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太阳是由什么组成的()和()组成的

由14CO和12CO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的密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中14CO和12CO的分子数之比为2:1B.混合气体中12CO占有的体积大于14CO占有的体积C.混合气体中14CO和12CO的质量之比为14:15D.混合气体中14CO和12CO的密度之比为15:14【考点】.【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平均摩尔质量=1n1+M2n2n1+n2计算出14CO和12CO物质的量之比,根据物质的量之比可解答.【解答】解:平均摩尔质量=1n1+M2n2n1+n2=1+28n2n1+n2=29,解得14CO和12CO物质的量之比n1:n2=1;1,A、混合气体中14CO和12CO的分子数之比等于14CO和12CO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A错误;B、混合气体中12CO和14CO体积之比等于14CO和12CO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B错误;C、混合气体中14CO和12CO的质量之比为M1×n1:M2×n2=30g/mol×1:28g/mol×1=15:14,故C错误D、混合气体中14CO和12CO的密度之比为摩尔质量之比,为30g/mol:28g/mol=15:14,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计算公式列式解答该题,难度不大.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高山流水老师 难度:0.80真题:0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乙醇,加入药品后的操作依次是cab或acb.a.打开活塞b.用鼓气气球不断鼓入空气c.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②实验结束,取试管中的溶液与新制的Cu(OH)2混合,加热至沸腾,实验现象为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H+Cu2O+2H2O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2)在停止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Ⅱ.①关闭活塞,为使甲持续进入反应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向烧杯中加入水,在78.5℃以上温度加热.②甲蒸气进入反应管后,在铜做催化剂有250-350℃条件下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在试管中收集到了实验Ⅰ相同的产物,并有可燃性气体单质放出.该反应揭示了甲催化氧化的本质.写出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H3CHO+H2CH3CH2OHCH3CHO+H2,并结合该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实验Ⅰ中所通空气的作用使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甲也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某同学在进行溴乙烷与NaOH的甲溶液的反应中,观察到有气体生成.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检验该气体,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方法及所用试剂
&&&&实验现象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分析:(1)甲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则N(C):N(H):N(O)=6=2:6:1,则最简式为C2H6O,其蒸气与H2的相对密度是23,可知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甲的分子式为C2H6O,可在铜丝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应为乙醇,在铜为催化剂条件下加热,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醛反应为2CH3CH2OH+O2 催化剂△2CH3CHO+2H2O,乙醛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酸和氧化亚铜,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2)可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乙醇挥发,提供乙醇气体,由②题意可以乙醇在铜作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醛和氢气,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通入空气的作用;(3)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因乙醇易挥发,可将气体通入水中,除去乙醇,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解答:解:(1)①甲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则N(C):N(H):N(O)=6=2:6:1,则最简式为C2H6O,其蒸气与H2的相对密度是23,可知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甲的分子式为C2H6O,可在铜丝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应为乙醇,加入药品后,可先打开活塞,然后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最后用鼓气气球不断鼓入空气,或先打开活塞,再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最后用鼓气气球不断鼓入空气,故答案为:乙醇;cab或acb;②实验结束,取试管中的溶液与新制的Cu(OH)2混合,加热至沸腾,乙醛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酸和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故答案为:有砖红色沉淀生成;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2)①可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乙醇挥发,提供乙醇气体,水浴加热时,温度应在78.5℃以上,以使乙醇挥发,故答案为:向烧杯中加入水,在78.5℃以上温度加热;②乙醇在铜作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醛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OH250-350℃CuCH3CHO+H2,因反应为可逆反应,可知实验Ⅰ中所通空气的作用是使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CH3CH2OH250-350℃CuCH3CHO+H2;使氢气和氧气结合生成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因乙醇易挥发,可将气体通入水中,除去乙醇,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故答案为:
操作方法及所用试剂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点评:本题综合有机物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侧重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难度较大,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X、Y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是非金属单质B.物质X一定是H2OC.物质Y一定是氧化物D.甲与丙反应能生成X
科目:高中化学
(2013?焦作一模)开发新能源,使用清洁燃料,可以达到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目的.(1)由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和三种分别组成的燃料物质甲和乙,其分子中均有氧,且1个乙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则甲和乙分别是CO、CH3OH.乙是一种清洁燃料,工业上可用甲和氢气反应制得.①T1温度时,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甲和6mol&H2,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甲)=0.2mol/L,则乙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是.②升高温度到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甲的转化率的是C(填字母).A.加入2mol甲&&&&&B.充入氮气&&&&&C.分离出乙&&&&&D.升高温度(2)甲烷也是一种清洁燃料,但不完全燃烧时热效率降低并会产生有毒气体造成污染.已知: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2CO&(g)+O2(g)=2CO2(g)△H2=-566.0kJ/mol则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时的热效率只是完全燃烧时的0.7倍(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3)甲烷燃料电池可以提升能量利用率.如图是利用甲烷燃料电池电解50mL&2mol/L的氯化铜溶液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①甲烷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CH4-8e-+2H2O=CO2+8H+.②当线路中有0.1mol电子通过时,b(填“a”或“b”)极增重0.32g.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高二版(选修5) 学年 第22期 总第178期 人教课标版(选修5)
测定某有机化合物甲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分子式的确定]
(1)经测定有机物甲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其蒸气密度是H2密度的23倍.根据价键理论,预测甲的可能结构并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
[结构式的确定]
(2)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给出不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甲基氯甲基醚(Cl-CH2-O-CH3)有两种氢原子(图2).经测定,有机物甲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3,则甲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性质探究]将温度控制在400℃以下,根据图4,按要求完成实验.(已知甲的沸点为78.5℃)
(3)在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Ⅰ.
甲的名称是________,加入药品后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
a.打开活塞
b.用鼓气球不断鼓入空气
c.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
(4)在停止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Ⅱ.
①关闭活塞,为使甲持续进入反应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②甲蒸气进入反应管后,在铜作催化剂及250℃~350℃条件下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在试管中收集到了与实验Ⅰ相同的产物,并有可燃性气体单质放出.该反应揭示了甲催化氧化的本质.写出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并结合该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实验Ⅰ中所通空气的作用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长乐二中2007年高考化学实验预测题
图中,甲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0∶8,甲的沸点为78.5℃,其蒸气与H2的相对密度是23.将温度控制在400℃以下,按要求完成实验.
在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Ⅰ.
①甲的名称是________,加入药品后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
a.打开活塞
b.用鼓气气球不断鼓入空气
c.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
②实验结束,取试管中的溶液与新制的Cu(OH)2混合,加热至沸腾,实验现象为________.
③现用10%的NaOH溶液和2%的CuSO4溶液,制取本实验所用试剂Cu(OH)2,请简述实验操作.________.
在停止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Ⅱ.
①关闭活塞,为使甲持续进入反应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甲蒸气进入反应管后,在铜做催化剂有250~350℃条件下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在试管中收集到了实验Ⅰ相同的产物,并有可燃性气体单质放出.该反应揭示了甲催化氧化的本质.写出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结合该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实验Ⅰ中所通空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由2个1,12个0.1和22个1%组成的数。用百分数表示()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有()个这样计数_百度知道
由2个1,12个0.1和22个1%组成的数。用百分数表示()读作(),它的计数单位是(),有()个这样计数
祝你学习进步2×1+12×0.22=3,有(342)个这样计数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2+0,读作“百分之三百四十二”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42用百分数表示为342%.1+22×1%=2+1,更上一层楼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2个1,12个0。用百分数表示(342%)读作(百分之三百四十二).1和22个1%组成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有342个这样计数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总结题_选择填空2(第一次更新:日)
更新已用红色标记!
51.补码的加减法是指&操作数用补码表示连同符号位直接相加减,减某数用加负数的补码替代传统的符号运算法&。
相关知识:第4章 书上第96页
52.变址寄存器内容由&用户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可变&。
相关知识:第3章
采用变址寻址可扩大寻址范围,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变址寄存器内容由用户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不可变。
B.变址寄存器内容由操作系统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可变。
C.变址寄存器内容由操作系统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不可变。
D.变址寄存器内容由用户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可变。
53.在按字节编址的存储器中,每个编址单元中存放位。
相关知识:第3章 书上第页
在按字节编址的存储器中,每个编址单元中存放( B )。
A.1位&&&&&
B.8位&&&&&
C.16位&&&&&
解:在按字节编址的存储器中,每个编址单元的容量为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个字节存储单元可存放8位二进制数。所以正确答案是B。
54.在一个高速缓存系统中,主存容量为12MB,Cache容量为400KB,
则该存储系统的总容量为& 12MB
相关知识:第章
55.变补操作的含义是&已知一个数的补码,求其相反数的补码&。
相关知识:第章
变补操作的含义是( &D&
A.将一个数的原码变成补码
B.将一个数的反码变成补码
C.将一个数的真值变成补码
D.已知一个数的补码,求它的相反数的补码
56.在原码不恢复余数除法算法中,仅当&最后一步不够减&时,才恢复一次余数。
相关知识:第4章 书上第页
在原码不恢复余数除法(即原码加减交替法)的算法中,(&D&)
A.每步操作后,若不够减,则需恢复余数
B.若为负商,则恢复余数
C.整个算法过程中,从不恢复余数
D.仅当最后一步不够减时,才恢复一次余数。
57.在原码一位乘法中,符号位&不参加运算&。
相关知识:第4章 书上第页
58.某计算机系统,其操作系统保存在硬盘上,其内存储器应该采用&RAM和ROM&。
相关知识:第章
59.与13题一样
60.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读写操作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存取周期&。
相关知识:第章
61.半导体静态存储器SRAM&不需要&动态刷新。
相关知识:第5章 书上第页
62.存储器的刷新单位是&行&。
相关知识:第章
63.组相联映射和全相联映射一般适合于&小容量cache存贮器&。
相关知识:第章
64.机器字长32位,存储容量16MB,双字寻址,其寻址范围是&2&M。
相关知识:第5章 书上第页
设机器字长为32位,存储容量为16MB,若按双字寻址,其寻址范围是( D )。
B.16M&&&&&&
65.微过程控制方式中,一条机器指令通常对应&一段微程序&。
相关知识:第6章 书上第页
在微过程控制方式中,一条机器指令通常对应( D& )。
A.一个微操作&&&
B.一个微命令&&&&
C.一条微指令&&&
D.一段微程序
66.SRAM芯片的存储容量为64K&16位,其地址线和数据线分别是&16&和&16&。
相关知识:第章
67.磁盘以&直接&存取方式存取数据。
相关知识:第章
68.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一次I/O操作结束”、“机器内部发生故障”和“一次DMA操作结束”四个条件中,&一条指令执行结束&不是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
相关知识:第8章 书上第页
下列选项中,( A )不是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
A.一条指令执行结束&&&&&&
B.一次I/O操作结束
C.机器内部发生故障&&&&&&
D.一次DMA操作结束
69.在中断周期中,将允许中断触发器置“0”的操作是由&硬件&完成的。
相关知识:第8章 书上第页
在中断周期中,将允许中断触发器置“0”的操作是由( C )完成。
A.关中断指令&&&
B.开中断指令&&&
70.机器字长是指参与运算的数的基本位数,即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位数,它由加法器、寄存器的位数来决定,所以机器字长一般与&内部寄存器&的大小相等。
相关知识:第章
71.用字节数表示时,主存容量=&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8&。
相关知识:第章
72.原码减法运算时,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均取其绝对值,减数&先变补&,再做加法运算。
相关知识:第4章 书上第页
原码减法运算时,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均取其绝对值,减数先变补,再做加法运算。
73.用双符号位判断溢出,当Ss1Ss2=01时,表示结果&正/上&溢出。
00.1101&&&当两个符号位相同,不会产生任何溢出
01.1101&&&当为01时,产生正溢出
10.1101&&&当为10时,产生负溢出
11.1101&&&当两个符号位相同,不会产生任何溢出
相关知识:第章
74.原码一位乘法,参与运算的操作数取&绝对值&。
相关知识:第4章 书上第页
75.主存、辅存、Cache和寄存器,从速度最快到最慢的排列顺序是&寄存器、cache、主存、辅存。
相关知识:第章
76.指令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指令字长&。
相关知识:第6章 书上第页
指令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 B&
A.存储器的容量&&&
B.指令字长&&&
C.机器字长&&&
D.存储字长
77.某总线有104根信号线,其中DB总线32根,若总线工作频率为33MHz,则其理论上最大传输率为&132&MB/s。
相关知识:第章
78.计算机中用“0”、“1”表示的数通常称为&机器&数。它有&定点&和&浮点&两种基本表示形式。
相关知识:第2章 书上第页
计算机中用“0”、“1”表示的数通常称为机器数。它有定点和浮点两种基本表示形式。
79.全加器有&3&个输入量和&2&个输出量。
相关知识:第4章 书上第页
全加器有3个输入量和2个输出量。
80.在分组并行进位中,组内各位之间并行快速进位,组与组之间串行进位,称为&组内并行、组间串行&。
相关知识:第4章 书上第页
在分组并行进位中,组内各位之间并行快速进位,组与组之间串行进位,称为组内并行,组间串行(或单级先行进位)。
81.原码移位时,数值位空出位一律补&0&。
相关知识:第4章 书上第页
原码移位时,数值位空出位一律补0。
82.&存储单元&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
相关知识:第5章 书上第页
存储单元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
83.内存的存储容量是&RAM和ROM&的总和。
相关知识:第5章 书上第页
内存的存储容量是RAM和ROM的总和。
Cache是位于位于&CPU与主存&之间的存储器。
相关知识:第5章 书上第页
Cache是位于位于CPU与主存之间的存储器。
86.与主存储器相比,cache的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小&。
相关知识:第5章 书上第页
与主存储器相比,cache的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小。
87.主存能和cache交换&数据和指令&。
相关知识:第5章 书上第页
主存能和cache交换数据和指令。
88.要求cache的命中率接近于&1&。
相关知识:第5章 书上第页
要求cache的命中率接近于1。
89.CPU单位时间内能够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称为&&字长&&。
相关知识:第6章 书上第页
CPU单位时间内能够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称为字长。
90.CPU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条指令,都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这一系列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叫做一个&指令周期&。
相关知识:第6章 书上第页
CPU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条指令,都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这一系列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叫做一个指令周期。
91.硬布线控制器中,时序信号通常&采用主状态周期&、&节拍电位&、&节拍脉冲&三级体制。
相关知识:第6章 书上第页
硬布线控制器中,时序信号通常采用主状态周期-节拍电位-节拍脉冲三级体制。
92.常用的时序控制方式有&同步控制&、&异步控制&、&联合控制&三种。
相关知识:第6章 书上第页
常用的时序控制方式有同步控制、异步控制、联合控制三种。
92.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称为&微程序&。
相关知识:第6章 书上第页
练习: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称为微程序。
93.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这是对&&微指令&的描述。
相关知识:第6章 书上第页
94.&微命令&是指控制部件通过控制总线向执行部件发出的控制命令。它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命令单元。
相关知识:第6章 书上第页
微命令是指控制部件通过控制总线向执行部件发出的控制命令。它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命令单元。
95.一台计算机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个单元。
相关知识:第1章 书上第页
一台计算机包括运算、存储、控制、输入及输出五个单元。
96.取指令所用的时间叫&取值周期&,执行指令所用的时间叫&执行周期&。
相关知识:第1章 书上第页
取指令所用的时间叫取指周期,执行指令所用的时间叫执行周期。
97.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是&操作系统&的功能。
相关知识:第章
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是( A )的功能。
A.操作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语言处理程序&&
D.用户程序
98.定点小数X的数符为1,负数,原码表示,数值位8位全1,其最大负数&
&&真值为&-(1-2-8) 。
相关知识:第章
99.主存直接寻址时指令的地址段给出的是&存放操作数的内容地址&。
相关知识:第3章 书上第页
主存直接寻址时指令的地址段给出的是( C )。
A.存放操作数地址的寄存器号&&&&&&
B.存放操作数的寄存器号
C.存放操作数的内容地址&&&&&&&&&&
D.以上都不是
解:直接寻址指令中的地址码直接给出操作数所在主存单元的地址。CPU取操作数时进行一次访问。所以正确答案是C。
100.与第7题一样
& & 考前分析:
&选择填空1:&
简答、计算总结:
& & 应用题总结:
PS:&&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误导,本人概不负责!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请单击文章最后右下角的“顶”字或留言。
PPPS: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误。如您发现错误,请批评指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异戊二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B转化得到C,C能连续发生氧化反应,C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异戊二烯,则异戊二烯与溴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A,则A的结构简式为BrCH2C(CH3)=CHCH2Br,则B为HOCH2C(CH3)=CHCH2OH,B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C为HOCH2CH(CH3)CH2CH2OH,D为OHCCH(CH3)CH2CHO,E为HOOCCH(CH3)CH2COOH,E与D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降解塑料F.异戊二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氧化生成H,H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I,则H为O=C(CH3)COOH,I为HOCH(CH3)COOH,I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H,CH2=CHCOOH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2=CHCOOCH3,再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聚物J.异戊二烯自身进行的环加成反应,生成具有六元环的G时,其中一分子2个碳碳双键都发生断裂,且相邻碳原子之间又形成1个新的碳碳双键,另外一分子其中一个碳碳双键断裂,两分子中碳原子相连接形成六元环物质,只有一个碳碳双键断裂的情况有两种,结合碳原子连接组合形式确定G的结构.
解:异戊二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B转化得到C,C能连续发生氧化反应,C发生消去反应得到异戊二烯,则异戊二烯与溴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A,则A的结构简式为BrCH2C(CH3)=CHCH2Br,则B为HOCH2C(CH3)=CHCH2OH,B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C为HOCH2CH(CH3)CH2CH2OH,D为OHCCH(CH3)CH2CHO,E为HOOCCH(CH3)CH2COOH,E与D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降解塑料F.异戊二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氧化生成H,H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I,则H为O=C(CH3)COOH,I为HOCH(CH3)COOH,I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H,CH2=CHCOOH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2=CHCOOCH3,再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聚物J,(1)C为HOCH2CH(CH3)CH2CH2OH,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为:2-甲基-1,4-丁二醇;异戊二烯分子中两个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可以共面,旋转碳碳单键,甲基中的1个H原子可以处于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内,故共平面的原子最多有11个,故答案为:2-甲基-1,4-丁二醇;11;(2)由上述分析可知,H的结构简式为O=C(CH3)COOH,故答案为:O=C(CH3)COOH;(3)I为HOCH(CH3)COOH,I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COOH,CH2=CHCOOH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2=CHCOOCH3,再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聚物J,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加聚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未涉及到氧化反应,故选:①;(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OHCCH2CH(CH3)CHO+4Cu(OH)2△HOOCCH2CH(CH3)COOH+2Cu2O↓+4H2O,故答案为:OHCCH2CH(CH3)CHO+4Cu(OH)2△HOOCCH2CH(CH3)COOH+2Cu2O↓+4H2O;(5)异戊二烯自身进行的环加成反应,生成具有六元环的G时,其中一分子2个碳碳双键都发生断裂,且相邻碳原子之间又形成1个新的碳碳双键,另外一分子其中一个碳碳双键断裂,两分子中碳原子相连接形成六元环物质,只有一个碳碳双键断裂的情况有两种,每种情况碳原子连接方式有2种,故确定G的结构有2×2=4种,故答案为:4;(6)酸性KMnO4溶液是一种强氧化剂,它能与最简单的醛(HCHO)反应产生某种无色气体而自身还原为Mn2+,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HO+4MnO4-+12H+=4Mn2++5CO2↑+11H2O,故答案为:5HCHO+4MnO4-+12H+=4Mn2++5CO2↑+11H2O.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与合成、有机物空间结构、有机物命名、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结构与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等,根据转化关系分析确定异戊二烯与溴发生1,4-加成反应是关键,再结合转化关系推断,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序号反应物产物①KMnO4、H2O2、H2SO4K2SO4、MnSO4②Cl2、FeBr2FeCl3、FeBr3③KMnO4,HClCl2、MnCl2…
A、第①组反应中,H2O2作还原剂B、第②组反应中,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第③组反应中,每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2molD、从三个反应可以得出: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MnO4->Fe3+>Cl2>Br2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酸性:H3PO4>H2SO4>HClO4 &&②热稳定性:H2O>HF>H2S  ③原子半径:Na>Mg>O④还原性:F->Cl->S2- &⑤结合H+的能力:OH->CH3COO->Cl-.
A、③⑤B、②③C、①③④D、②④⑤
科目:高中化学
书写下列粒子的电子式NaOH-OHH2O2&NH4Cl.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氧化物B、煮沸可降低自来水的硬度C、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盐酸    酸B、纯碱    碱C、二氧化硫  酸性氧化物D、生石灰   盐
科目: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终点的判断是化学定量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对化学反应终点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向Ba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说明Ba2+已经完全沉淀B.淀粉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后,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Cu(OH)2,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C.将Na2SO4?10H2O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称量,并重复上述操作,若相邻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同,说明硫酸钠已全部失去结晶水D.用酸式滴定管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HCl溶液,若滴入最后一滴HCl溶液后红色刚好褪去,说明NaOH已完全中和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和少量的另外两种氧化物)提取冶炼铝的原料氧化铝.工艺流程如下图:(1)铝土矿中所含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于前四位,则所含两种杂质是、.(2)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步骤Ⅴ中的阳极反应式是.(4)滤液c可通过如下方法转化为溶液B和气体C而循环使用,则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高中化学
将氯化钡溶液逐滴加入硫酸钠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填“变大”“变小”“不变”).
科目:高中化学
如图是某研究性小组设计的一个储气装置图.①将气体存于Ⅱ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开止水夹a,b,将气体从导管d通入,可将气体储存在Ⅱ瓶中B.作为储气或取气时都无需在C处安装止水夹C.该装置主要缺陷是C导管上未装止水夹D.该装置也可用作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②要从该储好气的装置中取用气体,正确操作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系统由什么组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