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曾高,伴有肺动脉高压 肺栓塞

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和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有关的疾病有A.肺栓塞B.气胸C.肺源性心脏病D.肺水肿E.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和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有关的疾病有A.肺栓塞B.气胸C.肺源性心脏病D.肺水肿E.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肺动脉高压症,相关资料
肺动脉高压症,相关资料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Barst等报告,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sitaxsentan可以增加肺动脉高压患者最大氧摄取量,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心脏指数和肺血管阻力。(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69:441)
Sitaxsentan可以抑制内皮素A的缩血管作用和保留内皮素B受体的扩血管作用,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能是有益的。该研究共纳入178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性肺动脉高压和先天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60例接受安慰剂,55例接受sitaxsentan 100 mg,63例接受sitxsentan 300 mg,口服每日1次,共治疗12周。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300 mg sitaxsentan组患者的最大氧摄取量增加(P<0.01),其他运动时心肺功能检查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安慰剂组相比,100 mg sitaxsentan组和300 mg sitaxsentan组6分钟行走距离显著增加(P<0.01),心功能分级、心脏指数和肺血管阻力也明显改善(P<0.02)。安慰剂组转氨酶升高>正常值3倍)发生率为3%,100 mg sitaxsentan组为0%,300 mg sitaxsentan组为10%。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WESTPORT,8月2日(路透社医学新闻)发表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两项研究阐明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遗传基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科研人员发现:许多散发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实际上是家族性的,而且两种新的遗传标记将有助于识别高危个体。
在一项研究中,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Vanderbilt大学医学院的John H. Newman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5个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受累家庭的资料,以确定该家族性疾病被误诊为散发病例的情况。
在被诊断为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18名家庭成员中,有12例最初被诊断为散发性患者。此外,患有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6名成员以及通过基因型分析发现的10例高危携带者中的6例骨形成蛋白(BMP)Ⅱ型受体都存在同样的变异。
在另一项研究中,英国莱斯特大学的Richard C. Trembath博士及其同事通过分析5名亲属和1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HHT)患者的资料,观察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与HHT间的遗传联系。他们共确定了10例患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家庭成员。
在包含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ALK1)基因的12号染色体区域,科研人员发现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与HHT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另外,他们还从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在临床和组织学方面无法鉴别的疾病患者体内发现了ALK1基因突变。
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的Joseph Loscalzo博士在相关评论中写道,“这些研究至少确定了用于识别原发性肺动脉高压高危家庭成员的新型遗传标记。”
Loscalzo博士说,“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前对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进行自然史研究和密切随访,将使我们对此种基因型与既具破坏性又复杂的表现型之间的联系有更深刻的了解。”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来自美国California州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可能病因,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十分神秘的疾病,由于肺脏中血液压力增加,最终会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必须进行心肺移植手术才能治疗。许多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病原因是由于罕见的遗传基因变异,但是大多数患者则是由于其它原因而发病的,比如肺脏中血栓形成、心衰、先天性心脏病或者某些药物的作用,比如曾经流行一时的减肥药物“fen-phen”就是因此而被迫退出市场。来自California大学的Patricia Thistlethwaite及其同事计划开始对遗传性肺动脉高压与后天性肺动脉高压在生物机制方面的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述两种疾病都与同一种基因缺陷有关。她说:“这一最新的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与遗传性肺动脉高压与获得性肺动脉高压有关的遗传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将来研究人员将能够研制出药物阻断这些遗传基因的作用,来治疗或者预防肺动脉高压。”Thistlethwaite研究发现,导致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是被称为BMPR2的基因缺陷,但是只有大约1%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存在这种基因缺陷。而对于获得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其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Thistlethwaite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非遗传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Thistlethwaite等人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负责编码angiopoietin-1的基因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脏中特别活跃,angiopoietin-1是一种蛋白质,它能够使肌肉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研究人员通过调查接受肺脏手术的男性和女性,取得肺脏组织标本进行研究,这其中包括42名肺动脉高压患者和19名其他疾病患者。本研究的结果发表于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Thistlethwaite告诉路透社记者说:“当该基因过度表达时,它能够下调BMPR1的表达,BMPR1是BMPR2的等位基因。”这样患者肺部小血管周围的肌肉组织过度生长,会导致其功能异常和疾病发生。研究人员总结认为,各种类型的肺动脉高压都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上的基因缺陷有关。这种信号传导通路有可能成为分子或者药物治疗的作用位点。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印度海德拉巴CARE医院Sastry等报告,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可明显改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输出量和生活质量。(J Am Coll Cardiol,43∶1149)
PPH虽不常见,但预后较差,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西地那非可扩张血管,主要用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 既往的非对照临床研究表明,西地那非治疗PPH有效,而且副作用比其他疗法少。
在该项随机双盲对照交叉临床研究中,22例PPH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西地那非(25~100 mg,3次/d,剂量取决于患者的体重)或安慰剂。在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改服安慰剂,安慰剂组改服西地那非,每例患者自身对照。在基线、治疗6周(交叉前)和12周后(研究结束时)患者接受踏板运动试验持续时间和心输出量(超声心动图法)检测,并接受生活质量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1例患者在服西地那非期间退出研究,1例患者在服安慰剂期间死亡(分析时包含这2例患者)。患者在服西地那非期间的运动耐力、心输出量和生活质量均显著好于服安慰剂期间。西地那非治疗使患者运动试验持续时间增加了44%(安慰剂疗程结束时为475秒,西地那非疗程结束时为686秒,P<0.0001),心脏指数从2.80 L/m2增至3.45 L/m2(P<0.0001),肺动脉收缩压也从105.23 mmHg降至98.50 mmHg,但无显著差异。生活质量调查显示,西地那非治疗使患者呼吸困难和疲乏显著减轻。西地那非无严重的副作用。
点评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医学院Rubin认为,该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患者数较少,观察期也较短。在数个月后,将有一项纳入数百例患者的国际协作研究结果发表,而且该研究还计划对西地那非的长期疗效进行观察。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浙大附属一院在国际上首次应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细胞移植治疗取得成功,一年来应用细胞移植先后治疗9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均取得明显效果,该项研究近日通过国内专家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近年报道:患者从确诊到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仅2.8年。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与肺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能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因此,内皮祖细胞移植可尝试治疗各种疑难的血管病变。
附属一院心内科陈君柱教授负责的“成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课题组,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自体回输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接受内皮祖细胞移植患者肺动脉压力下降,症状改善。年仅29岁的温州周女士3年前发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稍有活动就喘息不已,在该院经过三次细胞移植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据介绍,内皮祖细胞移植只需抽取患者200毫升外周血,经体外分离提取内皮祖细胞,培养扩增后,将内皮祖细胞通过导管回输到肺动脉,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内皮功能。由于是自体移植,手术安全性好,并发症少。附属一院在国内领先开展了内皮祖细胞的分离、扩增、功能检测及药物相关因素研究,并采用内皮祖细胞移植成功治疗10余例严重的冠心病血管病变及外周大血管病变。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www.shouxi.net  石 青
16:01:00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5月 第4卷 第9期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8-03 自1951年Dresdale等 [1] 首先描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以来,PPH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958年Wood提出肺血管收缩学说,认为肺小动脉、细小动脉收缩是引起PPH的主要因素。1989年后逐渐形成内皮功能紊乱学说,认为肺血管内皮是引起血管收缩和特定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1995年后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分子水平,且两种学说逐渐融合。1 PPH细胞学1.1 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PPH 广义而言,重症肺动脉高压可以依据参与血管重塑的主要细胞类型进行组织学划分。慢性低氧介导的血管重塑表现为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厚和增生。相反,各种类型致丛性肺动脉病如PPH、胶原血管病性重症肺动脉高压、门脉高压、HIV相关重症肺动脉高压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明显增生。1.1.1 肺动脉高压内皮细胞表型 丛样病变部位内皮细胞与开放肺动脉单层扁平内皮细胞存在形态学差异,前者细胞核大、体积大,形成一个球形结构 [2] ,早期病变可被看作血管分叉部位实体瘤。丛样病变部位细胞呈现内皮素、5-脂质氧合酶(5-LO)、5-脂质氧合酶活化蛋白(FL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异常表达及前列腺素合成酶表达减少,这些异常与自分泌性内皮生长概念相一致。1.1.2 内皮细胞生长方式 关于PPH是单一病变形式或丛样或向心性病变中均具内皮细胞增生的疾病,有人在寻找早期丛样病变过程中发现存在血管芽,而血管芽由大内皮细胞组成。应用库存冰冻组织切片提取DNA,选用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分桥22个PPH和20个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丛样病变,结果强烈提示PPH患者多数丛样病变及向心性内皮细胞为单克隆细胞系,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应病变部位无一呈单克隆方式生长。所以有人推测PPH实际上是肺动脉内皮细胞瘤,与原癌基因有关 [3] 。1.2 细胞钾通道与PPH 最近发现PPH患者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处于相对去极化状态,而且具有较高的细胞内钙水平 [4] ,电压依赖的钾通道阻滞剂不能提高PPH患者平滑肌细胞内钙水平。进一步研究证实PPH患者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存在钾通道功能障碍。食欲抑制药物右芬氟拉明(Dexfenfluramine)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的钾通道介导离体灌注鼠肺血管收缩,并抑制血小板生成干细胞(巨核细胞)钾通道,促进血小板释放血清素等机制诱发肺动脉高压。综合考虑食欲抑制药物右芬氟拉明抑制平滑肌细胞、巨核细胞钾通道并促进血小板释放血清素以及PPH患者存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钾通道功能障碍,提示PPH患者根本缺陷很可能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存在一个或多个钾通道异常 [5] 。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和低血糖症是由于功能性腺苷三磷酸敏感钾通道缺失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所致,而胰岛β细胞决定胰岛素释放与控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紧张性机制非常相似,因而有人提出基因缺陷可能是导致钾通道缺失从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6]。2 原位血栓形成偏心性内膜板层样纤维化于肺血管随机分布,是局部血栓形成和再通的结果,尽管有人认为这可能是肺内微血栓栓塞,然而至今尚未发现PPH患者有微栓子来源。NIH报道PPH患者血栓性病变在男、女两性中频率相当,而丛样病变在女性患者更常见。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水平升高,反映肺血管内促凝环境,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证实长期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有些PPH患者可以形成广泛非阻塞性中心肺动脉血栓,提示肺血管内局部促凝状态可以大大增强 [7] 。然而PPH患者肺细小动脉内原位血栓形成可能是内皮损伤的结果,血小板激活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可能启动或维持了许多患者的疾病过程 [8]。以上各点均提示凝血系统功能改变是PPH发病机制中的一个环节,但其启动机制需进一步阐明。3 介质与PPH的发生3.1 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与肺动脉高压 NO和ET-1是重要的血管调节因子,NO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收缩以及血小板聚集而维持血管通畅,而ET-1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的血管收缩因子。然而NO与ET-1产生和分泌异常常参与病理过程,已有研究表明肺动脉高压患者和实验性肺动脉高压血管壁ET-1产生增多而NO产生减少。血管内皮细胞NO合成酶(NOS-Ⅲ)是NO合成的关键酶,研究证实具有严重形态异常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NOS-Ⅲ表达减少,实验性肺动脉高压中也有同样现象。NOS-Ⅲ基因突变鼠表现为肺动脉压升高,对乙酰胆碱的血管舒张反应受损,提示NOS-Ⅲ在维持正常血管紧张性中起重要作用。最近发现另一种影响NO合成的酶,即血管内皮细胞NOS-I,该酶由血管壁上的末梢神经合成。然而有实验观察到NOS-I在正常与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血管内皮均很少表达,提示NOS-I在肺动脉高压发生中可能不起作用,NOS-I基因消除并不影响肺动脉压和肺动脉结构,也支持以上观点 [9] 。内皮素转换酶(ECE)将大分子ET-1(38肽)转化为成熟ET-1(21肽),ECE-1是更具潜能和广泛表达的一种形式,有ECE-1A和ECE-1B两种异构体。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10] 正常和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内ECE-1A分布,结果表明ECE-1A分布于内皮细胞而ECE-1B分布于平滑肌细胞。ET-1和ECE-1分布位置相同,提示刺激ET-1生成的因素也介导ECE-1表达。3.2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肺动脉高压 在PPH的病理改变中,肺动脉外膜的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是一个重要特点,主要是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细胞粘合素等生成增加,使血管僵硬度增加,弹性下降。另外,在PPH早期,内膜损害通过内皮素等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产生丝氨酸弹性蛋白酶,释放与基质结合的平滑肌细胞分裂素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并可激活MMP加强其他平滑肌细胞周围基质成分的降解,促进平滑肌细胞分裂和增殖,而MMP又可通过刺激细胞粘合素进一步导致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最终使血管壁重构。有人研究发现抑制MMP可以明显降低PPH的肺动脉压力,进而又发现MMP不仅有调控血管重构的作用,还可以影响血小板功能,刺激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生成,并抑制内源性血管扩张剂如NO的产生 [11] 。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尚未阐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及活检标本是限制研究进展的关键。3.3 弹性蛋白酶与PPH3.3.1 弹性蛋白酶活性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活检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弹性水解酶活性升高可能参与肺血管病发病过程。观察发现内弹力层弹性蛋白片段与内皮异常及临床肺动脉高压有关。生化分析表明肺动脉内存在大量新生弹性蛋白,提示肺动脉内同时存在弹性蛋白的降解和合成.并且认为弹性蛋白的降解是继发于丝氨酸弹性蛋白酶活性升高的表现。3.3.2 弹性蛋白酶活性诱导的可能机制 细胞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内皮屏障作用受到抑制可能导致某些血清因子在内皮下积聚,介导内源性血管弹性蛋白酶(EVE)表达 [12] 。该研究证实血清和内皮因子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如apoA1粘着在弹性蛋白和细胞表面,介导弹性蛋白与弹性蛋白结合蛋白的结合 [10] 。血清因子与弹性蛋白结合是诱导弹性蛋白酶活性较特异的刺激因素,弹性蛋白经血清成分与细胞表面结合启动了信号传递机制。该实验对于解释EVE增高如何介导进行性肺动脉高压中相继发生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是有益的。3.3.3 弹性蛋白酶介导PPH的可能机制 有研究显示人类白细胞弹性蛋白酶和EVE均能使平滑肌细胞外基质释放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FGF-2)具有有丝分裂活性。PGF-2和弹性蛋白酶均可以诱导糖蛋白Tenascin(TN-C)合成。对先天性心脏缺陷儿童肺活检切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随血管病变进展,TN-C表达进行性增强。仅中膜肥厚的肺动脉,TN-C主要分布在中膜、外膜交界处,血管病变严重者TN-C则在新生内膜表达,该处有大量增生细胞和表皮生长因子。动物实验与临床组织学研究结果相似。TN-C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反应中起着允许和放大作用,同时TN-C又参与了凋亡与中膜肥厚的逆转。弹性蛋白酶活性与纤维结合素(FN)依赖的平滑肌细胞迁移有关,从而介导新生内膜形成和阻塞性脑血管病。已经发现妊娠晚期的羊导管动脉和实验性异体心脏移植冠状动脉内基质糖蛋白FN表达增高并有新生内膜形成。细胞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弹性蛋白肽可以使导管动脉和移植后冠状动脉内FN上调。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向右分流的心脏病患者肺活检支持肺动脉内存在FN梯度改变。抑制FN依赖的平滑肌细胞迁移可以预防冠状动脉新生内膜形成。 引起导管动脉平滑肌细胞FN合成增加的机制与FNmRNA翻译效率增强有关。4 遗传因素与PPH4.1 遗传学说存在的基础4.1.1 家族性发病 60年代早期已经观察到PPH有家族性发病现象,全美登记在册的187例PPH患者中,12例有一级亲属患病(6%)。PPH外显率低以及不完全外显,因而PPH家族史检出率低,对家族性PPH比例估计往往偏低。4.1.2 易感性 年就Anorexigen相关肺动脉高压调查表明,服用Anorexigen个体估计约有0.1%发生肺动脉高压。年进行的另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无肺动脉高压的对照组芬氟拉明(Fenfluramine)衍生物服用率高达7.3%。尽管服用抑制食欲药物超过3个月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危险显著增高(OR&23),然而人群肺动脉高压年发病率仅为1.7/1百万 [13] 。上述资料表明食欲抑制药物能否引起肺动脉高压与个体易感性有关。4.2 遗传传递 家系资料已证实PPH可以垂直传递,甚报道有连续五代发病现象。这种垂直传递高度提示疾病受单基因控制,呈显性遗传。家系中证实有父→子的传递,因而可以除外X染色体连锁遗传。家族性PPH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由于存在不完全外显、女性发病率高和起病年龄的变异等使遗传方式的分析变得复杂。PPH累积死亡率曲线在男女两性是一致的。研究显示有20%死于20岁以下,20%死于50岁以上。另一项观察显示携带PPH基因的父母生出的男性比女性少,提示可能该基因影响胚胎发育。PPH患者后代发病年龄一代比一代早,该现象为遗传早现。PPH家系传递的特征是以三核苷酸重复扩增为分子机制的典型疾病形式,据报道该分子机制是引起遗传早现的唯一生物机制。4.3 PPH基因定位 两个不同研究小组 [14,15] 已经分别就PPH家系进行研究,通过在人类基因组广泛设立微卫星标记,采用LOD计分法将PPH定位于2q31-32。最近有研究 [16] 将PPH精确定位于2q33附近3cm的范围内。2000年9月,国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协作组Lane等发现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Ⅱ,BMPRⅡ)的基因突变是部分西方白种人群FPPH(familial primary pulˉmonary hypertension)的致病基因[17] ,而且在至少26%的散发性PPH人群中也发现有此基因突变 [18] 。这个突破性的结果极大鼓舞了PPH研究者,为PPH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是只在部分家系中找到此突变,其原因尚在研究之中。5 小结虽然PPH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无有效治疗手段,预后不良。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是实现有效防治的唯一途径。近年来对PPH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尚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尽管如此,这些研究已经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对PPH发病学的理解。可以相信,随着PPH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可能使其治疗产生突破,甚至可彻底治愈。参考文献1 Dresdale DT.et al.AM J Med.2 Tuder RM,Groves B,Badesch DB,et al.Am J Pathol,5-285.3 LeeSD,Shroyer KR,Markham NE,et al.J Clin Invest,7-934.4 Yuan XJ,Aldinger A,Orens J,et al.Circulation,-49.5 Weir EK,Helen L,Gerhard J,et al.Chest,0-204.6 Dunne M,Kane C,Shepherd R,et al.N Engl J Med,3-706.7 Moser KM,Fedullo PF,Finkbeiner WE,et al.Circulation,-745.8 Farber HW,Loscalzo J.J Lab Clin Med,(6):561-566.9 Giaid A.Chest,8-212.10 Thompson K,Kobayashi J,Childs T,et al.J Cell Physiol,-89.11 Fernandez Patron C,Radomski M,Davidge S.Circ Res,-911. 12 Rabinovith M.Chest,3-224.13 Abenhaim L,Moride Y,Brenot F,et al.N Engl J Med,9-616.14 Nichols WC,Koller DL,Slovis B,et al.Nat Genet,-280.15 Morse JH,Jones AC,Barst RJ,et al.Circulation,3-2606.16 Deng Z,Haghighi F,Helleby L,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3,Pt1):.17 KB,Machado RD,Pauciulo MW,et a1.Nature genetics,-84.18 Thompson JR,Machado RD,Pauciulo MW,et a1.J.Med Genet,-745. 作者单位:402560重庆市铜梁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稿日期:)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Joseph Murphy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收缩压超过4.00 kPa30 mmHg 或肺动脉平均压超过2.67 kPa 20 mmHg。造成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很多,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等情况。肺动脉高压的治疗除一般性治疗如病因治疗、减肥、瓣膜外科手术和治疗伴发疾病(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之外,还包括以下一些特异性的药物治疗措施。
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可对10%的肺动脉高压病例治疗有效。
前列环素:前列环素很早就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目前开发成功的新的前列环素制剂依前列醇,已经成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金方法”,尤其适用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效果显著,对于其他原因引起者效果一般。但依前列醇的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除必须中心导管给药和留置导管外,还有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不可处理的腹泻、下颌疼痛、血小板减少、系统性高血压、脸红等。此外,该药的价格亦非常昂贵。
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如波生坦,其改善肺动脉高压的能力不如依前列醇,且亦有一些不良反应,如30%的患者出现肝毒性、贫血等。
其他如西地那非、NO等,亦可用于经选择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肺动脉高压由反复发作的肺动脉栓塞引起者,可采用抗凝、下肢静脉滤网置入、肺动脉血栓切除等治疗方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血栓切除术的死亡率可达5%~15%。
其他一些更新的治疗措施如基因治疗正在研究,这有赖于对肺动脉高压致病基因的识别、筛选和调控,前景虽然光明,但若短期应用于临床却并不可能。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肺动脉高压分为特发性(即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近年来,随着该病病理学研究的进展,治疗措施也不断增多,但是药物治疗的疗效甚微。目前,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包括肺血管扩张剂和(或)肺血管重构复原剂等。
Kuhn等观察了依前列醇治疗9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49例,继发性42例)的结果。所有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70%和50%,预后不良的显著预测因素为发病年龄较大(44岁以上患者的风险比为3.2)、WHO功能为Ⅳ级(风险比为 3.07)和伴有硬皮病(风险比为2.32)。血液动力学指标不能预测预后。
虽然该研究结果显示依前列醇治疗的1年和2年生存率超过了预期值,但3年生存率降低,这表明肺动脉高压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Barst等研究了口服贝前列素(前列环素类似物)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11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贝前列素和安慰剂治疗,为期12个月。结果显示,同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3个月和6个月时6分钟步行距离分别较基线值提高了22米和31米,但在9个月或12个月时无改变。
内皮素拮抗剂
Sitaxsentan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Barst 等研究了sitaxsentan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患者分为安慰剂组(60例)、100 mg sitaxsentan组(55例)和300 mg sitaxentan组(63例),治疗期为12周。Sitaxsentan 100 mg/d和300 mg/d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分别增加了35米和33米,显著好于安慰剂组。因此,研究者认为,Sitaxsentan可有效提高运动耐量,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明确。
Bosentan是一种内皮素受体的非选择性拮抗剂,Sitbon等进行了口服bosentan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研究表明,Bosentan长期治疗超过1年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和修定的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但需要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明确对生存率的影响。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西地那非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Bhatia等观察了西地那非对接受血管扩张剂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西地那非后1~2小时,心输出量明显增加,而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和平均肺动脉压则明显降低。服用后8小时的肺动脉压和平均动脉压仍显著低于用药前的基线值。随访(117±70)天的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右心室收缩压和右心指数无明显改善。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不一致,6分钟步行距离的增加也不显著。
Ghofrani等前瞻性地研究了伊洛前列素吸入治疗失败的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口服西地那非的作用。结果显示,西地那非与伊洛前列素的联合治疗可逆转患者的病情恶化,在接受联合治疗的前3个月内,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至(346±26)米,而且这种作用持续至12个月(349±32米)。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所有血液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改善。因此,对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前列环素类药物和西地那非联合治疗可能有应用前景。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张运剑(综述) 陆慰萱(审校)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血栓栓塞性; 肺血栓栓塞; 诊断; 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急性肺栓塞或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的长期后果,由于种种原因血栓未溶解而持续存在,通过机化、纤维化形成。CTEPH发生率虽然较低,但预后很差,最终进展至右心衰竭而死亡。近年来,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成功实施以及新药物的出现使CTEPH预后大为改观。因此,充分认识其自然病程,及时诊断并采取正确的干预措施,对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 自然史CTEPH与急性肺血栓栓塞密切相关,临床观察显示,1次急性栓塞事件或反复血栓栓塞可导致CTEPH。美国CTEPH发生率约占存活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0.1%~0.5%。目前,对存活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后期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了解不多,但临床随访显示,相当一部分患者血栓栓子持续存在,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1 静脉血栓栓塞并非自限性疾病,尤其原发性血栓形成患者。近年来发现一些因素可以导致遗传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包括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缺乏、因子Ⅴ Leiden以及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子的存在可导致终生反复血栓形成倾向。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不易被觉察或与其他一些疾病混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被诊断和治疗。1.2 肺动脉经历一次急性栓塞事件后解剖学恢复可能比预想的要低。Wartski等(1)对157例经过抗凝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随访3个月发现,104例(66%)仍有灌注缺损,而肺灌注扫描是否完全恢复正常与年龄、急性肺栓塞时灌注缺损面积并无相关性,但与是否合并其他心肺疾病相关。目前认为肺灌注扫描不能充分显示慢性血栓栓塞疾病的血管阻塞程度,灌注扫描正常区域仍可能存在血管再通后狭窄,这些机化栓子可导致肺血流动力学异常。1.3 一次急性肺栓塞事件后栓子部分溶解伴有轻度肺动脉高压者可能比预想的要多。Ribeiro等(2)对7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超声心动图和5年临床随访,结果显示,若诊断急性肺栓塞时肺动脉收缩压&50 mm Hg(1 mm Hg=0.133 kPa),发展为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危险性增加3倍。鉴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易复发、临床症状常被忽视以及部分患者不能达到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的完全恢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有3种后果:少数患者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的完全恢复正常;大部分患者栓子部分溶解而无临床症状;另有少数患者发展为慢性肺动脉高压。虽然缺乏以上各组的准确发病率,但急性肺血栓栓塞后因CTEPH需手术者不超过0.1%(3)。因此CTEPH极有可能是急性肺血栓栓塞疾病谱的一部分。2 诊断方法2.1 临床表现2.1.1 症状: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心悸、胸闷及晕厥常见。活动后呼吸困难主要与死腔通气增加、肺血管阻塞致心排血量减少和肺动脉高压有关,平时活动较多者出现症状早。其他症状包括咳嗽、咯血、胸痛等。2.1.2 体征:早期不明显,在出现明显的右心肥大、衰竭以前,往往仅有S2增强、P2轻微亢进,随病情进展,会出现S2分裂、右室S4奔马律和程度不等的三尖瓣反流杂音。右心衰竭时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紫绀等。此类患者常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征象。2.2 辅助检查2.2.1 超声心动图(UCG)检查:UCG可发现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加室间隔矛盾运动及右心室挤压左室腔。UCG测定肺动脉收缩压与心导管检查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因此在肺动脉栓塞明确的前提下,UCG发现肺动脉压增高即高度提示CTEPH诊断。UCG能除外左心功能不全、瓣膜病以及房间隔缺损所致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波形还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CTEPH( 4)。2.2.2 肺通气/灌注(V/Q)显像:V/Q在肺动脉慢性血栓栓塞时呈某一区域的放射活性减弱,而不象急性栓塞呈现完整的灌注缺损,这是由于放射性核素经再通血管进入阻塞部位远端所致。但V/Q显像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充分反映血管阻塞程度。因此,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即使V/Q显像呈现与肺动脉高压程度不相符的单一肺段灌注缺损,也应考虑血栓栓塞存在的可能。2.2.3 胸部影像学检查2.2.3.1 X线胸片检查:肺动脉扩张、增宽;高灌注和低灌注区域肺动脉影不成比例,低灌注区血管纹理减少,透光度增加;肺梗死所致的肺实质或胸膜斑块影;右心室增大使胸骨后间隙变小、心胸比例增加。2.2.3.2 胸部CT检查:可发现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扩张、中心肺动脉内栓子、肺实质斑块影、肺野血管纹理减少等,但这些表现对诊断CTEPH均非特异。2.2.3.3
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 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m,CTP):CTPA检查可以发现中心肺动脉内栓子,但是完全机化的栓子则可能为阴性。中心肺动脉内栓子也见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和其他一些慢性肺部疾病。因此,肺CT检查不能作为CTEPH手术依据,但对诊断单侧或以单侧为主的肺血管阻塞性疾病(肉瘤、血管炎、恶性肿瘤、纤维化纵隔炎)、合并阻塞性或限制性肺病很有用处。结合其他检查可了解肺小血管情况,从而可以推断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2.2.3.4 CTPA联合CT静脉造影检查(CTVPA):是近年诊断手段的重要进展之一。CTVPA一次检查可同时获得肺动脉和深静脉的情况,不另外注入造影剂,仅增加3~4 min检查时间。其优点是肺血栓栓塞的直接解剖诊断,可显示血栓部位、大小及与血管壁的关系;有利于发现非肺血栓栓塞的心肺其他病变;有助于肺血栓栓塞严重程度评估和疗效观察;不同观察者间诊断一致性好,且创伤小,耐受性好,可简化诊断流程,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诊断率。2.2.3.5 肺功能检查:20%的患者有轻、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CO弥散量(DLco)可轻至中度降低,重度降低少见,若DLco重度降低应警惕其他累及肺血管床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静脉阻塞性疾病可能。2.2.3.6 动脉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PaO2)正常或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可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A-a)O2)增大。以上变化可作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筛选指标。2.2.3.7 肺动脉造影和血流动力学检查:CTEPH由于血栓机化和再通,其肺动脉造影发现与急性肺血栓栓塞者不同,可呈现:①杯口状充盈缺损;②肺动脉呈网状或条索状狭窄;③血管内膜不规则;④肺动脉突然狭窄;⑤主、叶、段肺动脉起始部完全阻塞。绝大多数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双侧多见,表现为单侧或以单侧为主者仅占5.4%(5)。肺动脉造影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仍有1%~2%的患者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和DVT。导管检查用于确定肺动脉高压程度,慢性血栓栓塞的有无及程度,手术可能性,并排除其他诊断。当静息肺动脉压达中度增高,且增高程度与患者症状或血栓栓塞程度不成比例时应行血流动力学检查。2.2.3.8 纤维血管镜:主要用于以下情况:①经肺动脉造影而不能准确了解栓子近端情况的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②评估经肺动脉造影后仍不能确定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可能性。2.2.3.9 血液检查:长期缺氧可有红细胞增多症;肝脏瘀血时有轻度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水平升高;未经肝素抗凝患者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或血小板下降应查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尿酸水平可升高,常与右心房压力水平正相关,而与心排血量负相关。2.3 鉴别诊断:诊断CTEPH的关键在于对该病有所认识,熟悉构成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谱以及各种疾病的特点并加以鉴别。2.3.1 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间质性肺疾病、限制性肺疾病、胸壁或呼吸肌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2.3.2 心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心衰竭、单纯左房压增高均可继发肺动脉高压,UCG检查很容易鉴别。2.3.3 PPH与其他肺血管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如肺动脉狭窄、肺静脉炎症、狭窄、血栓形成等。PPH目前仍是排除性诊断,应排除已知所有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疾病。右心导管检查对诊断PPH很有帮助,PPH为肺毛细血管前压力升高而肺毛细血管嵌压正常。部分难以确诊的患者可经胸腔镜肺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或排除早期间质性肺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2.3.4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SLE、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大动脉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白塞病等常继发肺动脉高压。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排除此类疾病。2.3.5 其他:如感染性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感染性肺动脉瘤)、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镰状细胞病等也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可通过相应检查鉴别。3 治 疗3.1 一般治疗3.1.1 节制活动,减少创伤性检查:大量运动时肺血管阻力(PVR)上升,右心搏量不足,不能满足周围器官氧耗需要的增加,有时可发生心源性猝死。3.1.2 避免加重病情因素:①女性患者应避孕,雌激素类避孕药可使患者进入血栓前状态,应禁用或用含低剂量雌激素类避孕药。②避免低氧环境。③肺动脉高压易并发肺炎且进展快,占其直接死因的7%,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④绝对禁用阿米雷司、芬氟拉明等减肥药物;慎用α肾上腺类药物及非甾体药物如消炎痛。抗凝治疗过程中应慎用可影响双香豆素类代谢及可增加胃肠出血危险的药物。3.2 外科治疗:肺血栓动脉内膜切除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actomy,PTE)是目前治疗CTEPH的主要手段。1984年全球共手术治疗CTEPH85例,现每年1 500例左右,病死率也由当初22%降至6%~8%。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并可长期生存。拟行手术的CTEPH患者如存在下肢静脉血栓,应在术前数天放置滤器,以减少栓塞复发。3.2.1 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对手术成功与否很关键,主要评估手术必要性和手术风险。适应证包括:①血管造影或纤维血管镜明确位于较大血管的栓子。目前手术可取到肺段动脉的栓子,而亚段以下不能操作到。一般重建3~4个肺段动脉血流即能使轻度肺动脉高压明显改善,重度肺动脉高压则改善不明显。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与血管造影明确的中心性肺动脉栓子以及栓塞程度无直接关联,因为除近端可手术取到的栓子外,远端无法手术去除的栓子和继发性肺小血管肥厚也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因此,应综合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造影、血管内镜发现来区分哪些可通过取栓而获得血流动力学改善,哪些不能通过手术纠正。②肺血管阻塞存在且静息或者运动时有血流动力学或通气功能受损,PVR在30 kPa?s?L-1以上。需手术者PVR多在80~100 kPa?s?L-1。静息肺动脉压仅轻度升高但运动后明显增高者也应考虑手术,若暂不手术,需定期检测静息及运动后血流动力学状态,一旦症状恶化、静息及运动后肺动脉压进行性增高、心排血量降低则应及时手术。③无其他有临床意义的合并症,如合并冠状动脉疾病、肺实质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等。3.2.2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因肺血栓栓塞术后肺血流重新分布和相应的右心室后负荷减低,应特别注意以下情况:①肺动脉盗血现象:指由于手术区域血管调节和肺血管阻力异常,血流由术前灌注好的区域重新分布于行血栓内膜切除术的肺动脉,导致气体交换障碍,长期随访发现大部分可恢复正常。②再灌注肺水肿:是术后主要死亡原因,多发生于术后24 h内,但72 h后也可发生,仅累及栓子切除肺动脉所供区域,轻者仅有低氧血症,重者可出现肺泡出血。处理首选机械通气。常规模式无效时可用反比例通气或者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吸入体积分数为(20~40)×10-6的一氧化氮(NO)也有助于改善气体交换;选择素介导的中性粒细胞黏附抑制剂也可试用(6);其他措施包括小潮气量机械通气以及避免应用影响肌收缩力药物和血管扩张剂。③术后持续肺动脉高压 PTE术后约10%患者仍有肺动脉高压,是导致PTE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目标以降低全身氧耗量、增加右心室前负荷为主,不宜应用减轻右心后负荷药物,因为心排血量和肺血管阻力往往是固定的,应用此类药物常可降低全身血管阻力,使血压降低和右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减少。3.3 药物治疗3.3.1 抗凝治疗:一般可用华法林3 mg/d左右,剂量可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3调节。严重右心衰竭、肝功能异常者可用肝素。3.3.2 肺血管扩张药物3.3.2.1 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依前列醇(epoprostenol)是第1个用于肺动脉高压治疗的该类药物,其半衰期为3~5 min,需持续静脉泵入,其初始剂量2~4 ng?kg-1?min-1,然后以1~2 ng?kg-1?min-1逐渐加量,直至症状明显改善或出现头痛、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Rubin等(7)于1990年首先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持续静脉应用依前列醇8周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就有明显下降,继续观察18个月后试验组活动耐量及血流动力学均较短期治疗有更明显进步。此后,McLaughlin等( 8)也报道了类似结果。Badesch等(9)将依前列醇用于硬皮病继发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2周后活动耐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但目前缺乏其对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长期疗效的观察。伊洛前列素(iloprost)半衰期20~30 min,可静脉应用、吸入或口服,但口服效果差,静脉应用疗效与依前列醇相仿。Olschewski等(10)研究表明,吸入伊洛前列素2.5~5.0 μg,6~9次/d, 3个月后NYHA分级和6 min的步行距离可明显改善。贝前列素(beraprost)是第1个性质稳定的口服前列腺素类似物,口服半衰期达35~40 min。有研究发现口服贝前列素可改善患者劳动耐力和通气效率(11)。Ono等( 12)观察了因外周血管阻塞而不适于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口服贝前列素并与不服用组对比,贝前列素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和76%,与对照组的87%、60%、46%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3.2.2 磷酸酯酶(PDE)抑制剂:西地那非(sildenafil)又名Viagra,为选择性PDE5/6抑制剂,是有效的肺血管扩张药物。Ghofrani等( 13)研究发现,在降低PVR和改善心脏指数方面,口服西地那非50 mg联合吸入伊洛前列素2.8 μg效果优于单一口服西地那非或吸入伊洛前列素,其中西地那非50 mg组优于西地那非12.5 mg组。该药有肾损害,长期应用应注意。3.3.2.3 NO:NO是有效的肺血管扩张剂,PTE术前或术后吸入NO可改善再灌注肺水肿所致的低氧血症,也可用于非手术治疗的CTEPH患者,常与其他肺血管扩张剂联合应用以降低肺血管阻力( 14,15)。由于需要持续吸入装置影响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报道口服L-精氨酸通过一氧化氮合酶促进NO产生也可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运动耐力(16)。3.3.2.4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是强力血管收缩剂,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波生坦(bosentan)为非选择性受体拮抗剂。双盲、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口服波生坦可有效提高运动耐力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17)。3.3.2.5 强心甙和利尿剂:肺动脉高压所致的右心衰竭是因心脏后负荷增加引起,而大部分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尚好,因此是否使用强心甙尚有争议。严重右心衰竭者应用地高辛可迅速增加心搏血量,减轻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利尿剂可减轻水肿、静脉淤血,有助于缓解右心衰竭症状,但也可因右心室前负荷降低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通气降低及发生代谢性碱中毒。3.4 气囊血管成形术:适应证是造影发现肺动脉完全阻塞、充盈缺损或血管内呈网状改变而不能行PTE者。研究发现行血管成形术后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脏功能,提高6 min的步行距离( 18-20)。3.5 肺移植:Callegari等( 21)对CTEPH行肺移植者进行了50个月的随访,并与未手术者对比,发现肺移植并不能降低病死率,但肺移植是否可作为终末期CTEPH治疗措施尚需进一步研究。4 预 后CTEPH行PTE长期存活率大于药物治疗和肺移植,术后3个月心排血量、气体交换、临床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心功能由NYHAⅢ~Ⅳ级降到Ⅰ~Ⅱ级;术后2年mPAP、TLco及活动耐力逐渐改善。目前在经验丰富的医院手术期病死率约为7.6%,影响手术病死率的因素有年龄、右房压、NYHA分级、受累血管数目( 22),主要死亡原因为再灌注肺水肿、术后持续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5 展 望虽然如此,CTEPH领域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表现为:①如何进一步降低术后病死率;②深入研究部分患者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和可能干预措施;③再灌注肺损伤问题,如再灌注肺水肿仍是CTEPH术后的最严重并发症,具有不可预测性,且对其原因所知不多,缺乏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④开发新的肺血管扩张药物,如钠通道激活剂;⑤基因治疗。参考文献1 Wartski M,Collignon M A.Incomplete recovery of lung perfusion after 3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reated with antithrombotic agents(J).J Nucl Med,3-1048.2 Ribeiro A,Lindmarker P,Johnsson H,et al. Pulmonary embolism:one-year follow-up with echocardiography Doppler and five-year survival analysis(J). Circulation, 5-1330.3 Fedullo P F,Auger W R,Channick R N, et al.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J).Clin Chest Med,-581.4 Torbicki A,Kurzyna M,Ciurzynski M,et al.Proximal pulmonary embolimodify 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J).Eur Respir J,-621.5 Bergin C J,Hauschildt J P,Moser K M,et al.Identifying the cause of unilateral hypoperfusion in patients suspected to have chronic thromboembolism:diagnostic accuracy of helical CT an conventional angiography(J).Radiology,-7496 Kerr K M,Auger W R,Marsh J,et al.The use of cylexin(CY-1503)in prevention of reperfusion lung inJu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actom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7 Rubin L J,Mendoza J,Hood M,et al.Treatment of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ith continuous intravenous prostacyclin(epoprostenol)(J).Ann Int Med,5-4918 McLaughlin V V,Genthner D E,Panella M M, et al.Reduction in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with long-term epoprostenol(prostacyclin)therapy in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J).N Engl J Med,-277.9 Badesch D B,Tapson V F,McGoon M D, et al.Continuous intravenous epopro stenol for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the scleroderma spectrum of disease(J).Ann Int Med,-434.10
Olschewski H,Simonneau G,Galie N, et al.Inhaled iloprost for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J).N Engl J Med,-32911
Nagaya N,Shimizu Y,Satoh T,et al.Oral beraprost sodium improves exercise capacity and ventilatory ef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or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J).Heart,-345.12
Ono F,Nagaya N,Okumura H,et al.Effect of orally active prostacyclin analogue on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ithout maJor vessel obstruction(J).Chest,3-1588.13
Ghofrani H A,Wiedemann R,Rose F, bination therapy with oral sildenafil and inhaled iloprost for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J).Ann Intern Med, -522.14
Gardeback M,Larsen F F,Radegran K.Nitric oxide improves hypoxaemia following reperfusion edema after 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J).Br J Anaesth -800.15
Wanstall J C,Jeffery T K.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Drugs,-1007.16
Nagaya N,Uematsu M,Oya H,et al.Short-term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rginine improves hemodynamics and exercise capacity in patient with precapill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891,17
Rubin L J,Badesch D B,Barst R J,et al.Bosentan therapy for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N Engl J Med,-903.18
Feinstein J A,Goldhaber S Z,Lock J E,et al.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Circulation, -13.19 Rocchini A P.Pediatr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J).Curr Opin Cardiol, 3-288.20
Pitton M B,Herber S,Mayer E,et al.Pulmonary balloon angioplasty of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 in surgically inaccessible cases(J).Rofo Fortschr Geb Rontgenstr Neuen Bildgeb Verfahr,-634.21
Callegari G,D'Armini A M,Vigano M,et al.Lung transplantation:the new point of view of an Italian centre(J).Monaldi Arch Chest Dis,-286.22
Tscholl D,Langer F,Wendler O,et al.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risk factors for early survival and hemodynamic improvement(J).Eur J Cardiothorac Surg,-776.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法国科学家2004年7月中旬发现,一种有争议的抗衰老激素脱氢表雄酮(DHEA)具有治疗肺动脉高压病的功效。据悉,这一发现对治疗该病以及由此引起的心脏病有较大作用。
法兰西科学院主席埃米尔?伯里约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在对实验鼠进行的肌体缺氧实验中发现,在肌体缺氧的情况下,实验鼠的肺部动脉血压升高,并且都不同程度地受损,还出现了心脏病迹象。研究人员随后对另一批实验鼠先注射DHEA再进行缺氧实验,发现这批实验鼠的肺部动脉血压并没有显著升高。研究人员于是判断,DHEA可能会抑制肺部血管的收缩,从而防止肺动脉高压的出现。
科学家指出,在肌体缺氧的情况下,肺部动脉血压会不断升高,从肺部动脉一直传导到右心室,以把更多的血液挤入肺部获得氧,而这一高压的形成是由肺部动脉内部肌肉紧缩造成的。久而久之,动脉内壁肌肉出现劳损,右心室也会出现疲劳。
DHEA是人体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属于类固醇化合物。近年来,关于服用DHEA是否有益健康的争论一直未休。许多医药厂商称服用它有益长寿,一些专家也认为,适量服用DHEA不但有助于美容,而且能够延缓衰老;但也有专家认为,额外补充DHEA对人体根本没有作用。伯里约等人的新发现,终于为DHEA找到了新用途。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大蒜中的主要成分蒜素有助于实验鼠防止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研究人员认为,蒜素的这一功效可能同样适用于人类。  研究人员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召开的美国药理学和试验治疗学会会议上报告说,蒜素可能是通过使收缩的肺动脉放松及防止血管受损,而起到防止肺动脉高压发作的作用。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王颖刚  北京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于忠和博士等,与第三军医大学钱桂生教授及成都军区总医院汪盛贤副教授紧密合作,围绕《缺氧时肺血管肾上腺髓质素分泌调控的细胞分子机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并顺利完成了该项目。该研究1998年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于不久前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原肺心病是高原地区的常见病之一,在急进高原的部队中十分常见。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它们发病的中心环节。阐明HPH发生机制不仅对在平原地区而且对在高原地区有效地控制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部队战斗力,防治肺心病,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及临床病人水平四个层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图像分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实验方法,经多层次多手段研究,提出肾上腺髓质素(ADM)广泛分布于肺组织的多种细胞,它除可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外,还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预防和减轻肺血管收缩及肺血管的病理性重构。在缺氧条件下,ADM是具有保护性作用的新型血管舒张肽,可发挥内源性抗损伤的作用。ADM通过调节细胞内钙信息传导通路而发挥上述作用。   他们还通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研究证明,缺氧使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分泌减少,ADM与CGRP稳态失衡是HPH发病原因之一;C型钠尿肽(CNP)参与HPH的病理生理过程对HPH起保护性调节作用;在缺氧条件下,ADM与CGRP呈负相关,与CNP和内皮素呈正相关,这些血管活性多肽构成的调节网络失衡是HPH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纠正ADM、CGRP、CNP、内皮素构成的全身及局部分泌网络调节失衡,可有效地防治HPH。 日《中国医学论坛报》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发布了有关肺动脉高压(PAH)诊断和治疗的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发表在Chest(2004126 4S-92S)上。该指南经过美国心脏学基金会、肺动脉高压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审查和同意。
ACCP最早在10年前组成了一个有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的共识委员会。最近一个由19名专家组成的国际性跨学科专家委员会在审查了杜克大学临床卫生政策研究中心提供的现有证据后,撰写了当前这个指南,该指南比以前的共识声明覆盖面更广,更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并服务于治疗PAH的心脏科医师、肺科医师、风湿科医师和初级保健医师。该指南可以更早和更准确地诊断PAH,并可以更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方法。
该指南的专题有:筛查、早期检测和诊断;内科和外科治疗;呼吸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预后。
PAH通常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 ≥25 mmHg,而肺毛细血管压或左房压≤15 mmHg。PAH病因分类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但PPH可能继发于胶原性血管疾病、先天性肺分流、门静脉高压、HIV感染或药物如减食欲剂。PAH(但不是PPH)可能还继发于肺血管本身以外的其他器官的疾病:心脏(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血液(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临床疑为PAH的病人必须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无创性筛查手段。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能是PAH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PAH病人必须接受有关呼吸睡眠障碍的评估,并在有指征时给予治疗。
原因不明的PAH病人,必须接受结缔组织疾病和HIV感染的检测。对于有PAH家族史的病人,指南还建议行遗传检测,对于有易感PAH的慢性疾病的病人,应该进一步筛查。PAH妇女应避免妊娠,原因是与该病相关的母婴病史率很高。
遗传检测有助于发现PAH发生危险最高的病人,以便于医师密切监测病人,并在病人出现疾病的第一个征象后即可开始治疗。
通气-灌注扫描正常可有效地排除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在疑为肺动脉高压的病人中,需要进行右心导管检查,以证实特殊诊断,确定疾病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患有特发性PAH的病人必须由在肺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医师进行一次急性血管反应试验,试验采用短效药物进行,如静脉注射依前列醇、阿糖腺苷或吸入一氧化氮。
在无心力衰竭的情况下,血管扩张剂急性疗效反应良好的病人(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下降至少10~40 mmHg,而心输出量增加或不变),应该考虑试用口服钙通道阻滞剂治疗。但是,在缺乏急性血管疗效反应证据的情况下,不应该采用钙通道阻滞剂的经验性治疗,原因是,非动力性血管收缩所致肺动脉狭窄的PAH病人,可能发生致死性不良事件。硝苯地平、地尔硫 或氨氯地平是最常使用的药物。不能使用维拉帕米,因为该药有负性肌力作用。
没有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适应证的或治疗失败的心功能3级PAH病人,可能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静脉注射依前列醇、皮下注射treprostinil、吸入伊洛前列素或贝前列素的长期治疗中获益。这类病人也可以采用昔多芬治疗。
指南覆盖的手术疗法是移植、肺血栓动脉内膜切除术和房间隔切开术。疑为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病人可能需要肺血栓动脉内膜切除术,必须转诊到该手术经验丰富的医学中心。纽约心脏学会功能分级3级和4级的PAH病人必须转诊到移植中心行肺移植或心肺移植的评估,并等待移植。这些病人的首选手术是双侧肺移植。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健康网讯:
英国学者报道,如果心指数得以维持,大多数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能够在肝移植后存活,并在长期随访过程中不死于肺动脉高压。
伯明翰伊丽莎白皇后医院的Peter Starkel博士及其同事选取年间接受肝移植的145例患者进行研究,评估了肺动脉高压(PHT)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多数患者在移植前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检查。同时,他们将将轻度和中至重度PHT分别定义为平均PAP超过25和35 mmHg。结果发现,PHT的发生率为26%(145例患者中的38例),其中31例为轻度PHT。
研究人员进行Kaplan-Meier存活分析,未发现正常PAP患者与PHT患者(所有患者,即轻度和中至重度)的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PHT不影响存活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研究人员指出,5例平均PAP大于40 mmHg的患者中的4例在移植后存活1年以上。他们认为,尽管轻度PHT比较常见,但其不会影响移植患者的预后。另外,超声心动图能够检测多数重度PHT,但无法检测轻度与中度PHT。
Starkel博士认为,当心指数得以维持时,大多数中至重度PHT患者能够在移植后存活。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根据指南撰写专家组的全体意见,新的治疗和处理肺动脉高压(PAH)指南日前正式公布,指南指出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这一逐渐恶化和经常导致致命后果的疾病中效果显著。专家组由加州大学的Lewis J Rubin教授领导,他们认为所有被怀疑患有PAH的患者都应该通过静脉依前列醇,腺苷或吸入式NO进行准确的评估,如果出现急性反应,则需接受钙离子拮抗剂的治疗(CCB)。当供应肺脏血液的血管因先天或其它各种原因收缩时(包括充血性疾病,肝脏门脉高压,HIV感染和其它),PAH便发生了。新的指南是对04年《Chest》杂志上指南的补充,由胸科医生学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肺动脉高压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以及美国风湿病学院共同赞助完成。在新的治疗建议中,专家委员会建议特发性PAH,无右心衰竭的患者的患者应该接受钙离子拮抗剂治疗。那些对血管活性药物不敏感的患者可以不使用钙离子拮抗剂,这时华法令和抗凝剂是恰当的选择。血管活性检测能够发现患者潜在的疾患,如硬皮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这些都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基础病。所有PAH的患者都能从氧疗中获益,如果能够将氧饱和度始终控制在90%以上,则预后将非常不错。对那些不适宜用钙离子拮抗剂或对CCB治疗无反应的患者,指南提供了一些变通的手段,以促进功能分级:? 不接受CCB治疗的4级患者应使用静脉依前列醇? 不接受CCB治疗的3级患者应长期接受内皮素受体激动剂,静脉依前列醇,皮下treprostinil,吸入型伊络前列素或贝前列素的治疗。? 不接受CCB治疗的2级患者无特异推荐的药物,下一步的临床研究将针对这类人群
&&&心胸外科
擅长:心胸外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平煤集团总医院&&&心胸外科
建议:纽约路透社 根据最近的circulation杂志报道:依前列醇(epoprostenol)静脉给药可使原发肺动脉高压(PPH)病人的三年存活率提高1倍。   PPH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类似于癌症的破坏性疾病。由于这种疾病的严重性,以及这种病尚无其他治疗方法,美国FDA在九十年代仅依据短期的数据就迅速地批准了依前列醇。正因为如此,此药是否能提高长期生存率还不清楚。  在目前的研究中,McLaughlin等评估了在日至日之间连续采用依前列醇治疗的162例PPH病人的结果。平均随访36.3个月。  采用依前列醇治疗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8%,76.3%和62.8%。依据历史数据,相应的不采用依前列醇治疗的生存率分别为58.9%,46.3%和35.4%(P&0.001)。  评价生存的主要因素包括:运动耐量,功能分级,右心房压和对腺苷的血管扩张反应。经过一年的治疗,功能分级和运动耐量、心脏指数和平均肺动脉压的改善经鉴定适于生存。  “采用依前列醇治疗几乎使PPH患者三年生存率增加了1倍。” McLaughlin医生说。“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可实质上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疗法。”  “过去几年另外两种治疗PPH的疗法获得了批准。” McLaughlin医生说。“一种是口服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另外一种是前列腺素类似物的经皮给药制剂。”她解释说。“但是这两种药的长期数据仍未获得。”  “我认为PPH的治疗和右心衰竭将会变得象左心衰竭的治疗那样----针对多种发病机制联合用药。” McLaughlin医生说。她补充说,最近的研究发现依前列醇和口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合用比单用依前列醇更有效。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疾病百科(别名:特发性肺动脉高血压)(别名:特发性肺动脉高血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一少见疾病,2003年以后被称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因其病因不明,而区别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是一少见疾病,2003年以后被称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因其病因不明,而区别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典型症状: 多发人群:所有群体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肺 心脏常用药品: 疾病自测: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科_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