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描写夏天某种景色,要运用比喻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难度评价:
做题心得: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为了&对抗&广场舞,温州市区新国光商住广场的住户们下了血本。他们花26万元买来&高音炮&和广场舞音乐同时播放,&还击&旁边广场上的噪音。这套设备叫做远程定向强声扩音系统,可以把声音集中到一个方向远距离传播,并保持足够的声压强度,一般用于强声驱暴、灾害事件(地震、洪水等)指挥调度。
你对这种&以噪制噪&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对&懂你的人,你不必解释;不懂你的人,你何必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请写一段文字进行阐述、评论。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使用&比&&更重要的是&&&的句式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③语言连贯,结构相对完整。& ④不少于200字。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雷锋家乡长沙2月下旬公布的学雷锋活动的新举措:设立学雷锋活动基金和文明创建专项经费,对好人好事以及每年评选出来的学雷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除了进行表彰奖励外,还在评选评优、招考招聘、社会待遇、子女升学、医疗救护、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照顾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加以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学优网-成就我的梦想。运用比喻和拟人,描写两种夏天的景物比喻和拟人各写一句话.比喻:拟人:_百度作业帮
运用比喻和拟人,描写两种夏天的景物比喻和拟人各写一句话.比喻:拟人:
仰总才大忍
比喻:黑云像墙一样压下来,雨像豆子一样砸下来 拟人:雨后,绿柳一身亮装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039套总数:5354978套专访:3048部会员:2317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专用复习课件: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潜在题型1 仿用句式题(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015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专用复习课件:语言文字运用 第2章 潜在题型1 仿用句式题(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9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580KB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打”兼有“打交道”与“打印”双重含义,语义双关。
“缺点”实乃褒赞之辞,正话反说之意。
“足下”既指脚下的鞋,又是第二人称的敬称;“添光”既指鞋油质量好、光彩足,又指给人“增添了面子”。
用拟人手法。
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 (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使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要精心选择可以对比的意象,做到句式协调,语意连贯。 (示例)(回忆)毕竟是秋日的缤纷落叶 (希望)才是枝头的盎然春意 (回忆)毕竟是扬尘远去的背影 (希望)才是迎面而来的微笑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例句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采用“……是……”的形式,而且两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有内在联系;最后一句要承第二个比喻写一个哲理性句子。仿写的句子要符合上述要求。 (示例)心灵,是一片夜空,烦恼是一颗流星。眼睛,微微一眨,它就灭了。 本题考查比喻句的仿写。注意“自选话题”的要求,仿写的句子不能再说“理想”。必须从其他方面去说。每句的后半部分必须都是“无论……都……”的形式。每句话都要连贯准确,不能因为满足比喻修辞的要求而忽视了文意。 (示例)没有宽容,人生就如长夜,无论怎么照射,都难以驱散心头的阴暗;没有宽容,人生就如雨季,无论怎么晾晒,都不能拯救发霉的心灵;没有宽容,人生就如严冬,无论怎么取暖,都无法消融心中的坚冰。 (示例)我愿让人用一支蓝色的笔画上广阔的天空 有缤纷的云彩荡
有和煦的阳光普照
我愿让人用一支金黄色的笔画上
丰收的田野 有肥沃的土地(飘香) 
有无边的麦浪(翻滚) 潜在题型一 仿用句式题(含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画像唯求肖神韵
仿用句式题 真 题 体 验
核 心 突 破
答案 仿写时要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同时也要写出节日特点。 (示例)唯在清明,江南江北,共祭先贤;或在春节,将一锅锅水饺,煮成千年不变的和和美美与欢欢乐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例句写了三个拟人句,另选话题时,也要使用同类修辞、句式,可就近联想,话题自选。 (示例)大树敞开宽广的臂膀,向你送去夏日的清爽;花朵露出灿烂的笑脸,向你昭示世界的祥和;山岚秀出曼妙的身姿,向你讲述历史的永恒。 1.(2005·江苏)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你欢快的旋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要求]  1.仿用句式。2.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示例二)星星:没有太阳博大的恩泽/也没有月亮皎洁的神秘/但夜空中的那点闪闪/是你仅存的薄力
(示例一)沙砾:没有金子夺目的光芒/也没有雨花石古朴的典雅/但风雨中那声声的沙沙/是你心曲的流淌
(示例三)蜡烛:没有华灯炫目的瑰丽/也没有星光迷人的柔情/但烛光中的那点摇曳/是你人生不懈的追求
2.(2006·江苏)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6·江苏)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6·江苏)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辽宁)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辽宁)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辽宁)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掌握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等。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对事物的强烈感情,能引起共鸣。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②具体代抽象,③专名代泛称,④形象代本体,⑤部分代整体,⑥材料代本体。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扩大夸张,②缩小夸张,③超前夸张。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正对,②反对,③串对(流水对)。
(3)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成分排比,②分句排比,③单句排比,④复句排比。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2)种类:①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②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3)作用: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增强文章的气势。
(二)几种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
1.借喻与借代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是: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2.对偶与对比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3.比喻与比拟
(1)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2)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3)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
二、掌握仿写的基本要求
1.结构一致
仿写句子首先要做到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符合规定。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子之间关系的一致。
2.话题一致
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会不合要求。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
3.修辞一致
修辞是一种表达手段,若我们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手法,显然是不够的,而仿写句子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手法。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
4.色调一致
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有哲理性和启发性。仿句的格调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三、仿写的主要题型及答题要领
(一)审题、答题的基本要求
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中,仿写的审题最重要,难度最大。其要求是:
(1)审题干,主要审显性要求。
(2)审例句(或仿句的上句或下句),主要审隐性要求。
例句所包含的隐性要求有: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审题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②修辞特点,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有的修辞应一致;③内容特点,保证仿写的句意与例句句意性质一致;④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⑤用词,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有无叠句等;⑥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
(1)答题步骤可分四步:第一步,审清题意;第二步,展开联想,拓展思维;第三步,组织语言;第四步,全面检查,看是否符合题目的各项要求。其中,第一、二两步至关重要。
(2)答题时要特别注意:
①规避仿写常见误区。
a.脱离话题,b.结构不一,c.修辞不符,d.色调不合,e.出现语病。
②应与仿句高度吻合,包括标点。
【审题示例(2011·浙江)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审例句隐性要求的要求,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采用主谓式短句,句间关系是从持久到短暂的递减关系,最后归结到人的情态。
②修辞特点:运用排比和近似顶真的修辞手法。
③内容特点:总体上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④感情特点:略带伤感。
⑤用词:简洁。
⑥标点的暗示:以分号为界,每对短句相对独立,表现的是物在物去的客观现象。
(二)主要题型及答题要点
1.填空式仿写
这类题一般是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一句或多句与上下文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有些时候是在所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这种填空式仿写,无论是把要仿写的句子放在文段中间还是结尾(放在中间的叫嵌入式仿写,放在结尾的叫续写式仿写),解答时都要注意:
(1)审题干对象,尤其是审隐性要求,即它的上文或上下文。所有的句式、修辞及内容等要求都蕴涵在这里面,这是审题的重点所在。
(2)所仿出的句子不仅在句式、修辞、内容、用语、情感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与上文或上下文保持一致,更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连贯,语境要一致。
【示例(2013·山东)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此题,要认真审读语境,①处所填内容要紧扣老师“勤耕三尺讲台”的话题,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②处要用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表现老师的工作特点与辛勤付出,注意“加减乘除”与“算不尽”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
答案 示例一: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2.命题式仿写
这类题一般是仿照例句句式,围绕另一话题写句子,即仿句与例句在内容上没有联系,只是要求句式、修辞手法等相同。有些时候话题比较自由,只提供要求和例句,然后要求考生自由选择话题,进行仿写。
命题式仿写题一般另外给一个仿写的话题,与例句的话题无关,因此,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句要与例句句式保持一致。
(2)分析例句的修辞特点,修辞手法与例句保持一致。
(3)看清题目要求,仿写是另立话题还是同例句的话题。
(4)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想象,写出形象合理的语句。
【示例(2013·大纲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案 (示例)从容犹如松柏,冬天点缀皑皑雪山却不争宠,夏天展现苍翠欲滴却不夺目。
3.对联式仿写
仿写对联,要注意把握对联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1)在内容上,上下句语意相承或相关。
(2)在形式上,上下句应符合绝对工整对仗,比如,字数应完全相等,词性应相对,结构应一致,等等。
(3)在韵律上,对联上联最后一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应为平声。
【示例(2012·四川)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节日相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答案 (示例)(1)端午 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2)中秋 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
1.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对“父亲”的描写,请判断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地,从不抱怨。
②父亲一生保守,视新思想为毒蛇猛兽,他对这些迷失人心志的东西从来都是避而远之。
③父亲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布衣短褐,除了躬耕桑麻,实在不知还能干些什么。
④每到傍晚,那杆烟枪就开始了与父亲的交谈,在“咕噜咕噜”的吞云吐雾间,解读着父亲的内心世界。
⑤从来安静无声的父亲突然震怒起来,冲着我和母亲狂吠:“滚,都给我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代 ④拟人 ⑤拟物
2.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广告:“该大衣惟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2.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广告:“该大衣惟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2.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广告:“该大衣惟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2.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广告:“该大衣惟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2.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广告:“该大衣惟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3.(2012·湖北)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2·湖北)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2·湖北)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2·四川)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
4.(2012·四川)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
4.(2012·四川)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
5.(2013·浙江)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浙江)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3·浙江)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2·大纲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2·大纲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2·大纲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假如我是一张白纸,我愿让人用一支绿色的笔画上美丽的树林,有悠悠的远山环抱,有清澈的小溪流过;假如我是一张白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一张白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一张白纸,我愿让人用一支灰色的笔画上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征途,有荒凉的大漠,有深长的峡谷……
7.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假如我是一张白纸,我愿让人用一支绿色的笔画上美丽的树林,有悠悠的远山环抱,有清澈的小溪流过;假如我是一张白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一张白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一张白纸,我愿让人用一支灰色的笔画上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征途,有荒凉的大漠,有深长的峡谷……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010-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动物比喻某种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