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老师出题的地税系统正科级干部考试题

&&&>&&>&党政资讯
河北省地税系统正处级领导干部选学研修班顺利开班
发布时间: 16:31:25&&&&信息来源:&&&&作者:
&&& 2014年10月20日,河北省地税系统正处级领导干部选学研修班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顺利开班。河北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贾红星、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何钦铭、浙江大学总会计师石毅铭出席开学典礼。
&&& 何钦铭院长首先代表培训承办方对本次培训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祝贺,并向在座班学员简要介绍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有关情况。贾红星局长代表河北省地税首先向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精心组织及周密安排表示感谢,并向在座各位干部培训班学员提出二点意见:一是要珍惜此次培训机会,希望大家沉下心来,抛开杂念,多学习,多思考,力求学深学透。二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各位在座学员自觉遵守各项培训纪律,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外出考察时注意自身形象,树立河北地税良好形象。最后,祝大家在研修期间学有所成、生活愉快,预祝本期研修班取得圆满成功。
&&& 此次培训由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培训中心精心设计,并紧密结合本次培训对象特点和培训项目要求,师资力量强,内容安排丰富。
关于经济管理培训中心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培训中心是浙江大学为实现教育服务社会,依托百年名校优质师资而成立的高端培训中心。中心秉承学院&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宗旨,形成了&前沿、创新、精品&的核心理念和培训特色。现已成为&政府继续教育事业的合作伙伴&、&优秀企业家终身学习的合作伙伴&、&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培育合作伙伴&,&中金会浙江大学基地&、&工信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基地&,并被学员誉为&优秀企业家的摇篮,党政干部的思想库,企业集团的商学院,政企学研资源平台&。经过数年的发展,中心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员的一致认可,年,连续4年荣获学院特殊贡献奖,年,连续3年荣获学院校友工作突出奖,2012年荣获学校继续教育先进集体一等奖。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有用的经验申论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有用的经验
(中国公务员网 &
.cn & 整理) 现在距离省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很近了,如何在最后时刻“磨刀霍霍”,顺利通过笔试第一关,成为了众多备考者谈论的热点。记者采访了几位去年考试中成绩骄人的佼佼者,请他们谈谈自己考前的“秘诀宝典”。 &
速度决定一切 &
小田去年取得了79分的好成绩。他认为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考题比较灵活、实际,题量有点大。有点像智商测试题,题目不算难,但是答题速度要快,一般来说,4分钟答5道题目是正常速度。”他为了节省时间,改变了以前考试中先答题、后涂卡的习惯,“边答题边涂卡,这样不至于在最后收卷时手忙脚乱。” &
“其实提前准备一下还是大有益处的。而且公务员考试的题量大,涉及面太广了,尤其是时政、数学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光靠自己的知识贮备很难胜出。”小田认为,在最后的时间里,抓紧时间对一些经典例题的答案解析进行认真研究,无需埋头于“题海”中,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练出感觉,考场上才能拼出速度。” &
复习讲求积累 &
很多人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不需要做复习和准备工作,完全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考场“过来人”说,复习、准备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相对购买几本有关辅导材料、考试大纲,要挤时间做一下练习题,俗话说“临阵磨刀不光也亮”。 &
公务员考试题的特点是题量比较多,考生如果不经过系统训练很难实现答题速度和反应速度的突破。文科背景的考生不会做数理化方面的考题,理科背景的考生不知道古文的种种典故,这样的“拦路虎”挡住了不少人。 &
许多“过来人”建议备考者,要多读报、多看新闻,“争取走在时政前沿”,不能死背条条框框,而要结合国内外近期重要事件加深理解。对于《申论》这一部分应该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多看一些相关的政治性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
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做些题目,熟悉题型。尤其数字推理和逻辑判断,这些考题都应该做一下专项的训练。 &
放松迎接笔试 &
考生要想成为一个公务员必须过两个槛,一个笔试,一个面试。而笔试要求更高,中等和中上成绩都无缘面试,如果只求稳那必败无疑。 &
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从而避免走弯路。这在《申论》考试中表现尤其突出。首先要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阅读资料一定要花40分钟);其次要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另外,还要注意申论考试中对字数的限制性要求,这一点是极为重要而又是经常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同时,考试答题要想方设法以新、奇求胜,换句话说就是要让阅卷者感到耳目一新。 & 我省公务员考试不指定考试复习用书,也不举办任何考前培训班。这则消息让许多寄希望于辅导班的备考者大失所望,似乎“没戏了”。笔试实际考的是知识能力,许多“过来人”提醒欲参加考试者,在考试过程中一定要沉着细心,很多题并不是很难,只是“转弯儿”特别多,只要细心还是很容易选出答案,其中对一些数字题应该注意一些运算的技巧。王小竹 &
点评:题量大、涉及面广、笔试淘汰率高是公务员考试笔试的特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复习方法和简单记忆知识点,不仅不能适应考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公务员岗位的需要。因此,考生要增强对各种社会热点的敏锐性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如何顺利闯关?考试感觉、考试心态、考试策略,一个都不能少。标标题:[转帖]公务员考试,你让我不能不信命
9 pt 10 pt 12 pt 14 pt 16 pt 19 pt
公务员考试,你让我不能不信命成绩出来了,查到成绩的时候不知道大家都是什么样的感觉,也许有人想哭吧,而我真的哭了。我报的中央某部委,公务员就是我的理想。准备的过程是艰辛的(虽然准备不准备没什么两样),我放弃了考研。公务员不是绝对公平的竞争,世界上也从来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部委的一个叔叔亲口对我说,只要过线了,人事部就会把档案转到部里来,到时候不管你排多少名都要你。部委不是我家开的,事能办到这种程度不容易。我中央公务员考试发挥的不好。第一次考试没有经验,被铁道的模拟题害惨了。更可气的是考行政的时候老师晚5分钟发卷却按时收卷,我气得对她大吼你9点05发的卷凭什么11点整收卷,老师很有风度只是淡淡的一句“我是九点整发的卷啊”,我没有时间和她犟,赶紧涂了20来个B,被收卷。申论更恶心!第一题,“。。。分别说明理由。说明字数不超过200字。”好像原话是这么说的吧??我标点符号都记得很清楚。因为这句话我看了不下20遍,差点对它做了语法分析。这题给了450个格子,我相信不止我一个是按每个理由不超过200字写的,都错了,超字!知道吗,我在考场上把总字数都数了,还和往年的申论总字数要求作对比,又看了看第2题也是要求写200字却只给了350个格,经过充分论证之后写了400。等我写完第一题都有人开始写作文了,呵呵,我最后剩30分钟写作文,笔都没停,基本上等于口头作文,不管别人是否鄙视我,我还是很佩服自己的。成绩出来之前我去考了深圳公务员,没别的意思,它成绩出得快,我想测测自己的水平,什么公共基础知识,根本没复习。结果过线了,进了1:5,没进1:3,那个时候我在广州,没回深圳,直接回了学校。连续几天了,16号开始,我天天登陆www.,等着成绩出来。20号,出来了。查完了我就哭了,国家线120,我行政68.90,申论51,总分119.90。不让我考上没有关系,为什么这样戏弄我!?国家人事部是好同志,人家是讲原则的,没过线坚决不放行。0.1是什么概念?我想,可能改变了我的一生。妈妈安慰我,说“人家很多人都是考了很多次的,你凭什么一次就考上?那不是太顺了??”我凭什么不顺啊!我真的顺吗?从小到大就没有遗憾吗?女朋友嫌我年轻没本事跟北大的硕士跑了的时候,也顺吗?我爸现在还在北京没回家呢!这年头谁容易啊。也许,除了遗憾,还有迷惘。标题:[转帖]200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心得
9 pt 10 pt 12 pt 14 pt 16 pt 19 pt
本人参加了2004年浙江省的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各个环节,对浙江省的公务员考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希望对今后各位朋友考公务员有所帮助。很多人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不需要做复习和准备工作,完全*的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其实提前准备一下还是大有益处的。相当一部分考生在走出考场后,都会后悔:只要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其实并不难。在次告诫大家:如果你对公务员考试寄予了很大希望,就一定要好好准备,辅导书要买,一些考前辅导班能上就上。去年年底决定参加浙江公务员考试,当时还没有开始报名,于是就向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朋友咨询经验,然后在网上寻找各种与公考有关的信息,论坛等等。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在2004年年初的时候得到消息公务员的招考计划将在年后公布,为了认真的准备这次考试,在过年前去参加了浙大的一个公务员考前的培训班。主要讲解了公共基础部分和行政职业能力及申论的内容。由于此前没有出台考试大纲,应此这次的培训还是按以前的考试内容讲解,重点讲了公共基础部分,后来考纲把公共基础部分放入了行政职业能力中,因此这次培训的参考意义就不太大了,但行政职业能力和申论的讲解还是很有效果的,因为辅导的老师虽然不是出卷的人,但都是《浙江省人事录用考试指导用书》的编者,对考试内容的把握还是相当准确的,这在后来的考试中得到了体现。应该如何来安排自己的复习呢?第一, 要按照年度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准备。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这需要考生仔细地阅读。第二, 考前无须反复做题,只要适当地在考前做一定量的练习就行了。同样的练习做得多不会有太大作用,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准备《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办法是提前做几套试题,一是可以熟悉题型,考试时就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二是可以熟悉规则,准备《申论》主要是从一些辅导书中找几篇《申论》的范文读一读,让自己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写作范本,做到心中有数。第三,平时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掌握方法比多做题重要。《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覆盖面颇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临时突击做练习关键是要熟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考试方法。不同的题型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答,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而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类的题目则更需要技巧,这些技巧是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相连的,所以要通过这门考试,更需要的是方法和积累。第四,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还必须加强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在平时应该多进行练习,作有准备的发言,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多搞几次面试演习。平时遇到突发事件不要回避,多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参加一些演讲和辩论,这对锻炼随机应变和自圆其说的能力是极为有帮助的。而且它的作用不单单体现在应对公务员考试,对日后的求职面试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第五,针对以往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考生要认真研读各个考试科目对考生的要求,从而避免走弯路。这在《申论》考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要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阅读资料一定要花40分钟);其次要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这一点是极为重要而又是经常容易被考生所忽视的,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 & 接下来我讲一些经验和感受,可能网上会有很多,在这里只叙述自己遇到的并有感触的事项:1。一定要仔细的逐字逐句的审看招考公告,里面有很多细节问题,包括报名资格,考试程,等等。这个和以前学生时代的所有考试都不一样,会麻烦很多。关于报名资格,硕士学历,外省人也可以报浙江公考,我想其他省份的公考也是如此,比如上海,江苏,广东等比较发达的地区,各位硕士的xdjm可以试试。2。选择什么职位,是非常讲究的。此次浙江省有5千多个职位,有的要应届生,有的面社会,有的有专业限制,有的有性别限制等等,有很多讲究,你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清楚。 职位当然有好坏,在当初我中意的职位里,有省地税,国税,工商等职位,这些当然好,但是最后我还是没有选择他们,因为太热门了,报名的人太多了,并非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而是希望太过渺茫。基本上是七八十人,100多人角逐一个职位。没有必要去抢。一般来说省级机关竞争比较激烈,地方机关要稍好一些,但是热门职位永远是热门。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所以要多观察,多咨询,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3. 复习。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方法。但是了解考试形式内容是首当其冲。特别是行政能力测试考试,时间要把握好,精确到半分钟。每一组题目,卷子上都会标明建议时间,一定一定一定要频繁的看手表,按照那个时间来答题,答不完也要跳过去,答下一组。因为不同类型的题,难度不同,你可以把简单的题时间挤出来,等全部答完了再回过头来答那些来不及或者没有把握的题。由于政策变化比较大,专业课的复习完全没有用处,本来以为是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题型,结果卷子发下来一看,和程序员考试差不多难。明年不知道会是什么题目。不过,既然所有人都复习错了,反而也是公平的。4。知识的积累,作为公务员,对于社会,国家的发展关注是必须的。所以对于三农问题,**问题、西部开发、东北复兴、马加爵、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发展等等热点问题,虽然不一定 要求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问三不知是不行的。女生在这点上相对要弱一些,尤其要注意多关心国家大事和宏观方面的事情。平时要多看报纸,如南方周末,三联周刊等等,可以突击一下半月谈杂志,呵呵。5。关于面试。网上资料很多,可以下载来看看,准备一篇3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这次没用上)。不要死记硬背那些对热点问题的回答,一定要形成自己的语言。真正面试的时候,肯定是蛮心慌的,但是不要乱了阵脚。在场面上,不要有任何小动作,4个问题准备一个答一个,不要一气答完。说话语速要慢。你的面前会有一张桌子,上面有笔和纸,可以小列提纲,然后分几点回答,不要没头绪的说,不要重复的说。可以少说,不要滥说。15分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时间足够了 标题:[分享]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浙江版)
9 pt 10 pt 12 pt 14 pt 16 pt 19 pt
浙江省2005年招考采用“2+ x”的方式,2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 “x”指专业科目。从考纲要求看,复习重点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大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指定教材中列出的五部分,满分为120 分。 &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考两种题型: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前者实质是数列问题,后者则考察四则运算能力。做这部分题时,有个小技巧,即使用排除法来提高命中率。 &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考三种题型: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这部分题目往往要求考生从被选项目中选择符合题目所要求的词、句、表达。它所要求具备的能力在平时的积累,做题时要准确审题,逐一对比排除。 &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考四种题型:图形推理、演绎推理、定义判断和事件排序。演绎判断和定义判断是考察学生逻辑推理和判断的,做题目时往往可以借助常识判断,只要确定某一环节的次序往往就能确定正确答案。图形推理题型答题时,首先观察第一套图形并找出其规律,然后把这套规律运用于第二套图形。观察的要点有元素量的变化、旋转或移动方向、图形之间是否相互叠加、外形上是否相似等。 &
第四部分基础知识涵盖经济、政治、管理、法律、科技、历史、国情等方面,内容广泛、纷杂。要求广大考生全面、准确识记和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考点。 &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考生应掌握基本题型及解答技巧,要读懂图、表和文字,然后再用排除法淘汰迷惑性选项,还要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
关心时政是申论的基本要求。解答申论要注意几个技术问题: &
1、仔细阅读材料,从给出的各种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关联的材料中“提出”所指向的一个共同的 “问题”。
2、关于写作的框架,通常一篇完整的申论的基本框架如下:A、点题,一句话或者两句话引出材料中之问题焦点。B、分析问题,分析焦点问题的来由,现状和可能的发展。C、解决问题,这部分最重要,申论考察的其实就是这一点,就是你对这个危机问题或者焦点问题是有怎样的想法和解决方式。
3、写申论最好能在每个部分中,无论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都采用“一、二、三”的层次表达,显示你的条理。
4、要自圆其说,每个人从材料中归纳出来的问题或者焦点可能不尽相同,你一定要围绕问题,得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围绕自己的意见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
5、开头和总结非常重要,一般开头就是引出问题,表示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结尾的时候在提出解决的问题的方案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的发展的展望。
6、最好能够运用、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经典著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观点。
7、多站在党委、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要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标题:[分享]公务员考试:工夫在“考”外
9 pt 10 pt 12 pt 14 pt 16 pt 19 pt
  在200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一道“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试题难倒了许多大学生。一些大学生走出考场后懊悔不已:“别的题复习时或多或少都涉及到,唯独这道题压根儿没准备,谁能想到会出这样的题?”煞费苦心准备了一年,竟栽在这样一道“压根儿没想到”的题上,是有点儿可惜。  这道题是否出偏了,或者是出难了,像有些媒体所说的“连专家也无法解答?”我看不是。我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讲国情不能离开农村、农业和农民,离开了“三农”,就不是我们的国情了。公务员考试不同于其他考试,其他考试严格界定在一定专业范围内,最多外延至相关行业。但是公务员职务有其公共性和行政性,涉及宏观的公共管理层面和广泛的公众利益,负有较普遍的社会责任。因此,它不仅需要具备报考政府行政部门的一般性和专业性知识,更需要开拓的视野,宽阔的胸襟,对国策国情的宏观知识和把握,这是对公务员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这一点看,“三农”试题出得既不偏也不难,是公务员考试题中应有之义,不出这样的题反倒说不过去了。  那么这道题为什么令大学生措手不及呢?问题出在学生本身,出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上。学业忙、就业压力大是客观原因,但不是不了解“三农”问题的理由,你既然要考公务员,就要按照公务员的素质要求自己。话说回来,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是具有较高修养和人类关怀的人,除了关心所从事的具体领域的工作以外,还应该了解和关心公共事务,关心本国和世界的事件和趋势。这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起来挺玄,其实不玄也不难做到,平时多看看报,多议论一下就可以了。比如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媒体报章铺天盖天,瞅上一眼就知道是“三农”问题,焦点是农民增收,你不看都不行。如果说这一次你漏过了,那么两会你总不会充耳不闻吧?大会把“三农”列为“重中之重”,那么多官员在大谈农民增收。只要稍稍留神,在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还会无辞以对吗?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生活在一张社会网络中。作为网中的一个点,要与外界建立各种联系,这些联系建立得越完善,生活质量就越高。一些公共事务,如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件,要在日积月累中构成认识网络,逐渐建立起兴奋点,以提升自身素养扩展精神内涵,即使不考公务员,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标题:[转帖]体验2005年公务员考试 中央卷和地方卷特点比较
9 pt 10 pt 12 pt 14 pt 16 pt 19 pt
、19日,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刚刚结束,在此之前,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也封卷未久。这两次重大公务员考试后,笔者对考生们作了个跟踪采访,看他们究竟考得如何?特别是参加了不同性质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对中央卷和地方卷的特点作些比较。 &
硝烟:并不容易的考试 &
复旦大学的小周是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在采访中,他笑着说:“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一点都不比高考容易,同样要过五关斩六将。没有一定的水平,要通过这样的考试简直不可想象。” &
小周今年报了好几个层面的公务员考试: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四川省公务员选调等等。目前,这几个公务员选拔考试都已经基本结束了。 &
比较今年的考试,笔者访问了小周和他的几位同学。 &
今年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从整体上而言,试题题量多、难度比较大。考完后,多数考生反映,行政能力测验不能从容地做完题目。申论考试资料层次比较复杂,比较难把握论述的层次。 &
与之相比,今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难度较低,题量也比往年有所减少。根据考生反映,行政能力测验的题目基本可以顺利完成。申论考试相对而言也比较灵活,考生发挥的余地比较大。但是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和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最大的不同是:中央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是先报名职位,后参加考试;而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是先考试,等结果出来后再报职位。 &
几位同学也告诉笔者:上海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浮动比较大,而且今年的试题相对灵活,并不表明它的区分度就低。整体竞争还是很激烈的。 &
按照小周的说法,公务员选拔中,选调是比较容易的途径。以他参加的四川成都公务员选调来说,由于参加选调的多数是四川的考生,而且来选调的单位一般紧缺人员,所以考试的结果出来很快,三两天就可以签约了。目前,小周的一位同学已经通过这个途径签约,马上将成为四川成都的一名国家公务员。 &
目前,在高校中像小周这样的毕业生很多,他们用功地准备着各个地方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希望能够有朝一日进入公务员队伍。 &
竞争:综合实力的展示 &
公务员考试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完善,已经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公务员选拔的立法、选拔程序、选拔方法上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定。因此,在公务员考试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和所谓的“搭便车”现象越来越少了,相对公正的平台给考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
在采访中,一个考生感叹道:“现在公务员考试对于考生的整体素质,包括逻辑思维、专业能力、应变能力等的要求都有所体现。整个选拔过程体现了一种选拔精英的意识。” &
以今年中央和上海的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为例:前者是关于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资料,后者是关于行政许可法的资料。要求考生对时政有所了解,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归纳能力和对事物的把握能力。一些考生就在这一关上没能顺利通过。 &
从全国范围来看,今年的公务员考试还没结束。有些省份还没有开始,有些还未进行第二轮考试。考生们还有很多的机会。当然,选择这些机会的同时,也表明选择了挑战。 标题:[转帖]浙江:2005年不考记忆考能力 公务员笔试该怎么备考
9 pt 10 pt 12 pt 14 pt 16 pt 19 pt
中国宁波网讯随着公务员笔试日渐临近,许多考生正在积极复习备考。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有关人士昨天指出,公务员考试是能力考试,有别于知识考试,关键看个人素质和平时的知识积累。他还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备考和应试的几点技巧。 &
今年到底考什么 &
据介绍,今年公务员考试实行“2+X”的方式,“2”是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门公共科目,所有考生均须参加;“X”是指专业考试科目,全省统考的有文秘、法律、计算机、行政管理、经济管理、财会、审计、统计、财政税务和城市规划等10个专业。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从事行政机关工作的潜能,这种能力是长期积累、比较稳定的。《申论》试卷主要通过应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和加工,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 &
不搞题海大战 &
据介绍,在考试举办机构不办培训班的情况下,考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
第一,考生要按照年度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准备。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考生要仔细阅读。 &
第二,考前要适当做些练习题,一是熟悉题型,考试时可以节省时间;二是熟悉规则,任何人都很难答对所有题目,因此考生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久,遇到难题可先跳过去,有时间再去思考。 &
第三,平时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掌握方法比多做题重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考题覆盖面颇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可从一些辅导书中找几篇《申论》的范文读一读,做到心中有数。 &
更需要方法和积累 &
不同的题型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答,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而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类的题目更需要技巧,这些技巧是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相连的。所以要通过这个考试,更需要的是方法和积累。“高分低能的考生是难以通过这样的考试的”,有关人士强调。 标题:[转帖]想当公务员的请看
9 pt 10 pt 12 pt 14 pt 16 pt 19 pt
-12-06 14:15:00 发表于搜狐焦点天津房地产网-谈房论市-立达博兰论坛已经或即将“打包”出炉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显示出撬动中国“官本位”沉重积习的努力(全新优良投资工具,透视股市的智能波段王) 即将开始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吸引了空前规模的54万名报考者,他们将以平均比例37.3比1、 某些职位高达100比1的竞争烈度,开始“入仕”的首次“闯关”。 一名风华正茂的大学本科生,如能在公务员考试中成功“突围”,进入县级机关,一年后可“转正”为科员。此时,这个年轻人处于非领导职务序列公务员8个级别中的倒数第二级。但是,在未来十几年内,他的“仕途”都可能在这个连副科级都够不上的低阶上停滞不动。(用基金经理、机构的视角观察股市......) 在没有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区分的中国,占全国公务员58%的县乡两级公务员——超过300万人,受制于机构规格和职位数量,绝大部分难以升迁,只能在科员、办事员这两个最底层的台阶上走完职业生涯,而相应的难有太大起色的工资、福利待遇,也将伴随他们终生。 不过,两年多来11易其稿并已向国务院报送即将提交初审的《国家公务员法》,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职务与职级制度,在“当官”之外,将为中国500余万公务员另辟一道上升阶梯——即使没有职务的升迁,也可以通过职级晋升获得待遇的提高。 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重头戏”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向被称为改革中“最热闹、最卖力、真刀真枪”的环节。十六届四中全会之后,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特点已日益明显。 “地方公务员对于这种改变命运的新制度翘首期待。”参与起草《公务员法》、多年研究职位分类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博士,曾多次到地方调研。 尚在酝酿中的党政机关干部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规定,是2004年重点推出的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六项措施之一。而其余五项涉及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辞职等举措已形成法规性文件,并在上半年集中亮相,与《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合称“5+1”文件。 “打包”出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举措此前未见,但可能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惯例。据悉,未来数月还将有一组文件颁布。中组部有关人士表示,这种做法的好处明显:力度大,社会影响广泛。 10月中旬,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发表讲话说,要抓紧出台一些经实践检验比较成熟的改革措施,如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交流和任职回避制度等。 他强调说:“为政之道,要在得人。” 终结“官本位” 在向领导职务严重倾斜的中国公务员世界,职务晋升一向被视为最大的激励。 山东济南市委组织部2003年的抽样调查显示,80.6%的被调查者认为职务晋升是对公务员最有激励效果的因素。长春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数据表明,某单位达到条件的干部中有70%不愿意从副职领导职务改任正职非领导职务。 “公务员待遇主要与领导职务挂钩,因此不少人进了政府机关就把当官作为最大的追求。”宋世明分析说。在目前体制下,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需求的无限性与政府机关领导职务供给的有限性,是一对几乎无解的矛盾。但对绝大多数公务员来说,仅靠职务晋升来提高待遇是不现实的。 宋世明介绍说,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制度,直指公务员职业发展阶梯过于狭窄、激励方式过于单一的弊端,旨在确立职务晋升与级别晋升渠道的“双梯制”,为公务员另辟晋升渠道。设计中的职级,意即公务员职务所对应的级别,是职务、能力、业绩、资历的综合反映。 而目前的中国只有8%的公务员是副处级职务以上,92%的公务员职务层次都在科级职务以下。 就在这8%中,有统计称,中国县级干部的任期平均不到3年,职务升调频繁。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低阶公务员晋升的异常迟滞。一份2002年的调研报告显示,广东某县县直机关33个党政工作部门中,23%的正科级干部任职10年以上,最长达16年;63%的副科级干部任职10年以上,最长14年。 公务员以职务为惟一衡量尺度的职业发展阶梯过于逼仄,大多数人难以挤进这个狭小的通道,而进入通道的人又必须不断上升,谋求更高职位,以期更多的待遇和收益。“官本位”由此愈演愈烈。 在中组部的一次座谈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官本位”谈了自己的体会:“干部工作中有一个突出问题——‘自古华山一条路’,所有的工作都套用一个系列,用一把尺子度量各种各样的人,老百姓称之为‘官本位’,就连上市公司定期权的时候,按照干部的级别,正部级多少,副部级多少。” 现实中非领导职务往往不是根据工作需要,主要是为解决待遇而任命。某市国税局一基层税务所共有22名公务员,除去所长,其余21位都是主任科员。 事实上,中国人事管理中“级别”的概念曾经反复。1956年,机关工作人员曾被划为30个级别,级别既是确定工资的惟一依据,也是任职的参考,但随后级别却演变为与政治生活待遇挂钩的指标。 1985年实施工资改革,级别被取消,实行了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职务因素被过分突出,从而强化了官本位意识。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恢复了级别设置,国家公务员被分为15级,领导职务从总理到副科长共10级,非领导职务从巡视员到办事员共8级。这次改革试图在前两次制度安排中找到职务与级别的平衡点,但最终重心还是倾向于职务一边,还是一种“官本位”的制度设计思路。公务员依然热衷于对领导职务的追求,几乎感觉不到级别的作用。 关注职务与职级制度设计的宋世明说,科学的公务员分类是建立这一制度的根基。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以人的资历为主要分类指标的品级管理制度始于秦汉,但主要是解决官员的地位、身份及俸禄问题,并没有严格的职位资格要求与分类管理。“而目前公务员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传统很缺乏,职位分类的优势也没有机会展现,长期品级分类实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官本位’观念深入骨髓,贻害无穷。” 与中国古代官制相比,专家们更倾向于借鉴西方国家的现代文官制度。1923年出现于美国的以“事”为中心的职位分类,以及近年来英国、法国等品位与职位相融合的分类制度,都被视为中国官制的发展方向。 360度的干部评价体系 11月29日,江苏省正式启动了首次省级机关作风建设万人评议活动。82个省级机关12月将迎来首次“年终大考”。 据悉,参与这次评议的10457人中,包括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县(市、区)机关干部,乡镇、街道干部和城市居民、农民代表。 评议排名靠后的单位,将被责令限期整改并定期验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单位,将对其主要领导作出处理。 上海市徐汇区正在进行政府部门绩效考评制度的试点,对年度的各项目标任务从行政成本和行政效能上进行绩效评估。有关人士指出,绩效制引入政府考核,评估以工作“痕迹”说话,这对习惯以领导“印象”为重的政府部门考核来说是一个转变。 10月中旬,北京市领导人才考试评价中心在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挂牌成立。该中心隶属北京市政府,将独立运用考试评价技术手段,为北京市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搭好服务支持平台。 《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对北京市党政领导人才、企事业单位领导人才素质能力和任职资格进行评价,实行独立司考、考任分离,研究并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党政领导人才考试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 考试评价中心主任袁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指标体系属于评价当中的技术指标。每个评价体系平均有10种评价指标,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素质、心理素质、性格、工作经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诚信度等。在设计评价体系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职位来量身订制。不同职位和岗位的评价体系各不相同。 北京率先在全国出台了这样一套干部任职评价体系,运用技术手段对党政机关、企事业领导干部进行考评,学者评价认为,这是地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项创新之举。 此外,2005年年初,全国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都将开始接受经济责任审计。不久前,审计署官员披露,在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推开的基础上,审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行政体制专家吴江认为,目前中国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正向多元化、全方位发展,“评价的主体有上也有下,有内也有外,是一种360度的考核评价。” 他说,对于官员,最根本的评价主体是群众,但不同的主体肯定有不同的尺子,有一致也有差异。“不能指望搞一套体系能够代表所有体系。”他认为,中共高层强调“民主评议”,已经表明注意到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趋势。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强调,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而在各地早在年初就开始的尝试中,环境保护、土地征用补偿乃至民间艺术保护等,都成为考核内容。 吴江表示,建立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过去考什么什么作假,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屡禁不止,其中就有考核标准的导向问题。” 吴江认为,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干部划分等级,贴上优劣符号,不是让干部获得褒奖、赏识、赞誉,这是功利主义的目的。评价的眼光应该更远,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改进绩效。 吴江正在与欧盟合作,就制定官员考核评估体系进行国家级课题研究。2003年正式启动的这个项目,在一些地方的实验已经进行了3年。 他说,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包含许多难点,如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表面利益与潜在利益,公平与效率,GDP与生态环境。在衡量考核领导干部时,对于诸多的考核目标,要确定一个价值尺度——对干部的考核不同于对企业的利润管理,其价值取向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川省党建研究会副会长陈代昌则认为,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整体配套性和协调性不强,这是导致推进深化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完善干部择优汰劣机制的关键是对干部的认定,因此,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十分必要。结合四川省的实践经验,他认为,在疏通“出口”上加大力度,切实解决干部难“下”的问题,形成干部队伍新陈代谢的正常机制,才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攻关的一块“硬骨头”。 抓牢“选举类”干部 作为党建专家,中央党校王贵秀教授更关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有关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部分内容。 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 王贵秀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选举类”和“任用类”两类干部长期混合,要提升执政能力,应抓牢“选举类”干部。 “四中全会‘决定’提及的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思路,急需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他表示。“比如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扩大差额选举’是针对‘选举类干部’候选人的产生办法,具体应扩大到什么范围,是否都应逐步实行差额选举,比例多少,还应该具体规定。同时,应明确规定一般都实行正式选举差额,特殊情况才可搞预选差额。” 在即将出台的有关制度中,“党政领导职务干部任期制”备受关注。 王贵秀说,改革开放以来,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迄今为止,终身制并没有完全废除。离退休制度原则上有了,但执行时常常打折扣;任期制在国家机关有了规定,但也有不完全执行的情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党内没有规定任期,党章只抽象地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政府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 这位多年从事党建研究的专家说,邓小平曾反复强调必须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并且把这看作是“制度上的重要问题”。他表示,相信未来有望进一步修改党章,对党内领导职务的任期作出明确规定。《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程瑛/北京报道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金融界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金融界网站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标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72144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级 处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