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渡乡沙荡村南面的大寨河污染成黑水鸡了,为什么没人过问?

您当前的位置: >
配置您偏爱的颜色:
【独家报道】南翔全面介绍
  南翔,古名槎溪。梁天监四年(505 年),建白鹤南翔寺于此,因寺成镇,也以寺得名。南翔成镇后,一直是镇的建制。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十二月前,分属娄县、信义县、昆山县;之后,隶属嘉定县。元代因地处繁杂,远离县城,设中槎巡检司,明初撤销。清康熙十年(1671年)因赈灾设施粥厂。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设南翔巡检司;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撤,移设诸翟巡检司,南翔设分防厅,以县丞移驻。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由施粥厂厂董协助管理地方事务。民国元年(1912 年)为南翔自治区。民国18年隶属嘉定县第二区,改设第二区公所,由区长执政。下设古猗、陆华、东林、惠民4镇。民国35年8月,隶属江苏省第二县,成立南翔镇公所,由镇长执政。日南翔解放,16日集镇设南翔市人民政府,农村设嘉定县第一乡镇联合办事处。是年10月,撤第一乡镇联合办事处,建立纪王区人民政府。日与南翔市合并,改设南翔区人民政府,下设13个乡人民政府和南翔镇公所。同年11月24日,南翔镇划为县属镇,设南翔镇人民政府,之后分别改为镇人民委员会、镇革命委员会。1954年8月,南翔区人民政府改为南翔区公所,之后分别改为乡人民委员会、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3年4月,人民公社与镇合并,成立南翔镇人民政府,实行以镇管村。1992年,为嘉定区直属镇。
南翔成镇后,人口日增。明代倭寇入侵,人口稍减。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革命,社会动荡,人口锐减。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沪宁铁路翔沪段通车后,市况又趋兴旺,人烟稠密。清宣统三年(1911年),全镇人口17514人。后又因屡遭军阀混战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人口再度大减。民国27年(1938年),集镇人口仅5283人。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36年统计,全镇人口16997人,辖区共19.2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83.88人。建国后,社会安定,人口剧增。1983年,全镇面积33.16方公里,集镇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万亩。有 10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171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33万户,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59万户,1.96万人;农村人口 0.74万户,2.74万人。城镇劳动力0.6万人,农村劳动力1.65万人。2000年,全镇有12个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154个村民小组。2000年12月人口普查时,常住人口为15852户、46962人,外来人口30434人。在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20628人,非农业人口 26334人。到2002年9月,经行政撤并,村有9个,开发区3个。南翔镇地区人口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少数民族有回族、壮族、彝族、毛南族、土家族、苗族、锡伯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等。人口出生率12.78&,人口自然增长率4.67&。
六朝以后,江南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河网纵横交错,小镇星罗棋布,周庄、同里、震泽、南浔、不胜枚举,各擅 其胜,而南翔是其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星。
图1 &五代砖塔
南翔镇位于上海市区西北,属嘉定区,位于区东南部。南临江桥镇,北交马陆镇,东连宝山区、普陀区,西接黄渡、安亭两镇。镇区东南距市中心人民广场22公里,西北距嘉定镇12公里。2000年,区域面积33.2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33.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万人,居住人口11万人。随着大型社区的建设大量人口的导入,南翔将于2年后人口达到25万人。1992年2月南翔镇被列为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并与日,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南翔海、陆、空交通便捷,是投资、生活居住的理想区域。华东最大的铁路运输枢纽&&南翔铁路编组站就在境内,距虹桥机场12公里,浦东机场62公里,距吴凇港18公里、洋山深水港70公里。镇区主要公路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已开通的轨道交通11号线和规划R17号线到市区任何一个站点不超过30分钟,2010年沪宁城际铁路通车将会在南翔北设立车站,A17将连接外环线和A12(G5)和闵嘉高架打通南翔的南北通道;内河航线蕰藻浜、横沥河可供500吨级船只直抵长江口,以后南翔立体交通格局将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取长江源水的自来水厂日供5万吨,污水日处理5万吨,电力、天然气、光缆通讯等容量宽裕。
图2& 地铁11号线
  日,随着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的开通,千年古镇南翔终于通上地铁了!该站位于沪嘉高速公路和丰翔路西南口,沪嘉高速公路西侧,1号口通向南,2号口通向北。据悉,南翔站首班江苏路方向05:57分,嘉定北方向06:29分,安亭方向06:38分;末班江苏路方向22:02分,嘉定北方向22:29分,安亭方向22:24分。全天列车间隔江苏路方向7分,嘉定北方向14分,安亭方向21分。
三、南翔经济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翔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民营赶超战略、服务跨越战略,现有一个与市级配套的高科技园区,一个都市型工业园区,五个民营企业密集区。到 2006年,全镇已引进外资企业264户,总投资12.4亿美元。引进内资、民营企业34000户,总投资500亿元。2006年全镇实现增加值60亿元,工业总产值200亿元,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财政总收入20亿元,位于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81位。
图3& 南翔经济城
  南翔欢迎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地区总部及中小型科技企业、服务企业前来投资、创业,并可享受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享受优惠的办公场地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享受政府的奖励政策。
  南翔历史文化悠久,是闻名遐迩,名人辈出,经济繁荣的名镇。 南翔的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达,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从而使南翔的经济发展绵延到十九世纪中叶。在此期间,南翔孕育了著名的书画艺术家、诗人、 工艺大师及名门望族,他们是南翔历史文化的缔造者,也是南翔历史文化的见证人。
四、南翔科教文化
  南翔镇是一个教育大镇,现有各类学校八所,教职员工550人,学生总数为6000多人,教育规模和师生人数均占嘉定区的十分之一。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翔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软、硬件设施达到全区领先水平,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全镇各校均已完成校园网建设,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均都配备到位,为学生开展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图4& 南翔小学
网站链接:
南翔幼儿园
 /gardenportal/default.aspx?appid=1751
新翔幼儿园
 http://nxcps.jd.
 http://www.jdnxzx.
 http://www.smxx./news/index.asp
槎溪高级中学
 http://www.
 http://www.jez.
五、南翔文化古迹
1、南翔老街
老街旧名&寺前街&,全长有270米,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令人心旷神怡。南翔寺双塔是老街的标志性景观,古塔前的广场下,南翔古寺山门遗迹和梁朝井遗迹,为老街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脉.
图7&&古猗园
   古猗园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离市中心21公里,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也是江南名园之一。古猗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 年),原名猗园,取&绿竹猗猗&之意而名。由明代嘉定竹刻家朱三松精心设计,以&十亩之园&的规模,遍植绿竹,内筑亭、台、楼、阁、 榭,立柱、猭子、长廊上无不刻着千姿百态竹景,生动典雅。清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拓充重葺,此时更名古猗园。
  如今,古猗园几 经扩建,面积达146亩。全国按不同景观划分为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各具独到精巧的艺术构思,散发着古猗园有的古 朴、素雅、清淡、洗练的气质。园中保存的唐代镜幢、宋代普同塔,引人探古问胜。园中因&8.13&事变,当地爱国人士重修阙亭,独缺一角,以志国耻的&缺 角亭&,象征着我国反帝民族之魂。
  古猗园,以猗猗绿竹、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练诗词及优美的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 于世。关于建园有个传说,说古猗园最早的主人是在京城当官的。一天,他回南翔省亲,老娘说想进皇家园林玩玩。这当官的想,那是皇宫岂能随便进出,可是他又 不人心违背老娘的心愿,就说老娘年事已高不便长途跋涉,答应为老娘仿造个园林让他住在里面。经过几年建设,盖起了亭台楼阁、画舫水榭和一座楠木庭拄的&四 面厅&,厅前还种了一对盘槐。老娘高兴了,可也惹下了大祸,有人向皇帝参了一本,说园主建&四面厅&,种盘槐,是妄图南面称王,结果他被满门抄斩,全家埋 葬在园内的竹枝山下。后来山上长出矮竹叶子全部都镶着白边,人们叫做&孝娘竹&,直到现在还高不过膝。
  据史料记载,古猗园始建与明嘉靖 年间,是通判闵士籍所辟的私家园林,又嘉定著名竹刻家朱三松设计布局,因多植绿竹,故取《诗经》&绿竹猗猗&之句,名为&猗园&,当时号称&十亩之园,五 亩之宅&,园内建筑亭台楼阁,造型秀美精细,园艺布局富于民族特色。到了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洞庭山人叶锦购得,次年兴工装点拓充,两年后的秋 季竣工,改名为&古猗园&。 古猗园从明清两代至民国年间,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屡遭战火蹂躏。尤其是八一三事变中,该园又被日本兵侵占,他们竟然将鸳鸯厅的明代刻字屏门当作燃料,大 多数花木建筑古物被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复古猗园的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如1933年4月,朱寿朋、陈少芸,王士荃等六十人发起成 立整理委员会,带头认购,并向社会各界募款修建;1946年,地方人士纷纷集资捐款,修复园内的亭台楼阁。可惜的是在&文革&中,古猗园也遭受了破坏,石 经幢和普同塔上的佛像都被凿损,李流芳手迹石碑和&不系舟&上的塑像被砸,甚为可惜。
  解放后,古猗园几经扩建。1959年,云翔寺的一 对唐代石经幢和一座宋代的普同塔被移入园内。1983年,园基从二十七亩扩展到一百三十余亩。为了恢复古园旧观,保持明代风格,在老景区内重建了&逸野 堂&、&幽赏亭&、&柳带轩&和&绘月廊&,&修复了飞语跃轩& 、 &浮筠阁&、&白鹤亭&和&缺角亭&。在新扩建的园区,开河凿流,叠山理水,建亭搭桥,开辟了&松鹤园&和&青清园&、种植了大量的花木和竹子。新建部分 既有古典园林风格,又创新立意,运用&古为今用&方法,使全园景区融合贯连,风格协调,成为同意的整体。曾到古猗园游览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朱德,刘伯 承、李富春和徐特立,胡厥文等。《红楼梦》、《南昌起义》、《秦王李世民》和《家》、《春》、《秋》等数十部影视片先后在园中拍摄外景。
图5 &香花桥
  香花桥由于地处镇中心的位置,几乎成了南镇的象征。&香花桥&这个名字原本在江南一带是很普通的桥名,很多小城镇都有一座叫&香花桥&的,大约它比较符合 市民的审美心理。其实南翔有两座香花桥。一座在万安寺,跨陆华浦。一座就是现在云翔寺前的香花桥。它在清嘉庆《南翔镇志》上还是叫&报济桥&,但当地老百 姓因为它座落在寺前,也就俗称它为&香花桥&了。久而久之,原来的桥反而不为人知。后来,随着万安寺的湮没,该寺前的香花桥也不复存在,报济桥就成为独一 无二的&香花桥&了。
  香花桥只是一座小桥,由于封家浜河道在此非常狭窄,桥的跨度只有三四米,但是造得很精巧,别有韵味。虽说 这条河道很窄,但河运曾经也很繁忙,桥下船只来往不绝。它座落在南翔主街解放街上,北堍与商业老街人民街相交,因此构成了南翔镇最繁华的区域。当地人常说 在香花桥如如何如何,并不是真指这座桥,而是指桥的周围,主要是指桥的北堍。桥的北堍两侧是一对五代砖塔,周围有照相馆,有&长兴楼&酒楼,有镇声人称 &顶级&的食品店,还有一家生意一直很兴隆的水果店。
  关于香花桥有个虽不见经传,但是在老百姓口头流传很广的吉祥说法。这个说 法称南翔镇是一个龙镇,一个风水特别好的镇,而龙镇的龙头是香花桥:桥本身一副龙鼻,桥两旁对称的水桥是一双龙眼睛,北堍竖直的一对砖塔是龙角,整个龙头 向着南方。有人说,从天空中往下看,南翔香花桥这个龙头隐约可见,蜿蜒数十里一直到嘉定。香花桥(报济桥)建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从历史上看, 及从砖塔的位置看,它是建造在古代拿翔寺门前,人们进寺庙往往要经过此桥,因此桥名带有浓厚的佛教文化意味。元至大四年(1311年)由惠明和尚进行修 建,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十一年后毁于一场大火,又一个名叫&程虔五&的重修,至清宜统元年(1909年)由石级改成平石桥。1951年拓宽 路面,改成钢筋水泥结构。
  抗日战争前,南翔镇的商业聚集点主要在今人民街东面的八字桥处,但该桥在一二八事变中遭日机 炸毁,商业中心才西移到香花桥堍。
  在共和过的岁月里,香花桥见证了南翔镇风风雨雨。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香花桥北堍的广场成了政治舞台和政治晴 雨表,后来索性专门筑起了一个舞台,专供游行、集会使用。当年领袖每有最新指标发表,就在这里游行集会;&文革&中各种各样的批斗会甚至审判会都在这里召 开。南翔地处前往北京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红卫兵串联络绎不绝,香花桥的舞台一直是尘嚣日上、热闹非凡。
  改革开放以来,南翔全镇的商业网点 增多,附近乡镇的商业也发展很快,香花桥的商业中心地位日趋减弱,政治活动中心更谈不上了。倒是那两座砖塔经过修复,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多了。现在香花桥 前面重修了云翔寺,信徒香客络绎不绝,可是人们会不会重新再想起小桥的本名叫&报济桥&呢?
4、五代双塔
图6 &五代砖塔
  玲珑双塔,座落在南翔古镇报济桥北堍解放街的两侧,旧时为南翔一景,称&双塔晴霞&。古砖塔本属云翔寺古刹的一部分,建塔的确切年代至今也许还是个迷。清嘉庆《南翔镇志》载:&两塔前人记载、题咏俱不来之及,不知建于何代?&不过有一点志书是肯定的,所谓&砖塔岿然双峙,千年物也&。后经有关专家鉴定为五代建筑。当今,古砖塔在南翔乃至嘉定地区的地面文物中可算是老寿星了。
  现在所看到的双塔是&全身&的,但其实在修复之前塔的底层还埋在地下,周围的石栏,塔前的石碑都是新立的。在双塔前有一对萧梁古井,这是南翔镇最古老的历史文物,它可以说是南翔镇祖母辈的古迹了。现在只能看到的有两口,其实一共有5口。因重建的云翔寺(清代康熙之前名叫南翔寺)规模比以前小了,所以如今在云翔寺外了。这萧梁井上本有井亭,井水久旱不竭,水质清净。其余三口中,一口井位于双塔东北面的民宅中,至今被这里的居民使用,一口位于双塔的西北面,与民宅中的相对称。
  砖塔的具体位置、造型,嘉庆镇志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山门内有砖塔二,东西相望,大可三抱,三丈许,八角七级,房各有井一。&清乾清三十一年(1766年)正月,报济桥旁民房失火,周围建筑均被烧毁,殃及天王殿,双塔幸存。后来又在塔旁建起民房,互相依靠,才使砖塔得以保存下来。但由于年久失修,塔的出檐已经脱落,塔刹、相轮全无踪影,砖木风化十分严重。在文物普查中,专家们认为古塔依旧保持了江南地区典型的楼阁式砖木结构的特色。1962年9月,双塔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双塔的修葺工作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酝酿,由于砖塔固有的结局,不修随时有坍塌的可能,于是请来了上海市的专家。经他们实地考察、测绘,根据留存的构件,又发掘了地下实物、翻阅了有关资料,经过多次修改、反复研究,最终指定出砖塔复原方案。在上海市、嘉定县和南翔镇三级政府的配合支持下,耗资三十万元,从1981年起动迁周边居民,1985年5鱼肉正式动工,历时一年半,与1986年12月竣工。当时,为了尽量包出砖塔旧貌,塔基座落在宋代的地基上,离地面约有2米,游人参观需拾级而下。1987年,又对砖塔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洁。它前竖有石碑,刻有时年一百零七岁的苏局仙老人手书&南翔双塔&四个字。1980年8月,再次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后的砖塔高11米,底曾直径为186厘米,显得更加古朴灵亭。
5、白鹤南翔寺
图8&&白鹤南翔寺
  白鹤是南翔的象征,是南翔人心中的吉祥物,在南翔地区,不管是城市雕塑,街区装饰还是壁画图案,处处可以看到展翅飞翔的白鹤英姿。&南翔&这个地名来源于一个与白鹤有关的富有浪漫色彩的传说。相传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荒凉的乡村。当地农民在耕地时挖到一块一丈多长的大石头,石块一路地面,就有一对丹顶鹤在上空盘旋,还落到石块上歇脚。一个名叫&德齐&的和尚路过,认为白鹤翔舞之地是吉祥宝地,决定在此建一座佛寺。可是建寺缺乏资金。说来也怪,每天白鹤飞往哪个方向,哪个方向就有人来献款,天天如此,不久就筹齐了一大笔钱款,破土动工开始建造寺院。到了天监四年(505年)佛寺落成那天,那对白鹤载着德齐和尚腾空而起,&扑棱棱&飞向南方。为了纪念这对南飞的白鹤,佛寺就取名为&白鹤南翔寺&。
  白鹤南翔寺的名胜越来越大,不少人都来烧香拜佛,这里热闹起来了,逐渐形成了集市,便取名为&南翔镇&。白鹤南翔寺在唐代有一次大的扩建,传说也是与白鹤有关。那次唐代开成年间,白鹤南翔寺历时三百年沧桑,年久失修,就快要倒塌了。一天来了个叫&行齐&的和尚,同时又飞来一对丹顶白鹤。白鹤飞到财主莫少卿家,莫少卿听说过白鹤化缘造寺的故事,认为这是天意要他积德,就拿出一大笔钱给行齐和尚,不但把佛寺修建得比以前更加壮丽,而且寺基扩大到了一百八十多亩,寮舍六十三间,拥有和尚七百多人。完工那天,那对白鹤立刻展开翅膀,凌空飞舞一阵,又飞下来,让行齐和尚骑在和尚,便向南飞去,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有人说,行齐和尚就是德齐和尚,白鹤也就是当年那对白鹤。
  南翔寺内名胜极多,经历代修建,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地藏殿,七佛殿,文昌阁,弥陀殿,三元殿,钟楼等和净因堂,雪方堂,圆照堂,海会堂,香林堂,古松堂,翠云堂等,还有被称为&八景&的唐经幢两座和萧梁井,九品观,云卧楼,望鹤楼,祯明侩,望鹤楼、博望楼,齐师鹤等。南宋绍定年间,宋理宗赐丞相郑清之&南翔寺&匾额给白鹤南翔寺,遂改名&南翔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圣祖书&云翔寺&额赐南翔寺,乃改名&云翔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附近香花桥民房火灾殃及天王殿。后屡经战火破坏,四秒几尽毁。尤其是日凇沪抗日战争爆发,十九路军总指挥部设在南翔寺,寺庙屡遭日机轰炸。到解放前夕,云翔寺只剩一个小和尚看守残存的一座地藏殿了。
  现在云翔寺经政府批准,拨地五十亩进行重修,周围另有五十亩生态园林,重修工程将建造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普贤殿,文殊殿,法堂,大背纪念堂,云水堂,钟鼓楼以及僧寮,斋堂等殿宇堂室。寺庙仿唐代建筑风格,其实恢宏,建筑色调古朴,庄重,尽显东方佛土庄严。整个工程即将竣工。南翔镇这个因一对吉祥的白鹤建寺庙而兴起的古镇,历经前年沧桑,如今重建云翔寺,重塑往日的回望,南翔会再一次腾飞的。我们期盼,南方的白鹤再次归来,出现在南翔高远蔚蓝的天空上。
图9&&天恩桥
  江南水乡多桥,南翔也是多桥之镇,据嘉庆《念翔镇志&桥梁》,即记有六十九座,其中至今仍享有名声的有天恩桥。天恩桥,俗名&大桥&,在南翔镇北,横跨于横沥河上。原为本桥,建于明嘉靖年间,初名&真圣堂桥&。清顺治年间改为石桥,易名&天恩桥&。桥长46米,桥面宽3.5米,离地5.5米,共有三拱,最大的拱跨11.5米,给人以气势雄伟、又不失秀丽灵气的感觉。它以技术高超、景色优美、人文资源丰富闻名于世,有&嘉定第一桥&的美誉,也是上海地区著名的大石桥之一。今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横沥河面阔、水深、流急,在此建桥极不容易,将桥设计成多孔拱桥十分科学合理。其拱圈采用分节并列砌置,加强拱石间联系,使高桥墩更为坚固。超高的柔韧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减少,对桥梁的保护十分有利,且材料有大大节约。再说多孔拱桥便于泄洪,这对旧时每年有汛涝的水乡来说非常重要。横沥河南接吴凇江,北通浏河,水运繁忙,历来为嘉定、太仓等地通向上海的主要航道。为了保证船只航行速度和河道畅通,特地环绕西桥墩,建有贴水平桥一座,由石板铺成,作为纤夫的专用通道,民间城之为&桥里桥&或&一步登两桥&,其实乃是三百五十年前的古代立交桥,是现在立交桥的雏形。这种设计,在上海地区众多古石桥中绝无仅有,早水乡江南也不多见,不愧是一座集功能、技术、经济、美观于一体的优秀古石桥。它体现了古代桥工的智慧和力量。
  桥上野树丛生,古藤垂绕,一派苍深古林之气。登桥则绿野盈眼,村舍吡邻,舟楫往来,一派恬美富饶的水乡风光。尤其是每年中秋界,天恩桥长虹卧波似地横跨在大河的两岸,皎洁的新月从石拱中横照过来,将三个拱桥的倩影衬托得十分绚丽迷人。河水平静时,月亮就像沉在河底的玉盘;河水波动月,月亮又像跳跃着的银盘,闪耀着粼粼的波光。这就是&南翔八景&之一,著名的&天恩赏月&。清代诗人吕王辅有诗描绘曰:
不是垂虹锁巨川,
半湾脚底涌婵娟。
置身直拟浮槎客,
抚景宁追掷仗仙。
色冷印残千里足,
影低画破一溪烟。
未邀好酒丹阳尹,
莫野风光笑独专。
  大桥西南侧有座冈身桥,系三间支架式石板平桥,宽不足1米,轻灵质林,与天恩桥成曲尺形,乃是拿翔的双桥。一拱一平、一大一下,一雄一秀,相互辉映,沃野村舍,河光桥影,别有一番情趣。
  丰富的桥文化,这是天恩桥又一特点。关于天恩桥的由来的传说就有多种:如《早天恩桥石匠遇仙》,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造福乡梓的美德;《渡霸被罚造大桥》,揭露了地痞恶霸鱼肉乡里的罪行,歌颂了正直的文人为民除害的懿行,表达了广大百姓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心声。天恩桥上刻有楹联四副,其中有七字、八字和十一字的长联。文词清新可喜,书法亦十分秀气工整,值得一读。今抄录与下:
云际龙飞高凌百尺
波间虹卧彩耀三槎
省看桂子月中落
定是仙槎海上来
境接吴淞势挟汪洋通万顷
名颜真圣义兼廉让媲千秋
人杰地灵白鹤来飞传胜迹
风恬浪静彩虹耀映镇槎溪
六、南翔小笼馒头
  南翔小笼馒头,是本镇的传统特色,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年的历史。清同治年间,南翔镇上有家日华轩糕团店,店主黄明贤。相传他咸丰二年(1852年)生于杭州上四乡一个农民家庭。1861年冬,太平军占领杭州后被收养,随军来到南翔。翌年,太平军撤退时,流浪在外,被送往育婴堂,后由日华轩糕团店老板收养,改名明贤。同治十一年(1872年),黄老板病死,遂继承日华轩产业,并扩大营业,将糕团店发展为兼营馒头,馄饨、面条的点心店。当时,店里有个糕点师傅陈和,做出来的糕点既柔韧软糯,又甜而不腻,远近闻名,生意特好。一次,有个老主顾对陈和说:&为啥不做点咸的买卖呢?&一句话让黄明贤及陈和开了窍,一个想扩大营业,一个要大显身手。于是,经过反复实验,他俩合作终于研制出皮薄、馅足、汁多、形美、味鲜的南翔小笼馒头,在馒头食品中独树一帜。
图10&&南翔小笼馒头
  正宗的南翔小笼馒头有特定的工艺流程和现定的原料(面粉,猪肉)、规格:每两面粉必须制作十只馒头,面粉不发酵,要揉得起劲发轫;外姓要求有十几道裥纹,清晰可见,色泽要求晶莹透剔;肉馅精,肥适度,入口后不但韧度始终,且还有一包鲜汁;蒸的时间也有严格规定,少上半分钟肉馅未熟,多上半分钟则馅汁干涸。出笼的小笼馒头,油光闪亮,似明珠玉弹一般,口感极好。吃起来得小心,先咬个孔,把汁吸去,但是不能烫伤口舌,又不能把小笼馒头的皮弄破,真是一绝。老板对小笼的质量极为重视,每批出笼,先自行检验,方法为任取一只馒头,放去小碟内,用筷子戳破皮子,如果流出的汁水不满碟,则视为不合格,决不出售,因而赢得信誉,南翔小笼馒头迅速成名。
   改革开放以后,南翔小笼馒头已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从1981年6月起,南翔小笼馒头做成冷冻食品,远销香港、日本和东南亚各地。2002年,古猗园餐厅制作的南翔小笼馒头荣获&世界烹饪噻中国菜金奖&。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南翔小笼馒头店,外卖内销,生意兴隆,华人,洋人普遍偏爱吃。据了解,在日本,南翔小笼馒头成为&中华料理&的一个独特品牌。包括东京,大阪,富士在内的多家电视台都播放过南翔小笼馒头的电视片。当地的《中国旅游指南》之类的书籍都把到上海品尝南翔小笼馒头作为旅游的一项活动内容。南翔小笼馒头以&中华美点&的身份飘洋过海,迈向世界。
七、南翔老街风情
图11& 南翔老街
  沿着和平街走一点,就是南翔的三桥,当地又叫&八字桥&地区,中间是&太平桥&,东堍&吉利桥&,西堍&隆兴桥&,从正南望过来构成一个大&八&字形状,每年新春佳节,南翔人都喜欢走一走八字桥,祈祝来年好运来!&新春走三桥,全年病全消&,这是南翔人新春祈福活动之一。走过三桥就是南翔老街了,现在名为人民街,旧名寺前街,河以西原名西大街,为全镇主要的商业街道,也是旧时南翔最热闹的地区。
  南翔老街,清一色的桐木油漆,整齐画一,白墙黑瓦房子,全都是店面的经营,大昌成、宝康酱园、协记绸布店、南翔小笼店、南翔汤团店&&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后,古镇南翔的数十家百年老字号重回老街上。南翔老街,名为人民街,清一色的桐木油漆,整齐画一,白墙黑瓦房子,全都是店面的经营,大昌成、宝康酱园、协记绸布店、南翔小笼店、南翔汤团店&&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后,古镇南翔的数十家百年老字号重回老街上。
八、南翔民间传说
图12& 民间传说
1、白鹤南翔
  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梁武帝立国的时候,南翔还只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小村庄,村庄里只有十几户人家,村里人人勤劳善良。那时候的小村庄还不叫南翔,也不像如今的南翔一样繁华热闹。
  小村庄里有个头发、胡子全都白了的陆老汉,他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背着锄头去田里耕地。有一天,陆老汉看到村头有个小山包光秃秃的挺可惜,就想把地刨松了种点粮食。
  这天,陆老汉起了个大早,扛着锄头上了小山包。说来也奇怪,本来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但陆老汉一开始刨地天就放晴了,太阳红彤彤地照着陆老汉。&叮当&,陆老汉突然觉得锄头碰到了什么硬东西,接着眼前一道红光闪过,陆老汉低头一看,竟然有一块光洁如玉的大石头。陆老汉仔细拂去石头上的土,发现这块石头竟有一丈多长,通身晶莹透亮,散发着玉一样的光泽。正当陆老汉惊讶不已的时候,天边飞来一对白鹤。这对白鹤叫声响彻云霄,羽毛闪闪发亮,黑喙红顶,双翅展开有三米多长。白鹤在这块巨石上空盘旋了三圈,最后落在这块巨石上。
  白鹤刚刚落稳脚,一位大耳和尚也随即来到这块巨石前。只见这和尚双耳垂肩,面方口阔,一对长眉下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这位大耳和尚法号叫德齐,他告诉陆老汉,自己游历四方,夜观天象,发现嘉定东南方夜夜紫气升腾,料定此地不凡,特赶到此地,正巧发现陆老汉耕地刨出这块巨石。德齐和尚说,这个地方是块佛家胜地,应该建一座佛寺。此时陆老汉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的乡邻,乡邻们一听大耳和尚这样说,都表示赞成。而那两只白鹤此时也引颈长鸣,振翅起舞。
  说来也很奇怪,自从开始化缘建造佛寺,这对白鹤就在德齐和尚周围飞翔,而且白鹤飞到东面,东面就会有人来捐献善款,白鹤飞到西面,西面就会有人来捐献善款,天天这样,一个多月从来没有落空,好像白鹤通了灵性一样。这样的奇事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方圆百里的人们都听说了白鹤和德齐和尚化缘造佛寺的事情,于是纷纷加入到筹集善款的活动中来。在众人的支持下,德齐和尚很快就募集到了一大笔善款。
  德齐和尚用这笔善款造了一座雄伟的大佛寺。大佛寺落成那天艳阳高照,方圆百里的百姓们都前来敬香拜佛,一时间,佛寺周围人山人海,香烟缭绕。当人们正在敬香礼佛时,那对白鹤在大雄宝殿前方引吭高歌,翩翩起舞,之后便腾空而起,围绕着这座大佛寺盘旋了三圈,而后一展翅向南方飞去,转眼不见了踪影。人们发现,德齐和尚也神秘地不知去向。这时陆老汉突然朝着南方跪地长拜,大声说:&佛祖显灵啦,这白鹤和德齐和尚就是来指点迷津的啊!&人们纷纷醒悟过来,朝着白鹤飞去的方向跪拜起来。为了纪念向南方飞去的白鹤,人们把这座雄伟的大佛寺取名为&白鹤南翔寺&。
  白鹤指点迷津建造佛寺的消息越传越广,前来烧香拜佛的人们都盛传白鹤南翔寺非常灵验,只要心诚,有求必应。所以,白鹤南翔寺在方圆百里成了人人敬仰的佛家圣地,前来拜佛烧香的人越来越多,南翔这个原本僻静的小村庄慢慢地就形成了南翔镇。
  说话间就过去了八百年。白鹤南翔寺在八百年中历经朝代变换和战乱,佛寺的建筑逐渐剥落颓败,院墙也摇摇欲坠,大雄宝殿佛像的金身已经斑斑驳驳,变得面目难辨了。
  南翔镇上有一个叫莫少卿的大财主。这莫少卿在十年前还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因为家里穷,盖不起房子,就在白鹤南翔寺的院墙东面搭了一间小窝棚居住。莫少卿很勤快,白天在地里种庄稼,晚上闲来无事就到白鹤南翔寺打扫庭院,为佛像拂去尘土,力求维护寺院的整洁。他早就听说了白鹤化缘建寺的故事,一天,莫少卿跪倒在佛像面前,边为佛像擦拭灰尘边许愿:&佛祖啊,求您让我莫家兴旺起来,等我有了钱,一定重修白鹤南翔寺,为您重塑金身。&许完愿,莫少卿一抬头,只见从佛像手中掉下了一些圆滚滚、颗粒饱满的棉花籽。莫少卿大喜:&佛祖显灵了,佛祖这是让我种棉花发家呢!&
  于是莫少卿就把从佛祖手中掉下的种子埋到地里,勤浇水,勤施肥,这一年,就数莫少卿家的棉花收成好。收成好加上莫少卿本来就勤快,六七年的工夫,莫少卿已经从穷小子变成了富户人家。莫少卿一刻也没有忘记要重修白鹤南翔寺,但是他也经常苦恼:虽然手里有了一点钱,但是寺庙要怎样修整,怎样才修得好,这需要一个得道的高僧前来指点。他怕修不好寺庙得罪了佛祖。
  靠种植棉花发了家的莫财主一直深信,自己能够丰衣足食都是因为佛祖和白鹤显灵,上天眷顾,所以除了一心一意种植棉花之外,他每天烧香拜佛,希望有高僧指点他修葺寺庙,完成自己的心愿。这些年,富甲南翔一方的财主莫少卿并不贪财,自己发了家也从来不忘南翔的乡亲们,他经常拿出自己家的存粮接济穷苦人家,在南翔地方上颇有口碑。又三年过去了,看到白鹤南翔寺将要倒塌,莫少卿心里也很焦急。
正在此时,一位和尚驾着一只白鹤,身后尾随着一只白鹤飘飘然来到了白鹤南翔寺,这位和尚法号叫行齐。南翔镇上的人们啧啧称奇,都说是白鹤又要显灵了。
  就在莫少卿为白鹤南翔寺的存亡愁眉不展时,这对白鹤飞到了他的家中,落在院子里鸣叫不止。莫少卿喜出望外,跪倒在地向白鹤拜了三拜。当他抬起头来时,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行齐和尚。只见这和尚虽然布衣草履,却目蓄宝光,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莫少卿见状便要跪下再拜,却被行齐和尚劝住了。行齐和尚双手合十,向莫少卿施了一个礼,说道:&莫施主,白鹤南翔寺需要重新修缮。捐助善款修葺佛寺是大功德啊!&莫少卿连忙叫来管家,将家中十之八九的钱财都拿出来,愿意捐款重新修建白鹤南翔寺。
  因为有了大财主莫少卿的资助,白鹤南翔寺很快便被修建一新,甚至比刚建造的时候还要雄伟巍峨。大雄宝殿端庄威严,山门高耸气派,各个殿堂的菩萨、罗汉都塑了金身,白鹤南翔寺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佛寺修建完工的那天,白鹤又翩翩飞来,莫少卿拜倒在地,边向白鹤跪拜边说:&好了,我的心愿已经了了!&只见这对白鹤拍拍翅膀飘飘然向南方飞去,而行齐和尚也化为一只白鹤,冲天而起追随另外两只白鹤去了。
虽然莫少卿为修缮白鹤南翔寺花去了家中大部分的钱财,但从此以后连年风调雨顺,他家种的棉花也连年丰收。莫少卿晚年以后把家业交给了儿孙打理,自己一心一意诵经拜佛,安享晚年。
  后来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伴随康熙游览的僧人曾在白鹤南翔寺出家,便力邀康熙皇帝到白鹤南翔寺游览。康熙皇帝御笔亲赐给这位僧人&香域禅师&的法号,并且亲笔写下了&云翔寺&的匾额。于是南翔寺又易名为云翔寺。
  后来云翔寺在战火中被毁,只有一对砖塔赫然耸立,见证着白鹤南翔寺的传说。
2、双塔孽缘
  话说朱元璋在南京当了皇帝以后,一心想保明朝江山万代相传,就令军师刘伯温在全国各地察看风水,设法消除隐患,生怕什么地方有帝王气象,威胁他的皇帝宝座。
  这位刘伯温身为明朝开国丞相,本是风水先生出身,在帮助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多次为他察看地形、指点迷津,可谓是神机妙算、诸葛再世,颇得朱元璋的信赖。这一次,刘伯温来到南翔古镇,看到这里物阜民丰、歌舞升平,一派和谐兴旺的景象,感到十分高兴,不禁赞道,天下如果都像这样,还需要察看什么风水,太平盛世万代江山可永久相传。
  刘伯温来到南翔大德寺,在门前看到两座五代砖塔,感到十分惊奇,小小南翔还有如此精致的国宝,可是由于年久失修,其中一座塔已损毁严重,摇摇欲坠。刘伯温认为,南翔之所以和谐兴旺,就是有这一对双塔护佑,如今风水即将遭到破坏,必须马上对砖塔进行修缮。算命先生出身的刘伯温亲自制订修缮方案,他掐指一算,认为双塔乃天工开物的国宝,要想永远不坏不倒,修建时必须要用一对双胞胎幼童活祭。
  谁让算命先生刘伯温是当朝宰相,权倾朝野,一声令下,官兵马上在南翔搜捕抓人。离双塔不远处就有一户人家生了双胞胎,两个可怜孩童无缘无故地成了活人祭品。
  一年后,眼看双塔已经修护好了,一日,刘伯温帐前来了一个疯道士,称有要事要见刘丞相。守卫问何事,道士边说边骂,刘丞相也算是个风水先生吗,大明江山朝夕难保,还在这里大兴土木,居心何在?照理说如此辱骂丞相,刘伯温会二话不说,当场给他个人头落地,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马上以贵客之礼接见了这个疯道士。
  &道长为何要骂我?&刘伯温觉得这个道士来头不小。
  &我是来给丞相献策的。&疯道士答道。
  &何策可献?&
  &刘丞相有所不知,南翔是个龙穴地,有帝王之象啊!&疯道士边说边从怀中取出一张地图,在案台上摊开,一五一十地给刘伯温讲起来。
  疯道士告诉刘伯温,嘉定地下有条真龙,而龙头就在南翔。按他的说法,大德寺前面的一对砖塔,是对&龙角&,塔两面各有一口水井,是对&龙眼&,前面有一座香花桥,是为&龙舌&,桥两边有两座水桥,是&龙牙&,桥下的一条河是&龙须&,香花桥正南,南牌楼下,街中心的一口水井,此乃&夜明珠&。
说到这里,刘伯温不禁大惊失色,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疯道士的这张&龙穴图&。
  疯道士接着说,向北走,大德寺后面有一座&四虎桥&,这是&龙颈&,向北延伸的一条冈身路,就是&龙身&,嘉定的金沙塔,即是&龙尾&。
  刘伯温这才恍然大悟,果然是个&龙穴地&啊,将来要出真龙天子,朱家王朝就难保久长了。刘伯温保持住镇定,问那疯道士,既然南翔是&龙穴&宝地,有何解决的办法吗?
  疯道士说,要想破&龙穴地&,必先破龙头,要破龙头,必先破龙角,龙角是龙头之冠,破了龙角就不怕龙抬头了。疯道士的这番话看似说得很有道理,但刘伯温毕竟是一国之相,头脑没那么简单,一看就知道其中有诈,吩咐左右将眼前这个信口开河的疯道士拿下,说他妖言惑众,竟敢戏弄当朝丞相,意欲破坏国宝,简直天理难容,要以国法处之。
  临刑前,刘伯温指使手下人将那疯道士一顿狠打,逼问他为何要来蛊惑丞相。疯道士屈打成招,原来,刘伯温在修缮双塔时,将一对双胞胎幼童当作活人祭品,一家人悲痛欲绝,从此与双塔结下冤孽,其父为伺机报仇,扮成疯道士来见刘伯温,编造南翔&龙穴地&,双塔为之首的谎言,想借刘伯温之手破掉双塔,以解心中之怨恨。
  不过,这倒给刘伯温泼了盆冷水,提了个醒,在他看来,这也倒是个真实的谎言,那疯道士说得也不无道理,南翔果真是个&龙穴之地&,大有帝王之象啊,但是真的要毁掉双塔吗,何况他苦心经营双塔修缮一年有余,现在说拆就拆,那不等于自己扇自己耳光,告诉朱元璋我这个丞相是个蠢才吗!想到这里,刘伯温再次摊开那张&龙穴图&,思考解决之道。
  第二天,刘伯温就在南翔发布了两条告示,一是命令手下在四虎桥边开辟一块坟地,称为&义冢&,专门埋葬无主尸体;二是在南翔北面两个村庄上广种竹头,劈竹为篾,编篾做篮。当地百姓认为刘伯温是个好丞相,为老百姓办了两件好事,无不交口称赞。
  这突如其来的两件事只有刘伯温自己心里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了破南翔&龙穴地&,他特地想出了这个主意。原来,四虎桥边的&义冢&埋葬无名尸体,是为了让尸体烂断&龙颈&,在&龙身&上种竹子,然后劈竹为篾,编篾做篮,是为了劈掉龙身上的龙鳞。这样一来,不仅做了善事,也保护了双塔,最重要的是破了&龙穴地&,使这条龙活不起来,出不了皇帝。
  刘伯温机关算尽,后来南翔倒也真没有出过皇帝。不过历史和刘伯温开了个玩笑,他力保的明朝江山在事后不久就发生了摇晃,明太祖的接班人建文帝只做了四年皇帝,便在一场军事政变中逃离烟火南京,从此神秘失踪。
  传说中,出逃的建文帝后来流浪到南翔,饿死在大德寺,也算是冤孽报应,这可是刘伯温始料未及的事情。
3、香花桥大蛇传说
  从前,南翔香花桥附近开着一家水果店,这家店水果新鲜,在当时已很有名气,人们纷纷来此购买水果,生意一直不错。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这家水果店生意每况愈下,水果店老板伤透了脑筋。
  事情发生在店里的账房先生身上。水果店三年里请了三个账房先生,不知什么原因都相继死掉,而且他们来的时候,个个都是身强力壮,慢慢地不知道什么原因,会茶不思饭不吃,面容憔悴,身体日益消瘦,不久就死掉了,店主也曾多方求医,可就是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水果店连续死账房的消息慢慢传开了,就再也没有人来店里做账房了,水果店的生意也因为这件蹊跷的事差了很多,来买水果的也都是一些老顾客,许多人走到这家店门口甚至都要绕着走,老板自然也是一筹莫展。巧的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香花桥附近经常会有家禽无故失踪,后来,又发展到附近的几只小猪也死掉了,真是闹得满城风雨,大家私下议论纷纷,你猜我测,疑神疑鬼,弄得人心不安,都说香花桥附近一定是出了不干净的东西。
  后来有一天半夜里,一个外地商贩挑着一担从蕴藻浜捞上来的鱼虾准备到南翔镇上出售,路过香花桥时,觉得挑得累了,想想天时还早,就放下担于桥边歇力收汗,抽袋旱烟。只歇了一袋烟的工夫,突然,在桥墩旁的石洞里蹿出来一条花斑蛇,不断伸出蛇舌,行动敏捷,看上去很漂亮,却让人心生恐惧。它猛地扑向这个商贩,当即把这个商贩吓得昏死过去,等到他慢慢苏醒转来,天色大亮,一担鱼虾早已被这条大蛇吃了个精光。
  消息一传开,大家个个惊慌万状,难道真有这么一条大蛇!联想到水果店账房的死,再到偷鸡吃鸭,现在又拦路吃了过路行贩的鱼虾,说不定有朝一日,还会拦路吃人呢,百姓们非常担忧,但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对付这条可恶的大蛇。
  大概是知道了附近百姓害怕自己的原因,这条大蛇居然现了身形,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了,常常白天也横卧在桥上,胡作非为,所以,过往百姓逐渐地把这座桥管叫为蛇拦桥了。这条大蛇在早晨还时常口吐毒雾,远远望过去,好像是一朵蘑菇似的白云,经常趴着的地方,连植物都死掉了。
  有一天,村庄上来了两个叫花子,一个叫张八,另一个叫张九,他们是兄弟,长期以捉蛇制药,为民医病为业,虽然贫穷又穿得破烂,但是兄弟俩心地很好,讲究义气,乐于助人。两兄弟一来到香花桥,群众们马上汇拢来,大家以焦急盼望的心情,七嘴八舌地向他们讲述大蛇的为所欲为、横行霸道之事,恳求两兄弟为民除害,捉掉这条害人的大蛇。兄弟俩听了大家的哭诉之后,方知此蛇凶狠无比,非同一般毒蛇,要捉住它肯定会有相当的危险性,然而又想到这条毒蛇不除,老百姓就无一日安宁生活,除掉它就是为民除害,做了一件眼前好事呀!所以,经过考虑,还是答应了下来。
  兄弟俩先是掌握大蛇的基本情况。他们在附近的群众家里住下之后,悄悄地观察大蛇动态,发现这条大蛇平时一直躲藏在桥洞内,凡是在桥边上升起一股蘑菇状白云时,这大蛇就爬出来,横卧在桥上要觅食了。
两兄弟经过再三考虑,最后确定了一个捕蛇方案。在民间传言:人的唾沫比毒蛇还厉害,是毒蛇最怕的液体,毒蛇一旦粘上人的唾沫就要疼死烂死,无法逃走了。兄弟俩自然知道这传言,所以他们就请附近群众搭起演戏大台做大戏,在戏台附近又放了两只大木桶,要求每一个来看戏的百姓,都要往木桶内吐上一到两口唾沫,来看戏的群众听说唾沫是因除大蛇所急需的物品,都争先恐后地奉献唾液,没几天时间,这两只木桶就吐得满满的了,两兄弟又抓紧时间准备了数十把锋利无比的杀牛尖刀,同时,还备好了很多削尖了的毛竹梢子。
  这一天,这条大蛇又出来拦路寻食吃了,张八把数十把杀牛尖刀全都绑缚在身上,刀口向外,双手拿着两把大刀;张九全身绑了竹尖,肩上挑着两水桶唾液,也一同向这桥上走去,那大蛇见有人走过来,以为送吃食来了,它&呼&的一下迅速昂起了蛇头,做好了吃人的准备。说时迟,那时快,只看见大蛇迅猛地张开大口向张八扑了过来,想用竹筒似的蛇身紧紧盘住张八的身体,由于张八全身都绑了锋利无比的尖刀,大蛇刚用力缠紧,蛇身上立即血流如注,但大蛇仍缠住紧紧不放,使张八身子难以大幅度活动,只能双手持刀用力斩蛇肚。张九见大蛇一刻也不放松哥哥,连忙放下木桶,想将唾液泼向蛇头蛇身,大概心里也有些慌了,竟将其中一桶撞翻于地,倒掉了,他连忙又把另一桶唾液紧紧抓在手上,用尽力气泼向蛇身,这大蛇遭到唾液泼洒和张八的刀斩,它也不管蛇身受煎熬般的疼痛,其凶相更加毕露,连连口喷蛇毒,使两兄弟连眼睛也一时有点睁不开了,蛇牙也不断地咬张八头部,张八张九受了蛇毒侵害之后,自知性命难保,所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奋不顾身地与大蛇展开了殊死搏斗。张八有意让大蛇缠身,用大刀斩蛇肚,把它的肠子等内脏也拉了出来,张九用削尖的竹尖去戳蛇眼蛇嘴蛇喉咙,这样,人与大蛇斗得非常激烈,真是难分难解,最后,张八张九虽勇敢无比,最后,终因中蛇毒较多,体力渐渐不支而倒地身亡,这大蛇也因二兄弟的狠狠搏斗,流血过多,肝肠等内脏被拉出肚外并遭斩破,不久也很快死亡了。人们站在数百米远的地方看过去,桥头上白云逐渐消失,人蛇搏斗也慢慢地停止了,大家见状,马上关切地奔到桥边,走近一看,张八张九两兄弟早已气绝,与大蛇同归于尽了。
  镇上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向桥头,大家悲痛欲绝,痛哭流涕,选择了一块风水好地,掩埋了两兄弟的尸体。同时人们在清理大蛇洞的时候,发现蛇洞的末端就在水果店账桌下面,由于这条蛇呆在账房地板下的洞里已经很久了,它会时常喷出毒气,时间一长,账房先生体内侵入毒气,慢慢中毒而死。后来,这条大蛇尸被人们用火烧掉了。果然,除掉了那条蛇后,再进水果店做账房的先生就一直太平无事了,而香花桥附近的百姓也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为了纪念这两位打蛇英雄,全村百姓自告奋勇地积极捐款,在墓地附近建造了一座庙宇,庙内塑好了二兄弟与毒蛇搏斗的神像,用以纪念这两位杰出勇士。只见兄弟俩手执大刀,身绑尖刀竹尖,脚踩毒蛇,一幅英雄斗邪恶的悲壮景象,当地百姓嘱咐子孙后代牢记这两位英雄为民除害的光辉事迹,并把他们一直当作圣人来供奉。据说,解放前在天恩桥附近,还可找到庙的遗迹。
4、馒头的传说
  馒头是我国面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馅的白馒头,一种是有馅的花色馒头,又称作包子。白馒头除了大小之分外,区别不大;而包子的花样则非常多,有肉包、菜包、豆沙包、汤包等等,是以馅来区分的。馒头制作简单、携带方便,松软可口,还可根据所需制成各种风味。南翔小笼就是其中名气最响的一种,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已有一百年历史。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
  人们不禁要问,南翔小笼馒头如此好吃,那又是谁第一个制作出来的呢?据说,从前南翔的各家饭店除了要供奉祖师爷刘龙外,还要供奉一个人,他就是诸葛亮。原来呀,馒头的起源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为复兴汉室,呕心沥血,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仅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对国家赤胆忠心,爱民如子。他创制馒头就是一则爱民的故事。
  蜀汉建兴三年(225)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与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后,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对天气变化非常熟悉,但这突然的变化,也使他迷惑不解。他忙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孟获。孟获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祭供。&诸葛亮想到这些战士,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尸他乡,如今战争结束了,将士们得胜回朝,他们却永远成为异乡孤魂,祭奠他们是应该的。他问孟获用什么作祭品。孟获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而且来年肯定丰收。&诸葛亮一听,心里一沉: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颗人头去祭奠,不又是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这样循环往复,冤魂就越积越多,泸水便永无宁日。再说,祭品用人头,这代价也太大了。
  诸葛亮决定不以人头祭泸水。他来到泸水边,只见阴气四起,恶浪汹涌,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乱之中,看来不祭是不行的。当地土人对诸葛亮说:&上次丞相渡泸水之后,水边就夜夜鬼哭神号。从黄昏至天明,从不断绝。&诸葛亮心想,看来罪在我身上,怎么能牵连无辜军民呢,并决定亲自祭供。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人头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这种祭品被称作&馒首&。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馒首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
  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馒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由于&首&、&头&同义,后来就把&馒首&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被食用,人们从中得到启示,以馒头为食品。如今,馒头遍布中国各地,还传到世界各地,至于其中包含着的诸葛亮的爱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但是,在南翔,诸葛亮的故事确是家喻户晓,尤其是那些经营小笼馒头的店主。
&南翔规划相关报道:
转载请注明:原帖地址&&
文明上网,文明发帖
游客直接发表
 验证码:
(150字以内)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 Reserved @ 南翔生活网 周一至周六 9:00-18:00
南翔生活网 (南翔生活门户网站,南翔网络的商业平台)
网站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力士黑水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