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cf1141a是个什么车桥好啊

TAG标签: >
> CF狙击视频这个153杀真的不是开挂
CF狙击视频这个153杀真的不是开挂
发布时间:13-10-18 09:50
来源:52pk整理
作者:52pk整理
责任编辑:52PK
&& CF狙击视频这个153杀真的不是开挂&&CF狙击视频这个153杀真的不是开挂,以前的时候无法想象的比分,现在也打出来了,到底是我在进步,还是游戏在退步,这个真不知道,反正我是第一次打出来,好多人都说我是开外挂,我只想说,开外挂玩游戏还有意思么?真的好玩?
更多精彩视
点击您支持的评价印象,支持的越多,评价的印象越靠前
CF周边文化推荐
玩家想知道
Copyright © 2002- 版权所有 52PK游戏网 渝ICP证B2-号 文网文[号457车桥153车桥介绍_百度知道
457车桥153车桥介绍
主要是数据参数和是否分加强和标准以及柳汽霸龙都有装什么车桥的13顿桥是指什么桥轮边减速的又是什么桥各种桥的主要是什么速比和介绍望高手指点
主要是生产厂家比如457桥是解放的153是东风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说的13吨桥是指桥的核定载重量。轮边减速桥跟其他桥区别不是太大,主要就是免保养,定期检查齿轮油就可以。如果您想买车的话速比就不用管他,变速箱分高速和低速的,车桥的速比一般都不用考虑。柳汽霸龙一般就是东风EQ153桥(半轴螺丝是8个的),和一汽9T桥(半轴螺丝是10个),边减的可能也有,边减的毛病少一点。用的话还是用边减的桥。
Ghd mk4 straighteners Stand for beautiful age,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straightening iron hair stylers available out there in the market for sale. Those available in the GHD range are unquestionably the best hair straighteners. They have emerged as the staple of the beauty market because of the tremendous features and amazing results that they have to offer.
GHD IV Pure styler
The best thing about Ghd mk4 styler is that they are not only easy to use,GHD IV Purple Style, but they are also incredibly reliable. Unlike other models, they rarely fail. They can straighten your hair in a significantly lesser time because they work at quite a hot le...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车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五个伟大贡献
“如认为可行,则请刘邓统一指挥。”     
粟裕在该电中不仅就战法问题提出真知的见,还就“攻坚”、“攻略中小城市”、“统一建军思想”等问题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极具战略远见的建议。显然,这些建议是他长期以来特别是孟良崮战役之后一直思考的结晶。     
但是,粟裕知道他的“中原三支大军集中兵力作战,在黄淮平原有大仗可打”的论断与毛泽东日的“在现时敌已被迫分散于黄河、长江问六、七个战场上,采取战备守势时期,我集中大军更难求得运动战” 的判断大相径庭。也跟毛泽东“明年八月以后,为着进一步分散敌力、便于歼灭之目的,依当时长江以北任务完成之程度,决定派主力或派一部渡江” 不一致的。  
所以,他在电报中说“斗胆直陈”,但他又很讲究提建议的方式。     
电报中没有用反对分兵渡江的词句,实际上集中三军兵力就包含了取消分兵渡江的意思。电报中也没有用在中原打大仗的词句,实际上三军集中兵力打仗就包含了打大仗的意思。     
1月27日,即在粟裕建议的5天之后,中央军委电示粟裕:为迫使敌人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人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确定由粟裕率领第1、4、6纵队渡江南进,从鄂西地区渡江到闽浙赣。  
中央军委的电报没有提到粟裕的“子养电”。       
  有关形成粟裕中原战略的分析      
毛泽东在这个电报中虽也要粟裕就这一重大战略方针和行动问题而“熟筹见复”,但不是征询粟裕是否分兵渡江问题。  
分兵渡江此电已经确定,此电要粟裕“熟筹见复”的是何时何地渡江,粟裕只可以在这个范围内熟筹答复问题。     
根据军委指示精神,粟裕于1月31日(子世)以1700字电文分三部分向中央军委作了报告。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渡江时间、部队状况、渡江地点等提出了详尽的建议。而第二部分则以300字电文再次陈述了“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因此于最近时期,将三个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战法,于三个地区辗转寻机歼敌是可能于短期内取得较大胜利”的观点。     
第二部分的三百字电文足以体现粟裕坚持真理和对革命事业有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他渴望能及早改变中原战局,并相信自己的看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能够改善南线战局的。然而,他又深知这三百字电文是“熟筹见复” 军委27日电示内容以外的问题,所以用心良苦,将此三百字电文夹在第一、三部分当中,以期引起中央对子养电的再考虑。     
中央军委于2月1日复电粟裕:叶、王、陶三纵队即开陇海线附近,再休整一个半月,三月下旬出动。           
2月19日粟裕根据中央指示,率3个纵队移至黄河以北“安心休整两个月”,随后中央又决定5月15日以后执行渡江行动。     
粟裕于3月初率华东野战军领导机关及第1、4、6纵队进到黄河以北的濮阳地区整训,以多种手段对敌人进行侦察,向长江沿岸地区派出先遣小分队,积极作好渡江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粟裕集中精力,结合部队演练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反复比较分兵渡江与集中兵力在长江以北打大仗两者之利弊得失。     
司令部的同志们看到,这段时间里,粟裕常常拿着中央军委的电报,仔细琢磨,陷入沉思,又常常一个人站在地图前,用铅笔和手指在图上比比划划,一看就是半天。     
4月2日,陈毅回到华野总部——濮阳,宣布了毛泽东亲笔书写的东南野战军和东南分局负责人名单。  
东南野战军领导组成是: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邓子恢任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1、4、6纵队组成东南野战军第1兵团,粟裕兼司令员及政委,叶飞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并准备于1949年初由华东野战军第3、8、10纵队组成东南野战军第2兵团,人选出发时决定。党的东南分局由粟裕任书记,叶飞、金明任副书记。     
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陈粟大军将改为“东南野战军”。先头过江的是粟裕的第1兵团的3个纵队,后续的还有第2兵团3个纵队。我党,毛泽东将象进军中原创建大别山根据地一样再创建一个新的东南大区,通过这种跃进将战争进一步引向长江以南蒋管区。       
然而,此时,粟裕的思考在子养电、子世电的基础上也已更加深入。他在通过几个月来对中原敌我兵力状况,根据地的开辟和建立,以及敌我战略、战术等方面问题多次进行运筹思维后认为:敌军在遭我多次打击后,兵力大为集中,除以相当兵力担任重要点线的守备外,尚能集中较大的机动兵力,在各要点之间往返驰援。  
因此,我军必须高度集中兵力,把歼灭战发展到更大规模,才能歼灭敌人。而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大兵团运动及现代技术装备,又离不开强大的后勤支援,那就必须依托或半依托后方,以取得支援和供应。     
华野第1、4、6纵队渡江南下,在敌人统占区,作千里之跃进,既丧失了集中更大兵力和依托后方之利,又无法避免“缺乏群众支持”、“缺乏友邻支援配合”、“缺乏休整地区”之不利。如以兜圈子中付出的巨大减员,作为有后方依托打歼灭战的伤亡,则每1万人的减员,至少可歼灭敌人1个主力师。3个纵队渡江南进后,虽可以调动江北部分敌军回防江南,但估计调动不了敌人在中原战场的4个主力军(师)。敌整编第5军和整编第11师是蒋介石嫡系主力,是半机械化部队,敌人不会把它们调到江南同我们打游击的。     
桂系的第7军和整编第48师,蒋介石担心放虎归山,当然不会把他们调到江南。
如果我军不能把敌人在中原战场的这几个主力军(师)调到江南,就达不到预期的行动目的。
         
  有关形成粟裕中原战略的分析    
几番思索、比较、判断之后,粟裕思想上对“分兵渡江”与“集中兵力,在江北打大仗”这两种战略方针的孰优孰劣,已经趋于成熟了。     
然而,对中央如此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不同看法,粟裕最大的顾虑是担心干扰统帅部的决心。更何况当时情形,“万事俱备,只待渡江”。而这种不同看法归根结蒂又是对中央南线战略方针存有截然不同认识上的大问题。报告这种不同看法必须富有极大的勇气及敢于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不结合实际情况具体灵活地执行上级指示,即使是在正确路线的领导下也是应当加以反对的。”粟裕养成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刚毅性格。他认为:作为战区指挥员,在即将执行上级赋予的任务时,应当结合战争的全局进行思考,从全局上考虑得失利弊,把局部和全局很好地联系起来。全局是由许多局部组成的,从局部看到的问题,也许会对中央观察全局,作出决策有参考价值。     
4月18日,粟裕以近3000字长电再次“斗胆直呈”中央军委:“建议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在江北打大仗。”     
这一次,中央和毛泽东对粟裕继子养电、子世电后的又一次“斗胆直呈”予以高度重视,因为从粟裕三电的严密逻辑性当中可以看出,粟裕对南线战略方针有其自己的独到的见解。遂于4月21日通知陈毅、粟裕立即到中央去当面汇报。  
5月初,中共中央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了书记处会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位书记听取了粟裕的汇报。会议经过认真研究,最后决定采纳粟裕暂不渡江的建议,同时又重申了分兵渡江的既定方针不变,指出:“将战争引向长江以南,使江淮河汉地区之敌容易被我逐一解决,正如去年秋季以后,将战争引向江淮河汉,使山东、苏北、豫北、晋南、陕北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解决一样,这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难。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沛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     
就在中央军委召开的这次汇报研究会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叫住了粟裕,对他说,陈毅同志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就由你来搞,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一职,就由你来接任。     
对于中央这个决定,粟裕大感意外。但中央已经决定陈毅和邓子恢到中原军区、中原局工作。对此,粟裕恳切地提出,华野离不开陈军长,陈毅在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要继续保留。     
望着粟裕诚恳而率直的神态,毛泽东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那好吧,陈毅同志仍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但是那边工作很需要他,现在必须马上去。你任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其间还有一些小插曲:  
毛泽东曾严肃地对粟裕道:“如果你不愿去,我可以另派人去。”  
陈毅出来打圆场:“换别人都不行,粟裕去去还可以坚守待援。”  
毛泽东道:“看来粟大将军不听我们的,我们只好听粟大将军的了。”说罢诙谐地大笑。    
“斗胆直呈”,既体现了粟裕高瞻远瞩的战略卓识,更说明了粟裕坚持真理,无私无畏,为革命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     
“两让司令”,粟裕是共产党人的楷模,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风范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丰碑。     
作战方针及任务明确之后,粟裕于5月中旬便赶回濮阳,着手制定作战计划。从中央受领的“军令状”使他在筹谋作战规划时必须考虑两个前提:     
一是必须打胜;二是必须打大。因为他必须用战争的胜利并且是大胜来证实在江北打大仗的科学性、正确性,也只有如此才能完成中央授给他的“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的任务。     
歼灭邱清泉整编第5军,自然是华野全体指战员的强烈愿望。该敌自内战以来,常在进攻华东解放区和中原战场打头阵,既骄横又狡猾。在当时情况下,如果能把敌人的这个“王牌”军消灭了,就等于砍掉了蒋介石伸向我中原和华东战场的一只臂膀,形势对我军无疑将更加有利。     
然而,第5军并不是粟裕的理想歼击对象。只是中央已同意他的“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的建议,他不便再在具体歼敌对象上向中央提出更多的建议。
  有关形成粟裕中原战略的分析    
粟裕认为,寻歼第5军虽具有一定的条件,但不利因素较多,主要是我军主力尚未集中,打援兵力不足,地形对我不利。加之第5军是蒋介石在关内剩下的两大主力之一,辖两个整编师4个旅,并指挥1个快速纵队和1个骑兵旅,其炮兵火力的运用和步炮协同动作较好,又经常狠集一团,不贸然行动。     
我如打它,蒋介石必极力救援。如果我突击集团三五天内解决不了战斗,敌人援兵赶到,我军就可能陷于被动。     
基于此,粟裕虽也在不时考虑如何完成中央授给他的消灭第5军这一硬性歼敌任务,但还是着力设想了其他更有把握取胜的作战方案。结合战场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必须“打胜”和“打大”这两个前提,粟裕设想了一个“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腹案”。  
开封是国民党的河南省会,是中原重镇,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如攻克开封,对中原和全国都将产生影响,蒋介石绝不会置开封于不顾,势必调兵增援,这样,就为我军在运动中歼灭援敌创造战机。另外,开封守敌处境孤立,战斗力不强,敌可能用于增援开封的主力集团都在100公里以外,而我外线部队与中野一部相对靠拢,有强大的兵力和充裕的时间阻击援敌。     
当时,粟裕虽未将这个作战“腹案”上报下达,但在部署上作了充分准备,即力求能适用于歼灭第5军和攻打开封两个作战方案,而更主要的则是侧重于实现后一个方案。   
5月24日,华野第3、8纵队按粟裕令由许昌向淮阳方向前进。位于鲁西南的邱兵团整编第5军果然被我吸引南下。5月30日、31日,黄河以北我各纵乘机南渡黄河。我军这一突然行动,使敌人大为震惊。     
敌急令邱兵团主力和整编第75师北返,迎击我渡河部队。同时,又向鲁西南增调整编第83师、25师、72师和63师1个旅,企图与我渡河部队决战。敌我双方部队在交错调动,排兵布阵。鲁西南战场敌兵力骤增,且队形密集。     
这恰恰为粟裕实现作战“腹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战机。此时,我第3、8纵队已到达通许、睢县、杞县之间,距开封只有一日行程,就势转用于突然攻取开封,必将打敌措手不及。谋定而动,粟裕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定下了豫东作战的决心:首先以主力一部从敌侧后开刀,夺取敌守备兵力比较薄弱而又处于敌人防御要害部位的开封,待围歼开封守敌后,再集中兵力于运动中寻歼来援之敌的一路。   
“凡事预则立”。由于粟裕对这一作战方案预有准备,故在定下决心的当天就能上报中央军委并报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同时给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     
为了在战略上配合这次作战,粟裕令华野山东兵团继续在津浦路徐、济段扩张攻势,包围亮州,调动敌整编第25师或整编第83师北援;令华野苏北兵团在陇海路新安镇至海州段发动攻势,以牵制敌人。     
6月17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并授权粟裕:“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按粟裕令我第3、8两纵队从15日开始向开封急进,17日晨突然兵临城下,对开封四关守敌发起猛烈攻击。开封守敌原以为我军是吸引国民党军主力至鲁西南与其决战,认为“在开封无真正的战斗”。因此,我突然而强大的攻势打得敌人惊慌失措。敌一面仓促应战,一面向蒋介石和徐州“剿总”紧急呼救。至18日黄昏,我攻占城关。为不使敌人有喘息机会,我立即开始攻城的火力准备,并在对敌防御设施进行连续爆破后发起冲击。     
开封战役发起后,蒋介石焦急万分,慌忙调兵遣将,组织多路增援。     
国军看似气势汹汹,实则整个部署被打乱了。战局果然向粟裕设想的方向发展。因为粟裕设想的此次作战非同以往攻城主要是为了打援,或打援主要为了攻城,而是先攻城后打援,攻城与打援为一个整体,鱼与熊掌俱得。     
国军部署被打乱,纷纷来援开封,这恰为粟裕先攻开封,再歼援敌提供了良好的战机。     
作为最优秀的战役指挥员,此时的粟裕牢牢把握着战役重心,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实现全战役的转折上,那就是尽快夺取开封和及时掌握用于打援的足够兵力。     
“转折要力争在全战役预计时间的二分之一以前,最好在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时候到来,这样作战就主动了。”粟裕最爱用数字量化战役转折进程,他的战役转折理论由此略见一斑。     
此次豫东之战,倘若转折点出现晚了,敌人的援兵赶到,我军攻占开封的作战就会陷入被动甚至还会出现不得不撤出战斗的情况。对此,粟裕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更何况就双方参战总兵力而言,敌还占有一定优势。力促全战役转折点尽早到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迅速攻占开封,掌握用于第2阶段打援的兵力,当6月20日夜开封敌人的核心阵地龙亭尚未攻下,但敌城垣主阵地已被突破,城区之敌亦已基本肃清,战役第1阶段作战已胜利在握之时,粟裕与张震、钟期光亲赴开封城郊。粟裕令我攻城部队除留足够兵力攻击龙亭外,把其余部队迅速撤出城外,集结休整,准备再歼援敌。他对部队讲:龙亭是要打下来的,但不要急,迟一点不要紧,有点残敌可以作鱼饵钓“大鱼”,马上打下龙亭,敌来援就不积极了。    
 21日,即开封战役发起的第5天,我攻城部队主动撤出开封城,粟裕期望的全战役转折点仅5天时间就实现了(后来事实说明,战役开始后的第5天即实现全战役的转折,正是历时20天的豫东战役全过程的四分之一的时间)。此时,粟裕手中有了足够的机动兵力,为下一步歼击援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随时投入第2阶段的作战了。   22日晨,龙亭之敌最后被我消灭。     
开封战役,歼灭开封守敌3万余人,加上阻击援敌的战绩,共歼敌约4万人,敌守城指挥官整编第66师师长李仲辛被击毙,参谋长游凌云被活捉。     
伪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化装潜逃。曾几何时,蒋介石还在伪国大上吹嘘开封“绝可确保无虞”,而我军仅用5昼夜就攻占了。      
  有关形成粟裕中原战略的分析      
蒋介石为挽回败局,除命已进至徐州之整编第25师改援兖州外,命邱清泉兵团(调出整编第75师,调进整编第83师)及第4绥靖区刘汝明部向开封攻击前进,同时以整编第75师、72师和新编第21旅(该旅归第75师指挥)组成一个兵团,以区寿年为司令,由民权地区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企图在开封地区与我决战。     
国军分两路向开封扑来,正好中了粟裕“动敌”之计。粟裕将计就计,在攻占开封后的第三天便毅然决定主动放弃该城,决心围歼两路援敌中之较弱的一路即区寿年兵团。但这时两路援敌相距较近,我必须先引诱其拉开距离,将两路援敌隔开,以创造攻歼区兵团的战机。  
为实现这一决心,粟裕以第1、4、6纵队和中野第11纵队组成突击集团,隐蔽集结于睢县、杞县、太康之间和民权地区,实施南北夹击,围歼区兵团。以5个纵队担任阻援,即第3、8纵队先由开封向通许方向行动,待邱兵团进攻开封,与区兵团拉开距离后,立即掉头向东,会同由上蔡地区北上的第10纵队和位于杞县的两广纵队,组成阻援集团,在杞县以西构筑阻援阵地,隔离邱区两兵团,阻止邱兵团东援;中野第9纵队进至郑州东南地区,阻击郑州东援之敌,并从侧后牵制邱兵团。    
6月26日,粟裕下达命令,区分了各纵的任务,并规定了待机的位置和进入的时间。为配合这次作战,中野继续牵制平汉路南段胡琏兵团和张轸兵团;华野山东兵团继续包围兖州,吸引敌整编第25师北上;苏北兵团以主力向淮海地区展开攻势。     
由于粟裕一系列的精心运筹,尤其是我攻占开封而又主动将之放弃,使敌人误认为我军经开封战役后“似无积极企图”、“必向津浦路前进”。加之敌人仍按传统思维定式判断我会象以往一样,结束一个战役后,必进行休整,从而低估了我军连续作战的能力。遂令邱区两兵团全力追堵我军。     
此时在我引诱和迷惑下,骄狂的邱清泉除以先头部队1个旅配合刘汝明部占领开封外,主力直扑通许,妄图尾击我第5、8纵队。多疑的区寿年却认为我军有向平汉路进攻模样,但也摸不清我军行动企图,因而在进抵睢杞地区后举棋不定。     
邱兵团向西向南疾进;区兵团踌躇不前。     
粟裕即巧妙地利用了邱清泉急于西进开封捞取资本的心理,又神奇般地造成了区寿年的错误和犹豫。两路之敌很快拉开了距离,仅一天就形成了40公里的间隙。     
粟裕以军事指挥员洞察秋毫的特有敏锐,迅速抓住并巧妙利用这一战机,当机立断,不待查明区兵团的具体部署情况,即于27日下达了围歼区兵团的作战命令。  
当晚,我突击集团各纵队按预定方案,从四面八方向敌发起猛烈进攻,边打边查明敌情。在我围歼区兵团的过程中,西线敌邱兵团于7月1日下午在我节节抗击下攻击前进,进至距区兵团十多公里的地域;东线敌将北援兖州的整编第25师调回,与第3快速纵队和交警第2总队组成1个兵团,以黄百韬为司令,由东向西增援区兵团,并已抵达被包围的区兵团以东约十公里的帝丘店地区。    
战情险恶。粟裕果断调整部署,增强阻击力量,同时加速攻歼被围之敌。     
7月的豫东大地,骄阳似火,井河干涸。敌我双方,鏖兵厮杀,战况惨烈。     
激战至2日凌晨,我将区兵团绝大部分歼灭,活捉了敌兵团司令区寿年。     
我军先克开封,后在睢杞地区又歼灭大量援敌,基本上达到了战役的预期目的。但敌黄百韬、邱清泉两兵团,仍不甘心失败,继续东西对进向我进攻;配置在平汉铁路南段的敌胡涟兵团也由南向北攻击前进。此时,从全局出发,指挥各部队巧妙转移,及时撤出战斗,成为很突出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战役本身的成果。     
高明的指挥员,总能始终把握战役的主动权。针对黄百韬兵团增援积极,已进抵帝丘店附近,对我军从战场东部撤出威胁较大的实际,粟裕决心乘黄兵团长途跋涉,尚未全部展开,战斗力相对减弱之机,先声夺人,给运动中的黄兵团以歼灭性打击,为我军顺利撤出战斗和进行休整创造条件;与此同时,迅速歼灭区兵团残部。这样,既能歼灭更多的敌人,又可对邱兵团起威慑作用,使其在我军撤出战斗时,不敢紧跟尾击。     
在粟裕“咬紧牙关,争取全胜”的号召下,我各纵队以惊人的毅力投入了新的战斗。突击集团以一部兵力迅速全歼区兵团残部,主力则在黄兵团正向我进攻时全线出击,对黄兵团实施合围。战至4日拂晓,黄兵团被我歼灭近两个团的兵力,并被我压缩在帝丘店及其外围十余个村庄内。敌疯狂向我反扑,我予敌大量杀伤,至6日晨,又歼敌一个多团。这时,黄百韬被我打得焦头烂额,感到自身难保,惊恐地把余部收拢至以帝丘店为中心的狭小地区。西线邱兵团在得悉黄兵团遭我歼灭性打击后,不寒而栗,裹足不前。     
此时撤出战斗条件已经成熟,我在第2阶段又已歼敌5万余人,为保主动,粟裕于7月6日令部队当晚撤出战斗,分别向睢杞以北及鲁西南转移。   
在我军与敌脱离接触时,黄百韬仍惊魂未定,一动也不敢动。邱兵团遭我回击后,也未敢再进。而我军却在多路援敌逼近的情况下,一下子跳了出来,进入预定地区休整。当敌人查明我军位置时,我军已休整一周了。     
既要“打大”,又要打“胜”,头绪纷坛复杂,战况紧张激烈的豫东大战是粟裕“指挥上最紧张的战役之一”。该役共两个阶段,历时20天,我军全歼敌人1个兵团部、两个整编师部、4个正规旅、两个保安旅、1个正规团和3个保安团,并歼灭其他援敌一部,共9万余人。     
牵一发而动全身。豫东之战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战役意义,它可谓是一次战略之战。因为豫东之战使南线战略形势极大改观。除豫东战役本身外,中原、华东其他各兵团为配合豫东战役,乘机发动了几次重大歼敌作战。  
刘邓乘敌平汉路南段之敌北援,敌第15绥区部队陷于孤立的有利时机,于7月2日发起襄樊战役,攻克襄阳、樊城等城,歼敌2万余人。华野苏北兵团攻克房街、阿湖、城头等据点及涟水、众兴、宿迁等重要城镇,歼敌万余。     
华野山东兵团乘敌整编第25师驰援豫东战场之际,解放了兖州,连同追歼济南援敌一部共歼敌3.8万余人。    
  有关形成粟裕中原战略的分析      
粟裕仅在两个月之内一个大胜仗就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他的“四至八个月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的任务。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在江北打大仗”的正确性。  
7月13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南线战略方针行动问题指示:“粟兵团应在现地区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军委这一指示无疑是对粟裕“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江北打大仗”建议之正确性的充分肯定。
1948年8月,即豫东战役结束以后不久,毛泽东主席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的确,豫东战役以后,蒋军在中原地区再也没有发动战役性进攻的能力了。  
随着兖州被我攻克,徐(州)济(南)段被我拦腰切断,济南也已成为孤城而悬于山东境内,绝难逃脱被攻克之命运。  
济南解放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敌军便仓皇弃城而逃。山东境内除青岛及南部边沿少数据点尚为敌占领外,其余全获解放。   
济南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印证了粟裕在“江北打大仗”更符合战争发展规律的战略构想。     
此时,粟裕那深邃的眼光瞄向了淮海大地。因为更大的胜利正在等待他去争取。        
  令人赞叹!    
  难怪刘伯承在得知粟裕抗合命成功后感概道:“...解放战争第一功,终身难忘。”  那是有感而发啊。
  感觉中央和老毛再与粟大将军玩推手,推到后来还是粟大将军羸了。    
  粟裕人品不好,喜欢乱咬,所以直到临终前其上诉也未得到处理。貌似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李先念等老辈都对他不感冒,文革后期咬从来没伤害过他的林彪更是得罪了四野那些观棋不语者,到头来差不多是众叛亲离,可见当初彭德怀收拾他还是得人心的。      
  意淫的俗欲01    ------------------------  那个换了马甲,喜欢乱咬的又来了,呵呵
  感觉,自唐初李靖后,1000多年没出现这样的战争天才。
  不用理它。    
  此人为战争而生。签订完毕。  
  作者:zhaoguangpu666 回复日期: 0:05:25 
    感觉,自唐初李靖后,1000多年没出现这样的战争天才。    +++++++++++++++++++++++++++++++++++    从纯军事角度而言,确实可以这么说。明朝大概徐达可以算一个吧。
  上苍对粟裕也是公平的。    红军之初,粟裕还是个战士,没有资格成为党和军队的创始人。红军之中期,给了粟裕从军入门的机会。红军的后期,粟裕以一些中小战功,列在了中层军官职上,使他不至于拉得靠后。  三年游击战,又给了粟裕独立进行军事实践的机会。他没有羁绊,独当一面,真是机会难得。  抗战初,新四军人才缺乏,给了属于粟裕的表现才能的基本舞台,又随着能力的一步步增强而扩大。  内战初,粟裕又有了一个专属于自已的中小型战区去表现他的才能。  两军合并后,(如果徐来山东又另当别论)粟裕又有了一个可以专心打仗的大舞台。  当战略转折来临时他终于站在了舞台的中央,虽然只是个影子。
  几乎粟裕成长的每一步都有自已表演的合适的舞台。你说是不是上帝的公平?虽然粟裕编筐编篓时没有他的份,当在收口时,粟裕成功地成为最后一根蔑竹。    而其他人就没有他这么好运了。    徐,贺在红军初期燃烧得猛烈,但后期已连自已的舞台都没有了(当然原因不完全在他们自已)。  朱已被高高挂起。彭如果没有韩战一幕,怕也如此。  陈,聂,罗,叶始终依附别人而生。有的名义上有自已的舞台,却由于种种原因而名存实亡。  因为他们的能力与机遇相碰时,总显得不合拍啊。
  刘伯承倒是燃烧得最久,眼看要善始善终,却由于战略位置而被扔进了大别山的阴雨之中,过早熄灭。  林彪青云直上,如果早期就能独立行动,怕真的要发展成为千古一将了,但天妒英才,让他在老毛的羽翼下奉命行事,虽兢兢业业屡有战功,但终被编在筐中,而无力化茧。    最为可惜的是陈庚和陈光。  陈庚天生英才,却无合适的舞台,终困据一方,屈就井龙。  陈光最为可惜,有才,有舞台,眼看大功名可成,却。。。。。
  粟裕的仗还是让人信服的。
  陈光最为可惜,有才,有舞台,眼看大功名可成,却。。。。    。=============    陈光是可惜,一个一一五师的代师长,竟这样走了.
  粟的军事学术的造诣、战争理论的素养在他的《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充分得到体现。这本回忆录也是全军中绝无仅有的写法,他不同绝大多数的回忆录以人物或作者自己为主线来说事,夹带许多对人对事的“揭露”、“更新”和臧否,也充满了许多对自个儿的吹嘘、解释和补遗。《粟裕战争回忆录》除开头一章对其参加革命的过程有所交代外,其余各章都是以战争事件来展开叙述的。讲的基本上是战争事件的战场背景,作战对象,力量对比,战役对策以及征战过程,最后都有战事的检讨、总结和重观,很少涉及物是人非的议论,这也是粟裕“将德”高尚之处。笔者最欣赏粟裕在篇幅中对战区转折点、战役转折点的提法和阐述,这是他的一个“创意”,文中看得出,他总是按对这个“点”的或隐或显之分析判断来估摸、组织或结束一个战役的,这是一种值得后人学习的对局思维
  t先记号,慢慢看    
  大别山和子养电论得好!
  还有黎玉,新四军的副政委,只任了上海市委委员兼秘书长;冀中名震一时的吕正操,到了东北就没了兵权.  在东北风云一时的周保中,后来仅云南省副省长闲职,杨国夫也仅混个少将.
  刚来天涯,路过
  的确,豫东战役以后,蒋军在中原地区再也没有发动战役性进攻的能力了。     随着兖州被我攻克,徐(州)济(南)段被我拦腰切断,济南也已成为孤城而悬于山东境内,绝难逃脱被攻克之命运。     济南解放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敌军便仓皇弃城而逃。山东境内除青岛及南部边沿少数据点尚为敌占领外,其余全获解放。    济南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印证了粟裕在“江北打大仗”更符合战争发展规律的战略构想。     ---------------------------  毛的品字就是扯淡
  虽然粟裕编筐编篓时没有他的份,当在收口时,粟裕成功地成为最后一根蔑竹。  ...........  言之有理!!
  1949年5月,陈光随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抵达武汉。次年1月,被任命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元旦节时,陈光撇下妻儿径赴广州上任。     对于陈光新的也是最后一次的履新,其夫人史瑞楚对笔者这样说:“陈光自从在北京的防止居功骄傲的会上受到点名批评后,情绪一度低落。到了武汉,心情方才好转。接到新的任命后,他愉快地赴广州上任了。但是,对于新环境、新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却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必要的思想准备。”     陈光到职后,在当时的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的领导下,负责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市场物价等多方面的工作。广州紧邻港澳及海外,是新中国的南方前哨,百废待兴。与许多枪林弹雨中厮杀过来的战友一样,陈光遇到了人生的新课题,缺少对城市管理建设的经验。当时,中央明确规定,在港、澳、台做情报工作,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高度的纪律,结果陈光在掌握政策时,表现得主观、简单和不够审慎,以致出现一些较大的错误。同时,他从局部利益出发,在老家宜章违反干部政策和一些规定,将烈士子弟和知识青年招来广州,办起了训练班。     对于这些错误,组织上发觉后,叶剑英亲自出面找他谈话,劝他认识和改正错误。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加之组织上对其错误有些不实和夸大,陈光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情绪。据其夫人史瑞楚介绍:“陈光在组织上找他谈话时,表现得不冷静。他一听那些错误有些不实和夸大,情绪立刻波动起来。本来,叶帅找他谈话时,两人还握手问候,气氛是融洽的,但到后来,两人争吵起来,甚至还拍了桌子,谈话只得不欢而散。后来,在广东军区党委的组织生活会上,大家就其错误继续开展批评,结果陈光又因上述原因,再次发了脾气。叶帅当时说‘陈光,你是党的高级干部,又是老同志,总要讲点组织原则吧。’陈光说,‘无原则的批评我就是不能接受。’双方都不让步。”   
  鉴于陈光的错误和抵触的态度,中南军区报请中央后,给予他开除党籍的处分。     日,陈光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理。这天一大早,原115师作战科长、陈光的老部下、时任广东军区参谋长的李作鹏,邀约他赴广州荔枝湖游玩。陈光很开心。两人在湖中泛舟,还搞了野餐,颇为尽兴。但是待到下午归来时,陈光大吃一惊,只见其达道路的住所已戒备森严,跟随他多年的老炊事员含泪望着他,四周则站满了他不认识的战士。警卫全部撤走,查抄了住所,在二楼的房间里,李作鹏尴尬地望了望他,然后朝保卫部部长呶了呶嘴。保卫部长便捧出上级的电令,宣布他已被撤销广东军区副司令兼广州警备司令的职务,旋即将他软禁起来。     实际上,对陈光的处理意见已在7月22日晚由中南军区电告了广东军区,鉴于陈光性格刚烈,又是战功卓著的老同志,电文强调尽量做到不扩散,具体实施由广东军区党委安排,采取先撤换警卫,再行就地软禁的办法。但是怎样实施呢?广东军区连夜召开党委常委会(未通知陈光参加),由叶帅主持,拟了几套方案,都未获认同,最后李作鹏自告奋勇提出了邀陈光游湖、再派人查抄住所的办法。客观上讲,李作鹏提出这个建议,一是基于多年的战友情谊,希望在老战友被打入“另册”前,能够开开心,叙叙旧;二也是执行上级尽量不扩散的指示。作为参谋长,这是他的分内之事,不能因为后来的蜕变而在这件事上指斥他。     陈光被软禁后,据当时看守陈光的保卫干事王大述回忆:“我带一个警卫班负责对他进行监护。陈光在二楼听到对自己的处理意见后,情绪很激动。因执行者都是他的老部下,不便作什么解释。开始几天,他饭量很小,常常大发脾气。我职务低,只负责看守,便对他说,首长,你的问题我们不了解,领导派我们来,有三条任务,一是保卫你安全,二是照顾你生活,三是限制你自由,不能下二楼。你有意见可以向组织反映,但不能老发脾气,不吃饭,这样会影响健康的。”     
  陈光连连摇头,两行清泪挂满腮边,盛怒中他掏出珍藏在贴身衣袋里的毛泽东1945年写给他的信,气愤地说:“有人陷害我,毛主席了解我,信任我,我要见毛主席。”说完,把信递给了王大述。     王大述看完那封信,叹口气劝道:“首长,你不要着急,事情会搞清楚的,你可以向毛主席反映情况嘛”     陈光点点头,情绪才稍稍稳定下来。     对于陈光问题的处理,最后的决定权在中央。当时,中央是根据中南军区、华南分局、广东军区的报告处理意见为依据的。解放初,一切尽在草创阶段,不可能像今天有一套严格、完整的监察、纪检系统,对于党内干部的处理,基本上沿用战争年代的办法,这样难免会轻率、粗疏;同时,由于性格原因,陈光与一些同志尤其是主管军队方面的个别元戎、战将有些积怨;犯了错误后,陈光又与组织上有严重的对立抵触情绪。自然,各种因素纠合在一起,这种处理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病殁武汉,30余年后终获平反     这年10月,抗美援朝战端开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陈光在王大述和其他警卫人员的护送下,被转送武汉,软禁在中南军区的一座二层小楼里。期间,中南军区不少旧部以各种方式探望过他,由昔日功臣沦为今日的楚囚,陈光百感交集,情何以堪?在以后长达3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被监禁于此,从来没有离开   过二楼。   
  对于他的错误,显然是夸大了。尽管当时的中南局、中南军区先后派苏静、刘兴元、梁必业找他谈话,劝他认识错误,但陈光认为,“当年的陆房突围,七大代表的审定,无故扣压电台,对港澳台情报工作以及私自招收宜章子弟开设训练班”等主要错误,与事实有较大出入,处理得极不公正;他还认为,林彪出于历史过节,刻意加害他,因而拒绝接受组织对他的处理。     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     日,陈光在那栋2层小楼里,含冤去世,终年49岁。此前,他已有精神病征兆出现。不过,关于其死因,至今仍未解密。一切归尘土,是非却待后人说。     陈光逝去一年后,其夫人史瑞楚带上两个儿子改随母姓,悄然隐居于北京。如今,两个儿子学有所成,多不愿提及父亲的悲剧。     30多年后,在纪念长征五十周年之际,熟知陈光的人,包括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在内的10余老同志,联名上书陈云,希望重新公正处理陈光的问题。1987年,中纪委、中组部、军纪委和总政组成联合调查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审查,实事求是地认定其解放初所犯错误纯属人民内部矛盾,受到了林彪的诬陷和打击,以致长期非法监禁和错误处理。     1988年4月,经中央中央批准,撤销了强加于陈光头上的“反党”结论,恢复他的党藉和名誉。此时,距陈光蒙冤去世已是整整34年。   
  日,陈光在武汉含冤病世,终年49岁。     
   作者:wxp3343 回复日期: 20:12:39 
    “当时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原无大仗可打”    当时中原国军云集,怎么会无大仗可打?持这种意见的人是谁?  --------------------------------  毛周.    朱德是坚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    党中央军委一离开朱德,立刻就露馅.
  谈国民党有什么意思?  林彪之平型关;彭德怀之百团大战;刘伯承、徐向前之神头岭、响当铺;贺龙之齐会;粟裕与此上诸将相比贡献,百世之后,自有公论!
  丢他吗的!一个太长,就把我写了半天的弄丢了。还得重写!    宋埠杀匪选择的时间不早不晚,正好是白长官到达武汉的前一天。
  作者:wxp3343 回复日期: 20:12:39        “当时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原无大仗可打”      当时中原国军云集,怎么会无大仗可打?持这种意见的人是谁?    --------------------------------    毛周.        朱德是坚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        党中央军委一离开朱德,立刻就露馅.  ......................................    难以置信.中原竟会无仗可打!!!  是不敢打吧.
  作者:顶顶香 回复日期: 13:56:57 
    谈国民党有什么意思?  -----------  也是有意思的.这样正反两面,有助堪误.
  把粟裕说成比毛周水平还高,不地道吧?    
  谁也无法将粟裕抬高到比肩毛周的地步.  这里就事论事而已.在中原战略的问题上粟裕提出来不同的见解,而事实又证明粟裕的见解是正确的,这已经说明问题了.    
  ......................................        难以置信.中原竟会无仗可打!!!    是不敢打吧.  -------------  其实也不能就说不敢打.  一、说明当时国军的重兵集团对我军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自前我军还没有过对敌整个重兵集团直接对抗的经历,自然会对此产生误差。  二、说明当时军委一班人还没有认识到敌我形势正在发生的变化。  理由如下:  1)即然我军能会兵,那为什么没想到要合兵,发挥1+1大于2的力量呢?显然是对我军通过两年的大战所产生的质变估计不足。这一点显然不如在第一线作战的将领的嗅觉灵敏。  2)毛和中央一再的跃进战略也显示出中央的底气不足。  战略上的跃进和战役上的跃进是不同的概念。而我军战略上的跃进则并非一种优势下的侧翼进攻战略,而是企图以此来错敌部署,迫使敌人也分兵。但实际上也会形成各个战场我军均处劣势。  可能中央会认为两军云集中原所带来的劣势带来的是一旦出现不利局面会引发全局崩溃;而分成几个较小的战区来进行,那么即使有一些战区失利,也不致全局失利,相对比较保险。  3)毛周等人在处于绝对劣势或绝对优势,也就是局面简单时,能够妙招迭出,但处于转折关头,局面混沌复杂时,就显出了军事素养的不够。这一点显然是不如粟裕,刘伯承等军事天才的。
  毛的五人班子构成也有问题。  任弼时,刘少奇没有任何军事经验;毛泽东、周恩来也是半路出家(周的军事经验更少)更多的政治的,抽象的指挥。只有朱德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但朱德传统的军事经验对以游击战见长而对现近代化的军事战略严重缺乏的五人班子,有多大程度的帮助,值得推敲。  而其他人不足以起到促进作用。  如总参谋长叶剑英,根本没有带兵和作战的经验,留在中央近的战区负责人也同样如此。如贺龙,聂荣臻,都是半路出家的军人,军事素材高不了多少。  可见,当时中央最高层的结构是有问题的。
  作者:中国老病人 回复日期: 18:59:10 
    丢他吗的!一个太长,就把我写了半天的弄丢了。还得重写!        宋埠杀匪选择的时间不早不晚,正好是白长官到达武汉的前一天。        。。。。。。。。。  常有的事。老兄何不先写在Word上?  要知道天涯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呵呵,
  一而再,再而三地要过江,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    
  后半夜了,各位精神可嘉
  者:顶顶香 回复日期: 13:56:57 
    谈国民党有什么意思?    林彪之平型关;彭德怀之百团大战;刘伯承、徐向前之神头岭、响当铺;贺龙之齐会;粟裕与此上诸将相比贡献,百世之后,自有公论!  ................  整个抗战八年,粟裕的战绩并不差.其拥有的兵力在共军并不算多,但八年中的贡献远远超过绝大多数共军将领.  只是以前宣传不多,或是粟在解职放战争的表现太耀眼了,人们意识不到,或是忽略了而已.
  粟在抗战中的表现也就是个歼敌20多人的卫岗和500多人的车桥而已,没必要在树特树吧?    
  没办法,只能再转贴一遍:  作者:云间三昧 回复日期: 17:16:00 
     刘少奇说:“粟裕的一师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一师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粟裕的车桥战役后,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八路军总部公布:“车桥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是1944年以前我军在一次战役中俘敌最多的一次。”            东京,日军本部承认:“车桥战役,标志着新四军反攻的开始,日军从此向下坡滑行。”              粟裕还是中国将军中唯一一个迫使日军解散一个旅团的人(15旅团).    1944年84共开创的19个解放区中,有苏中区、苏浙皖区、浙东区3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均为粟裕所部开创。          新四军共七个师:合计新四军战绩(1938年5月至1946年5月):歼灭日军:11.9657万人。其中毙伤117605人,俘虏2022人,投诚30人。 (++=11.9657万人) .          粟裕先为一师师长,后兼领六师.以刘少奇的说法,粟裕的歼日军数当在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亦3--4万人之间.  
  车桥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是1944年以前我军在一次战役中俘敌最多的一次.    卫岗之战,虽然规模很小,但却是近似游击战的新四军出山的第一仗.当时国内军队还没有江南打过胜仗的.这一仗,对提高江南士气和新四军的声望有极大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不得不说得话,粟裕同志得功劳主要集中在解放战争,但是总不要否定刘邓大军得左右好吗,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被楼主说成没有多少功劳只有苦劳了,而且楼主还一再旁征博引得证明这个观点。其实千里跃进大别山得战略意义你认为自己分析得对吗,我虽然不知道那么多得电报啊,信件啊,但是我知道自刘邓进入大别山后山东得压力空前减小了,由以前被压着打变成了主动出击中原地区,在当时可以在中原地区纵横驰骋了。还有陈谢也是这样,东西两线还有一些会师作战,打得河南地区得国民党望风而逃。  还有我感觉陈庚得总体功劳应该粟裕很接近。他解放战争受困于兵团级司令没有粟裕打得大,但是打得也都很漂亮。还有他抗日的功劳是除了彭,刘,林(影响大,没有办法)中机会最大的了。另外还有红军长征时期,抗法援越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可以说中国参战性质最多的莫过于陈庚了。因此如果真按战功的话,粟,陈应该代替,罗,叶作为后两个元帅。
   粟裕人品不好,喜欢乱咬,所以直到临终前其上诉也未得到处理。貌似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李先念等老辈都对他不感冒,文革后期咬从来没伤害过他的林彪更是得罪了四野那些观棋不语者,到头来差不多是众叛亲离,可见当初彭德怀收拾他还是得人心的。  
  总之,我觉得楼主及诸位不要总是一味的褒扬粟裕,解放战争中能摆上台面的功劳的确是粟裕最大,林彪次之,但是如果真要考虑隐性的但是最值得褒扬的作用,首推二野,以大局为重,牺牲自己,引火上身,为兄弟野战军减压,是老黄牛的精神。  若以军事谋略而论,我选刘伯承,打出了N个教课书般的战役,他指挥的仗几乎全在一个巧字。另外他的军事思想著作也够中国学上个几百年了。  最后,我还是要说,要论英雄就去比较抗日,抗美,抗法吧。  可惜因为消灭敌人不多,所以大家都不好意思论,都跑来论这个中国人屠杀中国人的解放战争了。杀人的确多,有什么好炫耀的?最好的都打成刘邓千里迂回大西南瓮中捉憋的漂亮仗。很多人把那二野消灭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称为水货,如果解放战场都打成这样,有多少生灵可以免遭涂炭啊。
  对楼上有同感
  LZ似无对老刘不恭之意啊!    
  最好的都打成刘邓千里迂回大西南瓮中捉憋的漂亮仗。很多人把那二野消灭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称为水货,如果解放战场都打成这样,有多少生灵可以免遭涂炭啊。  ===============================    不太同意这样的说法.  都能打成那样,谁不愿啊?看看平津,多痛快?三下五除二,连哄带打.  但那在决战中和决战前是不可能的吧?  迂回大西南打的都是残兵败将,能和五大主力比吗?刘邓可是一个五大主力都没有独自消灭过的.  兄弟有些偏激.
  楼上各位在探讨大别山战略得失,总的来说失大于得.  原因在于挺进大别山现在看来并非是一场战略进攻,而刘邓虽然作出重大牺牲,以大局为重,牺牲自己,引火上身,为兄弟野战军减压,但毕竟是执行一项看来并非上佳的战略,而导致实力大损.    所以楼上各位分析的重点也在中央的战略是非妥当,而非刘邓本身.kinghaowang网友怕是误会了,呵呵.
  军事谋略的体现,除了要看各自的军事素养外,还要看各自的战场环境.    比如林彪,他的战场环境相对要平稳一些,因此充许在战役时有较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战术,如何减少损失.  刘伯承的战场环境就压力比较大了,但战场回旋余地也比较大,可以说是各野战军中最大的一个.这个条件充许他可以有极大的可能发挥战术作用,以巧制敌.在解放战争最初的的两年中,算47年6月前,刘伯承的战绩是可以和粟裕媲美的.  而粟裕的战场环境最恶劣,不但战场回旋余地小,且是国军重兵云集.在这个战场作战需要最大发挥战争艺术和战斗意志.    因此单论谁谁如何似无意义,还要结合其他因素来综合看待.从这个角度上讲,挺粟应该是有正当理由的.  
  作者:意淫的俗欲01 回复日期: 3:23:03 
    文革后期咬从来没伤害过他的林彪更是得罪了四野那些观棋不语者,    ----------------  说话象放P,以前此人是到处乱咬,现在开始学&爱睡觉的小胖&.  不管说的对不对,文革中后期谁没有说过林的坏话?286还鞭尸呢.
  是呀,怎么没人挺刘?不太公平哟    
  呵呵刘虽号称战神,但身上故事比较少,论起战役来,专业性太强,也就缺少热点了.    
  粟裕是不错,但也没必要这么吹吧?
  呵呵,吹也是要本钱的。
  因此如果真按战功的话,粟,陈应该代替,罗,叶作为后两个元帅。  +++++++++++++++++++++    陈庚的能力也许够得上,但毕竟其战功有限,要评上可能性更小。
  作者:necking 回复日期: 12:24:20 
    粟裕是不错,但也没必要这么吹吧?  ---------  吹也是要摆得出事实的  没有事实怎么吹?所以挺粟没什么不对吧。
  陈庚早逝,天嫉英才。  但要评帅,不可能的。元帅位早已惦老军棍们把持了。
  作者:三野司号手 回复日期: 12:31:36 
    陈庚早逝,天嫉英才。    但要评帅,不可能的。元帅位早已惦老军棍们把持了。  ——————————————————————————————    不能完全这么说。元帅是朱彭徐林刘贺还是应该当帅的。  疑问集中在陈罗聂叶身上。实在看不出来这几个以军人的标准怎能当元帅。
  粟裕不当帅,三野的军衔普遍较低。
  当初得知粟裕要下江南后,许大和尚已经准备以华野首长自称了。  呵呵!  
  老许还想当大将。其实当个上将已经不错了,不大不小,正好。
  ,但是我知道自刘邓进入大别山后山东得压力空前减小了,由以前被压着打变成了主动出击中原地区,在当时可以在中原地区纵横驰骋了。    ——————————————————————————  你的看法还是片面的。刘邓进入大别山后山东的压力并没减小。  刘邓和陈粟并非是主动出击中原,而是另有图谋。粟裕被迫分兵援刘,华野在山东的实力大大削弱了,一直到粟裕的豫东战役后才恢复。  刘邓进大别山后实力大损。而国军主力则主要围在粟裕的周围。共军可以在中原地区纵横驰骋的时候也是在粟裕的豫东战役后才有可能。  再看看粟裕的子养电和子世电,那么怎么评价粟裕的贡献都不过分。
  子养电实际上并没执行,过高评价不好。  
  作者:fan0573 回复日期: 13:49:07 
    子养电实际上并没执行,过高评价不好。  ------------------------------  关键还是要看子养电的内容。  当时按子养电来进行,条件不成熟,而日后中原大战应该说是以子养电的原则来进行的。从这就可以看出子养电的作用了。
  从七月分兵到中原转战,从子养电到子世电,粟裕思维的发展是清晰的,可信的。  症结点在于粟裕的思路和中央的思路是不同的,完全是两个方向。  从子世电后中央同意按粟裕的思路来进行中原大战,可以表明中央在很大程序上纠正了自已的战略,而几乎全部采纳了粟裕的建议。  从这个角度上讲,粟裕改变解放战争的进程是可以确认的。
  既然子养电电这么重要,怎么以前没听说过宣传?    
  作者:pachuco 回复日期: 14:04:00 
    既然子养电电这么重要,怎么以前没听说过宣传?  ======    嘿嘿,这个不好说。
  其实也不难说清。  解放后在讲到中原战局,为了突出毛,将其余不同意见的东东都压了下来。286后为了突出自已的功绩,大讲大别山,自然也就没有其他人的份罗。  现在能够有子养电、子世电流传出来,已经不错了。
  叹一个!  
  看贴要回,留名。
  作者:fsampan 回复日期: 11:50:16 
    是呀,怎么没人挺刘?不太公平哟  ------------------------------------------------------  有个战例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  47年粟,刘相差几个月打过对手差不多的两仗鲁西南和莱芜,都是歼敌5,6万人,都是那时差不多的大胜仗。只不过粟要早打几个月。但自身损耗却相差近一倍。  鲁西南是13000多人。  小弟无能评价不了,有大虾评价一下如何?
  据悉:粟裕大将的亲属同意将粟裕同志纪念馆由粟裕公园搬迁到坪村粟裕故居附近。大家都知道,原来那地方比较潮湿,而且附近有个娱乐场所,很不严肃。当地曾有“xxxx站岗,腐败分子嫖*”的议论。 该工程预计投资250万元,当然力争在纪念活动前完工。    
  到坪村的路修好、修宽了  
  粟裕战争回忆录(连载)第一章 从枫木树脚谈起    
辛亥革命前夕,湖南省西部一带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靠近贵州的会同县是个山区小县,比一般的内地县还要相差一大截。城北约十公里的伏龙乡(现在叫坪村乡),有一个叫枫木树脚的村子。一九0七年八月十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二,我就出生在这个村里。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这样清晰的印象:村里有一片枫树林,我家屋后就有二十多棵枫树,树干高大挺拔,枝叶郁郁苍苍,把屋顶都覆盖笼罩了。枫木树脚村很可能就是因此得名的。    枫木树脚村有五六十户人家,在当地算得上是个大村子了。我能记事的时候,家中有父亲、母亲、哥哥、嫂子、姐姐和两个妹妹,加上我总共八口。我家是地主,祖父时代有四百余担谷田,父亲他们三兄弟分家后,每家分得一百多担谷田(在我们那儿,习惯按收获量计算田数,一百多担谷田,约合二、三十亩)。    那个时候我听阿陀讲故事,真可以说是身心全随故事里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甚至比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更喜怒哀乐。对故事里的受苦受难的人们同情极了,对故事里的坏人痛恨极了,对故事里“专管人间不平事”的剑侠崇拜极了。我虽然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孩子,但确实萌生了一种遐想:长大以后要做个为民除害的剑侠。    当剑侠,当然要有真功夫。于是我非常认真地跟着阿陀练功习武。为了练“飞毛腿”,阿陀教我用布袋子装满沙子,捆在小腿上,每天不停地跑啊跳的,常常练得汗流浃背,还劲头十足。阿陀教我舞“狼牙棒”。我挑选了一根一丈左右长的竹竿,把一头的竹节留着,其余全部打通了,灌满沙子,再用木塞或布条将另一头塞紧。在阿陀指点下,我挥动沉甸甸的“狼牙棒”,上捅下压、左攻右挡地练了起来,常常练得筋骨酸痛也不肯停手。    阿陀特意给我制造了一把“枪”——他拣来一颗子弹壳,用钉子钻个洞,弹壳里装上黑色火药,再添加一些沙子,一点燃,沙子就喷射出去了,还有一定的威力哩。每当我用这把“枪”打中了我任意选择的假想的“恶霸”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快。    阿陀也不把封建的清规戒律放在眼里。我们那里不准吃狗肉,说是吃了狗肉,死后灵魂也进不了祖庙。但阿陀却带着我在野外偷偷地烧狗肉吃。    
现在人们都重视学龄前教育和智力开发,为我学龄前开发智力的首推阿陀了,每个人都有童年的好朋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就是阿陀,我特别喜欢他。那时我家的规矩,客人来了除了上茶,还要端伴茶的食品。普通客人端的是切成小块的腌萝卜,尊贵客人端的是各种蜜饯,有冬瓜糖蜜饯、梨子糖蜜饯、丝瓜糖蜜饯等,都是自己家里晒制的。我常常把家里晒的蜜饯偷偷地拿出来给阿陀吃,还同阿陀一起分享板栗。那些板栗是妈妈放在篮里挂在屋檐下让它风干的,我悄悄拿出来,把肉吃了,壳揉碎放回篮里,妈妈还以为是老鼠偷吃的哩!    开蒙    会同县当时教育事业很落后,孩子上学都很晚,有时十七八岁了还在念高小。    一九一三年我刚满六岁,也许是家里见我成天弄棍舞棒太野了,提前把我送到私塾读书去了。我在私塾大约念了二三年,教私塾的先生是一位年纪很大的堂伯伯。教学方式完全是口传口授,先生念一句,学生跟一句,背熟为止。课文无非是《三字经》、《百家姓》一类带韵的启蒙读物,还念过《中庸》,也背过《诗经》,至今我还可以背诵一点。    一九—八年,家乡一带闹土匪,那是“经济土匪”,有天晚上,土匪到了离我们村子三四里的地方,把我堂叔家只有几岁的儿子抢走了,后来带信说要给多少钱才可以赎回,留孩子一条命。    这一下可把我们全家吓坏了。很快,全家从我出生的枫木树脚村搬到了会同县城。我也因此离开私塾,先是进县里的“模范小学”,后来转入“高等小学”    (即现在的小学高年级)读书。小学的功课比私塾广得多,也有趣得多,国文、算术、绘画、体操、唱歌、修身等课程,我都有兴趣,唱歌、笛子、洞箫我都爱学,各门功课的成绩还过得去。可是,我在高小二年级读了二三年,一次次留级,就是升不上去。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是很简单的。父亲一心想把我培养成封建地主式的接班人,见我念了几年私塾,又读了几年洋学堂,觉得我有出息有本事了,就要我来管家、记账,认为不毕业也足以够用了,常常要我请假不到校,留在家里管这管那。不听课,不做作业,这怎么会不留级呢!    家庭帐并不复杂,但很繁琐。每天,收入多少钱,支出多少钱,给我多少钱,买菜买油买肉用去多少钱,都必须分门别类一一记下来,详细入账,每个月都要把帐目送给父亲检查。我父亲粟嘉会,是个落第秀才。他为人忠厚老实,一天到晚关在家里,有时写写字,有的作作诗,整年不出门。他检查帐目很认真,可对市面的行情一点也不了解。所以,我偶尔也做假帐骗他,很容易骗过去。例如,有的时候,债期到了,欠债的佃户无力还债,或无力如数还清。我很同情他们,就在帐上做假,或只记不收,或多记少收,再用其他办法把帐、款弄平衡了,佃户还债的困难便圆满解决了。    父亲要我管家记帐,不让我读书,很使我心烦。父亲不让哥哥管家,嫂嫂大为不满,常常骂人,把无穷的埋怨都落到我头上来,也使我心烦。另外还有件事情也使我心烦,就是家里做主,硬是给我订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富农的女儿,比我大二三岁,还是裹小脚的。我认为这是干涉我的自由,坚决不干。    封建的习俗,使正在成长的我,受到很大压抑。我深深感到,继续在这样一个家庭和环境里生活实在无法读好书,将来决不会有出息,于是就产生了离家到外面去念书的想法。    
  出走    有两件事直接促成了我的出走。    那时会同县城里驻扎着北洋军阀的一个连,连长姓卢,平时神气十足,县太爷都得听他的话,成了会同县城的太上皇。卢连长手下有个班长,姓周,是个中士,大家都管他叫周中土。周中士在城里还有公馆,他和他那个老婆都成了城里了不起的大人物。    那时,乡下人到城里做生意,摊子就摆在路旁店铺门口,什么柴草啊,蔬菜啊,粮食、花生、香油、豆油的。卢连长那个部队出来,排成四路纵队,不顾街上人多路窄,总是旁若无人地横冲直撞,把做生意人的粮食挑子、蔬菜篮子、素油罐子随便踢翻,弄得粮食,蔬菜撒了满街,豆油、香油淌了一地。老百姓恨透了这个卢连长和这支横行霸道的队伍。我们学生看到当兵的这样欺侮百姓,都很生气。为了出这口气,我们放学和外出也照着样子排成几路纵队,手挽手地朝前走,有意识地去碰卢连长的那个四路纵队,去撞那些兵。久而久之,卢连长的兵就同学生结下了仇,而且越结越深。    有一次,城隍庙广场唱戏,这里看戏是没有座位的,大家都站在广场上。那天我们学生穿的都是蓝长袍子、青马褂子。卢连长的兵就站在我们前面。这已经使我们讨厌和窝火了,偏偏有个当兵的还大模大样地登上一张长凳,挡在大家前面。这样大家更气愤了。    “拉下来!拉下来!”学生们高声叫喊。    那个兵竟充耳不闻,还是站在凳上大模大样看他的戏。    学生们给惹怒了。那时我们一个个年少气盛,血气方刚,可真是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几个学生冲上前去,一齐动手,把那个兵从长凳上拉了下来。那个兵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举起长凳动手就打。双方在广场上交手打了起来。    广场顿时秩序大乱。不知谁叫了一声:“土匪来了!”戴白边大沿帽的保安队慌慌张张朝天放了几枪。人们吓得四散乱跑。  
    粟裕战争回忆录(连载)    
赤手空拳的学生同士兵斗下去,显然是要吃亏的。于是,大家在混乱中乘机跑回学校,把校门紧紧关上。那个士兵所在的排觉得丢了面子,排长下令追赶我们,还要强行闯进学校抓人,被姓卢的连长阻止住了。从此士兵和学生的仇恨结得更深了。那个排长扬言,以后见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就要打,就要抓,就要杀!    有一天,在一条巷子里,我们学校的一个同学被士兵扣留了。    士兵审问:“你是不是高等小学的学生?”    那个同学见势不妙,机灵地撒了个谎说:“不是”。    士兵见他穿得破旧,不象个学生模样,把他放了。这个同学跑回学校一说,全校的走读生都紧张起来,不敢回家了。全体学生一致决定罢课抗议。学校有位姓杨的教算术的教员支持我们的行动,鼓励我们坚持斗争到底,煞一煞这些当兵的威风,还说闹出祸来没有关系,他在省城有朋友,可以帮忙。这样一来,大家闹得更凶了,都用木枪、木棍装备起来,还进行操练。    学潮闹大了,县太爷不得不出面调停,两头说好话。卢连长的队伍作了保证:不打学生,不抓学生,不杀学生。一场不小的风波平息了。但是,谁知道这些当兵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不能不有所防备啊。于是,这以后就有一些学生离开会同到外地去了。我觉得这是个离家到外边去求学的好机会。而且,经过这一场斗争,我产生了“自己搞队伍”的念头,想到外面去闯一闯,搞一支保护老百姓的好队伍,带回来狠狠地惩罚卢连长那支作威作福欺侮老百姓的坏队伍。    会同县每年都要招考几名学生,送到常德县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去参加正式考试。考上的就是二师的正式生,读书、吃饭都可以不花钱。正巧这年县里的考期到了,择优录取两名。我报考被录取了,我决心要成为第二师范的正式学生。  
  我的母亲是一位慈祥的女性,她很喜欢我,对我求学急切的心情还能够理解,但对我离家外出总是不放心,舍不得我走。    那天县里发榜了,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对妈妈说:“我要到常德去念书!”妈妈看了看通知书,沉思了一会,迟疑地说:“现在外边不太平啊,等到外边太平了再出去念书也不晚呀!”    我觉得母亲这样回答,实际上是答应我出去念书的。我也没有再给父亲说,就在一九二四年一月八日离家上路了。到底是年轻没经验,没有把路费筹划好。我步行一百一十里到了湘西水陆码头洪江,要在这里乘船去常德,才发现买船票的钱不够,只好给家里写信要路费。我在信上表示:如果家里不给我寄路费,我“讨米也要走!”。父亲、母亲见了信上“讨米也要走”一句话,都急了。父亲立即给我写信,答应给我筹集路费和学费,要我回家“从长计议”。    我接读父亲来信,感到言辞殷切,就离开洪江回去了。但我担心回家以后父亲会扣留我,所以在离家还有十来里的地方住了下来,再给家里寄去一封信,告诉我的地址,要求家里把学费和路费送来。    父亲接到这封信,便派哥哥赶来接我,并转达他的诺言:一定筹足路费、学费,让我离家求学。这样我才放心地回到会同,回到父母身边。    家里为我凑了一笔银洋,大概有几十块,作为我的路费和学费。父亲还郑重其事地请来了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特地给我送行。那一天,父亲很动感情,流下了眼泪,没想到我离家后,他不久便逝世了。    我又回到了洪江。因为沿途土匪多,洪江下水的船都是一帮一帮走的,要凑上近百条才一齐开船,船上还有军队保护。我在这里等了一个多月,才乘船沿沅江而下。沿途两岸悬崖峭壁尽是风景名胜,什么孔明放灯的地方啊,孔明放兵书的地方啊,我极目远望,尽情欣赏,觉得心旷神怡,有一种冲出樊笼的快意。大约是在三月,我终于到了常德,可是考期已过。怎么办呢?  
  进入省立第二师范      
在常德,我找到了一位远亲的堂叔,他好象就是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的教员,堂婶在二师附属小学教书。靠着这个关系,我进了常德第二师范附小,插班在高小三年级读书。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对我来说可又是一个有着充分自由的新天地,我从此完全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和种种烦恼,可以安安心心读书了。当时,学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月。想到离家求学的不容易,想到自己的抱负,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困难,发愤读书。    高小毕业了,但是我还进不了二师,因为二师下半年不招生。我考进了常德一个名叫平民中学的学校。平民中学校长是教会学校毕业生,特别重视英文教学,每周四十几堂课,英语课和用英语教的其他课程竟有三十一堂之多。我是一点英文也没有学过的,所以学起来非常吃力。    用“如饥似渴”飞“如痴如呆”这八个字来形容我那时的学习劲头和情况,我看是很恰当的。学生上课的教室,就是课外的自习室,上课听讲的座位,就是课外自习的座位,我除了上饭堂吃饭、上厕所大小便外,几乎整天不离开座位。我几乎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只是同座位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打打招呼,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阅读、书写和做作业上。这样念了两个月,竟害了一场大病,咳嗽吐血,头发也掉了,大家都管我叫“癞痢头”。究竟得的是什冬病?我也不知道。解放以后进城了,检查身体,医生说我肺上有钙化点。我想或许初到常德读书时得的重病就是肺结核吧。当时既没有打针吃药,更没有条件进医院,就是凭着年轻力壮,在床上躺躺,也就抗过来了。从此以后,我吸取教训,不敢死读书了,身体一恢复就注意锻炼,先是短距离跑,后又长距离跑,每天早晨风雨无阻,总要跑五千米左右,还经常打篮球、做体操,身体渐渐健康起来了。    我的性格也变了,逐渐变得沉静起来,爱思考问题。社会的现状,祖国的命运,人生的意义,青年的责任……我都在思索,只是找不到答案。有时我独自一人抱着一把月琴,拨弄着琴弦,陷入沉思,感到苦闷和彷徨。    一九二五年春天,我终于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成了二师的正式生。学校的班次是按入学先后排的,当时全校有好几百人,一九二五年招的学生全编在二十七班。    我在二师念书的时候,国民党已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积极准备北伐了。  
  参加学潮      
二师那时已经有了共产党、共青团组织,学生思想活跃,学校政治空气很浓,两个营垒的阵线也很鲜明。    二师的学生大体有两类,分属两个阵营。一是富家子弟,他们家里有的是钱,平时随便挥霍,大都参加“体育会”组织,是国家主义派控制的。一是不富裕家庭子女,他们求知欲旺盛,对社会现状不满,投考师范图的是学校供应伙食,上学期间吃饭不花钱。他们对富家子弟的所作所为很反感,参加的组织叫“学生会”,以后又成立了“救国义勇队”。都是共产党领导的。我当然参加后一派组织。    当时学校的党团组织都是秘密的,同学们不知道谁是共产党员,谁是共青团员。以“学生会”为一方,以“体育会”为另一方,两派斗争相当激烈,几乎是事事针锋相对,处处互不相让。但一般同学当时并不知道那些斗争都是党团组织领导进行的。学校进步组织活动的或起或落,两派斗争的或胜或负,除了同我们自己所采取的策略是否正确有密切关系外,更决定于当时国内时局的变化。在党团组织领导下,我们秘密传阅进步书籍和刊物;自己凑钱购买枪支弹药,准备迎接北伐军,特别是一九二六年春反对开除滕代远同学的斗争,影响比较大,后来被称为“二师事件”。    滕代远比我早入学,他在二十四班,一九二四年已在学校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事情是这样引起来的。湘西桃源的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每年要从周围二十九个县里招收六十名学生。按惯例,每县录取两名,共五十八名,余下的两个名额,留给二十九个县中最优秀的学生。也就是说,各县除了可录取两名合格的学生进二女师学习外,还有机会把剩下的两个最优秀学生的名额拿到手。二女师的校长家乡观念很浓,一九二五年二女师招生的时候,他把这两个最优秀学生的录取名额都给了他家乡的县,选送的学生当然不可能是最优秀的。这样引起了学生的公愤,爆发了学潮。二女师全体同学为此而罢课了。  
我们二师进步同学得到这个消息,派滕代远作为“学生会”代表,悄悄前往二女师表示支持。二女师校长是国家主义派,对滕代远的来到,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马上给我们校长写了一封信。二师当时的校长也是国家主义派,同二女师校长一样狡猾。他对来信未置一词、未批一字,让校役贴在学校的“公布处”。信的大意说,贵校滕代远君,代表贵校“学生会”,于某月某日光临敝校,鼓动学潮……    国家主义派控制的“体育会”立即兴风作浪,又是召开所谓“全校学生大会”,又是“一致同意”作出“决定”,开除滕代远学籍,罪名是“藐视校规,败坏校誉”。校方马上认可。这时滕代远还没有回校。    学生会”方面的同学坚决反对,宣布“体育会”召开的大会不能作为全校学生大会,“决定”当然也就无效。我们采取了三顶措施:一是要滕代远赶快返校;二是请桃源第二女子师范派代表来我校声明,滕代远是以个人身份到二女师去看朋友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代表常德二师去鼓动学潮”,那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捏造和诬陷;三是召开全校学生大会,让二女师代表参加,说明真相,并宣布以前的“决定”无效,恢复滕代远学籍。    我们按照已经公布的时间、地点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国家主义派的校长、教员一看形势不妙,都悄悄把办公室一锁,提前下班回家了。    全校学生大会会场设在理化教室。理化教室对面有一座二层楼房子,楼上是“学生会”的办公室,楼下是“体育会”办公室。“学生会”、“体育会”都不过是对外活动用的名称而已,“学生会”办公室实际上是党团办公室,“体育会”的办公室实际上是国家主义派办公室,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53车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