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碳酸钠稀盐酸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百分之十的稀盐酸146g

【题文】在一烧杯中盛有22.3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答案】(1)4.4(此空2分) (2)NaCl、HCl (此空2分)  (3)(此小题6分)解:73g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73g×10%=7.3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106      73    117x       7.3g    y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17.g + (22.3g-10.6g) =" 23.4g" (2分)答:(略)
【解析】根据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图可知A点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二氧化碳4.4g,然后将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NaHCO3+HCl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B.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必须使用坩埚钳
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
D.蒸发皿和烧杯中盛有液体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小明想用粗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他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步骤,请你认真阅读小明的整个实验过程,并在有错误的语句下方划线(提示:共有6处错误).
小明取粗盐少量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待粗盐充分溶解后,把浑浊的食盐水直接倒入已安装好的过滤器中,再将得到的滤液在蒸发皿中加热,一直到滤液完全蒸干,停止加热.
小明计算了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2g、水48g,然后用托盘天平和10mL量筒称量和量取所需的氯化钠和水,再把它们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测定溶液的pH
小明用玻璃棒蘸取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滴在用水润湿的pH试纸上,将试纸的颜色跟比色卡对照,结果pH=7.小明判断该溶液显酸性.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
从分子的角度认识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水结成冰--分子间隔改变水的电解--分子发生改变
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试管--先预热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
物质的分类
除杂的方法
有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纯净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
铜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氢气中混有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钙--溶解、过滤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化学专项计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化学专项计算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答:(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CO2↑+H2O;(2)由图示可知,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反应已完全,故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盐酸有剩余.盐酸是酸,酸的ph值<7;故答案为:<;(3)解:73g10%的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是:73g×10%=7.3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CO2↑+H2O106
z∴=,=,=(或者===),解之得:x=10.6g,y=11.7g,z=4.4g;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20.4g-10.6g)=21.5g,烧杯里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0.4g+73g-4.4g=89g,烧杯里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4.2%.答: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2%.分析:(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2)由图示可知,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反应已完全,故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盐酸有剩余.盐酸是酸,酸的ph值<7;(3)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HCl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然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计算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②观察到的现象.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14(1)表中x=.(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②可能是;&③可能是.(4)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3)在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科目:初中化学
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一种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含量,取现有的草木灰75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45g,过滤除去杂质,得到溶液45.5g,〔已知K2CO3的化学性质与Na2CO3,化学性质相似.假设草木灰中除K2CO3外,其它物质均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试计算:①该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的瓶口有白雾,而浓硫酸的瓶口没有白雾(2)右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10&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39g.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水的密度较小,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水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造成危险.(3)为探究一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无色溶液可能是稀盐酸.②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已知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阳离子
不溶请根据“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所提供的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滤液变为红色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4)若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制备探究:如图是工业生产纯碱的主要流程示意图.[查阅资料]①粗盐水中含有杂质MgCl2、CaCl2;②常温下,NH3极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③NaHCO3加热易分解,Na2CO3加热不易分解.(1)写出除去粗盐水中MgCl2、CaCl2的化学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CaCl2+Na2CO3=CaCO3↓+2NaCl(2)在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先“氨化”后“碳酸化”的目的是有利于溶液吸收CO2气体,“碳酸化”时,NaCl、NH3、CO2&和H2O相互作用析出NaHC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NH3+CO2+H2O=NaHCO3+NH4Cl.(3)“碳酸化”后过滤获得的NH4Cl可用作氮肥,也可先加热(填“加热”或“冷却”)NH4Cl溶液,再加入熟石灰获得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3(或氨气);(4)煅烧制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H2O+CO2↑2NaHCO3Na2CO3+H2O+CO2↑(二)成分探究[提出问题]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猜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HCO3;&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猜想三:NaHCO3和NaCl[实验探究]确定纯碱中是否含NaHCO3.实验装置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200.0g,将10.6&0g纯碱试样放入锥形瓶中,按上图组装后打开活塞K1和K2,关闭K3,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②关闭活塞K1和K2,打开K3,加入足量稀硫酸,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再次打开止水夹K1,从导管a处再次缓缓鼓入空气;③一段时间后再次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204.84g.[实验讨论](5)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气密性;(6)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从D中带出的水;(7)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1,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送到D中,装置B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装置D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8)装置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4.84&g.通过计算说明纯碱中A含NaHCO3(填字母).A.一定&&&&&&&&B.一定不&&&&&&&C.可能&&&&&&&&&&D.无法确定计算过程(已知Na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6、NaHCO3相对分子质量为84):假设10.6g样品全为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4410.6g xx=4.4g4.4g<4.84g所以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9)另取10.6样品,加入a&g&14.6%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再将所得溶液蒸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W,当W的值满足W>0.32a条件时,样品中含有NaCl.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宁德质检)Ⅰ.氢氧化钠固体中可能混有碳酸钠,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样溶于水进行检验.①甲用稀盐酸检验.滴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写出涉及该现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②乙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若混有碳酸钠,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浑浊出现.③丙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老师认为该方法不妥,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现碱性,都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Ⅱ.甲、乙、丙三位同学继续探究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①甲、乙取10g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1.97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9.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已知Na2CO3&和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6、197)②丙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来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可换算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5%.【反思与评价】:丙同学得到的结果与甲、乙不同.通过交流认为丙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可能的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从而测得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变小,你的改进方法是在广口瓶内水的上方加一层植物油(或在广口瓶进气导管末端系一个气球等合理答案).一道化学计算题,第三题要详细过程在一杯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_百度作业帮
一道化学计算题,第三题要详细过程在一杯烧杯中盛有22.3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配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g(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少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填化学式)_____(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球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
ejpvbmsyfkrxcj
如果题目是这样:在一烧杯中盛有41.2g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逐渐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提议回答问题:(1)当滴加了146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多少克?(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 、 (化学式)(3)当滴加146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1.根据 盐酸的质量分数 求出参加反应盐酸的质量 然后 通过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的CO2的质量是 8.8g 2.因为到达B点的时候 气体不再放出 说明碳酸钠已经反应完全 所以这时候 得到的是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 3.根据质量差法 求出反应后剩余的溶液质量是41.2g+146g-8.8g=178.4g 溶质的质量是溶液的减去水的质量:178.4g-146*0.9-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43.4g 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3.4/178.4=24.3%方法学会后,自己可以做一下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2009o荆州模拟)一烧杯中盛有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向其中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后,再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m)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n)的关系如图_百度作业帮
(2009o荆州模拟)一烧杯中盛有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向其中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后,再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m)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n)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和图示解答下列问题:(1)当滴加到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x=______&g.(2)依次写出烧杯中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3)当滴加稀盐酸至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______;其质量分别是多少?
(1)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Na2CO3+2HCl═2NaCl+CO2↑+H2O&&&&&&& 73&&&&&&&&& 44&&(73-36.5)×10%&& x=x=2.2g&& 故答案为:2.2&(2)因为开始反应时并无二氧化碳生成,所以是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而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则是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CO2↑+H2O(3)由图象可知滴加到B点盐酸过量,结合开始时两个反应的产物可判断溶质是氯化钠与HCl,其质量分别可采用数据进行分析,氯化钠的质量可通过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守恒完成,即73g盐酸中氯的含量与氯化钠中氯的含量相等,HCl的量是达到B点盐酸的总量与达到A点所用的盐酸的质量差中HCl的质量.设NaCl的质量为y,根据上述两个反应和图示数据可得:HCl----------→NaCl 36.5&&&&&&&&&&&58.5&73g×10%&&&&&&&y=&y═11.7gm(HCl)═(146g-73g)×10%=7.3g故答案为:NaCl HCl 其质量分别是:11.7g与7.3g.
(1)利用图示的信息可知盐酸加入到36.5g时开始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生成二氧化碳完成时所用的盐酸的量是36.5g,利用方程式可求二氧化碳的质量.(2)反应开始没有生成二氧化碳是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然后是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3)滴加到B点盐酸过量,结合开始时两个反应的产物可判断溶质的化学式,其质量分别可采用数据进行分析,氯化钠的质量可通过元素的守恒,即73g盐酸中氯的含量与氯化钠中氯的含量相等,HCl的量是达到B点盐酸的总量与达到A点所用的盐酸的质量差中HCl的质量.
本题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此题是一道综合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图象信息的分析,解决此题对于训练学生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有较好的帮助.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酸钠与稀盐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