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教科书主任竞聘演讲可以覆盖 老师讲的+课本有的 ?

教师读书体会:《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澳洲教育》
“”“”“”“”
“”“”“”
&首先是他们没有教科书。并不是因为澳洲的老师不爱教科书,而是因为澳洲中小学的课程规划弹性很大,很注重务实,他们。如果专门用一种版本的教科书来教学,就无法实现这种课程规划目标。所以,澳洲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也很复杂。比如,要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对收集好的教学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处理,设计教学流程……都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源的时候,不仅要收集各类书籍,还要研究社会上各种不同机构的共享资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通常情况下,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热点、重点问题,会及时地融入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中,让教育和生活无缝衔接。
其次是澳洲
——读《没有教科书》有感
◎罗& 燕
5月,我们学部老师共读《没有教科书》,大部分人都知道芬兰、德国的教育名气大,这本书讲述的却是澳洲教育的曼妙,在澳洲求学、任教的十余年的李晓雯、许云杰夫妇,探寻澳洲教育成功的秘密,把对于澳洲教育制度的理解与感动通过这本书,与读者分享。让我们对澳洲的教育,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我发现学部现在很多工作的指导思想与之无大异。
生活即教育,遍地是教材
澳洲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普遍不用课本教学。教师必须整合名种不同的教学资源,配合教学课纲与班级学生的程度,在每堂课前编写学生专用的讲义。这种情形,从幼儿园到博士班都普遍存在,是教师的专业,也形成了一种风气。
课程与生活紧密地结合,教学模式不以教科书为主,上课前夕,教师必须针对课堂的主题广泛地整合各种资源,编辑成上课的讲义,或是设计成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每学期学部会组织了两次社会实践活动,外出游玩活动和到工厂参观体验活动,陈校要求每一次活动要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要让孩子最大程度地受益。从活动前方案的制订到教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在活动中各种能力的锻炼,活动后交流收获,各项评比等,力求学生在活动中能最大程度地在见识、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得以发展。像这学期组织春游活动,到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与平湖区交界处的“龙凤山庄”春游,活动前学部利用集会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文明旅游的教育,利用美术课时间制作了胸卡并进行评比,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游玩的过程中要有收获,做到“文明有礼参观,安静有序游玩!”,活动回来后,各班进行活动小结,填写春游考察提纲,评选表现优秀学生,事迹在学部展板展示。
春游活动如此组织,到工厂参观体验活动亦如此,孩子们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收获,真谓受益匪浅!
在教学方面来说,都在说“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是课堂”,但真正落实的又有多少?生活即教育,遍地是教材,澳洲做到了,我们尚需努力!
全民阅读在澳洲
澳洲统计局公布了几组统计数据:2006年,有多达62%的澳洲人,把阅读当做他们最喜欢的活动;2009年,有多达72%的孩童认为“放学后阅读是一件乐事”;2010年,澳洲人平均每人每年买10本书。澳洲人认为,“阅读”是攫取知识的基本条件。澳洲全民阅读的风气,就是在政府各个机关、各级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图书馆、出版社、作家乃至整个社区密切互动、全体动员的成果。
行动起来,形成一种风气!
为什么不用教科书
澳洲教师在学校的训练扎实,中小学课程规划具有弹性。澳洲中小学教师会整合不同的教学资源,编成适合学生程度的讲义。并不是澳洲的教师不爱用教科书,而是如此整合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规划方式,让澳洲的教师,根本就没有办法只用一本教科书,就从开头上到结尾。
国际部整合教学资源,编写导学案,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方式,注意建构知识的意义,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展示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比较辛苦,教师在这个过程,提升了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
在澳洲,一纲多本,对教师的要求高,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一纲多本,教师是关键”,教师需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各项能力!
外国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澳洲社会里的许多优质特质,是政府、学校与社会三方共同作用,对人民成功教育的结果!教育,是国家的未来这句话,在澳洲,不只是口号!虽然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在教育这一块,各方面社会给予的都远远不够,但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要做的就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这本书中的许多内容我们可以在工作中借鉴并实施!
&&&&&&&&&&&&&&&&&&&&&&&&&&&&&&&&&&&&&&&&&&&&&&&&&&&&&
&&&&&&&&&&&&&&&&&&&&&&&&&&&&&&&&&&&&&&&&&&&&&&&&&&&&&
──“”“”“”
&&&&&&&&&&&&&&&&&&&&&&&&&&&&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没有教科书》读后感
◎徐敏红
应该说,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很吸人眼球——没有教科书?我们的课还上得下去吗?这对在已经指定了教材的中国根本是天方夜谭的事。合著的两位作者:李晓雯、许云杰,一位被誉为天生的教师,一位天生对教育相当敏感。而本书没有煽情的语言,有的只是朴实,让人想好好读一读澳洲的教育究竟蕴藏了什么特殊的魔法,去教好他们的学生。
“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难教的小孩。耐心地陪伴、倾听与引导,帮助孩子发掘出他们自己的兴趣,才是最好的教育。”——这是书中的卷首语。书中分七章系统的介绍了澳洲的教育体制是如何巧妙地与社会制度相结合,自然地融入生活,真正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以下浅淡几点体会:
一、人尽其才,淡化第一
“每个人都是人才,举头都有一片天,只要适材适所,顺性开发,人人都将成为高人,不可多得的人才。”作者文中多处都传递着这个理念。澳洲的教育,来源于生活,不论是学前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都是为了切实改进澳洲人的未来,而不是单纯的应付评比。所以,澳洲人各项评比放于国际上,可能难有“第一”的项目,但是一项一项地分开排放在一起,每一项的前几名,总会有“澳洲”的存在。
反观我们国内的教育,多年课改下不堪“折磨”的专家们,高喊了多年素质教育的学者们,最终敌不过应试下“争第一”的梦魇。
二、推广阅读,全民行动
澳洲人认为,“阅读”是攫取知识的基本要件。养成阅读习惯,人民才能吸收与理解资讯,再进一步地整合成自己的知识。阅读风气的形成,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为了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及加强成人读写的训练,澳洲政府与“福利部门”合作,发展“语言、读写与数学计划”提供15岁以上64岁以下的成年人免费的相关课程训练,提高阅读、写作与数字的职场能力。
正是有政府这样坚强的后盾,才有了澳洲人民的“手不释卷”。
反观我们,工作同样的繁忙,但是休闲的去处从来很少涉及到附近的图书馆,并不是我们不喜欢阅读,而是我们在意识上就没有重视阅读,这也影响了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使阅读只停留在了形式上。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去图书馆借书,回来后来教室里的孩子们正在上自习,他们很天真的问我:“徐老师,您看书是不是因为很无聊呢?”当时我一阵语塞。孩子们的回答可能是偶然的,但是从深层次来看,孩子认为有聊的就是玩电脑、看电视,从不认为看书是一种休闲并提升自己阅读能力的好方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三、融入生活,教材自主
澳洲倡导让教师选取内容适合的教科书,而不是迁就教科书的章节,一本教到底。这样的做法,让第一线的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与教科书的选择,永远都有最高的发言权。
对比我们国内的教育,各种教材版本如雨后春笋般充斥着校园,究竟哪个版本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谁都没有一个合理的结论。反倒是教科书,改版了再改版,而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就只能适应再适应。其实何尝不可以吸取澳洲教育遍地教材的长处,让教师自己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整合教材,博众家所长,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四、多元饮食,不设午餐
澳洲的中小学,普遍没有提供营养午餐。学校不主动提供午餐,主要有以下两种考虑:一是多元文化的饮食习惯,二是基于健康与卫生的问题。对比一下我们学部现在实行的营养餐,虽然不同于午餐的丰盛,但水果与牛奶、面包的摄入对中小学生的成长还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班的家长们对于此项举措都十分赞成,有一两个不理解的家长在其他同学每天的感染下,也都自带了营养餐到校,开了个好头。
读完此书,我们不难发现:澳洲教育巧妙与社会制度相结合,自然地融入生活,真正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也可以把言教化为身教贯彻到底吗?
PISA1170%20062008&
clothesGood memoriesAA
A Unit7 summer holiday
&&&&&&&&&&&&&&&&&&&&&&&&&&&&&&&&
&Sharon15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刚接了一份高二的英语家教,可是没什么经验,麻烦各位教教我喽…...是直接像老师讲课那样的去给他讲单词,讲课文吗? 还是怎么做呢? 还有教材是就用他们的课本还是新概念好点呢?_百度作业帮
刚接了一份高二的英语家教,可是没什么经验,麻烦各位教教我喽…...是直接像老师讲课那样的去给他讲单词,讲课文吗? 还是怎么做呢? 还有教材是就用他们的课本还是新概念好点呢?
刚接了一份高二的英语家教,可是没什么经验,麻烦各位教教我喽…...是直接像老师讲课那样的去给他讲单词,讲课文吗? 还是怎么做呢? 还有教材是就用他们的课本还是新概念好点呢?我该怎么去备课呢?
感觉他最大的问题是词汇问题,他说记不住单词……
可是补词汇该怎么补呢?
我也带了高中的学生。主要是因为高中生面临的是高考,个人觉得,你还是根据教材进行一些指导,不一定像老师那样讲解课文,主要是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词组,句型,语法进行一些讲解。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特别的相关的高考题。词汇把关,你就把你个人记单词的方法教给他就行。每次去教他的时候,要对他的记单词的质量进行检测。家教的工作就是做好引导,解决一些问题。既然是高二,看他基础怎么样,可以分时间段,对以前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检查漏点。以上是个人经验。
去【苏州家教大本营】看看,也许对你有帮助小学语文课本有“人生教科书”的美誉,从语文教师的特殊职业来讲,教师也是一本书,而且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小学语文课本有“人生教科书”的美誉,从语文教师的特殊职业来讲,教师也是一本书,而且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教授忆:80年代前不知南京大屠杀 老师不讲教科书不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他在南京的家中告诉南都记者,“可以说我一直在南京求学,但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讲南京大屠杀,教科书也不提,任何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都不提。”
核心提示:他在南京的家中告诉南都记者,&可以说我一直在南京求学,但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讲南京大屠杀,教科书也不提,任何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都不提。&
本文摘自:《南方都市报》日第AA38版,作者:高龙,原题:《曾&消失&的大屠杀》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76周年纪念日。烛光祭、守灵仪式、世界和平法会、国际和平集会,幸存者赴日证言&&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显示这一主题日益受关注。
但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研究南京大屠杀时,却面临着窘境。她到南京采访时,没有看到大屠杀遗址,却看到这座城市的大部分老房屋和老街景被拆除。张纯如观察到的事实,正映射了这场旷世灾难的命运:在公众视野中,它曾长期&消失&。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曾是&文革&后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可以说我一直在南京求学,但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讲南京大屠杀,教科书也不提,任何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都不提。&
&老师不讲,教科书不提&
南京大屠杀在日本曾为舆论禁区。前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说,战后数十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判决,尤其是对法庭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宣判,进行攻击与诽谤。&南京大屠杀的血泪历史在日本国内被刻意封锁和淡化,直至70年代初,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仍是日本新闻出版界的禁忌。&
解放后30多年,南京大屠杀也曾在国内教育中长期缺失。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谈起南京大屠杀,第一个想到的是他外公,一位没有经历南京大屠杀,但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人。
上世纪70年代,吴先斌上小学。有一次外公带他去南京秦淮河洗澡。在石头城桥边时,老人说:&当年日本人在这里杀过很多中国人。&年幼的吴先斌听了非常震惊,&外公为什么会告诉我这些?难道他说错了?可他是我最亲近的人啊。&当时,小学生吴先斌接受的抗战教育是小兵张嘎、地道战和地雷战等。&关于南京大屠杀,国家记忆曾经缺失了,但民间记忆一直没有断过。&吴先斌觉得官方的修史不能表达全部情感,后来产生了创办民间博物馆的设想。2006年,他出资创办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收藏了2700多件文物。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也经历了没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教育。
年,经盛鸿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上世纪70年代末,他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是&文革&后最早的一批研究生。他在南京的家中告诉南都记者,&可以说我一直在南京求学,但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讲南京大屠杀,教科书也不提,任何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都不提。&大学时代的经盛鸿接触到关于国民党抗战评价是这样的词汇:&一溃千里&,&望风而逃&,&降将如毛&。
1938年1月,刚刚创刊的《新华日报》曾多次报道了南京大屠杀。后来情形渐渐发生改变。1948年11月解放区的光华书店出版的《中国抗战史讲话》,也介绍了南京大屠杀,不过重点落在揭露国民党军队的逃跑,&在南京就采取逃跑主义,不战而逃。&1949年7月山东新华书店出版的《从&七七&到&八一五&》,则没有涉及这次浩劫,而是对比国共的抗战表现。1957年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的《&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和198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史话》,&南京大屠杀&都没有出现。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作者张纯如这样写道,&南京大屠杀之所以没有像纳粹屠杀犹太人或广岛原子弹那样深入世界人民的意识之中,是因为受害者自己保持沉默。&&在社会上,那些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或受害者也不敢讲,不让他们讲。&经盛鸿介绍,在学术界,1949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30多年里,对南京大屠杀几乎没有研究。
屈指可数的异数是已故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兴祖。1960年,由高兴祖牵头的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小组组织部分师生,开始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调查,历经2年,写成8万字的书稿《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但这部书稿直到1979年才获得刊印,是一本几万字的油印本,只供内部交流。
&当时高兴祖只能单枪匹马地研究,困难重重,没有人理睬,没有人重视,查找资料困难,文章也没有地方发表。后来他想方设法把他的研究成果出了,但没有人理解它的重要性,影响力没有多大。&经盛鸿说。
[责任编辑:高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科书主任竞聘演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