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到控制手足口病传染源源?

17:05 | Tags 标签:,
作者:贝塔-鱼(病毒学博士研究生)
传染病原体三板斧:致病力、传播力和变异性
传染病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其特点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并且能在动物和人群或人群间传播。自然界的微生物种类是天文数字,这其中仅有一小部分是对人类致病的,也就是的病原微生物。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和螺旋体。另外,有一些寄生虫和昆虫也会寄生于人体,并具有传染性,也被归入传染病病原体范畴。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接触多种微生物,其中有一些微生物由于本身特点或者经历了适应性的突变进化过程,能够进入人体细胞,并能够在人体内完成全部或部分生命过程,成为可以感染人体的微生物。
这些可以感染人体的微生物里,有一部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容易还未大规模播散就导致宿主的死亡,于是在历史的进化过程中被自然选择清除掉;还有一部分微生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却不会导致宿主出现非常严重的症状,更不会导致宿主迅速死亡,于是就被留存下来,与人类一起进化。有些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得对宿主的损害越来越小,于是能够更长时间的在人体内留存,比如肝炎病毒,疱疹病毒等。另有一些微生物,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人体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共生状态,甚至还会帮助宿主完成一些代谢功能,于是会被宿主选择性的留存下来,如人类肠道中的一些共生菌。
与宿主共进化时间越长的微生物,对宿主伤害往往越小。在一种微生物从老宿主“搬家”到新宿主那里时,倒是往往给新的宿主造成较大的伤害,如一些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低致病,但感染人体后会导致人体出现较严重的症状和较高的死亡率。SARS冠状病毒从蝙蝠向人群播散也是一个例子。
当然,一个病原体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够仅仅从致病力一个指标来评判。要较为全面的认识一个病原体对于人类的伤害性,需要从感染力,致病力,数量和变异性上进行综合评价。一个致病力很高的病毒,如果传播不出去,便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流行。狂犬病病毒感染狗或人后,几乎会造成100%的死亡率,病毒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了促进自己传播的能力,如会导致宿主出现疯狂和攻击性。但是这种病毒不会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源还算容易控制。
一个致病力不强但具有很强传播力的病毒,同样不容小视,比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没有疫苗的保护下,易感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70-95%。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传染病的传播力更为重要,病原体一旦在人际间建立很好的传播能力,很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大流行。
传染病流行三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有确定的病原体,较强的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传染病流行的过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想要预防一种传染病,除了需要搞清楚这种传染病的三要素外,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该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果可能,再研制出有效的预防性疫苗。
先来说说传染源。任何一个传染性疾病都存在传染源,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 患者:这包括了急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或病原携带者。患者会通过呼吸,尿液,粪便和血液 (损伤或医疗)等方式排出病原体;
2. 受感染动物:比如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犬,感染弓形虫的猫等。
目前备受关注的甲型H7N9流感病毒,已知的,但具体传播到人的途径仍不清楚。
至于传播途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种病原体的传播能力。常见的传播途径有:
1. 呼吸道传播:病原体会较为稳定的存在于空气中的气溶胶或飞沫,在其他个体呼吸入后发生感染,如麻疹、结核病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
2. 消化道传播:人群通过食用或使用病原体污染食物、饮水和餐具等获得感染, 如甲型肝炎,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霍乱等。
3. 血液、体液传播:这类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人的血液或/和体液中,通过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分娩、性交等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
4.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个体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获得传染,如血吸虫病,钩虫病,流行性感冒、破伤风等。能通过接触传播的病原体往往同时存在其他的传播方式。
5. 虫媒传播:有些病原体可以感染吸血节肢动物,如蚊子,人虱,白蛉和蜱虫等,可通过这些虫子叮咬不同个体而造成传播。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疟疾,黑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
6. 母婴传播:又叫垂直传播,是胎儿在母体内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母体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常见的传染病有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
易感人群是传染病病原体的承接者,他们同时还起着传染源的角色。易感人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如没有接种相应预防性疫苗的人群;
2. 免疫力低下,如患有基础疾病或年纪较大的人群;
3. 较容易接触到传染源,如医生,护士和从事动物养殖场工作的人群。
控制传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于防控,由于在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中,缺乏任何一个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对于传染病预防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
1. 控制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对于人类传染源的传染病,需要及时将病人或病源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位置,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和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然而,如果是未知传染源,特别是动物担任的传染源,由于其确定需要流行病学的因果推断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上得到充分的证据,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确切结果,尤其是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生时,想要短时间内锁定传染源更是困难。不过,一旦确定传染源后,需要及时采取高效的措施控制传染源,以保证传染源不会继续将病原体向易感人群播散。
2. 切断传播途径:对于通过消化道传染病、血液和体液传播的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切断传播途径是最为直接的预防方式。主要方式在于对于传播媒介阻断,消毒或扑杀。如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食物或饮水要进行丢弃或消毒处理,对于污染了病原体的房间或用具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品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在虫媒传染病传播季节采取防蚊防虫措施等。同时,对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也是极为必要的,如促进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对使用针具进行消毒,对会发生高危性行为的人群进行安全套使用的宣传教育等。如今,勤洗手,戴口罩,吃肉要煮熟——虽然是老调重弹,但仍然是切断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方式。
3. 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也是传染病预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较为容易实现的预防方法。对于已经有预防性疫苗的传染病,给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最为保险的方法,如婴儿在出生后进行的计划免疫,对于传染科医生,护士,从事传染性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员和从事禽类养殖工作的人员等接种相应的疫苗。历史上,人们利用高效的疫苗已经成功的攻克了天花,证明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在传染病防治上起到了重要角色。
目前的H7N9流感属于还没有预防性疫苗的传染病,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可以采取改善营养,加强锻炼等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对易感人群的暂时隔离。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很多,这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如环境,气候,社会经济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人口流动,交通方式等等。对于传染性疾病,人们已经拥有越来越高效的预防性疫苗和治疗药物,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型城市的产生,交通的便利,也使得传染病的传播越来越容易。为了更好的应对传染病,特别是新型突发传染病的发生,以世界卫生组织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已经建立起一个全球突发传染病预警和应对系统,对于新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式已经规范化和常态化。在病原体眼中,并无国界之分,控制传染病,是全世界都还在努力的课题。
参考文献:
杨绍基,任红主编,《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 &&Designed By &&&基于怎样控制好乙肝的传染源
核心提示:HBV 携带者:一是除不能献血和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餐饮服务、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托幼保育等行业)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二是对创伤出血、痔出血和月经血等血液和体液要适当处理,污染材料要彻底洗净消毒或烧毁。三是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四是血液HBV -DNA 阳性者预防密切接触传播。
  要想杜绝感染,就必须管理好乙肝传染源,那么乙肝传染源该怎么管理呢?我们看看专家的意见:
  对乙肝传染源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预防,必要时给以规范治疗。
  HBV 携带者:一是除不能献血和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餐饮服务、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托幼保育等行业)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二是对创伤出血、出血和月经血等血液和体液要适当处理,污染材料要彻底洗净消毒或烧毁。三是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四是血液HBV -DNA 阳性者预防密切接触传播。五是提倡社会公德,就诊特别是到口腔科检查或手术和分娩时,应进行HBV 检查或主动声明自己是HBV 感染者。六是HBV 携带者的其他/她家庭成员和同居人员均应接受检查,及时发现是否感染。
  对乙肝病人:要依其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国家乙肝防治指南规范诊疗和管理。不宜以HBsAg 阴转或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为出院标准,只要病情稳定就可以出院。规范.消毒措施,如乙肝病人的衣物清洗时用84 消毒液浸泡或用过乙酸浸泡等。
  急性肝炎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持续正常,可恢复原工作。
  托幼机构儿童HBV 感染者的管理:与其他/她儿童仅限于一般性接触,当感染者玩耍时出血时应规范消毒处理。
  献血员管理:献血员应在每次献血前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谷丙转氨酶(ALT )、HBsAg 、抗HBc 和其他献血禁忌指标,有条件的血站最好增加HBV -DNA 检查项目,凡ALT 异常和(或)HBsAg 、抗HBc 、HBV-DNA 阳性者不得献血。
(实习编辑:李杏)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清肝解毒,理气活血。用于治疗乙...[]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常言说:“人生如戏”,火热一时的电视剧《蜗居》曾因“不洗手,回头得乙肝,找工作都没人要”台词惹发“乙肝歧视”的争议。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上演这样的误解与歧视。为何,“乙肝歧视”愈演愈烈?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求医就诊小贴士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妇产大解密
糖叔的甜蜜私厨
皮肤大件事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乙肝、甲肝、脂肪肝等等。……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最近,学生军训期间猝死事件频发,媒体报道接连不断,引起……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乙肝大三阳传染吗,如何治疗?乙肝大三阳可传染,病毒复制活跃,患者应及早到专业医院就诊治疗。治疗可用解毒益肝汤、清热解毒方、乙肝汤。乙肝会传染吗?乙肝是一种消化内科传染性疾病,病因为母婴直接传播、婴幼儿期感染病毒,临床表现有失眠多梦、肝功异常、黄疸、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肝纤维化。怎样做到控制传染源?_百度知道
怎样做到控制传染源?
提问者采纳
所以对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传染性最强、早隔离、早诊断、早汇报、早治疗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状态时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控制传染源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什么样的传染源啊
也许不传染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信息位置: &&&&&& > 全文
传染源控制-公卫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18:51 来源:&    【
】【】【】
中的科目繁多,医学教育网整理了关于公卫第一站急救技术的相关知识传染源控制如下,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者一经确定应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行分级管理。
(2)疑似患者:疑似患者应尽早明确诊断。甲类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和送检病原学标本,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应在两日内明确其诊断;乙类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在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并且在两周内明确诊断。
(3)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指导督促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道德风尚;定期随访,经2~3次病原检查阴性时可予解除隔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食品行业、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须暂时调离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得再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作献血员。
(4)接触者:凡与传染源有过接触而且有可能受感染者都应接受检疫,检疫期限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
(5)动物传染源:对人类危害较大的病畜或野生动物应予捕杀,然后焚烧或深埋,如患狂犬病的狗、患炭疽病的家畜;危害性大且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应予彻底消灭,如灭鼠;危害不大而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可予隔离治疗;此外要做好家畜的预防接种和检疫工作。
分享全文至: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医师实践技能相关栏目推荐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_好大夫在线
咨询专家:
好大夫在线是医患沟通平台,医生基于患者自述病情所发表的言论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和治疗的直接依据。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 & &预防是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重灾区做好血吸虫病的预防控制对保护人群健康有着重大的医学和社会意义。本期专家观点特邀李华山教授,为您详细讲述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赤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主任医师
得票:3&近期回复:
金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 主任医师
得票:11&近期回复:
咨询正规医院血吸虫病专家(共3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医师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 副主任医师
预约正规大医院29位传染科专家的预约加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495位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 副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125位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 主任医师
预约成功104位
职称:主任医师
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科室:肛肠科
&& &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血吸虫病患者、病牛,做到不漏诊。一般慢性患者可采用单剂吡喹酮疗法,可使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病牛可用硝硫氢胺(2%混悬液)一次静脉注射法,水牛的剂量为1.5mg/kg,黄牛为2mg/kg,治愈率达98%以上。
灭螺是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 & &应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灭螺或药物灭螺法,坚持反复进行。可结合兴修水利和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垦种、养殖、水淹、土埋及火烧等办法。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五氯酚钠对成螺、幼螺、螺卵均具有较好杀灭作用,但对农作物、鱼类和人也有一定毒性;氯硝柳胺仅对鱼有毒性,其杀螺效率高,持效长,作用缓慢,与五氯酚钠合用可提高药效。
加强粪便与水源管理是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 & &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如推广三格式粪池,或沼气粪池。在流行区,提倡饮用自来水、井水或将河水储存3天,必要时每担水加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1片,15分钟后即可安全使用。
职称:主任医师
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科室:肛肠科
&& & &做好血吸虫病的个人防护主要是不要在流行区的河中下水游泳、玩水或洗衣,必须与疫水接触时,皮肤上可涂擦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苯甲酸苄酯原液,有驱避尾蚴作用。也可用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泡面料和衣服或2%氯硝柳胺脂肪酸制剂涂肤,穿上浸过药的衣服至少半年内有防御尾蚴的及效果,涂肤后有10小时的避驱尾蚴效果。
结语: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包括灭螺、粪便、水源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方面。专家提醒大家,要提高对血吸虫病的认识,预防血吸虫病死灰复燃,若到有血吸虫病流行的区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加防范。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备案编号:44
好大夫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足口病传染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