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第九第十节课什么时候?

无标题文档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326
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
学&&& 时:32
学&&& 分: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
&&& 本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经济学系、管理系、会计系等系各专业本科生学科基础必修课。
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
一、课程性质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产生,并在积极总结人类经济实践活动新经验和探索经济关系变化新情况中不断发展。首先、通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定、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前提,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矛盾,使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第二、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其他有关剩余价值分割的问题;最后研究资本积累的一般后果和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运动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第三、通过对资本循环、资本周转以及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考察,揭示了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运动的速度和社会资本运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社会化大生产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即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协调地发展。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这种比例关系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实现的,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则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因此,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剩余价值流通过程中矛盾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必将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所代替。课程最后分析了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形式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及产业资本国际化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深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从而让学生正确地、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为以后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因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下列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1、系统地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2、熟练掌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运动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3、系统地掌握社会化大生产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4、认识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5、让学生懂得在产业资本国际化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深化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地、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加深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为以后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产生,并在积极总结人类经济实践活动新经验和探索经济关系变化新情况中不断发展。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概要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关系
教学难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理论
一、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创建的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研究的出发点&&& &&&&&&&&&&&&&&&&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二、历史唯物主义
三、科学抽象法&&&&&& 四、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及其他
&&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教学目的与要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都是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因此,对这两种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的研究,必须以对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的研究为前提。本节课将简要说明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定、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前提,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矛盾,使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一、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矛盾&&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教学难点:一、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品与商品经济
一、什么是商品&&&&&&&&&&&&&&&&& &&&&&&&&&&&&二、什么是商品经济
第二节、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品交换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一、使用价值&&&& 二、交换价值&& 三、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和矛盾
第四节、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二、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第五节、商品的价值量
一、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 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三、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
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将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其他有关剩余价值分割的问题;最后研究资本积累的一般后果和趋势。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运动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教学难点:
一、资本的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的条件&&&&&
二、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三、剩余价值分配与转化理论所要说明的中心问题&&&
四、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特征&&&
五、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动趋势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的总公式(一般公式)
一、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别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第二节、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产生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第四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超额剩余价值&&&&&&&&&&&&&&&&&&&&& 四、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关系
第五节、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形式及数量变动规律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二、工资形式
三、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及其变动规律
第六节、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成本价格与利润 &&&&&&&&&&&&&&&&&&&二、利润率
三、平均利润&&&&&&&&&&&&&&&&&&&&&&&&& 四、生产价格
第七节、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 &&&&&&&&&&&&&&&&&&&&&&二、商业利润
第八节、借贷资本与银行利润
一、借贷资本与利息 &&&&&&&&&二、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三、资本主义信用&&&&&&&&&&& 四、股份公司与股票价格
第九节、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与地租
一、级差地租&&&&&&&&&&&&&&&&&&&& 二、绝对地租&& 第十节、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十一节、资本积累和资本的有机构成
一、资本积累&&&&&&&&&&&&&&&&&&&& 二、资本有机构成
三、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第十二节、相对人口过剩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资本循环、资本周转以及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考察,揭示了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运动的速度和社会资本运动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社会化大生产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即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协调地发展。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这种比例关系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实现的。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则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因此,本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剩余价值流通过程中矛盾的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必将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所代替。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以及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基本理论前提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四、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要说明的核心观点
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教学难点: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与理论前提&&&&&&&&&&&&&&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与周期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 二、产业资本的循环
&三、产业资本不断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速度&&&&&&&&&&&&&&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四、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
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一、社会资本及其运动&&&&& &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与补偿
三、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与价值构成&&&&&&&&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与条件
五、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四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的原因&&&&&& 二、经济危机周期性经历的阶段三、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第五章& &垄断资本主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且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搞清楚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一、一般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的必然性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本质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国家垄断资本的宏观经济调控
四、 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基础和形式
五、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必然性和发展
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教学难点:
一、一般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的必然性&&&&&&&&& 二、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三、国家垄断资本的宏观经济调控&&&&&&&&&&&&& 四、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基础和形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二、自由竞争阶段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
三、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
四、垄断阶段金融资本的形成及其统治
五、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二、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和特点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
四、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第三节、国家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运行
一、国家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二、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
第四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扩张
一、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基础
二、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的形式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产业资本国际化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深化
教学安排与课时计划
绪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
&商品与货币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垄断资本主义
考核方式及安排
一、考试时间安排。考试时间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二、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覆盖教学内容的90%以上,有一定的课外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
三、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四、考试时间:120分钟。
五、题型大致比例:选择题:15%;判断题:15%;名词解释题:15%;计算题:10%;简答题:30%;;论述题:15%。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孙冶方.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经济研究.1979(8)
2、& 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3、& 王元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的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 王珏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贡献.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5、& 吴易风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 胡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与研究.2000(3)
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 卢森贝.《资本论》注释.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75
9、& 洪远朋.新编《资本论》教程.第1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10、胡钧.胡钧经济论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11、李义平.经济学百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2、卫兴华.卫兴华经济学论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3、张宇等.高级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4、洪远朋.新编《资本论》教程.第1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15、胡钧.胡钧经济论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16、李义平.经济学百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7、胡代光等.评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18、刘永佶等.剩余价值发现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9、张赞洞等.《剩余价值理论》概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0、苏]阿?弗?图舒诺夫.《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在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中的地位.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1、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研究组编.《剩余价值理论》释义.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22、魏埙.《资本论》的理解与启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23、宋则行.马克思经济理论再认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4、、朱钟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5、成保良等编.《资本论》的范畴和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6、洪远朋.新编《资本论》教程.第2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27、卫兴华.政治经济学研究(一).北京:求实出版社,1987
28、卫兴华.政治经济学研究(二).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9、李元亨(合译): 现代资本主义的货币和货币制度.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 年版.
30、李元亨(参编): 《资本论》辞典.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31、李元亨(参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辞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32、张仁德, 薛仲章, 张藐, 李元亨等译: 政治经济学.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33、李元亨译: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资本论》研究译丛 .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34、魏埙主编,薛敬孝副主编: 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去和现在.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
35、林惠慈, 张彤玉, 李元亨主编: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际.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
36、高峰, 丁为民, 何自力, 李元亨, 李蓉著: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37、中国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科学的定位 伟大的使命――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经济特征的思考》,载《求是》, 2002(8)
38、高尚全:《体制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载《中国工业经济》,2001(12)
39、张宇:《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3)
40、张维迎:《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载《当代经济研究》,2002(11
41、[波]W.布鲁斯,K.拉斯基.从马克思到市场:社会主义对经济体制的求索.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2、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3、& 卫兴华,黄泰岩.我国新经济体制的构造.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44、& 宋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历史探索与现实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5、& 杨瑞龙.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6、& 林毅夫.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7、& 曹凤岐.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48、& 张宇.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联姻:对一个历史性难题的理论考察.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49、&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0、& 海闻.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1、& 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52、& 世界银行.中国的参与: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1998
5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4、& 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5、& 李惠斌.全球化:中国道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6、& 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何文举 &&编写
&&&& 黄微分& 审核
&&&&&&&&&&&&&&&&&&&&&&&&&&&&&&&&&&&&&&&&&&&&&&&&&&&&&&&&&&& &&&&&&&&&重庆大学 A、B校区本科教学行课作息时间表
上 午 第一节课 08 :0008:45 第二节课 08 :5509:40 第三节课 10 :1010:55 第四节课 11 :0511:50 下 午 第五节课 14 :3015:15 第六节课 15 :2516:10 第七节课 16 :4017:25 第八节课 17 :3518:20 晚 上 第九节课 19 :3020:15 第十节课 20 :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广博的文化...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
序号 姓名 职务 负责工作 办公电话 手机 1 唐占华 党委副书记 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
序号 姓名 导师 就业单位 1 欧仁侠 代燕 昆山龙腾光电 2 李罡 秦永左 华为技术有限公...
一、 拟接收调剂专业和人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模...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