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思乐家庭教育列举所讲学习心得体会的四个环节

李开复谈家庭教育:给中国父母的四个建议(图)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李开复谈家庭教育:给中国父母的四个建议(图)
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
  作者:李开复() 
  今年送女儿去读大学的时候,我曾给她,后来这封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写信,我觉得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比言语或电话更能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信可以长久地保留,不断重温。我父亲以前就常写信给我,现在我书房里还有五六十封,每几年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阅读一下,觉得弥足珍贵。虽然今天是电子邮件和电话的时代,但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一些深思熟虑的想法,让孩子永久留下珍贵的纪念,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给女儿的那封信最开始仅仅感念于有太多话想对她说,但是后来决定把它在博客上发表,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学生和父母读了这封信或许会有所启发。除了给女儿的那些建议,我还以自己为人父母十多年的感受,以及作为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总结了四个建议跟大家分享。
  一、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惩罚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在我给女儿的那封信里,毫无保留地描述了从她的出生到大学我们之间的父女感情,这种正面的情感交流和表达,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在孩子成长时父母应该持有这样的态度。然而也有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批评的环境中长大,就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批评的态度来解决沟通问题;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要受到惩罚或被威胁,就只有压抑自己的恐惧,否定自己的情感,来换取父母的认同。这样的管教之下,孩子可能会很听话,但是也会缺乏自信,好奇心受到压抑,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存在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对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涉及到道德或责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适当惩罚,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那就是失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从失败中得到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失败很可耻,他就可能不承认失败,或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不会从失败中检讨、学习、成长。
  相对来讲,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11岁刚到美国时不会讲英文,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地方,但是校长却牺牲自己的午餐时间为我补习,有一次数学课老师问1/7是多少,我很快说出了以前背的答案,老师和同学都夸奖我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在这样的鼓励下,充满了自信,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特点,它非常鼓励优点,而不去批评缺点。当时我的数学很好,美国历史却很糟,老师并没有因此打击我,知道我英文不好,甚至允许我考试的时候把试卷带回家去查字典来做,相信我不会去偷看书。这样的信任和鼓励,反而激励了我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这件事给了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生出责任感和荣誉感。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二、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严管中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  施压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信人信己  放权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责任
  在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独立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进入大学没有人再帮他策划,就会迷失自我,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才要去管他,但是我有四个应该放权的理由。
  第一,父母不见得懂孩子的这一代,可能并不像孩子那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第二,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反而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
  第三,如果父母管教太多,就会淹没孩子自己的声音,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失去自信。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常常有学生说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如果太严管,可能就会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太多,会给孩子沉重的负担。今天的孩子有很多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严重到自杀、抑郁症,这都是在巨大压力下造成的,父母对孩子一定不要过分施压,而应有解压的责任。
  我知道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学费)而对自己要求很高,当感觉到她有太深的责任感和太大的压力时,我在给她的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她的成绩。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好,我跟她说两个都没有用。但是后来我很后悔,就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我告诉她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在我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多时我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我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我读,最后我考上了。这是我第一个重要的人生决定,我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放权会培养孩子的自信,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会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三、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传道中长大的孩子,失去判断  &&& 解惑中长大的孩子,仅能记得
  互动学习中长大的孩子,才真懂得  以身作则中长大的孩子,言行一致
  在中国的环境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说教,说教是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传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会记住,但不会真的懂得。说教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仅仅解惑的孩子同样也不会真正懂得。
  更多阅读: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 、、、、的精彩内容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月11日至14日,在淮北市古城路小学、淮北市濉河花园小学、淮北市第二实验小学、淮北市淮海路小学、淮北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淮北市翠峰路小学四天共做了6场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这6所学校和幼儿园共有11500多学生,因为学校场地有限,只有其中的4000多位家长现场参加讲座,有的学校在讲座过程中全部录了相,以便在以后适当时间录播给没有现场听的家长。
。这就是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最严重的一个问题——父亲缺失,而父教力度是孩子成长高度,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力度小,孩子往往会缺少前进的动力。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第二个突出问题是一些80后父母,拼命工作,眼睛只盯着位子、票子、房子,却很少关心孩子,而当他们“成功”时却又发现孩子很多好习惯没养成,行为偏离方向,于是便把挣来的钱给孩子“买单”,而此时孩子很可能已经不“领情”了。其实,孩子最在乎的不是父母为他花了多少钱,而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花了多少时间。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第三个突出问题是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到了学校,把钱给了学校,孩子教育就是学校的事,而要改变这一观念更是一个长期过程。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日前指出,95%的中国家长不会教育孩子,不具备系统的教育能力,他们把教育责任直接推给了学校。原因就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改变,要改变观念先改变“关键人物”的观念是很重要。
“浮躁”和“急功近利”。没有哪位爸爸妈妈愿意自己的孩子早产,但目前却有相当一部分爸爸妈妈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早成”,这就是目前家长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上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生过孩子的妈妈都知道,“瓜”熟了“蒂”才能落,过程很重要,而且营养要跟上。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没有足够的过程,就不可能有正常的结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华报业传媒举倾心打造“交汇点”带来惊喜不断。[]
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
近期国家旅游局取消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
& & & 正文
四个实用的“家庭教育公式”
【字号:&&】【】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启涵心理给各位家长推荐四个家庭教育的通用公式:
  公式一:表扬孩子的通用公式
  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个完整的表扬,必须按程序做对每一步。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效果会倍增。
  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
  公式二: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批评公式: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该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实施一次有效的批评,必须做到:
  (1)陈述事实。
  就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2)确认可罚性。
  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孩子以及别人伤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3)表达感受。
  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孩子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这是说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并没有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改变了你对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了错误,但是他的“人”还是个好人。这样他才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5)表达期望。
  这是告诉孩子,尽管他犯了错误,但是你依然对他有信心,并且你还期望他能够好起来。这是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源泉。
  公式三:感觉&行为&说教&打骂
  感觉、行为、说教、打骂这四种不同的方法种,感觉胜于行为;行为胜于说教;说教胜于打骂。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综合传递的感觉是直接被孩子接收到的。这正是孔夫子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很多家长说:“教育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这在孩子的人格教育上是正确的。但在做事上,不全然是这样的。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一个优秀的家长,你可以什么时候也不做,你仍然可以把孩子激励起来。这是对孩子行为的教育。
  你对孩子的爱、关怀、信任、期望……你的目光所综合传递的感觉直接就被孩子所感觉到,这是直通车。感觉要经过孩子的大脑,行为要经过孩子选择,孩子觉得这个行为好,所以他模仿,他选择,然后进入了他的生命里。说教要经过他的大脑,他的价值判断,有没有道理,“没道理,你们成年人就这么说!你这么说,这是你的事!”他可能把你的说教全过滤掉了!而感觉是直达孩子的灵魂深处。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我们平时没做对事情,又希望孩子力争上游,发奋图强,那是没有可能性的。
  公式四:好父母+好家教=好孩子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1)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2)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
  (3)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面对应试教育的现实,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4)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编后语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并且将他们的优点尽量放大。而对孩子的不足保持宽容和接纳,你的孩子会过得快乐一些。
四个实用的“家庭教育公式”
&&责任编辑:梅源&&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11:51:00]
&&[ 11:52:00]
&&[ 16:09:00]
&&[ 16:12:00]
推荐博客↑返回顶部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学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