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矩形abcd中 ab等于4cd,且abcd不等于0,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CD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2mx+(m-
=0的两个根.(1)当m=2和m>2时,四边形ABCD分别是哪种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若M、N分别是AD、BC的中点,线段MN分别交AC、BD于点P、Q,PQ=1,且AB<CD,求AB、CD的长;(3)在(2)的条件下,AD=BC=2,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个根分别是tan∠BDC和tan∠BCD.
(1)当m=2时,x2-4x+4=0.∵△=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AB=CD,此时AB∥CD,则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m>2时,△=m-2>0,又∵AB+CD=2m>0,ABoCD=(m-
>0,∴AB≠CD.该四边形是梯形.(2)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以证明:连接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的线段等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差的一半.则根据PQ=1,得CD-AB=2.根据(1)中的AB+CD和ABoCD的式子得(2m)2-4(m2-m+2)=4,∴m=3.当m=3时,则有x2-6x+8=0,∴x=2或x=4,即AB=2,CD=4.(3)根据该梯形是等腰梯形,平移一腰,则得到等边△BEC.∴∠BCD=60°,∠BDC=30°.∵tan∠BDC+tan∠BCD=
,tan∠BDCotan∠BCD=1.∴所求作的方程是y2-
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CD长是关于x的方程x2-3mx+2m2+m-2=0的两个实数根,则四边形ABCD是(  )
B.平行四边形
D.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我们知道当b2-4ac≥0,ax2+bx+c=0(a≠0)的根设x1,x2是方程的两个根,则x1+x2=_________,x1x2=_________ 当b2-4ac=0时,x1_______x2(填“=”或“≠”)当b2-4ac>0时,x1______x2(填“=”或“≠”)反之也成立。根据上述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CD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根,当m=2和m>2时,确定四边形ABCD的形状。
已知:□ABCD的两边AB,AD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的两个实数根.(1)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出这时菱形的边长;(2)若AB的长为2,那么□ABCD的周长是多少?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问题分类:初中英语初中化学初中语文
当前位置: >
11、如图,在△ABC.中,AB=BC,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α度,得到△A1BC1,A1B交AC于点E,A1C1分别交AC、BC于点D、F,下列结论:①∠CDF=α,②A1E=CF,③DF=FC,④A1F=CE.其中正确的是();
13、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K分别在BC,AB上,点G在BA的延长线上,且CE=BK=AG.
求证:①DE=DG; ②DE⊥DG
14、如图(1),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
(1)求证:CE=CF.
(2)将图(1)中的△ADE沿AB向右平移到△A′D′E′的位置,使点E′落在BC边上,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试猜想:BE′与C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15、已知: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
(1)直线BF垂直于直线CE于点F,交CD于点G(如图1),求证:AE=CG;
(2)直线AH垂直于直线CE,垂足为点H,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2),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16、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
求证:△BEC≌△CDA.
17、等腰△ABC与等腰△DEC共点于C,且∠BCA=∠ECD, 连结BE、AD,若BC=AC,EC=DC,试证明BE=AD, 若将等腰△DEC绕点C旋转至图⑵、⑶、⑷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与还相等吗?为什么?
悬赏雨点:15 学科:【】
11、解:①∠C=∠C1(旋转后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完全相等)
又∵∠DFC=∠BFC1(对顶角相等)
∴∠CDF=∠C1BF=α,故结论①正确;
②∵AB=BC,
∴∠A=∠C,
∴∠A1=∠C,A1B=CB,∠A1BF=∠CBE,
∴△A1BF≌△CBE(ASA),
∴A1B-BE=BC-BF,
∴A1E=CF,故②正确;
③在三角形DFC中,∠C与∠CDF=α度不一定相等,所以DF与FC不一定相等,
故结论③不一定正确;
④∠A1=∠C,BC=A1B,∠A1BF=∠CBE
∴△A1BF≌△CBE(ASA)
那么A1F=CE.
故结论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13、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C=DA,∠DCE=∠DAG=90°.
又∵CE=AG,
∴△DCE≌△DAG,
∠EDC=∠GDA,
又∵∠ADE+∠EDC=90°,
∴∠ADE+∠GDA=90°
∴DE⊥DG.
14、(1)证明:∵AF平分∠CAB,
∴∠CAF=∠EAD,
∵∠ACB=90°,
∴∠CAF+∠CFA=90°,
∵CD⊥AB于D,
∴∠EAD+∠AED=90°,
∴∠CFA=∠AED,又∠AED=∠CEF,
∴∠CFA=∠CEF,
(2)猜想:BE′=CF.
证明:如图,过点E作EG⊥AC于G,连接EE',
又∵AF平分∠CAB,ED⊥AB,EG⊥AC,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D′E′=DE,
∴D′E′=GE,
∵∠ACB=90°,
∴∠ACD+∠DCB=90°
∵CD⊥AB于D,
∴∠B+∠DCB=90°,
∴∠ACD=∠B,
在△CEG与△BE′D′中,
∠GCE=∠B, ∠CGE=∠BD′E′, GE=D′E′ & ,
∴△CEG≌△BE′D′(AAS),
∴CE=BE′,
由(1)可知CE=CF,
∴BE′=CF.
15、(1)证明:∵点D是AB中点,AC=BC,
∠ACB=90°,
∴CD⊥AB,∠ACD=∠BCD=45°,
∴∠CAD=∠CBD=45°,
∴∠CAE=∠BCG,
又∵BF⊥CE,
∴∠CBG+∠BCF=90°,
又∵∠ACE+∠BCF=90°,
∴∠ACE=∠CBG,
在△AEC和△CGB中,
∠CAE=∠BCG, AC=BC ,∠ACE=∠CBG &
∴△AEC≌△CGB(ASA),
(2)解:BE=CM.& 证明:∵CH⊥HM,CD⊥ED,& ∴∠CMA+∠MCH=90°,∠BEC+∠MCH=90°,& ∴∠CMA=∠BEC,
又∵∠ACM=∠CBE=45°,
在△BCE和△CAM中, ∠BEC=∠CMA ,∠ACM=∠CBE, BC=AC & ,
∴△BCE≌△CAM(AAS),
16、证明:∵BE⊥CE于E,AD⊥CE于D,
∴∠BEC=∠CDA=90°,
在Rt△BEC中,∠BCE+∠CBE=90°,
在Rt△BCA中,∠BCE+∠ACD=90°,
∴∠CBE=∠ACD,
在△BEC和△CDA中,∠BEC=∠CDA,∠CBE=∠ACD,BC=AC,
∴△BEC≌△CDA.
17、先结合图形(1)证明结论BE=AD成立,是运用边角边公理证明的,比较(2)、(3)、(4)和(1)的关系,图形的位置变了,仔细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可以发现△EDC绕C旋转过程中,虽然∠BCE和∠ACD的大小变了,但它们总是相等的,所以△BCE≌△ACD,从而结论成立.
证明:如图(1)∵∠ACB=∠ECD,
∴∠ACB-∠ACE=∠ECD-∠ACE,
即∠BCE=∠ACD
在△BCE和△ACD中
BC=AC,∠BCE=∠ACD,EC=DC
∴△BCE≌△ACD(SAS)
将△EDC绕点C旋转至(2)、(3)、(4)三种情况时,BE=AD,
对于(3)有:∠BCE=∠BCA+∠ACE=∠ECD+∠ACE=∠ACD;
对于(2)有:∠BCE=∠BCA-∠ACE=∠ECD-∠ACE=∠ACD;
结合:BC=AC,EC=DC
均可证明:△ACD≌△BCE,得到BE=AD
对于(4)可证明:∵∠BCA=∠ECD
∴∠BCA+∠ACE=∠ECD+∠ACE
即∠BCE=∠ACD
在△BCE和△ACD中
∴△BCE≌△ACD(SAS),∴BE=AD
&&获得:15雨点
暂无回答记录。如果abcd均不等于0,且cd是方程x的平方+ax+b=0的根 , ab是方程x的平方+cx+d=0的根,那么a+b+c+d=?
如果abcd均不等于0,且cd是方程x的平方+ax+b=0的根 , ab是方程x的平方+cx+d=0的根,那么a+b+c+d=?
将a,b,c,d分别带入方程中,可得c^2+ac+b=0,d^2+ad+b=0,b^2+bc+d=0,a^2+ac+d=0,然后第一和第二相减,第三和第四相减,得(a+b+c)(a-b)=0,(a+c+d)(c-d)=0,易知b=d,所以带入二,三两式,可得a=c=1,b=d=-2,所以a+b+c+d=-2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解题疑惑:8,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π/3,边AB,AD的长分别为2,1,若M,N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满足|向量BM|/|向量BC|=|向量CN|/|向量CD|,则向量AM*向量AN的取值范围是 ?我的疑问是:λ∈[0,1],为什么?
_百度作业帮
解题疑惑:8,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π/3,边AB,AD的长分别为2,1,若M,N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满足|向量BM|/|向量BC|=|向量CN|/|向量CD|,则向量AM*向量AN的取值范围是 ?我的疑问是:λ∈[0,1],为什么?
解题疑惑:8,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π/3,边AB,AD的长分别为2,1,若M,N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满足|向量BM|/|向量BC|=|向量CN|/|向量CD|,则向量AM*向量AN的取值范围是 ?我的疑问是:λ∈[0,1],为什么?&&
这是题目的隐藏条件∵M,N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0≤BM≤BC,0≤CN≤CD∴0≤BM/BC=CN/CD≤1明教为您解答,请点击[满意答案];如若您有不满意之处,请指出,我一定改正!希望还您一个正确答复!祝您学业进步!当前位置:
>>>已知常数a>0,在矩形ABCD中,AB=4,BC=4a,O为AB的中点,点E、F、..
已知常数a>0,在矩形ABCD中,AB=4,BC=4a,O为AB的中点,点E、F、G分别在BC、CD、DA上移动,且,P为GE与OF的交点(如图),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到这两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及此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难来源:高考真题
解:根据题设条件,首先求出点P坐标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点P到定点距离的和为定值,按题意有A(-2,0),B(2,0),C(2,4a),D(-2,4a),设,由此有E(2,4ak),F(2-4k,4a),G(-2,4a-4ak),直线OF的方程为:2ax+(2k-1)y=0, ① 直线GE的方程为:, ② 从①,②消去参数k,得点P(x,y)坐标满足方程,整理得,当时,点P的轨迹为圆弧,所以不存在符合题意的两点;当时,点P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点P到该椭圆焦点的距离的和为定长;当时,点P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当时,点P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常数a>0,在矩形ABCD中,AB=4,BC=4a,O为AB的中点,点E、F、..”主要考查你对&&椭圆的性质(顶点、范围、对称性、离心率),曲线的方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椭圆的性质(顶点、范围、对称性、离心率)曲线的方程
&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之比叫做椭圆的离心率。椭圆的性质:
1、顶点:A(a,0),B(-a,0),C(0,b)和D(0,-b)。 2、轴:对称轴:x轴,y轴;长轴长|AB|=2a,短轴长|CD|=2b,a为长半轴长,b为短半轴长。 3、焦点:F1(-c,0),F2(c,0)。 4、焦距:。 5、离心率:;&离心率对椭圆形状的影响:e越接近1,c就越接近a,从而b就越小,椭圆就越扁;e越接近0,c就越接近0,从而b就越大,椭圆就越圆; 6、椭圆的范围和对称性:(a>b>0)中-a≤x≤a,-b≤y≤b,对称中心是原点,对称轴是坐标轴。。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解题:
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可以求离心率及椭圆的标准方程.要熟练掌握将椭圆中的某些线段长用a,b,c表示出来,例如焦点与各顶点所连线段的长,过焦点与长轴垂直的弦长等,这将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
椭圆中求最值的方法:
求最值有两种方法:(1)利用函数最值的探求方法利用函数最值的探求方法,将其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来处理.此时应充分注意椭圆中x,y的范围,常常是化为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来求解。(2)数形结合的方法求最值解决解析几何问题要注意数学式子的几何意义,寻找图形中的几何元素、几何量之间的关系.
椭圆中离心率的求法:
在求离心率时关键是从题目条件中找到关于a,b,c的两个方程或从题目中得到的图形中找到a,b,c的关系式,从而求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曲线的方程的定义: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的p(M)的集合,P={M|p(M)};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说明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的p(M)的集合,P={M|p(M)};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说明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1)待定系数法这种方法需要预先知道曲线的方程,先设出来,然后根据条件列出方程(组)求解未知数。(2)直译法就是把动点所满足的题设条件直接给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其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式。(3)定义法就是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得到曲线方程。(4)交轨法:就是在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方程时,联立方程组消去参数,得到交点的轨迹方程。在求交点问题时常用此法。(5)参数法就是通过中间变量找到y、x的间接关系,然后通过消参得出其直接关系。(6)相关点法就是通过所求动点与已知动点的关系,来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常数a>0,在矩形ABCD中,AB=4,BC=4a,O为AB的中点,点E、F、..”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9730652439562623646580455994656438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矩形abcd中ab等于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