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乳酸菌是细菌还是真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

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甲、乙两组都_百度作业帮
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甲、乙两组都
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甲、乙两组都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方案3: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和真菌放在无菌条件下。请分析:(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2)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是因为: &&&&&&&&&&&&&&&&&&&&&&&&&&&&&&& 。(3)要保持树叶的湿润是因为? &&&&&&&&&&&&&&&&&&&&&&&&&&&&&&&&& 。(4)请找出三个实验设计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是哪个? &&&&&&&&&&& 。
(1)细菌;(2)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3)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4)乙组,甲组;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九年级生物下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全套.doc2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82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九年级生物(下)单元作业之一
一、选择题:
1.在菜市场买鱼时,你可以根据什么判断已死的鱼是否新鲜(
A.体表是否湿润
B.身体有无伤痕
C.鳞片是否完整
D.鳃丝的颜色
2.鱼的鳃丝鲜红色是因为鳃丝里密布
A.气管 
B.毛细血管 
C.血液 
3.鲫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
A.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B.躯干和尾的左右摆动
C.尾鳍的摆动
D.所有鱼鳍的协调摆动
4.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工厂污水的排放
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包括以上三项
5.蚯蚓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不但可以疏松土壤,还可以(
B.处理垃圾
C.增加土壤的肥性
D.三项都可以
6.为了适应陆地干燥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A.蚯蚓的刚毛
B.蛇的鳞片
C.蝗虫的外骨骼
D.蜥蜴的细鳞
7.将小鼠和鲫鱼从30℃环境移到15℃环境,二者的耗氧量(
A.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B.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C.二者均增加
D.二者均减少
8.兔等哺乳动物能够敏锐地感知环境的变化,既有利于捕食,又有利于逃避敌害。与这些特点无关的是(
A.有发达的大脑
B.神经遍布全身 C.有发达的四肢
D.体表有毛
9.下列关于鸟类飞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扩大了鸟类的活动范围
B.有利于鸟类的觅食
C.有利于鸟类繁育后代
D.有利于鸟类散热
10.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特征的是(
都分节 C.体表有外骨骼
D.都能飞行
11.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其呼吸器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综合测评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综合测评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细菌、真菌能分解落叶.为什么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为了控制变量的唯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为什么要保持树叶的湿润?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2)这三个方案中哪个更严密?方案3原因是因为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控制了变量的唯一,结果更有说服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菌对植物遗体的有分解作用的实验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解答: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因此,可假设:细菌、真菌能分解落叶.& 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和真菌,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实验变量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因此要保持树叶的湿润.(2)方案1中,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作为对照组,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作为实验组.方案2中,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作为对照组,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作为实验组.方案3中,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作为对照组,乙组接种细菌和真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作为实验组.该方案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方案1和方案2比较,方案3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故答案为:(1)细菌、真菌能分解落叶;为了控制变量的唯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2)方案三;因为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控制了变量的唯一,结果更有说服力.点评:评价探究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生物
(2010?自贡模拟)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和探究的问题:(1)做“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时,必需先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够观察,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实验中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临时装片.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个小气泡,影响观察,若想在最小范围内移动载玻片,将气泡移出视野,移动载玻片的方向应该是左下方.(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用显微镜在植物细胞中能够看到而在动物细胞中看不到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对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为了重点观察菌落的形成,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A.将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己经高温灭菌),编号为1号和2号.B.在实验室内,打开1号培养血,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打开2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再盖上封好.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1号培养血放在常温下(25℃)培养,2号培养皿放在低温下(5℃)培养D.观察记录培养皿中菌落形成的情况.请回答:①此实验中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其目的是排除细菌和真菌来自棉棒.②此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说说应该怎样改进?
科目:初中生物
四、实验探究题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分析实验,回答下问题.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不发霉(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湿润和寒冷.(3)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干燥.(4)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食品的保存不当食品就会腐败,食品的腐败是由于细菌和真菌引起的.
科目:初中生物
实验探究:某学校两位同学对学校废纸处理产生了分歧,甲说,可以用焚烧法,速度快.乙反对这种方法,他设想土埋法,利用细菌、真菌分解废纸.为了证明他的想法正确,拟定了三个方案,把同类型废纸分为A、B两组(纸保持潮湿):①将A组放在无菌土中,B组放在自然条件下.②将A组灭菌后放在无菌土中,B组放在自然条件下.③将A、B两组都灭菌处理,A放在无菌土中,B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土中.请回答:(1)你赞成甲还是乙的方法?为什么?乙;环保促进物质循环..(2)A、B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废纸?形成对照..(3)使废纸保持潮湿,理由是细菌和真菌繁殖需要潮湿的环境..(4)乙设计的三个方案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是哪个?细菌和真菌繁殖需要潮湿的环境..(5)你赞成哪一个方案?为什么?③;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证明了细菌对树叶的分解作用..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2届湖南省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探究题
小奇是湖南广益实验中学的一名寄宿生,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后,他和室友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寝室的空气中有细菌和真菌吗?干净整洁的寝室与潮湿脏乱的寝室相比较,哪里的空气中细菌和真菌多一些?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奇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配制好3组相同的培养基,分别标上A、B、C。
将所有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
不做任何处理
将所有培养基放于30℃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观察实验结果(菌落情况、菌落数目)并进行记录
(1)表格中①处的操作方法为将A组培养皿,打开后在干净整洁的寝室内放置5~10分钟,则②处应为&&&&&&&&&&&&&&&&&&&&
&&&&&&&&&&&&&&&&&&&&&&&&&&&&&&&&&&&&&&&&&&&&&&&
(2)步骤三中对A培养皿的处理方法属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
过程。
(3)将所有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
&&&&&&&&&&&&&&&&&&&&&&&&&&&&&&&&&&&&&&&&&&&&&&&&&&&&&&&&&&&&&&&&&&&。
(4)在三组培养基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
&&& (5)若A培养基中菌落明显比B培养基中的菌落& &&&&&&,则说明干净整洁寝室的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比潮湿脏乱寝室中的少。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