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的面板可以涂油热舞吗?

阮乐悠扬激荡我心——访阮演奏家、教育家宁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阮乐悠扬激荡我心——访阮演奏家、教育家宁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阮的面板可以涂油吗?_百度知道
阮的面板可以涂油吗?
是指乐器中阮吗!演奏完后直接放入琴袋内,注意保持通风干燥就行了?那个的面板是不需要涂油的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公告:为了给广大学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现在网站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导致部分课件不能正常使用,由此给大家带来的不便之处敬请谅解。
现有学员学习时长全部延期2周,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您当前的位置:&>&&>&&>&&>&琵琶,柳琴和阮的区别
琵琶,柳琴和阮的区别
日期:&&来源:中音在线&&编辑:韩老师&&浏览次数:
导语:  阮在汉时称为秦琵琶,唐时称阮咸,宋时称阮,直到清代都一直保持古制; 阮在现代的发展。
  阮: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 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 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 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 当时称“秦琵琶”。在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可以见到它的造型。
  东晋(317~42O)“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他 当时弹奏的已是趋于定型的阮了。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 器一时风行全国各地,倍受人民欢迎和喜爱,而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 乐器。后来因为社会动乱,阮曾一度失传。
  据《新唐书?元行冲》载,唐武则天时(684~701),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铜器, 身正圆似琵琶,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蝗乐器相似。元行冲认为:“此阮咸所作 器也,命易之林,弦之,其声高雅,乐
  阮在汉时称为秦琵琶,唐时称阮咸,宋时称阮,直到清代都一直保持古制; 阮在现代的发展。
  阮:音箱圆形,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 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张骞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 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 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 当时称“秦琵琶”。在甘肃麦积山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可以见到它的造型。
  东晋(317~42O)“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他 当时弹奏的已是趋于定型的阮了。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 器一时风行全国各地,倍受人民欢迎和喜爱,而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 乐器。后来因为社会动乱,阮曾一度失传。
  据《新唐书?元行冲》载,唐武则天时(684~701),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铜器, 身正圆似琵琶,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蝗乐器相似。元行冲认为:“此阮咸所作 器也,命易之林,弦之,其声高雅,乐家遂谓之阮咸。”唐代的阮,有四弦、13柱,发 展得已比较完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形象地描绘阮的音色纯厚圆润。如珠落玉 盘那样悦耳动听。在唐代的《清商乐》和《西凉乐》中,阮咸也是主要的乐器之一。
  阮咸在盛唐时期流传东瀛。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正仑院中,还珍藏着一张 唐代传去的螺钿紫檀阮咸。这张阮咸长10O.7厘米,四弦、14品,在圆形共鸣箱的面板上 ,开有两个圆形音孔并镶有音窗。琴颈和琴轸上,都有螺钿镶嵌,在琴箱的背板上,更 嵌出美丽的花枝图案,并有两支飞翔的鸟雀。其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秀美,为后世所罕 见。
  阮咸简称为阮,始于宋代。10世纪末,宋大家把阮咸由四弦增至五弦,但不称其为 五弦阮咸,而称“五弦阮”,阮之名自此始。
  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
  长期以来,阮始终保持着古老的风格和形式,构造上没有什么改变。在民间流行的 旧式阮,反而退化为两条或3条弦,即使4条弦,也是每两条同发一音,音域很窄,音阶 也不完备。从中国音乐研究所收藏的一张清代阮看来,直到清代,阮仍保持着古制,音 域只有一个多八度。
  阮在现代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很快。50年代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 阮具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4个声部,而自成一族乐器。这些改革的阮都为四弦, 采用金属弦,调音方便,音域扩展到三个八度以上,音量增大。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 。在演奏技巧上,除传统指法外,还吸收了其他中、外弹拨乐器的技法,大大丰富了阮 的表现力。
  1977年制成的双层共鸣箱中阮,是在加大的琴箱内增设一张较薄的共振板,把腔体 隔成前后两部分。这种际音色圆润浑厚,音量明显增大。
  1979年制成的电扩音中阮,既保持了阮的传统音色,又丰富了发音的韵味。
  近年来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鸣箱和面、背板的拱度,加长了琴杆,面、背板的 厚度由中央向四周逐渐减薄,面板里面粘贴“V”形音梁和周边挖“U”形槽,音孔改为 对称的鸟形,造型美观,发音坚实、宏亮,音色纯厚圆润,显著增强了表现力,可供音 乐会独奏使用。
  80年代研制的无品大阮,在琴箱中的高音区支有一根音柱,由于降低了山口和缚弦 的高度,琴弦距指板较近,便于演奏。它保持了大阮原有的音量,音色较为柔和,演奏 上可借鉴三弦、琵琶和筝的抹、滑、揉、打、吟等技法,适于演奏流畅如歌的旋律,表 现力极为丰富,具有动人的艺术效果。 阮的结构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琴头和琴颈是 用两块硬质木料胶合而成,琴头顶端多饰以民族风格的雕刻,琴颈上粘有指板,指板上 嵌有2 4个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在面板上胶有缚弦 和开有出音孔。弦轴有4个,除用普通弦轴外,也可用齿轮铜轴。琴弦使用丝弦、肠衣弦 或金属弦。
  制作阮,所用材料大致和琵琶相同。琴颈和琴身框板,还可使用椴木或杨木。面背 板都使用桐木。指板用红木。弦轴可用红木、黄杨或黄檀等。琴身的圆度应准确,面背 板平整光滑,琴颈和琴身在一个平面上,各部胶接严密牢固,音品间距准确,表面涂漆 匀净、木纹清透。 阮的定弦 各种阮的定弦及音域均不相同,在乐队中的作用也不一样。 大、中、小阮以五度关系定弦,低阮以四度关系定弦。
  根据阮的大小可分为大阮、中阮、小阮三种,还有一种叫低阮。
  民间流传的阮,定弦很不统一。在民族乐队里,大、中、小阮都以五度关系定弦, 它们分别为:小阮(C、g、d1、a1),中阮(G、d、a、e1),大阮C、G、d、a,低音阮 以四度关系定为(E1、A1)、D、G。常用的音域是:小阮从C~a3,中阮从G~e3,大阮 从C~a2,低音阮从E1~e。
  在这族乐器中,小阮是高音乐器,发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常担任演奏曲调。
  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 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 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
  大阮比中阮低五度,是次中音乐器,发音坚实、雄厚而有力,与西洋乐器大提琴相 似,在乐队中演奏旋律时,常与中阮作八度结合,以加强中玩效果,流畅的琶音最适宜 映衬抒情的旋律,演奏单音或和弦时,,能加强节奏、烘托出乐曲热烈奔放的效果。中 阮和大阮,既适于独奏,也适于合奏或伴奏。在民族乐队中,常用来组成双音或三音和 弦等各种音型,以加强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它常给二胡、板胡、笛子和唢呐等乐器伴 奏。在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中,也常用到中阮和大阮。
  低阮是低音乐器,发音深沉而低厚,犹如西洋乐器低音提琴,在民族乐队中,低阮 只用于演奏和声的节奏或是经过简化的曲调。有些乐队还将它作为低音拉弦乐器使用。
  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随着乐器的改革,如今逐步得到丰富。近年来,我 国许多音乐学院先后开设了阮的专业本科,大阮和中阮的独奏曲也相继涌现。目前,经 过演奏者的继承、实践、移植和创造,右手的指法已有弹、挑、勾、抹、扣、划、轮、 拂、分、摇、扫、滚等30多种,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纹等IO多 种,显著提高了阮的艺术表现力。
  柳琴属于琵琶类弹拨乐器,因使用柳木制作,外形也类似柳叶的形状,因而 被称为柳琴,或“柳叶琴”。柳琴的外形和构造与琵琶极为相似。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土琵琶”长期流传在中国山东、安徽和江苏一带的民间,用于伴奏地方戏曲。 柳琴不仅在外形和构造上与琵琶相同,演奏方法也和琵琶一样,只是演奏时用拨子弹拨。演奏柳琴时,演奏者要端坐,将柳琴斜放在胸前,左手持琴,手指按弦,右手把拨子夹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弹拨琴弦,姿式非常幽雅。
(第二套)中国音乐学院主&&讲:王雪 (第二套)中国音乐学院主&&讲:王雪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页数:219页isbn:978-7-购买价:49.8元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Copyright &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010- 邮箱: 京ICP备号阮ruǎn笔画数:6;部首:阝;笔顺编号:521135〔阮咸〕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简称“阮”。〔大小阮〕中国晋代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并有盛名,同为“竹林七贤”,世称“大小阮”。后“小阮”用作侄的代称,如“贤阮”。姓。&
阮 - 结构及制作
阮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头和琴颈是用两块硬质木料胶合而成,琴头顶端多饰以民族风格的雕刻,琴颈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 4个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在面板上胶有缚弦和开有出音孔。弦轴有4个,除用普通弦轴外,也可用齿轮铜轴。琴弦使用丝弦、肠衣弦或金属弦。制作阮,所用材料大致和琵琶相同。琴颈和琴身框板,还可使用或。面背板都使用桐木。指板用。弦轴可用红木、或等。琴身的圆度应准确,面背板平整光滑,琴颈和琴身在一个平面上,各部胶接严密牢固,音品间距准确,表面涂漆匀净、木纹清透。
阮 - 演奏方法
阮的演奏技巧,原来比较简单。随着乐器的改革,如今逐步得到丰富。近年来,中国许多音乐学院先后开设了阮的专业本科,大阮和中阮的独奏曲也相继涌现。目前,经过演奏者的继承、实践、移植和创造,右手的指法已有弹、挑、勾、抹、扣、划、轮、拂、分、摇、扫、滚等30多种,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带、滑、推、拉、吟、纹等I0多种,显著提高了阮的艺术表现力。阮的演奏姿式如同。左手按琴弦,右手拇指、食指带指套弹奏。在演奏技巧方面比琵琶简单,常用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演奏方法及所有符号与琵琶相同;有时也用弹板面、拍弦奏法,以取得如同打击音响的效果。乐队中如果不过分强调力度,常用阮的分声部奏或与其他弹拔乐器共同组成和弦。
各种阮的定弦及音域均不相同,在乐队中的作用也不一样。大、中、小阮以五度关系定弦,低阮以定弦。根据阮的大小可分为大阮、中阮、小阮三种,还有一种叫低阮。民间流传的阮,定弦很不统一。在民族乐队里,大、中、小阮都以五度关系定弦,它们分别为:小阮(C、g、d1、a1),中阮(G、d、a、e1),大阮C、G、d、a,低音阮以四度关系定为(E1、A1)、D、G。常用的音域是:小阮从C~a3,中阮从G~e3,大阮从C~a2,低音阮从E1~e。现在的阮一般都用四根琴弦,分为大、中、小阮和低阮。定弦、记谱与音色中阮属于中音乐器,常定弦为G、d、a、e(1),音域为G(A)、d(2)。大阮属于低音乐器,常定弦为C、G、d、a或D、A、d、a,音域为C(D)、a(1)。中阮的记谱视声部具体音高而定,用低音、次中音谱表或高音谱表按实际音记谱。阮的音色圆润丰厚,各音区之间音色差别不大,大阮低沉一些。
阮的品种有大阮、中阮、小阮和低阮,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个声部,形成一族系列乐器。在这族乐器中,小阮是高音乐器,发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常担任演奏曲调。小阮,有效弦长(山口至缚弦)41、音箱直径29.5厘米;中阮,有效弦长51、音箱直径35.5厘米;大阮,有效弦长69、音箱直径50厘米;低阮,有效弦长104、音箱直径78厘米。大、中、小阮以五度关系定弦。小阮为g、d1、a1、e2;中阮为G、d、a、e1;大阮为C、G、d、a1,低阮四度定弦为E1、A1、D、G、。常用音域为:小阮g—e3,中阮G—e2,大阮C—a1,低阮E1—a。阮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与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担任演奏旋律或描句,具有动人的效果;担任伴奏时,丰富的节奏变化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声部更为丰满。大阮比中阮低五度,是次中音乐器,发音坚实、雄厚而有力,与西洋乐器相似,在乐队中演奏旋律时,常与中阮作八度结合,以加强中玩效果,流畅的琶音最适宜映衬抒情的旋律,演奏单音或和弦时,能加强节奏、烘托出乐曲热烈奔放的效果。中阮和大阮,既适于独奏,也适于合奏或伴奏。在民族乐队中,常用来组成双音或三音和弦等各种音型,以加强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它常给、、和等乐器伴奏。在和其他地方戏曲中,也常用到中阮和大阮。低阮是低音乐器,发音深沉而低厚,犹如西洋乐器低音提琴,在民族乐队中,低阮只用于演奏和声的节奏或是经过简化的曲调。有些乐队还将它作为低音拉弦乐器使用。1977年以后,改革制成的阮品种有:双层共鸣箱中阮,电扩音中阮,面、背板有拱度的大阮,无品阮,六弦阮。
阮 - 历史及发展
阮的起源阮在汉时称为秦琵琶,唐时称阮咸,宋时称阮,直到清代都一直保持古制。阮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出使乌孙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孙王昆弥与汉通婚,乌孙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在石窟浮雕和敦煌北魏壁画上,可以见到它的造型。(317~42O)“竹林七贤”中的是杰出的音乐家,最奏这种乐器,他当时弹奏的已是趋于定型的阮了。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器一时风行全国各地,倍受人民欢迎和喜爱,而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乐器。后来因为社会动乱,阮曾一度失传。据《新唐书·元行冲》载,唐时(684~701),蜀人蒯朗在古墓中得铜器,身正圆似琵琶,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蝗乐器相似。元行冲认为:“此阮咸所作器也,命易之林,弦之,其声高雅,乐家遂谓之阮咸。”唐代的阮,有四弦、13柱,发展得已比较完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形象地描绘阮的音色纯厚圆润。如珠落玉盘那样悦耳动听。在唐代的《清商乐》和《西凉乐》中,阮咸也是主要的乐器之一。阮咸在盛唐时期流传东瀛。至今,在日本古都奈良东大寺正仑院中,还珍藏着一张唐代传去的螺钿紫檀阮咸。这张阮咸长100.7厘米,四弦、14品,在圆形共鸣箱的面板上,开有两个圆形音孔并镶有音窗。琴颈和琴轸上,都有螺钿镶嵌,在琴箱的背板上,更嵌出美丽的花枝图案,并有两支飞翔的鸟雀。其工艺之精细,造型之秀美,为后世所罕见。阮咸简称为阮,始于宋代。10世纪末,宋大家把阮咸由四弦增至五弦,但不称其为五弦阮咸,而称“五弦阮”,阮之名自此始。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长期以来,阮始终保持着古老的风格和形式,构造上没有什么改变。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反而退化为两条或3条弦,即使4条弦,也是每两条同发一音,音域很窄,音阶也不完备。从中国音乐研究所收藏的一张清代阮看来,直到清代,阮仍保持着古制,音域只有一个多八度。  阮在现代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阮的改革和演奏艺术发展很快。50年代对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阮具有、、次中音和低音4个声部,而自成一族乐器。这些改革的阮都为四弦,采用金属弦,调音方便,音域扩展到三个八度以上,音量增大。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在演奏技巧上,除传统指法外,还吸收了其他中、外弹拨乐器的技法,大大丰富了阮的表现力。阮1977年制成的双层共鸣箱中阮,是在加大的琴箱内增设一张较薄的共振板,把腔体隔成前后两部分。这种际音色圆润浑厚,音量明显增大。1979年制成的电扩音中阮,既保持了阮的传统音色,又丰富了发音的韵味。近年来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鸣箱和面、背板的拱度,加长了琴杆,面、背板的厚度由中央向四周逐渐减薄,面板里面粘贴“V”形音梁和周边挖“U”形槽,音孔改为对称的鸟形,造型美观,发音坚实、宏亮,音色纯厚圆润,显著增强了表现力,可供音乐会独奏使用。80年代研制的无品大阮,在琴箱中的高音区支有一根音柱,由于降低了山口和缚弦的高度,琴弦距指板较近,便于演奏。它保持了大阮原有的音量,音色较为柔和,演奏上可借鉴三弦、琵琶和筝的抹、滑、揉、打、吟等技法,适于演奏流畅如歌的旋律,表现力极为丰富,具有动人的艺术效果。
阮 - 保养知识
在音色上阮这种乐器受气候影响不会非常明显。木料都很干燥,制作周期又很长,在制作周期中木料本身的应力得到有&效的释放,所以质量很稳定。&在北方和海外的干燥地区反映都非常好。保养方面主要在冬季和夏季,需要避免长时间在空调和暖气的环境,经常要使用,弹完后放入琴盒内。避免一冷一热,很好的保养会使琵琶和阮长时间使用。
阮 - 大阮独奏
大阮独奏《》&用和、蛇皮手鼓配合演奏的《丝路驼铃》描绘了丝路驼商行进的情景,空旷荒凉的丝绸之路,清脆的驼铃声,由远而近。然后是轻灵的旋律,表现了商人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然后又满怀希望,精神振奋地踏上了征途,驼铃声渐渐远去。乐曲以唐代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应驮白练到安西。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中的诗意为依据,吸取了新疆民间音乐音调。并以拟人的手法展现了沙漠广袤,红柳摇曳及古丝绸之路上不畏艰辛、长途跋涉的骆驼商队。凝聚了辛酸、沉重的抑郁情感。此曲旋律优美清淡,风格纯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阮 - 小阮演奏
&现称为小阮的乐器,也称为高音阮。小阮由1993年开发成功,是“阮咸系列” 的高音乐器。作为系列性的乐器,小阮GDGD与中音阮咸(DADA)及次中音阮咸(GDGD)及大阮咸(DADA) 组成系列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小阮的音域和无异,演奏技法略有差别。所有现时的柳琴及月琴独奏曲均能使用小阮代之,它与柳琴最大不同之处是音质和音色,小阮的音色界乎原柳琴和月琴之间。小阮改革的原因是针对乐队用的柳琴音色较单薄,高音虽明亮但不够结实,而月琴音色浑厚但较蒙高音区的演奏不方便。小阮改革的目的是要解决乐队长期使用柳琴时产生的各种问题。因此现在的小阮比柳琴的音量大,音色结实饱满,尤其在高音区更见突出。
阮 - 参考资料
1、.cn/cgi-bin/newsoul/soulview.cgi?id=621441&fid=44&=&ver=2、《中国民族乐器》3、《乐器》期刊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图书与情报 -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 江淮论坛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5:56:1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涂油热舞系列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