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要素禀赋理论 案例的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如何

如何理解要素禀赋与国家的进出口结构的关系_百度知道
如何理解要素禀赋与国家的进出口结构的关系
提问者采纳
俄林早期师承瑞典著名经济家赫克歇尔深受启发故要素禀赋说称赫--俄模式该模式现代际贸易理论新端与李嘉图比较本说模式并列际贸易理论两基本模式资源禀赋称要素禀赋指拥各种产要素包括劳力、资本、土、技术、管理等丰歉要素禀赋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于别同种要素供给比例价格相低于别同种要素价格则该种要素相丰裕;反产要素禀赋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于别同种要素供给比例价格相高于别 同种要素价格则该种要素相稀缺要素禀赋说理论背景瑞典经济家赫克歇尔俄林解释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世纪早期提资源禀赋说用说明各产参与际贸易交换商品具比较本优势原俄林批判继承卫·李嘉图比较本说认李嘉图用劳支素差异解释际贸易片面产除劳起作用外资本、土、技术等产要素各产品本同必须同考虑各产要素向英古典经济派提挑战<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33版《区域贸易际贸易》书系统提自贸易说标志着要素禀赋说诞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理论称新古典贸易理论其理论模型即H-O模型俄林要素禀赋代替卫·李嘉图劳本用产要素丰缺解释际贸易产进口贸易类型根据资源禀赋说各产同种产品技术水平相同情况两产同产品价格差别自于产品本差别种本差别自于产程所使用产要素价格差别种产要素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各种产要素相丰裕程度即相禀赋差异由产价格差异导致际贸易际工要素禀赋说理论背景由俄林结论:比较优势产品应口产品需产密集使用该相充裕便宜产要素产产品;比较劣势产品应进口产品需产密集使用该相稀缺昂贵产要素产产品比劳力丰裕家口劳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裕家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密集型产品种理论观点称狭义要素禀赋论广义要素禀赋理论指际贸易使参加贸易家商品市场价格、产商品产要素价格相等情况及产要素价格均等前提两产同产品技术水平相等(或产同产品技术密集度相同)情况际贸易取决于各产要素禀赋各产结构表现每家专门产密集使用本具相禀赋优势产要素商品要素禀赋论假定产要素各部门转移增加产某种产品机本保持变新古典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结构差异及由种差异所导致要素相价格际间差异面寻找际贸易发原克服李嘉图模型关于种产要素投入假定局限取相功新古典H-O定理仍建立系列假定条件种假定主要包括九面:1.假定两家、两种商品、两种产要素(劳资本)假设目便于用平面图说明理论2.假定两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产函数相同假设主要便于考察要素禀赋考察要素价格两相商品价格决定作用3.假定X产品劳密集型产品Y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4.假定两两种产品产规模经济利益变即增加某商品资本劳使用量使该产品产量相同比例增加意即单位产本随着产增减变化没规模经济利益5.假定两进行完全专业化产即尽管自由贸易两仍继续产两种产品亦即6.假定两消费偏相同若用社差异曲线反映则两社差异曲线位置形状相同7.两两种商品、两种产要素市场竞争完全指市场能够购买或售量商品或产要素影响市场价格指买卖双都能掌握相等交易资料8.假定各内部产诸要素能够自由转移各间产要素能自由转移指内部劳资本能够自由某些低收入区、行业流向高收入区、行业直至各区、各行业同种要素报酬相同种流才停止际间却缺乏种流性所没贸易际间要素报酬差异始终存9.假定没运输费用没关税或其贸易限制意味着产专业化程持续两商品相价格相等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进出口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什么是产业结构,哪些指标可以表示出产业结构的状况?_百度知道
什么是产业结构,哪些指标可以表示出产业结构的状况?
提问者采纳
指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每产业部门内部构产业结构状况般用两种指标表示:种用各产业投入产要素(劳力、资金等)数量比指标各产业间资源配置比较说明产业结构;另种用各产业产(增加值、实物量等)数量比指标各产业产经营比较说明产业结构 产业类
经济研究经济管理经使用类主要两领域、两部类类三产业类资源密集度类际标准产业类 ()两领域、两部类类种类按产性质及其产品属性产业进行类按产性质产业部门物质资料产部门非物质资料产部门两领域前者指事物质资料产并创造物质产品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者指事物质资料产提供非物质性服务部门包括科、文化、教育、卫、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二)三产业类种类根据社产历史发展顺序产业结构划产品直接取自自界部门称第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部门称第二产业产消费提供各种服务部门称第三产业种类世界较通用产业结构类 我三产业划: 第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产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第二产业外其各业根据我实际情况第三产业两部:流通部门二服务部门具体四层: 第层: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产服务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产业社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提高科文化水平居民素质服务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体育社福利业科研究业等 第四层:社公共需要服务部门包括家机关、政党机关社团体及军队、警察等 (三)资源密集程度类 种产业类按照各产业所投入、占主要位资源同标准划根据劳力、资本技术三种产要素各产业相密集度产业划劳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密集型产业指进行产主要依靠量使用劳力技术设备依赖程度低产业其衡量标准产本工资与设备折旧研究发支相比所占比重较般说目前劳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新工艺设备应用发达家劳密集型产业技术、资本密集度提高并逐步劳密集型产业化例食品业发达家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单位产品本资本本与劳本相比所占比重较每劳者所占用固定资本流资本金额较高产业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般电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布基础工业重加工业般看作发展民经济、实现工业化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产程技术智力要素依赖超其产要素依赖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工业、原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前微电、信息产品制造业代表技术密集型产业迅猛发展带发达家经济增主导产业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决定家竞争力经济增前景 (四)际标准产业类 使同家统计数据具比性联合颁布&&全部经济际标准产业类&&(ISIC)现通行1988第三修订本套〈际标准产业类〉A-Q共17部门其包括99行业类别<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部门:A、农业、狩猎业林业;B、渔业;C、采矿及采石;D、制造业;E、电、煤气水供应;F、建筑业;G、批发零售、修理业;H、旅馆餐馆;I、运输、仓储通信;J、金融介;K、房产、租赁业;L、公共管理防;M、教育;N、保健社工作;O、社服务;P、家庭雇工;Q、境外组织机构 我发布〈民经济行业类与代码〉参照〈全部经济际标准产业类〉制定产业划与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内数家基本致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三产业间结构变化趋势 第第产业增加值业数民产总值全部劳力比重数家呈断降趋势直至70代些发达家英美第产业增加值劳力所占比重降趋势始减弱 第二第二产业增加值业数占民产总值全部劳力比重<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代前数家都升进入60代美、英等发达家工业部门增加值业数民产总值全部劳力比重始降其传统工业降趋势更明显 第三第三产业增加值业数占民产总值全部劳力比重各都呈升趋势60代发达家第三产业发展更迅速所占比重都超<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6c655f% 三产业比重变化趋势看世界各工业化阶段工业直民经济发展主导部门发达家完工业化逐步向工业化阶段渡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益民经济发展主导部门 (二)工业内部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工业化三阶段: 1、轻工业发展阶段像英等欧洲发达家工业化程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 2、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工业都发展发展快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 3、工业高加工度化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期工业发展原材料依赖程度明显降机电工业增速度明显加快原材料加工链条越越零部件等间产品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业产现迂化特点加工度提高使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提高消耗原材料并比例增所工业发展技术装备依赖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工业内部重要产业 三阶段反映传统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变化般情况并意味着每家、每区都完全按照种顺序发展例新建立特定历史条件首先集力量建立起定重工业基础改革放初期再进行发展轻纺工业补课现则要信息化带工业化 (三)农业内部结构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随着农业产力发展种植业比重呈降趋势其产水平益提高;畜牧业比重逐渐提高;林业益单纯提供林产品资源转向注重其环境态功能保持提高森林覆盖率越越受重视;渔业益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其比重稳步升 产业结构变影响素
()需求结构变化 需求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影响直接首先产业结构变取决于间需求终需求比例产业间需求越该产业部门越具原材料性质;终需求越越具提供终产品性质意味着间需求终需求比例关系变导致产业结构相应变终需求结构规模变化促进产业结构演进重要 其均收入水平同阶段消费结构收入极限能满足所层需要温饱目标至关重要居民自倾向于限收入用于购买必需品主要引导或带农业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既工业化能够起步需求结构根据工业化首先轻工业起步需求依据同边际储蓄倾向即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比例低决定既实力发展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传统产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产业结构轻型化均收入等水平阶段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随着收入增需求结构重由必需品转向非必需品边际消费倾向即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比例提高使居民增加收入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相应使提供资本物品产业发展起并反推农业轻工业产效率幅度提高主要提供耐用消费品设备重工业升主导位提供资本劳力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均收入高水平阶段论数量档物质享受已极满足需求趋向层、化、性化尚化消费结构必带层产业结构递进升级促进高加工度化信息咨询业等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变影响需求结构素 再消费投资比例终需求消费投资比例直接决定消费资料产业同产资料产业比例关系前二者比例变直接引起二者比例变德经济家霍夫曼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比例即霍夫曼比例理论依据考察<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6c655f家18世纪工业化史统计资料发现比例发展程持续降即由消费品工业占主导位向资本品工业占主导位工业化渐进程 投资结构投资构现实终需求、形新产能力实现产业扩张重要条件投资结构即资金投向同产业向所形投资配置量比例改变原产业结构直接原政府达优化产业结构目标通制定或修订投资政策变投资结构贯彻调节意图 (二)供给结构变化 首先产要素拥状况间相价格水平劳力基本产要素劳力数量素质产业结构演进必要条件其条件变情况要固定资产产能力能够承受间产品供应能够保证新或扩张产业部门拥劳力越该部门能较快发展另面其素变情形技术结构断变现实经济产业部门更替变换需要劳力具充产业间转移性条件者根本取决于劳力素质 资金供应状况通资金总量资金投向两面影响产业结构变其条件变产业部门拥资金愈丰富愈能够加快发展随着技术创新产设备益规模化没庞资金支持发展重工业新兴产业同资金同产业部门投向偏改变现产业存量结构形新增量结构即投资结构变通影响社资产总量各产业配置构变影响产业结构态说资金供应总量供应结构变产业结构变直接原 其技术创新与技术结构变产业结构优化变决定性素技术结构指先进程度同各种技术间质组合与量比例关系本质讲技术结构同产业内部反映资源组合式产业间反映资源转换关系推技术结构变则技术创新纵观世界产业结构演变历史技术创新本产业内部传递与相关产业间扩散技术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程度直接关联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变革总技术创新及相应技术结构变革先导历技术结构变革都技术创新产业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相应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商品进口结构优化告终 自资源禀赋差异同家或区农业、采掘业、轻纺工业发展同程度影响资源匮乏家或区能形资源发型产业致力于构建资源加工型产业结构今自资源拥状况工业部门结构影响变具相性受资源稀缺制约家或区借助于科技创新际贸易缓解克服自资源其经济发展约束 (三)际贸易 放条件产业结构形调整仅受内市场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素影响受其际贸易状况影响种影响通际比较利益机制实现产业结构际交换程口产品通由内市场价值于际市场价值本具比较优势产品;进口商品则相反放程度越高其内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程度越高定程度改变内产业间投入产关系使本产业既能利用产业弥补自身发展足能依赖外向关联抑制本产业自身发展见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基础决定贸易结构水平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反映并引导着产业结构变 (四)制度安排 经济体制模式决定产业结构调节或转换机制并通家与企业关系直接或间接影响产业结构变产业结构调节机制指经济系统内部通各产业部门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实现产业结构失调协调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演进手段现代经济史表明任何家产业结构横向(合理化)纵向(高度化)演进程产业结构调节机制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其性质、功能效率程度决定着产业结构演进式效 根据体制素产业结构调节机制: 第政府调节机制政府宏观经济角度考虑主要产业政策设计与实施产业结构进行整体调节具体操作政府政令或计划形式直接调整产业结构并借助信息、协调关系通报建立投资审批或许证制度及相应机构企业进行指导劝说政府权威经济资源具强员力量能够依据政策偏集投资短间内使某些重点产业优先建立起若政府调节机制运用度或合宜其本身所固局限性暴露遗:达指令式属于硬性调节调节幅度弹性易产调节度结构变波二政府供给推式发产业结构调节能产向性误导再加垂直封闭决策传递系统使调整往往结构失衡达严重才能进行难克服部门结构资源配置效益低效化三政府调节机制各利益差异存协调难度易导致调节目标变形形偏斜度通重型化产业结构 第二市场调节机制即依据经济运行本身固内自行调整力量促使产业结构实现横向纵向演进市场经济体制条件由于同等份额资源同产业形同效益即利润差别事实促资源向高效益、高产率产业转移配置推产业结构优化世界产业结构演变实践证明市场调节机制产业结构优化变局限性包括盲目性瓶颈产业调节失效、产业进入障碍、市场信息完全、甚至产业结构轻型化等等 析说明产业结构优化能纯粹自觉或自发能自发与自觉双重调节程并且市场调节机制配置资源效率要远高于计划调节机制明确市场配置资源调节结构主渠道同政府必要制定合理预见性产业结构政策避免投资行盲目性规划鼓励优先发展部门需要援助衰退部门确定主导产业、基础产业战略产业发展顺序使用经济手段增强政府监督与引导功能同注意减少政府干预效率损失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经济结构整体素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产业结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经济指标有哪些?_百度作业帮
经济指标有哪些?
经济指标有哪些?
  经济指标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经济现象的名称用经济范畴表述,经济范畴的数量方面则通过数值反映.例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经济范畴,表现这些经济范畴数量方面的名称及其数值“社会总产值××亿元”、“国民收入××亿元”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  经济指标体系  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经济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种经济事物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不同而存在不同联系.与之对应的经济指标可划分为不同的体系.  综合平衡宏观经济指标体系  按照经济指标在社会产品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为下列前后衔接、计算配套的指标体系:  ①生产要素和生活条件指标体系.分为人口、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消费资料、物资储备等指标体系.  ②社会生产成果指标体系.即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包括邮电业)、商业(包括外贸)五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实物产量或实际工作量、总产值、净产值(即国民收入)等指标体系.  ③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指标体系.前者包括生产部门劳动报酬和构成社会纯收入的利润、税收等指标体系,后者包括国家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收支、非生产部门的经费收支等指标体系.  ④国民收入的最终使用指标体系.包括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后形成可以用于购买实物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指标体系.前者又分为居民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集体消费基金;后者分为生产性积累基金和非生产性积累基金等指标体系.  ⑤社会产品实物的流通和消费指标体系.包括运输和交换指标体系,以及表明最后用于补偿原材料燃料消耗、固定资产维修和更新、扩大再生产需要增加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增长、物资储备的扩大、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集体消费、出口等各种用途的产品指标体系.  ⑥人民生活指标体系.包括吃、穿、用、住等消费水平和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等指标体系.  以上各种经济指标体系既有实物量的又有价值量的,两套指标体系应该各自综合平衡并相互对应.为了考核经济效益和实际管理的需要,还应该按性质、时间、空间等因素层层细分和补充,成为各种互相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  按性质或作用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为综合计算全部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价值的各种产品的价格指标体系;②为综合对比不同时期物质财富和实物产品达到的实际水平的各种产品的不变价格指标体系;③表明事物实际规模或水平的绝对数指标体系;④表明事物发展速度、构成或比例的相对数指标体系;⑤反映事物个别水平或总量的指标体系;⑥反映一般水平的平均数指标体系和指数体系;⑦考核生产成果的实物量和价值量指标体系;⑧考核素质和效益的各种指标体系.  从时间上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说明社会经济过去发展状况、现有实际情况和当前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②根据统计指标体系反映的国情、国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拟定的近期、中期和远景战略计划指标体系.这两种指标体系不仅在时间上有差异,在范围上也有区别.计划指标体系只包括计划部分,而统计指标体系除包括计划调节部分以外,还包括不作计划的部分.但两者都包括综合平衡、质量、效益、速度、构成、比例等指标体系,在针对共同事物时,在涵义、口径和计算方法上应该一致,以便相互对比.  从空间上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要有:①按省、市、自治区以至地、县的块块系统划分的区域性指标体系;②按部、司(局)、专业公司到企业的行政领导条条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③按经济部门、经济类型层层下到企业的业务领导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它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也是社会最终使用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产品价值之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包括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在价值构成上避免了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因而能全面地、确切地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并具有国际可比性,所以成为社会生产与使用核算的核心指标.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和主要指标  1.生产法及有关指标  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 = 总产出-中间投入  (1) 总产出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以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为例加以说明:  工业总产出是工业企业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即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成果,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价值差额等.  (2) 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 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 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中间投入分为物质产品投入和非物质性服务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物质产品投入是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物质产品投入包括货物和物质性服务(货运、邮电通讯、商业和饮食等服务)的消耗,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服务投入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除物质性服务以外的各种服务.包括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  下面介绍工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  工业中间投入是在工业生产活动中耗用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服务费用(物质性服务费和非物质性服务费).外购材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的价值和自制交库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以及计人材料采购成本的自营运输费用;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作为燃料的废料的价值、自制燃料实际成本,以及计人燃料采购成本的自营运输费用,也不包括烧油特别税;外购动力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物质性服务费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除上述中间产品以外的物质性服务费用,如支付外单位的运输费、邮电费、修理费、仓储费等;非物质性服务费指工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对外单位支付的各种非物质性服务,如金融服务费、保险服务费、广告费、职工教育费等.  (3) 增加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本部门、本单位对国内生产总值提供的份额.  按生产法计算增加值应注意对增值税的处理,如果总产出包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则中间投入也应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计算;如果总产出和中间投入均不含增值税,则按此计算增加值还应加上企业在核算期内应交的增值税额,即: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 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转出数).  2.收入法及有关指标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之和,这四项也称为最初投入价值.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 = 固定资产损耗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营业盈余  (1) 固定资产损耗是核算期内生产中因耗用固定资产而磨损的价值.按SNA的要求, 应按固定资产重估价的价值和使用年限计算,我国限于条件,暂以固定资产折旧代替.固定资产损耗虽然也是在生产过程中损耗与转移的价值,但它是社会最终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这是与中间投入不相同的.  (2)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费、福利费及实物报酬.个体劳动者通过生产经营获得的纯收入也列入此项.  (3) 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间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生产补贴是政府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实行增值税后,生产税中还包括本期应交增值税(产品销项税额与中间投入进项税额之差, 进项税中要扣除出口退税及进项税转出数).  (4) 营业盈余是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 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所得到的盈余.  3.支出法及有关指标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国内生产总值 = 总消费 + 总投资 + 净出口  (1) 总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社会消费,前者指居民个人满足物质与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费,后者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给全社会享用的消费.  (2) 总投资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投资支出合计,分为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项. 固定资产形成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购置、建造的固定资产价值,包括各种有形的固定资产和无形的固定资产投资.库存增加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库存实物量变动的价值.一般采用 “差额法” 计算,即期末与期初库存价值差额作为库存增加,如库存减少则用负数表示.  总投资 = 固定资产形成 + 库存增加  (3) 净出口是指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差额,如进口大于出口则用负数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及无偿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总值;进口是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及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总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素禀赋理论案例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