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来者关于假期的英语对话这个假期用英语编段对话

自学英语的好教材_百度知道
自学英语的好教材
我高假期向补习英语我新概念二册假期想提高词汇量语主要付BT英语阅读(四三词都认识)且我英语基础太急求种适合我教材
提问者采纳
自顾名思义校没师经指点全靠自习古今外困难条件靠自勤奋攻读、深入钻研做问甚至贡献者文艺术界、科技术界均乏其外语习面革命导师已辈留榜马克思曾自几种外语其包括英语及俄语列宁同革命伴侣克鲁普斯卡娅共度流放涯曾自英语我向四化建设改革放进军新征途落实三代表重要思想宏伟事业已现少刻苦自外语所青事实证明自外语做 、 创造英语环境 我必须看语言归根结底交流思想进行社交往工具其本身属性决定能定形式共同使用习特别我想要全面习种语言即听、说、读、写至于译五面习并掌握即达五若 书(教科书)手毫外界条件困难所谓外界条件包括师(或比 自先走几步)间或指点(口或书面)、英语电视广播节目、电脑网络资料、录音 机及磁带、收音机、参考书、工具书及定阅读材料等我知道马克思自 用英语写文章寄给恩格斯请改(包括内容面);列宁克鲁普斯卡娅虽经 段认真自初伦敦却发现自所说英语能懂讲闻书通各种途径习口语想象要习英语发音朗读却没听任何或通机器(电脑、电视、磁带或收音机等)发些声音单凭文字发音器官位置描述能确语音呢没听英语机何听懂英语至于培养阅读能力目者至少要自所阅读东西念声音吧(哪怕念准确)否则即使阅读困难、缓慢所谓看书即阅读其实声念关于何自外语我第意见:若要五目标必须想设获或创造定外界条件尤其听外语条件 二、 创造英语听说机 自英语者说倘利用电视、广播、磁带、网络等定听机则说英语机更少种情况妨试试述些: () 尽量听说练习结合起 我听磁带首先要内容听懂切忌意思太理解单纯习语音语调 角度模仿遍懂听几遍听懂进行模仿先听句说 句;听段说段达复述全文倘我语音要求比较高句 句模仿直惟妙惟肖我听段或段文章或故事要身临其境听边听边脑幅所听内容图画或物形象所听东西脑留深刻印象助于听东西更转化自口掌握东西 (二) 利用背诵提高口语 实没起练习要想培养口语能力用背诵办背课文背(充几角色)背滚瓜烂熟能停留背诵要逐渐转说即背诵基础所发展逐渐由少加入些自内容语言都所变化照本宣科发展灵运用课文或材料书本磁带死东西逐步转化自语言 (三) 选择适用口语教材 自英语要选择本适用口语课本目前少英语自者选择各种外教材些教材各其特色及优缺点都用初英语者说先用内版、结合我自课本种题材包括我工作接触外友场景等题材内容比较熟悉语言实际工作加运用能够获较习效我决排斥使用外教材相反我习外语程应该尽能早接触外编写教材由浅入深逐步渡原文教材主培养听、说能力言更必须通磁带等式听外声音熟悉道英语语调及说习惯 三、 系统解英语语 自英语者必须系统习两本英语语书 靠教科书语注释练习够要本语书尾读两遍英语语全面概念再章节仔细阅读习运用些语规则英语语整体全面解基础再别深入习其各局部掌握更深入更重要要语规则运用语言实践切忌死背语规则条文语语总要语规则提高我语言实践水平要实践更深入掌握语 英语语般词句两部;先叙述词叙述句语言实践 二者割习语固必要词句章节习必须注意词句 关系例习词类必须弄清楚词类句担何句所处位引起词形变化;习句必须句角度弄清句需要词类词担及所要求词形变化等尤其重要习词必须弄清同词所要求句型(verb pattern)举简单例: I asked him to do that. 我要(请求)做 词ask所要求句型: 及物词+宾语+词定式(作宾语补语) 同tell(告诉)order(命令)beg(乞求)want(要)等词都用句型换汉语请求、告诉、命令、乞求要等词用同属类词阻止表达我阻止做说I stopped him to do that 错特错英语句确表达: I stopped him (from) doing that. 词stop所要求句型: 及物词+宾语(+介词from)+名词 同stop本句意思阻止差词prohibit(制止)prevent(阻止)都要求句型能用asktellbeg或want同句型另stoppreventprohibit意思差词forbid(禁止、准)却要求与asktellbegwant等词同句型stoppreventprohibit同句型即要说: I forbid you to do that. 我准做 I forbade him to do that. 我禁止做 些错综复杂情况确些使易理解任何英语词都其习惯用都要求某些特定句型我能任意变举些例主要说明词句实际能 自英语要特别注意 总自英语者需要认真习两本语书外我英语掌握定程度应该习本外用英语写语书传统语书C. E. EckersleyJ. M. Eckersley合编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 (for Foreign Students译《综合英语语》)虽似些却比较实用本 四、 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 阅读要精泛并举 精精读要少精;文章要短要读细致要利用辞典等工具书篇主要词语尤其词及词短语含义、用搞清楚能够复用并习篇用句型新语现象更进步写写段落意、摘要(precis)等所谓泛面积阅读定词都查字典通词语量篇幅、同文重复现逐渐掌握其含义及用精读材料选用较难;泛读材料应较易利于快速量阅读精泛并举双管齐较迅速扎实提高阅读能力 (二) 要逐渐渡阅读原文 要提高阅读理解力必须阅读原文或原文简写本逐渐渡原文阅读汉译英文字翻译文字则内容熟悉二则译文少要受汉语影响能真提高阅读理解力甚至造定假象自英语阅读水平已经高实则遇哪怕相浅近原文困难词全部查仍旧知所云初英语者宜量阅读经简化原文说或故事、英美文名著等些简易读物虽经改写仍保持原作风格文字力求用原文同改写程度同我按其难易程度由浅入深按顺序读逐渐渡读原著 (三) 关于精读 要精读篇文章首先要通读遍弄懂意弄清词语含义倘某些句理解困难需要析语结构两者前所述互相联系析简单句要根据词类词形及句结构找主谓关系再析其词句作用( 定语、状语等)倘较复合句或主句等则应先各句(clause)找再按连接词情况及各句意思确定各句间关系弄清确切含义 注意代英语Mr.Mrs.等衔面句号省写词般名名显Privet Drive街名用植物名称作名、街道名古今外皆作街道解词streetboulevardavenuepath等Drive作街道解自drive词词词意赶着牲口赶集词drive慢慢条专门赶牲口道称drive(路、道)两边盖房通马车进汽车城市条街drive作街道解由像北京珠市口原猪市口美称(羊市街没改) 面文thank you very much现代英语结构种惯用即带引号引语Dursley夫妇俩既骄傲宣称家都总邻居关谢各位(关) to be the last (people) to be (involved in...)用句型意思卷入任何古怪神秘事情按句型我说: Wang Ping is the last student to be late for school. 王平能迟 She is the last person to become a surgeon, for she&#39;s afraid of seeing bleeding. 看见流血害怕能名外科医 查查字典知道to hold with意思赞同(某种说)用于像本句否定句意能容忍hardly用词用词英文进步首先要弄清形容词hard副词形式;hard本身副词(He works very hard)hardly简直、完全意思种语气比较婉转否定说 例: I can hardly believe it! 真敢相信 试读篇代作品首段我再选段虽写<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世纪属古典派五、 自英语写与译 习写译能师批改农村及边远区易做才能师自通呢推荐几种 () 模仿 模仿称描红——像初写字用毛笔涂描红字找篇文字比较精练自比较喜短文(或篇段)仔细习结构、笔、修辞等类似题材自写短文例倘原作童描述则我取熟悉孩典型模仿原作文章结构、用词组句自写篇古今外文坛曾少师少习作采用英<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世纪文豪、脍炙口《金银岛》作者史蒂文森(R. L. Stevenson<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50—1894)曾说种习作式受益 (二) 复述 熟读篇或段文章丢原文凭自文章内容记忆用自语言复述始由单句列提纲进发展内容摘要、故事梗概、较详细复述甚至进加自评论要逐句照抄默书始练习复述较利用原文词、句逐步转更用自语言例原文倘用第称(Iwe)写我改用第三称(heshethey)转达;直接引语转间接引语;句拆短句;倒叙处顺;原作省略描述补充进;要情节省种习作处内容语言均所依据致凭空写错误连篇批改种写读联系起读基础练习写作使我随着读物水平提高逐渐提高写作能力至于剧本内容用叙事体写故事高深写作英<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世纪作家兰姆姐弟(Charles LambMary Lamb)写少说书信今却主要《莎氏乐府本事》(?The Tales from Shakespeare?)所知 (三) 自我修订 既乏师批改要充发挥自力量写篇习作应自语、用词、结构、内容等面反复加审析、推敲改错误提高质量订遍遍写东西保存起经段习例三两月再拿自所提高外语修改自写东西 (四) 比较译文 现已经陆续版些我古典近代说英译本少英语杂志译载政府文件、报刊文章短篇说等我具备定语词汇基础、并且进行段前面所建议写作练习选本内容比较浅近说(或其文字)先要读英译选段落自译经自修改再英译本进行比较要仅草草比要仔细研究别译比自译何处或自何错译再段译文读物习习其自觉新鲜东西选材要注意即使今自准备事政论或新闻文章英译工作要急于选用报纸社论等体裁东西试译我意见选用文体裁东西政论或新闻文章要比文作品容易翻译;文作品语言丰富接近能体现民族语言特色与精华着翻译文作品提高英语水平扎实训练文作品文章浅近与高深别我尝试翻译选材由浅入深例初翻译者妨童故事等文字浅显东西入手;贸翻译鲁迅先作品十八九要碰壁 建议描红比较译文等习写、译都提供给实找师请教自者参考试行外现版少指导青何习写作(汉语习作)书其道理我习英语写作帮助 六、 善于利用工具书 没师情况本词典我、起码少良师 使用词典要注意述几件事: () 至少本用词典 即使初英语者本所谓袖珍字典绝够用甚至害同我决能单纯依靠教科书词表般字典或词表简单给两汉语解释并告诉我使用词者却重要本用词典必须提供词读音、词形变化、词类、基本词义各种转义、与其词搭配、与其词组短语习语及例句等;倘词必须指句所要求各种句型(至于词源则每本词典都必须注明初者必深究)志英语者至少应本词典 (二) 尽早使用英英词典 必须尽早习使用用英语解释词义英英词典用汉语释义能说明词确切意义举词smog例词典写:smog 〔smog〕 n. 烟雾根据释义我倘议许吸烟搞屋烟雾弥漫或厨师蒸馒伙房烟雾腾腾等句用smog词要闹笑查英英词典例新版?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第1351页看:smog /smog/ noun 〔u〕 polluted air that is a mixture of smoke and fog(数名词属于烟与雾混合物污浊气体)意思清楚致错用倘能进步说明构词说smogsmokefog两词首与尾拼合新词更利于我理解记忆 (三) 解词典特点充利用 要解同词典特点充发挥其处初用本词典应其序言编辑体例介绍等部仔细阅读便解何使用例文提Macmillan词典特点词条释义所用英语单词超<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非便习英语者使用避免释义用语词需反复查证累外本词典特别附语言提示弊ㄒü?2页)英语惯用、修辞手段、构词、口语语、英美语差异及计算机用语等都作简要介绍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牛津现代高级英语词典》)其特点英语词句所要求句型25类全书篇首词句型(Verb Patterns)部列表举例说明;词典篇每词词条该词所要求句型按25类号码列并给例句说要习英语词基本用实用本词典 (四) 记住词性 我使用词典要刻记住英语词义性英语用词包括关短语内词义达百余种查新词切忌看词条先给两解释掌握词义要先解基本词义才能更确切理解转义;要顺序词条所给解释行行看直至找词读物文所表示含意止;要习词尤其词用必须整词条习底例句要略初者说特别要注意要想即使比较熟悉、普通词能想 例fast词初英语久接触形容词(a fast train)副词(The train goes very fast)读物见a fast friend请教词典却想理解快熟朋友实际fast忠实、靠意思牢固、紧词义转化 总我要勤查词典要查词典 七、 专业外语习 习所谓专业外语能阅读专业资料书籍词叫ESP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特种用途英语)类似于我通说专业英语外所谓科技英语(Scientific English)说我知道语言三组部——语音、语、词汇——言所谓般英语语音专业或科技英语语音;能般英语语科技英语语科技专业使用英语句结构等面些自特点已例语态、词非称形式(定式、词名词)、引导词it、定语句(尤其非限制性定语句)等结构用较句比较态变化较少即使能说存着同于般英语语科技英语语词汇面科技或专业英语确量非英语所需要词汇仍能脱离基本词汇基础任何ESP说基本词汇都共同更何况许所谓科技词汇都基本词汇转义、合或派例光词汇scatter(散射)其实用词汇scatter(散布散)转义;radioactivity(放射性)radioactivity二词合;semi-conductor(半导体)由conduct(引导)转义再加缀-or前缀semi-派论我终目哪种ESP我仍要基本语音、语核词汇起倘仅阅读翻译科技文字目则必语音、语调及听说花许间基本语搞通掌握定用词语较快进入ESP习再经段专业词汇突击阅读翻译专业书籍资料 忠告 顺便提忠告:我自英语千万要东敲锤西打棒;今搞本书明见异思迁换本间浪费掉现内版英语课本;五花八门外教材些课本各其特点我选定其种要坚持底要半途废并妨碍我同接触其教材(包括磁带、光盘等)作补充总要套书主要绪或挑换至于问:外语没万灵药没捷径答:且要讲究万灵药没存捷径更疯狂阵外语句:习外语勤苦练经验: 1、妨给自定些间限制连续间习容易使自产厌烦情绪功课若干部每部限定间例内完份练习、八点前做完份测试等等仅助于提高效率产疲劳能逐步缩短所用间久发现前都完作业现四十钟完 2、要习同干其事或想其事能二用道理谁都明白许同边习边听音乐或许说听音乐放松神经办尽专习全身放松听刻钟音乐比带着耳机做功课效 3、要整晚都复习同门功课我前曾经用晚看数或物理实践证明做非容易疲劳且效差我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 除十重要内容外课堂必记详细笔记课堂忙于记笔记听课效率定高况且能保证课定看笔记课堂所做主要工作应师讲课消化吸收适做些简要笔记即 经验二: 习效率东西我曾谈起我经看情况:某同习极其用功校家熬熬夜题做数胜数绩却总其实面情况我十着急本付应该报且付应该报经义事实际情况却并非边存效率问题效率指呢比东西练十则需练百其存效率问题 何提高习效率呢我认重要条劳逸结合习效率提高需要清醒敏捷脑所适休息娱乐仅仅处更必要提高各项习效率基础课听课效率何提高呢我经历看课前要定预习必要我预习比较粗略非走马观花看课本课本讲内容、重点致谱听起课比较针性预习我必搞太细细浪费间二课未免些松懈反忽略用东西课认真听课必须象我前师讲任何集精力节课说连续四十钟集精神走神太能所课期间间配问题师讲些熟悉东西适放松另外记笔记妨碍课堂听课效率节课忙着抄笔记做忽略些重要东西并等于说抄笔记抄笔记行都遗忘笔记复习才基础师讲黑板记并需要全记书东西要记要记些书没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些才真价值记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听课效率偿失 作题效率何提高呢重要选&题&千万能见题作青红皂白往往事倍功半题都围绕着知识点进行且题相类似首先选择想要强化知识点围绕知识点选择题目题并需要类似题要足够选题认真做作题效率提高程度取决于作题程于做错题应认真思考错误原知识点掌握清马虎意析再做遍加深印象作题效率高 评:夏宇同于听课做题建议实际反应提高习效率重要--&劲使刀刃&即合理配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习&事半功倍&
提问者评价
辛苦了!非常感谢!!
学习语法,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主谓宾定状补,什么是系动词,什么是直接宾语,间接宾语,这些是学习语法的基础,语法是房子,主谓宾定状补等是沙石砖瓦。然后就要多做一些语法专项练习,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并时时回顾那些了解,那些依然不理解,需要注意的是,那些不理解的一定要花时间弄清楚,否则对自己的不负责将会导致英语语法一知半解的结局!这对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新概念定要新东实说要看抱着态习值借鉴能荒废基本书本知识否则层建筑加盖同基础却够扎实新概念12都比较浅般没意义34比较深入且着浓厚底蕴建议同每坚持做1~2篇阅读我才考托福阅读满希望lz能路顺风
继续学新概念就好拉。或者参加新东方
扩充词汇量,打扎实基础!!!去学新概念2、3。可以帮助你学习比较有难度的英语,扩充词汇,扎实基础。还有就是,最好能提高口语,看看英文原声。到时候做题就有语感了!
自学英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6|
上传日期: 21:54:44|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考试英语试题(解
官方公共微信英语翻译每句都要翻译,还有重点注释,_百度作业帮
英语翻译每句都要翻译,还有重点注释,
英语翻译每句都要翻译,还有重点注释,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评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1)于义(2),言可复(3)也;恭近于礼,远(4)耻辱也;因(5)不失其亲,亦可宗(6)也.” 【(5)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评析】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来者犹可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