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b2个相同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装有同种液体a中没有装满的中装满

小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所示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A、B、C、D,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分析图D和E,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金属块完全浸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2.4N;
(4)根据图中五个实验提供的信息,小明认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得到多个物理量的数值,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物理量及其数值(格式见示例,重抄示例不给分.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g取10N/kg):
示例:煤油的密度ρ煤油=0.8×103kg/m3.
①金属块的质量m=1kg(填数值带单位)
②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300cm3(填数值带单位)
③金属块完全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力=3N(填物理量及其数值带单位)
(1)重点比较金属块排水体积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2)浮力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就要求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
(3)金属块的浮力可利用称重法的表达式求出;
(4)通过浮力、重力、质量、密度等公式的灵活运用,可求出多个量的大小.
(1)图A、B、C、D中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因此说明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要想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因此D和E符合这一要求;
(3)金属块完全浸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F浮=G-F拉=10N-7.6N=2.4N;
(4)①金属块的质量m=$\frac{G}{g}$=$\frac{10N}{10N/kg}$=1kg;
②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frac{{F}_{浮水}}{ρg}$=$\frac{10N-7N}{1.0×{10}^{3}kg/{m}^{3}×\;10N/kg}$=300cm3;
③还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有:金属块完全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力=3N;金属块的重量G=10N;金属块的体积V=300ml;金属块的密度ρ金属=3.3×103kg/m3.
故答案为:(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D和E;
(3)2.4;
(4)①kg;②300cm3;③金属块完全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力=3N.(其他答案合理均可)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把金属块C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下表记录的是实验中金属块浸入的体积和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利用溢水杯测量、计算后得到的浮力数据.
金属块浸入体积(cm3)
A弹簧测力计示数(N)
B弹簧测力计示数(N)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N)
1.6(1)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2、1与3、1与4可知:____.(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____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____有关.(3)分析比较表中B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增加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关系,还可知:____.(4)小明又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②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乐乐题库
&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知识点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习题详情
17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8.8%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把金属块C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下表记录的是实验中金属块浸入的体积和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利用溢水杯测量、计算后得到的浮力数据.
金属块浸入体积(cm3)
A弹簧测力计示数(N)
B弹簧测力计示数(N)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N)
1.6(1)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2、1与3、1与4可知:同种液体,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2、6或3、7或4、8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密度有关.(3)分析比较表中B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增加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关系,还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4)小明又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②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小于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排开液体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09-泰州模拟
分析与解答
习题“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把金属块C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下表记录的是实验中金属块浸入的体积和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利用溢水杯测量、计算后得到的浮力数据.
液...”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比较数据1与2、1与3、1与4可知,找出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结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就可以得出结论;(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密度,比较浮力变化.(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一组数据中A弹簧测力计测得是金属块的重力,表弹簧测力计测的是空烧杯的重力;在每一组数据中发现,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金属块的重力减掉此时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相等(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掉空烧杯的重力),据此得出结论;(4)利用浮沉条件,步骤一铁片下沉说明F浮1<G,步骤二铁片漂浮说明F浮2=G,所以F浮1<F浮2;步骤二把“碗状”铁片浮在水面上,没有全浸入,这样虽然改变了形状,但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得出结论是不正确的.
解:(1)比较数据1与2、1与3、1与4可知,液体的种类(密度)相同,浸没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受到的浮力不同,且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关系,因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种类不同,符合条件的是2、6或3、7或4、8.(3)分析数据可知,B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增加值,即金属块排开液体的重力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相等,故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4)①第一次:铁片下沉说明F浮1<G,第二次:铁片漂浮说明F浮2=G,所以F浮1<F浮2;②本探究实验把铁片弯成“碗状”,改变了形状,虽然都是水,但没有全浸入,两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所以得出结论是不正确的,即: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排开水的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故答案为:(1)同种液体,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2)2、6或3、7或4、8;液体密度;(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4)小于;排开液体体积.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灵活应用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一般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时注意抓住变量和不变量,根据所受浮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把金属块C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下表记录的是实验中金属块浸入的体积和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利用溢水杯测量、计算后得到的浮力数据.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把金属块C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下表记录的是实验中金属块浸入的体积和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利用溢水杯测量、计算后得到的浮力数据.
液...”主要考察你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上浮:F浮>G 悬浮:F浮=G
下沉:F浮<G 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
浮沉条件的应用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此外,轮船、气球、飞艇等都是利用了沉浮条件的原理而设计的.【命题方向】主要以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物理的浮沉,如何控制物体的浮沉,怎样运用物体的浮沉原理解释问题等.【解题方法点拨】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与“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把金属块C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下表记录的是实验中金属块浸入的体积和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利用溢水杯测量、计算后得到的浮力数据.
液...”相似的题目:
被誉为“小九寨”的湖南浏阳大围山峡谷是浏阳河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大围山峡谷漂流河道全长10公里,从高空俯瞰,就像一条玉带被深深嵌入山谷谷底,山峦跌宕、雾绕群峰、鸟语花香、曲水回环、瀑泻千尺、碧波幻影,谷深通幽,风光无限!乘上一片无动力的充气皮艇,随波逐流,穿峡谷、渡险滩、过怪石、越激流、转旋涡、冲浪尖…到此漂流,人随山水转,心在画中游.请从文中的情景提出有关物理知识的有关的现象,并简要说明其中的物理知识.
小红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并用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妈妈敲了几下小红买的西瓜说不熟--利用响度区分生、熟西瓜?菜刀磨的锋利才好用--增大了刀对菜的压强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煮熟的饺子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
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等于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P1=P2,F1>F2P1<P2,12F1=F23P1=P2,6F1=F2P1>P2,F1=4F2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放在水平桌面上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装有深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把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实心小球分别一起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小球静止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把密度为0.6×103kg/m3、重为12N的木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别是&&&&
3日,我区首艘千吨级维权执法专用海监船“中国海监1118”号在梧州顺利下水,这将增强海监队伍在北部湾海域的执法能力.当海监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体积为60L的救生圈,所受重力为50N,体重为450N 的林林同学在水中使用这个救生圈,当他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如图是某养鱼专业户设置在渔池中央的增氧机,它由三个相同的浮球和连杆把电动潜水泵固定在一起构成,整个设备总质量300kg,潜水泵额定电功率3kW,增氧机不工作时,浮球有一半露出水面,增氧机工作时,即潜水泵抽水,每5min可将1.44×104kg水送到5m高的空中让其自由下落,从而达到增氧目的.(1)连杆和水泵的体积不计,每个浮球的体积是多少?(2)增氧机正常工作时,其效率为多少?(3)增氧机工作时,试分析浮球露出水面的体积有何变化?(不计算,只作答)
3利用废旧牙膏皮可以做很多小实验.小华同学把空的牙膏皮剪去尾部做成一个筒状,放入盛有水的脸盆中发现牙膏皮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在将此牙膏皮卷成小团状后放入水中,牙膏皮沉入水底.比较前后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把金属块C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下表记录的是实验中金属块浸入的体积和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利用溢水杯测量、计算后得到的浮力数据.
金属块浸入体积(cm3)
A弹簧测力计示数(N)
B弹簧测力计示数(N)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N)
1.6(1)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2、1与3、1与4可知:____.(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____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____有关.(3)分析比较表中B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增加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关系,还可知:____.(4)小明又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②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他把金属块C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下表记录的是实验中金属块浸入的体积和A、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利用溢水杯测量、计算后得到的浮力数据.
金属块浸入体积(cm3)
A弹簧测力计示数(N)
B弹簧测力计示数(N)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N)
1.6(1)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与2、1与3、1与4可知:____.(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____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____有关.(3)分析比较表中B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增加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关系,还可知:____.(4)小明又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①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②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相似的习题。第8页,共482页,每页10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印焖烧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