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最低消费2014.1127消费情况

中移动员工解释:移动流量消费为什么不能累计?
中移动员工解释:移动流量消费为什么不能累计?
长沙市民状告运营商不能对流量消费进行累积,看似闹剧在中国却有着深厚的基础——那就是我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只重视有形的的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农业社会,我们这个社会与生俱来的低估或不重视任何无形的东西。
流量消费能否累计
注:本文为中国移动研究院员工陈志刚的来稿,面对群情激奋的正对中移动流量不能累计引发的争议,他做出了一些解释,并提出需要冷静看待其中的一些经济和行业常识基础问题。
无知者总是无畏,而这种无畏最显著性的表现在于他们敢于质疑任何他们想质疑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尝试的质疑。让我告诉各位四个基本常识:
1、律师不能没有常识——约辩要找专业人士
近日媒体热点则是长沙市民状告移动流量套餐不能累计,认为“不公平”,并得到了律师的支持,闹出了律师约战湖南三大老总进行所谓辩论的闹剧——你一个律师约战一个企业者本身就是懦弱的表现,常识是运营商部门内部有分工此等法律上的专业问题自然应是法律或者市场部门的人才能进行专业的辩论,你约辩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除了是炒作之外,难免会被人质疑没有常识!需要冷静。
2、为何电信业务不能累计——信息消费的特点是同时性
长沙市民状告运营商不能对流量消费进行累积这一看似闹剧的举动,在中国社会有着深厚的基础——那就是我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只重视有形的的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农业社会。我们这个社会与生俱来的低估或者鄙视不重视任何无形的东西。
比如软件,比如知识产权在中国是卖不上好价钱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消费中,由于习惯于消费有形的物质,自然天然的就具有了“积累”的观念。
但是殊不知,电信业务的基本特点是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特点——即只有消费者进行消费(比如打电话或者上网)的时候,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系统才开始进行生产,所谓无消费不生产。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比如你需要打电话,只有你开始拨号的时候电信运营商才开始为你分配资源,而在你和另外一个人接通之后,此时才开始进入真正的生产过程,生产的结果则是你和另外一个人的通话服务。当你不打电话的时候,运营商就会释放网络资源提供给另外的消费者。
流量消费的道理也是类似的,运营商在套餐资费中提供的流量额度只有用户在消费的时候才有意义,从资源管理的角度他只是提供了一种为你提供本额度内的资源分配的承诺,而不是流量的承诺。因为从通信额角度,通信资源并不是每个消费者独占的,否则大家可以想象给每个用户分配一段频谱,那么消费者将面临着多高的通信价格?
正是由于这种消费与生产的统一性,以及通信资源的有限性,本质上的流量额度是一种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服务资源分配承诺,所以,不消费即无生产。从技术的角度不可能要求电信运营商为消费者进行积累。
当然,如果消费者付得起足够的成本——即不与其他消费通过共享随机接入通信资源,那么运营商当然也可以为该消费者提供专用的通信资源保障。但是正是在有限的资源按照消费者通信消费的概率进行了分配,也才能大幅度降低每个消费者的通信成本。
这是基本的通信常识!律师或者市民不懂可以请教大学一年级通信专业的大学生。
3、套餐为什么存在——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
本次热点在于所谓套餐霸王条款。但是可能律师或者长沙的该市民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常识——套餐的存在时为了减低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的成本。
由于通信业务越来越复杂,各种业务层出不穷,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进行自己的选择。所以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在标准资费之外,向消费者提供套餐的方式方便消费者选择。
长此以往,以至于很多人忘了基本的常识,那就是好像觉得电信运营商只卖套餐。所以指责运营商霸王垄断。
但是各位想想,如果运营商不卖套餐,全国十几亿用户与都按照标准资费进行消费,这需要每个人都成为电信业务消费专家,搞清楚自己一个月到底能打多少电话消费多少流量喜欢那几个应用。
而这些信息,我相信,及时度娘也不能帮你做出有效决策。
4、所谓公平是有选择权利就是公平。——与流量积累无关
为什么说套餐是常识,这是因为如果消费者觉得自己够专业能够算的清楚非常懂自己的电信业务消费行为,那么他自然可以不选套餐这种消费方式。
运营商在套餐消费商并没有强买强卖一种套餐,至少提供分档的套餐消费是基本常识。当消费者觉得自己的消费不需要那么多时,他自然可以选择低档的套餐。
要知道,市场不是傻瓜,每个人都关切自己的利益,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长沙的某律师和告状的用户忽略了基本常识,就是你有选择权。
而如果对套餐不满意,你还可以选择标准资费套餐:流量类资费标准计费规则:数据流量按照KB计算。
所以,不公平,是在没有市场选择的时候,才是不公平的。
以上四个常识,是需要理解事件真相的基本条件。如果这些都不懂,奢谈什么公平?
(关注更多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本文系作者@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体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志刚水煮通信 的更多文章
志刚水煮通信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搜索二维码下方的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获取最新鲜的TMT资讯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浅析――来自消费者的调查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浅析――来自消费者的调查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浅析――来自消费者的调查报告  1999年,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业而言,无疑是经历着产业深刻变化,进一步走向成熟的一年. 无论是从移动通信业资费的大幅下调、手机设备的市场演化、服务项目的调整、服务质量的逐步改善,还是移动通信业运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及加入WTO脚步的临近等方面,移动通信业在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市场发展上,移动通信用户进一步快速增长,运营企业市场竞争态势更趋合理,为中国移动通信业跨入新世纪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对北京市城八区302位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就1999年北京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水平、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对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重大事件的认知、态度和市场现状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可推论北京城八区18―50岁的普通消费者,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999年末移动通信市场现状   手机普及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18―50岁的人群中,有略超过半数(52.2%)的被访者使用手机,可见至1999年底,北京市场手机的发展水平是比较高的,占经济活动型人口的一半左右。不同年龄消费者手机的拥有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调查显示,18―29岁,30―39岁,40―49岁手机拥有率分别为43.4%、68.2%和43.2%,假定50―54岁年龄组与40―49岁相同,以北京市三年龄段人口年龄结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则大致可推算1999年底北京市城八区手机普及率约为30%,即每10个人约拥有3部手机。以北京城八区拥有650万人口计,城区手机用户达195万。   消费者特性。就消费者而言,除年龄外,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和以往的人群手机的拥有情况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调查显示,就性别而言,男性拥有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近六成(59.7%)男性被访者拥有手机,女性被访者则为四成强(43.2%);就年龄而言,30―39岁的中青年消费者拥有率最高,超过2/3,18―29岁,40―49岁组拥有率要低得多;就学历而言,随学历升高,拥有率显著升高,特别是以高中与大专学历为分界点,差异明显,即手机拥有者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上学历人群,高中以下学历较少;从收入水平看,随收入升高,手机拥有率明显升高,以月收入3000元及1500元为分界点,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拥有率高达90%左右,1500元以下者为12―30%,低于平均拥有率,元者为65%左右,亦高于平均拥有率。从职业类型看,手机拥有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最(80%左右),其次是个体业主、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60―70%),再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员(50―60%),工人和服务人员拥有率最低,仅为5%左右。可见,手机用户群主要集中于30―39岁,大专以上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尤其是3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体,值得注意的是月收入达到1500元的中等收入人群正日益成为手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目标消费。   对于北京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原中国电信,下同)和中国联通,二者的消费群体在年龄上存在某种细微差别,比较而言,中国联通更受18―29岁的青年人群的青睐,而中国移动通信更受30岁以上中青年和中年人群的青睐。   手机品牌。调查显示,1999年底,北京手机市场的品牌分布状况与以往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观。传统三强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仍然占据市场的领先者地位,三者总和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其它品牌均难以望其项背。其次是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第二集团品牌,市场占有率10%左右,其它品牌还有松下、阿尔卡特、高通等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很低。在电信长城CDMA手机中,除摩托罗拉外,主要有三星、高通等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1999年是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发动大规模广告宣传攻势的一年,但北京的市场现状仍然未能给国产手机留下太多的市场空间,国产手机市场业绩不佳,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技术、宣传和服务策略等方面的原因,如何做好国产手机这篇大文章,在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其路还正长。   1999移动通信发展状况   移动通信发展态势。调查显示,所有拥有手机的被访者中34.4%在1998年前购买手机,40.9%在1998年内购买手机,24.7%在1999年内购买。可以看出,近几年中,1998年是手机增长最快的一年,虽然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仍足以表明1998年内北京手机的增长率近乎翻了一番。事实上,全国手机用户在1998年内亦从1000万增至2000万。进入1999年,虽然手机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但增长速度已显著放慢,从调查看,1999年北京市场增长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速度均较1998年有所放慢。在北京这样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手机普及率几近30%,虽然年内手机入网资费持续下调,但其它资费如通话单价和月租费等仍保持不变,手机增长放慢是不难理解的,但以此推论全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则失之偏颇。因此,在北京这样手机普及率较高的大城市,为促进手机的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手机的使用成本包括通话单价、裸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长期成本,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手机消费群体特性及其趋势。就1999年购买手机的消费者自身特性而言,从性别看男性仍高于女性,分别占55%和45%左右;从年龄看,以18―29岁和30―39岁的青年人和中青年人为主,分别占43%左右;从学历看,以大专以上学历特别是大学以上学历为主;从收入看,则以月收入元者为最多,其次是月收入元者和800―1500元者。与1998年购机者相比,1999年购机者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趋势。(1)虽然女性购机者仍处于少数,但女性购机者越来越多,从36.5%增至45.1%。(2)购机者年龄分布趋向于分散,从集中于30―39岁的中青年人群逐步分散至18―29岁青年人和40岁以上的中年人。(3)购机人群继续集中于高学历人群,但趋势已不很明显,这可能与北京消费者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有关。(4)由于手机各种价格的持续下调,手机消费日益大众化,使手机能够为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购买,表现为1999年购机者进一步趋向中、低收入者,且分散至各个收入阶层,而高收入者由于普及率高,购机比重反而下降。   消费者运营商及手机品牌选择。调查显示,与1998年相似,1999年购机者的运营商选择基本状况仍是移动通信公司多于中国联通。电信长城CDMA选择比重仍很低,但与1998年相比,1999年消费者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选择略有下降(约2个百分点)。中国联通则略有上升(约3个百分点),电信长城CDMA稳中略降。中国联通的缓慢上升,显露出移动通信市场正缓慢发生着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竞争态势。从消费者的手机选择看,除传统三强仍居主导地位,且摩托罗拉有进一步加强之势外,手机选择进一步多元化,处于第二集团的西门子、飞利浦、三星等品牌有所上升,升幅为1―4个百分点不等,而国产品牌则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选择很少。   消费者购买行为。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早期的手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需要更换手机(保留原号)或者新购手机重新入网,淘汰原有手机。1999年新购手机中,这两种情形比较明显。调查表明,1999年内平均每售出6部手机,就有一部是新购手机入网,淘汰原有手机(包括原号),一部是新购手机,替换原有手机,其余4部是首次购买手机入网。其中,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用户而言,淘汰原有手机而入网和替换手机的比例分别为9.1%和18.2%,首次入网者占72.7%,中国联通用户首次入网占58.8%,淘汰和替换原有手机分别占23.5%和17.7%。均为新入网或淘汰原有手机入网,而无替换手机的情形。
购买价格。调查显示,1999年手机市场裸机价格在进一步下降的同时,价格差别很大,有的高达6000元以上,有的则低至1000元左右,这与手机市场进一步细分化,产品/服务功能逐渐拉开档次密切相关。裸机平均价格则降至2000元左右,这也是手机购买者逐渐向中低收入阶层过滤的主要原因。至于入网费,1999年内两次下调,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分别下调至1000元和700元左右,平均为920;中国联通则分别下调至780元和300-500元左右,平均为580元左右。总体而言,调查表明最低为300元(电信长城CDMA手机除外),最高亦不过1250元,平均水平约为780元。
1999移动通信市场主要事件消费者认知
1999年移动通信市场热点不断,内容涉及资费政策、运营商服务、手机终端以及中美WTO电信协议等诸多方面。调查显示,被访者认知最高的事件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83.4%),其次是中美WTO有关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74.2%),再次是双频手机进入市场(64.7%)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51.9%)。被访者认知较高的还有上网手机(41.7%)和联通手机直拨IP电话(38.3%)。电信长城CDMA手机话费降价一半(34.9%),预付费SIM卡手机的推出(32.2%),网上拍卖手机(31.9%),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26.4%)和联通手机免费邮寄话费清单(26.1%)等认知度都不高,位居最后。纵观以上热点问题,可以看出,被访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有关移动通信的产业政策问题,特别是资费政策,显示消费者对手机资费政策的关注。电信长城CDMA手机由于用户规模小,其热点政策影响小,故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对各类手机产品的关注,特别是去年年初就已成为热点的双频手机的推出,年内大肆广告宣传的国产手机的推出等。对于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服务项目如预付费SIM卡手机,手机点播信息增值服务及交费服务等认知不是很高,一方面显示消费者对这些问题不是很关注,同时亦显示运营商推出的服务宣传不够或目标受众有限。至于被访者对上述热点事件印象最深的三件事,结果表明,印象最深事件的排序与被访者的认知基本一致,印象度最高的是手机资费(入网费)下调(70.8%)和中美WTO电信协议的基本内容(39.2%),其次是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从中国电信剥离(34.7%),双频手机进入市场(22.3%)和国产手机进入市场(22.0 %)等,蓁各项排序基本与认知度排序基本一致。
1999影响手机购买的原因及消费者对市场现状的评价
调查表明,1999年,影响被访者购买手机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双向收费不合理(63.6%),其次是有替代品(54.5%)、本人用不上(39.2%)和通话单价偏高(34.3%)、再次是裸机价格偏高(26.6%)、入网费偏高(15.4%)和月租费偏高,其它原因如服务、话音质量等不是很重要。综合起来看,除去有替代品和本人用不上等无需求原因外,影响潜在消费者购机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价格,特别是通话单价,而双向收费归根结底还是手机的通话单价问题,这已成为购买使用手机的最主要障碍。对于话音质量、运营商服务质量等,由于潜在用户未使用手机,则仅是购买使用手机后才会考虑的问题。
不同年龄、收入水平的潜在用户在影响购买使用手机的主要因素方面亦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表明,除双向收费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18-29岁的年青人影响因素重要是通话单价偏高和裸机价偏高,而40岁以上的中年人影响购买的最主要原因是本人用不上等无需示的原因。从收入水平看,除双向收费不合理和有替代品外,中、低收入者主要原因依次是通话单价偏高和本人用不上,中等收入者是正好相反,而高收入者不购买则主要是由于有替代品和双向收费不合理。这表明,年龄越轻,收入水平越低,通话单价偏高对他们购机行为的影响越大。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手机市场要获得更快的增长,仍需不断降低费用特别是通话单价和裸机价格。
调查表明,被访者对1999年移动通信业的评价最不满意的方面,最重要的是手机通话单价高(72.3%),远高于其它各项,其次是裸机价格高(39.5%)、入网费高(37.5%)和月租费高(32.8%),三者相差不大,再次是手机配件(如电池等)以次充好(23.6%),而通话质量差(17.6%)、覆盖范围差(16.6%)、手机维修服务差(15.5%)、不能获得话费详细清单(14.2%)和交费不方便(12.5%)等均不很高。且这种评价在不同年龄、收入等特性的人群中差别并不明显。这再次表明,通话单价高以及手机价格、入网费和月租费等资费水平偏高既是消费者对1999年市场现状最为不满意的方面,也是影响潜在用户购买手机的最主要障碍。因此,不断调低手机的各项资费标准,仍将是今后手机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而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不断的成熟和进入WTO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将是理所当然的。
&&&主编推荐
&&&热门试卷
&&&最新视频
&&&热门阅读
&&&最新问答
&&&&&&&&&&&&&&&
希赛网 版权所有 & &&&&湘教QS2-16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中国移动值得消费者信赖吗?_百度知道
中国移动值得消费者信赖吗?
家人手机一直缴费,没停机也没关机的情况如下:1、手机在老家(屋内)一直掉线、没信号!2、自从用移动开始都这样,快十年了!3、前次移动说要改善,承若何在?4、我那像我工作在外的人就是想跟家人打个手机都难!地址:我老家: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芦溪镇东槐村科山组!强烈建议移动公司重视我的建议,尊重农村里的百姓,尊重百姓的人格与权益,谢谢!
同情楼主,我喜欢孝顺的人类。就事论事:您的要求无异为
公共厕所,请问公共意义何在?
信号好差,根据您的情况,不是移动的问题,而且地址的问题,这种问题找移动解决意义不大,已经就那样不了了之。
建议:给家里通座机吧!!!!或者换那种全球通这种号码,有卫星信号
其他类似问题
中国移动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都十年了,你在这嚷嚷,还不如直接拉个电话线呢。。。
你们那边可能是移动信号弱覆盖地区,建议与10086联系,反映一下,看是否有解决办法。如果联通或电信在那信号好的话就换联通或者电信。希望能帮到你。
个人建议是去换张卡 ,因为很多时候是卡出了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移动最低消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