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反应cu4hno3/DMF (200

难以撼动的“正室” 索尼70-200+α900评测_硬件_科技时代_新浪网
难以撼动的“正室” 索尼70-200+α900评测
作者:中关村在线 毛毛虫
第1页:前言
  说到黄金焦段,大家心里必然会想到70-200,因为这一焦段镜头的设计和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成像素质非常高,因此几乎是各个品牌变焦镜头里的“顶梁柱”。除了大名鼎鼎的尼康“小竹炮”和佳能“爱死小白”,索尼家的“70-200”G头也是这一焦段的经典之作。
索尼70-200 F2.8 G镜头
  早在多年前,笔者就已经体验过美能达的那支70-200 G的“牛”头,如今,美能达虽然关门歇业,而索尼“借尸还魂”,让这支美能达牛头摇身一变,冠以索尼70-200F2.8G之名重获新生。
本次评测用机身和镜头由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存储卡由雷克沙公司独家提供,特此鸣谢
  对于这支镜头的素质,我们没有丝毫怀疑,随着索尼骄子α900的诞生,这支镜头再次绽放光彩,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那么它和α900搭配又有着怎样撼人的表现呢?
第2页:外观设计
  这支原厂的索尼70-200有一个非常豪华的“住所”,这是一个皮质的镜头袋,袋壁有着厚厚的绵,可以较大程度地抵御撞击。开口采用双排拉链设计,操作方便。
索尼70-200的镜头袋
  这支索尼70-200F2.8G镜头外观也由黑白两色相间,类似佳能小白。从个头上,这支索尼70-200与我们前两天评测过的腾龙70-200非常接近,不过这支镜头镜身为直筒设计,笔直的线条显得刚劲有力。
索尼70-200F2.8G
  从做工上说,这支镜头采用全金属材质,总重量达到1340g,因此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十分扎实。金属的意也带给用户高档的质感和手感,让人不禁感叹原厂毕竟是原厂,做工就是不一样。
索尼70-200镜身按键
  镜头的变焦环和对焦环为黑色等宽,与镜身的白色金属部分相得益彰。而在两环之间,除了有对焦距离标识窗以外,还有三个等距离的按键,这是该头的锁焦键。而在镜头尾部分别排列了三个功能键:对焦方式切换键、DMF模式选择键和电子焦段选择开关(关于这三个按键的功能说明将在对焦设计一页提及)。这三个按键健体中部有个突起,加上阻尼适中,因此操作手感十分舒适。
遮光罩设计
  这支索尼70-200的遮光罩非常宽大,有两个地方的设计体现着原厂之于副厂的差别。首先是这支遮光罩设计了方便用户拨动滤镜的窗口。其次是遮光罩的内表面为绒面,这种绒面比副厂镜头采用的环纹设计能更好地吸收反射光。设计的细微之处正是体现一个镜头定位之处。
索尼70-200镜头的遮光罩设计
脚架环设计
  索尼70-200的脚架环设计也和其他脚架环不一样,脚架环并不能被完全打开,但是环的内侧有四个孔,松开脚架环的固定螺帽后,只有找到镜身上与这四个孔对应的4个固定金属螺钉,脚架环才能套入或取出(如图中所示,拆卸或安装时,镜身上的红点和脚架环的红色刻度线对齐就行)。
&索尼70-200的脚架环设计
第3页:镜组设计
  很多品牌的镜头都将镜头的特性写入了镜头名称之中,人们从镜头的全称里就能看出这支镜头用了什么工艺,但是索尼镜头一向都比较简洁,光从镜头很难看出镜头特。现在,我们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支镜头的一些设计。
  镜头名称里我们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它是G型头,也就是索尼高级镜头。我们来看看这支镜头的镜组结构。索尼70-200F2.8G采用16组19片镜片的镜组结构,其中有四片ED低色散镜片,因此,这支镜头对于色散的控制应该比较好。
索尼70-200F2.8G镜组结构示意图
  镜头的MTF曲线很能说明这支镜头的素质。下图分别是该头在70mm和200mm端的MTF曲线。其实关于MTF曲线含义的解释比较复杂,不过简单地看,10lp/mm可以看成是对镜头反差、锐度的一个描述,而30lp/mm则可以认为是镜头解像力的表征。
  一般来说,30lp/mm的MTF数值超过80%已经是极佳的表现。而下图中,绿线标识全开光圈时的MTF,而红线是F8时的MTF。因此,从MTF曲线来看,这支索尼70-200镜头无论是在70mm还是在200mm,无论是在全开光圈还是F8的最优光圈时,反差、锐度都超过了90%,而解像力都非常高(30lp/mm的MTF超过了80%)。
  对应的实线和虚线代表径向和切向,两者越接近表明镜头的像散控制越好。而从下图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支镜头在像散上也有着不错的表现。总之,MTF处处表明这是一支绝对的高素质镜头,有着十分优秀的反差和解像力,中心和边缘差距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索尼70-200F2.8G的MTF曲线
  此外,这支镜头还采用了9叶片光圈,内对焦和内变焦设计,其最近对焦距离为1.2m,比副厂的腾龙镜头稍远,放大倍率也只有1:4.76。最重要的是这支镜头搭载了索尼的SSM超声波马达,让对焦更加快速宁静。
34°-12°30′
70-200mm(在APS-C画幅数码单反上等效为109-310mm)
196.5mm×87mm
花瓣型遮光罩以及镜头筒
第4页:变焦和对焦设计
  索尼70-200G的变焦环位于镜头前部,环体宽大,阻尼适中,手感良好。采用内变焦设计使得这支镜头在变焦时体积一点都不会发生变化,操作感非常不错。
索尼70-200的变焦环
  镜头的对焦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支镜头的操作感。而提到这支镜头的对焦设计,笔者认为它应该是所有同类型镜头里设计最为人性化和完善的一支了。首先,这支镜头采用了高端镜头才用的内对焦设计,对焦时,前组镜片不会转动,镜头长度也不会增加,因此非常有利于使用滤镜。再加上对焦环在阻尼和手感上都十分舒适,操作起来自然感受良好。
索尼70-200的锁焦键和对焦距离标识窗
  其次,前面提到,在这支镜头的前部的上、下和左侧分别有一个按钮,这三个按钮是它的对焦锁定键。当我们半按快门合焦后,按住其中一个按钮,此时焦点位置便被锁定,可以随意构图。而且,更加人性化的是这三个按键分别位于横拍时的上下方和左侧,因此无论你是横拍还是竖拍,都能够让扶持镜头的左手在最佳位置上操作该键。
中间键是DMF模式选择键
&& 最后,这支镜头的对焦方式选择模式非常人性化。普通镜头都只有AF/MF的切换键,或者是采用全时手动对焦。索尼70-200的按键中,除了有AF/MF切换键,左侧按键是电子焦段选择开关。两者之间还有一个DMF选择键,这个键可以在全时手动对焦和正常对焦方式(由AF/MF来决定对焦方式)。对于高级用户,职业摄影师来说,更加细分的设计将让这支镜头更加符合他们的使用习惯,方便他们的操作。人性化的设计是一支高档镜头的魅力所在。
  索尼70-200采用了SSM超声波马达驱动对焦,对于超声波马达的优点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对焦时非常安静快速,而在使用中,我们也从来没有发现有对焦不准的情况,无论是光线好还是弱光环境,结合α900的强大对焦能力,这支镜头和α900总是能最快最准的对焦。
第5页:实验室锐度测试
  我们在实验室拍摄了ISO 12233分辨率标板,拍摄使用索尼70-200F2.8G头,机身为索尼α900,最大JPEG,ISO 100,反光板预升,降噪和动态优化等功能关闭。拍摄结果经过专业软件处理后得到了MTF50锐度值。
70mm锐度值
135mm锐度值
200mm锐度值
  测试结果证实,索尼70-200在70mm端的表现异常优秀,全开光圈时,中心锐度也高达2640LW/PH,而这个值和最佳光圈F5.6的差距并不大。在70mm各级光圈下,中心锐度表现非常稳定,边缘和中心相差不多。
  随着焦距拉长,锐度略有下降,不过这种下降非常轻微,尤其是最佳光圈的降幅非常小,相比之下,只有200mm端在F2.8中心锐度下降比较明显,边缘和中心锐度的差距也加大。但是总的来说,这支索尼70-200不愧为一支“牛”头。
第6页:70mm端中心和边缘表现
  为了对比镜头的中心和边缘成像,我们将在实验室拍摄的分辨率标板进行了中心和边缘的100%截图。
70mm端中心边缘截图示意
70mm端中心和边缘截图对比
  从70mm的100%截图我们很容易看到,索尼70-200这支镜头在这个焦段锐度极高,在F4和F5.6时,画质达到最佳状态。而且边缘锐度也保持较高的锐度表现,但是边缘部分能觉察到紫边,不过并没有对画面质量构成较大影响,如果不放大到100%是难以察觉的。
第7页:135mm端中心和边缘表现
135mm端中心和边缘对比
135mm端中心和边缘100%截图
  135mm端的锐度依然很高,但是边缘成像比之70mm端下降更明显一点,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此时的色散变得更加明显,导致边缘成像的锐度下降。
第8页:200mm端中心和边缘表现
200mm中心和边缘对比
200mm端截图示意
200mm端中心和边缘100%截图对比
  200mm端能够明显感觉出锐度的下降,不过尽管如此,画面还是保持着不错的反差。此时,最佳光圈出现在F5.6,而F2.8最大光圈下中心锐度下降得比较厉害,画质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如果可以,尽量避免在200mm端使用F2.8。与此同时,边缘部分的色散变得更加严重,不过除了色散外,边缘的对比反差亦不错,画质也没有一塌糊涂。
第9页:室外实拍测试――70mm端
  我们使用α900与这支镜头搭配,在室外拍摄了这支镜头的各个光圈和三个不同焦段在同一场景的对比图,也截取了中心和边缘部分。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下载后面的原片自行对比。使用最大JPEG格式,自动白平衡、标准色彩风格。手动曝光。其余参数可以在EXIF信息中查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截取中心和边缘只是为了展示在画面不同位置的成像状况,并不是要将中心和边缘画质进行对比来说明边缘成像地下降。
&F2.8&F4&F5.6&F8&F11&F16
&点击查看原图:F2.8和F4&点击查看原图:F5.6和F8&点击查看原图:F11和F16
  和前面测试结果一样,这支镜头在70mm有着非常强的描写能力。在F4和F5.6时,画质达到最佳状态。画面边缘部分出现了轻微的色散现象,但影响不大。而在暗角方面,这支镜头也有很好的控制,我们只在F2.8时看到轻微的暗角,收小一级到F4时,暗角就十分轻微了,F5.6时几乎消失。
第10页:室外实拍测试――135mm端
&点击查看原图:F2.8和F4&点击查看原图:F5.6和F8&点击查看原图:F11和F16
&&& 这个焦段的实际样张显示,其中心锐度似乎比70mm端还好一点,不过很可能是视觉差异,我们没有在边缘发现明显的色散现象,因为实际拍摄时出现色散的几率比实验室要小。而这个焦段的暗角更加明显,到F5.6时得到很好的纠正。
第11页:室外实拍测试――200mm端
  200mm端,设置依然不变。
中心和边缘100%截图
&点击查看原图:F2.8和F4&点击查看原图:F5.6和F8&点击查看原图:F11和F16
  200mm端,实验室数据虽然没有下降多少,但是实拍样张却能够明显反映出中心锐度的下降,尤其是F2.8,直到F5.6时锐度才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程度。像实验室测试的那样,200mm端的边缘色散现象也再次凸显出来,而暗角现象似乎也变得更加明显,F2.8时非常严重,直到F5.6变得不那么明显,F8时才基本消失。
第12页:样片展示
索尼α700拍摄:最大JPEG格式,标准色彩风格,动态优化设置为标准,自动白平衡。
160mm,F2.8
150mm,F2.8
70mm,F2.8
200mm,F5.6
α900拍摄:最大JPEG格式,标准色彩风格,动态优化设置为标准,自动白平衡。
200mm,F2.8
135mm,F2.8
  从长焦端的样张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支镜头柔和优美的焦外虚化,虽然200mm在F2.8光圈时的锐度略欠,但是画面的色彩依然非常饱和浓郁,层次也很丰富,如果收小到F4或者F5.6就会有更佳的表现。
第13页:总结
  再次体验这支索尼70-200,我们不禁感叹原厂头毕竟是原厂头,索尼70-200绝对向我们展示出了它的“正室范儿”。这支镜头有着金属材质机身、原厂镜头的扎实做工,这从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就可以感受到。而操作感上,该头的变焦环和对焦环不仅宽大舒适,均匀平滑的阻尼,适中的行程都为我们提供了颇为优良的手感。
  对于高级用户,这支镜头还提供对焦切换方式选择,用户可以选择全时手动对焦或是标准的AF/MF切换对焦。这种人性化设计在其他镜头上很少见。不仅如此,从皮质的镜头袋,到植绒的遮光罩,以及遮光罩的滤镜操作窗口设计都体现出了原厂镜头的高档定位。
索尼α900+索尼70-200F2.8G
  搭载了SSM超声波马达的索尼70-200镜头在对焦上也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没有超声波马达的副厂镜头比起来,这支镜头的对焦更为快速且安静,尤其是在弱光环境下的对焦能力得到了提高,基本上不会出现拉风箱的现象。
&&& 从成像上来说,这支索尼70-200G镜头延续了柯尼卡美能达时代70-200镜头的优秀表现。4片ED镜片的使用很好地削弱了色散现象,而中心部分的高锐度令人惊艳,边缘和中心差距不大,表现也令人满意。不仅如此,该头的色彩鲜艳浓郁,饱和度高,反差良好,焦外虚化油润,非常适合拍摄人像和风景。唯一的不足也许就是200mm端的色散和F2.8时的锐度。
索尼α900+索尼70-200F2.8G
  这支镜头重达1340g,颇为沉重,因此防抖非常必要。但是索尼机身具有防抖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如果用到小光圈或者200mm端时,尤其是在北京这种大风天气里使用的话,一支三脚架还是非常必要的。这支镜头目前售价为15000元左右,看起来似乎很贵,但是考虑到这支镜头的优秀配置和性能,这款号称“镜皇”的远摄变焦镜头还是非常值得的。
相关链接:?索尼用户的黄金头 腾龙70-200mm镜头评测?α新神话! 索尼全画幅数码单反α900评测?尼康廉价好搭档 腾龙70-200+D3组合评测?索尼粉丝必看之索尼70-200mmG头锐度评测?平民长焦炮 尼康适马腾龙70-300mm对比评测?黑白道 70-200mm F2.8镜头横向对比测评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查看话题
反应釜中200度DMF溶剂热条件下,DMF会分解为什么?分解产物具有荧光吗?
我做了一反应釜中只放DMF的对照,好像是会有分解,反应釜内液体变为淡黄色,旋蒸也不能完全除掉,且紫外灯照有蓝色荧光,有经验的帮忙分析一下,多谢了!
DMF一般不会分解,是不是做放DMF的对照的反应釜没有洗干净吧。上次是用于制备荧光物质的吧。 应该是没洗干净。。。
你换个洗干净的釜再试试 DMF一般不会分解吧,结构也够稳定的。 也不一定是没洗干净!别说在高温下,常温下很多用DMF作溶剂都很容易变色!你做个检测看纯度! 多谢5楼啊 请问DMF或二甲基胺如何检测啊,用什么方法?多谢了~ 肯定没荧光的&&含胺的没有荧光,用碘熏 怎么我以前做的更低一点都会分解了,变色我也觉得是杂质 我用DMF做溶剂 在紫外灯下看也是有荧光 ╮(╯▽╰)╭&&高手来解释一下&&176℃反应的~~~~ DMF在高温下会分解,尤其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我用DMF作溶剂,碱存在下高温反应,刚开始有明显的胺味,而且溶液会变黄。但是不知道DMF会分解成什么,苦恼中,同求高手解释~~ : Originally posted by lotuswec at
DMF在高温下会分解,尤其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我用DMF作溶剂,碱存在下高温反应,刚开始有明显的胺味,而且溶液会变黄。但是不知道DMF会分解成什么,苦恼中,同求高手解释~~ 你的温度是多少啊 : Originally posted by 蓝叶嚣嚣 at
你的温度是多少啊... 刚开始170度,随着DMF的分解,最后温度会升到200度以上 高温高压生成的荧光物质应该是碳纳米颗粒,因为DMF含有C元素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有欧美外资生产管理经验,熟悉质量工具和安全管理知识。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Functionalization of rho-ZMOF with photosensitizers for singlet oxygen generatio.
下载积分:1992
内容提示:Functionalization of rho-ZMOF with photosensitizers for singlet oxygen generation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0:45:5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Functionalization of rho-ZMOF with photosensitizer
官方公共微信现有CuO和Fe2O3的混合物a g,向其中加入1moloL-1的HNO3溶液200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2a g该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A.(2a-1.6)gB.2(a-1.6)gC.(a-1.6)gD.3.2 g_百度作业帮
现有CuO和Fe2O3的混合物a g,向其中加入1moloL-1的HNO3溶液200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2a g该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A.(2a-1.6)gB.2(a-1.6)gC.(a-1.6)gD.3.2 g
现有CuO和Fe2O3的混合物a&g,向其中加入1moloL-1的HNO3溶液200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2a&g该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A.(2a-1.6)gB.2(a-1.6)gC.(a-1.6)gD.3.2&g
CuO和Fe2O3的混合物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水,CuO~Cu(NO3)2,Fe2O3~Fe(NO3)3,由电荷守恒,可知ag混合物中2n混合物(O)=n(NO3-)=0.2 L×1 mol/L,则n混合物(O)=0.1mol,故2ag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1mol×2×16g/mol=3.2g,用足量CO还原2a&g混合物,反应剩余固体为Cu、Fe,则金属质量为氧化物的质量减去氧的质量,即金属质量为:2ag-3.2g=2(a-1.6)g,故选B.
本题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问题解析:
CuO和Fe2O3的混合物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和水,CuO~Cu(NO3)2,Fe2O3~Fe(NO3)3,由电荷守恒可知:2n混合物(O)=n(NO3-),据此计算2ag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用足量CO还原2a&g混合物,反应剩余固体为Cu、Fe,金属氧化物的质量减去氧的质量即为金属的质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u hno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