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诗歌朗诵的诗歌,我微笑着面对生活的英语翻译

[转载]《汉英对照汪国真诗选》与译诗评论(五)、(六)
《汉英对照汪国真诗选》与译诗评论(五)
珠连璧合见真章&贺蒋隆国教授新作出版
诗歌翻译家&&贺炜&&
作为20世纪80年代迈入英语翻译行业的后学之辈,我在年初得知享有“诗歌翻译家”盛誉的清华大学英语系教授蒋隆国老先生,以近八旬高龄亲手译出80首汪国真先生的诗篇,心中立即充满了艳羡和期待之情。当我从蒋教授手中接过这辑封皮清雅、内有罕见的汪国真书画作品的《诗情于此终结:汉英对照汪国真诗选》(以下简称《诗选》)时,顿时喜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译者序当中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我:“翻译是技术,也是艺术,而文学翻译则更是艺术。写诗是创作,而翻译诗歌是再创作。写诗需要灵感,再创作同样需要灵感。”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一直把这册诗选随身携带,爱不释手,细细品读。面对每日的喧闹而心感浮躁迷茫之时,随手翻阅一页蒋教授的这部诗译,就立刻唤起我重新感受当年的意气风发。事实上,《诗选》令我们幸运地拥有了守望心灵家园的一壶清茗,更是迎合了当今中国文学随着我国迅速崛起而引发世界瞩目的潮流。在蒋教授精心选译的这部诗集里,字里行间处处可见鼓舞人心的中国梦,更见蒋教授作为诗歌翻译家对祖国的深切眷恋,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毕生追求。例如,请读第96页:
祖国是无垠的土地/
The&vast&land&is&my&
家是土地上葱葱郁郁的大树/
The&green&trees&on&the&land&are&my&home.
亲人是栖息在大树上的小鸟/
And&the&birds&on&the&trees&are&my&relatives.
诗以言情,诗译之难更在一般性的文学翻译之上,因为译者不仅要颇具语言功底,还要懂诗,更要博学多艺。以本《诗选》翻译为例,译者在目标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斟词酌句,同时还兼顾英文的语序和句式长短,为此诗者颇费苦心,例如在《诗选》的第18页,中文原句为:芨芨草上的露珠/又圆又亮/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四月的日子/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而对应的英译则为:Both&round&and&bright&/&are&the&dewdrops&on&the&grass,&/&which&are&the&light&/&given&off&by&the&sun.&/&While&the&spring&wind&is&blowing,&/&the&days&in&April&are&bright-colored.&这样鲜活生动的英语诗文在整部《诗选》当中比比皆是,令人心驰神往。应当说,在准确地把握了原诗作者简短、直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的同时,蒋教授作为当今国内无人可比的英语诗歌翻译家,充分展示了我辈难以企及的英语功底,颇具英国文人George&Orwell用词精准优雅的风范,是真真正正的down&to&earth。
再从英语语言学的角度体会这些诗歌英译的精确地道,同样令人赞赏不已。例如,第94页的《心中的诗和童话》标题,被译者别具匠心地翻译为“The&Poems&and&Fairy&Tales&in&People’s&Hearts”,请注意people’s&一词为译者为了顾及汉语全诗和英语表达习惯而特地“添”进去的,正契合了原诗中的诗句:那是多少人心中的/诗和童话,则被译为:These&are&the&poems&and&fairy&tales&/&in&many&people’s&hearts.&通过名词单复数,充分体现了汉语为意合语言,而英语为形合语言的最明显之区别,即汉语用词造句中,能少则少,甚至惜墨如金,仅保留所谓的实词;而英语成文中,则须兼顾全部语言要素,各类功能词、名词的单复数、动词时态、语态、语气等的应用,一个都不能少,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不能出现差池,否则便是病句或错句。
不仅如此,蒋教授为了保留了汉语原诗的节奏和意境,还特意精心安排了英文译诗的语序句型,还是上述这首8行诗,诗译者通过调整英译的语序,巧妙地与原诗的长度保持了一致,不仅体现了原诗的抒情意境,而且更添韵味。现请读者与我一道细品:
这是开得最短暂/And&these&are&the&flowers
也是开得最多的花啊/&That&bloom&most
凉凉的/&And&last&for&the&shortest&time.
却不知温暖了/&They&are&cold,
多少心灵的家/&Yet&they&warm&many&people’s&hearts.
最后一句的翻译也是我所欣赏的,即把“心灵的家”贴切地译为“people’s&hearts”,不仅英语地道,对于精通英汉两种语言的人而言,更可以从英译当中准确地体会汉语原诗的况味。在这里,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蒋教授的这部诗选译文本身就是真正的英文诗歌佳作!
正因为如此,学习英文诗歌可以看做是精通英语的一条通途。在当今英语已成为中国人与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的时代,作为一名英语翻译和教学工作者,除了推荐给同好之外,我特别建议广大青年人阅读本《诗选》,&不仅可以了解父辈当年迎接思想解放的喜悦心情以及他们曾经的理想情怀,更可以一如当年的他们,在人生最浪漫的阶段,借鉴一些诗歌创作的灵感,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可以是中文的,更可以是英文的。
正因为蒋教授编写的英语教材早已成为盛行至今的权威课本,而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的汪国真先生凭借其深厚的汉语功底,令其诗歌亦是长盛不衰的语文学习范本,因此,这本《诗选》超越一般文学作品和对照翻译之处就在于,它就是一册新型的英语教材。在具体使用方面,我建议可以采用“逆向学习法”,即首先以白纸遮挡中文原诗,由英文诗句中译出相应的中文,再与汪诗做比对,或者反之亦然,从中文到英文。读者可在赏析的过程中,不断打磨个人的中英双语水平,还可造就出脱俗的诗才。另外,与中文原诗一样,本《诗选》的英文词句同样充满了真知灼见,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正能量,适合直接引用于英文写作当中,例如第79页上的:&When&we’ve&climbed&over&a&mountain,&/&that&means&we’ve&surpassed&ourselves。
因为篇幅有限,我无法逐一列举出《诗选》译作全部的精妙之处,仅作诗岸拾贝耳。在此,真诚期待广大英语学习者、爱好者和从业者同我一样,在欣赏这本《诗选》美妙的译文同时,共享人生最悦人处的山一道、水一行
(Where&we&like&staying&best/is&where&there&is&a&hill&and&a&river)
日&写于上元书屋
《汉英对照汪国真诗选》与译诗评论(六)
蒋隆国教授和他的《诗情于此终结》——&中国诗歌由此走向世界
旅美作家&朱&启&
商界导读:蒋隆国教授退休之后,又想捡回自己的诗歌创作,却发现岁月荏苒,自己年事渐高,即使有了条件去写,却发现无法重新找回当年的那股子创作激情了。
&&&&&&&&&&&&&
在我从美国回到北京不久的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浏阳同乡会,在朝阳区一家豪华的酒店举行。那次同乡会气势很大,来了不下三四百人,其中有若干在京的党政、军队、教育、卫生、文艺、企业以及方方面面首都各界的名流和团体。因为现场有一些外宾出现,在端庄秀美的女主持人旁边,就出现一位白须飘胸、容光焕发、聪慧儒雅的翻译长者,他就是我国著名英语教育家与翻译家、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蒋隆国先生。
除了流畅地道的英文口语,蒋隆国教授还以幽默诙谐、风趣多变的主持风格让人称道。尤其是在与主席台上的二位美国朋友的交流表达上,更是让人忍俊不禁地笑声连连。
自从那次跟蒋教授认识之后,我们先是由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交流,逐渐发展到拜访会面,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之交了。
日,蒋隆国教授第一次邀我来到清华园出席他的新春家宴,那时我们聊起了诗歌。蒋教授说他年轻时就酷爱写诗,并有志向造就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但后来感觉自己既然已经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教书育人跟诗歌创作总有点鱼和熊掌无法兼得的矛盾。于是,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自己的诗歌创作,而专心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了。
等到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蒋隆国教授退休之后,又想捡回自己的诗歌创作,却发现内心已经缺少了青年时代的激情。大概就像钱钟书先生说的那样,自己在小说《围城》发表之后,一直想着要写一部《围城》的续篇,但由于当时环境限制而一再耽搁。而等到岁月荏苒,自己年事渐高,即使有了条件去写,却发现无法重新找回当年的那股子创作激情了。
我很感慨于蒋教授这种跟文学巨匠钱钟书类似的个人经历,同时也钦敬他曾经师从著名翻译家王宗炎和著名英语专家许国璋二位泰斗,在英语翻译和教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别人鲜少问津的名师真教实传。同时,他又以自身的爱好与勤奋,英译唐诗、宋词以及郭沫若、闻一多、艾青、臧克家、田间等近现代著名诗人的诗作一百余篇,向海外读者推介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
在当时,蒋隆国教授还饶有兴致地对我说,他正考虑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系,对我国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近百首诗作进行英译出版。
尽管从我身边的一些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议论中,我听到过有人评论汪国真的诗歌比较浅显,甚至也有人说“中学生水平”。但我还是认为汪诗的明白易懂这不是劣势。在令人广为推崇的我国古代诗词中,哪一首不是通俗易懂,能吟易歌的呢?就连我初入美国,英语水准才也不过4级左右,我那时在培训中心教师的引领下,开始阅读并歌吟英文经典歌曲,就感到英文诗歌怎么这样浅显易懂?甚至还曾经产生过一段时间的创作冲动呢!后来阅读莎士比亚的“爱情十四行诗”,也都感觉这古英语其实也并不算是深奥艰涩,倒是有点琅琅上口呢!
在美国加州大学,我曾经出席过诗人北岛的诗歌朗诵会。对于北岛的诗歌由浅显易懂走向晦涩拗口感到不以为然。我从与诗人的交谈中得知,北岛其实在好几年以前就不再写诗了。原因就是以往每当他写完一首新诗时,总是要先寄给他的一位爱好文学的堂妹,耐心地听取一下她的反应。她这位粉丝堂妹除了对他以往的诗歌大加赞赏,接着就是对他后来的诗歌猛力讨伐。堂妹毫不客气地评价北岛的朦胧诗歌说:“你这都是写得啥呀?让人根本就无法读懂,这样的诗歌你不要再写了,再寄来我也不会看的!”北岛说他很受打击,从此就放弃诗歌而改写散文了。
从那次获得信息到译作出版的今天,我终于在第一时间获得了由蒋隆国教授委托,清华大学出版社宋延涛编辑寄来的溢散着油墨清香的新书《诗情于此终结——英汉对照汪国真诗选》。
打开书卷,我很喜欢诗人汪国真《友情》中的优美诗句:
友情是溪是河
是一种清新的空气
在身前背后
难以离开友情
就像面对葱茏的风景
怎么能不驻足停留
我同样爱读蒋教授的英语译文,它是那样的轻巧便捷与琅琅上口:
Friendship&is&a&stream&or&a&river.
It&is&like&fresh&air
All&around&us.
I&can’t&tear&myself&away
From&friendship,
Just&as,&facing&the&green&scenery,
I&have&to&stop&and&stay.
对于让人记忆犹新的校园,诗人汪国真先生这样写道:
有幽静的校园
就会有美丽的小路
有美丽的小路
就会有求索的脚步
忘却的事情很多很多
却忘不掉这条小路
记住的事情很多很多
小路却在记忆最深处
英语专家蒋隆国先生这样翻译道:
If&there&is&a&quiet&campus,
There&will&be&beautiful&paths.
There&will&be&footsteps&for&exploration,
If&there&is&a&beautiful&path.
I’ve&forgotten&lots&of&things,
But&I&can&hardly&forget&this&path.
I&remember&a&great&many&things,
But&best&of&all&I&remember&the&path.
其中英译文中的最后一句:
But&best&of&all&I&remember&the&path.
就是一句典型而巧妙的倒装句式。
又如在《独白》一诗中,汪国真吟出:
只是我喜欢笑
喜欢空气新鲜又明亮
我愿意像茶
把苦涩留在心里
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
蒋隆国先生译为:
However,&I&enjoy&laughing.
I&like&the&air&fresh&and&bright.
I’m&willing&to&be&like&tea,
Which&gives&off&faint&scent,
Leaving&bitterness&in&its&heart.
让人感到读之琅琅上口,释卷亦觉回味无穷。
正如不少评论家所指出的:蒋隆国先生译诗机巧灵活,优美流畅,充分展现了汪国真的诗家本色。同时也让我感觉蒋隆国先生的译作,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于汉语诗作原文的翻译,而成为一种优美英语诗歌的精妙创造了。
本世纪初期以来,我在美国持续呆过多年,由于自己对文学爱好的执着追求和勤奋努力,参加过美国的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旧金山五大城市的文学交流活动,并在历次华文征文比赛中获得了名次较高的奖励。其中在洛杉矶、旧金山的征文比赛以及休斯敦和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的网络评比中都是高居第一名。
作为一名华语作者,我深深体悟到作品译成英文并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知道,目前在美国的华裔总数为300万人左右,这仅仅占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而有的华裔像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等若干二三代移民,不仅不识汉字,甚至连中文也都不会讲。
如果依靠汉语交流,在美国几乎是寸步难行的。那样,我们中国人和汉文化又如何能够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当然需要依靠更多流畅而普及的英语介绍。
在文艺界,许久以来就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中国的作家所以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英语翻译。
汉文难读、难写、难认、难记,这在世界上诸类文字中已经众所周知。但是,日本语中差不多有30%由汉字构成,把另一种地方文字同汉语交叉,听讲读写的难度岂不愈发加大?但日本为什么会有更多的作家先于我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呢?
听说日本政府,早在数十年之前就已经专门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对本国文学作品的英语翻译。这个办法随着我们综合国力的提升,借鉴过来并不太难。但这一点我们以往所做,很明显就是不够了。
从这本《诗情于此终结——英汉对照汪国真诗选》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在这里,蒋隆国先生为我们做了一个十分成功的示范。
不久将来的日子里,在蒋隆国教授老且愈坚的笔下,必将出现更多更美的英译篇章,我们中国的诗人和文学家们也必将通过蒋隆国教授等英译专家们的持续努力,日甚一日地被推介到整个世界!
我深信,读者诸君必定跟我一道在盛情期盼着。
朱启,本名张玉洪,中国戏剧与传记文学家,旅美作家。籍贯山东省诸城市,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编导专业,后又进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多年。曾在山东与北京担任文化部门创作员及创作室主任、报刊社记者及编审等。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会员,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员。
2004年来美国,居住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拉与洛杉矶市。
历任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第7-8届理事,北美圣谷华文作家协会名誉顾问,美西南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联席会秘书长(年连任两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首席顾问兼文化工作指导(年连任五届),圣巴巴拉华美协会会刊主编,《中国日报》暨《台湾时报》文艺副刊《洛城文苑》执行副主编、执行主编,《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家、执行主编、副总编辑,《美华文化时报》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华商报》特邀撰稿人,《华人杂志》(香港)专栏作家,《美中华人周刊》(芝加哥)副总编辑,世界名人网主笔暨南加州总监,美国《汉纳》杂志副总编等职。
著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话剧、影视、学术论文、人物传记、翻译作品等近300万字见诸海内外报刊。
其中《母亲1960》、《父亲的骨气》、《种菜小记》、《祖国,我想对你说》、《黑屏》、《诉不尽的母女情》、《毋容青史尽成灰》等获征文比赛大奖及网络热评。结集出版传记文学作品《耿耿公仆心》、《托起属于自己的太阳》、《无悔人生》、《热土》等。特别是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28余万字的全球富豪领军人物传记《世界富豪经商探秘》,已在国内各省市新华书店全面上市,并在海内外网络迅速传播和获得好评。个人事迹与作品入选《山东作家词典》(1994年济南)、《世界华文散文诗名家词典》(2009年香港)、《世界华文作家名录》(2010年台湾)等。
文学博客:.cn/zqi666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诗歌“麦当劳”——汪国真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小析
2012年度第一学期,我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本科生开了一门全校通选课——《现代诗解读与欣赏》。为了营造诗歌氛围和鼓励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在每次开讲前,我都会拿出10至15分钟时间,安排八名学生朗诵他们自己的创作或平时最喜欢的作品。或许是学生中从事创作的人数确实不多,也或许是即便有作品也出于羞怯而不好意思拿出来,在台上朗诵自己原创诗歌的不到10人,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朗诵中外名家的作品。上述情况本也在预料之中,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选修这门课的七十三名学生中,居然有4位学生在课堂上选择朗诵了汪国真的诗歌,其中一首便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当时,我不能去指责学生们,因为需要保护他们对于诗歌的热情,可是,我在内心已为该种将劣币当良币使用的诗歌现象的传播之深、之广而暗自嗟叹,同时也更加意识到要改变学生的诗歌观念和趣味的重要性。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汪国真的诗歌一度成了坊间书肆的流行读物,引发过大中学生广泛的阅读和追捧。据说,1990年曾被称为诗歌的汪国真年,而多少带点巧合的是,那年与“汪国真”这个名字同时成为公共媒体热门词的还有“麦当劳”、“渴望”、“传销”和“夜总会”等。从这类特殊背景下爆出的热门词中,我们多少能体味到某些特殊的意味,那就是精神巨大裂隙背景下的某种快餐式的文化流行。据不完全统计,汪国真的诗集曾达到数十万册的发行量,这在中国当代诗歌的出版史上,确实属于不多见的现象。不过,正如铁与金的对比,数量并不代表质量,尤其是涉及诗歌这样的精神产品。对此,书评家黄集伟发表了一个颇为中肯的看法:“他受欢迎不是假的。这类诗我管它叫做‘贺卡语文’、‘心灵桑拿’,《读者》式风格,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语文成绩不好,可以把他的诗用作临别赠言,在励志诗歌上,没人能替代他。”应该说,这个定位是客观和准确的,汪国真那些“麦当劳”式的作品适时地满足了一部分涉世未深的中国学生的青春期饥渴。
由是观之,与其像有些读者那样把汪国真现象当做“中国诗歌最后的辉煌”,倒不如将它称作浪漫主义诗歌在二十世纪末中国的一次回光返照。浪漫主义注重情感和崇尚自然,正如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所称:“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但与此同时,他们还强调创造性的想象力,认为“诗之不同于其他种形式的作品,并不在于格律;凡不能感动我们的热情和想象力的,就不是诗。”(柯勒律治语)以此作为对照,我们就可以发现,汪国真的诗歌往往择取一些流行的场景或事由,然后,拼凑几段准格言的句子,其中掺入了少许夸张的激情,最后以励志的结语来煞尾。于是,在一个貌似宏大的构架下,植入一系列内里已被蛀空的措辞,日常生活中的丰富与复杂,在诗中被他设置为二元对立的模式,在许多作品中重复性地表达为“平坦”与“崎岖”、“幸福”与“不幸”、“爱”与“恨”、“生”与“死”、“进”与“退”,等等。而大千世界那些丰富的细节往往因作者肤浅的感受力而被忽略,整个创作简单化的构思恰好鼓励了一种阅读接受上的懒惰思想。
因此,我们不得不指出,他的作品虽有一定的情感元素,但实际仍停留在煽情层面,更不曾做到自然的流露;至于想象力,他的诗歌更是暴露了严重的缺陷,其意象和构思大多停留在对前人的模仿和袭用上,并且掺杂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有时甚至前后逻辑出现了明显的矛盾。有论者认为:“汪诗的最大特点,应该说是通俗,明白,易懂,并带有说理性”,表达了类似“士大夫的闲愁与伤感。”另有论者曾一针见血地道破他的写作“秘诀”,那就是“将各种至理名言押韵分行拿来炒卖。”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便是按照前述写作模式炮制的一首“经典之作”,而且得到了汪国真本人的“钦定”。日的《新华日报》刊登了对汪国真的一个采访答问。其中,我们可以读到汪国真自信满满的表述:“名人坊:按照你的标准,你的诗歌是经典吗?汪国真:我觉得是。”“我对自己诗歌的生命力很有自信,不仅是过去,现在更自信。自信的理由,就是连续被盗版22年。”
下面,我们就这首诗所存在的问题作一点解剖。首先,“走向生活”一说便值得商榷,人自出娘胎便一直在生活之中,何来“走向”?除非有人真能将自己置放在真空中。其次,就上下文来看,诗中“回敬”一词的使用也不太妥当。“回敬”最初的词义来自宴会或酒席,主人向客人敬完酒之后,客人为表尊重,一般会以同样的酒份向主人敬酒,由此,逐渐引申为在生活中在接受对方的馈赠或敬意之后,以同样的方式(内容)表达敬意,来答谢对方、回报对方。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汉语中,“回敬”一词更经常地被用作反语,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示反击、回击、对抗之意。例如:在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受了在苏文纨处受了奚落,回家后便有这样一段对话:“你这人真是蛮不讲理。不是你自己要进去的么?事后倒推在我身上?并且人家并没有糟蹋你,临走还跟你拉手——”柔嘉怒极而笑道:“我太荣幸了!承贵夫人的玉手碰了我一碰,我这只贱手就一辈子的香,从此不敢洗了!没有糟蹋我!哼,人家打到我头上来,你也会好像没看见的,反正老婆是该受野女人欺负的。我看见自己的丈夫给人家笑骂,倒实在受不住,觉得我的脸都剥光了。她说辛楣的朋友不好,不是指的你么?”“让她去骂。我要回敬她几句,她才受不了呢。”“你为什么不回敬她?”“何必跟她计较?我只觉得她可笑。”这里的“回敬”就是反击、回击的意思。另外,鲁迅在自己的文章和书信中也多次使用“回敬”一词,例如:针对国民党的暗杀活动,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道:“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另外,就原初意义而言,“回敬”也是一个被动的或第二式的言行,而与作为主动的“生活”不相干。
第二节“报我以平坦吗? /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同样存在着逻辑上的混乱和严重的语病。众所周知,与平坦对应的通常是道路或大道、广场。如此,“我”以“小河”形象出现,不仅与“平坦”的修辞不符,而且与下句的“欢乐奔流”也无自然的逻辑过渡。这里,欢乐是一个形容词,奔流是一个动词,两者之间无法形成并列的关系,另外,“欢乐”是“快乐”的近义词,前者更多地运用于对氛围的描述上,偏于外在、客观,而快乐则是一种情绪的表述,偏于内在、主观。就汪国真这首诗的整体而言,此处或许选择“快乐”一词大概要优于“欢乐”,同时也能与“奔流”构成一个稍佳的组合。
再者,从吟诵的角度来看,“报我以”系三个单字音节,其中“报”与“我”都是需要重点突出的单音节词或单字词,气息过于短促,很难形成抑扬起伏的和谐之美,与后面的双字词组成的双声音节也不太吻合。从节奏上说,现代汉语多为双音节词,这可以让人们在交流上形成悦耳的效果,而就诗歌来说,由双音节组成的词句更易于上口朗诵。旧体诗词讲究平仄、韵脚和对仗,在音乐性和绘画美的追求上有一套严格的规则;自由诗虽然不再关心“平上去入”和强调“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依然在写作中保留了诗歌最基本的元素,那就是节奏与形象。这方面,自承受古典诗词影响很深而并不在乎现当代诗人作品的汪国真显然是连皮毛都不曾学到。
整首诗的主体部分是四个设问与回答,但这种设计由于作者对掌握现代汉语之能力上的欠缺,几乎全部缺乏自然的逻辑过渡,从而陷入了一种答问严重脱节的模式中。其中,第四节设问“报我以幸福吗?”结果,作答的却是一句“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堪称一个所答非所问的典型例子。接下来,我们继续对诗的第六节进行追问:经得起“千击万磨”的竹子是什么样的竹子呢?这样的竹子是作什么用的?抑或经过了“千击万磨”后的竹子又能作什么?水烟筒?拐杖?古人以竹明志,取高洁之意,明代于谦则作有《石灰吟》一诗,其诗曰:“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或许六百年后的汪国真想套用其中的传世名句以与前贤思齐,但因前言不搭后语而弄巧成拙了。
最后四行应是点题的句子,汪国真这样写道:“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生活中不能没有笑声,这是一个确凿的道理,说来也颇有励志的意味。但遗憾的是,它与汪国真开篇的“微笑”之间又缺乏应有的对接。我们知道,微笑通常是不出声的,它是含蓄的,自信的,沉稳的,平静的,配合着呼吸上的张弛有度。因此,汪国真的“微笑”实在有点不合常情,身在“生活”之内而要“走向生活”,含蓄的表情中迸发了笑声,这样的写法倒也真会让读者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庄严思索的大山。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挫折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缅怀汪国真:唤起对诗歌的爱 是最好的追忆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日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当代诗人、书画家、作曲家。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
  【编者按】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只想带走一片绿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这些充满力量和浪漫的诗句,鼓舞激励了一代中国人。日,诗人汪国真去世,引发各界深情怀念。今天,中国文明网重温汪国真经典诗作,梳理相关报道评论。斯人已去,力量永存,以此缅怀。
  【经典诗歌】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他的诗:“
&&& 汪国真的诗中充满着青春、理想和励志,陪伴过很多人的青春岁月。其代表作有《热爱生命》、《如果生活不够慷慨》、《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假如你不够快乐》、《跨越自己》、《挡不住的青春》、《只要明天还在》、《山高路远》、《旅程》、《走向远方》等。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青年时期的汪国真。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走向远方》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
  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
  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
  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
  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
  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
  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
  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
  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
  道路漫长,
  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
  我们不停地走着,
  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
  从少年到青年,
  从青年到老年,
  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名家好友谈】又一个时代符号人物去了!
资料图片:汪国真诗歌中的青春、励志和温暖,是很多人的青春记忆。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今天来看,其实汪国真被低估了,他的诗虽然清浅,但也有些意味;在文学上未必能成家立派,但在当时文化中的意义却不容低估。他有属于自己的特定时代,也有自己对诗歌的贡献。这些都会留下来。斯人已去,过化存神,他的作品和他的时代仍然会激起我们的感慨和追忆&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 :“又一个时代符号人物去了。
&&&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周濂:汪国真和庞中华,或许还要加上席慕容、三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南方小镇文艺青年目光所及最远的风景,在没有机会品尝哈根达斯和可口可乐的年代,能吃上一口红豆冰棍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虽然薄情的人们很快就抛弃了他们。
&&& 诗人王小川:诗人群终于讨论诗歌了,好像还打起来了,选摘如下:无论如何看待汪的诗歌,他确实影响了一个时代,尤其是文艺青年。这是不争的事实。你们口口声声说他不是诗人,写的东西不是诗,那么直白,有的甚至是顺口溜。那就请你用文本说话,去影响一代人,一个时代……
&&& 作家朱大可:汪国真肝癌去世,本来是想说一说健康问题的,不料满屏都是“大师”。实在熬不住,只好幽幽滴说一声:大家不懂诗的话,还是默哀的好……
&&& 作家贾平凹:与汪国真并不认识,记得当年汪诗随处可见时,找来看过一些,感觉写的很阳光,很唯美,语言很干净,而且调子还积极,对年轻人应该是有过励志作用的。得知他不幸英年病辞的消息,为一位文学同行的逝去感到悲伤,“我悼念他”。
&&& 作家张宝瑞:“汪国真诗如其人,清纯,真诚。1989年~1994年,他的诗歌像春天的小溪一样流淌在中国大地,特别是流淌到校园,影响了一代青年。他始终微笑着面对人生,有侠肝义胆。”
&&& 书画家吴欢:他做人非常平实谦逊,一点都不张狂。他是自然而然从民间生长出来的大诗人,几乎没有文联和作协的帮助,硬碰硬地全凭一己之力到如此风靡。在当下"明星泛滥"的大环境下,年轻一辈应该多“追”汪国真这样的"星"。"诗书绘画都是为了维持和健全人类的心理健康,汪国真就是一个最健康的人。今天各种各样的明星都很多,但汪国真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健康的明星,给他再高的评价都不过分。"
&&&&学者于丹:“汪国真是我们青春里的烙印,像一段轻摇滚的旋律……今天重读他的诗,恰好,骨子里的诗与信任还在”。
&&&&作家薛好大:&汪国真对于70后、80后有重要意义,“那些早已忘怀的章句,犹如我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涩年华”。
  【媒体评价】他是我们青春里的烙印
资料图片:上世纪70、80年代,汪国真的诗歌受到热捧。
  【人民日报】汪国真 真的去了远方
  不同于在市场上畅销,汪国真的诗歌在文学界和学术界多有争议。很多诗人与学者认为,他的诗歌直白浅露,不过是“押韵的散文”,在诗歌本体艺术、情感和深度上与经典诗歌都有很大的差距,是“格言式的快餐”。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汪国真现象”是中国诗歌界乃至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观。就像黑龙江青年诗人赵亚东所说:“尽管后来,我也对诗歌有了属于自己的认识,但是汪先生毕竟给一个时代留下了温暖与记忆,一种别样的情怀。无论他的诗歌是心灵鸡汤还是哲理短句,它存在就有价值,而且整整存在了一个时代。”
  谁来点燃这一代人的青春
  他的诗,在今天一些人读来或许不够“有感”,也难以澎湃“90后”“00后”的心潮。然而,他曾经的的确确陪伴无数年轻人青涩而迷茫的青春旅程。&
  【新华社】汪国真:青春不停歇 &
  汪国真诗歌中呈现的无限温情和蓬勃生机,在年轻人群体中形成的巨大影响,也让其作品带有启蒙意义。《诗刊》编辑、诗人彭敏介绍,自己从初中开始读汪国真的诗,由此爱上了写诗,“汪国真是一代人的文化偶像,他的诗歌成为无数文学青年的启蒙读物,他把诗歌的影响力扩大到整个社会,其诗歌的社会启蒙意义超过了文学价值本身。”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汪国真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烙印,并继续发挥着社会影响。正如网友的悼词:“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您的诗为我释怀。如今,夕阳涂满小路,荆棘已化杜鹃,您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您的温暖真诚继续伴我们风雨兼程”。&
  【光明日报】追记诗人汪国真:他是我们青春里的烙印
  “汪国真热”在20世纪90年代还一度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其诗集屡屡创下了诗歌销量的奇迹,流传甚广,另一方面却是诗歌界对其作品的争议。在汪国真走红之际,就有诗人和诗歌评论家对其作品提出批评,认为其诗作艺术水准不高,难以登堂入室。
  对于“汪国真现象”,《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认为,应将它放到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考量。“商品大潮席卷中国大地,也波及了文化出版业,汪国真以其‘轻诗歌’风格,迎合了当时轻松化的阅读潮流和阅读趣味,其走红有一定的必然性。”在李少君看来,汪国真的诗歌固然难称诗歌艺术的高峰,但它们充满着青春朝气,充满着理想和对未来的渴望。“它们之所以能够流行,受到广大年轻读者的欢迎,正是因为一种时代精神的共振。用现在的话说,他的诗歌传递了一种正能量。”李少君评价道
  【中国作家网】 汪国真的诗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备受青年读者青睐,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并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可谓中国诗歌界乃至中国出版界的一个文化奇迹。&&
  【网友不舍】&人间、天堂,您走到哪里,哪里就多一份美和浪漫
资料图片:斯人已去,力量永存。
&&& 网友张发平:你构筑一座汪国真诗歌殿堂/让70后的我们/ 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都走不出这座象牙塔/每一个字符都跳动着诗情画意/每一句感悟都充满着人生哲理/ 激励一代人在迷茫中不再迷茫,在沉沦中毅然前行/ 既然选择了远方,汪老师你一路走好/今后再也不会风雨来袭/走向地平线后,你留给世界的不只是背影!  
&&& 网友徐云方:诗人汪国真的一首代表作《热爱生命》,一勺鸡汤,让多少人从此“热爱生命”。曾经文艺,受过熏陶,对轰轰烈烈的生命样态也是高度的认可。然而,很不幸,尽管热烈,但谁的生命都会走向终点,结局一样。
&&& 网友我爱我家5163:因为你的降临/ 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从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 而我记忆的画屏上更添了许多美好的怀念/ 似锦如织/ 我亲爱的朋友/ 请接受我深深的祝愿/ 愿所有的欢乐都陪伴着你。汪国真——我们匆匆那年的青春代言人!
  网友周玉冰:哀悼汪国真先生,在那个年代,他算是独领风骚,激励过我们。他多才,性格温和,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特质。&
  网友“于今”:汪国真的诗歌对当时青春期时的我有影响。最爱这首《热爱生命》:“……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短短的一首小诗,涵盖了人生的所有内容:事业、理想、爱情……。 感谢汪国真!天堂有诗歌!
  网友“许大明白”:先生走好,诗的年代和我们的青春一样,都已消逝如歌。
  网友水晶PMsL: 一路走好汪先生,人间、天堂您走到哪里,哪里就多一份美和浪漫!
  网友承前启后365: 重新焕发起我们内心,最不该缺失的那份对诗歌的爱,是我们对诗人最好的缅怀。
&&&【结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典的诗歌是永不褪色的。曾经迷茫的青春时代,汪国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曾经徘徊犹豫的步伐,他给了我们果断的气魄;曾经想要放弃的念头,他为我们注入一股勇敢的力量。斯人已去,力量永存。拿什么来纪念那段青葱时光,拿什么来缅怀心中的偶像?或许,唤醒我们心中对诗歌的爱,坚持心中对理想、对爱的不变追求,是对他最好的追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汪国真的诗歌就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滋润功效。愿更多文艺作品都能具备汪国真一样的纯真和铿锵歌唱,社会就能多一份典雅与从容,宽容与高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汪国真诗歌朗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