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桔梗鉴别的真伪优劣

如何辨别人参的真假并选择好的人参_百度知道
如何辨别人参的真假并选择好的人参
提问者采纳
如果不是学中药的很难辨别的,建议去同仁堂药店或去医院药房买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先看看是不是像人,当然人参不一定像人。如果允许就尝一下,看是不是苦的,或甘苦。闻一下气味,人参和平时吃的人参糖味道差不多。 好的人参一般是岁数比较大的人参,老人参一般丝多,且韧。山参的外表比较粗糙,丝多集中在下部。
商品人参主要有生晒参、红参和白参(糖参)三种。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支根,晒干。红参:取洗净的鲜 参,除去根茎部的不定根及支根,或仅除去细支根及须根, 蒸小时左右,取出晒干或烘干,剪下的支根及须根,用此 法加工者,称“红直须”。白参:取洗净的鲜参,置沸水中 烫3—7分钟,取出用针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水2~3次, 每次10—12小时,取出干燥。人参通常呈长圆锥形,顶端 有芦头。主根下常有分枝,须根多者,可见须根上有瘤状突 起。去须根后,红参主根长约3-10厘米,外皮颜色棕红色 或红棕色;白参3~15厘米,白色或黄白色;生晒山参主根 粗短,多具2个支根而呈人字形或圆柱形,长2~10厘米, 表面灰黄色。人参质硬而脆,呈半透明,断面有圆心形纹 理。生晒参、红参、生晒山参均以条粗、质硬。...
为何叫人参,就是因为长得像人,所以买人参选有手有脚的最佳,有野生的就最好不过了
新鲜的人参的品种十分繁多,而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商品人参更是琳琅满目,色彩各异。如何鉴别各种商品人参质量的高低优劣,是一门学问,是可以学会的。简单扼要地掌握一些人参鉴别常识,有助于我们选择人参时避免上当受骗。一般来说,挑选人参应当从色泽、长短、质地和气味等几个方面进行识别。
1. 高丽参 高丽红参,形态性状为参体颇为饱满,长约5~10厘米,直径1~2厘米,顶端平宽,上面连接两叉状的双马蹄芦头或单芦头,单芦头的称“独碗芦”。参体因加工包装,压成方形,与芦头连接处不凹陷,下端呈扁形,有数条明显的纵棱,表面为棕红色或黄棕色,质地坚实,断面平滑光亮,气味浓香,味微苦而回甜。高丽白参表面呈黄白色或浅棕色,质地较高丽红参显得松软,断面有圆心,香气略淡,味微酸。 2. 国产园参 其形...
人参为中医入药的常用药,其性温、味苦、微甜。治重病、久病或大出血虚脱,
脾胃虚弱、性机能衰退等。具有强心、镇静、降血糖、抗疲劳、利尿等作用。由于
加工炮制的方法和产地的不同,加工后人参的名称、功效也不同。由于人参品种繁
多,加上伪劣人参充斥市场,使人参的市场监督管理出现一定困难。为了维护消费
者的利益,有必要介绍一些真伪人参和不同品种人参的鉴别方法。人参为五加科植
物它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生于茂密的林中,喜寒冷、湿润,以排
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而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人参栽培5-6年后秋
季采收, 洗净晒干,表面淡黄色称生晒参;水烫、针刺后浸于糖液中再干燥,颜色
呈黄白色称白参;剔除侧根,蒸熟后干燥,表面红棕色者称药参。进口的人参...
辨别一颗参是好是坏,至少要观以下四点,即:‘根、须、皮、纹’。其中根茎的讲究最大,也称地下茎,即主根顶端细长部分,俗称‘芦头’。每年秋季,地上部分脱落,春季再复生,所以在根茎上留下一个茎痕,俗称‘芦碗’,由于生长缓慢,芦碗数量随参龄增加而增加。根据根茎形态不同,可将根茎分为‘马牙芦、堆花芦、圆芦、线芦、竹节芦、二节芦、三节芦和雁脖芦几种’几种。马牙芦多在根茎的最上段,稀疏而大,形如马牙,故得其名;堆花芦则多在根茎的中段或上段,因为茎痕排列紧密,形如堆花,故称为‘堆花芦’;圆芦则指根茎的下段茎痕,因表面比较光滑,形如圆柱,故名“圆芦”;根茎细长而较圆滑者称为“线芦”,较粗长而不太圆滑者则称为“草芦”;至于竹节芦就更好识别了,茎的中下部,在一定间隔处呈环节...
人参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药饮片厂--中药真伪实用经验鉴别手册90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中药饮片厂--中药真伪实用经验鉴别手册90
目录;一、前言;二、中药鉴别方法概述;三、常见伪品品种;四、附录;前言;目的:;为提高企业员工中药真伪鉴别技能能力,更有效的参与;内容:;本手册收载了近几年来频繁出现在全国各中药市场上的;依据与方法:;300多篇“维普数据库”中药真伪鉴别相关专业文献;由于编写人知识能力上的局限性,未能十全十美,望大;中药性状鉴定是中药鉴定的有效方法;中药鉴定有基原鉴定、性状
目录 一、前
言 二、中药鉴别方法概述 三、常见伪品品种四、附录 前
言 目的:为提高企业员工中药真伪鉴别技能能力,更有效的参与企业质量控制管理,特编写本手册。内容:本手册收载了近几年来频繁出现在全国各中药市场上的中药伪品品种。本手册重点突出实用性。强调传统中药经验鉴别方法。主要通过利用一些简易方法手段的使用,在中药正品、伪品性状的直观描述上进行对比区分,使大家能大家快速、有效的把握中药真伪鉴别技能,提高中药真伪鉴别能力。依据与方法:300多篇“维普数据库”中药真伪鉴别相关专业文献的统计与整理。 由于编写人知识能力上的局限性,未能十全十美,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建议。联系方式:QQ:
E-MAIL: 中药性状鉴定是中药鉴定的有效方法 中药鉴定有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但因设备条件所限,在中药采集、加工、生产、应用等方面,药剂人员首选的方法是中药性状鉴定。中药性状鉴定是按药用部位的形态进行鉴定。每种药材,不论是植物类、动物类还是矿石类,往往都有其特别之处。鉴定者或观其形,或辨其色,或尝其味,或感其质,或兼而有之,既简捷又实效。很多中药品种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准确鉴别。3.1 形状不同的药材,往往有其独特的外形,而且这些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如野山参形如“芦长碗密枣核芋,锦皮细纹珍珠须”;党参形如“狮子盘头芦”;黄连形如“鸡爪”;天麻形如“鹦哥嘴”;防风根头如“蚯蚓头”;海马形如“马头蛇尾瓦楞身”;粉防己形似“猪大肠”等,皆取其形也。观察药材性状时,如系干燥、皱缩的全草、叶、花类等药材,应先用温水浸泡,待其展开后再观察。3.2 颜色各种药材多有不同的颜色。如黄连、丹参、紫草、乌梅、青黛、白芷、红花、金银花、牵牛子,皆取其色也。药材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贮藏时间不同,都会影响药材的颜色。观察颜色应在白天的自然光下或日光灯下进行。3.3 气味气味包括气和味两方面:含挥发性物质的药材,多有特殊的香气,如阿魏、丁香、鱼腥草、败酱草 鸡矢藤,皆有嗅之难忘之气;对“气”不强烈的药材,可将其切碎或用热水浸泡后再闻。而辨别药味则需口尝,如乌梅酸、龙胆苦、肉桂甘、干姜辛辣、细辛麻等,口尝药材时,至少要嚼1分钟,才能准确尝出味道;对具刺激性及有毒的药品口尝时不能太多,尝后立即吐出,并嗽口、洗手或嚼食甘草等,以免中毒。3.4 表面检查药材表面是否光滑或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如白头翁根头部的白毛(叶柄残基);羌活环节紧密似蚕;金毛狗脊表面密生金黄色毛茸;白芷有唇形皮孔等,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3.5 质地质地指药材的坚硬、松软、致密、粘性、粉性等特征。如南沙参因质地泡松而称为“泡沙参”;粉性强的有粉葛根、天花粉、山药等;质坚硬者如穿山龙、郁金等。3.6 断面药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自然折断之断面,有粉性者,如山药;有纤维性者,如黄芪;有胶丝相连者,如杜仲;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丹皮。不易折断,或断面不平坦者,可用刀横切之后观察,特别是切制之药材饮片,切面的特征更显重要。如广防己之“车 轮纹”.乌药、黄芪之“菊花心”,川牛膝之“筋脉点”,山柰之“缩皮突肉”,茅苍术之“朱砂点”等,都是形象的鉴别特征。断面观察主要用于皮类、长条状根、根茎类、藤类等药材的鉴别。3.7 入水、火烧有些药材可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鉴定。如西红花入水,可见橙黄色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秦皮入水可显蓝色荧光;龙骨、天竺黄噬之粘舌;琥珀与帛摩擦可吸附纸屑;海金沙火烧可全部燃尽,并发出轻微的爆呜声及火光;青黛微火灼烧,可出现红色烟雾等。
种子果实类【葶苈子】。。。。。。。。。。。。。。。。。。。。。。。。。。。。。。。。。。。。。。。。。。。7【天仙子】。。。。。。。。。。。。。。。。。。。。。。。。。。。。。。。。。。。。。。。。。。。7【车前子】。。。。。。。。。。。。。。。。。。。。。。。。。。。。。。。。。。。。。。。。。。。7【胖大海】。。。。。。。。。。。。。。。。。。。。。。。。。。。。。。。。。。。。。。。。。。。7【菟丝子】。。。。。。。。。。。。。。。。。。。。。。。。。。。。。。。。。。。。。。。。。。。7【牛蒡子】。。。。。。。。。。。。。。。。。。。。。。。。。。。。。。。。。。。。。。。。。。。8【海金沙】。。。。。。。。。。。。。。。。。。。。。。。。。。。。。。。。。。。。。。。。。。。8【山茱萸】。。。。。。。。。。。。。。。。。。。。。。。。。。。。。。。。。。。。。。。。。。。8【吴茱萸】。。。。。。。。。。。。。。。。。。。。。。。。。。。。。。。。。。。。。。。。。。。8【酸枣仁】。。。。。。。。。。。。。。。。。。。。。。。。。。。。。。。。。。。。。。。。。。。9【浙贝母】。。。。。。。。。。。。。。。。。。。。。。。。。。。。。。。。。。。。。。。。。。。9【松贝】。。。。。。。。。。。。。。。。。。。。。。。。。。。。。。。。。。。。。。。。。。。。。9【砂仁】。。。。。。。。。。。。。。。。。。。。。。。。。。。。。。。。。。。。。。。。。。。。。9【枸杞子】。。。。。。。。。。。。。。。。。。。。。。。。。。。。。。。。。。。。。。。。。。。9【五味子】。。。。。。。。。。。。。。。。。。。。。。。。。。。。。。。。。。。。。。。。。。。9【沙苑子】。。。。。。。。。。。。。。。。。。。。。。。。。。。。。。。。。。。。。。。。。。。10【青葙子】。。。。。。。。。。。。。。。。。。。。。。。。。。。。。。。。。。。。。。。。。。。10【苍耳子】。。。。。。。。。。。。。。。。。。。。。。。。。。。。。。。。。。。。。。。。。。。10【地肤子】。。。。。。。。。。。。。。。。。。。。。。。。。。。。。。。。。。。。。。。。。。。10【川楝子】。。。。。。。。。。。。。。。。。。。。。。。。。。。。。。。。。。。。。。。。。。。10【决明子】。。。。。。。。。。。。。。。。。。。。。。。。。。。。。。。。。。。。。。。。。。。11【乌梅】。。。。。。。。。。。。。。。。。。。。。。。。。。。。。。。。。。。。。。。。。。。。。11花
类【金银花】。。。。。。。。。。。。。。。。。。。。。。。。。。。。。。。。。。。。。。。。。。。12【番红花】。。。。。。。。。。。。。。。。。。。。。。。。。。。。。。。。。。。。。。。。。。。12【红花】。。。。。。。。。。。。。。。。。。。。。。。。。。。。。。。。。。。。。。。。。。。。。12【槐花】。。。。。。。。。。。。。。。。。。。。。。。。。。。。。。。。。。。。。。。。。。。。。12矿物,树脂,动物分泌物类【麝香】。。。。。。。。。。。。。。。。。。。。。。。。。。。。。。。。。。。。。。。。。。。。。。13【蛤士膜油】。。。。。。。。。。。。。。。。。。。。。。。。。。。。。。。。。。。。。。。。。。。13【赡酥】。。。。。。。。。。。。。。。。。。。。。。。。。。。。。。。。。。。。。。。。。。。。。。。13【熊胆】。。。。。。。。。。。。。。。。。。。。。。。。。。。。。。。。。。。。。。。。。。。。。。13【牛黄】。。。。。。。。。。。。。。。。。。。。。。。。。。。。。。。。。。。。。。。。。。。。。。13【阿胶】。。。。。。。。。。。。。。。。。。。。。。。。。。。。。。。。。。。。。。。。。。。。。。14【燕窝】。。。。。。。。。。。。。。。。。。。。。。。。。。。。。。。。。。。。。。。。。。。14【乳香】。。。。。。。。。。。。。。。。。。。。。。。。。。。。。。。。。。。。。。。。。。。14【没药】。。。。。。。。。。。。。。。。。。。。。。。。。。。。。。。。。。。。。。。。。。。14【青黛】。。。。。。。。。。。。。。。。。。。。。。。。。。。。。。。。。。。。。。。。。。。14【儿荼】。。。。。。。。。。。。。。。。。。。。。。。。。。。。。。。。。。。。。。。。。。。14【石膏】。。。。。。。。。。。。。。。。。。。。。。。。。。。。。。。。。。。。。。。。。。。15【姜黄】。。。。。。。。。。。。。。。。。。。。。。。。。。。。。。。。。。。。。。。。。。。15【芦荟】。。。。。。。。。。。。。。。。。。。。。。。。。。。。。。。。。。。。。。。。。。。15【血竭】。。。。。。。。。。。。。。。。。。。。。。。。。。。。。。。。。。。。。。。。。。。15动物类【鳖甲】。。。。。。。。。。。。。。。。。。。。。。。。。。。。。。。。。。。。。。。。。。。。。。16【穿山甲】。。。。。。。。。。。。。。。。。。。。。。。。。。。。。。。。。。。。。。。。。。。。16【冬虫夏草】。。。。。。。。。。。。。。。。。。。。。。。。。。。。。。。。。。。。。。。。。。16【鹿角霜】。。。。。。。。。。。。。。。。。。。。。。。。。。。。。。。。。。。。。。。。。。。。17【乌梢蛇】。。。。。。。。。。。。。。。。。。。。。。。。。。。。。。。。。。。。。。。。。。。。17【全蝎】。。。。。。。。。。。。。。。。。。。。。。。。。。。。。。。。。。。。。。。。。。。。。。17【海马】。。。。。。。。。。。。。。。。。。。。。。。。。。。。。。。。。。。。。。。。。。。。。。17【九香虫】。。。。。。。。。。。。。。。。。。。。。。。。。。。。。。。。。。。。。。。。。。。。17【蜈蚣】。。。。。。。。。。。。。。。。。。。。。。。。。。。。。。。。。。。。。。。。。。。。。。17【水蛭】。。。。。。。。。。。。。。。。。。。。。。。。。。。。。。。。。。。。。。。。。。。。。。18【露蜂房】。。。。。。。。。。。。。。。。。。。。。。。。。。。。。。。。。。。。。。。。。。。。18【鸡内金】。。。。。。。。。。。。。。。。。。。。。。。。。。。。。。。。。。。。。。。。。。。。18【僵蚕】。。。。。。。。。。。。。。。。。。。。。。。。。。。。。。。。。。。。。。。。。。。。。。18【蚕砂】。。。。。。。。。。。。。。。。。。。。。。。。。。。。。。。。。。。。。。。。。。。。。。18根茎类【山药】。。。。。。。。。。。。。。。。。。。。。。。。。。。。。。。。。。。。。。。。。。。。。。19【茜草】。。。。。。。。。。。。。。。。。。。。。。。。。。。。。。。。。。。。。。。。。。。。。。19【石菖蒲】。。。。。。。。。。。。。。。。。。。。。。。。。。。。。。。。。。。。。。。。。。。。19【桔梗】。。。。。。。。。。。。。。。。。。。。。。。。。。。。。。。。。。。。。。。。。。。。。。19【黄芪】。。。。。。。。。。。。。。。。。。。。。。。。。。。。。。。。。。。。。。。。。。。。。。19【党参】。。。。。。。。。。。。。。。。。。。。。。。。。。。。。。。。。。。。。。。。。。。。。。20【巴戟天】。。。。。。。。。。。。。。。。。。。。。。。。。。。。。。。。。。。。。。。。。。。。20【茯苓片】。。。。。。。。。。。。。。。。。。。。。。。。。。。。。。。。。。。。。。。。。。。。20【太子参】。。。。。。。。。。。。。。。。。。。。。。。。。。。。。。。。。。。。。。。。。。。。20【天麻】。。。。。。。。。。。。。。。。。。。。。。。。。。。。。。。。。。。。。。。。。。。。。。21【西洋参】。。。。。。。。。。。。。。。。。。。。。。。。。。。。。。。。。。。。。。。。。。。。21【银柴胡】。。。。。。。。。。。。。。。。。。。。。。。。。。。。。。。。。。。。。。。。。。。。21【柴胡】。。。。。。。。。。。。。。。。。。。。。。。。。。。。。。。。。。。。。。。。。。。。。。21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药饮片厂--中药真伪实用经验鉴别手册90等内容。 
 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基层监管部门...这些特征,是我们监 管人员做好真伪鉴别必备的基本功。 (一)形状鉴别:防风的“...  同时樟树药业对药材鉴别、炮制均有独到的技术和特色,切制饮片花样众 多,厚薄...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是非常实用的好方法,但要能正确的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还需要多...  中药专家教您如何辨别中药真伪。 看摸闻尝听――简便易行 专家介绍,中药饮片的...牢记四句口诀――帮助识别 在多年的中药工作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还...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一)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实际上就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是用人的感官,采用看、尝、嗅、听、 手摸及水试和火试等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形状、规格、大小...  常见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药学知识常见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摘要】 通过简单方便的外观鉴别来对常用的市场上容易 出现质量问题的中药饮片进...  所以鉴别中药饮片的品种真伪、 优劣, 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现根据几年来饮片鉴定的实践经验,将几种常用中药饮片的真品及混淆品的鉴别要 点...  中药真伪鉴别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续断真品...如果要购买西洋参这样的贵重药材,最好去正规的药店...现将常见的四种掺杂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介绍如下。 ...  对中药饮片的真伪优劣鉴别【摘要】 根据《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的标准,笔者对中药材市场上经营的中药材进行调查,发现中 药材市场经营的中药材不同程度上存在着...  文件编号: XXXX 中药饮片厂 质 量手册 第一版 ...通过识别、确定、监控、测量、 分析等对过程进行管理...2.2.1.2 有五年以上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实践经验...人参的本草考证之一&&陶弘景笔下人参的主流品种应是桔梗科植物(上党人参就是党参)
1961[1],[2]
人参。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暴干,无令见风。
茯苓为之使,恶溲疏,反藜芦。上党郡在冀州西南。今魏国所献即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世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次用高丽,高丽即是辽东。形大而虚软,不及百济。百济今臣属高丽,高丽所献,兼有两种,止应择取之尔。实用并不及上党者,其为药切要。亦与甘草同功,而易蛀蚛。唯内器中密封,头可经年不坏。人参生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赞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椴树叶似桐甚大,阴广则多生阴地,采作甚有法。今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
以上为人参篇全文,尚可参见尚辑本唐·《新修本草》[3]。
陶氏在人参篇中对人参的产地,药材性状,植物形态,性味功能等项目,虽论述不详,但可谓精简扼要,条理清晰。通过反复研读,结合考证有关史料,足以证明陶氏笔下的人参主流品种应是桔梗科植物,上党人参就是党参。现分述如后。
1、关于药材性状
在《集注》约250字的“陶注”中,作者用了将近二分之一的文字注释药材来源、性状及质量状况。共收载三种人参并分为三档。(1)产于冀州西南,魏国所献的上党人参,其性状为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质量最好,但不常用。(2)百济人参,系高丽所献,性状为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质量较次。(3)高丽人参,亦系高丽所献,形大而虚软,不及百济,质量最差。在此,提请特别关注以下4点:
人参的药用部分是根,作为一种药材或生药,其外观性状则是鉴别其真伪优劣的基础和前提。对此,陶氏已作了相当明确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足以鉴定上党人参或古人参应为桔梗科党参。很多学者对此亦有共识。
以上三档人参的药材性状都是与上党人参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只有相互类同,才有比较意义。如果将桔梗科党参与五加科野山人参放在一起,不仅外观性状,而且商品价值,简直无法进行比较。如果硬要比较,则在文字表述上亦该是完全不同的写法了。据此,百济人参、高丽人参亦不应是五加科人参。
陶氏首次描述和记载人参的药材性状,必需以实样为标本。对此,《集注》将标本的产地和来源交代得一清二楚,可谓是有根有据。说明当时用的和陶氏亲眼所见的人参就是这种上党人参,亦即桔梗科党参。
陶氏《集注》首载的上党人参、百济人参、高丽人参的药材性状,自梁代以后,直至明清,历代本草的记载几乎完全一致,并无任何更改和异议。
总之,根据《集注》所载上党人参的药材性状,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分明与现今的桔梗科党参相符,而与五加科人参相去甚远。其中高丽人参,形大而虚软,亦与党参相近,并不符合人参的性状。至于百济人参,气味薄于上党,显然亦是与党参相比较而言的。
2、关于植物形态
陶氏的描述主要为:人参生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赞曰: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
根据上述,《集注》所载人参显然是两种植物。前者应为桔梗科植物的特征,多数学者已鉴定为轮叶沙参。后者按“人参赞”描述,符合五加科人参的某些特征和习性。
近代在人参的本草考证中,有人硬把以上两种植物混为一读,试图证明人参自古就是三桠五叶的五加科植物。因而把四五叶相对生说是与三桠五叶相当,一茎直上即是人参的花茎(百尺杵)。花紫色与人参花丝有的略带紫色相匹配。看来不免牵强,难以自圆其说。
应该着重说明的是,《集注》确实存在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不相对应,难以匹配的问题。三桠五叶的五加科人参决不能长出“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的根。同样,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的植物,虽与桔梗科植物的特征相吻,但与党参的蔓生草本不符。这应归于诸多历史条件所限,不应苛求于古人。陶氏系南梁人,身居苏南茅山,可以亲自见到和应用商品上党人参的药材,而要亲自见到北魏辖地上党人参的植株,特别是带根的植株,应该说在当时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地处辽东和朝鲜半岛,路途更为遥远,因而很难见到百济人参和高丽人参的植株。特别是按“人参赞”所言,当时颇为神秘难求的三桠五叶的人参植株,陶氏要想见到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集注》出现植物形态与药材性状不相吻合的情况,应是不足为怪,可以理解的。对于此类问题,如取实事求是态度,亦是不难分明的。
如上所述,由于历史条件所限,陶氏确实很难亲自见到上党人参和高丽人参的植株,三桠五叶的“人参赞”亦仅是收载而已。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是陶氏确实给我们描述了一种栩栩如生的人参,其植株为“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陶氏还屡屡提及荠苨、桔梗乱人参,并称“今近山亦有”。这种人参的植株虽与党参的蔓生草本不符,但后人不得不尊重经典作家的本意。即在陶氏心目中的人参应是桔梗科植物。
3、关于人参的产地
《集注》曰: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首先是产于上党的人参,即上党人参。按照自然植被分布而论,上党地区并非五加科人参的产地。当今最具权威的《中国植物志》[4]亦未将太行山脉列为五加科人参的产区。其次为产于辽东的高丽人参和产于百济的百济人参。陶补充说:“百济今臣属高丽,高丽即是辽东”。因此总的产地是辽东。
高丽即高句骊,在陶氏编著《集注》时,高丽的地域很广,其东北抵今吉林省的集安县。历史上该处虽非东北野生人参的主产地,但地处长白山麓,所以高丽人在发现、采挖人参过程中,传颂三桠五叶的人参赞是完全可能的。说明我国在公元5世纪前,东北人民已发现了药用五加科人参,陶氏正式收载于我国的药学专著之中,这是不争的史实。但发现五加科人参直到开发应用这种人参,毕竟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有时甚至尚需一段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例如因为三桠五叶的人参长于深山老林之中,太稀少太珍贵了,在寻觅采挖过程中难以抵挡毒蛇猛兽的侵袭,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具备开发的条件,并未形成交流的商品。还有已出现了同名异物的人参等。因此,陶氏《集注》虽收载了高丽人的“人参赞”,但实际应用的并不是五加科人参。事实上,在陶氏《集注》所收载的“形大而虚软”的高丽人参,显然与人们熟知的五加科人参的性状不符。
至于百济,应是百济人参的主要产地。地处朝鲜半岛西南部的汉江流域,与当时的新罗同为半岛南部的两个国家,均在北纬38°以南。根据自然植被分布概况,并经韩国药学专家证实,朝鲜半岛南部,不论百济或新罗,向来都不是五加科野生人参的产地。因此,百济人参不应列为五加科人参。这与韩国近代大批栽培加工的高丽人参不应混为一谈。
值得注意的是在《集注》人参篇的结尾讲到采作法时,见有“今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字句。大家知道,陶氏在编著《集注》时已隐居苏南茅山,“今近山亦有”说明陶氏收载的人参在茅山附近亦可采到。须知可在“近山”采到的只能是桔梗科党参之类。
4、为何反复谈荠苨、桔梗乱人参
在陶氏《集注》的荠苨篇下称:“根茎都似人参,而叶少异。”又在桔梗篇下称:“俗方用此,乃名荠苨,今别有荠苨,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而叶甚相似。但荠苨叶下光明,滑泽,无毛为异,叶生又不如人参相对称者尔。”说明陶氏心目中的人参既像荠苨,也像桔梗。不仅根茎都与荠苨、桔梗相似,而且叶的区别点只在于荠苨叶下光滑无毛,又不如人参叶相对生为异。可见陶氏坚持认为人参的叶是对生的,叶片多少有毛。
唐·《新修本草》苏敬曰:“陶说人参苗乃是荠苨、桔梗,不悟高丽赞也。”又说:“人参苗似五加,润短,茎圆,有三、四桠,桠头有五叶,陶引荠苨乱人参,谬矣。”而在宋·《本草衍义》中,寇宗奭站出来为陶氏辩解说:“隐居所言,其意止以根言之,所以言乱人参。《唐本》注却以苗难之,乃本注误矣。”[5]其实陶讲荠苨、桔梗乱人参,不仅讲荠苨,桔梗的根、茎都与人参相似,而且还讲到叶的对比和异同。不是陶氏不悟“高丽赞”,而是苏敬、寇宗奭都没有真的理解陶弘景的本意,因为陶氏认定人参的主流品种,如上党人参,是易与荠苨、桔梗混淆的桔梗科植物。
这里尚可进一步引证的是,就在《集注》沙参篇中载有“此沙参并人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治颇同,故皆有参名”。其形不尽相类,当有相类。因而,直至金元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提出“沙参可代人参”之说。后又经辨证论治称:“人参补五脏之阳,沙参补五脏之阴”。[6]
说明此说与药材性状、植物基源不无关系。
5、关于人参的性味、功能与主治
根据药物功能辨析,中药人参与党参虽同为补气药,但人参大补元气,救逆固脱,效力较强而持久,宜于急危重病气虚欲脱之证;党参平补和缓,药力较弱而不持久,多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两者的功效以能否大补元气,回逆固脱为鉴别点。[7]&
以此对照陶氏《集注》红黑二色字体。《本经》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别录》增微温无毒,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总观《集注》所载,既非急危重病,气虚欲脱之征,亦无大补元气,回逆固脱之效,应为桔梗科党参的功能。
又据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载含人参的全部方剂,其主治功能均着重于胃肠诸症,如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呕吐,哕逆,下利,霍乱等病症[8]。对照陶氏《集注》中《别录》所载人参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之功效,确与张仲景《伤》、《金》如出一辙,所用人参均为桔梗科党参无疑。由此进一步证明《别录》确系南北朝以前诸多名医,特别是医圣张仲景宝贵医疗经验的总结。再看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首次将人参与党参并列分开,明确党参的功能为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9]与张氏《伤》、《金》以及《别录》一脉相承。均与桔梗科党参的功效相一致。
又《集注》按《本经》所载人参味甘,亦与五加科人参味甘微苦不符,而与党参相吻。此亦为诸多学者所共识。[10]因此,陶氏《集注》所载人参,按其性味、功能与主治而言,应为桔梗科党参。
6、《肘后备急方》中的人参
《肘后备急方》系以晋·葛洪《肘后方》为基础,在将近200年后,由陶弘景增补而成。葛、陶均为苏南人氏,著书时,葛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而陶则在苏南茅山修道。因陶既是《集注》的编著者,又是《肘后备急方》的增补者,两书所载人参理当具有很好的参比性和同样的考证意义。葛在《肘后方》原序曰:收载“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凡人览之,可了其所用,或不出乎垣篱之内,顾眄可具[11]。可见该书收载的方药,多为不出庭园,随处可得或极易买到的廉价药,具有廉、便、验的特点。陶氏遵循这一原则作了增补,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肘后备急方》。该书共收载约1300个处方,其中用人参的处方29个,约占总数的2.2%,而且该书还专有一节”葛氏常备药“,列举应常备的药仅25种,人参即是其中的一种。根据人参在该书中出现的频度,并列为25种常备药之一,足见葛、陶二氏心目中的人参并非珍贵之品,而在苏南、广东,甚至庭园内多可采得。因此,完全有理由作出进一步的推断,《肘后备急方》中所载的人参与《集注》一样,其主流品种,绝非稀有的五加科人参,而是常见的桔梗科党参之类。
&&&&&&&&&&&&&&&&&&&&&&&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集《本经》《别录》与“陶注“于一书,是我国最经典的本草文献。认真研究、准确理解《集注》原文,对于人参的本草考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药材性状、植物形态、产地、功能、荠苨桔梗乱人参、《肘后备急方》中人参6个方面作了论证,认为《集注》所载人参的主流品种应为桔梗科植物,其中上党人参应为党参,高丽、百济人参亦为党参类似的植物。
《集注》首载高丽民谣“人参赞“,开创了三桠五叶人参载入本草文献的先河。但是五加科人参的开发应用应属相当长远以后的事。
本文虽专论《集注》收载的人参,但已涉及人参本草考证的诸多内涵,探讨的相关问题,容后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2. & 1961&
6. 1956,4243&
。1997,19636&
8 .199911&
11. 1983,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鉴别三星手机真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