&/i&&/a&中國哲學史課程必用的教科書,也是西方了解中國哲學的最佳入門途徑。&br&&p&《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冊》完成于1990年,乃是馮友蘭用生命寫成的哲學大作。在84到95高齡等11年間,以準盲人、準聾子的身體狀態,在每年住院數次的情況下,口述由弟子筆錄而成。&/p&&/blockquote&&br&如果需要更专业的判断,最简单的,上知网,搜索“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大把研究成果任你看,看完梳理一番,不难有自己的见解。&br&&br&如果觉得论文太多,看不过来,推荐一本书,郁有学的《哲学与哲学史之间:冯友兰的哲学道路》。里头第二、四、五、六章的论述,足以解释题主的困惑。&br&&br&至于我个人的阅读感受:《中国哲学简史》实为登堂入室的不二之选,《中国哲学史》体系更为谨严、论述更为充分、持论更为精妙,如今看来,依旧经典。相比之下,《中国哲学史新编》未免失之粘滞与笨拙,不读也罢。三书之区别即冯友兰一生前后境界之区别。
这是一篇专业论文的题目啊……如果只是需要简单粗暴的结论,维基百科足以满足题主:馮友蘭曾自擬“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一聯,總結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三套著作。六書是“貞元六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冯友兰哲学简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