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身体都很好。姐姐在出身几个月就查处肾有问题子宫摘除后遗症一个肾,时隔几年后弟弟也发现肾有问题真是怎么回事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合肥手机报》 合肥手机报,掌握更精彩。安徽移动手机发送hfb到订阅,月费3元。
47岁妹妹捐肾给57岁患尿毒症姐姐
昨日下午,省立医院,姐姐王秀荣与妹妹王艳秋牵手相视微笑。晨报记者 卓F 摄
&&&&日下午, 47岁的灵璧人王艳秋躺在省立医院保健中心13楼的病房里,一扭头就看到57岁的姐姐王秀荣在左侧的床上睡得香甜,虽然看上去有些疲惫,但呼吸声均匀。同样疲惫的她动了一下身子,笑容出现在脸上。已经是手术后的12天了,医生说效果比想象得还要好,顺利的话,一周后她和姐姐就可以出院了。
&&&&手术整整进行了10个小时
&&&&张民荣仍清楚记得,妻子王秀荣和妹妹王艳秋是10月16日住进省立医院的,&捐肾&手术安排在了12月19日。
&&&&早上8点,王艳秋先被推进了手术室准备,随后是王秀荣。直到下午2点,妹妹出手术室。晚上6点,姐姐出来。手术整整进行了10个小时。
&&&&焦急,害怕。王秀荣的丈夫张民荣用这两个词形容当时手术室外两家人的感受。据他介绍,王秀荣的尿毒症已经三年了,查出时已是晚期,之后一直采取透析治疗。入住省立医院后,又出现了心脑血管、胃溃疡、心衰等多种并发症。这些病痛虽在手术前已治愈,但也过度消耗了她本就虚弱的身体。而且,57岁的年纪进行肾移植手术,风险也比较大。而最令张民荣担心的是一旦手术不成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妹妹王艳秋一家人。
&&&&好在,所有的担心都没成为现实。&手术很成功,效果相当好。&负责此次手术的医院肾移植病房主任刘洪涛告诉记者。
&&&&没想那么多,就想救姐姐
&&&&两家的家境都不算好:王秀荣下岗在家,张民荣在县工商局上班,家里是低保户;王艳秋和丈夫代文永都是下岗职工,低保户。王秀荣兄弟姐妹6个,她是老大,王艳秋是老四。&不光是我和我姐感情好,我们家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好。&王艳秋说,最初知道姐姐得了尿毒症后,五个兄弟姐妹都有捐肾给姐姐的想法。
&&&&王艳秋验了血型后发现和姐姐相配。瞒着姐姐,她想先争取家人的支持。丈夫代文永第一个支持,但担心她的身体不能捐,&要不捐我的吧?&他说。王艳秋坚决不同意,因为除了非亲属捐赠很难匹配外,代文永其实只有一个肾,另一个因患肾积水早被摘除了。
&&&&征得家人的同意后,但姐姐王秀荣却不同意,她担心自己没治好,反而耽误了妹妹。直到去年,王秀荣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王艳秋感觉不能再拖了,坚决要求捐肾给姐姐。据医生刘洪涛介绍,刚入院时,王秀荣时常昏迷,不认人,大小便失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当时没想那么多,也没觉得害怕,就是想如果我不救我姐,感觉自己像犯罪。&昨日,躺在病床上的王艳秋又朝姐姐看了一眼,温暖一笑,随即哽咽了。
&&&&今年我省非亲属捐肾仅数例
&&&&&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妹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是手术后王秀荣对丈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张民荣说,王艳秋不仅是救了姐姐,更是救了他们一家人。
&&&&但并不是每一个尿毒症患者都能像王秀荣一样幸运,有捐肾的亲人或者找到合适的肾源。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或等待有捐赠的肾源。&目前肾源非常困难。&刘洪涛坦言,因为观念的原因,除了寄希望于亲属,想找到捐赠的匹配肾源机会并不大。据他了解,今年全省非亲属肾捐赠屈指可数,&其中一名还是浙江人,车祸后,其家人表示愿意捐出死者的肾。&刘洪涛说,目前捐赠的肾已经顺利移植到一名尿毒症患者体内。
&&&&刘洪涛告诉记者,环境恶化和滥用药物是近年来引发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水质污染、重金属超标,乱用药、不按医嘱用药,都会损坏肾脏功能。&绝大部分尿毒症是查不出具体原因的,遗传、免疫学因素、环境和滥用药物都有可能。&据其介绍,目前通过换肾治愈尿毒症成功率已高达95%以上。
&&&&晨报记者 甘琼芳
相关阅读:
13-12-13 13-11-28
13-10-22 13-10-04
热图推荐:
万达并购环球国旅
年货展开幕在即
美国胖女臀围惊人
少女拍镜子无身照
版权申明:
①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合肥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如合肥在线-合肥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仅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
24小时新闻排行
2014 改革迈出新步伐
送新战友下连队
安徽新年音乐会昨...
巧克力“兵马俑”...
┊ 加入我们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皖ICP备号
未经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本网举报电话:1昨日下午,省立医院,姐姐王秀荣与妹妹王艳秋牵手相视微笑。晨报记者 卓旻 摄
日下午, 47岁的灵璧人王艳秋躺在省立医院保健中心13楼的病房里,一扭头就看到57岁的姐姐王秀荣在左侧的床上睡得香甜,虽然看上去有些疲惫,但呼吸声均匀。同样疲惫的她动了一下身子,笑容出现在脸上。已经是手术后的12天了,医生说效果比想象得还要好,顺利的话,一周后她和姐姐就可以出院了。
手术整整进行了10个小时
张民荣仍清楚记得,妻子王秀荣和妹妹王艳秋是10月16日住进省立医院的,“捐肾”手术安排在了12月19日。
早上8点,王艳秋先被推进了手术室准备,随后是王秀荣。直到下午2点,妹妹出手术室。晚上6点,姐姐出来。手术整整进行了10个小时。
焦急,害怕。王秀荣的丈夫张民荣用这两个词形容当时手术室外两家人的感受。据他介绍,王秀荣的尿毒症已经三年了,查出时已是晚期,之后一直采取透析治疗。入住省立医院后,又出现了心脑血管、胃溃疡、心衰等多种并发症。这些病痛虽在手术前已治愈,但也过度消耗了她本就虚弱的身体。而且,57岁的年纪进行肾移植手术,风险也比较大。而最令张民荣担心的是一旦手术不成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妹妹王艳秋一家人。
好在,所有的担心都没成为现实。“手术很成功,效果相当好。”负责此次手术的医院肾移植病房主任刘洪涛告诉记者。
没想那么多,就想救姐姐
两家的家境都不算好:王秀荣下岗在家,张民荣在县工商局上班,家里是低保户;王艳秋和丈夫代文永都是下岗职工,低保户。王秀荣兄弟姐妹6个,她是老大,王艳秋是老四。“不光是我和我姐感情好,我们家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好。”王艳秋说,最初知道姐姐得了尿毒症后,五个兄弟姐妹都有捐肾给姐姐的想法。
王艳秋验了血型后发现和姐姐相配。瞒着姐姐,她想先争取家人的支持。丈夫代文永第一个支持,但担心她的身体不能捐,“要不捐我的吧?”他说。王艳秋坚决不同意,因为除了非亲属捐赠很难匹配外,代文永其实只有一个肾,另一个因患肾积水早被摘除了。
征得家人的同意后,但姐姐王秀荣却不同意,她担心自己没治好,反而耽误了妹妹。直到去年,王秀荣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王艳秋感觉不能再拖了,坚决要求捐肾给姐姐。据医生刘洪涛介绍,刚入院时,王秀荣时常昏迷,不认人,大小便失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当时没想那么多,也没觉得害怕,就是想如果我不救我姐,感觉自己像犯罪。”昨日,躺在病床上的王艳秋又朝姐姐看了一眼,温暖一笑,随即哽咽了。
今年我省非亲属捐肾仅数例
“父母给了我第一次生命,妹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是手术后王秀荣对丈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张民荣说,王艳秋不仅是救了姐姐,更是救了他们一家人。
但并不是每一个尿毒症患者都能像王秀荣一样幸运,有捐肾的亲人或者找到合适的肾源。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或等待有捐赠的肾源。“目前肾源非常困难。”刘洪涛坦言,因为观念的原因,除了寄希望于亲属,想找到捐赠的匹配肾源机会并不大。据他了解,今年全省非亲属肾捐赠屈指可数,“其中一名还是浙江人,车祸后,其家人表示愿意捐出死者的肾。”刘洪涛说,目前捐赠的肾已经顺利移植到一名尿毒症患者体内。
刘洪涛告诉记者,环境恶化和滥用药物是近年来引发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水质污染、重金属超标,乱用药、不按医嘱用药,都会损坏肾脏功能。“绝大部分尿毒症是查不出具体原因的,遗传、免疫学因素、环境和滥用药物都有可能。”据其介绍,目前通过换肾治愈尿毒症成功率已高达95%以上。(记者 甘琼芳)
【责任编辑:徐 栩】
集成阅读:当前位置:>
“弟弟的阑尾炎,也要赶快好……”这是姐姐的喃喃祝福,她以为弟弟会感受到,从未想过他们已天人永隔。15日凌晨,患有尿毒症两年的闫淑青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生命得以继续。但是她并不知道,给她新生的正是自己的亲弟弟闫森。
  闫玉房拿着儿子生前的照片
  “弟弟的阑尾炎,也要赶快好……”这是姐姐的喃喃祝福,她以为弟弟会感受到,从未想过他们已天人永隔。15日凌晨,患有尿毒症两年的闫淑青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生命得以继续。但是她并不知道,给她新生的正是自己的亲弟弟闫森。因为突发脑出血、脑疝,14日,闫森宣告不治。为了保住一个孩子,他们的父母商量:把儿子的器官捐献出来,除了救治女儿,还有一个肾脏和肝脏、两只角膜给他人新生和光明。弟弟的一个器官给了姐姐,据悉,这也是我国首例旁系血亲人体器官捐献。文/图 记者 杨芳姐姐患尿毒症两年多终于盼到了器官移植今年23岁的闫淑青是聊城大学化工专业大三学生,两年前查出患有尿毒症,转辗多地求医治疗,靠药物和透析维持生命,等待肾脏移植手术。
  她没想到等一个肾源会这么难,2年了,没有结果,以致她的其他脏器功能已经受损。她没想到,肾源又来得这么快:妈妈在医院照顾患了阑尾炎的弟弟,“突然”间说找到了一个“熟人”,找到肾源了!
  接受肾脏移植5天的闫淑青,昨天看起来气色不错。她憧憬着早日走出病房,早日见到让她担心的弟弟:她来济南住院的时候,弟弟还因为“阑尾炎”在老家住着院呢!
  身体一直很健康的弟弟突然就昏迷不醒了
  昨天的闫玉房、王万荣夫妇几度落泪。他们来自聊城,这是一个清贫的家庭。
  闫玉房是当地酒厂下岗工人,妻子无业,二人在当地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儿子闫森在当地上初三,15岁,今年要中考,学习很用功,成绩也不错。“我知道他的学习压力挺大,家庭经济情况也给他不小的压力,但他身体一直很好,没生过什么病。”闫玉房说。
  直到2009年。当年,闫森开始头疼头晕,被确诊为脑血管畸形,在北京做了介入手术,治愈回家。“后来一直好好的。”闫玉房回忆,3月13日深夜,正在写作业的闫森告诉爸爸自己头疼,后来头一栽便不省人事。
  闫玉房立即把儿子送往聊城市人民医院,并打电话告诉在老家照顾母亲的妻子,儿子患了阑尾炎,赶紧到医院来。
  随后闫森被诊断为脑出血、脑血管畸形、脑疝。入院后,医生对他进行全力抢救,但仍无法挽回他的生命。
  总得保住一个孩子父母商量捐献儿子器官在得知闫森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后,聊城市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联系到了闫森的父母,向闫森父母介绍了器官捐献的政策。“知道儿子没救了,他们也给我说了人体器官捐献的政策,我当时就存了个心思:总要保一个孩子,不行就让闫森捐器官吧。”王万荣说。
  器官获取必须分秒必争,取晚了,就是移植给受体,效果也不好。强忍住悲痛,闫玉房先提出了捐献儿子器官的想法。“把儿子的肾脏给她姐姐吧,这样能保住一个孩子,还能挽救更多人的命……”
  “我一开始也接受不了,后来想想,能救一个人就救一个人吧。”王万荣点头同意了。
  打上麻醉针把女儿骗到济南治疗怕女儿知道实情接受不了,王万荣跟丈夫商量,“给她打上一针蒙汗针(麻醉针),送到济南去。”
  其实,早在女儿查出尿毒症,他们夫妻俩就想给女儿捐肾,没想到没配上型。14日23时,闫森病情恶化,终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经两名死亡判定专家核实后确认已心脏死亡。40分钟后,在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专职协调员的见证下,医生成功摘取了闫森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和两只眼角膜。摘除完毕后,医疗组向闫森的遗体鞠躬致敬。此后,医生带着捐献器官连夜赶回济南,王万荣则在老家安葬儿子。15日凌晨,闫淑青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她一直知道弟弟是得了阑尾炎,以为做了手术,所以我不在济南,她一直以为我在照顾她弟弟。”王万荣说。
  儿子要知道自己捐了器官他也会感到自豪
  闫淑青恢复得不错。除了给姐姐的一个肾脏,闫森的另外一个肾脏、一个肝脏和两只眼角膜分别在三家医院被移植给了2名脏器衰竭患者和眼角膜病患者。术后,其他4名患者也恢复得很好。
  昨天,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刘维新,将闫森的器官捐献证书给了闫玉房夫妇俩,感谢他们为社会作的贡献。
  摩挲着儿子的照片,看着大红色的荣誉证书,闫玉房和妻子几度哽咽。“我一定会拿着证书去他坟上让他看看,如果他在世,一定会同意我们的做法,也一定会感到自豪!”闫玉房说,儿子走了,女儿生命延续,别人也得救了,“也给了我们一个希望吧,他还活着!”
  闫玉房夫妇一直在用善意的谎言小心呵护着女儿,万一女儿出院后知道了怎么办?“我们会告诉她,替弟弟好好活着,在社会上多做善事,多做贡献。至于再多的,我这时候脑子一片空白……”闫玉房说着,眼圈又红了。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