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容易发生在6到9月

触电事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
查看: 3088|
摘要: 触电事故有明显季节性:一年之中第二、三季度事故较多,6~9月的事故最集中。主要原因是,夏秋天气潮湿、多雨,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多汗,人体电阻降低,易导电;天气炎热,工作人员多不穿工作服和带绝缘 ...
触电事故有明显季节性:一年之中第二、三季度事故较多,6~9月的事故最集中。主要原因是,夏秋天气潮湿、多雨,降低了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多汗,人体电阻降低,易导电;天气炎热,工作人员多不穿工作服和带绝缘护具,触电危险性增大;正值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加,触电事故增多。
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低压触电事故所占触电事故比例要大于高压触电事故。主要原因是低压设备多,低压电网广,与人接触机会多;设备简陋,管理不严,思想麻痹;群众缺乏电气安全知识。但是,这与专业的触电事故比例相反,即专业电工的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
触电事故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主要原因是农村用电设备因陋就简,技术水平低,管理不严,电气安全知识缺乏。
触电事故“因人而异” :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临时工等触电事故多。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这些人多是主要操作者,接触电气设备的机会多;另一方面多数操作者不谨慎,责任心还不强,经验不足,电气安全知识比较欠缺等。
触电事故多发生在电气连接部位:电气事故点多数发生在接线端、压接头、焊接头、电线接头、电缆头、灯头、插头、插座、控制器、、熔断器等分支线、接户线处。主要原因是,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以及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
触电事故因行业性质不同而不同:冶金、矿山、建筑、机械等行业由于存在潮湿、高温、现场混乱、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或现场金属设备多等不利因素,因此,触电事故较多。
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在设备和处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而且经常在人的紧握之下工作,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电源。
违章作业和误操作引起的触电事故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教育不够、安全规章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备、操作者素质不高造成的。
触电事故往往发生得很突然,且经常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后果,死亡率较高。触电事故有一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于安全检查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安排其他的电气安全工作有很大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Powered by &
这里是—这里可以学习 —这里是。
栏目导航:6、触电危害与急救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触电危害与急救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964.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市安全监管局提醒广大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夏季用电安全工作 严防触电事故发生
 日 字体:【
&&& 当前已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从近年我市工矿类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分析,夏季高温期间往往是触电事故的高发期,特别是2005年7月至9月三个月时间内,连续发生了6起触电事故,造成6人死亡,给我市安全生产形势带来了较大压力。
&&& 从近年触电事故原因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是用电线路布线和电气设备设施安装未通过有资质的专业电工,且未定期进行检修;二是电气设备设施特别是移动设备未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且未安装与实际用量相匹配的漏电保护装置;三是生产经营单位教育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安全基本知识,违章、冒险作业;四是从业人员在高温期间作业时穿着单薄,有的为贪图“一时之快”甚至赤膊赤脚,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触电后较易造成严重后果。另外,现场急救不及时,抢救方法不当,也是触电事故发生后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为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触电事故发生,我局提醒各生产经营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夏季高温期间的用电安全工作。具体做好以下四方面:
&&& 1、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请有资质的专业电工对所有电气设备设施和用电线路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检修。生活用电线路应与生产用电线路分开单独布设,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气设计、安装规范的要求;电气设备设施特别是移动式电器设备要严格按规定进行保护性接地或接零;用电线路严禁私拉乱接,对老化或破损的用电线路和破损的闸刀、插头、插座等要及时按规定进行更换;要按规定安装与实际用量相匹配的漏电保护装置。
&&& 2、在变配电房、配电箱等有较大危险因素的设备、设施上要按规定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在电器设备设施检修和擦试、移动电气设备前,必须先切断电源;在清扫作业场所时,不要用水冲洗电器开关箱或电器设备,以免使设备受潮受蚀,造成短路和漏电;使用自备发电机组的,要严格按照供电部门有关自备发电机组操作规范操作,操作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
&&& 3、制订、健全对电气设备设施、用电线路的定期检修制度和用电安全操作规程,并抓好督促落实,严禁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减少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用电安全知识和触电事故发生后现场急救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结合实际制订、落实触电事故发生后的现场急救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自救能力。
&&& 4、在夏季高温期间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降温防署工作,进一步改善作业环境和条件,提供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和降温防暑物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同时,要给职工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控制加班加点,防止因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作业疲劳、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发生触电事故。
   我局还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各种途径加大对夏季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用电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对安全用电以及轴承、钕铁硼、油漆喷涂、毛绒化纤等易燃易爆行业、建筑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单位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减少事故发生。
触电急救知识
&&& 现场急救对抢救触电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触电后不一定立即死亡,而往往是“假死”状态,如现场抢救及时,方法得当,呈“假死”状态的人就可以获救。据国外资料记载,触电后1分钟开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触电后6分钟救治者,10%有良好效果;触电后12分钟开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就很小。这个统计资料虽不完全准确,但说明抢救的时间是个重要因素。因此,触电急救应争分夺秒,不能等待医务人员。为了做到及时急救,平时就要对职工作进行触电急救常识的宣传教育,对与电气设备有关的人员还应进行必要的触电急救训练。
&&& 一、解脱电源
&&& 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是尽快使触电人脱离电源,这是实施其它急救措施的前提。解脱电源的方法有:
&&& 1、如果电源的闸刀开关或插销就在附近,应迅速拉开开关或拔掉插销。一般的电灯开关、拉线开关只控制单线,而且不一定控制的是相线(俗称火线),所以拉开这种开关并不保险,还应该拉开闸刀开关。
&&& 2、如闸刀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则应迅速用绝缘良好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把的利器(如刀、斧、锹等)把电线砍断(砍断后,有电的一头应妥善处理,防止又有人触电。或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木条等物迅速将电线拨离触电者,拔线时应特别注意安全,能拨的不要挑,以防电线甩在别人身上。
&&& 3、若现场附近无任何合适的绝缘物可利用,而触电人的衣服又是干的,则救护人员可用包有干燥毛巾或衣服的一只手去拉触电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若救护人员未穿鞋或穿湿鞋,则不宜采用这样办法抢救。
以上抢救办法不适用于高压触电情况,遇有高压触电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拉掉高压电源开关。
&&& 二、对症救治
当触电者脱离了电源以后,应迅速根据具体情况作对症救治,同时向医务部门呼救。
&&& 1、如果触电者的伤害情况并不严重,神志还清醒,只是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只要使之就地安静休息1~2小时,不要走动,并作仔细观察。
&&& 2、如果触电者的伤害情况较严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头部触电的人易出现这种症状),应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人工胸外挤压法抢救。
&&& 3、如果触电者伤害情况很严重,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则需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如现场仅有一人抢救时,可交替使用这两种办法,先进行口对口吹气两次,再做心脏挤压15次,如此循环连续操作。
&&& 三、人工呼吸法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
&&&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 (1)迅速解开触电者的衣领,松开上身的紧身衣、围巾等,使胸部能自由扩张,以免防碍呼吸。置触电者为向上仰卧位置,将颈部放直,把头侧向一边掰开嘴巴,清除其口腔中的血块和呕吐物等。如舌根下陷,应把它拉出来,使呼吸道畅通。如触电者牙关紧闭,可用小木片、金属片等从嘴角伸人牙缝慢慢撬开,然后使其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这样,舌根部就不会阻塞气流。
&&& (2)救护人站在触电人头部的一侧,用一只手捏紧其鼻孔(不要漏气),另一只手将其下颈拉向前方(或托住其后颈),使嘴巴张开(嘴上可盖一块纱布或薄布),准备接受吹气。
&&& (3)救护人作深吸气后,紧贴触电人的嘴巴向他大量吹气,同时观察其胸部是否膨胀,以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度。&&& .
&&& (4)救护人员吹气完毕换气时,应立即离开触电人的嘴巴,并放松捏紧的鼻子,让他自主呼气。
按照以上步骤连续不断地进行操作,每5秒钟一次。对幼儿施行此法时,鼻子不必捏紧,任其自然漏气,并注意不要使其胸部过分膨胀,以免肺泡破裂。如果一时难于把嘴掰开,可捏紧嘴巴,紧贴鼻孔吹气,效果也相仿。
&&& 2、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
&&& (1)使触电人仰卧,松开衣服,清除口内杂物。触电人后背着地处应是硬地或木板。
&&& (2)救护人位于触电人的一边,最好是跨骑在其胳骨(腰部下面腹部两侧的骨)部,两手相叠(对儿童可用一只手)。将掌根放在触电人胸骨下三分之一的部位,即把中指尖放在其颈部凹陷的下边缘,即“当胸一手掌、中指对凹膛”,手掌的根部就是正确的压点。
&&& (3)找到正确的压点后,自上而下均衡地用力向脊柱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的血液。对成年人的胸骨可压下3~4厘米,对儿童则用力要小一些。
&&& (4)挤压后,掌根要突然放松(但手掌不要离开胸壁),使触电人胸部自动恢复原状,心脏扩张后血液又回到心脏里来。
&&& 按以上步骤连续不断地进行操作,每秒钟一次。挤压时定位必须准确,压力要适当,不可用力过大过猛,以免挤压出胃中的食物,堵塞气管,影响呼吸,或造成肋骨折断、气血胸和内脏损伤等。但也不能用力过小,而达不到挤压的作用。
&&& 触电急救应尽可能就地进行,只有在条件不允许时,才可把触电者抬到可靠的地方进行急救。在运送医院途中,抢救工作也不要停止,直到医生宣布可以停止时为止。
&&& 抢救过程中不要轻易注射强心针(肾上腺素),只有当确定心脏已停止跳动时才可使用(准确的诊断要看心电图仪,现场一般无此条件。
【】【】【】为什么用湿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_百度知道
为什么用湿手接触正在通电的电器设备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我有更好的答案
水导电性湿手能使电通水接触吧电导身
专业点说:般水汗水都某些电解质稀溶液(前提)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前提)所用湿手接触通电电器设备更容易触
因为湿手时,手的电阻会变小,而且水是导电的,所以易发生触电事故
不纯净的水是导电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电器设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