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肝癌的早期症状症状 绝望啊

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hepatic carcinoma)也叫继发性肝癌,是由全身其他部位原发的转移至,并在肝脏形成单个或多个的癌灶。大多数病人原发癌的先于转移性肝癌,但有部分病人的原发病灶起源不明确或同时发现包括肝脏在内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脏器发生。
全身各脏器的癌肿几乎均可转移至。可以向周围组织直接,或侵入、及体腔,之后随、及各种腔道转移至远处。癌细胞的浸润及转移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的恶性特性及机体免疫状态。癌细胞具有样活动能力,能自主地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运动;癌细胞之间黏着力下降使其具有易脱落倾向,增加了转移的机会;癌细胞高表达某些可能赋予癌细胞迁移的动力,使其易于穿透;机体某些黏附(adhesive molecule)有助于癌细胞在转移脏器中的滞留;癌细胞表面活力的增高也有利于其浸润和转移。由于荷瘤大多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识别和杀伤转移的癌细胞,一旦癌细胞在远处脏器停留,可释放多种及其,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使癌细胞自主性无限制生长。癌细胞的这种恶性生物学特性与其所携带的,如倍体或干系水平有一定关系,的癌细胞较的癌细胞更易发生转移。肝脏由于本身及血供的特点,可能更易给多种癌细胞提供滞留的生长空间和营养来源。
人体各部位癌肿转移至肝脏的途径有门、肝动脉、路和直接浸润4种。
1.转移 凡血流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脏器,如下端、胃、、结直肠、、及脾等的恶性肿瘤均可循门静脉转移至肝脏,这是原发癌播散至肝脏的重要途径。有报道门静脉血流存在分流现象,即和的血流主要进入左肝,而的血流主要汇入右肝,这些门静脉所属脏器的会因不同的血流方向转移至相应部位的肝脏。但临床上这种肿瘤转移的分流情况并不明显,而以全肝散在性转移多见。其他如、、、和后组织等部位的癌肿,亦可通过体静脉或门静脉的吻合支转移至肝;也可因这些部位的肿瘤增长侵犯门静脉系统的脏器,再转移至肝脏;或先由体静脉至肺,然后再由肺到全身循环而至肝脏。
2.肝动脉转移 任何血行播散的癌肿均可循肝动脉转移到肝脏,如肺、肾、、、、、卵巢、、及眼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经肝动脉而播散至肝脏。转移至肝脏者也较常见。
3.淋巴路转移 或腹膜后的癌肿可经淋巴管至旁和腹膜后淋巴结,然后倒流至肝脏。癌肿也可经循淋巴管逆行转移到肝脏。或也可通过淋巴结而逆行转移到肝脏,但此转移方式较少见。临床上更多见的是沿着的淋巴管转移到肝脏。
4.直接浸润 肝脏邻近器官的癌肿,如、癌、胆囊癌和等,均可因癌肿与肝脏粘连由癌细胞直接浸润而蔓延至肝脏,右侧和肾上腺癌肿也可以直接侵犯肝脏。
转移癌早期可无明显的和,晚期其症状和体征与相似,但因无,常较后者发展缓慢,症状也较轻。早期主要为原发灶的症状,肝脏本身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多在原发癌术前检查、术后随访或剖腹探查时发现。随着病情发展,增大,肝脏的症状才逐渐表现出来,如、闷胀不适、、、、及肿块等。晚期则出现、、。也有少数患者(主要是来源于胃肠、等)状明显,而原发病灶隐匿不显。
1.原发癌的症状和体征 随原发癌的部位和性质不同而不同,但却可能是病人的主要,如病人的和,病人的和黄疸等。此时往往是肝转移癌的早期,容易只注意原发癌而忽视癌肿可能已发生肝脏、、肺脏等脏器的转移。
2.肝转移癌的症状和体征 当肝脏出现广泛转移或转移灶较大时,病人可出现类似于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和体征:右上腹或肝区或不适,,如触及癌,其质地坚硬并可有触痛;晚期可有黄疸、腹水及其他恶液质的表现。有时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为病人的惟一表现而较难发现原发病灶。由于肝转移癌多不合并肝硬化,故与原发性肝癌相比,上述表现程度稍轻,发展较慢,亦较少。
3. 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发热等全身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
1. 亚临床期常无酶学异常,已有者多伴有、GGT升高,但无助于癌的直接诊断。即使已有明显的肿大,肝功能也可正常或轻度异常;病情重者可有、()、()和γ-等升高,其中AKP往往明显升高且对肝转移性癌的诊断较有意义。
甲胎蛋白():90%以上的肝转移性癌的病人AFP阴性,但少数来自、和的癌肿肝转移后可测得低浓度AFP阳性。
血清(CEA):CEA升高有助于肝转移癌的诊断,肝转移时CEA阳性率高达60%~70%。在原发于胃肠、和肺的癌肿转移至肝后,病人的血清CEA可显著升高。
CA19-9:在转移至肝时常可升高。
3.毒标志物检测 本病病人的血清标志物检测多为阴性。
4.检查 有、、()等。这些检查基本上无性,可根据需要反复进行检查,不应只进行一次或一种检查未有阳性发现就轻易排除本病。多呈现增强回声;CT表现为混合不匀等密度或低密度,典型的呈现“牛眼”征,多不伴征;MRI检查肝转移癌常显示信号强度均匀、边清、多发,少数有“靶”征或“亮环”征。B超和CT检查可显示肝内多个散在的或单发的实性占位,二者可发现直径在1~2cm以上的癌肿。
5.特殊检查 根据选择性的检测,可检出病灶直径的低限约为1cm,超声显像约为2cm。因此,早期肝转移多呈阴性,待增至一定大小始出现阳性结果。已有临床表现者,各项定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可达70%~90%。选择性腹腔或多显示为管型肿瘤。
(1):可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多显示为少血管性肿瘤,能发现直径1cm以上的肿瘤。
(2)肝穿刺活检: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细针肝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寻找原发癌。但此方法有引起的可能,应注意。
(3)显影:超过2.0cm的肝转移瘤在含硫的放射性核素显影上表现为不显影区。应注意的是这一技术的敏感性很高,但其率也很高。
(4):可检测到上述影像学方法检测不到的微小转移灶。
肝转移癌诊断的关键在于确定原发灶,有临床表现者,可根据以下各点做出诊断:
1.多数有肿瘤病史或具有肝区肿瘤临床表现者,以、、胰腺癌等最常见。
2.常无背景,无明显其他而出现酶学阳性,如可以阴性,多考虑为继发性。
3.体检时癌结节灶多较硬而肝质地较软。
4.常显示实质性肝占位病变,多为散在或多发,大小相仿,时可见“牛眼”征,且多无肝硬化声像,肿瘤较少见。
5.原发病手术发现肝有转移 在临床上有时可遇到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肝癌,只有转移灶的表现。
6.或肝穿刺证实诊断要依靠。
主要应与下列鉴别。
1. ①多有背景,或标志物常阳性;②常伴;③血常明显升高;④常显示实质光团,部分伴有晕圈;⑤常显示丰富的血流,可测及频谱,常大于0.60;⑥增强扫描的动脉相常显示增强效应,但相增强效应减弱,呈现“快进快出”的特点;⑦癌栓几乎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象。
2. ①发展慢,病程长,轻病人一般情况较好;②乙肝与丙肝标志物常阴性;③CEA、AFP均阴性;④B超多为光团,内有网状结构;⑤彩超检查并不显示丰富的彩色血流,少见动脉频谱;⑥CT增强扫描可见填充,周边向中心蔓延,像仍为高密度;⑦池扫描阳性。
3. ①常有肝外(尤其胆道)病史;②常有、;③常有肝区,体检可有肝区;④血总数及数常增高;⑤B超可表现低回声占位,有时可见液平;⑥CT可见低密度占位,后无增强现象;⑦必要时行肝穿刺检查,有时可抽得脓液。
4. 无原发癌的病史,如常有等,占位病变多局限。
5. 病史长,轻,检查有液平段。
1. 常因损害、压迫等所致。
2. 是因肿瘤巨大、以及肝功能障碍引起。
3.、 可由的与进食少、引起。
4. 是因肿瘤、合并以及肿瘤产物引起。
近年来,的治疗有了较大进展。由于随访制度的完善,新的影像检查技术的应用和的检测,继发性肝癌患者获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机会增多,其生存率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继发性肝癌的治疗同时需结合原发灶的治疗。目前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化疗和治疗等。
1.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的指征:
①原发癌可切除或已切除者。
②转移癌是单个或局限于一叶内。
③转移灶估计是体内惟一的残余癌。
④病人的一般情况较好,心肺肾的功能能耐受手术。
(2)手术方法:主要有和。美国有学者报告,在有3个或3个以下转移灶的患者中,如转移灶被切除且切缘干净,5年可达30%~40%,的复发率小于20%;对于肝转移灶在4个或4个以上者,如采取肝脏病灶,罕有生存至3年的,而且肝内病灶通常会有所增加。
:除外,在无肝外转移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切除所有可见的肝转移病灶。一般认为肝转移是最好的适应证。此外,Wilm、及的继发性肝癌经肝切除后也有较好的疗效。不同的方式,术后生存期不尽相同。Logan等(1982)统计肝脏楔形或局部切除后平均生存期为45个月,左或右肝叶切除为24个月,右半肝切除仅11个月。Rafpal(1982)极力主张肝切除距离肿瘤需在2cm以上,否则宁可选择肝叶切除而不作局部切除。他报道14例切缘小于2cm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另14例切缘超过2cm者为51个月。Forther(1984)将继发性肝癌分为3期:Ⅰ期者肿瘤局限于肝切除部分;Ⅱ期者肿瘤有局部扩散或直接侵犯较大或;Ⅲ期者肿瘤有、腹腔或远处转移。Ⅰ期患者的术后生存期较Ⅱ~Ⅲ期者明显延长。总之,约有20%~30%的患者肝切除后可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因此若无禁忌证,局部继发性应视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切缘距离肿瘤至少2cm。如继发性肝癌较大,可在结直肠癌切除术后4~6周进行肝切除。继发性肝癌的手术主要为和,约为4%~20%。发生原因与肝切除的范围、术中量以及手术对组织的损伤等因素相关。对于者一般不作肝切除手术。
2.化疗() Bterman 等(1950)首创本法治疗,20 世纪60 年代方引人注目,直至70 年代由于操作技术日臻完善和并发症明显减少而被广泛采用。但是所用药物的选择、适应证以及给药方案等问题仍无定论。目前认为HAI可用于不能切除的无肝外病变或肝外病变较小的肝转移癌患者。禁忌证为病变广泛,伴有、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有和中枢,则属绝对禁忌。由于大多数肝转移癌几无症状,或有症状亦较轻微,故应将延长生存期作为HAI 治疗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本的理论基础是在上观察到大多数肝转移癌系肝动脉供血,因此HAI 可有选择性地杀伤。结直肠癌肝转移常用的较为有效的是(5-)和(FUDR),两者长期持续给药较间断给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HAI 的优点是全身的少,但有肝。除引起黄疸和损害外,尚有迟发性的报道。经腹插入可观察肝转移病变的全貌,置管位置确实,固定牢靠;而经皮者导管容易滑落,药物灌注不够充分满意,可能引起胃肠,同时也易发生感染和。自Biackshear 等(1972)应用了式灌注泵装置后,因导管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无论经腹或经皮做HAI 均需先做检查确定药物灌注的范围和程度。有关HAI 的疗效有不同的报道,Taylor(1978)报道14例同步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加 肝 动 脉灌注氟尿嘧啶(5-FU)组、肝动脉结扎加 肝动脉和双途径灌注氟尿嘧啶(5-FU)组及门静脉灌注氟尿嘧啶(5-FU)组,每天给氟尿嘧啶(5-FU )1g,共10 天,结果证实双途径组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Grage 等(1979)对74 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HAI 组和周围灌注氟尿嘧啶(5-FU)组,缓解率分别为34%和23%,两组的缓解率和生存期无明显差异。关于应用氟尿苷(FUDR)的疗效,也有不同的报道。Watkins 等(1980)统计108 例患者中有82 例经HAI 治疗效果较满意,其中60 例获得症状缓解,自出现症状后中位生存期为15 个月,而对照组仅为4.2 个月。但治疗组自出现症状至 开始治疗的平均时间为4.4 个月,说明治疗组的患者在未经治疗前应有半数死亡,但结果并非如此,提示此两组病例的选择截然不同,故此项研究结论亦不可靠,不能证明氟尿苷(FUDR)有较好的疗效。Lahr 等(1983)根据回顾性分析175 例经不同形式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资料,得出一项数学公式用于预测患者的生存期。据此,Balch(1983)应用全植入式灌注泵持续2周给氟尿苷(FUDR)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自诊断成立后计算中位生存期为26 个月,而用上述公式计算时的中位生存期为4 个月,实际本组病例自诊断成立至 开始治疗的中位间隔期为14 个月。Niederhuber 等(1984)用同法治疗研究组的实际中位生存期18.5 个月,而预测期为5.9 个月,但本组自诊断成立至 开始治疗的中位间隔期为6 个月。此两项研究提示所选择的治疗组病例系属于近乎同一类患者,即自诊断成立至 开始治疗的间期较长,属于有良好预后的病例。有人认为HAI 仅对肝脏病变局部有效,应用此疗法后仍会出现肺、腹腔和骨转移病灶。此外肝肿瘤的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首次手术至出现肝转移的间期仍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持续进行HAI 对延长生存期优于间隔给药者,故在今后的研究中均需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应选用其他疗法治疗无效的有症状患者为对象研究较为合理。应当指出,如在化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或肝肿瘤继续增大,应及时停止此项治疗。
3.经其他途径化疗 有全身化疗和肝动脉插管化疗两种方法。前者不但疗效差,且毒大,晚期的病人多不能耐受,因而临床较少采用。经皮肝动脉插管灌注和/或适用于原发癌已无法根治或未能找到原发灶病例,以及肝内广泛转移或还有肝外多处转移者。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5-Fu)、(MMC)、()和等。肝动脉栓塞治疗常用、、药物微球或等,可明显提高疗效。
20世纪50年代已开始应用氟尿嘧啶(5-FU)经周围静脉给药进行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平均缓解率虽为15%~20%,但不能延长生存期。此后尚有使用(Nitroboureas)和(Mytomycin-C)的报道。Moereri等(1975)联合应用(,Me-CCNU)、(Vincristini)和氟尿嘧啶(5-FU) (MOF方案),缓解率提高到43%。Kemeny等(1983)报道58例患者随机分为MOF加(,Streptozotocin)或MOF两组进行治疗,症状缓解率分别为31%和14%,但两组的生存期相同。Lavin等(1980)分析了131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73%有肝转移,经用各种不同的分组治疗,结果发现各组间的缓解率和生存期均无明显差异,最佳联合用药组的疗效并不优于静脉或口服5-FU组。本组患者的一般状况、体重下降的病史以及肝转移的程度仍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治疗因素影响较小。
口服氟尿嘧啶(5-FU)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但是Hahn等(1975)将其与氟尿嘧啶(5-FU)作了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口服组与静脉组的缓解率不尽相同,而且静脉组还有相对较长的生存期。口服氟尿嘧啶(5-FU)由于的吸收度差异较大,血中不够稳定因而影响疗效。
近年提出腹腔内注射氟尿嘧啶(5-FU)治疗肝转移癌,可使门静脉血的药物浓度超出的3~4倍,且滞留于腹腔的氟尿嘧啶(5-FU)因清除较慢,注射剂量的30%~100%可进入门静脉血循环中。这种给药方法是否有利于肝肿瘤的腹腔内转移癌的治疗,有待更多的研究。
肝转移目前仍主张全身化疗,以多柔比星(阿霉素)最有效,缓解率可达25%~30%,如联合用药可进一步提高到50%。肝转移现仍沿用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阿霉素)和丝裂霉素(FAM方案)联合治疗,缓解率25%~30%。化疗对肝转移有较高的缓解率,而对来自黑色素瘤者略低。
4.合并应用化疗 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应用降解微球暂时阻断肝通道,再经肝动脉注射(卡氮介),提高肝肿瘤局部药物的浓度,减少药物外逸至体循环。Kato等(1981)应用含丝裂霉素的降解微球,同时具有阻塞肝小动脉分支释药物的作用。这种栓塞化疗方法虽较合理,但常因肿瘤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存在分流而影响疗效。Looney等(1979)试验灌注治疗1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其中2例死亡与治疗有关。再手术或时肉眼观察发现肿瘤消失者4例,其中1例死于。由于本疗法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此外Grady(1979)应用镱微球经肝动脉注射作为内照射治疗25例患者,其中17例症状缓解,3例因此疗法死亡。虽然各种去动脉疗法均可因肝肿瘤有明显的动脉供血而获得疗效,但是Ekberg等(1986)报道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经暂时性去动脉疗法后长期持续经肝动脉灌注氟尿嘧啶(5-Fu)的疗效反而不及单用氟尿嘧啶(5-Fu)者。近年东方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治疗肝转移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5.辅助疗法 此法适用于原发癌根治术后有可能复发者、已知抗癌药物确实有效或复发时治愈的机会较小,以及所有辅助疗法无不良反应者。大多数患者术后不需要使用辅助性化疗。Duck A和B期的结直肠癌,术中常规作和活检,对指导是否使用辅助性化疗有所帮助。虽然肝脏是结直肠癌切除后常见的转移器官,但发生肝脏转移者仅占复发者的1/4,针对肝脏进行辅助化疗只能延长部分复发者的生存期,因此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化疗。Taylor等(1979)在结直肠癌切除后立即经门静脉持续灌注氟尿嘧啶(5-FU),每天1g共7天。平均随访期27个月后发现治疗组43例中有2例肝转移(5%),对照组47例中有13例肝转移(28%),两组有明显差异。此项研究虽然令人鼓舞,但是由于两组不是严格对照的随机研究,且随访时间较短,尚不能作出肯定的结论。结直肠癌辅助性化疗的主要问题是缺少有效的抗癌药物。近年来主张对有适应证者长时间用氟尿嘧啶(5-FU)作辅助性化疗,并已证实对部分Duck C期确能明显延长生存期。Higginb等(1984)报道应用氟尿嘧啶(5-FU)和洛莫司汀(环己亚硝脲,Me-CCNU)对切除结直肠癌中有1~4个淋巴结阳性患者做辅助性化疗,能明显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已知有多种氟尿嘧啶的增效药物,作用各不相同,但均系在水平上影响氟尿嘧啶(5-FU)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如(Hydroxyurea)可使肿瘤细胞,定期给能增加细胞内氟尿嘧啶(5-FU)的。Torobian等(1984)报道间断应用全能改变肿瘤细胞的代谢,增强甲氨蝶呤和多柔比星(阿霉素)的疗效。
增加肿瘤组织内的相关药物浓度,以改进的方法有用或做导向治疗、用减毒化合物特异性阻断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刺激,以及充分发挥全植入式药物释放系统(DDS)的作用等。Order等(1980)用碘标记抗CEA和抗做肿瘤导向治疗。Uozmi等(1982)报道双途径灌注化疗(two route infusion chemotherapy),即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同时经周围静脉给。改进区域性全植入式药物释放系统可借助于减缓肿瘤的供血流速而增加每次给药的浓度。方法有加作肝动脉结扎、输注降解微球阻断供血动脉、用有的导管装置以及用药如、或等。尚有用含药的非降解微球或经肝动脉输注碘化油等。
肝脏技术是在最大限度释放抗癌药物到达肝脏的同时最低限度地减少药物向体循环泄漏。此法虽已有临床应用的报道,但是与区域性灌注同样都受到肝脏的限制,亦不能用于治疗肝外的病变。联合药物与高温并用疗法目前仍处于试验发展阶段。目前有一系列的离子亲和药物如等作为放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在的肿瘤细胞和氧供良好的肿瘤细胞之间存在有对不敏感的低氧供的肿瘤细胞,这些细胞仍有分裂的能力,如用增敏剂后则有被放射杀伤的可能性。此外,甲硝唑结合射频高温和肝动脉灌注抗癌药物疗法目前仍处于临床试用阶段。今后治疗继发性肝癌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仍期待于筛选出更多有效的抗癌药物。
6. 除少数对放疗敏感的肿瘤如外,放疗对多数肿瘤的疗效并不理想,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7.无水乙醇注射局部治疗 在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适用于肝内孤立性病灶,或最多不超过3个病灶,直径在3cm以内。该方法可使肿瘤凝固坏死和,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或为肿瘤手术切除创造条件,单个病灶经多次治疗还有可能完全消退。
8.中医 肝转移癌是原发癌的远处转移,已是晚期,多已失去手术放疗和化疗的机会。治疗应结合原发癌的性质和表现进行,以为主,辅以散结。中医临床常可将其分为6型来分别:即型、型、型、型、型和气阴两虚型。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部分缓解症状,改善病人一般情况。
转移性肝癌病人的预后与转移灶的侵犯程度有关,转移灶范围越广,预后越差,一般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期为6个月。肝脏转移灶的手术切除主要适用于少数原发灶可以完全切除、转移灶又只局限于肝脏的病人,主要是伴肝转移的病人,国外有治疗后可生存20年的报道。不能手术的病人可根据原发肿瘤进行全身化疗,但效果较差。动脉灌注化疗及放疗的疗效也有限。其他的疗效,如无水注射、及汽化等,尚待进一步证实。,不管用不用化疗,效果都不理想。
肝转移癌常为多中心性,预后差,存活时间多不超过6个月。虽然单发的肝转移癌中位存活时间可延长到18~20个月,但5年存活率近乎为零。
手术切除是治愈继发性肝癌的惟一方法。如肝癌不能切除,则姑息治疗只限于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设计各种疗法的联合应用最佳方案仍有希望改变最终的治疗结果。今后仍期待于发现更多的新药和新的疗法。
总之,若肝脏出现转移灶,应、、医师共同拟定治疗方案,全面评估病情以提供最佳治疗,并严密监测预后。多中心协作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十分重要。
出自A+医学百科 “转移性肝癌”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转移性肝癌”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
乙肝病毒可以使肝脏反复发生炎症和再生,从而容易诱发癌变。肝癌从第一个癌细胞形成发展到……
肝癌是一种危害非常大的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肝癌的的治愈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早……
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癌肿,随疾病的发展会出现肝性脑并上消化道出……
生活中很多因素都会造成肝肿瘤的出现,应对肝肿瘤的病因早期了解,并做好预防,减少疾病的发……
晚期的肝癌患者有哪些症状?肝脏只有表面包膜才有神经,除非癌组织侵犯到包膜,否则再大的……
友情链接合作QQ::习近平赴法出席气候变化大会,后飞往非洲进行访问。[]
江苏人大网联合中江网,邀请网友对法规提出建议。[]
2015南京国际马拉松于11月29日上午在奥体中心举行。[]
& & & 正文
先别绝望,患肝癌并非被判死刑
【字号:&&】【】
  由于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高,因此肝癌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少病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导致老百姓形成了“得了肝癌就是判了死刑”的错误概念。一些本来可以改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甚至治愈的患者也因为缺乏信心而放弃了治疗。
  近年来,肝脏外科技术迅猛发展,治疗手段丰富多样,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法。直径5cm以下的肝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到80%左右,生存10年、20年的也比比皆是。现就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常见误区做逐一盘点。
  误区一巨大肝癌不能手术
  肝癌能否手术切除需要从肿瘤局部情况、肝脏功能和病人全身状态这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不是单纯由肿瘤的体积大小来决定。实际上,只要预测可以保留足够体积的有效肝脏且病人耐受手术的能力良好,即便是紧邻大血管的巨大肿瘤,也可安全地实施手术切除。
  借助先进的成像技术,精确评估肿瘤,有助于外科医师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并精确地切除病变。而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则可通过术前虚拟手术对不同手术方案加以比较和选择,尤其在病变涉及重要解剖结构或需要做复杂的巨大肝癌切除术时更有帮助。哈医大二院普外科六病房近两年来切除巨大肝癌17例,手术成功率100%。其中最大直径达18cm的患者随访18个月仍健康生存,国内其他大型医院也有相关报道。
  误区二转移性肝癌不能手术
  肝脏是多种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器官,尤其以胃肠道原发癌居多。以往的观点认为,肿瘤一旦发生肝转移就意味着病人已到了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如今,肝转移癌治疗策略发生了革命性改变。以最常见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例,目前国内外学者已达成共识,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据文献报道,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后5年、10年、20年的生存率分别达37%、28%和24%,而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12个月。
  发现了肝转移癌,很多病人都可以通过同时手术或分期手术完全切除。即使因为肝转移癌体积过大或转移灶过多,初次评估无法手术,也可以通过新辅助化疗等肿瘤降期的方法,先将肿瘤缩小,达到手术标准后再行手术切除。
  误区三复发性肝癌不能手术
  肝癌术后复发虽然预示效果不佳,但也并非不可治愈,如果正确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仍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酒精注射、微波、冷冻、射频、肝动脉和门静脉双灌注化疗、肝移植、再手术切除等。复发肝癌再手术切除可有效提高肝癌治疗后的远期存活率。
  目前,随着肝脏肿瘤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联合靶向药物的应用,以及肿瘤治疗理念的进步,“复发性肝癌不宜再手术”的悲观理念已彻底被抛弃。有资料表明,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后5年生产率可达53.2%。
  误区四治疗肝癌只能靠手术
  如今,肝癌的治疗已从过去单一的手术切除,发展为包含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消融治疗(射频、微波、冷冻)、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内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治疗手段的丰富一方面使临床医生的选择增多,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情况的患者拥有了战胜病魔的希望。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综合治疗并非多种治疗方式的任意组合,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将某种方法或某几种方法科学地整合或有计划序惯地综合应用。如手术联合射频、介入治疗联合射频或手术联合靶向治疗等,以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在机体可耐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
  (李华虹方若冰高峰整理)
  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吴德全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先别绝望,患肝癌并非被判死刑
&&责任编辑:许&&
除了疼还有别的吗女人初夜感受大揭秘]  女性对初次性交的感觉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这一点同双方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迷茫的城市中,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就像还在偷情的女人一样,难道偷情真的会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吗-?你所期盼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性爱中的那一抹风骚还是脱光之后和别的男人炫耀你的性经历-。你所期盼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性爱中的那一抹风骚还是脱光之后和别的男人炫耀你的性经历-。1、偷情是身体嗅觉的短暂迷路注意!偷情不是偷性,更不是偷一些能够以物质转换的东西。
你有没有发现,哪些发生外遇的男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同点,这只说明了一点:物以类聚。有关研究的分析和总结,以下男性比较容易或者说有更多的机会发生婚外情(但并不是说,这些人肯定会有外遇)。有钱、有权的男人。1.有钱、有权的男人。他们的金钱和地位特别会受到年轻貌美女性的青睐。他们的金钱和地位特别会受到年轻貌美女性的青睐。
(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朱梅)中风恐怕是现今最常见的词之一,每人身边都有中风的事例,且越来越多是年轻人,但我曾在中风治疗科室的门口发现中风患者中年轻的女性要少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在每天上班必经的电梯旁,会有很多各样年纪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在治疗室门口排队。每次看到他们,我都会仔细观察,发现年轻的患者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女性的身影。确实,在中风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化的今天,年轻的女性中风患者依然少见。这是为什么?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癌的早期症状及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