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过了40岁总容易发脾气,饭量减少是怎么回事也减少了很多,这是什么原因?

对不起,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我已经阅读了这个提醒
执业医师,主治医师,近代名医杨浩如先生亲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3+3项目工程孔伯华名家研究室研究员;四大名医孔伯华学术传人;孔伯华传人孔少华弟 子。
幼承家学,大学毕业后,曾侍诊于针灸泰斗贺普仁先生,于经络穴位,针法运用颇有心得。
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善于针药并用治疗内科、妇科疾病,运动损伤等症。
王彤的博文
博文分类:
秋高气爽,正是“秋老虎”猖獗之际,一不留神,我们的肺就要遭殃了。燥邪最易伤肺,所以护肺、养肺就成为秋日养生的重中之重。祖国医学认为,白色入心,平常多吃百合、秋梨等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对预防秋燥伤肺是有很好效果的。
看过《红楼梦》的人肯定对那个“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的林妹妹记忆犹新。她有一个毛病,每逢秋日必犯咳嗽宿疾,寻遍名医也无法根治。《红楼梦》这本书可谓遍地珠玉,仅仅这一个细节,便暗示了一个很深的养生哲理:秋燥易伤肺,秋天一定要护好肺。
人活在世,哪有不生气的时候。怒则伤肝。“肝者,将军之官”,这位刚正不阿的将军出了事,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所以,我们得好好伺候它。平常做到少生气,最好做到不生气,生活中要学会修身养性。不经意间或许你会发现,疾病已经很少登门了!
如果将心比喻为君王的话,肝就是刚正不阿的将军。《黄帝内经》认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后世有医家王冰作注解:“勇而能断,故曰将军。潜发未萌,故谋虑出焉。”将军肩上的责任可是很重的,君王的安全要它来保护(藏血以养心),外敌的入侵要它来防御(解毒),此外还要运筹于千里之外。如果将军出了毛病,那可就天下大乱了。所以对于这位将军,我们一定要爱惜,不要让它受到伤害。因为,这位将军也有怕的事,那就是怕“怒”,怒可以伤肝。
从气机的升降运行来看,肝气宜条达舒畅,柔则血和,郁则气逆。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总会感到血往上涌,进而出现面红耳赤、吃不下饭、胸闷腹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怒则气上”, 肝气升发太过。肝藏血,血随气行上冲到头部,就会产生眩晕、脸红脖子粗等状况。《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生气所导致的后果可不止这些。肝失疏泄,肝气就会像匹野马一样在体内横冲直撞;肝气横逆犯脾,脾失运化,我们就会感到腹胀;横逆犯胃,就会出现呃逆、吃不下东西,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吐血。看过三国的人肯定会对“诸葛亮三气周瑜”记忆犹新。周瑜大喊“既生瑜,何生亮”后便气得吐血而亡,就是因为怒伤肝而致气血损伤。所以,想要保护肝脏,一定要做到少生气。
但人非圣贤,哪有不生气的道理?做不到不生气,但至少要做到生气后把火气发泄出来,把“火”窝在心里,会比发脾气更伤肝。所以,当别人冲你发脾气,吼两声时你千万别往心里去。他把心里的“火气”发泄掉了,肝脏也就安全了。如果这股火憋在体内,反而会很危险。因为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的调理机能的,你不帮它排泄,它自己就会想办法排解,只是排解的方式有些恐怖,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肝硬化。所以,我们要“该发火时就发火”。尽管这在别人眼里看来有伤大雅,但总比跟自己的身体作对要好得多。
午时每个人都要完成两件关乎生命健康的大事儿――吃饭和睡觉。但如何来协调好它俩的关系,谁在前,谁在后,这可是最关键的问题。顺序一变,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其实它俩的正确顺序不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正在坚持的先吃饭后睡觉,而是相反,应该先睡觉后吃饭。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午饭后才睡午觉,其实最好的睡午觉时机是在吃午饭之前,也就是说,我们最好是睡完午觉后再去吃饭。具体什么时间呢?12点半左右最佳。
当然对于大部分上班工作的人来说,这一点比较难做到,但如果有条件的,能够这么做的,我觉得就应该这样。比如说我们已经退休在家的老年人,现在的很多自由职业者,中午休息时间比较长或时间安排比较自由的职业人士等,其实都能做到,只要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稍微调整一下,甚至是把原先的午睡和吃饭顺序颠倒一下就可以了。你想如果12点半去吃饭的话,11点半到12点半之间的这一段时间,你就可以或长或短地睡一觉,而即使在上班的人,到11点半,最晚12点也下班了,你就可以先睡会儿再去吃饭。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我一直以来都是先吃饭后午睡,你却要我先睡觉后吃饭,有什么好处呀?当然有好处,并且有很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人体的气血从早上起床之后,阳气一直处于旺盛的上升阶段,气血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到中午11点,也就是午时的时候,阳气到达顶峰转而往下走,而阴气这时候初生,阴阳相交,再加上一上午的活动劳作,人就会有一种困倦之意,这其实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此时应该适当休息,以培养初生的阴气,保证阴阳的正常交替,维护阴阳的相对平衡。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气平衡阳气固密了,人的整个身心状态就好了。其实,我们学习各种养生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协调和保持阴阳气血的相对平衡。
而从睡眠和饮食的关系来讲,也不应该是吃完饭后立马睡觉,正确的是起床后再吃饭。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吃完就睡都不好,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消化系统,会可能造成消化管道的“交通堵塞”――食物还没下到胃里,你就躺下了,它就堵在半道上,很多脾胃病、肥胖病症都是这么弄出来的,有的甚至可能出现食物倒流现象。相反,如果你睡完午觉后再吃,吃完后稍微休息一下就开始进行工作学习等活动,这些健康隐患就都避免了。我们很少听说有谁吃早饭吃出脾胃病、肥胖症等问题的吧?道理是一样的。
午睡后吃饭不仅避免了很多毛病的发生,而且非常有利于消化吸收。我们知道,午时是心经当班,这个时段心经的气血最旺,到下午1点的时候心经就交班给小肠经了,下午的1点到3点这个时段是小肠经值班,这时候小肠经的气血最旺,小肠的功能最好。而小肠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管消化吸收、分泌清浊的吗?所以如果你先睡完午觉12点半左右吃饭,到1点钟的时候,食物经过脾胃的初步处理,开始达到小肠,而此时小肠也正好“上班”,“精力”最旺,状态最好,工作的效率自然就会更高更好。
小肠的“工作”做得好,你的消化吸收就好,该吸收的都能吸收,该丢弃的都能及时丢弃,你就不会得一些消化吸收方面的病,而其他脏腑接下来的工作也会变得非常轻松,五脏六腑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内脏就像是一个大公司,小肠就好比是其中的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做得好,纪律风气好,就能产生连锁反应,带动整个公司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反,要是一个公司里有一个部门出问题,那就会带来一连串的问题,因为负面作用也会产生连锁反应。
有人可能想说了,那我吃完午饭后犯困怎么办,人吃完饭后不是容易犯困吗?的确,人在吃晚饭后气血会分散一部分力量到脾胃去工作,可是为什么我们吃完早餐后不会犯困呢?玄机就在这里了。因为我们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各个脏腑都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和调养,功能都处于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全身的气血非常旺盛,即使分散一些力量到脾胃去,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脏、大脑等其他脏腑的工作,脏腑器官各司其职,工作有条不紊,所以就不会犯困。
而到中午11点以后,人体经过一上午的工作,本来这时候就比较疲乏了,并且阳气开始下降而阴气才刚刚生发,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如果你没睡午觉就去吃饭,饭后身体再勉强调集一些气血力量到脾胃去干活,下面的活儿干不好不说,上面的心、脑气血供应也不够了,你能不犯困吗?打个比方,你说电压不足的时候电脑能好好工作吗?灯光能非常明亮吗?也就是说,你犯困并不是因为你吃饭的问题,而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如果身体的气血非常充足旺盛的话,它是完全有能力协调处理好各个脏腑的事情的。
午时养生就两招,美食和小憩(当然我们这里的“美食”并不是说要吃得非常好,而是说要“好好吃”,吃得舒服就行)。而能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时机”的把握,时机就是火候。大医家看病为什么好得快?大厨师做菜为什么好吃?大作家写出的东西为什么能让人掩卷深思,因为它“火候”掌握得好。其实,做任何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玄机全都藏在“火候”之中!
推荐两本书:
女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与肝结下了不解之缘。月经、白带、怀孕、分娩、补乳等哪一样不要耗费大量的气血?肝相当于身体里的“血库”,只有这个“血库”充盈,我们的身体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平白无故地脸色发黄、心情郁闷、总想发脾气。特别是“那几天”,脾气总会特别大,看谁都不顺眼。没办法,谁让女人总是那么“麻烦”呢!
其实,这也不怪女人,谁让女人以肝为本呢!可能你觉得有些奇怪,月经不是跟肾精有关吗,怎么跟肝又扯上关系了呢。的确,所谓“经水出诸肾”,肾精是月经产生的根本。但精必须化以为血,藏之于肝,注之于脉,然后才能转化为月经。所以可见月经与肝是脱不开干系的。
对于女人来说,肝脏似乎更容易受伤。每个月的“大失血”让血总是处于亏损状态。血虚又会影响肝的功能,所以月经时女子出现火气大也就不足为怪了。不但是月经,女子的一生几乎都与肝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除了月经外,女子的白带、怀孕、分娩、哺乳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气血。也就是说,女子的生理功能只有依赖雄厚的气血滋养才能完成,因此才会有“女子以血为主,以肝为养”的养生古训。
肝藏血,主疏泄。它相当于一个“血库”,这个血库充盈,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任冲二脉通畅,月经就会准时到来,妊娠、孕育及分娩等也得以顺利进行。如果“血库”告急,或是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以致冲任失调,就会导致月经紊乱、白带异常等病症,严重时还会导致不孕不育。
而且女子性格多偏于内向,多愁善感,因此易被七情所伤,这样就更易导致气机郁滞。气滞则血不行,脏腑失去气血的滋养,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各种妇科病也就接踵而来了。诚如《济阴纲目》所说:“凡妇人无子,多因七情所伤,致使血衰气盛,经水不调…不能受孕。”所以,女子更要保护好自己的肝脏。
想要养肝,一定要注意饮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营养供应,身体就算本事再大,血也生化无源。肝脏喜欢什么呢?它喜欢青色的食物。因为“肝主青色”,比如一些人晚上睡不好,早上醒来后面色发青就是这个原因。同样“青色入肝经”,青色食物对肝脏也有很好的滋养功效。所以,平常多吃一些青色的蔬菜,对养肝是很有好处的。烟花三月,许多朋友喜欢出门踏青。趁踏青的时机品尝一些新鲜的野菜,即可赏心又可养肝,真可谓两全其美。当然,吃不到新鲜的野菜也没关系。“肝性喜酸”,可以去市场选购一些天然原味的绿色蔬菜,在家烹饪时适量加些食用米醋,也有益肝脏健康。
当然,饮食上的调养只是外在的,女性朋友情绪波动较大,学会调控情绪就变得十分必要了。这里,再给您介绍一套可以疏肝理气的按摩手法。
1.用拇、食、中三指捏拿右季肋部(即右上腹部)皮肤,自上而下进行捻动,用力适度,如此反复操作3分钟,以产生微热感为佳。
2.将手掌张开,两只手掌重叠放置在右季肋部,适度用力,自右向左横擦3分钟,以皮肤微红发热为止。
这套手法按摩的重点在右季肋部肝胆区。右季肋区为肝脏的位置,肝的下面便是胆囊。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对肝脏和胆囊形成刺激,从而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机制的效果。捻时注意用指腹用力,一边搓捻一边移动。这套手法比较简单,一学就会,效果也很不错。对于经常郁闷的女性朋友来说,有很好的疏肝解郁的效果。
生活中人们往往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养肝是男人的事”。因为肝硬化、肝炎等似乎更偏爱男性。其实,对于女性而言,养肝更加重要。女子从出生开始,似乎就与肝结了了不解之缘。因此,对于这位“朋友”我们更要细心地照顾,就像照顾我们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父母一样周到。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自己在收获健康的同时,也将美丽绕在指间了。
推荐两本书:
选自:化学工业出版社《》
为别人的精彩表现鼓掌喝彩,就是在为自己的健康加油助力,生活中不能没有掌声,就像大自然不能没有花香一样。
前不久,我在看报纸的时候在“科技生活”版看到一篇文章,说欧美的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经常为别人鼓掌的人,其整体的健康状况普遍好于不经常鼓掌的人,这也就是说,经常为别人鼓掌是非常有利于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鼓掌(两手掌互相拍击)不但能够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还可以缓解疲劳,治疗手部麻木痉挛症、末梢神经炎、上肢关节炎、冻疮,并且对脑血栓后遗症、高血压、失眠、便秘、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常见病都有极好的改善作用。说得神奇之极,不免会让许多人为之耳目一新。
然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们却一直没能破解其中的奥妙――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手和脑袋、内脏都离得大老远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只能给出结论,却不能解释原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的原因似乎不是可以简单地用所谓现代科学的实验和事实来解释的。而这,或许正是中医的高明之处吧!
就像上面这个鼓掌可以健身治病的例子,如果把它放到中医的大盘子里来解释,似乎一点也不难,甚至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按照中医的全息理论,我们的两手掌就是整个身体的一个缩影,全身内外上下的器官组织在此都有投射点。同时,手还是一个脏腑经络的聚会之地,在我们全身的12条主经当中,有6条到达两手掌,所以两手还可以通过这6条“主干道”与内脏直接沟通。这就好比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全国各地都在这里设有办事处、联络点;同时,北京又是通向全国各地的各条国道的起点,是一个交通的枢纽,我们的手,就像是身体的一个“首都”。
而我们在鼓掌的时候,能够激活手部的所有经络,有效刺激手掌上的穴位,特别是作为各条经络气血源头的井穴,从而起到非常好的疏经活络、调理气血的目的。同时,经络也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到内脏,对内脏的气血分配和功能状况起到非常好的调理作用。那为什么鼓掌能起到防治科学家们所说的那些疾病的效果呢?道理很简单,这些病真正的病根儿都在脏腑上,而经常鼓掌,刺激了经络,改善了脏腑的功能,消除了脏腑上的病理性反应,疾病自然会不治自愈了。
到达我们双手上的6条经络分别是手掌上的肺经、心经和心包经;手背上的大肠经、小肠经和三焦经。这样,我们一鼓掌,就能起到调理肺脏,心脏和心包,大小肠和三焦的作用。报纸上所说的鼓掌能健脑益智、增强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防治失眠,这其实是因为鼓掌时通过疏通、激活了心经和心包经,改善了心脏的功能。因为在中医里,心藏神,主神志思维活动,上面所说的什么记忆力、思维能力、防治失眠等,这些都是心脏的职责所在。紧接着还说鼓掌对手部麻木痉挛症、末梢神经炎、上肢关节炎、高血压、冻疮有效,这一方面还是因为增强了心脏的功能,因为“心主血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经常的鼓掌活动,疏通了经络气血。至于说鼓掌能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便秘等,这也与鼓掌刺激了心经、三焦经、大小肠经,改善了这些脏腑的功能有关,更年期综合征这是身心共患病,与心脏和三焦密切相关,而便秘则直接与大小肠的功能失常相关。知其然是科学,知其所以然那就是智慧了!
其实,鼓掌之所以能起到如此好的效果,是因为我们鼓掌激活的不仅是手部的6条经络,还调动了全身的其他经脉和脏腑。因为我们手上的这6条经络又与上下走向的脚部的6条经络和奇经八脉在头面部、胸部互有联络,所以鼓掌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其他脏腑器官的功能亦能起到良好的改善和调理作用。就像我们吃饭一样,虽然最直接的作用是填饱肚子,但所吸收来的营养精华其实是为了供养全身,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所以别看鼓掌这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其实里面包含着非常高明的养生智慧。
当然,这里的“鼓掌”只是我们拍手活动(也可以叫击掌)的一个代名词。拍手的方法非常多,我曾经给来我这里求诊的一位中科院的老专家推荐过一种“交替激活拍手法”,对失眠多梦、记忆力不好、白天没精神爱打瞌睡、手脚发冷等病症效果非常不错,对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也有极好的改善和辅助治疗作用,尤其适合“两老(脑)”人群――老年朋友和工作紧张的脑力劳动者们,我这里把它也分享给大家!
此方法分三个步骤。第一步,两手掌心、手指分别相对,相互击打,跟我们平时的鼓掌差不多,连续拍打5 分钟,主要目的是为了激活整个手掌;第二步,拍手背,先用左手掌拍右手背两分钟,然后再用右手掌拍左手背两分钟,如此交替拍3次,主要作用在于激活手背;第三步,拍手指尖,两手五指张开,略微弯曲,五指指尖相对,互相拍打3分钟,这一招的重点在于激活手指尖。在整个拍打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愉悦,从头顶到四肢全身要完全放松,面带微笑,眼睛微闭,注意力始终集中于两手掌心,以做到“意力”同用!
别看动作很简单,但效果很不简单。经过这三步,我们的手就被完全激活了,手部的经络、穴位都得到了很好的刺激。此法最佳的锻炼时间是黄昏的戌时(19~21点之间),因为养生的重点在于养心,而此法的最大优点是身心同调,戌时气血流注心包经,而掌心的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要穴,掌心相拍的重点就在于刺激劳宫;十指连心,“心手相连”,十指相拍也是为了调养心脏。而这三步从整体上激活了手部的所有经络穴位和全息反射点,可以通调全身的气血,改善全身各大脏腑组织的功能。
另一方面,“动则生阳”,鼓掌也是一种老少皆宜很好很安全的“运动”健身方式,可以提升阳气,振奋精神,增强脏腑的功能,促进气血向大脑和手脚部的运行,改善新陈代谢状况,而这对阳气渐弱、脏腑渐衰、身体渐老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太好的保养和补偿措施。
那位老专家连续坚持用我推荐给他的这种“交替激活拍手法”锻炼两个月后,专门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他说自己现在不仅记忆力、视力、听力都比以前好了不少,吃饭、睡觉更香了,饭量也明显增加了,走路更有劲儿了。他说他已经把这个好办法教给了自己的老伴儿和原先单位的几位“老战友”,反映也都很不错。
因为自己推荐的一个小小的方法,能给别人,甚至更多人带来莫大的健康和幸福,能让一位年仅古稀的老人如此感谢,我也非常感动,在电话里跟他说到:“非常感谢您老人家,您老身体健康,心地又如此善良,爱心是最好的养心药,祝您老寿比南山,福泽绵长!”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为别人鼓掌也是在为自己鼓掌,因为它帮助我们活得更加幸福和健康!其实,医者帮助病人消除疾患,老师帮助学生化解疑难,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助其一臂之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又何尝不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呢?
推荐两本书:
选自:化学工业出版社《》
膀胱经是人身上行程最长的一条经,也是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可以说从头到脚,随手抓一个都是“宝”。不管是五脏六腑的毛病,还是五官九窍的问题,抑或肢体神志方面的障碍,都可以从这两条“道”上找到调治的捷径。
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朋友由于中午没睡好午觉,或是第一天晚上没休息好,抑或是本身体质比较弱,气血不足,一到下午的时候,就会觉得人困马乏,呵欠连天,提不起精神,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有的人没办法,只好用咖啡或浓茶来提神,喝茶还好一点,当然也不应泡得太浓,但长期大量喝咖啡就很危险了,这东西就像吸烟一样,很容易上瘾,上瘾之后你有事没事就想喝,这样就会伤害你的身体。
因为咖啡的主要作用就是提神,而它的提神作用是通过刺激你的心脏和大脑来实现的,而不是为你的身体补充气血。这就好比你骑着一匹马,它饿得走不动了,你不是给它吃草,而是打它,抽它一鞭子,它痛得没办法,只好拼命往前走两步,再抽一鞭子,再往前走两步,可最后会是什么结果呢?
所以,当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或是其他时候,因为某种原因感到身心疲乏时,最好不要用“鞭子”去抽它,偶尔几次没有关系,但决不能长期这样;而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它提供帮助,同心协力度过这道难关。就像我们前文中说到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出去活动活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动则生阳”,这样可以提升阳气,为身体补充自然界的精气,调动一下身体内部的气血分配,身心状况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
但要是你的办公室所在的楼层非常高,又很封闭,或是单位有一些规定,到外面去活动透气很不方便,那怎么办呢?我这里就教你一个更简单的提神解乏的小妙招,你坐在椅子上就能做。什么好办法呢?就是用自己两手的劳宫穴去“灸”膀胱经上的天柱穴。
天柱穴就在我们的后颈部,后发际正中线上半寸处,往两旁各1.3寸(同身寸,中指第二节为1寸)各有1穴。当你感到疲乏困倦的时候,就靠在椅子上,先把两手掌互相搓两三分钟,搓热之后,两手五指在脑后交叉,用两掌心分别去捂后颈部的左右两个天柱穴。每次捂两三分钟,重复三次以上就能见效。
用力不如用意,在捂天柱穴的过程中,身心要放松,暂时忘记其他所有的事情,眼睛闭上,心里只想着自己两侧的天柱穴。这样捂两次以后你会感觉到有一股暖流从掌心涌出,缓缓流向自己的大脑深处,就像干涸的大地得到甘霖的滋润,顿觉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另一股热流则从脖颈的两侧沿着膀胱经向下浸润,流向背部,这样,整个人的精力状态会随之大大好转,就像美美地睡了一觉一般。
为什么这个办法会具有如此好的效果呢?我们知道,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一大要穴,而心包是心脏之外络。中医讲“心藏神,主神志”,“心主血”,人觉得精神疲倦,提不起精神,这是气血不足、心主神志功能下降的表现,我们刺激劳宫穴就可以快速有效地补益气血,协调心主神志活动的功能。而天柱穴是人体最重要的一条阳经――膀胱经上的重点穴位。膀胱经是人体阳气的仓库,而此穴又位于“诸阳之会”“人体元神之府”的头颈部,其提神醒脑、培补阳气的作用自是不同一般。更重要的是,我们采用的不是普通的按摩或艾灸方法,而是用劳宫来“灸”天柱,让两条经络,两个穴位,通过身体自己的热量进行沟通,以穴调穴,以经通经,以热导热。心经主阴血,膀胱经藏阳气,心经调心神,膀胱经调大脑的元神,这样,阴阳相交,气血通调,心脑互动,你能不头脑清醒、精神焕发吗?
使用这个方法不仅能使我们的身心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对我们的眼睛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调养和保护。因为我们下午工作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即使并不觉得身心特别疲乏的朋友,也会存在用眼过度的问题,会觉得眼睛不舒服,所以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视疲劳,保养保养自己的眼睛。
《黄帝内经?素问》中讲:“目受血而能视。”也就是说,眼睛只有得到精血的滋养,才能够正常地工作――看清楚东西。而我们采用这个方法来补益和调理气血,尤其是脑部的气血,这样大脑气血充足了,就能对眼睛起到非常好的滋养作用。《灵枢?口问篇》中也说:“……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颈。”意思就是说,如果精液不能灌输孔窍,则可能导致双目失明,这叫夺精。治疗应补足太阳经(膀胱经)挟颈部的天柱穴。连双目失明的危险都可用天柱穴来进行救治,平时的保养和缓解疲劳对它来说就更是小菜一碟了。
膀胱经是我们身体上最长的两条“矿脉”,蕴藏着大量的人间至宝,信手拈来即是灵丹妙药,轻轻一按即可显现奇效,天柱穴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像背部的脏腑俞穴,腿上的名穴委中,这都是强身健体、解病除疾之法宝,只要你能随便拾回几个,细加研习揣摩,神奇的效果、巨大的收获定会超出你的想象。
艰难寻得的东西并不一定价值连城,随手可得的东西也并非分文不值。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其实,缺少发现的何止是美,生活中有太多可贵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珍惜!
推荐两本书:
选自:化学工业出版社《》
凡事皆需有个“度”,恰当好处为最佳。就像运动也是一样,人生来就是要活动的,活动太少不好,但活动太过也不好,那活动到什么程度合适呢?“动汗为贵”,不论是采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活动到全身出汗就最好了。
前面我们说了,申时属猴,猴子最主要的个性特点就是活跃敏捷,喜欢蹦蹦跳跳的,而古人正是用猴子来比喻人在这个时间段内的身心状态。所以此时不仅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高峰时段、工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也是锻炼和活动身体的最好时节。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申时人肺部的呼吸活动也非常活跃,加上此时人体的阳气仍处于沉降初期,弱而不衰,膀胱经又是人身上最重要的阳经,是阳气的仓库,所以此时形神皆佳、精力充沛,非常适合进行身体活动,尤其是到户外锻炼身体。更妙的是,此时不仅人的身体状态非常好,阴阳相对平衡,气血流畅,不易受伤,外界环境也非常适宜――夕阳斜照、微风拂面、气温适宜,如此良机――“天时地利人和”,显然是比早晨更适合人到户外活动了。
不仅如此,事实证明,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此时运动也最容易创造佳绩,因为人体的运动能力也在此时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许多运动员破纪录就是在下午的3点到5点这个时间,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所以我劝那些有每天锻炼习惯的朋友们,尤其是中老年朋友,不妨改改自己的锻炼习惯,变早晨锻炼为下午锻炼,这样对自己的健康更有利。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朋友,如果能在每天下午的这个时间稍微活动一下,到屋子外面走一走,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而那些喜欢每周运动一两次,比如参加打球、游泳等活动的朋友,最好也安排在一天中的这个时段,不仅对身体更加安全,锻炼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把握最佳的运动锻炼时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掌控最佳的运动程度和状态。过犹不及,凡事皆要有度,不活动或活动太少不好,但过度运动、剧烈活动也不好。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运动也是一样,适可而止,长期坚持才是聪明之举。有朋友可能要问了,那运动到什么程度最好呢?如何才能做到适合而止?我这里给大家说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那就是以出汗为准!
中医有句话叫“动汗为贵”,什么意思呢?简单理解,就是说活动到全身微微出汗是最好的状态。换句话说,运动锻炼的效果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只有出汗了,才算是达到了运动的目的。
在中医的治病八法当中,汗法居首,它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治病疗疾的方法。什么是汗法呢?就是采用吃药或其他治疗办法,让病人发汗、出汗。不论是外感“六淫”引起的病,还是内伤“七情”引发的病,都可以用“汗法”进行调治,因为它是排出体内病邪的一个重要的、非常好的途径!
我们知道,人体排泄体内废物的通道主要有三个:大小便和出汗。当我们出一身大汗之后,就得换衣服、洗澡,不然的话就会有一股酸臭味儿,所以汗水又叫臭汗。汗为什么会有臭味儿呢?其实它的性质跟大小便是一样的,都是身体里的垃圾污垢,能不臭吗?
现在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叫“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对于工作压力非常大的上班一族来说,主动出出汗对身体健康那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出汗的重要性,只知道大小便是人的本能,不能正常排泄就是问题,却不知人不能正常出汗也是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当一个人长期不出汗的时候,他就会“中毒”,因为身体,尤其是血液里的很多毒素废物不能全部通过大小便排出去,必须依靠出汗来排泄。
中医讲“汗为心之液”,来源于血,作为人体最深层废物的血液垃圾,主要就是通过出汗――这个人体最表层的方式来直接排出体外的。想一想,一个人要是不能正常地出汗,那这些东西混在血液里出不去,必然会捣乱作怪,而且可能跟你打“游击战”――从这个脏腑跑到另一个脏腑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那就很难对付了,会引起大麻烦。
运动出汗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改善心情,这是中医和西医共同的一个观点。有多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都表明,用汗法治疗抑郁症非常有效。许多非常严重的抑郁症病人,采用汗法治疗,出几身臭汗之后情况就大大好转了。我自己在临床上也曾采用汗法来治疗心理疾病患者,包括抑郁症病人,效果相当显著。
为什么用发汗的方法就能治疗心理疾病呢?其原理还是我们上面说的“汗为心之液”,来自于血。我们知道,心理疾病、抑郁症,主要的问题都出在心上面。中医讲“心藏神,主神志”,心主导神志活动的功能不正常了,人就会得心理疾病;而血液里面如果有废物堆积,这也会影响心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因为“心是主血的”。
另一方面,心理疾病、抑郁症,还跟肝有关,得这些病的人大多有肝郁的问题。而“肝藏血”,并且负责为血液解毒,肝气郁结不能正常疏泄了,就会影响到肝脏的藏血、解毒功能,导致血液里面的垃圾无法及时得到清理,发生堆积。而我们采用发汗的方法进行“疏泄”,出几身臭汗之后,把血液里面的垃圾清理掉了,心脏和肝脏的功能都恢复正常了,能好好工作了,所谓的心理疾病、抑郁症自然就好了。所以我一直说,心理疾病、抑郁症,它不仅是心理的问题,也是生理的问题,这两方面是互相影响的。
其实,“动汗为贵”的作用不仅能够很好地排出血液里的废物垃圾,稍微增加一点运动量,活动到出汗,还能防治一些肢体性疾病,比如我们常见的关节炎、关节酸麻沉重、肌肉痛、四肢痉挛等。有朋友可能要问了,肢体有病还运动不是往伤口上撒盐吗?为什么运动还能防治关节上的毛病呢?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从中医来讲,所有的疼痛症都是由于外邪入侵或身体内部失调,导致气血淤滞引发的,治疗的原则就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而适当的身体活动正是疏经活血的最好办法,经络气血通畅了,疼痛就会不治自愈。如果你再活动到出汗了,侵入经脉的风、寒、湿等病邪垃圾也随着汗液被赶走了,这就相当于我们上面说到的中医治病的“汗法”,它所起的作用与吃药是一样的。你说标本兼治了,病能不好吗?
人要吃喝,就要活动,就要出汗,有进就必须有出,光出不进不行,那会“破产”;光进不出也不行,那就成了“垃圾场”。进与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有得必有舍,有舍定有得,现在的舍正是为了更好地得,更多地得,人生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推荐两本书:
选自:化学工业出版社《》
疾病与健康,有时候可能仅仅就是一杯水的距离,就是因为这一杯水,会喝的人上下通畅,无病一身轻;也是因为这一杯水,不喝的人病痛缠身,不知其因。
有一位病人,曾经因为尿道结石来找我看病。由于刚开始的时候没太重视,他的病情已经发展得比较严重,经过半个多月的调理,病情才逐渐好转。病好了之后,我教给他一个方法,每天下班之前(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喝一杯温开水(400毫升左右)。当然,这并不是说只在这时候才喝水,而是说在平时正常饮水的基础上,再养成一个下班之前喝一杯水的习惯。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而彻底地清除身体里面的废物,减少尿液中的垃圾在肾脏和膀胱中的遗留沉积,防止肾脏、膀胱和尿道产生结石或发生感染,全面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在人体当中,肾和膀胱一阴一阳,就好比是一对夫妻,关系非常密切。膀胱经从申时&下班&之后,接下来的酉时就由肾经&接班&。《灵枢&本输》中说:&肾合膀胱。&意思就是说肾经与膀胱经相互络属,形成表里关系。不仅如此,从生理结构和功能上来说,肾与膀胱也是&亲密&之极,它们两个不仅在结构位置上是&邻居&,而且同为身体的&水液管理机关&,肾主水,为调水之官,而膀胱为储水(尿液)之器。所以人体的水液代谢是不是正常,就看这两个脏器的功能是不是正常,两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得好不好,&工作&上配合得好不好。
前面我们说过,由膀胱经&当班&的申时是身体排泄的高峰时段,应该增加饮水量,加快尿液的生成,以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到酉时,虽然排泄高峰已过,但整个排泄周期并没有完全结束,仍处于收尾阶段。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收尾阶段其实是&攻坚阶段&,收尾做不好,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我们要想真正保持肾脏和膀胱的清洁,彻底清除积存在其中的废物,在酉时的时候补充一杯水非常必要。尤其是对肾脏来说,更是一种非常好的帮助和保护。
因为我们申时喝进去的&清洗&内脏的水在到达膀胱成为尿液之前,都得先由肾脏过滤一遍,然后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将完全没有用的废水,包括其中所含的垃圾下输到膀胱里,最后在膀胱自身的气化作用下将其排出体外。可就像我们现在用的饮水机,长期使用之后必然会有一些污垢之物沉积到水桶和加热杯的壁上。同样的道理,肾脏在过滤和下输水液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毒素废物残留或沉积下来。天长日久,这些毒素废物越积越多,就会制造麻烦,比较常见的毛病有不能正常排尿、尿潴留,肾脏和尿道的炎症、结石,甚至癌症,都与这有关。
而我们在酉时再补充喝一杯水,我把它叫做&爱肾水&,就可以在身体的排泄高峰之后,再对肾脏和膀胱进行一次清理,将残余的垃圾废物全部清除干净,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残留的毒素废物对肾脏、膀胱的危害,维护肾和膀胱的&长治久安&。这个道理就好比是我们平时洗碗洗锅,在用清洁布进行一番擦洗之后,上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残渣油渍了,但我们还会用清水冲洗一两次,以便将碗底或锅底上遗留的些许污渍彻底清除,保证锅碗的洁净。如果不用清水冲冲,下次再用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锅碗的底上会有一块印儿,这其实就是没有完全洗净留下的污渍。但锅碗还好,我们用之前可以用水涮一涮,下次用完再认真洗洗就成,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我们的肾脏、膀胱可不行呀!
所以别看就是在下班之前多喝一杯水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如果你能每天坚持,那绝对是爱肾护身的一个绝招,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现在有许多人整天都在挖空心思地想办法补肾,却不知道在肾脏本身的保养上下一丁点儿功夫,结果没把肾补强壮不说,有的还补出新问题来了,这就叫&不得要领&。就像是一辆汽车,你平时不注意保养,它本身的机械零件都生锈了,不好使了,但你不去维修清洁零件,却只知道给他加油,以为它&吃饱&了就能跑得快,能行吗?
养生不是光补,健康才是正途。如果我们都能善待身体,即使不吃山珍海味、奇药妙丹,一样能够活到天年!
推荐两本书:
选自:化学工业出版社《》
有句俗语,叫做“黎明同房,瘫倒一床”。卯时天门开,此时人体阴阳平衡,若行房事,便会使阴阳失衡,以致危害到健康。清晨性爱是美丽的“罂粟”,只有远离才能永葆身心健康。
记得前些日子,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文章,文中极力推荐大家如果晚上没有时间的话,可以尝试一下清晨性爱,不但可以让你再次享受一下性爱的美妙滋味,还可以让你更快达到高潮。文中还极力渲染清晨性爱时间更短、质量更高。
对此,我真是哭笑不得。在速食时代,连“性”都变成了快餐,这真的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其实变成“快餐”也无所谓,关键是要健康,最起码也要保证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明明是致命的“罂粟”,你偏偏要把它捧成救命的“灵芝草”,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其实关于“性爱”这个话题,我们的古人早就有探究了。他们认为,性爱不仅要追求愉悦、快感,还要注重养生之道。古人认为,性欲是人的一种本能,是符合天地阴阳之道的。《御女损益篇》曾提出“凡养生,要在于爱情”,并认为“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从这里可以看出,正常的男欢女爱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但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夜深人静之时,适逢阴阳交汇,此时你当然可以尽享鱼水之乐。如果是在清晨,你还是远离性爱为好。
我国民谚中有“男人头上三把刀,早酒晚茶黎明色”之说。“黎明色”就指清晨性爱。为什么这么说呢?卯时天大亮了,这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门开,此时人体阴阳应该是平衡的。但若选择此时进行房事,就会破坏人体阴阳的平衡,从而使双方心力交瘁。因为男女交欢时要消耗大量肾精,中医认为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关于“伎巧出焉”,唐朝医家王冰解释为“造化形容”,也就是父精母血运化胎儿,意思是说肾主管的阴阳平衡,人体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若清晨行房事,身体耗费大量的肾精就会导致阴阳失衡、疲惫不堪。肾精亏虚,还会导致卫表不固,这样外邪就很容易乘虚而入。所以,房事过后应该需要一个养息和调整的过程,以使身体得到恢复。如果男女交合之后匆匆爬起来赶去上班,不仅会因精力不济而很难进入到工作状态,若再加上外感风邪,还很容易引起健康问题。正如俗话所言:“黎明同房,瘫倒一床”。所以,哪怕黎时前会出现性欲高潮,也一定要节制,不可行房事。
那么何时行房事才不会影响到健康呢?一般是在夜晚入睡前,一旦完成了性交之后便可安然入睡,这样便可以使体力得到充分的恢复。对于房事,我们应该持一种辨证的态度,即不可过于抑制,也不可过于放纵。从养生的观点来说,正常的房事不仅于身体无害,反而对身心健康有利。《合阴阳》认为:“昏者,男之精将;早者,女之精责(积)。吾精以养女精,前脉皆动。皮肤气血皆作,故能发闭通塞,中府受输而盈。”意思是说,男子在夜晚时精气最为旺盛,女子在清晨时精气蓄积。男女同房,便可达到精气互补的功效,从而使筋脉通畅,皮肤平展而气血流畅,达到疏通淤塞,使五脏六腑得到滋养的强身效果。
当然,过于纵欲,沉迷于声色对人体的伤害也是极大的。俗话说,“色是刮骨钢刀”就是这个意思。但如果完全禁欲,也于人体不利。中国养生学认为,如果断绝男女之欢,阴阳绝交,就会导致经脉阻塞,百病丛生,甚至使寿命缩短。
那么男女究竟如何交合才能达到养生之效呢?孙思邈在《房中补益》篇中专门讲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年轻人不可凭借体力而过度放纵情欲,40岁以上的男性更要注意节制房事。男女“交合之前,夫妇双方应徐徐嬉戏良久”,双方进入状态之后才可交合。此外,还有些时间是不宜男女交合的,比如大寒大热、风雨交加之时,此时阴阳错乱,不宜同房。酒醉后、饭饱之时也不可行房,否则不但会伤身,也会对哺育后代不利。
当然,文中的观点也有某些合理之处。比如经过一夜的休整之后,人体处于最佳状态,性欲最为旺盛,此时的确会比晚上更有激情。如果是周六、周日,不太繁忙的时候,你当然可以换下口味,稍微尝试一下别样的感觉,或许的确会有惊喜。但是平时上班,还是不要太另类为好,毕竟,寻求刺激是次要的,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懂得房事利弊,遵循科学的方法,才可“避重就轻”,让你在尽享人伦之乐的同时,获得健康。
推荐两本书:
选自:化学工业出版社《》相关两性文章推荐:
&&&&&& &&&&&&& &&&&&&& &&&&&&& &&&&&& &&&&&& &&&&&& &&&&&&& &&&&&&& &&&&&&& &&&&&&& &&&&&&
我们不能挽留岁月的脚步,但我们可以保留青春的容颜;我们不可能让自己长生不死,但我们可以延长自己的生命线;世界上买不到延长寿命的灵丹妙药,但我们却很容易就能获得延长寿命的&药效&&&只要能少熬夜,保证每天亥时睡觉!
&现在经常发生一些英年早逝的悲剧,很多社会精英风华正茂的时候却离我们而去,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先生,同仁堂的前&少壮派&掌门人年仅39岁的张生瑜先生,爱立信前中国区总裁杨迈,还有著名画家陈逸飞,著名笑星侯耀文&&这些社会各界的&栋梁之才&都是在人生最精彩时候却败在了身体的手里。尽管他们的离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或是过于劳累、精神压力过大,但不可否认,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与他们的生活没有规律,更别谈符合自然规律直接相关。
佛家有名言:&万法因缘生&,&因缘相合则为果&,因就是原因,缘就是缘分、条件,果就是结果,用我们俗话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今天做什么行为,其实是在为你明天的结果播撒种子,你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同样的道理,你今天不关注健康,不善待自己的身体,明天疾病就会关注你,身体就会出问题。
为什么那些社会精英会&过于劳累&,甚至&过劳死&?很简单,没有劳逸结合,休息睡眠时间不足呗!别说人的身体是血肉之躯,就是&钢筋铁骨&的机器也不能永不停息地连轴转呀!再加上现在社会竞争激烈,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能不出问题吗。那精神压力过大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它还是会影响我们的休息,你心里一直想着工作上的事情,处理完这事又来了那事,心里的那根弦一直绷得紧紧的,从来没有松弛歇息的时候,这就可能导致吃不好,睡不好,有时候还好几件事情叠加在一起,把你的弦拉得更紧,对身体的折磨自然是雪上加霜。
所以不论是因为过于劳累,还是精神压力过大,其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影响我们的睡眠。晚上10点,该睡觉的时候我们却还在陪客户吃饭喝酒聊天卡拉OK,等我们晚上一两点好不容易躺到床上或是有时候能早点上床的时候,却又是满脑子的事情,翻来覆去睡不着。就这样,我们的身体始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调养,处于半劳累状态。你说一根弦只紧不松,并且越拉越紧那会出现什么结果?必然会有拉断的一天,对不对!所以如果你不早点把它松一松,等到绷得快断了或是已经断了的时候,那后悔就来不及了,甚至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然而,现在社会上面临这种危机的人不在少数,包括我们身边也比比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被称为&白骨精&的人群都是这个样子。《黄帝内经》中养生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可现在的&白骨精&人群,几乎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全跟自己的身体唱反调,吃不按时吃,睡不按时睡,熬夜加班无休止,你说他身体能好吗,不生病才怪?
不论男人还是女人,35岁之前的时候,我们都在走上坡路,你这么干身体还勉强能吃得消;要是35岁之后你还这样子,那你就是在自寻绝路。你看那些英年早逝的,很多都是35岁~50岁之间的,这就是真正的&积劳成疾&,长期积累的结果。我经常跟身边的年轻人说,你吃差一点没关系,但睡觉这个问题,千万马虎不得,你不尊重它,它就会惩罚你!你看以前的人,整天喝粥他身体还蛮好的,还有劲干活儿。为什么?因为他一直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并没有违背自然规律这个人体健康的大原则,虽然可能屋漏被子破,但他睡觉睡得蛮香的,白天累一天,喝两碗粥,睡一觉起来他又精神抖擞了。
所以我说呀,35~40岁&青黄不接&的人,你要想留住青春的尾巴,要想身体不被搞垮,你一定要保证最迟晚上10点半睡觉,11点已经进入梦乡。因为10点半是亥时,气血流注三焦经,而11点是子时,是最宝贵的子午觉时间,这两个是绝对不能偏废的,并且一定要把它俩衔接起来,要不然时间一长你就会有麻烦。
有人可能会说了,为什么非要在10点半睡觉呢,子时不是晚上的11点吗,&子午觉&我在11点睡不也可以吗?可以是可以,但那效果就差远了,说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绝对不算夸张。上面我们说过,亥时是气血流注三焦经的时候,所以也是调养三焦的最佳时机。而养好三焦那真是太重要了,因为三焦是我们人体健康的总指挥,五脏六腑,气血津液,什么它都管。你的气机、水道通不通畅,五脏六腑的功能协不协调,新陈代谢是不是正常,全看三焦的功能和工作情况。
在中医里面,三焦最主要的两项功能就是通行元气和通调水道。大家可能听过中医里的两句话,叫肾为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我们人体的元气是发源于肾的,它由先天之精转化而来,又靠后天之精的滋养,是人体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那元气在人体里面是如何运行和活动的呢?它主要就是靠三焦来输送到五脏六腑,充养于全身各处,以此来激发和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正常工作。三焦就好比是&中间商&,如果没有它的周转协调,元气这个&生活必需品&就到不了&消费者&&&脏腑组织那里,这势必会造成&生产&和&消费&的脱节&&想卖粮食的人卖不出去,想吃饭的人得不到粮食。所以调养好三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正如《难经》中所言:&三焦,元气之别使&,&主持诸气&,因为三焦不仅通行元气,还主一身之气,人体的一切气机活动,无不是在它的主导下进行。
中医里还有一句话叫&三焦通百脉&。因为人体的一切经脉都有气血灌注,而三焦是气的统帅,换句话说,经脉必然通气血,通气血就必然与三焦相通。我们如果每天坚持亥时睡觉的话,全身百脉都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调养,这样,气血旺盛,经脉通畅,病从何来?
上面我们说了,三焦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通调水道。什么叫通调水道?就是说我们全身的津液(水)的输布和排泄也是由它来管的。而水不仅是&&生命之源,滋养着我们全身上下内外的脏腑组织和器官,它还是我们体内废物的代谢载体&&汗液、尿液,你说要是身体里面水液的输布或代谢不正常了,不能正常地排汗、排尿了,那人还能活得好吗?所以你看那些生活非常有规律,晚上亥时睡觉,早上六七点起床,睡眠充足的人,他们的气色非常好,脸色红润,皮肤光洁,排泄(大小便)也很规律。
有调查发现,世界各地&长寿村&的百岁老人,绝大部分的入睡时间都是在亥时(当然,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白天黑夜正好是相反的,以当地的时间为准),也就是晚上的9点到11点之间。相反,你要是长期不按时睡觉,没把三焦经的气血养好,或是淤堵不通畅了,那五花八门的病痛恶疾就会源源不断地袭来。你看现在很多的慢性病,比如糖尿病、心肺病、脾胃病、肝肾病、代谢病,甚至心理疾病,都与三焦功能失常、三焦经气血不畅有密切关系。因为人的五脏六腑都在三焦的监控和管理之下,三焦就是内脏的&老大&,你公司的&老大&出问题了,那还能好好发展吗?
所以,一个人要想活得健康,活得轻松,全身&风调雨顺&,那你就必须养好三焦,而调养三焦最简单、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亥时入睡。特别是处于35岁~40岁之间的人,不论你之前是如何&虐待&自己的身体、如何跟身体唱反调的,到这时候你再不能当拼命三郎、再不能疯狂地乱搞了,你一定得反省!因为这个阶段是我们一生中保养的关键时期,也是最易于力挽狂澜的好时机,下半辈子好不好过,这时候基本上就决定了,所以你一定得好好把握,千万不可执迷不悟,妄自行之!
我想起上高中时候我的班主任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没有人能拯救你,除了你自己!&的确,人生的&方向盘&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除非自己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否则任何人都帮不了我们!
推荐两本书:
选自:化学工业出版社《》&
共53篇文章
我的人气博文
本周推荐博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饭量突然减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