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肌肉皮内注射与药物吸收是在何种组织中,药物如何被吸收?

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各有什么优缺点?
肌肉注射好不好?和静脉比较呢?有危险吗?
按投票排序
首先题主这个问题比较不太合适。肌肉注射跟静脉注射是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不同的治疗目的,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病人体质等,临床会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药物在人体内起效,必须达到一个可靠的血药浓度,何谓血药浓度?就是药物吸收后在血浆中的总浓度。肌肉注射是药物吸收途径中第二快的(第一快是吸入?),药物多可沿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细胞间隙迅速通过膜孔转运吸收进入体循环才能起到作用。静脉注射是直接注入血管,也就是直接加入体循环。(静注不存在吸收,直接跟血红蛋白结合了)所以呢,两者起效时间有所差异,对药物纯度要求也有所差异,应用范围也有所差异。至于危险,君不见,死刑犯多数静脉注射,瞬间拜拜。懒得去翻书了,凭记忆随便打了点。不严谨的地方请各位大神谅解。
应该是没办法比吧,只不过是药物不同,不同的用药方法药物利用度不同吸收速度不同吧。学生,新手,同求!皮下注射,肌注和静(脉)推 各用在什么地方?_百度知道
皮下注射,肌注和静(脉)推 各用在什么地方?
提问者采纳
皮下注射: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3.预防接种。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静脉注射: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其他方法 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法。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4.输液和输血。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那么要求最快发生药效的话,是顺序怎样呢?
一般来讲,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最后药物也需要吸收入血液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分部到各个器官或组织发挥药效。但是要发生药效的话也需要看药物最终的作用部位在哪里,一般来说静脉注射应该是最直接和快速的方法,其次是肌肉注射,再是皮下注射。
那么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分部到各个器官或组织发挥药效”
,它是怎么知道自己要进入哪个器官或组织的呢?能否举几个例子?
药物的代谢顺序是这样的,吸收,分部,代谢以及排泄。吸收的方式有许多,比如口服,一般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静脉注射就是直接进入血液。分部就是随着血液循环分部到身体各个部位,一般药物都是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随着血液四处流动进入到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组织,透过组织内壁进入到细胞。换句话所,很多情况下药物是分部到你的各个器官的,心肝脾肺肾都有,不是说哪里有病才进入哪里。比如说你滴眼药水,主要是眼部吸收,但是如果滴多了它同样在你的血液中能检测到,最后经过肾脏排出,所以药物有副作用其中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药物作用不是完全靶向的,作用在发病地的时候也会作用到正常器官产生毒副作用。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皮下注射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在中国,大多数常见品的肌注静滴静推都是无意义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关键词】 肌肉注射;药物;局部硬结   【中图分类号】R758.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肌肉注射药物与局部硬结的分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关键词】 肌肉注射;药物;局部硬结 中国论文网 /6/view-6303882.htm  【中图分类号】R758.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9-01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但可产生硬结,引起疼痛,甚至造成局部坏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为此,研究探讨肌肉注射药物引起硬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是很重要的。   一注射技术不佳引起的硬结   药物肌肉注射后吸收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注射部位血管的分布,当患者皮下脂肪较厚,注射时进针深度不够。特别是孕妇(脂肪层在3cm以上)。7~8号针头较难达到肌层深部。[1] 由于脂肪层血管少,注入脂肪层中的药物弥散受到影响,药液吸收缓慢,又因连续注射或多种药物交替于同一部位,注射时间间隔短,尚未吸收的多种药物聚集一处而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使结缔组织增生。促进硬结的形成。如长期注射尿崩停。胰岛素等药物易产生硬结。   二由于药物的剂型因素引起的硬结   通常药物分子量愈大,吸收愈慢,分子量大的药物在通过毛细血管壁细孔或实质部分均有困难,因而淋巴系统成为药物主要吸收途径,致使药物吸收减少。药物还可以与高分子溶剂形成结合物或阻滞体内酶作用而使药物吸收减少。亲脂性药物可直接透过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因此有利于药物的吸收,非脂溶性药物进入血流主要靠穿过内皮细胞膜上的细孔扩散入毛细血管,而这些膜孔的面积仅为毛细血管总面积的2%,因此非脂性药物吸收较慢。另外,药物油水分配系数降低时,药物的吸收也降低。[2]临床使用的某些油溶剂、乳剂和混悬型药物,如丙酸睾丸素、黄体酮、氯霉素、维生素A、D、E、普鲁卡因混悬青霉素、鸦胆子油(O/W型)等药物,难溶于组织间隙,就不能很快地渗入毛细血管被吸收,造成硬结的形成,注射这些药物时应注意进针深度,疗程不易过长。   三药物的强刺激性引起的硬结   药物的PH值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酸碱度过高或过底,距生理情况越远,易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疼痛和硬结。如安定、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据报道,由2%苯甲醇作青霉至素G溶媒,形成硬结十分普遍。[3]临床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钾盐、钙盐、维生素C、止血芳酸、碳酸氢钠,去甲肾上腺素等,注射后不仅能产生剧烈疼痛和硬结,甚至能引起肌肉缺血性坏死,应避免肌肉注射给药。   四微粒与硬结   近年来静脉输液的微粒污染问题研究的较多,肌肉注射药物过程中也可带进的微粒,如玻璃屑、橡皮粒、纤维、蜡粒等。这些小于针孔的微粒随药物注射到组织中后,药物可以逐步被吸收,两微粒不仅被吸收,相反作为异物刺激机体的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较小的微粒可由巨噬细胞吞噬清除,较大些颗粒则由多核巨细胞附着或包围,形成局部肉芽组织将异物与健康组织隔离,巨细胞的寿命为几日或几月,死亡的肉芽组织变为结缔组织,将异物包裹其中,形成硬结。   五中草药注射液与硬结   肌肉注射中草药制剂后产生疼痛和硬结,主要是与药物中所合的刺激成分和杂质的存在有一定的关系。有些中草药制剂有效成分本身就具有刺激性如某些酚类、黄酮类、皂甙类、蒽醌类、黄芩素、大蒜素等中草药提取物。另外中草药注射剂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和未除尽的水溶性色素,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疼痛,同时造成无菌性炎症,直至硬结产生。中草药针剂在制备过程中很难除尽其中的鞣质和酸性树脂等杂质。据报道目前中草药针剂中鞣质含量超过0.5%。[4]这些杂质进入体内后可与组织中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鞣酸蛋白。   六防止硬结的措施   对外周循环差的患者,肌肉注射药物后要给予及时的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周围的深部血管扩张,加速药物的吸收;注射浓度高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作深部注射;研制长效缓释制剂,取代频繁给药;长期给药的患者,应注意更换注射部位,注射时应避免微粒污染。对强刺激性和浑浊的注射剂应禁止肌肉注射给药。改善中草药制剂的工艺流程,减少制剂中杂质。对于已形成的硬结,可采用654-2 [5] 或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促进硬结软化。   参考文献   [1]赵静娴.实用护理杂志[2]奚念朱等.药剂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 414[3]鲁志强.中国药学杂志1989; 7: 425   [4]陈兰英.首都医院制剂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670。   [5]范晓明,新医学8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经气管给药后血、痰、肺组织中药物含量的测定--《中国防痨杂志》1959年04期
经气管给药后血、痰、肺组织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摘要】:正 我们为了下列两个目的,进行了经气管给药后血、痰及肺组织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1.观察经气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吸收,移行的情况,提供临床治疗的参考; 2.通过分析不同给药途径对肺组织局部药物含量的影响,来阐明局部给药的优越性。一、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分二部分:一部分是以经气管给药的肺结核患者为对象(一般在测定期间均停止全身用药),在滴入不同浓度的不同药物后的一定时间内采血,以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我溯为了下列雨个目的,进行了翘气管抬莉后血、痰及肺粗摊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1.观察挺气管抬药后,药物在体内吸收.移行的情况,提供筋床治疗的参考; 2.通过分析不同抬药途握对肺粗敌局部或物合量的影响,来门明局部拾药的优越性。 一、实骇材料和方法 实城材料分二部分:一部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树华,邵葆若,郭惠芳,徐月琴,王翠英,焦佩英,哈淑华;[J];药学学报;1980年03期
黄如衡;袁淑兰;张翰;;[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0年03期
喻干龙;;[J];辽宁中医杂志;1980年12期
史传衣;[J];眼科新进展;1981年02期
荀生茂;;[J];吉林医学;1981年04期
;[J];天津医药;1981年08期
;[J];中原医刊;1981年04期
Francois J;陆国生;;[J];国际眼科纵览;1981年03期
王宏颐;;[J];中国临床医生;1981年03期
谭岩;;[J];国外医学情报;198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维周;傅学令;;[A];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第二届糖尿病(消渴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李德魁;;[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刘宏;李晓红;;[A];首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林鹰;;[A];第六次全国大肠癌会议暨中日韩大肠癌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刘复生;果红;;[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邹兴梅;曾静;;[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汤庆国;段九存;姜毅;周成立;武学军;;[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陈德敏;杨莽;徐靖宏;张彩霞;;[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王静芬;;[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李雪梅;张其中;;[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全国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临床药理科主任
吴笑春;[N];健康报;2000年
副主任医师
毛滨全;[N];中国妇女报;2001年
刘虹;[N];医药经济报;2001年
周云冲;[N];健康报;2002年
;[N];中国人口报;2003年
阿今;[N];中国人口报;2003年
本报记者 何佳颐;[N];健康时报;2003年
阿欢;[N];健康时报;2003年
赵晴晴;[N];健康时报;2003年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
张运昌;[N];家庭医生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志国;[D];四川大学;2004年
王欣;[D];中南大学;2005年
陈艳;[D];四川大学;2006年
郭庆海;[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冷斌;[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王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刘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军;[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孙业勤;[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袁玉花;[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范晓雁;[D];浙江大学;2002年
王胜浩;[D];浙江大学;2002年
田京发;[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张赞;[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杨芬;[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刘金波;[D];中南大学;2004年
翟登高;[D];中南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肉注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